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第十个名字

    一字并肩王既然封了,齐王殿下也就该回朝了。洪涛丝毫不掩饰自己不信任朝廷的思想,特意安排苗魁带着三千新军护送。至于说传旨的内官坚持不允,爱允不允,咱自己走,有本事你别跟着!

    大人王爷放心,只要本官在齐王殿下就不会少一根毫毛!

    苗魁也是个死脑筋,洪涛劝了好几次让他也去济州找蒋二郎当草头王得了,但他就是不去,还说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怕就怕到时候想死都不容易,何必呢。

    姑丈的叮嘱本王都记下了,凉王殿下保重!小赵佣也挺会煽情,临上马还施了个大礼,不是给姑丈的也不是给凉王的,而是给太子太保的,尊师重道也。

    记下就赶紧走吧,本王的学生都不磨磨唧唧,不信你问问王大!洪涛最不喜欢告别,但这次没法躲,怎么办呢?好办,有一个人比台风还好用,专门砸场子。

    王将军,以后莫要让本王在开封城内看到你,否则绝不客气!果然,一听王大的名号赵佣啥不舍之情都没了,满肚子都是怨恨。

    这些日子他算尝到啥叫没人性了,两只手到现在还是肿的。每日的功课错一道题就是一板子,自己也不太争气,每门功课不错两道题就算没上课,打完左手打右手。

    赵佣走了,新军还不能走,没有朝廷命令该回哪儿都不知道。朝廷倒是也没忘了安排,枢密院来了一纸文书,说是幽州初得不可大意,干脆就在安次城附近驻守吧。

    粮食补给依旧由大名府路供给,但只有罐头食品和衣服帐篷不见任何军械。负责回去押运补给的王七也没见到周一日,大名府衙已经换了人。工坊什么的到没都停产,但也被禁军围了起来,没有枢密院的公文一根弩箭也别想拿出来。

    不过孩儿把三姐和十一妹带了回来,她们要找爹爹报到。另外孩儿还见到了十妹,爹爹绝对想不到她变成了啥样!王七回了一趟大名府就好像去了一趟美国,觉得啥都新鲜,成了碎嘴子。

    她变成啥样本官也惊讶,但本官对她没塞给你任何密信之类的东西更惊讶!

    大名府要是还在周一日的控制下才算怪事儿,不过工坊能不停工倒是让洪涛对大宋朝廷刮目相看。他们好像还没到反对一个人就反对这个人做的所有事的程度,知道啥是好东西。

    哦,对了,是有封信,只是不在孩儿身上,而是在这些里面王七并不是光顾着八卦,他以为洪涛应该知道桌上的罐头里装的什么,这才没说。

    真难为她了,要是被泡坏岂不是全白写了,哪个是?

    洪涛还真没想到王十会把密信藏在罐头里,拿起来一个晃了晃,份量正常手感也正常,那就说明里面不是空的,有汤有水。但桌子上摆着五个罐头,密信到底藏在哪个里面呢!

    都是十妹剃了光头穿着僧衣,还受了戒!王七终于忍不住了,主要是被王十的新造型吓到了。

    这孩子,都邪出格了!洪涛也没想到王十会化妆成和尚,但自打进了析津府就断了和山川都察院的联系,迫切想知道国内的消息,对她又搞了个新形象没啥兴趣。

    罐头里确实不是空的,有汤有水从外面一点感觉不到差异。但打开之后就会发现,汤水里泡着的不是肉,而是个裹着棉絮的大蜡球,里面团着厚厚一沓子薄纸。

    我滴个娘嘞,她就不嫌烦!

    薄纸上一个字都没有,别问,这是用牛奶写的。即便罐头被人发现,也打开了,照样不知道里面是啥。这玩意是洪涛发明的,只有核心成员才会用。可是吧,有时候保密措施搞得太细致很烦人。

    每个罐头里都有这么一个球,纸张数量也差不多,内容非常丰富。洪涛废了半天力气才算显影完毕,看的时间还没开罐头的时间长。

    不光大名府各工坊有变,渭桥镇和湟州基地也大变样。新皇帝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特区设置,把琼林苑和金明池重新收回皇家所有。

    渭桥镇湟州和大名府的工坊原则上属于驸马王诜的个人财产,顶多有一些皇家股份在里面,按照大宋律不能无缘无故没收。

    没关系,朝廷有办法。他们以工坊产品事关国家安危为由给出了两条路,要不关张歇业要不由朝廷赎买。

    驸马王诜不在,这件事儿自然要由长公主拍板做主。朝廷也是故意打时间差,他们根本就不想问王诜的意见。

    长公主还是很深明大义的,不想夫君的产业被荒废,新皇后还曾多次召见小姑子入宫做思想工作,索性就选择了赎买。

    新皇帝和朝廷对长公主的选择刚开始挺高兴,觉得这个办法既保住了朝廷和皇家的脸面,又为国家消除了一个祸患,可是笑容还没完全绽开就又全成了苦瓜脸。

    不管三司如何计算,仅仅按照目前最低的市值,想买下魏桥镇大名府和湟州三个工业基地,朝廷差不多就得拿出四分之一的赋税,着实不便宜。

    而且朝廷一时半会儿也凑不出这笔钱,北伐没少花,还得继续花,就算辽人不反攻,幽州这么大地方总不能全空着吧。建设边关安抚居民赏赐北伐将士都要花钱,国库已经快见底了。

    先欠着?分期付款?新皇帝真没有神宗皇帝的脸皮厚度,不想在这方面让人说三道四,就好像当哥哥的趁着妹夫不在家,伙同朝臣抢夺人家财产一般。

    一咬牙一跺脚,国库拿三分之一内怒出三分之一最后三分之一用皇庄抵偿,总算把这件事儿给圆满解决了。

    用王十的话讲,现在大宋皇帝是个穷光蛋,而驸马府则是第一首富。大内的财宝全搬到了驸马府,另外还有三十多个皇庄入账,粗略一算,驸马府又成了大宋数一数二的大地主!

    不过渭桥镇大名府和湟州工坊都已经不姓王了,人家姓赵,或者姓宋,是标准的国企,和驸马再没有半点关系。

    真是忙忙碌碌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钱财在洪涛眼里就是个屁,放在别人手里称得上巨富,但让自己花的话,可能几下就造光了,没辙,谁让自己玩的都是大手笔呢。

    相比起钱财来,这些工坊产业才是会下金蛋的母鸡。可惜朝廷里没几个明白人,不懂经营也不懂管理,就算工匠们一个都不走,用不了五年也会归于平庸,毫无创意,仅仅就是一些产量挺高的普通工坊而已。

    剩下的就都是好消息了,至少洪涛觉得挺好。朝廷全盘接收了工坊,没有大范围搞清洗,只在关键位置上派遣朝廷官员管理。

    但这样做依旧无法满足工匠们的胃口,他们挣惯了高工资享受惯了受人尊敬的滋味,越是有本事的就越受不了官老爷指手画脚不懂装懂。

    自打朝廷接手之后,以各种理由离开的工匠每天都有,基本都是技术骨干。这些人山川都察院没有正面接触,只是偷偷做了细致调查,搞清楚谁是谁原来负责干什么,具体该如何处置还要由驸马拿主意。




634 一朝天子一朝臣(盟主加更4)
    只要人还在洪涛就觉得是好消息,知道他们的具体去向就更好了。另一个好消息则是周一日绿荷紫菊许东来高翠峰等人都安全离开了大名府返回驸马府,朝廷里好像也没人对她们感兴趣。

    远在湟州的王三和驻守渭桥镇的王十一也返回了驸马府,不过湟州银行的人还保留。朝廷怕直接废除新币会引起民乱,暂时还没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索性就萧规曹随维持着,连同大名府银行和那些棉农也是一个待遇。

    剩下的全是有关朝政的消息,俗话讲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位再怎么追求平稳也要启用几个自己人。谁是赵颢的自己人呢?看到人名之后洪涛都糊涂了。李公麟成了中书侍郎苏轼就任尚书右丞。

    苏轼李公麟!要说章惇在政务上有些能力眼光洪涛承认,在神宗朝的时候他就已经崭露头角。但苏轼和李公麟能干嘛,当个御史之类的职务挑挑毛病足矣,别再委以重任啦,诗词歌赋好不意味着治理国家就拿手。

    很显然新皇帝不是这么想的,他本身就是艺术范儿,诗词绘画都爱,还写得一手很不错的飞白体。这下诗画字算是凑齐了,以后在崇政殿里尚书右丞作诗皇帝文案中书侍郎配图,成立个漫画社不求人。

    当然了,新皇帝不会出漫画书,除了说得来之外,这两个人的入阁带着浓重的和稀泥味道,保不齐后面还有高太后指点。

    目前总体上讲是旧党得势,不管皇帝还是太后都不太喜欢新政。但此时的旧党和新党已经不是原来的格局了,让驸马和神宗皇帝这么一折腾两党处于蜜月期,联合了。

    新皇帝刚上台就要面对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么两位话语权极大党羽众多的重臣,权力肯定会受到剥夺。

    怎么办呢?在这一点上历代皇帝都有绝招,比如培植一派新势力让他们和原本的势力斗争,皇帝左右逢源才能保住权力坐稳皇位。

    章惇苏轼李公麟正好符合这个要求。他们的主张和新党旧党都有不同,两边谁也不待见他们。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为皇帝看中,才能有能力对抗旧势力。

    其实当初的洪涛就是这个角色,是神宗皇帝找来专门搅混水用的。不过洪涛的能力有点太大,不光把水搅混还把水缸也搅破了,这才让皇帝看到了外面的新世界,萌生了更大的**。

    如果神宗皇帝不死,这条路还会继续走下去,洪涛的搅屎棍子也还得当下去。啥时候皇帝觉得不需要这根棍子了,或者觉得棍子不太受控,也会启用像章惇苏轼李公麟这样的新势力来打压洪涛。只要双方争斗一起,皇帝就有很多机会从中拉偏手找纰漏,随时都能致一方于死地。

    但是这种人玩人借力打力的政治游戏对把控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不是谁都能玩成功的,玩不好的结果就是两边都得罪,最终也没好下场。

    最后一个罐头里是个坏消息,化学实验室和化肥厂没了。高俅严格遵守了命令,朝廷派来的官员刚到邯郸县城他就在当晚引爆了铵油药,半座山都炸塌了。

    目前高俅带着化工厂的几名骨干工匠已经回到了开封城内,住在山川都察院提供的院子里,有吃有喝挺安全。

    但高俅的精神状态不太好,上百名工匠跟着化肥厂一起被大山埋葬了,虽然这是洪涛的命令,他还是对这些一起工作了很久的同僚之死抱着深深的愧疚。整天在街边向穷人施舍粥饭,想以此抚平心灵创伤。

    反倒是洪涛最关心的新军问题王十没有获得任何情报,想来她还没有渗透到朝廷高层的身边,对于这种机密无从得知。

    但没消息就等于好消息,至少说明朝廷没打算大动干戈消灭这支队伍。只要新军还在,不管谁来指挥也不管战斗力如何,总比让这些为国流血的军人蒙冤强。

    假如朝廷想收编这支新军并交给别人指挥的话,洪涛就不打算再让王大她们几个留在新军中了。新的指挥官肯定来自禁军,和王大她们几个的指挥作战理念是冲突的,且很难调和,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对立。

    在军中弄死几个人真的太容易了,都不用自己人动手,只需几个小小的误会,西夏军队和辽军就非常乐意帮忙。

    你们可曾发现了朝廷的破绽?看完密信,洪涛让王七誊写了一份,原件毁掉,然后把孩子们都叫来,让她们也都知道目前的状况,同时还得动脑子想更多为什么和怎么办。

    朝廷应该把新军打散分配到禁军中去,不用太久就能让禁军掌握火箭和攻城弩的正确使用方法,战斗力肯定赶不上新军,那也比自己瞎琢磨强。王三这几年一直都独自生活,纯粹的军旅生涯让她的思想趋于简单。

    抛开新军的问题呢?洪涛重新划出了讨论范围。

    骨干工匠已经被爹爹提前调走了,朝廷接手之后又失去了一部分,若是管理措施不得当,很快就会青黄不接的。大姐夫又把化肥厂炸了,酸碱产量跟不上会严重影响军械产量。

    王十一和王三的情况差不多,她在魏桥镇待了六年多哪儿也没去过,满脑子都是企业管理,对外界的变化不是太敏感。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爹爹又在考我们呢,这道题不能只看眼前,要往长远着想。王大想不出什么破绽,但她非常了解养父的习惯,给弟弟妹妹们指出了一条新思路。

    难道说是银行?湟州银行和大名府银行朝廷都没干涉一经王大提醒,王七赶紧翻了翻手中的材料,有点感悟了。

    嗯,银行算一个。朝廷轻视银行是不知道它的潜力,也不太会经营,以为没了化肥之后那些农户的贷款很可能还不上,不想接手这个注定赔钱的大窟窿,说不定还想看本官的笑话。

    这一点从棉纺厂与毛纺厂的区别待遇上就能明显看出来,毛纺厂被朝廷强制收购了,因为它的产品已经很成熟,原料来源也容易,接手之后不用怎么调整就能盈利。可棉纺厂居然没要,原因和银行一样,它目前还不盈利,产量也很小,没有棉农就找不到原料来源,而棉农又是靠银行输血养活的。这个体系他们看不太懂,对未来期望值不高。凡是烂摊子都留给本官,这次的回购显然是经过缜密分析的。

    这道题对孩子们好像有点难,若是王二王六王八王十宸娘她们在场,互相讨论讨论说不定能回答上来。洪涛就不想再启发下去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爹爹要继续经营银行和棉纺厂?

    王大并不觉得朝廷没有强制赎买银行和棉纺厂算什么大纰漏,和新军比起来这些买卖除了挣钱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呢?问题是自己的爹爹不缺钱,大宋皇家的内帑都快被掏空了,还在乎这点产业吗?

    本官从元丰二年起一直致力于改变我们所生活的国家,让它更有活力更坚强。至今已经八年多了,它有过牙齿有过利爪也让敌人尝到了流血的滋味。看上去像是强大了不少,其实和八年前没什么本质区别,本官经常在想到底错在哪儿了呢?

    王大这一问让洪涛突然有了很多感触,孩子们非常想知道自己对今后的打算,这个要求很合理。

    现在她们不再是小孩子了,对未来也该有个人的规划,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意招呼着乱跑,需要给她们一个明确的方向。而这个方向说起来话长,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讲清楚的,甚至连自己都没太想明白呢。



635 如何强国(400票加更)
    爹爹没有错,都是朝廷里那些尸位素餐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让爹爹当皇帝,大宋早就把党项人和契丹人打跑了,吐蕃各族也得俯首称臣!

    王九还是头一次见到养父自我否定承认路线出了问题,赶紧出言表示支持。他说的也不全是劝慰之词,此言一出孩子们都点头称是。

    爹爹你为何不想当皇帝?借着这个话茬,王大小声提出了她心中的疑问。这个疑问怕不是刚刚产生的,已经埋藏了很久,只是鉴于以前的皇帝对自己家很不错,没好意思说。

    现在不同了,新皇帝一上台就开始限制自家的权利,看样子以后也不会再让爹爹有什么大权利。那还和他瞎搅合啥,不如推倒自己上位。有爹爹带领,大宋必须会更加富强,这事儿她是非常肯定的。

    当了皇帝就能让朝臣洗心革面,全和你们一样支持我的治国理念吗?

    王大这个问题并不让洪涛太吃惊,当初孩子们成立促进社的时候他就猜到早晚会有这一天。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就把它探讨清楚,免得以后再有人问,问一次回答一次多麻烦啊。

    那就选支持的当官,把现在这些家伙全都扔到矿山里去!王三向来是王大的跟屁虫,即便分开好几年依旧没改变本性,立刻出言相帮。

    还可以让十姐弄个战俘营,党项人和回鹘人都可以改造好,就不信治不了他们!

    王九在湟州当团练使时主要负责训练新军预备队,兵源很多来自战俘。他最佩服的就是王十,自己搞不定的事儿只要和十姐说了立竿见影。

    多难缠的战俘送到十姐的花膏工坊里也能脱胎换骨,不出一个月就全变成温顺的小绵羊,让趴着就不敢跪着。

    三姐和九哥此法怕是不成,大宋有官员不下数十万,若是都关起来十姐累死也管理不过来。就算十姐有办法,成本也会高的可怕,把赋税都搭上恐怕也不够。
1...280281282283284...3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