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第十个名字
既然无法消除,互相之间斗争严重了还会两败俱伤,那干嘛不往一起凑凑,让阶级差距别那么大剥削别那么严重,避免一下崩盘呢?
以历史的眼光看,只要被压迫被剥削阶级日子能过得去,而且还有慢慢变好的希望,他们就不会抗争的太激烈。
同理,压迫剥削阶级也得收敛收敛吃相好一些,适当的让出一部分利益,毕竟崩盘之后还是这部分人损失更大嘛。
晋卿言必说新政可行,从何而得知,难不成也是从公式中所得?
争论了半天,两个人谁也没能说服谁,这时候苏轼真让洪涛刮目相看了。他确实够聪明,而且在抬杠这个项目上也很有造诣,一句话问出来就让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
没错啊,新政到底好不好能不能获得成功并达到设计初衷,谁最有发言权?谁都有又谁都没有,因为各方所站的立场和角度都不同,要想综合评判结果,必须要深入各个基层去亲历一下。
苏轼这句话的意思不用莲儿翻译洪涛也听明白了:你是个驸马,开封城都没怎么出去过,就坐在家里纸上谈兵。术数可以在纸上算没错,可国家政策也能在纸上算明白吗?
看到没,他都会把对手的优势做武器反过来攻击对手了,这一招太狠了!另外这句话里还有个隐藏的意思更可恨,苏轼是在提醒自己,他好歹还做过地方官,在这方面比自己更有发言权。
洪涛饶是个大杠头,抬遍了古今中外罕逢敌手,也让苏轼这句话给问得无言以对。没错啊,自己凭什么就能断言新政不全是乱政呢?总不能说我是从一千年后来的,历史证明新政有可取之处吧。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和这位挚友的观点暂时无法弥合,这就叫道不合。而且越是有本事的人对重大观点就越固执己见,不拿出点干货来是无法说服的。
先假以时日,不忙着反对也不忙着支持。现在除了新政之外,难道就没有更麻烦的事情了吗?洪涛也就不去费力气了,干脆来个拖刀计,看看能不能绕过这个堡垒,从其它方面突破。
晋卿所指是何?为兄愚钝还望明示。苏轼这次的反应很慢,揪了半天胡子也不得其解。
边患,辽国和西夏一直窥视我朝,不管新政可行否,也不管新党和旧党谁对谁错,做为大宋一员,总应该同心协力先一致对外。待除掉边患复我故土之后再争也不迟嘛。
见到苏轼这个反应,洪涛的心就凉了半截。这位好像也和大部分宋人一样并不觉得北方两国有什么大威胁,一心一意的把注意力放到了国内的斗争上。
疥癣之疾何足挂齿,太宗朝赵相公有言,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今日已晚,为兄初到,还未曾去家中看望舍弟,改日再来登门求教,告辞!
很快,剩下那半截心也被苏轼的回答给弄凉了。想必苏轼也觉察到了双方的分歧太大,不是坐在一起聊聊天就能弥合的。为了避免大家尴尬,人家起身告辞了,走的时候一脸的严肃,再加上北风呼啸,很是戚戚然萧萧然。
太宗朝赵相公是哪位?洪涛一直把这两位好友送到了府门外,并站在台阶上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
完了,还指望苏大才子有机会能给自己也做个赋,拔高一下自己的形象,顺便流芳千古呢,这回算是彻底没希望了。
不光自己心里清楚,恐怕苏轼也清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道不同不相为谋,并不妨碍友谊。可要是连共同语言共同追求共同理想共同爱好也都不同了,那还友谊个屁啊。
应是魏国公赵则平,太祖太宗两朝为相,真宗追韩王,配飨太祖庙堂这个问题莲儿就回答不上来了,但难不住她旁边的富姬。
这位也是苏迷,一直和莲儿在飞羽堂内外冒充丫鬟端菜上茶的服侍,见到自家主人和苏轼最终不欢而散,脸上的表情就和死了爹差不多。
说名!官人我不识字不知道啊!洪涛并没因为得罪了好朋友而有太多伤感,他压根儿也没把这些古人当朋友,原本只是一种好奇。
可是见到身边的女人居然为了外人黯然神伤,心里就有股忍不住的火气。哪怕这个女人和自己没啥关系那也不成,好白菜都应该是自己的!
106 度数不低
赵普富姬的嘴撅得比莲儿还长,两道寒光在洪涛后背上划来划去,就差一脚踹过去了。
可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这个名字洪涛大概有点印象,据说也是位牛人。
官人知道还问姬告辞!富姬觉得驸马这是在没事儿找茬玩,干脆转身走了。
靠,老蒋真是冤枉啊!人家说了一千年都没人骂,你说了就不成!莲儿,你说官人我会不会有一天也封个王?比如说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来个燕王怎么样?
洪涛还是第一次听说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是赵普说的,原本以为是老蒋原创。想必苏轼这么大的学问不会记错,那为啥后世里大家都不提赵普呢?而且人家还是韩王,要知道宋朝的王爷是很金贵的,异姓王更值钱,不会这么容易忘却吧。
官人酒吃多了夫人问过多次,热水也备了多次,快快回房!这句话一出,莲儿的小脸都白了,要是眼睛能杀人,旁边的黄蜂早就得死一百次,不由分说拽着洪涛的衣袖就往门里拉。
洪涛还真没觉得自己问问当王爷的事情有什么可大逆不道的,活着封王不可能,人都死了当个王爷还有啥用啊。
进屋之后公主又问起了苏轼的事情,正好,洪涛还想去苏轼家拜访拜访,不管能不能继续当朋友,礼尚往来还是很必要的。
结果公主的回答是不妥,因为苏轼在京城里没有家,他这次回京应该是借着假期看望弟弟苏辙的家人。苏辙也不在京任职,主人不在,冒然前往不合适。
既然公主都说不合适了,那应该就是不合适。洪涛也就把这件事儿扔在了脑后,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刚刚检查完公主功课睡下的他又被叫醒了。
这次不再是莲儿一个人,而是三个。绿荷和紫菊进入角色很快,学坏也很快,跟着莲儿一起把特意在门外冻得冰凉冰凉的小手伸进了被窝。
王嬷嬷!王嬷嬷!家法何在?洪涛每次都想严厉训斥一下,可每次都不忍心。干脆,坏人还是交给别人吧,比如说王嬷嬷。电视剧里不都这么演的嘛,大宅门里最坏的往往就是个中老年妇女。
就是嬷嬷让我等来叫官人的,王大郎天不亮已在前堂候着,嬷嬷说官人交待过,只要是工匠来寻,半夜也要通秉不得有误。休要磨蹭,吵了公主!
莲儿早就不怕这位主人了,自打同床之后就更不怕了,嘴上不咸不淡的辩解,手里也不闲着,一边指挥着两个小丫鬟给洪涛穿衣服,一边把热毛巾往洪涛脸上擦。
可是烧酒锅已造好?本来就没睡醒,又让丫鬟教训了一顿,洪涛带着一脸的不耐烦来到前堂,见到了坐立不安的王大头。
昨日就已经造好,大官人不在府上,小人就自作主张烧了一锅,特意带来请大官人品鉴。
古人云,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王大头一点没发现驸马的脸色不太好,美滋滋的把手里提着的瓷罐呈了上来,眼巴巴在一边等着驸马尝尝。
赏与你喝,喝完了去把烧酒锅内外清洗干净,不许留一点杂物,马上喝!
结果自然是悲剧,洪涛只凑在罐口闻了闻眉毛就立起来了。说高度酒不是高度酒,说黄酒不是黄酒,还弄脏了自己的蒸馏釜,必须惩罚!
事实证明王大头的烧酒锅还是有用的,洪涛在后苑见到这个纯铜打造的大家伙时,王大头的脸也快成红铜色了,走路直打晃儿,刚才那罐子蒸馏酒度数不低啊。
得此一罐耗费几多?洪涛有点后悔,刚才应该尝尝罐子里的酒。靠自己这张多少度酒都喝过的嘴,大概也能尝出酒精浓度。
十角王大头现在不光头大,舌头也大了,说话含糊不清。但神智还算清醒,特意伸出十根手指。
是你自己掏钱买的酒?角是宋朝人衡量液体的容量单位,一角等于四升。
耗费了四十升,差不多四十斤低度酒才弄出一罐子度数不怎太高的蒸馏酒,成本有点高。
开封城里没有乡村野店里的便宜小酒,市面上脚店里卖的酒最低也得200多文一角,王大头还真舍得下本儿!
小小人不亏,此酒乃酒之精华,酒精也,全被小人吃吃了
一口气喝了一罐子蒸馏酒,再出来被风一吹,王大头的醉意越来越浓,红着眼珠子居然和驸马拽上了词儿,还不由自主的嘿嘿傻笑。
哎呀!酒精都让你给整出来了,官人我咋办?干脆还是叫大头水吧。莲儿,去厨房端一碗奶来与他,多加糖霜。钱就不给了,谁让他自作主张,该罚!都说酒后吐真言,王大头这番说辞还真让洪涛吃了一惊。
扔下王大头,洪涛围着蒸馏釜转了两圈。为啥是两圈呢?因为蒸馏釜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头是个大罩子,口径与铁锅相仿;另一头是个圆柱形,下方置一出水嘴。两部分中间用一根小腿粗细的铜管相连,一边高一边低。
做工是没的说,各处都严丝合缝,铜焊手艺比后世的机器一点不差,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而且还被仔细打磨过,外观也很符合洪涛的审美,不像彭大那般执迷不悟,什么花纹雕刻都没有。
我说成本怎么会这么高呢,合算你是没搞清官人我的妙计!嘿嘿嘿,还是看官人怎么与你造大头水吧,保准喝一碗即倒!
看着看着,洪涛终于发现了蒸馏效率低的秘密,不是自己的设计问题,也不是王大头的手艺问题,而是使用方法不对。
圆柱形这边叫做冷却罐,里面有六根手腕粗细的空心铜柱和上端的入口相通。使用时要往圆柱体内灌满冷水,这样可以保持六根空心铜柱内的温度较低。
而那个大罩子是罩到蒸锅上的,锅内装酒加热,利用酒精比水沸点低的原理,让低度酒内的酒精率先变成气体,顺着铜管进入冷却罐,然后在空心铜管内冷凝成液体,最终汇集到圆柱体下面的空间,再从出水嘴流出。
107 双刃剑
把流出来的液体再用相同的方式并控制加热温度再来一两次,酒精的浓度就会越来越高。但最高也高不过95,这个原理叫做恒沸现象。
大概意思就是说,还有一部分不是乙醇的物质也和乙醇一起沸腾并冷却,不管怎么蒸馏也去除不掉。想要达到无水酒精的纯度,必须靠化学方法进行恒沸精馏。
但就目前来讲,洪涛不需要那么纯的酒精,技术上也办不到,能提纯到95就很不错了。这玩意能干嘛用呢?用处可多了。
它可以稀释到75左右做为医用酒精治疗外伤,在没有什么有效消毒办法的古代,能用酒精棉球擦一擦伤口很可能就会救人一命。
尤其是在战场上进行应急医疗救治更是神丹妙药,很多受伤的士兵其实都不是致命伤,可就是因为感染并发症,不是死了就是残了。
如果能把这部分士兵救活一些,那他们就是见过血见过生死的精兵,比任何只训练没打过打仗的士兵都强百倍。
它还能用来制作香水,宋人已经会用压榨初步蒸馏的方式从花朵中提取香味剂,并用来制作各种香药,但他们还没意识到每天喝的酒水里还有这么神奇的玩意。
香味剂和酒精掺合在一起就又是一件能赚大钱的新商品,而这个行业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花朵到采摘加工还有酒精的生产勾兑,香水的包装销售等等环节,会创造多少工作岗位和利润?掰着手指头算吧。
而且香水不光能满足国内需要,它还是非常合适的外销产品。只要保住了酒精的秘密,别人在很多年之内都非常非常难以仿造,可以踏踏实实的用这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破玩意去坑外国人。
输出的只是一小瓶花朵和酒精混合物,换回来则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牲畜牛马香料粮食。
这一出一进又能养活多少兵将造出多少武器弥合多少国内矛盾呢?恐怕把脚趾头都加上也不够用了吧。
当然了,酒精本身就是很好的燃料和有机溶剂,利用它的特性还能衍生出很多功用。不过这些还为时过早,以目前的粮食产量,如果大家都烧酒精炉的话,全亚洲的粮食也不够宋朝人烧的,最终全得饿死。
这一天驸马府的后苑除了驸马的一干帮凶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内,到处被浓重的酒味所笼罩,一桶一桶的酒糟从后门运进,放到大锅里加热,上面扣着吊钟一般的蒸馏釜。
用低度酒蒸馏酒精的试验王大头已经做过了,而且还算成功,洪涛不想再去重复。假如自己和王大头处于一个水平,也只能用低度酒提炼大头水,岂能显示出技高一筹呢。
于是王大头就被派了出去,到城内的正店中购买酒糟,再运回来做为提炼酒精的原料。这下王大头傻眼了,城内可以酿酒的正店有几十家,每日出产的酒糟不计其数,价格也比酒水便宜多了,用酒糟提炼大头水显然更划算。由此又得出了一个结论,驸马确实高明,烧酒锅的设计也不是源自皇宫。
待到晚上吃饭时,从莲儿到朱八斤个个都是关公脸,公主也没例外。她仅仅是出于好奇去后苑看了看,就被驸马抓住捏着脖子灌了一嘴又苦又辣的东西,名曰大头水!
王大头汲取了早上的教训,让喝也不喝了,可他依旧没逃掉。每个喝过大头水的人都会恶狠狠的过来踢他两脚,只为解恨。
这玩意太难喝了,不光嘴里难受肚子里也不舒服。最要命的是还让人晕头转向,比喝了一角酒还难受。
此物有毒,能慑人魂魄,有此教训之后万万不可再尝!制作方法也要严格保密,如有外人得知,你们几人都难逃干系。别以为驸马府拿各位没什么好办法,此物为进献官家特有,到时候来找各位麻烦的应该是皇城司!
洪涛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这就是酒精的副作用,而是采取了神话处理,楞说是施加了法术,并以此警戒诸人不可轻易尝试。
在洪涛看来高度酒和花膏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能让人上瘾的玩意,而且越是上瘾慢瘾头就越大,危害也越深。
这一点就不用去证明了,后世白酒行业做为高税收行业是充盈国库的重要来源,因此而产生的危害也有目共睹,犯罪事故家庭等等问问都会消耗很大社会资源。
用它当做药物制造香水都没问题,但唯独不要过早发展白酒产业。那玩意虽然也是一把搂钱的大耙子,可是副作用比花膏还大。
花膏可以用严刑历法禁止,它的毒害也相对容易被大家认识。可是酒瘾就不一样了,总不能说谁喝酒就砍谁的脑袋吧,喝低度酒醉了与喝高度酒醉了也没法分别。
更不能因为谁种粮食果树就抄了谁的家,可酿酒的原料正是这些东西。在农业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酿造高度酒会耗费大量粮食,弊大于利。要享受,喝点黄酒果酒葡萄酒足矣。
至于说用白酒做为商品向北方民族出口,在洪涛看来也不是啥好办法。这玩意上瘾很慢,成本也太高,在破坏力和赚钱速度上都比不上花膏来的直接。最主要的还是无法有效禁止在国内流通,原材料来源也太多,一旦流行起来谁也拦不住。
但不造出来也不成,以后会有很多产业要用到纯度比较高的乙醇,比如说提纯无水乙醇无水乙醚,这是钝化硝化棉的唯一途径。火器这个玩意早晚得摆上台面,如果不能提早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光靠洪涛自己,累死也不可能把这些产业全搞出来。
这可能就是当初居里夫妇的处境,他们的发现可以用作和平领域,但也能被变成恶魔,假如他们能提前知道后果,肯定会想方设法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当然了,仅仅也就是拖延,和洪涛目前干的事儿是一样的,想完全断绝是不可能的,谁也挡不住整个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