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毛文龙摇着头失口否认道:“那倒不是,不过是朝鲜宗庙在江都高丽宫,光海君希望能拜祭祖先罢了。”

    林庆业看着毛文龙犹豫了许久,才说道:“如果大帅能够答应末将二件事,末将可以让天军进入江都。”

    毛文龙有些诧异,不过他很快就爽快的说道:“你说。”

    林庆业咬了咬牙说道:“第一件事是,天军进入江都后不得劫掠百姓,损坏宫室。”

    “这个没问题,不过江都府库必须要交给我们。”毛文龙迅速的回答道。

    林庆业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至于第二件事,光海君进入江都后,末将希望亲自带人护卫光海君。”

    毛文龙有些哑然,他摇着头说道:“这可不行,不过我可以让你见见光海君,如果光海君同意的话,我允许你留在他身边。”

    林庆业没有同毛文龙争辩,点头同意了他的条件。并请明军派人跟他一起进城。

    毛文龙半信半疑的让百户毛有顺带着一个百人队跟着林庆业进城,他则带着一干部下在阵前观望着。

    年轻的参将毛有德有些担忧的向毛文龙说道:“这朝鲜将军刚来的时候大义炳然,之后却主动让城,他说话前后不一,不会是想要把我们的人骗进城当人质吧”

    毛文龙举着望远镜看着自己的部下进入了江都城门,随口说道:“我看这人相貌堂堂,眸子里也没有躲闪慌乱的神色,应当不会是来欺骗于我的。再说了,只要毛有顺他们能够入城,就那些朝鲜兵,还能再关上城门不成。”

    毛文龙说话间,便看到毛有顺出现在了城墙上,向自己挥舞着安全的旗号。

    他放下望远镜后说道:“事情成了,派一队人去渡口告诉抚院大人,江都城已经拿下。请他送光海君入主江都,江华府就是我们的了…”

    明军入江都后,毛文龙就霸占了江都留后府,而留后沈悦不得不搬到了这所宅院来。

    随后王化贞陪着光海君及其家人,住进了江都城最上方的高丽宫内。在明军的胁迫下,江华府留后沈悦带着郎厅内的官员拜见了光海君,承认了光海君对江华府的节制。

    而林庆业在毛承禄的监视下,拜见了光海君。两人交谈了一番后,林庆业终究还是没能说服光海君放弃复位的想法。

    不过毛文龙还是任命他统领江都守军,负责城内的治安工作,而高丽宫则由毛承禄带着明军进行守卫。

    随后王化贞接到了朝鲜迎接自己官员抵达的消息,又匆匆带人返回了镇海楼。

    在留后府对面的这所临时官邸内,江华府留后沈悦对着刚到的金尚宪、崔鸣吉述说了,江都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岂有此理,林庆业简直就是逆贼,居然私下去拜会废王光海君,他究竟想要做什么明国让光海君住进高丽宫,到底是想要干嘛他们到底还守不守宗藩之礼了”崔鸣吉顿时有些出离愤怒了,他的额头密布着细汗。

    一向讲究义理的金尚宪此刻也沉默着,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崔鸣吉正想要试探金尚宪的态度时,房门突然被打开了,一阵冷空气窜了进来,让房间内的三人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心情正不好的崔鸣吉头也不回的训斥道:“出去,没有我们的召唤,谁也不许进来。”

    “子歉好大的脾气啊。”李元翼转身对着两名随从说道:“你们都出去吧,不用在边上侍候了,守住院门,暂时不许任何人来打搅我们。”

    听着说话的声音不对,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门口,看清了来人后,崔鸣吉顿时有些脸红的道歉道:“原来是领相到了,我刚才一时失言,还请领相包涵。”

    李元翼走到上首主位,坐了下来。他神情木然的说道:“这些都是小节,不提也罢,我现在跟各位说说,之前天使同我说了些什么,然后大家一起拿个主意…”

    沈悦观察到的事实,李元翼转述的天使提出的妥协要求,让屋内的四人都明白了,现在的朝鲜正处于内战的边缘。

    四人之中,沈悦只是一个文采不错的文人,对于这种局面完全是束手无策。

    而且他在明军的逼迫下,已经拜见了光海君。如果真的开战了,他只能选择站在光海君这边,因为现在的朝鲜王李倧可不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

    不过在三位朝鲜重臣面前,他也发表不了什么意见,只能等这三人决定后,再进行附议。

    崔




第19章 时间和商谈
    在文华殿的内阁会议室内,曾经撤走的桌、椅再次恢复了,而朱由检一大早就赶到了这里,准备参与节后的第一次内阁全体会议,也是新内阁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

    过节之时,朱由检把文思院研制出来的第一批座钟,分到了内阁和六部官房中。

    这是以利玛窦及金尼阁带来的自鸣钟为蓝本,一种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加上伽利略发明的重力摆的原理,还有文思院工匠的精密制作,成功的研制出了摆钟。

    这批摆钟一天的走时误差达到了惊人的1分钟以下,但是造价却达到了35两银子每座,这还是朱由检下令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后的价格。

    对于这种外形同一个12岁儿童般大小的西洋自鸣钟,对于钱谦益等高官们来说并不陌生。市场上大约为50两每座,制作的小而华美的数百两一座也不稀奇,如果加上金银等装饰,则可以贵至数千两。

    如此昂贵的价格,使得自鸣钟更多的被视为一种高价值的艺术品,而不是作为一种计时器。

    和民间最便宜的计时器--香漏相比,后者“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所费不过三文“,而每天误差高达15分钟的西洋自鸣钟居然要50两一座,这实在是一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然而皇帝似乎对于推行这种西洋自鸣钟计时情有独钟,即便户部尚书郭允厚拒绝了,为京城各衙门添置西洋自鸣钟付账,皇帝还是决定从内库拨款为京城各衙门配置自鸣钟。

    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京城各衙门上下班时间表,一天12个时辰被分成了24小时。上班时间也被固定为早上8时至下午5时,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对于皇帝这种新奇的规定,各部的主官都表示反对,而中下级别的官员胥吏则在私下表示支持。

    作为首辅的黄立极,在接到了众多的上书之后,也准备就这个问题向崇祯进行劝谏。

    走上文华殿台阶前,朱由检对着恭立在台阶两侧的几位阁臣点了点头,便开口说道:“请郭尚书先进来,朕想和他谈一谈。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召开全体内阁会议。”

    不待黄立极出声,朱由检已经走入了文华殿内。几位阁臣楞了一会,才明白皇帝说的半个小时是什么意思。

    郭允厚对着身后站立的一名官员吩咐了几句,便跟在皇帝后面走进了文华殿内的会议室。

    郭允厚还没有坐稳,朱由检已经迫不及待的说道:“郭尚书,朕想要和你谈的是关于官员补贴的问题。我想你应该清楚,自从太祖定下了官员俸禄之后,大明就一直没有调整过官员的俸禄,但是现在的物价已经是太祖时期的几倍有余了。

    如果我们不调整官员的俸禄,难道他们不会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调整俸禄吗大明开国200多年,也只有一个海刚峰而已。朕实在是不明白,户部为什么要反对”

    郭允厚显然对于皇帝的提问做好了准备,他不慌不忙的说道:“往年夏税折色银约150万两上下,秋税折色银约250万两左右。

    去岁各地收成还算正常,扣除已经发放的边军年例银及各种支出,太仓存银约139万两,加上出售长芦盐场的收益,太仓现在有银199万两。

    但是开春后先帝山陵复工,要拨款30万两,整治海河拨款10万两,还有按照往年惯例给六部拨款办事约100万两,太仓中剩下的59万两要支撑到今年夏税收上来。

    恕臣直言,这些钱用来应付朝廷遇到的突发状况,还勉强凑合。但要是拿去发给官员补贴的话,若是发生了什么花钱的事,户部岂不是束手无策

    更何况,今年太仓有积余,这还是靠了出售长芦盐场的关系。但是明年户部又该从哪里筹措这笔费用至于陛下说的火耗归功,臣还是深表怀疑。臣以为,如果下面的官员能够把正赋收齐,户部就要谢天谢地了…”

    朱由检顿时哑然了,事实上郭允厚的顾虑并不是杞人忧天,在各地的国税局尚未建立起来时,户部对于地方上的经济状况既不知情,也无法掌控。

    户部对于地方官员在税收上的约束,无非就是一个鱼鳞图册规定的定额税收。

    户部官员之所以不愿意对工商业进行征税,一方面是商人集团同官僚集团的合流。

    另一方面则是,工商业同田地不同,这是一种活的经济活动,除了一些座商之外,还有流动性很大的行商。

    如果想要对工商业进行收税,就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税收组织。但是在农业时代,大多数时间的商业并不发达,很可能就会出现,在大多数地方收税人员多过商人的情况,这么一来征收工商税就成了得不偿失的状况。

    再有,商人亏本了就无法从事商业了,或是有些商人发达了之后就转行当地主去了。但是根据明朝的税收原则,一旦确定了某地的税额,就算当地商业突然衰退了,这个税收也无法减少,要平摊到当地其他商人的头上去。

    因为调整税额的权力在户部、皇帝这里,而不是在当地的官员手中。在这种状况下,每个地方官员都宁可把税额定的越低越好,起码不会出现要自己填补亏空的状况。

     



第20章 制定目标
    朱由检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再次看了看时间,才说道:“朕已经了解了户部的大致想法了,朕需要考虑一些时间,笪郎中你先退下吧。”

    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直接赞成,但是皇帝也没有断然否定的意思,郭允厚同笪继良心里都不由多了一些期待。

    随着笪继良离去,内阁阁臣们开始鱼贯而入。9名阁臣,崇祯自己,王承恩及姚士恒,共计12人。

    对姚士恒来说,这个场面让他有些紧张,毕竟在座的几人以往都不是他可以这么接近的大人物。

    “朕说过,节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会讨论关于内阁阁臣的本年度工作计划,不知道各位已经想好了吗”

    黄立极等人的神情颇有些不自然,他们原本以为皇帝只是说说而已,早就把这个莫名其妙的要求抛之脑后了。

    于是乎众人期期艾艾的说了一通,他们往日习以为常的事务。在朱由检听来,他们不过是把自己的日常事务复述了一遍罢了。

    耐心听完了阁臣们发言之后,朱由检沉默了片刻之后,才开口说道:“各位说的都很不错,但是缺乏主动性。朕想问问,诸位阁臣认为我们应当把大明最终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换言之诸位进入内阁后,本届内阁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黄立极看了看左右的同僚后,有些不确定的询问道:“陛下,这最高理想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思索了下,便说道:“比方说,愚公的理想就是移走门前的山,那么各位组成的这个内阁理想是什么”

    “陛下莫非说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类的说法吗”施鳯来不由揣测着崇祯的心思说道。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但你说的是是个人的理想,而朕要的是内阁的理想。”朱由检说道。

    黄立极有些不确定的说道:“陛下莫非说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黄立极说的是,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描述的理想社会形态。这也是众多能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想要成就的社会。

    朱由检只是稍稍思索了片刻,就确定了一件事。在这个时代,想要聚拢人心,没有比大同社会更好的号召口号了,就如同后世的号召最终建成**社会一样。

    “就是这个,朕以为内阁第一件事,就是确立一个最高目标,把大明建设成为大同社会。”朱由检毫不犹豫的肯定道。

    朱由检的话让几位阁臣面面相窥,黄立极不想让自己成为朝野舆论的笑料。

    他有些尴尬的说道:“陛下,大同社会是圣人的理想,臣等何德何能,敢夸口建立连圣人都实现不了的大同社会呢更何况臣等任期不过两届十年,要在十年内建成大同社会,这传出去,不是徒惹人笑吗”

    其他阁臣们对于黄立极的说法也同样深有同感,认为崇祯似乎把国政过于儿戏了。

    张瑞图也小心翼翼的说道:“这圣人所说的大同社会,只要是读书之人就人尽皆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复述一遍…”

    朱由检打断了他说道:“读书人都知道有这个理想,大明百姓知道有几个官员为这个理想努力过吗”

    几位阁臣原本轻松的神情顿时不见了,对于崇祯的质问,他们颇有些不安的感觉。

    别人可以沉默,但是首辅黄立极却不得不出声答复崇祯,他略有些心虚的回答道:“臣以为大部分官员还是为此努力过的。”

    朱由检并没有反驳黄立极,反而顺着他的话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昭告天下,大明的读书人做官就是为了建成圣人所说的大同社会

    朕从来没有要求你们,在什么时候建成这个大同社会,朕只是要求你们保证,你们现在做的一切决定,是为了将来实现这个目标而已。

    借用愚公的一句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同社会又不会跑路,它就在那里。只要我们每天前进一步,一步步走下去,总有一天会达成这个目标。但是如果我们连说出目标的勇气都没有的话,谁会认为我们为之努力过呢

    至于各位惧怕人笑,朕到觉得这是好事。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想必为了不让人笑,各位也总要做些事情出来的。”

    钱谦益这才发觉,论起宣扬道德口号来,这位少年皇帝并不比东林党人差多少。

    黄立极则感觉有些头疼,崇祯把这么一顶高帽带在内阁头上,要是内阁出了点什么差错,岂不成了众矢之的。

    也许大明朝的读书人当中,的确会有一些想要达成圣人理想的人。但是大明朝的官员,绝大多数追求的不过是荣华富贵和耀眼的权势罢了。

    就算是内阁中的这9人,有谁能做的到天下为公呢。但是他们谁也不会站出来告诉皇帝,他们入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设什么大同社会。真有人这么做的话,估计要被言官清流弹劾到死了。

    &n




第21章 考核官员的标准
    黄立极虽然不得不认同了崇祯提出来的两个目标,但是他和皇帝相处的这几个月里,让他感觉到这两个看似空洞的口号,并不会是崇祯今天开会的目的。
1...99100101102103...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