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皇帝现在能够忍住不抽调京营上战场,试验下他对于京营改制后的成果,这对于三人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对于吴怀率领的骑兵联队出征,十分的不看好。虽然这只骑兵联队的骨干,是一部分辽东骑兵加上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出来的学员。

    但是这只骑兵联队中的大部分人,这几个月来训练的内容就是各种行军,队列行进等,骑兵的攻击训练几乎就没有安排过。这让三人非常担忧,这只骑兵联队上了战场后能有几个人回来。

    当然除了这些情绪之外,他们心里还暗暗的有些嫉妒吴怀同他的骑兵联队。

    先不说皇帝第一时间就点名,让吴怀作为主将,组建这只骑兵联队,证明吴怀深得帝心之外。

    光是骑兵联队组建后,军器监同后勤部门对于这只骑兵部队的重视,已经让京营的旧武官们跌破了眼睛了。

    这只骑兵联队的规模还不到旧制的半个营,但是他们接收的军需物资已经超过了以往旧制的一个半营。除了那个炮兵中队之外,其他部队都配备了铠甲,有三分之一人甚至配了双甲。

    三人甚至相信,如果不是顾忌到马的体力和耐力,皇帝也许并不介意让整只骑兵联队都配上双甲。但是即便是如此,这一身行头,加上一人双马的配置,起码超过了100两以上。

    为这只骑兵联队服务的后勤人员更是超过了2500人,光是现在对这个骑兵联队所投入的费用,已经超过了20万两。

    这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目,他们三人所率领的部队,一年的军饷加起来也不过就是这个数目而已。

    更为让人惊讶的是,这许多银两大部分都实打实的花费在了士兵身上,而不是落入了各级官员的口袋之中,这是京营多少年没有见到的景象了。

    这么多银两花费在一只新建立的骑兵联队身上,自然让这些京营的武官们颇为嫉妒了。毕竟现在的京军虽然是落伍了




第171章 关于骑兵
    吴怀希望这只部队能同后金的骑兵一样,成为一只远近皆能的全能型攻击部队。

    崇祯却以为,训练一名弓骑手所耗费的代价实在太大。即便是仿效后金,训练一批骑马的步弓手,大明也找不出这么多能拉强弓的弓箭手来。

    根据从沈阳传回来的情报,就算是后金自己,在脱离了山林里的渔猎生活之后,其族内兵丁的弓箭水准也在急剧下降,迫使努尔哈赤不得不颁布命令,要求女真族人加强对于弓箭的训练。

    而近年来女真八旗补充兵力,更喜欢去围猎抓捕,东北山林中的野人女真,他们视这些在穷山恶水中成长起来的野人女真为最好的兵源。

    只要给予这些野人女真铠甲、武器、良马,他们就是最为优秀的战士。再配以女子为妻,发放房屋、土地、粮食、阿哈,那么这些野人就会成为女真贵族们最为忠诚的奴仆。

    即便是再怎么努力训练也无法追上敌人武力的兵种,崇祯自然是不愿意往里面投钱的。

    更何况,当火枪和大炮出现之后,弓骑兵这一被蒙古人发挥的最为辉煌的兵种,也即将迎来落幕了。

    虽然在工业革命没有完成之前,骑兵这一兵种还在战场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过骑兵的作战方式,开始回归于近战肉搏了。速度和组织纪律,将会奠定近代骑兵出现的基础。

    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念头,崇祯便否定了吴怀及其他武官的意见,大胆的提出建立一只纯肉搏的近战骑兵,把远程打击交给火炮部队。

    在崇祯的固执己见之下,最终这只骑兵部队还是遵照了皇帝的命令组成了编制。

    而当他看到了,装备这只新骑兵联队的账单之后,他才明白过来,这些军官为什么要如此反对,他所提出的骑兵新编制和新战术了。

    在任何时代,军队都是一种昂贵而又容易损耗的必需品,同近代一发火箭弹就价值一辆宝马一样,一只骑兵部队说是用白银铸造的也不为过。

    这么昂贵的军队,自然也就让高级官员们趋向于保守了,他们宁可使用已经被证明成熟可靠的旧战术,也不愿意去冒险使用没有验证过的新战术。

    毕竟,可预估的损失,和不可控制的胜利,对于大明这样体量的国家来说,选择前者才是最为稳妥的法子。运用永无止境的人力和物资资源磨死敌人,这才是占据了中原的农耕王朝最为正统的战法。

    在崇祯的期待之下,排成10列的骑兵方阵,从西向东经过了点将台的前面。

    这些骑兵方阵每5行之间便有二匹马的间隔,虽然仅仅只有1500余人,但是从崇祯的方向看去,源源不绝的骑兵方阵行进起来,似乎永远也走不完似的。

    “人上一千,无边无沿”这句话用来形容眼前的骑兵队列,无疑是最为恰当的。而在崇祯的提议下,给这些骑兵配发的统一的斗篷,外红内黑的色彩,更是撑托出了这只骑兵部队英武不凡的姿态。

    站在点将台上的众人眼睛都有些看直了,虽然京营以往每年都要操演一番,以应对皇帝派出官员进行阅军的仪式。不过也就是多弄几面彩旗,再选一些高大英俊的壮汉穿着擦拭一新的铠甲站在最前方,弄出一个人多势重的热闹场面来罢了。

    而眼前的这只军队,除了几面代表大队的旗帜之外,完全没有多余的彩旗作为装饰。

    这只军队就是这么排列的整整齐齐的走了过来,也没有喊什么吾皇万岁的话语。但是清一色的红色斗篷同制式的铠甲,却有一股灼人的气势扑面而来。

    台上的一干人中,大约只有崇祯的神情最为自然,他一边观看着骑兵从台下经过,一边还下意识的摇了摇头,似乎还颇为不满。

    站在他身边看的颇为口干舌燥的京畿都督府左都督俞咨皋,不小心观察到皇帝的样子后,不由自主的就小心询问道:“陛下可是觉得哪里不妥当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一边看着下方的骑兵队列,一边小声回道:“这队列还是练的不够整齐啊。”

    站在皇帝边上的孙承宗、俞咨皋、吴怀等武官,下意识的就向着台下的骑兵队列看去,在他们眼中怎么也得不出,这个骑兵队列到底什么地方不整齐了。“

    吴怀颇为不甘心的问了一句,“敢问陛下,究竟是哪里不整齐了”

    朱由检这才回过神来,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官员们,笑了笑说道:“看来是朕要求高了些,在朕看来,就算做不到让这些马匹一起跨同一只腿,起码从侧面看去,应该只有一个人影才叫做齐整。”

    崇祯的话,顿时让身边的官员们目瞪口呆,过了一小会之后,吴怀才哭笑不得的说道:“陛下说笑了,让一排骑兵走这么长一段路,还能保证从侧面只看到一个人影,估计神仙也难做到。”

    崇祯只是对着他微微一笑,不再谈及这个话题了,大家再次沉浸于观看队列前进了。

    第一个出现在台下的是持矛骑兵大队,接着是两大队的佩刀骑兵,最后是骑炮兵中队,接着是一小队同前面完全不同装束的骑兵。

    “这队骑兵怎么没有换装备”朱由检立刻向着身边的吴怀询问道。

    吴怀看了



第172章 为谁而战
    朱由检注视下方的官兵,突然停顿了下来,好一会才继续开口说道:“诸君此次出征,也许有人是抱着报效君王的念头;也许有人是想着要在战场上立功受赏,博个封妻荫子的将来等等。

    以上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朕觉的,在上战场之前你们要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同蒙古察哈尔部打这场战争”

    下方原本热切看着皇帝的官兵们,突然目光变得有些迟疑了起来,他们心中浮现了不少念头,但是都觉得不足以回答皇帝这个问题。

    大明军队在最强盛的时候,士兵从来都很明确,自己是为什么而作战。太祖朱元璋是“扫清胡尘,澄清宇内”,永乐皇帝则是号召“靖天奉难”。

    然而自此之后,大明的军队就失去了为之作战的信仰,而渐渐沦落为了将领的私兵。

    台下的这些官兵们,心里大多还存着,当兵吃粮天经地道的想法。既然皇帝没有短缺他们的饷银,也不吝金钱的给他们装备了最好的装备,那么他们就应该为陛下效力作战。

    虽然军中新近设置的宣教员,天天向他们宣传军队作战是为了保家卫国。但是这些宣教员大多是从锦衣卫、军中挑选出来的识字者,本身水准就参次不齐。

    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按照上面发放的文件照本宣读还没什么问题,但只要士兵稍稍一追问,就立刻变得哑口无言了。

    是以,崇祯设想的对军队灌输保家卫国的理念,把士兵对于主将和皇帝的忠诚,转移到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上来,进展可谓缓慢。事实上他对于京营的整顿,倒是把这些士兵对于将领的忠诚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看着下方依然保持沉默的官兵们,朱由检终于继续开口说了下去,“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好好的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让大明的百姓可以安全的行走在大明的国土之上,凭借着劳力养活自己,而不必担心走在道路上会遭遇意外的不测。

    林丹汗领导的察哈尔部不想着好好发展生产,照顾自己的部众,却想着凭借武力劫掠大明百姓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难道不是强盗的行径吗

    诸君想一想,你们现在穿的用的,各种物资究竟来自于何处是天上掉下来吗”

    下方顿时有机灵的官兵带头喊道:“自然是陛下所赐。”

    顿时一干官兵们跟着喊了起来,朱由检伸手虚虚按了按,待到官兵们安静下来之后,才笑着说道:“朕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更不会打铁。你们说这些都是朕赏赐的,朕实在是有些汗颜。

    你们身上所穿,日常所用,哪一项不是来自百姓的给养朝廷给养一名骑兵,起码需要500户农夫缴纳的税赋…”

    崇祯在台上侃侃而谈的话语,比起平日里宣教员呆板的说教,更容易触动这些官兵们的内心。

    尤其是不少原本一直处于底层的士兵,心里倒是更为接受了皇帝的说法。但是站在皇帝身后的官员们,对于崇祯的说法却感觉很别扭。

    在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朝廷从百姓手中收取税赋,给养士人、官员、皇帝,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而天下的财富,理论上来说都应该属于皇帝所有,皇帝可以赏赐臣民,也能毫无理由的收回,这也是王朝秩序的基础。

    然而今天皇帝的演说,却在动摇这个基础。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但是面对台下士兵们的欢呼声,他们现在显然不适合出来阻止皇帝的说法,因此只能保持着沉默。

    于是大校场内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景,对于皇帝的演讲,士兵们显得热情洋溢,但是台上的官员们,除了部分武官外,都显得非常冷淡。

    好不容易等待崇祯演说完毕,孙承宗等官员就忙不迭的劝说皇帝回城去了。

    崇祯走在回京的路上时,心里还颇为兴奋。今天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毫无顾忌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这半年多来被各种规则礼仪束缚的生活,终于难得让他抛却了一次,做了一回真正的自己。

    朱由检心情愉快之余,连今天**的阳光也不觉得刺眼了。他抬头向远处的道路望去,却看到在前方开道的那队人马突然停了下来。

    陪在他身边的连善祥顿时策马迎了上去,不一会就返回来对着停下来的崇祯汇报道:“是顺天府尹毕自严的马车坏在了道路上,陛下可有什么吩咐吗”

    “这个天气,他出城做什么给他一匹马,让他陪朕一起回京走走吧,朕刚好有事要问问他。”朱由检想了想便吩咐道。

    一名御前侍卫让出了自己的马匹,并扶着头发略略有些花白的毕自严上了马。

    籍贯山东淄川的毕自严,今年刚好60岁。虽然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他的身体却依旧显得很是硬朗。这显然是得益于他平日里有规律的作息生活,和摒弃了这时代官僚士大夫们一些不良癖好有关。

    毕自严万历二十年进士及第,授松江推官。他年少有大才,尤善于综理复杂



第173章 顺天府的问题
    朱由检晃晃悠悠的骑在马背上,手舞足蹈的对着毕自严说道:“那些西洋传教士带来的书籍里,曾经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它说人其实不是神创造的,而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

    当然不是从单个的猴子进化成了单个的人,而是从一个猴群进化成了一个人类族群。

    决定猴子进化成人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就是在于劳动…当人类学会了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之后,就出现了富余的产品。打鱼的多出了鱼,晒盐的多出了盐,织布的多出了布匹。

    而为了能够互通有无,大家就把多余的产品拿出来交换自己需要的物品,这就是最原始的经济活动。”

    五十而知耳顺,六十而知天命。毕自严自认自己并非是那种拘泥不化的迂腐之人,但是说自己的祖先是一只猴子,这种事想一想都是一种罪过。

    如果说这话的人不是陛下的话,他一定会训斥对方一句一派胡言。但是现在,他的脸色却变得非常的精彩,都不知道自己是应和崇祯的说法好,还是应该做出其他反应。

    沉默了半天之后,他终于有些苦笑不得的说道:“陛下说的这个故事,唔,相当的有趣。能从猴子联想到人,还是用劳动联系起来,想来此人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了。不过,这同顺天府现在的情景,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朱由检想了想便说道:“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猴子变成人,而是说明了劳动的本质。”

    “劳动的本质”毕自严感觉自己的脑子,今天似乎变得迟钝了,有些无法接上皇帝跳跃的思维。

    “就是创造财富啊。劳动者创造各种各样的财富,然后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这才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崇祯毫不迟疑的回答道。

    毕自严毕竟是考上进士的人,也是被誉为少有大才的人物,他从头回想了一遍皇帝说的话,就有些明悟般的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只要付出了劳动,不管是种田还是修建道路,都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行动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产生交换的活动…”

    看着毕自严突然闭上嘴,陷入了思考之中,朱由检忍不住便说道:“朝廷收取税赋所谓何事不就是通过投入到这种公共服务上,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使得大家能够分享这个社会创造的财富,这难道不是朝廷存在的意义吗”

    皇帝的话语让毕自严心神大震,差点没有抓住缰绳而摔下了马,不过在他边上的崇祯眼明手快的扶了他一把,终于让他稳住了身形。

    皇帝的话语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毕自严从小接受的世界观,他顿时失去了向皇帝继续探讨这个问题的想法。

    看着毕自严有些接受不能的样子,朱由检也就转移了话题说道:“听说你这次外出巡视,是为了调查今年顺天府的旱情,那么你认为顺天府的受灾情况怎么样预计受灾的耕地会有多少”

    毕自严深呼吸了几次,把刚刚皇帝说的言论暂时抛之脑后了,他整理了下思绪后,便对着皇帝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顺天府有人口一百余万,其中七十余万住在京城之内,剩下的三、四十万人口则分布在京城以外的各县。

    顺天府地域宽广,也是北直隶耕地最多的一府,共计耕地一千三百余万亩。其中上好的水浇地大约只占了一成五左右,最差的下田大约占了二成五,其他的则是中田。
1...150151152153154...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