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在张瑞图搀扶下起身的黄立极,此时也只能顺着崇祯的意思答应了一声。

    虽然安排冯振鹭去陕西的事已经完结,但是黄立极依然有些不安的感觉,他总觉的崇祯刚刚说的话,似乎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冯铨心满意足的,带着新任陕西督学御史的名头走出了文华殿。此时殿内,崇祯正让王承恩一叠资料摆放在了每位阁臣的面前。

    黄立极眯着眼睛看了看面前的文件,不由抬头对着崇祯迟疑的问道:“敢问陛下,这是”

    朱由检脸上有些冷峻的说道:“黄先生可以看看,这是宫内特意挤出拨付给户部的赈灾银两,在抵达陕西之后,地方官府实际收到的银两同粮食物资的账目。”

    郭允厚顿时急切的打开了面前的账本,其他阁臣互相对视了一眼,也低下头开始阅读了起来。

    诸人在翻看账本时,崇祯并没有说话,只是闭上了眼睛开始养神。一时之间,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听到纸张翻折的声音。

    只是翻看了一刻钟,户部尚书郭允厚的额头上就有些冒汗了。宫内拨给户部的第一笔银子是15万两,但是还没出北京城就已经消失了两成。

    而前往河南、山西收购粮食的户部官吏,从中又截留下了三成。抵达陕西境内时,粮食的数量只有预计的六、七成,但是这些粮食中有一半是已经霉变的陈年旧粮。

    账目到进入陕西后就被截止了,显然陕西地方官员的作为,崇祯并不想让他们这些阁臣过目。

    郭允厚虽然知道,户部官吏行事比较混账,但是他从来没想过,他们连赈灾款都敢下手。下手也就算了,居然能让皇帝把这么清楚的账目放在自己面前,可见这些官员不仅混账,还很无能。

    然而作为户部尚书,他也不得不站出来为自己的部下顶缸,毕竟真的要追查下去,这把火总是会烧到他自己身上来的。

    “陛下,这些官员的确是罪无可恕,但是还请陛下给老臣一个机会将功赎罪,让老臣亲自处理这件案子,老臣必然会给陛下一个交代。”郭允厚脸色涨的通红,干巴巴的对着皇帝请求道。

    黄立极、张瑞图、施鳯来等人看到了郭允厚求援的神情,黄立极微微思考了一会,也就主动站出来替这位大明的财相求了情。有首辅带头,半数以上的阁臣也就都发出声音替郭允厚求情了。

    朱由检身体向前倾了倾,然后开口板着脸严肃的说道:“朕不是那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朕也明白,什么叫和光同尘的道理。

    不过做人要有底线,做官同样要有底线。连灾民口中最后一口食物都夺取的人,朕已经无法再容忍下去了。

    这赈灾粮食抵达不了灾区,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难道会去分辨,到底是朕不守诺言,还是赈灾银两被黑心官吏贪污了吗

    朕只知道一件事,灾民没有这几口粮食就会饿死,而这些官吏贪污这点钱能够发家致富吗”

    郭允厚张了张嘴,终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黄立极等阁臣也保持了沉默,他们都已经听出了,崇祯话语中压抑的愤怒。他们虽然想要保一保自己的门生亲友,但是并没想过要替他们承受皇帝的愤怒。

    朱由检突然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然后稍稍平静了些说道:“从接手内库银两的官员开始,直到押送赈灾物资入陕的官吏为止,全部抓起来进行审讯,关于赈灾事务,户部另外派人去办。”

    黄立极脸色终于变了,他终于沉不住气对皇帝说道:“陛下,这次赈灾的行动牵涉的人数众多,光是京城户部官吏就有数十人之多,若是全部抓拿审问,恐怕要上百人之多啊。

    陕西现在旱情严重,又加上山西大同边镇大战在即,还有南方夏收时节也到了。如果这些人都被抓起来拿问,恐怕户部的人手就更为紧张了。

    且如此大案,必将引起天下震动。传扬出去,说不好会激起陕西饥民发生暴动。臣以为不如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按照所贪份额的三倍,缴还银两用于赈灾。

    臣以为,这些罪人一定会感念皇恩浩大,必然会将功赎罪,完成此次朝廷赈济陕西灾民行动的。”

    崇祯很有耐心得听完了黄立极的话语,但是他并不认同首辅的说法。他颇为平淡的说道:“陕西如果乱了,朝廷要花多少银子去平乱

    天下百姓本就苦于三饷,现在西北再乱,朝廷该如何去筹集,平息西北民乱的军饷呢

    陕西变乱一起,周边还能勉强活下去的县市还能保证稳定吗乱民一起,必然只有破坏没有建设。且这些民变军一旦突入内地,河南、湖广必然是首当其冲。

    如今我大明百姓,全仰赖着这两处地方的粮食,乱民




第189章 云南沐家
    黄立极短暂的思索了一下,便对着崇祯谨慎的询问道:“老臣还想请教陛下一事,这些被捕的官吏由谁来审讯陛下打算如何惩处这些官吏”

    首辅的问题同样也是内阁几位阁臣最为关心的问题,毕竟他们的门生、亲友、子侄,或多或少都牵连进了这件案子。

    就算他们现在不向崇祯求情,回去之后自己府上也会挤满了,为牵涉进案子官员求情的说客。

    大明官场自从万历皇帝废除了张居正的新政之后,在加上万历末期延续的党争,正常的官场体系已经破坏无余。反倒是基于师徒、亲友私人关系联结起来的利益团体,已经开始凌驾于正常的官场秩序了。

    在这种状况之下,维护小团体利益自然成了各个团体的首要原则。而能够进入内阁的,自然都有着追随自己的一帮子官员。

    如果追随的官员出了问题,而他们又什么都不做的话,这个人心不就散了吗。

    黄立极等人觉得,他们也许未必能够说动崇祯,但是以他们的面子说动办案的人士,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

    看到内阁诸臣这么关心这件案子,朱由检想了想说道:“朕作为大明天子,在陕西受到旱灾时,已经做完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官员犯下的罪行,比起朕来,应该是那些因为无法得到赈济而失去亲人的灾民,更有权力追究。所以应该判处他们什么刑罚,朕会交给陕西灾民去判断。

    至于由谁去审理,朕觉得这样的案子在赈灾行动中,是不会偶然出现的。因此朕觉得有必要成立一个特殊的部门,专门监督核查所有赈灾活动中出现的贪腐行为。

    这个部门将只会向朕负责,内阁可以获得案情通报。除了内阁成员之外,该部门可以调查任何人和任何事。

    对于六部堂官**行为的调查,必须先得到朕和内阁大多数人的同意。六部堂官之下的官员,是否进行**行为调查,该部门可自行处置。”

    不管是黄立极还是郭允厚,或是其他阁臣,都吸了一口凉气。崇祯提出的这个新建部门,相当于绕过了内阁和六部,可以直接打击任意一位官员了。这一刻他们已经暂时忘却了,那些被捕的户部官员的下场了。

    大明的文官花费了数百年,才把皇权关进了官僚体系构建成的笼子内。现在崇祯却想要打开这道笼子,这显然是内阁诸臣所无法接受的。

    虽然以黄立极为代表的内阁诸臣以理据争,但是放在众人面前的那叠,记载着户部官吏**行为的厚厚账本,比起众人苍白的言论,更为沉重而有力。

    看着面前的账本和毫不动摇的崇祯,黄立极不得不停下了无力的抵制,想着寻找另一种解决方式。

    “那么,老臣想要询问陛下,陛下究竟属意谁来组建这个部门”黄立极不得不寻求同崇祯进行妥协的方式。

    朱由检手指敲打了一会自己面前的书桌,然后平和的说道:“户科给事中韩一良,刚刚返回京城没有多久,和京城官员没有多大瓜葛,又是陕西澄城人出身。想来,为了家乡父老的活路,他也不敢不尽心吧。”

    黄立极咳嗽了一声,对着崇祯说道:“那个韩一良不过是一个妄人,一篇上疏闹得京中沸沸扬扬。此人行事如此鲁莽,岂能担此重任,还请陛下另选成熟稳重之人…”

    朱由检却打断了首辅的话语说道:“韩一良一篇上疏,虽然使得京城官员群起而攻之,但是这不正好说明了,此人无党吗

    想要反腐倡廉,打击这些官员在赈济活动中的**行为,首要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要保证他的人际关系尽量的简单。

    如果让一个居心叵测之辈掌管这个部门,能力越大,岂不是危害也越大。与其找个这样的人,朕还不如找个能力平常,但是个性正直之人。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各位先生”

    崇祯的话让一干阁臣一时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该怎么转圜时,朱由检转头对着王承恩说道:“去把韩一良叫进来,朕和各位先生要同他聊聊,他的新职务。”

    朱由检快刀斩乱麻的举动,顿时让刚想说话反对的几位阁臣,又把快到嘴边的话语给吞了回去。

    在崇祯的积极推动下,这个名为廉政公署的临时机构终于建立了起来。这个部门的成员,将会从新科进士、举人、锦衣卫还有地方官吏中抽取出来。

    而黄立极等内阁成员在获得了,皇帝保证在赈灾结束后解散这个部门为条件,暂时同意了皇帝设立廉政公署的提案。

    见过了皇帝和内阁阁老之后,走出文华殿的韩一良,脑子里还有些浑浑噩噩的。

    从他上疏那天起,他似乎就被整个官场所排斥了,这让他原本想要澄清吏治的信心,顿时有些退缩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像海刚峰一样毫无顾忌的挑战整个官场的潜规则。

    如果不是崇祯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让风波慢慢平息了下来,他还真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

    但是眼看自己上疏引起的风波就要平息下去的时候,皇帝会突然给自己这样一个任命。

    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是他想要反悔,也已经太迟了。也许自己那样做,除了会被官场所排斥之外,连皇帝也不会再待见自己了吧。走入了殿前空旷的广场,站在夏日炽热的阳光下,有些头昏眼花的韩一良如此想到。

    内阁之中,送走了韩一良之后,黄立极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需要皇帝尽快作出决断。他不得不暂时放下了对廉政公署的不安,转而向着崇祯说道。

     



第190章 德川忠长
    高高耸起的骏府城天守阁最高的一层,领五十五万石的骏府藩藩主,官至从二位权大纳言的北丸殿,即现任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亲弟弟德川忠长,难得的以清醒的姿态接见了自己的亲信家臣们。

    自从2年前母亲阿江去世之后,这位年幼时曾经被视为比兄长更适合担任幕府将军的骏河大纳言,顿时失去了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和保护者。

    在母亲死后的一段时间内,他无心处理藩政,整日沉醉在酒乡之中,试图以此来减轻母亲去世之后的伤痛。而就在那段时间内,关于他在母亲逝去后多有乱行的传闻,也在骏河国同江户广为流传了起来。

    等到传闻传到大御所的耳中,并写信训斥他时,德川忠长才发现,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之后,父亲的身边已经全部充斥了兄长德川家光的人了。

    连原本一向宠爱自己的父亲,居然都会因为尚未证实的流言就写信训斥自己,并拒绝了他请求前去江户解释的要求。

    这让德川忠长又惊又惧,他突然意识到,如果没有母亲在父亲面前为自己辩解,关于自己的流言不断传入父亲耳中的后果,就是他被父亲所厌恶。没有了父亲的庇护,一向视他为眼中钉的兄长,随时都能找借口修理他。

    轻则让他改易,重则把他流放到某个荒山野岭去也不意外,德川忠长显然不能接受这样悲惨的结局。

    而传言中污蔑他的乱行也并不全部是编造的,还有一些的确是真实的,但是这些事情除了自己身边的人,是无可能泄漏出去的。

    德川忠长顿时明白了过来,在他的身边一定有兄长安插的密探。是以才能在母亲死后突然爆发出这么多,关于自己真假掺半的流言。

    德川忠长明白过来之后,立刻借着几件小事斩杀了几名不可靠的小厮与下仆。虽然这又增加了他几桩罪行,但是总算让自己府内的仆役不敢再乱传谣言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他也终于明了了兄长的心思。虽然两人是亲兄弟,但是之前母亲对自己的宠爱,及一心想要让他成为幕府继承人的做法,已经让兄长对他起了仇恨之心。

    如果他不能重新获得大御所的欢心,那么说不定兄长对付他的手段就会越来越严厉。况且就算兄长并不想对自己赶尽杀绝吗,但是兄长身边的那位阿福,会放过这个对付自己的大好机会吗。

    德川忠长默默无言的想着自己的心事,这位年仅23岁的年轻人,完全失去了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愁眉苦脸的坐在那里,倒好似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年人。

    土佐守鸟居成次、筑后守朝仓宣正两人,双手按在地板上,身体前倾恭敬的等候着德川忠长的吩咐。

    和鸟居成次刻板的姿态不同,朝仓宣正前倾的角度并不大,这让他可以稍稍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德川忠长的神情。

    从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朝仓宣正也许不够聪明,但是对于危险的嗅觉却远非德川忠长可以比拟的。

    从御台所亡故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很明显是针对德川忠长的一个阴谋。虽然他作为德川忠长的家臣,已经和骏河大纳言的命运脱离不了干系了。

    但是他并不打算把自己的家人也同这位骏河大纳言绑在一起,虽然这位大纳言在年少时被誉为聪明绝顶的人才,行事也颇为类似权现殿。

    但是在朝仓宣正看来,这位骏河大纳言比起权现殿可差远了。起码权现殿可不会在将军已经猜忌自己的状况下,还想要用沉溺于酒色来迷惑对方,这只会帮助对方证实了流言的真实性,打击了自己家臣的信心而已。

    在朝仓宣正看来,德川忠长现在既不是急着像自己的兄长表明心迹,也不是想方设法讨取大御所的欢心,而是先要确定自己的志向,并树立起家臣们奋斗目标。

    如德川忠长现在粘粘糊糊,毫无方向的举止,只会让家臣们离心离德而已。不过作为一名已经快60岁的老人,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冒险一搏的勇气,只想着能够安稳的把目前的局面维持下去。

    他比大御所年长,朝仓宣正觉得只要大御所还活着,这场兄弟相残的乱局就不会发生。那么他只要在大御所之前离世,朝仓家就不必掺和进幕府将军家中的内斗中去。

    抱着这种念头,朝仓宣正丝毫没有向德川忠长提出任何冒险的举动。当然这也同现将军,德川家光稳固的施政政策相关。朝仓宣正认为,即便是大纳言真的有什么想法,在家光掌握的强大力量面前,也一样毫无机会。

    既然是一场必败的冒险,那么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大纳言的某些希望,让大家好好活下去才是正经。从这方面来看,大纳言沉迷于酒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朝仓宣正心中百转千回之时,德川忠长终于出声打破了天守阁内的宁静,虽然彻夜未眠的他眼中还带着血丝,但是他的眼神现在却无比的清明。

    “…以上之种种,都是兄长身边的近臣对我捏造的种种不实之言,试图在天下人和大御所面前诋毁我的名誉,想要让我变成一个声名狼藉的恶徒,从此彻底失去大御所的宠爱,使我不能再威胁到兄长的位置。

    我德川忠长绝不能受辱于此等




第194章 新生活运动
1...156157158159160...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