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看到皇帝如此慎重,柳敬亭的心里不由又紧张了几分,他打起了全身的精神,准备接受崇祯的吩咐。

    朱由检稍稍沉吟了一下,才理清了思路说道:“柳先生你知不知道这四夷馆、僧、道录司是做什么的”

    柳敬亭不假思索的回道:“提督四夷馆:一掌译书之事;二则作为接待外国来使时,负责通译语言文字。

    僧、道录司则掌天下僧道。在外府州县尚有有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

    不知臣之说法可对”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倒是同大明会典上写的一般无二?,看来是用过心了。那么朕今天便跟你讲讲,朕为何要把这两个部门合并,让你来担任这个常任秘书长。此外,你今后需要做些什么工作。”

    “还请陛下示下。”柳敬亭再次拱手,然后端正了坐姿,等着崇祯训话了。

    朱由检看着他这么紧张的模样,不由微微笑了笑说道:“不必如此紧张,放松些。此处并没有外人,今天朕和你谈的也不是什么正式命令。

    甚至于,等你走出这个房间后,朕还希望你能够忘记朕今天跟你说的这些话。有些事情可说不可做,有些事情却是可做不可说。这少数民族和宗教事务便是如此。”

    柳敬亭虽然少数松懈了下脊背,但听了崇祯这话又下意识的绷紧了身体。

    不过




第415章 商人们的烦恼
    听了崇祯对于宗教的看法,柳敬亭方才发现为什么皇帝要遣走内臣,并告诫他出门之后要忘记这场谈话。

    一个把宗教视为错误的世界观的皇帝,无疑也就等于质疑了天命的存在。虽说崇祯之前在军中谈过,皇权受命于天,实际上就是受命于民。

    这种观点,符合孟子的民为贵思想,再加上以天命制约皇权终究不及以民意制约皇权来的更为现实合理,因此这一观点反而被士林迅速接受了。

    虽然各地的宗室对崇祯的说法非常反感,因为把天同民等同起来,无疑就等于限制了他们在封地为所欲为的权力,而且也否定了皇室血统的特殊性。

    但是到了今天,宗室虽然享有一些特权,但在政治上基本发不出什么声音。再加上藩王中地位最为尊贵福王,同样对天命论深为厌恶。按照这种理论,他不能继承皇位,就等于天命不眷顾他,因此他就应当老实的当一名对皇帝臣服的藩王。

    然而即便是大多数人隐约之间把天命和民意联系了起来,也不等于众人愿意接受一个彻底否定了天命存在的皇帝。因为这不仅仅是失去了制衡皇权的一种重要手段,最为重要的是动摇了朝廷的统治权力。

    大明皇帝受天命而统御万民,而四方官长受君命统辖各地臣民,百姓反抗官员即是反抗皇帝,反抗皇帝就违背天命。

    因此每到王朝末世,便有野心家会跳出来声称,当今天子已然失去了天命的眷顾,所以不配再继续统御万民了。现在崇祯公然否定了天命的存在,岂不是等于否定了他自己的君权,和朝廷百官、地方士绅对百姓的管理权力了么。

    也许崇祯可以不介意自己的君权受到质疑,但是那些官僚士绅肯定是不愿意,有人否定他们亘古以来就存在的权力。

    柳敬亭虽然表面上还保持着镇静,但心里却如煮沸了的开水一般,他不知道要如何回应,皇帝从根本上否定宗教的观点。如果皇帝任命他这个官职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宗教,那么他估计这个政策肯定会导致天下大乱的。

    就连孔圣人也只说: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圣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又如何敢附和皇帝的观点去做呢。就在他左右为难保持沉默的时候,崇祯却转换了话题,并没有如他猜测一般要彻底消灭宗教,这不由让他大大的松了口气。

    “虽然宗教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它在未来也终究会消亡,但是这个消亡的时间是以世界文明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不是某个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所以朕虽然不信宗教,但也承认宗教信仰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就某些宗教而言,他们提倡的一些东西还是符合社会文明的价值观的,比如亲爱家人,善待陌生人,帮助和怜悯受到苦难的人等等。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却假借宗教的名义四处宣传迷信思想,蒙蔽底层无知的老百姓,聚敛钱财供自己享乐。

    宗教事务委员会要做的工作,便是要把宗教思想和宗教迷信彻底区分开来,并解救那些被迷信思想蒙蔽了的百姓。

    当然这种事情光靠朝廷去做,显然是力有未逮。所以在某些方面而言,我们还是需要依靠正信的宗教徒去宣传揭发这些迷信行为,从而让那些被蒙蔽的百姓幡然醒悟。

    我大明以往设立僧、道录司,管理天下僧、道,但是我大明宗教又何止是佛、道两途而现在佛、道两途中也未必全是善男信女,白莲教不就是出自净土宗吗

    可见想要破除宗教迷信,我们就要首先规范宗教的传教行为。因此第一朝廷认可宗教信仰自由,但是这种信仰自由不仅仅在于百姓有信仰何种宗教的自由;也在于百姓拥有什么时候信仰,什么时候不愿意信仰的自由。

    但凡是把入教信徒当成私产,入了就不能退,对想要退教的百姓进行打击报复的,这必然就是邪教。委员会首要打击的,便是坚决取缔这种邪教,并要广为宣传,不使此种宗教在各地流窜。

    第二凡是在我大明传播的宗教,要有自己的教义、教规,必须要使用中文的典籍进行传教,而以上这些都必须经过委员会审核,剔除不符合朝廷要求的教义、教规,不愿遵守者便不准在大明传教。

    第三便是任何宗教都不得宣传向某人或某个家族效忠的思想,相反所有宗教都必须向自己的信徒宣传,一个正信徒必须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对于那些向个人、家族乃至外国人效忠的宗教,同样不得在中国传教…”

    随着崇祯的诉说,柳敬亭终于安下了心来,如果皇帝只是这些要求,虽然这些事务烦难复杂,但还不至于让他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崇祯说完了宗教管理的想法后,又继续说道:“除了取缔这些邪教之外,委员会应当尤其注意的,还是那些同少数民族纠缠



第416章 崇祯的期望
    不过对于大明商人代表大会上发生的争吵,朱由检并没有放在心上。现在各地的商人代表就像是一群被放在瓦罐中的螃蟹,它们之间互相扯着后腿,不让别人爬出这只瓦罐,再无年初时那么齐心合力想要同朝廷谈利益了。

    而且因为有了商人代表大会这个可以作为商人出声的地方,今年江南商贾对于资助士人的热情也降下了不少。江南商贾拿出大把的钱来资助那些贫苦士人,或是投资在各地的书院和文社中,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让这些士人成为自己的喉舌,反对朝廷增加商税罢了。

    如今既然有了商人代表大会这个可以同朝廷协商税率的地方,不少商人立刻便收缩或是取消了对文人的投资。这种行为自然便引起了家境贫困的文人的反感,那些家世良好的士绅虽然不受影响,但是他们对于商人利益的维护,也渐渐引起了士人之间的矛盾。

    一直以来,江南士林同商人之间缔结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士人鄙夷商人的地位,看不起他们为了赚取钱财而玩弄的各种阴私勾当。

    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些士人又心安理得的接受着那些豪商的馈赠。他们在没有进入仕途之前,常常劝说地方官员不要对商税执行的过于严厉,而对于朝廷,则呐喊税收太重,要减税。进入仕途之后,则从商人利益出发,向皇帝提出政策上的修改。

    比如一个开中法的废除,表面上看起来让国家增收了盐税,但是边军粮食储备制度的败坏,使得收上来的盐税还不够贴补边军的正常开销的。开中法废除之后,大明边军的战斗力便开始迅速下降,家丁和普通士兵之间的待遇也成为了天壤之别。

    于是乎原本一只经常压着游牧民族攻击的强势军队,不得不大幅度收缩防线,龟缩到了长城之后,成祖之前明朝对草原民族的攻势防御算是彻底瓦解了。这种防御姿态上的变化,使得已经逃往漠北的蒙元势力缓过了气,再次出现在了漠南地区。

    到了后来,蒙古人不仅再次夺取了整个蒙古高原,还把势力发展到了长城边缘,并且有了数次围困北京的战绩。

    所以说,当官员同商人勾结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眼中已经看不到什么是国家的利益和安危了,在他们心里只想着自己口袋里的那点金钱利益。

    而那些商人之所以被士子文人鄙视,还要微笑着送上大把的金钱供他们举行文会、游玩,也正是因为,这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士绅和商人的媾和,最终造就了东林党这么一个庞大的政治势力出来。但是同英国有所不同的是,主导了英国政治改革的新贵族,大部分都是披上了贵族外衣的商人,因此他们的改革完全代表了商人的利益,最终干掉了封建地主阶层。

    但是在东林党这个政治势力内,商人不过是提供金钱的一头奶牛,主导局势的依然是士绅阶层。东林党人会维护商人的经济利益,但是绝不会去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因为这显然会威胁到他们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商人发家之后便想要改换门庭,把自己从商人向士绅阶层提升。而又因为有了这条上升通道,使得商人阶层始终无法以整体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江南的商业经济已经濒临工业革命的前夕,但是却始终无法跨出最后一步。因为商人提升为士绅的通道,就像是一个减压阀一样,不停的把商人膨胀起来的势力转化为地主士绅的力量。

    在这种状况之下,商人积攒下来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新的财富之源,也就是工业资本。反而投入到了土地市场中去,把自己变成了封建地主的一员。新地主的出现,必然是以夺取自耕农和小地主的土地为开端的。

    也就是说,只要还有自耕农和小地主的土地可以剥夺,那么商人就不会缺乏上升通道,那么商业资本就不会转向其他方向。但是按照中国的历史惯例,失去土地的农民达到了一定程度,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便应该拉开帷幕了。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是无法自然产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了。

    而对朱由检来说,江南士绅同商业资本的结合,不仅仅阻碍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政治集团的势力实在是过于庞大了,江南地区差不多都快成为国中之国了。

    他又不是满清,可以用武力把整个江南的人口全部清理一遍,然后按照自己的要求再去规划发展江南的经济和政治。

    于是乎,他便不得不以商人代表大会的形式,让商人阶层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抬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当一个被地主士绅视为提供金钱奴仆的团体突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们第一个反应必然不会是要听听他



第417章 郑芝龙的烦恼
    再次赶到京城参加海外贸易商人代表会议的郑芝龙心情比较复杂,虽然他按照自己的设想赢得了招安的机会,并且还超出预料的得到了一个嘉义县男的爵位。

    刚开始他还是比较开心的,得意洋洋的带着嘉义县男的头衔回去光宗耀祖去了。但是很快他就发觉,事情的发展似乎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虽然他知道,随着一系列新的航海条例的颁布,和招安条件的落实。那些原本聚拢在自己名下的海商和水手,必然会投入到朝廷的怀抱之中。这虽然让他有些难受,但他也知道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朝廷毕竟拥有着大义的名分,而聚集在他名下的海商和水手,并不是想要起兵造大明皇帝的反,而是想要用武力逼迫朝廷放开海禁,打破那些官绅豪族的海外贸易垄断权力罢了。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事态的发展会这么快,快到有些让他措手不及。刘香带着人返回广东,然后占了广东到安南、真腊的商路,这是他能预料到的。毕竟刘香麾下的广东海盗、海商,本来就同他们这些闽南的海商、海盗不是一路人。

    老实说,双方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广东海商北上日本常常被闽南海盗打劫,而闽南海商前往安南、真腊,则往往背广东海盗拦截。如果不是为了一起对抗朝廷的庞大力量,双方也不可能暂时联合起来。

    但是即便是联合了起来,这群广东海盗也没有按照约定对广东沿海进行劫掠,反而越过了广东劫掠了闽南地面,这就让一干闽南籍的海盗深为不满了。既然现在大家达到了目的,朝廷开放了海禁,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海盗之间的内部矛盾自然就开始爆发了出来,刘香作为广东海盗的首领,首先分裂出去自然是不意外的。

    而一向自视为闽南海商首领的杨天生、陈衷纪,立刻便抓住这个机会带走了一大批船只脱离了郑芝龙的船队,跑去了令他鞭长莫及的安不纳岛建立了一个基地。

    这让原本把这股力量当成自己囊中物的郑芝龙气的火冒三丈,他原本想要上书赢得朝廷的支持,但是显然皇帝并没有如他愿的意思。

    虽然没有取得朝廷的支持,但是郑芝龙并没有就此放手,他依然还是想要对杨天生、陈衷纪进行报复,把他们带走的船只和人手全部夺回来。

    但是在巴拉望岛、布加桑岛站稳了脚跟的李魁奇、钟斌的态度却有些暧昧,这顿时让郑芝龙警惕了起来。在仔细打探了之后,他才发觉这两位部下似乎已经同杨天生他们勾结起来了。

    这是因为,原本大明海盗的势力一直都在吕宋以西,安南以北海域活动。虽然大明海商在东南亚海域的活跃度比较高,但是却从来没有试图在这些岛屿上建立势力范围,因此一直以来不管欧洲殖民者同东南亚土著,或是穆斯林商人之间怎么争斗,都默认了这条势力分界线的存在,没有大规模的越线行动。

    可是现在杨天生、陈衷纪、刘香、李魁奇、钟斌等人的行动,却破坏了这条默认的势力分界线,随之而来的便是东南亚局势上的变化。

    对于被荷兰人急剧增长的势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渤泥、柔佛等小国来说,大明势力在间隔百多年后再次出现在东南亚海域,显然被他们当做了护身符,因此迅速接受了这些挂着大明旗帜的中国海盗的存在。

    但是对于西班牙人、荷兰人、甚至是来自中东和印度的穆斯林商人来说,这些中国人的出现,无疑是他们在争夺东南亚贸易统治权力的又一个对手。

    而对于马打蓝、亚齐、安南阮氏来说,中国势力在此地区的出现,同样不受他们欢迎。因为这些小国正处于一个强盛期,他们一边抗击着欧洲殖民者的势力,一边也在并吞身边的土著势力。

    在他们眼中,中国人同欧洲人一样,他们的到来,必然会阻碍到他们统一周边地区的行动。

    几人之中,又以刘香的环境稍好一些。虽然他强行索要了普利安哥,这块湄公河三角洲的肥沃之地。

    但是此时改称为柬埔寨的真腊国,正处于内部的政治斗争之中。过去数十年里,因为柬埔寨的衰弱,使得相邻的两个国家暹罗、安南都起了贪欲。

    安南虽然比暹罗强大,但是因为正处于南北分裂之中,因此只是采取了蚕食的行动。但是暹罗则动用武力把柬埔寨变成了自己的藩属国。

    柬埔寨国王吉.哲塔二世想要改变这种处境,便迎娶了安南阮氏的一个女儿,想要依靠安南的力量对抗暹罗人步步紧逼的侵略政策。但是显然这个计划并不成功,吉.哲塔二世不仅没有因此摆脱暹罗人的控制,反而把安南人引入到了湄公河三角洲肥沃的土地上。

    当吉.哲塔二世于今年去世之后,其子波尼.笃继位但未亲政,摄政的是乌迭亲王,不过其他几个王子也拥有着极大的势力。

    在这种内部权力斗争的时刻,外部还有安南阮氏正不停的对柬埔寨东面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蚕食移民。因此当刘香强行占据了普利安哥,并以当地人的俗称改名为西贡,大有建城立寨长住的意思时,最着急的反而不是柬埔寨人。

    安南阮氏的国主阮福源才是对刘香占据西贡最为愤怒的人,阮氏花费了一


1...230231232233234...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