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其中蜀王朱至澍侵占的田地为最多,蜀王府的管事一次便从收复后的重庆地区夺取了35万亩良田,其中有不少田地的主人甚至还存在着。

    因此,当奢安之乱快要接近尾声时,四川宗室名下的土地,反而比叛乱前大有增长。而其中光蜀王名下的田产,便占了整个四川土地的十分之二、三。

    最为富饶的成都平原,有近六成土地是属于蜀王的。可以说,徐应元想要核实川、贵两省的土地产权,实质上就是在调查蜀王的家产。

    作为一名宫中太监,徐应元虽然不畏惧这些地方藩王,但也不愿意去惹恼他们,毕竟他




第524章 问话
    朱由检看完了这封密报之后思索的许久,方才对着王承恩说道:“今天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这就先回乾清宫去吧,你顺便派人把涂文辅、李朝钦两人叫来,朕回宫后要见见他们。

    另外这封密报你命人誉抄一份,下午交给黄先生看看,明日上午再传给内阁其他人员。告诉他们,朕希望后一件事暂时只有内阁知晓,先不要外传。”

    王承恩答应了一声,便叫过了外间伺候的两名内侍吩咐了几句,才亲自捧着放着张道濬密折的木盒,跟着崇祯离开了。

    当崇祯回到乾清宫时,涂文辅、李朝钦两人已经在宫殿门口等候了,看着他们头上的汗水,显然是接到内侍的传话后便跑路赶来了。

    招呼两人进了上书房后,朱由检便让王承恩将张道濬密折的内容对着两人陈述了一遍。

    “你们两人此前在司礼监干了这么久,对于政事应该也不算陌生。所以朕找你们过来,便是想要问问,关于徐应元发现的蜀王通匪一案,你们有什么看法”

    刚刚听完王承恩陈述的内容,涂文辅、李朝钦两人还没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听到了皇帝的问话。

    他们顿时互相对视了一眼,脑子里紧急的思索着,崇祯突如其来的召见他们询问这个问题,究竟有什么用意。

    涂文辅、李朝钦都是司礼监的旧人,但他们同时也是魏忠贤的亲信。自从新皇登基,王承恩入主司礼监后,两人在司礼监基本上就被边缘化了。

    而随着24衙门改制,司礼监批红方式的更改,一向位高权重的司礼监地位也在不断下降,他们两个被边缘化的司礼监太监,地位就更是一落千丈了。

    涂文辅的处境倒是比李朝钦强上一些,虽然他当初通过了客氏的关系,获得了魏忠贤的重用,但是在内廷还算是与人为善。

    并且,他以司礼秉笔掌御马监,总督太仓、节慎二库时。虽然夺了宁安大长公主的府邸作为自己的官署,曰“户工总部”。每次出行常数百人跟随,部郎以下官员见他都需要庭参,势焰超过了众人。

    但是他在处理政事上面,并没有较大的过错,且也远较其他太监清廉。加上在王承恩的引荐下,他第一个投靠了崇祯,给稳定宫内局势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很快便被崇祯任用,负责管理西山工坊等事务。

    至于李朝钦就不同了,他是魏忠贤真正的死党,魏忠贤谋划的大小事务,他都有份参与。

    因此,当魏忠贤失势被发往凤阳守陵后,曾经被魏忠贤打压的内廷和外朝势力,对他的仇恨仅此于魏忠贤而已。

    故两人虽然在司礼监都被边缘化了,但涂文辅还能被王承恩推荐做些事情,但是李朝钦完全就成了司礼监的透明人,大家都当他这个人不存在一般。

    就李朝钦自己来说,现在这种被人无视的日子,实在是让他有些度日如年。虽然崇祯没有拿掉他司礼监秉军太监的头衔,但是迟迟不对他做出一个结论,却更是让他感到担忧。

    近一年的透明人生活,让他发觉还不如和魏忠贤一般,一开始就被发往凤阳守陵,也算是有了一个结果。也比现在这样,每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强。

    今天突然被崇祯召见,并询问他们关于蜀王通匪一案的处置建议,顿时让李朝钦意识到,这也许是他最后的翻身机会了。

    涂文辅的处境比李朝钦强的多,自然也就表现的更为谨慎一些。毕竟他们是天子家奴,但蜀王可是天子的亲戚。

    虽然自从永乐皇帝奉天靖难成功,历代皇帝对于各地藩王的行动都警惕的很,但是在这个以仁孝治理天下的社会,对于亲戚过于刻薄,显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因此皇帝对于藩王谋叛的警惕,不代表他会乐于见到自己的家奴欺凌藩王。就算真有蜀王通匪的案子,那也应当是来自于地方官员的呈报,而不应该是徐应元出面。

    地方官员原本就有监视藩王举动的责任,他们的呈报不会让宗室和天下百姓生疑。但徐应元可是宫内的太监,他出面指证蜀王通匪,不仅打了地方官员一记耳光,还会让宗室和天下百姓疑心这件事背后有崇祯的意思。

    涂文辅想了许久,终于开口对着皇帝说道:“臣以为,蜀王通匪一事或许别有隐情,陛下还是再等等,等到四川有更为详细的情报传来,陛下再做决定为好。”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他,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徐应元有可能冤枉了蜀王或者你觉得,这里面会有什么样的隐情呢”

    王承恩、王德化、徐应元、高起潜几人都是陛下在潜邸时的相伴太监,虽然徐应元同朱由检的关系不及前面的王承恩、王德化亲密,也不是他这个半路投效之人能够评价的。

    更何况,涂文辅不仅同王承恩相熟,同徐应元的关系也不错,因此他没打算在崇祯面前说徐应元的坏话。

    涂文辅脑子里稍稍思考了片刻,就对着崇祯回道:“臣并不是说徐公公冤枉了蜀王,只不过自古以来天下利润最为丰厚的生意,莫过于盐



第525章 李朝钦的投效
    朱由检看着再次被召见而来的李朝钦,心里也不由有些感慨了起来。

    登基一年多来的经历,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些事。从前他在学校中学到的那些粗浅的政治理论,也正在一点一滴的影响着他处理事情的方式。

    也许后世初高中的政治课程偏重于理论,少于实践。且和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并不发生关系,一旦毕业之后这些东西便抛之脑后了。

    但是这些课程的总结,毕竟是一个时代的精英,从数百年的政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总结。某个伟人的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确不是一句空话。

    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崇祯之后,整个王朝的政事也就成为了他最好的实践机会。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崇祯蜕变的速度之快,也着实让外朝的文官们感到惊讶。

    对于政务的熟悉之余,崇祯也开始重新认识了,围绕在他身边的内宦和朝臣们。

    如果说刚登基的时候,他还在努力的区分着宦官和文官之间的区别。那么到了今天,他已经觉得,不管是宦官也好,文官也罢,其实都不过是一个个政治势力的代表。

    而作为大明的皇帝,他最基本的任务便是平衡这些势力之间的力量。再进一步的话,便是整合这些政治势力沿着他所设计的道路上共同前进。

    魏忠贤、王体乾、崔呈秀、黄立极、顾宪成、李三才、刘宗周、袁可立等等这些人物,也并不是舆论所言的君子和小人。

    其实在苏长青看来,他们身上其实都贴着一个标签,用后世的语言来表述,就是政治人物,又或者叫做政客。

    不管是政治人物也好,还是政客也罢,他们所代表的都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言论,而是某个团体、乡党、阶层的主张和利益。

    这就像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看起来露出海面的冰山体积,不过是整座冰山的十分之一罢了。

    所以能够让崇祯知晓名字的政治人物,即便现在表现的再落魄,他也曾经代表过一个不小团体或阶层的利益。

    正是通过了这些有名或无名的政治人物,崇祯才能把自己的声音,一层层的传达到这个庞大帝国最底层民众的耳中。

    对付这些摆在明面的政治人物,而不对付他们背后的政治团体,那么不过是扬汤止沸,过上一段时间便有新的政治代表人物冒出来。

    又或者不是对朝廷的命令阴奉阳违,便是想要另起炉灶,反叛他这个不能维护他们权益的大明皇帝了。

    所以,崇祯觉得,只要不是背叛了大明,或是危害了所有人利益的政治人物,都不应当使用极刑。这些政治人物在他面前固然代表着各个政治团体的利益,但是他们又何尝不是他在那些政治团体成员面前的代言人。

    不过如魏忠贤、崔呈秀这样的政治人物,已经颠覆了大明朝堂上的政治平衡,甚至已经威胁到皇权的威严了。所以崇祯也不能不出手,把两人一个赶回家守孝,一个赶去凤阳守陵了。

    魏忠贤、崔呈秀离开了京城的权力中心,加上东林党人的部分起复,使得大明的朝堂上终于渐渐恢复了政治平衡。

    魏忠贤、崔呈秀的离去,也使得曾经控制朝政的阉党这个名称差不多消失了,朝堂上重新呈现出了各派分立的势头。东林党人虽然有心算账,但是崇祯显然无意让东林党人再次在朝内做大。

    连续几位想要翻东林党旧案的官员,或是被驳斥或是被外放,也使得东林党人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

    而还没等他们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朱由检又挑唆着钱谦益组建了一个新东林党,掀起了东林党人内部之间的争斗,这下东林党人更加难以团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团体了。

    当外朝的各家政治团体渐渐陷入到斗而不破的局面时,内廷通过改制和缩减人手,也终于让一干信王府出身的太监,及原本宫内不受重用的低阶太监完全的掌握了局面。

    涂文辅、李朝钦这两个魏忠贤昔日的亲信,也是现在宫内魏忠贤残党的领袖,也就尴尬的成了司礼监的两个活动摆设。

    虽然涂文辅依附王承恩,似乎有摆脱这个尴尬地位的迹象,但是李朝钦却一直在司礼监坐着冷板凳。

    跟红顶白,这是官场的风气,同样也是宫中默认的潜规则。魏忠贤被赶出京城之后,原本宫内魏忠贤的亲信余党,瞬间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了。

    由权力的云端跌落到地面,还能保持一个心如止水心境的人,也许会有,但一定不会出现在宫内这些太监身上。

    枯坐了一年多冷板凳的李朝钦,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昨天不惜冒险一搏,结果却没有得到皇帝的肯定评价,还很快就让他们离开了上书房。

    这个结果让李朝钦坐卧不安了整晚,当他再次出现在皇帝面前时,两只眼睛又泡又肿,就像是挂着两盏小灯笼似的。

    朱由检打量了李朝钦半天,方才温和的问道:“你昨晚休息的不好可是有什么心事吗”

    原本站在崇祯面前



第526章 英国人的再次到来
    对于崇祯的问话,李朝钦连思考都没有,当即脱口而出的说道:“臣愿意领命,还请陛下吩咐…”

    当李朝钦走出宫门时,他的脚步陡然变得轻快了起来。虽然崇祯交付给他的任务,并不像表面上这么简单,但这却是皇帝接纳他的开始。

    李朝钦离去之后,上书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朱由检也感到有些疲惫了。把蜀王调离了蜀地,接管蜀王府的李朝钦就会暂时封存蜀王府内的金银财物和蜀王名下的田产。

    在蜀地积蓄了200余年财富的蜀王府,其府藏之丰饶,就算是他这个大明皇帝也要为之垂涎三分的。

    不过朱由检并不打算就这么粗暴的吞下蜀王的财富,这样的话恐怕会惊吓到各地的宗室,给他带来许多麻烦。

    所以,李朝钦封存了蜀王府内的财物之后,就会给他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账户,然后把这些财物转存到这个账户之下。

    只要这些财物进了银行,他就能通过各种方式动用这笔财富,根本不需要去在意,这些财富在谁的名下。

    而随后对蜀王名下的商号和封田进行登记清理,才是李朝钦这次南下的重点任务。对于那些手续不齐全,或是产权有异议的田产,应当发还田产原主的发还原主,没有原主的则没入国库。

    那些超出蜀王封田上限的田产同样要收回国有,另外对于蜀王一脉的其他宗室进行田产清理,对于那些没有田产或只有少量田产的宗室,各分配一些田地用以养家。按照等级分为5顷-30顷6个标准,未达标准的宗室,都可以从蜀王封田中拨付田地进行补足。

    虽然蜀地宗室侵占了不少无主田地,但是那也是镇国将军以上品阶才有的特权,至于辅国将军以下的宗室,因为人数太多,不要说在地方上行驶特权,有些中尉便是养活自己一家人都相当困难。

    毕竟在玉碟上登记名字的宗室,到了崇祯元年为止便已经达到了12万余人,而未上谱系的宗室人数更是数倍于此。

    如果不是嘉靖年间对宗室俸禄进行了变革,设定了每年宗室俸禄发放的上限,现在每年光是宗室俸禄就需要千万石以上。

    虽然嘉靖年把宗室俸禄上限定在了一年八百万石,但是每年实际发放不过400万石上下而已。自天启登基以来,随着辽东局势的恶化和奢安叛乱,就连每年400万石都很难加以保证了。

    宗室的人口年年都有增长,但是宗室的俸禄却固定不变,宗室上层显然不会主动缩减自己应得的俸禄,那么俸禄缩减的最利害的,必然是那些底层宗室了。

    大明立国之处,宗室人数不过49人,但是到了今日却几有数十万之多。按照旧例,这些宗室不能参加科举进入仕途,也不能参军上阵杀敌,甚至都不能操持四民之业养活自己。明代的宗室,实际上就被养的家猪没什么区别。

    朱由检可没兴趣继续这种养猪事业,他希望这些宗室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能够用蜀王的田地安抚这些宗室,让他们今后自食其力,他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田地授完之后,他就不打算再负担蜀王一脉宗室的俸禄了。这也算是一个初步的宗室俸禄改革,同去年楚王开设工厂,拿楚藩宗室俸禄换取股份一事,各有千秋。

    除了给蜀王一脉的宗室授田之外,朱由检还要求李朝钦同刑部派出的人员合作,一是返回那些被宗室、将领、官绅侵占的有主田地;二是对贵州、四川的田租进行限定,并废止当地的高利贷,特别是蜀王府发放出去的高利贷。

    最后便是,把没入国库的田产分给有功将士,进一步对四川卫所进行改革,分配陕西移民田地,以便让这些移民安顿下来。

    朱由检最后替李朝钦总结了一句话,利用蜀王府的财富安抚四川的民心和军心,只要能抓住了这两点,其他事情他都会替李朝钦顶住。

    第二天的内阁会议上,经过了一天的思索,内阁诸位大臣基本同意了崇祯的提议。刑部派员核查,贵州、四川等地在奢安之乱中死难百姓的田地被侵占状况。

    至于蜀王通匪一案,还是让蜀王自己上京自辩,不作公开处理,以避免天下宗室震动。由于崇祯从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蜀王通匪的主观意愿是不存在的,但是客观事实也许是存在的,所以让蜀王上京不过是澄清事实,但不是要办他的案子。

    所以蜀王通匪一事,只需要蜀王向宗人府进行自辩即可,不需要朝廷官员进行问案。至于蜀王不在蜀地的期间,将会由宫内司礼监派遣一位太监暂时主持蜀王府的日常事务。

    内阁诸位大臣见皇帝似乎无意做大蜀王通匪一案,他们也不愿意掺和皇帝同藩王之间的问题,于是默认了这件事由宗人府主持清查。

    这场内阁会议结束之后,朱由检还特意叫住了户部尚书郭允厚。崇祯告诉他,希望粮食局能够派员同宫内人员一起前往四川,在宫内接管蜀王府期间,把蜀王名下田地的粮食,纳入到粮食局的控制之下。
1...265266267268269...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