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但是等到崇祯登基之后,他并不愿意采用这样的伙食费用计算方式,而是要求将宫内所有人的伙食费用按照阶制定分列出来。

    一来可以减少伙食费用计算中的猫腻,二来也能够在对外宣传中,减少百姓对于皇室奢靡无度的影响。

    比如在这个时刻,朱由检拿自己的伙食费来说事,不仅没有引起下面一干官员的反感,反而让一些官员更是汗流浃背了起来。

    朱由检看着下方的官员,不无讽刺的对着王承恩说道:“将朕每日的伙食费拿出三元来,捐给烈士学校作为学生们的午餐费用。朕要为他们祈福,免得天下百姓咒骂朕不知人间冷暖。

    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刚刚挑起争论的人员,每人写一份检讨交给都察院,都察院审核后交给王承恩,谁要是继续挑起纷争,朕下次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今日朝会剩下的事务,朕回去乾清宫批示之后,会转交内阁发文。另外,黄先生。”

    站在台阶下第一排的黄立极好一会才反应了过来,走出了序班对着崇祯行礼说道:“臣在此,还请陛下吩咐。”

    殿内的官员们此时已经被崇祯的气势完全压倒了,特别是皇帝特意拿自己的伙食费再次羞辱了那些官员之后,即便是某些还心存不满的官员,此刻也不愿意同皇帝在伙食费上牵扯下去了。

    毕竟不管他们再怎么宣称,自己做的事是为了百姓考虑,但是今天的事传出去之后,百姓哪还会去理解他们做了什么。

    百姓们只会记得,官员们一餐吃掉了他们多少个月的伙食费,而皇帝却捐出了自己的伙食费用于补助学生们的午餐。这种强烈的反差,只会让他们越是为自己辩解,越是抹黑了自己。

    因此,即便是被崇祯羞辱了之后,陆澄源等人还是忍住了羞愧,没打算今日继续同崇祯对峙下去了。更何况,原本他们引以为后手的李标、钱龙锡等首领,却在崇祯斥责他们时,让他们大失所望的不敢站出来。

    这些年轻官员们刚刚被皇帝打击了一次,又看到了原本是他们精神偶像的几位东林领袖的胆怯形象,顿时让他们因为东林诸君子竖立起来的信仰崩塌了。

    朱由检看了下方殿中的一眼,看着这些沉默不语的官员,随即对着黄立极说道:“黄先生同内阁诸位先生商议商议,将朝会议事的章程好好的整理一下。

    朕希望,今后朝会上只讨论国家大事,而不是每次都变成一群争权夺利人士的名利场。”

    黄立极只是楞了片刻,便明白了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显然崇祯是想要借这个由头,让他推出国务委员会了。

    朱由检再次看了一眼下方




第34章 刑部街
    曹思诚、李夔龙两人对于皇帝的命令表现各异,曹思诚虽然还带着左都御史的头衔,但是经历了天启朝党争和新帝登基之后的明争暗斗,激烈的政治斗争已经让他对仕途失去了兴趣。

    事实上,他过去两年内也数次请辞,但是崇祯出于稳定朝局的念头,一直驳回了他的请辞。而曹思诚在都察院内也是百事不管,任由下面的阉党和清流官员自行其事,只是做一个庙里的泥菩萨而已。

    在崇祯亲征之前,曹思诚再次向皇帝请辞,希望能够返回家中养老。这一次崇祯倒是答应了他,不过要求他坚持到自己回京之后再说。

    朱由检刚刚登基之时之所以不愿意撤换曹思诚,乃是因为左都御史这个位置乃是言官清流的领袖,与其换上一个和他不是一条心的官员,倒不如让一个无心仕途的官员占着这个位置更适合一些。

    崇祯的心思果然大见成效,因为曹思诚的不作为,都察院这两年始终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牵制崇祯和内阁的行事。

    到了崇祯二年末,六科给事中因为被打散分入六部监事,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各自被六部的利益所捆绑。

    而都察院的御史们,也有一部分被调入了刑部成为了新设立的检察院的骨干。大明后期可以左右朝政的科道清流势力,此刻已经是大不如前。

    李夔龙等完全听命于崇祯的御史们,也在都察院内重建了一个势力团体。而一直被某些人寄予厚望,想要用来接替曹思诚成为左都御史的曹于汴,也因为皇帝的拖延,而失去了最好的复起时机。

    虽然现在都察院内还有一个以孙居相、魏光绪为首的山西人小团体,但是这个团体的影响力,却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曹思诚现在的去位,已经不能影响到都察院的大局,那么朱由检也就终于同意了他的请辞。

    而已经确定了自己将要离职回乡的曹思诚,自然不会对于皇帝的命令有多少抵触,他只是将之当做了一件和自己不相干的事。

    而至于李夔龙,同样知道曹思诚退出仕途消息的他,自然知道自己接任左都御史的机会会很大,因此对于皇帝的命令不仅没有感到为难,反而觉得有了一个表现自己忠诚的机会。

    对于崇祯来说,倒是第一次意识到了什么叫做信心的力量,如果是此前他分派这样的任务下去,即便是紧紧抱着他大腿才能坚持下去的李夔龙,也需要他解释上许久。

    但是今日直到他分派任务完毕,都察院的两名首领官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似乎认为他所提出的任务必然能够完成下去一般。

    曹思诚、李夔龙的乖巧,倒是让崇祯节约了不少口舌。两人领命离去之后,一边的王承恩顿时向着他请示道:“陛下,崔呈秀等今日面见陛下的官员已经在偏殿等候良久,现在朝会既然已经中断,是不是就直接打发他们回去”

    朱由检想了想,还是摇头说道:“还是见一见吧,就在后殿见上一面…”

    离开了皇城之后,刑部郎中倪元璐便想要向老师袁可立讨个主意,他们要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今日这场朝会,无疑让支撑东林党人最后的那点精神气也消磨殆尽了。

    事实上,所谓的东林党人,原本只是一个圈子不大的江南院的师生联谊会而已。随着出身院的江南籍官员在朝中掌权,为了能够攀附上这些当权者,便有不少官员依靠师生、同窗、同年、乡党等关系,同这些当权者扯上了关系,这才逐渐形成了东林党人这个政治集团。

    然而,东林党人虽然自诩为大明的道德标杆,但他们对于治国的政治理念,其实并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概念。因此当他们真正执掌了朝政大权之后,因为无法推出一个符合党内众人意愿的治国理念,便只好将打击一切非东林党人的势力,作为凝聚东林党内的政治理念。

    这种党同伐异的做法,终于使得朝堂上一切非东林党人的政治力量联合了起来,对东林党人进行了反击,这也就是被东林党人称之为阉党的政治集团。

    是以,凝聚东林党人的政治纽带,不是崇高的道德风范,而是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

    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失败于所谓的阉党,从而受到政治打压和报复。在那个时候,东林党人还对自己这个团体抱有希望,一是在于东林诸位君子面对阉党时爆发出来的节气;二是天启病重使得他们认为帝位更替之后,也许还会有翻身的机会。

    然而,崇祯登基之后虽然打压了魏忠贤、崔呈秀等人,但是对于东林党人的态度还是不偏不倚,这就让很多想要借助东林党人身份获取好处的的官员失望了。

    随后而来的是,钱谦益对东林党人的背叛,成立了一个所谓的新东林党,造成了东林党内部的分裂。而在今日,李标、钱龙锡等东林



第35章 对策
    虽然惠世扬故作惊人之语,但是袁可立依然表现的心平气和,似乎完全不在乎朝局会不会朝着惠世扬所说的方向变化。

    惠世扬见此终于微笑着说道:“…尚大人的养气功夫果然无人能及,那么下官就说句实话吧。今时今日,我大明朝政的改革已然无可避免。

    既然对付朝政改革逆而抗之已不可行,那么下官以为,何不顺而从之呢”

    袁可立这才不确定的重复了一句,“顺而从之”

    惠世扬身体向着袁可立倾了倾,眼中充满热切的说道:“对,顺而从之。陛下需要的只是推动朝政改革,至于由谁来推动这场改革,下官以为,陛下其实并不在意。”

    袁可立看着他扬了扬眉头说道:“为什么你会这么看”

    惠世扬沉默了片刻便说道:“下官看黄中五过往行事,虽然颇有手腕,但是胸中却缺乏格局,否则当日阉党也不至于要靠构陷大案,来打压我东林一党。

    然而这两年以来,黄中五行事却往往出人意料,着眼于将来。其所推行之改革之策,并无故意针对打压政见不合之人,还召回了不少我党之人。

    以过往双方之恩怨,黄中五之为人,这显然有些说不通。而下官返回京城之后,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是平日里倒也没有荒废时间。

    据下官所知,这工部尚吴淳夫、都察院李夔龙、大明时报孙之獬、吏部尚徐光启等人,虽然支持内阁对朝政的改革,但却并非是依附于黄立极的党徒。

    是以,推动朝政改革的决心,应当是陛下而不是黄立极。是陛下通过黄立极推动了改革,而不是黄立极取得了陛下信任,才实施了改革。

    就下官看来,陛下所欲改革之事有四:一曰经济;二曰军事;三曰官制;四曰教育。

    我东林党人不惜同阉党相争,所为何事难道不也是为了执掌朝政,以挽此大明危局吗

    因此,我们同陛下之间其实并无深刻之矛盾,毕竟我们在朝中清理了阉党丑类之后,最终还是要着手进行对大明朝政进行改革的。

    因此就这点来看,我们顺从于陛下的改革意愿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陛下想要推动的改革内容,和我们想要进行改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一致而已。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将改革的主导权力拿回来,这些不一致终究还会被消除的。但如果我们因为要先解决朝中的阉党,然后再谈改革,恐怕那些掌握权力的阉党们,就会接着改革的由头继续打压我等,就如同今日的朝会一般。

    所以,下官以为。我们现在首要之务是夺取改革的主导权力,而不是继续同朝中的阉党针锋相对。否则,阉党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强,而我们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小。”

    袁可立沉思了许久,才不紧不慢的问道:“那么这上尊号,同你所说的要夺取改革的主导权力,又有什么关联”

    听到袁可立没有对自己的主张断然否决,惠世扬不由精神一振的说道:“陛下年少气盛,又是兄终弟及得来的帝位,必然是希望能够树立功绩以告慰先帝和百姓的。

    而以陛下登基以来的举止,现在上这个尊号,虽然有些勉强,但也不算太过荒唐。

    黄立极之所以能够得到陛下信重,托以朝政改革之权力,无非就是当日陛下登基时有拥立之功。

    我等既然已经失去了先机,那么现在自然要先获取陛下的好感。这上尊号,便是代表我等已经完全臣服于陛下,只有当陛下不再将我等视为外人,我们方有机会从黄立极手中夺取主导改革的权力。”

    袁可立注视了惠世扬许久,看着他坦然而不避开的目光,终于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那么,我且问你。若是有朝一日,我等拿到了这主导改革的权力,那么你觉得,这改革应当如何落实下去或者说这改革应当改到什么程度为止”

    一直胸有成竹的惠世扬,此刻却皱起了眉头想了许久,才断断续续的说道:“这改革么下官以为恐怕不会超过张江陵实施新政的内容,否则断然难以行得通。”

    袁可立颇为失望的移开了目光,转而看向了墙角一尊梅瓶中的几枝腊梅,良久之后才说道:“上尊号一事,你去操办吧,到时我自会领头。

    不过你办好这事便去扬州一趟,将扬州盐引一案尽快了结了去。我近来精力不济,想来也是年老体衰,不堪重负了。今后这刑部的事务,恐怕就要你来挑起大梁了…”

    等了将近半个多小时的倪元璐,终于看到惠世扬从厅内走了出来,往日一向面无表情寡言少语的惠世扬,今日却显得有些春风得意的模样,经过他身边时,还同他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了。

    倪元璐虽然感到有些诧异,不知道这位惠侍郎同老师谈了什么,居然心情变得如此愉快,不过他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对着身边的门子说道:“你且继续挡着外人,让我同老师谈点事情。”

    这位四十出头的门子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郎中且自己进去,小人自会在此把好门的。”

    倪元璐匆匆走进了厅门,熟悉的向右边的走廊拐去,绕了一个弯,便看到了一间待客的小厅。

    他打量了一眼小厅的摆设,便快步上前,对坐在上首主位思考的袁可立参拜道:“老师,学生这厢有礼了。”

    &n



第36章 火焰
    听到老师想要让出尚之位,倪元璐心神一阵恍惚,待他看到袁可立送到自己面前的小册子,不由下意识的念了出来:“民法通则之婚姻法补遗”

    倪元璐抬头不解的看着老师,不明白递给他这本小册子是为什么。袁可立的目光一直注视着交给学生手中的小册子,良久才说道:“我希望这本婚姻法补遗,能够以你的名义发表出去。”

    倪元璐听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低下头翻看起了手上的册子,粗略的翻看了一遍之后,才有些不确定的向袁可立询问道:“老师是想让学生将这份婚姻法补遗发表出去么可是,可是这里面的内容是不是太过离经叛道了”

    袁可立抬头看着学生说道:“不错,正因为这里面的内容过于离经叛道了,所以我一直很是犹豫,要不要听从于陛下的吩咐,将之发表出去。不过看了今日的朝会之后,我倒是觉得,是时候发表这份婚姻法补遗了。”

    倪元璐听出了老师话语中的意思,不由诧异的问道:“这婚姻法补遗是陛下制定的陛下难道信奉的是李贽的学说”

    袁可立摇了摇头说道:“李贽对《六经》、《论语》、《孟子》多有批评,认为这些籍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又云:于世推移,其道必尔;主张: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看起来倒是和陛下所推动的改革之策大同而小异。

    但李贽是一个讲究: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之人。而陛下却一直在加强中枢的权威,试图通过更为强大的权力去控制地方事务,就这点而言,两人的想法又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我以为陛下对于李贽的学说,应该是用而不信。我倒是知道,陛下登基之后,倒是有不少李贽的弟子进入了燕京大学。想来这份小册子,应当是那些人撰写交给陛下的。”

    倪元璐有些奇怪的说道:“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公开向陛下上,反而要老师来出这个头”

    袁可立笑了笑说道:“他们到是有这个想法,不过被陛下压住了。陛下将这份小册子交给我来上,就是不想再挑起理学家们同李贽信徒之间的争斗,将大明的局势变得更为复杂。”

    倪元璐虽然不是纯粹的理学家,但是对于李贽的学说也并不是那么感冒。他再次略略翻了几页,才有些为难的对老师说的:“但是这里面的内容也未免太违背常理了,保障女子拥有和离的权力,和对于子女的抚养权力…这份补遗一旦公布出去,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啊。”

    袁可立摇了摇头说道:“之前也许会,但是现在么你觉得今日的朝会之后,最近还会有人关注这份婚姻法补遗吗更何况民法通则本就是我提出来的,现在加上一个补遗,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呢等到有人注意到了,这也已经是木已成舟的事了。”
1...339340341342343...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