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无所事事的田弘遇,为了找点事情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于是让四海贸易公司在沈阳的管事拿来了今年的账目,在自己住的院子里翻看了起来。

    他正看得入神,却听到守门的亲随过来禀报,达海带着一个叫做多尔衮的年轻贝勒找门来了。田弘遇楞了一下,才合面前的账本说道:“董、黄两位管事,你们把这些账本都先搬进去,阿武你去把人带进来吧。”

    站在达海身边的多尔衮,看到明国的使者居然没有出门迎接自己,只是派了一个下人出来,饶是他一向坚忍,此刻心里也不由冒起了火,对着达海不由抱怨道:“这明国的使者还真是好大的架子,这国丈的威风都摆到我们沈阳来了。”

    达海的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倒不是他不生气,而是此前数次在这里碰壁之后,已然习惯了这位明使的作风。作为后金难得的读书人,他的性格可常人淳厚多了,听了多尔衮的抱怨之后,不仅没有趁机挑唆,反而出言相劝道。

    “贝勒爷不必往心里去,我国虽然侥幸击败了几次明军,但毕竟还是一个创立不久的小国。而明国虽然一时失利,但根基深厚,并未伤及元气。既然明国皇帝有修好之意,奴才以为倒是给了我国休养生息的机会。算对方架子大一些,但只要谈判对我后金有利,贝勒爷还是应当忍耐一二啊。”

    多尔衮抬头看了看达海,便端正了姿态对着他拱了拱手说道:“达海大人不愧是父汗看重的人才啊,小子受教了。也罢,咱们这进去瞧瞧,这明国的国丈有多大的谱吧。”

    多尔衮说着踏入了院门,达海也马跟了进去。穿过了狭小的庭院之后,两人发现了站在正堂台阶迎接他们的田弘遇。

    此时的田弘遇已经从管事那里知道了多尔衮的身份,因此态度倒是之前几次要谦逊了一些,将达海和多尔衮迎进了会客厅之后,田弘遇不由微笑着对达海询问道:“达海大人今日可有什么赐教咱们是谈公事还是私事”

    达海先是看了坐在边的多尔衮一眼,方才客气的回道:“自然是公事,田大使此前不是多次抱怨我方无人能够做主吗汗王听闻之后,便请了我镶白旗贝勒来同你谈,这一次田大使可不会抱怨无人能够做主了吧”

    田弘遇打量了一下年轻的多尔衮,看着这位身形瘦弱的年轻人居然是建虏八旗的一旗首领,心下也不由啧啧称了起来。来沈阳之前,他原本以为,女真八旗的首领各个都是膀大腰圆的勇士呢。

    田弘遇心的思量一闪而过,脸依旧保持着笑容说道:“达海大人说笑了,我也只是为了确保,双方谈成的协议能够执行下去而已。之前你们弄来的那个什么范永斗,不过是个连祖宗庐墓都背弃了的丧家之犬,我同他谈,能谈出个什么来他连祖宗都不要了,难道还能对我大明讲什么诚信不成”

    田弘遇的话语顿时让达海尴尬不已,范永斗对大明是背弃祖宗的汉奸,但是对于后金却是有功之臣,可是他却不能以此来反驳田弘遇对范永斗的看法,因为这不符合大家所认同的社会价值观。

    后金既然已经立国,这忠君爱国的精神自然也是要讲的。这个时候夸范永斗,不等于告诉天下人,后金是只讲利益不讲忠孝的蛮夷之国了么。在华夏明数千年来的熏陶之下,除了那些深山野林的野人部族,只要是华夏周边能建立起国家的民族,都是不愿意把自己当成蛮夷的。

    达海打了个哈哈转移了话题说道:“田大使,我们此前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既然你已经认可了谈判的人选,我看大家不如尽快进入正题,不要做无谓的口舌之争了。”

    &n




第183章 贸易中的利弊
    从三官庙离开的多尔衮和达海,很快进入了边的汗宫内,向黄台吉一五一十的汇报了,他们同明国使者今日交谈的内容。

    恰巧也在馆和黄台吉商议事情的岳托,听了两人的汇报之后,顿时睁大了眼睛说道:“这明国皇帝是想钱想疯了吗整个明国的财富还不够满足他的挥霍,连这点小钱他都不放过”

    一旁倾听的几位馆成员们也窃窃私语了起来,宁完我小心翼翼的瞧了瞧黄台吉的脸色,思考了一会便站出来说道:“奴才请为汗王贺,为我后金贺。这明国皇帝贪财之处,实在是太像其祖父了。

    昔日神宗皇帝好利而远仁,故而国内官吏,民怨沸腾。天因其失德,故而授河西之地于先汗,创立我后金一国。

    今日明国皇帝重踏覆辙,不念天之警示,不修仁义,不尚道德,一味贪财好利,这是天欲赐国予汗王啊。奴才恳请汗王,设六部,建官学,以争天下之民望。”

    宁完我当日因为攻击四大贝勒共治之制,被黄台吉狠狠的惩罚了一顿,但随后阿敏事件的爆发,和黄台吉对宁完我的信任有加,都让众人看到了眼里。虽然宁完我冒了一次险,但是却成功的获得了黄台吉的信任。

    而今日,这位背的鞭伤才刚刚养好,居然再次开始冒险押注了,这种疯狂的劲头,即便是馆的汉人官吏,此刻也是有些瞠目结舌的。不少人暗暗的叹服,这宁完我不愧是馆内出了名的赌徒,做什么事都喜欢赌一把。

    不过于公于私,这些汉人官吏都是支持宁完我的这个建议的。毕竟不仿效国设立六部机构,汉人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今日后金国内的体制,还是依赖于八旗这种军民一体的军事组织进行管理,虽然下政令传达很是高效,但是管理体制可谓是相当混乱,各旗之间互不统属不说,即便是汗王也很难插手各旗内部的事务。

    在某些程度说,旗主对本旗部众的命令,还要高于汗王的命令。黄台吉对此固然不满,投降后金指望荣华富贵的汉官汉将们,也一样怨气冲天。因此依附于黄台吉的汉人官吏们,劝说黄台吉仿效国建立后金的官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不过,过去他们只敢在私下里劝说,像宁完我这样公然提出来的,还是第一次。

    对于宁完我激动的言辞,黄台吉却没有什么反应,这倒不是他不想仿照国的官制,而是他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他皱了皱眉头对宁完我训斥道:“休得胡言乱语,难道次那顿鞭子还没能让你记住,什么叫谨言慎行吗我看你是脑子又糊涂了,你出去清醒清醒,别打搅了别人的思路。”

    斥退了宁完我之后,黄台吉环顾了房内众人的神情,这才放缓语气说道:“汉人书说的大道理有很多,其颇有可观之处。君王好仁义修道德,方才能够得到臣民的拥戴,这话固然是不错的。

    但是我后金立国之根本,在于弓马而非仁义。不明时势,一味讲求仁义道德,这愚昧固执,而不是利国之言。我后金周边虎狼群伺,蒙古人、朝鲜人、明人无不欲亡我后金而快之,这个时候讲仁义道德,能抵挡他们的进攻吗

    我后金国想要生存下去,没有一只强大的军队是不成的,而一只强大的军队不仅仅在于要有勇猛的战士,还要有精良的甲胄、刀枪,要有强壮的战马,要有供应军队出征所需的粮食等等。

    一言以蔽之,没有钱粮没有军队。你们读书是一件好事,但是要读懂书里面写着的真正道理,而不是拿着一些肤浅的语句来糊弄人,这不是侍奉主子的道理。”

    黄台吉的训诫,让在场的汉人官吏们唯唯诺诺,不敢再发出支持宁完我的声音。另一半的女真官吏,看着这些平日深受汗王器重的汉人吃瘪,倒是喜气洋洋了起来,原本对于这些汉人同僚的不满,倒是因此泄去了大半。

    黄台吉训诫完毕之后,也知道这些馆的满汉成员对这场商业谈判提不出什么建议来了,满人是因为实诚,汉人则是读书读傻了,于是他干脆的将这些人都遣散了下去。

    岳托见状也知趣的告辞了,房内只剩下了达海和多尔衮之后,黄台吉才和颜悦色的向两人问道:“你们对这明国使者的说法,可有什么看法吗”

    达海想了想说道:“汗王刚刚说的不错,这打仗需要的是钱粮。奴才从二贝勒府查抄到账本后发现,这营口市场一天的贸易成交额,今年以来在5000大明元下浮动。

    这个市场的税率为十五税一,也是一天能收取300多元的税金。按照协议,阿敏贝勒得税收的50,代善贝勒得20,剩下的30则用于建设营口的城市和港口。

    以一年开市8个月计算,阿敏贝勒能从获取不少于3万6千元的收益,相当于4万亩田地的产出,足以养活1000名白甲护兵。这样巨大的利益,居然还不需要什么投入,奴才以为,维持营口的存在,于我国是有利的。”

    黄台吉倒是听说过营口市场很是赚钱,但是怎么个赚钱法,他到没有详细打听。他总以为,在人参和貂皮生意被控制之后,营口再怎么赚钱也是小利而已。直到他现在听到了达海的汇报,才算是明白了过来。

    他顿时有些不悦的说道:“营口市场都贩卖些什么货物难道阿敏和代善还在偷卖人参和貂皮吗”

    达海赶紧回道:“那倒不是,我国在市场贩卖的主要是各种木头,



第184章 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朱由检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九河下梢的天津之地。和后世那个电视上的混凝土森林相比,此时的天津还是一片河汊交错,芦苇稻田相互交织的田园风光。当然沿着海河的三岔口往西南而去,是原本天津卫城的一片老城区,也是本地居民最为集中的地方。

    不过现在么,沿着三岔口往东南的海河沿线上都竖起了不少新建筑,或是货栈民居,或是是水力磨坊,或是风力磨坊。虽然这些新建筑相隔较为疏远,但是看起来这片新区的面积已经不弱于老城区了。

    已经得到消息的卢九德,早早的就在天津的列车站准备好了一切。是以当崇祯在天黑后抵达时,天津的列车站依旧是通明一片,并没有让朱由检感到自己正站在远离天津卫城的郊野车站内。

    朱由检在天津呆了三日,前两天视察了天津市区内的新建工坊和市场、码头,最后一日则去看了大沽口的炮台和相邻的天津造船厂。

    原本他对于看到的一切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参观的那些工坊内都比较干净,工人也都穿着一身新衣服,看起来有演习之嫌。但是他在市区街道上看到的那些行人和店铺伙计,一个个笑容满面,充满活力的样子,还是骗不了人的。

    然后在天津造船厂巡视完毕后,朱由检临时抽调船厂工匠、学徒进行座谈会时,一名叫做鲍志清的中年工匠,却直言不讳的向来自京城的贵人,也就是没有表明身份的崇祯,提出了关于天津造船厂的许多弊端。

    换了一身便服,坐在崇祯身边记录的卢九德固然是坐卧不安,事后知道了会议记录的船厂管事们,更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位鲍志清中年工匠主要向崇祯汇报了什么呢,一是工厂管事好大喜功,为了能够尽快赶出新船的工期,过度压缩了工序之间的必要间隔时间,对已经建成的船只造成了安全隐患;

    二是为了弥补合格船材的不足,船厂以创造新工艺为名,把大量的拼接船材用上了船只,这种用铁条、铁钉固定的拼接船材,一旦在海水中浸泡时间长了,铁料被腐蚀了,船只也就失去了安全保障。

    除了以上这两点主要内容之外,还有一些管事走后门招工及购买船材时吃回扣之类的小问题。听完了这名工匠的汇报,朱由检才发现,虽然他已经尽力按照后世的企业制度去建设天津造船厂,但是时代的惯性,依然让造船厂内部成为了一个人情社会。

    是夜,在崇祯居住的小楼外,卢九德及造船厂的大小管事们,密密麻麻的跪成了数排,他们都是来向皇帝请罪的。

    朱由检既没有召见他们,也没有让人传令让他们散去,只是生生的将他们晾在那里。虽然皇帝没有立即发火责罚他们,但是在卢九德看来,这才是最糟糕的时刻。皇帝的怒火没有发泄出来之前,天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等待着他们。

    卢九德其实觉得自己挺冤枉的,虽然他主管着造船厂,但是他对于造船一窍不通,只是负责船厂、宫内、海军之间的联系而已,哪知道会背上这么大一个黑锅。

    想到这里,他不由向跪在他左侧负责船厂生产的许管事低声质问道:“你不是说,这些船只都是没有问题的吗按照今日哪个工匠的说法,这也叫没问题”

    满头大汗的许管事躲闪着卢九德的目光回道:“渔船和商船三五年内肯定是没问题的,也就是到时候大修多费点事。至于军舰我们可都是实工实料,那可是登名记册的活计,卢总管你叮嘱过的事情,俺们怎么敢冒杀头的危险。

    这也不能怪俺们,这合格的木材本就不足,就算是花钱也没地方买去。虽然从东北进了一些大木,但是要等干燥好用,起码也要五、六年以上。船材就这么多,船只的订单却是船材储备的数倍,我们不用拼接船材,怎么完成任务啊。”

    卢九德想起装进自己兜里的那些回扣,这一刻也是一筹莫展了。看着远处黑乎乎的大海,他不由有些恨恨的说道:“那个工匠到底是什么来头居然敢这么大胆。难道杂家对这些工匠还不够好吗为了能让他们卖力做事,杂家可从来没克扣过他们的伙食费和工钱过。”

    卢九德身后的一名管事不由小声的插嘴回道:“那个工匠叫鲍志清,原是清江船厂的大工匠,据说他在清江船厂因为顶撞了管事,惹得管事不痛快才把他赶到我们这来的。”

    许管事这时也才想起来说道:“对、对,我也想起来了。这个混蛋因为反对船厂采用旧船的船板翻建新船,才惹恼了船厂的管事…”

    卢九德顿时不满的哼哼了几声,“清江船厂,等杂家熬过这一遭,定要和他们算算这笔账…”

    在卢九德和这些船厂管事寻找缘由的时候,朱由检也正站在二楼的窗口看着东面的大海。虽说今日的星空群星闪烁,但是依然照耀不出大海晚上的浪涛,只有远远的一处灯塔,算是为



第185章 文明的味道
    对于这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人性困局,朱由检自然也没什么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就算在后世,这也一样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只能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制度创建,才能一点点的推动着社会的前进。说白了也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已。

    朱由检思考了大半个晚上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不对卢九德和船厂管事们进行惩处,不过他选择了一种让他们更为难受的处罚方式。在他的亲自监督下,船厂从最底层的班组到卢九德这样的船厂管理者,都开展了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活动。

    而提出了问题的工匠鲍志清,被崇祯任命为了船厂的质量监督负责人,并负责主持编撰一本造船厂使用的规范和条例手册。不仅如此,朱由检还给他留下了一个通讯地址,鼓励他有什么麻烦就写信告诉自己。

    皇帝对于鲍志清的亲近,让愤恨鲍志清的卢九德等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起来。

    因为这起意外的事件,朱由检在造船厂多留了一天,第二天才继续了北上的行程。

    北上的铁路在潮河前停了下来,坐着渡船过河之后,这条铁路又蜿蜒的向唐山而去了。朱由检一行人足足花了2天半的时间,终于抵达了唐山。

    区区两百五十余里的路程,居然花费了这么长时间,让朱由检感到有些疲惫不堪。如果是后世的高铁,这段距离也大概就2个小时不到吧。

    不过在朱由检认为这段路程花费了太长的时间,可对于其他曾经走过这段路程的人员来说,现在这个行程速度已经比过去节约了将近一半的时间了。

    出了唐山车站,朱由检和海兰珠便坐着同一辆马车向着唐山冶铁基地而去了。在冶铁基地附近的一座小山附近,蒋德璟下令停下了车队,和铁厂的几位管事一起过来邀请皇帝登山看一看铁厂的全景。

    朱由检自然是欣然答应了,临下马车的时候,他看着坐在车厢内发呆的海兰珠,不由出声询问道:“要不要一起去看看铁厂的样子”

    这些天在列车上早就闷坏了的海兰珠,顿时高兴的答应了一声。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她还觉得列车比骑马赶路舒服多了,但是坐久了之后,她发觉了列车的一个缺陷。一旦上了车后,列车就不能随意的停下来,只能一直赶到目的地为止,这真是一个让人遗憾的缺陷。

    走下了马车的海兰珠,曾经以为这里又是一个如同天津一般的美丽城市,但是还没开始登山,她就意识到自己的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了。

    正值秋末的季节,这原本是北方森林中树叶最为多姿多彩的时节,树叶由绿转墨绿再转褐红,接着变黄而凋落,层层的色彩就像是一副多彩的画卷一般。

    生活在大小兴安岭附近的海兰珠,对于这个季节的记忆就是如此。但是在这个被皇帝极为重视的地方,她看到的却不是什么画卷一般的风景,而是沾满了无数黑色微粒的肮脏,连呼吸的空气都让她喉咙发痒,不停的咳嗽了起来。
1...383384385386387...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