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站在黄台吉身后的代善看着眼前的一切颇为沉默,他倒是没想到黄台吉在火器上面投入了这么大的手笔。八旗野战并不畏惧于任何对手,如果再有了红衣大炮这样的攻城利器,明人赖以坚守的城池和长城还有用武之地么

    听着身边那些年轻人的兴奋之声,代善便知道此次在宁锦防线下的小挫,给女真将士们造成的阴影,已经被眼前这门新筑成的大炮给驱散了。这一刻,代善倒是不经意的想起了,也不知被派去明国议和的多尔衮,会在明国遇到什么样的刁难了。

    宁锦城下的受挫,使得包括黄台吉在内的女真亲贵们都意识到了,对面的明军正在恢复着战斗力。后金两次出击明国的劳而无功,不仅极大的打击了国内的军心民望,也让明军开始从恐惧后金军队的噩梦中脱离了出来。

    后金以武立国,以区区不到百万的人口,东凌朝鲜,南抗大明,西侵蒙古,除了七分靠自身的武力之外,还有三分是依赖于过往辉煌战绩对于周边各国的恐吓。一旦后金的武力遭到了质疑,让周边各国的军队敢于向八旗发起主动的进攻,以后金的人口根本防守不住偌大的辽东地方。

    更让他们担忧的是,一旦后金同某一国家陷入了长期僵持作战的局面,特别是明国这样人口和资源都极为丰富的庞然大物,那么光是拼消耗都能将后金一点点的磨死了。对付明国这样的敌人,要么就不打,打就要咬一块肉下来,这才能壮大自己,削弱对方。

    因此,在确定了无法短时间内和明军决出胜负,也不能从明国身上占到便宜之后。黄台吉便同女真亲贵们商议决定,和明国讲和,先转头收拾蒙古诸部,特别是逃去河套的察哈尔部。只有将名义上的蒙古大汗林丹汗消灭掉,草原上的蒙古诸部才会向后金真心臣服,成为后金南下中原的助力。

    不过想要同明国讲和的后金,却意外的发觉明人的态度和此前已经有所改变,不仅不再主动派出使者讲和,反而要求后金派出一个旗主贝勒去北京商谈议和的新条款。

    阿敏被囚,济尔哈朗自然不可能离开人心还没有归服的镶蓝旗。代善和莽古尔泰自然是不可能去的,正白旗旗主多铎太过年少。岳托是黄台吉用来牵制代善和控制一干子孙贝勒的亲信,自然也不能去冒险。

    到了最后,19岁的镶白旗旗主多尔衮不得不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由于此次的失利,使得八旗将士们都认识到了和明国讲和的紧迫性,所以即便是镶白旗的将士也没有出声反对这个决定。

    就在代善想着多尔衮的时候,这位镶白旗旗主,被册封为墨尔根戴青的女真和硕贝勒,在历经了半个月的旅程之后,终于在五月初进入了北京城。

    对于崇祯来说,多尔衮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如果是三年前听到多尔衮来到京城的话,估计不是将他抓起来绞了,也要找个地方将他囚禁起来了。毕竟这位可是入关后推行了剃发令的元凶,而因为剃发令爆发的一系列屠杀事件,让中国可谓是元气大伤。

    只是现在么,想到好不容易让女真人内部开始的分化,朱由检思考了许久之后,终于决定还是放弃了这些想法。终不能让黄台吉再找到借口,重新团结起女真内部的人心。再说了,现在的大明距离这些噩梦似乎已经越来越遥远了,他也没必要去做这种急功近利的事情。

    思考良久之后,他便让杜度、库尔缠去接待多尔衮,让礼部




第262章 林广兴的京城之行
    林广兴昏昏沉沉的从种子岛赶到了京城,他感觉自己已经找不到方向了,想要解救出自家的船员和族人,不去日本幕府的所在地,反而把他送回了国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他心中不免惴惴不安的想着,莫非那个种子岛上遇到的东海巡阅府官员就是不想惹麻烦,所以才把他骗回国内来的么。

    被安排在会同馆内的林广兴,整晚都没有睡着,在自己的卧室内来回走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眼中充满了血丝的林广兴终于下了决定,要是那些东海巡阅府的官吏只是糊弄他,把他骗回国内,并不想帮他解救“广兴号”上的人员的话,他宁可豁出去告御状,也绝不放过这些混蛋。

    林广兴洗漱过后,坐在客厅内静候了大约半个钟头,虽然觉得头有些发晕,但他脑子却依旧活跃的很,丝毫没有什么睡意。就在他觉得有些等不下去的时候,带着他前来京城的巡阅府小吏带着一群人走了进来。

    林广兴赶紧起身迎了上去,抱拳对着那位小吏行礼问道:“秦大人,您不是说要带我去找个喊冤的地方么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发,广兴号上的几十条人命可耽搁不得啊。”

    这位小吏摆了摆手对他说道:“林船主别心急么,我先给你介绍下,这位是大明海商协会的代表…”

    小吏将身后七、八人的身份都介绍了一遍,什么海商协会的代表,商人协会的代表,大明时报的记者,商业新闻的记者等等。林广兴听完了这些人的身份之后,发觉没有一个是衙门里的人,他不明白这位秦大人带这些人过来做什么。

    林广兴于是将小吏拉到了一边,小声的向他询问道:“秦大人,你把这些人带过来做什么他们对于解救广兴号能有什么帮助难道我们现在不是应当去向朝廷喊冤吗”

    小吏白了他一眼问道:“向朝廷喊冤,你打算是向那个衙门去喊冤啊京城的衙门多如牛毛,又有那个衙门管得到日本人的头上,你要是随便找个衙门去喊,不被人家当做闹事的轰出来才怪。”

    听到小吏胸有成竹的语气,林广兴焦虑的心顿时安定了许多,他不由陪着笑脸问道:“那么秦大人以为,我该怎么做,才能让朝廷出面管一管日本人,让他们把人放了呢”

    小吏回头撇了一眼身后说道:“当然是靠他们了,把广兴号的遭遇一五一十的说出来,重点说说那些日本人是如何无礼的行为。只要这些人同情了广兴号的遭遇将之宣扬出去,京城百姓自然会倾向于你们,有着舆论上的压力,朝廷自然会派人过来找你,帮你解决这件事的…”

    林广兴半信半疑的跟着他走回了人群,然后向着他们结结巴巴的讲述起了广兴号的经历。林广兴原本以为只要说上一次,就能够等来朝廷的使者上门了,但他很快便发觉自己错了。小吏不断的带着人来到院子,来听他讲述广兴号的经历,至于小吏说的朝廷使者则始终没有出现。

    七、八天过去了,广兴号事件成为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一桩新闻。京城的数份报纸不仅刊登了广兴号事件,还有几十年前在东南沿海的倭寇和朝鲜战争中日军的凶残,一时之间民间对于日本的厌恶感都被加深了。

    虽然京城的舆论极为同情广兴号事件中被日本人扣押的中国船员和葡萄牙传教士,但是林广兴却没看到朝廷对此发表过任何声明,这让他心里有些发冷。这些天来的诉说,感觉并没有什么作用,只是让他将广兴号事件诉说的更为熟练和煽情而已。

    在上京城之前,林广兴虽然愤怒日本人扣留了船只和人员,但心里还是隐隐觉得是他携带了葡萄牙传教士,才导致了这场灾祸,因此心里总还是有些心虚。

    而在京城的这些日子里,受到了舆论支持的林广兴却去掉了这点心虚,他反而觉得这就是日本人无理取闹,是针对中国商船的一次劫掠。不管他有没有携带葡萄牙传教士,日本人说不定也会找出其他借口,扣押广兴号或是别的什么中国商船。

    理直气壮的林广兴在对人诉说时更是感到委屈,让听众也是义愤填膺感同身受了起来。五月十四日,林广兴终于等到了消息,虽然来得不是朝廷派出的官吏,但却是皇帝派出的太监,要求他第二天前往西苑,向海商协会、大明商人协会在京的代表们诉说广兴号的经历。

    西苑的会场内今日坐满了人,除了海商协会的代表之外,人数更多的是大明商人协会代表。这些大明商人协会的代表还是第一次来到这处皇城内的会议场地,比起倾听林广兴讲述广兴号在日本的遭遇,倒是有不少人更在意借着这次机会进皇城看一看。

    事实上,今日参与这场会议的代表们大多已经了解了广兴号事件的经过。对于这一事件,海商协会的成员和大明商人协会的成员的意见并不一致。海商协会的成员不仅对于广兴号事件极为愤怒,还积极的串联起来,想要说动皇帝对日本施加压力,毕竟发生在广兴号身上的事,也极有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

    至于大明商人协会的成员,他们虽然同情广兴号上的船员,但也仅仅是同情,让他们去向皇帝或是朝廷说情,他们也就没有这个动力了。因此这场会议,大多数人倒是抱着来看热闹的心情而来的。

    朱由检对于这样的场面倒是有所估计过,不过他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今日的会议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真正的关键,还在另一处会场。

    朱由检所说的另一处会场,自然就是南熏坊内的东协内部,葡萄牙的代表和大明的代表联合向东协提交了,广兴号事件中日本对于大明船员和葡萄牙传教士的不合理处置。

    一直在考虑如何向日本发难的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几乎没有多加掩饰的就通过了,联合向日本幕府施加压力,要求幕府释放广兴号船员和葡萄牙传教士,并赔偿损失的要求。荷兰人还顺势提出了,要求日本放弃锁国政策,允许东协在日本进行自由贸易的提议。

    就在东协全票通过了大明代表、葡



第263章 崇祯四年的年景
    崇祯四年,也就是西历1631年,这一年同崇祯登基的前三年相比,还算是风调雨顺。虽然开春时陕西延绥地区发生了春旱;二月份的时候,福建长赖坑一群农民起义军从山区出来进攻了瑞金县。但是其他地区倒是风平浪静的,特别是河南地区的夏收还获得了一个小丰收,减轻了不少南粮北运的压力。

    延绥地区的旱情,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来陕西各地的赈灾组织还没有撤除;二来士绅会议正全面接手地方上的治安,即便有些灾民想要起来闹事,也难以掀起什么风浪了。最重要的是,陕西正在进行的各项工程和移民河套、宁夏、湟水河谷的拓荒工程,也迁移走了不少灾民。

    至于福建的农民起义军,瑞金县的县令刚好空缺,当地教谕王魁春署邑事,见到农民军攻城并没有逃亡,而是召集市民守城。最终等到了浙闽总督杨镐派出的援军,击退了农民军。王魁春因此被杨镐提拔成了瑞金县的县令。

    进入了六月之后,山东徐州一带连日大雨,终于爆发了大水。不过此前完成的二期导沭整沂工程,导出了一部分水量,使得此次大水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灾害,光是山东本地的力量就足以赈济了。

    宫内的承乾宫事件,在进入了六月之后,也终于静悄悄的了结了。和英国公处置涉案勋贵们的大张旗鼓不同,宫内处置相关人员却是无声无息。都知监和保卫局联合查处的17名相关联系人,都被一一处死。另外数十人被打发出宫,调去天寿山或是凤阳守陵去了。

    尚膳监的人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并一分为二。一个专门负责宫内饮食,人数不过百余人,称之为御厨房。另一个则负责朝廷宴席和祭祀,更名为国宾馆。作为宫内旧人最多的尚膳监,经过了这一番清洗之后,再也形不成一个团体了。信王潜邸出身的太监,和旧宫内底层出身的太监,终于完全掌握了宫内的话语权,王安、魏忠贤昔日在宫内留下的势力,就此式微。

    听完了对于这些宫内人员的处置之后,朱由检总算是松了口气。掌握着宫内众人饮食的尚膳监,居然会出现同宫外之人勾结的人,这简直让他有些寝食难安了。剔除了这些人员之后,他才算是安心了下来。

    不过,这个夏天对于远在桂林独秀峰下的靖江王府来说,却是一个难熬的夏日。靖江王朱履祜在其庶长子朱亨嘉的撺掇下,向崇祯上书,指责他刻薄宗室,对韩、秦两藩处置太过严厉云云。

    朱履祜上这封奏折自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实在忍受不了崇祯登基以来对于宗室日趋严厉的管束,因此希望借着韩、秦两藩的案子,煽动起各地宗室的不满,让崇祯作出退步而已。

    早在万历时,王士性在《广志绎》里就记载过:“靖藩宗室二千人岁食藩司禄米五万两故藩贮不足供而靖宗亦多不能自存者。”几十年过去之后,此时的靖藩宗室已经超过了三千人,一年五万两的禄米就更是不足用了。

    因此靖江王府霸占民田,或是拦河收取租税等不法之事,也是层出不穷。崇祯整顿宗藩,让藩王、郡王拿出自己的财产投入到宗室基金会,为未成年的宗室、年迈多病的宗室及宗室女子提供年金,并不许宗室子弟违法乱纪,而是要自食其力的政策颁发后,自然招来了藩王、郡王和那些不安分的宗室人员的反对。

    朱亨嘉虽然是庶出,但是一向得到朱履祜的宠爱,因此在桂林城内横行霸道惯了。带人强占民田,霸占江面收取渔税,收拢罪犯和地方无赖作为打手,这种事情在他看来简直不算什么。而崇祯登基之后,这些往日里他最爱做的事居然都成了违法乱纪之事,这让朱亨嘉极为不满。

    在崇祯颁下宗室自律条文后,他曾经对着左右的亲信说过:“他姓朱,我也姓朱。无非就是他运气好一些,先帝去的及时,才让他捡了个帝位,否则他也不过就是个地方藩王而已,那轮的到他对我指手画脚的。

    且我祖上于分封之日以粤西烟瘴不愿就封,马皇后出面安慰祖上出京,以东宫仪卫赐之。这要是论起来,我靖江王府虽然不是太祖子孙,但也不是什么没有名头的旁支可比的。他这么刻薄宗室,难道不怕祖宗责怪吗…”

    朱亨嘉骄横跋扈,自以为靖江王府替韩、秦两藩喊冤,乃是理直气壮之举,天下宗室自然会站到靖江王府的一边来。登基不久,年纪且少的崇祯,必然会在各地宗室的指责下作出一定的让步。

    朱亨嘉觉得,崇祯对付宗室的行为,就和废帝建文削藩一般,一定会引起各藩的愤怒。而他虽然不是奉天靖难的成祖皇帝,但是背靠着广西狼兵的靖江王府,也不是崇祯能轻易触碰的。

    然而,朱亨嘉等来的不是各地宗室的声援,而是京城四位藩王的斥责。刊登在大明时报上的几篇文章不仅驳斥了靖江王的上书,而且还将这封上书同太祖惩治靖江王先祖的事情联系了起来,指责靖江王居心叵测,意图为其祖上翻案。

    为祖上翻案,反对太祖高皇帝,这种莫须有的大帽子扣下来,让整个靖江王府上下顿时惶惶不安了



第264章 常德大地震
    崇祯四年七月十七日晚,湖广常德府发生了地震,先是从西北方响起了不知名的巨响,就如同在地上打雷了一般。接着常德府的百姓就感到大地在晃动,井水不断喷出,地面开裂,且不断有泥沙浆水涌出。

    常德城内倒塌荣府宫殿及城垣房屋无数,但发生地震时入夜不久,城内百姓都没有熟睡,因此躲避及时,被压死的男妇据说只有六十人。

    同日常德府所属的桃源、龙阳、沅江,及武昌府、辰州府所属沅陵、沅州,靖州属会同,长沙府属长沙、善化、湘潭、宁乡、湘阴、醴泉陵、安化,承天府属钟祥、沔阳、潜江、景陵等州县俱震。

    次日,澧州亦震数次,城内地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又荆州府同日亦震,坏城垣十之四,民舍十之三,压死军民十余人。

    此次地震波及范围甚广,远至南京无为州也有震感。而震中区域破坏的力度之大,也是有历史记载以来少见。湖南东北部环洞庭湖地带直到长江边上的荆州地区,是受灾最为利害的地区,受灾百姓几达百万人。

    当常德府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入京城时,包括黄立极在内的内阁诸臣们都一时失去了语言能力。和历史上不同的是,此时的大明北方没有被后金肆虐,陕西的农民起义军也没有蜂拥而起,应该算是极为安定的局面。

    但是,对于这种无法避免的天灾,根据天人感应的理论,不是皇帝出现了过错,便是朝中有奸臣作祟。特别是在北方安定的局面下,天下士绅更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常德府的地震事件上,朝中大臣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被批评的缘由。

    从江户传回的消息,幕府并无意在广兴号事件上让步,并且极为反感大明对于日本国内事务的干涉,幕府直接无视了那些南蛮代表。因此崇祯开始和海军参谋本部、卢象升、郑彩等人商议出兵日本的事务。

    直到地震事件的消息传来,使得崇祯不得不放下了手上的事务,匆匆跑来了文华殿,和内阁诸臣讨论应对之策。

    听完了内阁对于湖广地震善后的处置之后,朱由检显然极不满意,他摇着头说道:“地震可不是平常的灾害,不是派几个普通御史带着一些银子就能把人心安抚下去的。

    对于旱灾、水灾或是蝗灾来说,在爆发之前还是有些迹象的,百姓大概还能明白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对于地震这样的天灾,发生之前毫无迹象,也难以让人明白地震发生的缘由,简单的来说,就是无法用合理的缘由来解释地震为什么会发生。

    因此,地震对于百姓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发生时巨大的破坏力,更重要的是心理上造成的恐慌。我们必须要让百姓安定下来,否则很难不被有心人利用,天灾演变成**。
1...407408409410411...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