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按照汉人方式成亲的万氏,在看到了洪承畴赠送的府邸,和如云的宾客之后,总算展开了笑颜。虽说她失去了阿迷州的权势,但是新郎君的出色品貌和昆明城外的这幢大宅,总算是




第416章 朝阳门车站
    和昨日婚宴上表现的温和可亲的总督大人不同,今日接见沙定洲的洪承畴不拘言笑,见到他之后便开门见山的问道:“安南莫氏所在高平你知道吧。”

    沙定洲心里有些慌乱,但还是故作镇静的回道:“回总督大人,高平小人是知道的,就是没有去过。”

    洪承畴抬了抬眼皮瞄了他一眼,也没有什么其他反应,便接着说道:“本官这边有位使者要前往高平,需要一个带路的向导。你兄长举荐了你,你能办好这趟差事吗”

    沙定洲有些紧张的心又松了松,马上回道:“小人能够办好,还请总督大人示下。”

    洪承畴点了点头,对着一边伺候的小吏说道:“带他去见见刘大人…”

    短短几句话的功夫,沙定洲就被重新带出了签押房,他自己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呢。待他走后,坐在一侧椅子上观察他的黄藻翰,不由收回了目光怀疑的说道:“亨九兄,这人真的可靠吗我看他目光游移不定,似乎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啊。”

    对着这位首辅次子,洪承畴就和气的多了,他笑了笑说道:“有些事情,正是需要这些人去做,就算是出了什么差错,也好收拾的很。云南毕竟是边疆之地,这里人口复杂,没有一点狠毒的心劲,可做不了什么事情。

    他有兄长继承家业,若是不为朝廷办事,恐怕再难有出头之日,就算是为了他自己的前途也会尽心尽力的完成任务的。

    再说了,高平莫氏可不是什么好人,一边仰仗着朝廷恩典才能在安南生存下去,一边却又向后黎朝俯首称臣,试图在两家之间左右逢源,真是一头养不熟的恶犬啊。

    现在的安南都统使莫敬宽软弱无能,守着高平四州却又不能抚治臣民,导致手下军将屡屡犯我广西之民。高平四州将我大明同后黎朝隔离,也算是两国之间的一块缓冲之地,这就是莫氏存在的价值。

    但如果高平四州成为了窝藏祸害我国边民的巢穴,莫氏也就不足以为我国屏障了。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将之废物利用一番。你替那些开矿的商人向我要罪囚去开矿,那能有多少人让高平那些匪徒去南面抓捕越南人给你们,既能化解我国边民被骚扰的问题,又能损耗后黎朝的实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咱们还是继续刚才的话题,前往缅甸经商的那些商人带回了什么有用的消息吗”

    黄藻翰甩了甩头,将那点不安的感觉给抛之在脑后了。作为一名官宦子弟,他可从没想过要抓外国百姓来奴役,不过既然洪承畴拿了主意,他也就默然了。君子远庖厨,可不代表君子不吃肉,毕竟银子可是没什么过错的。

    “…根据这些商人说的情报,下官以为,缅甸内乱差不多已经结束,他隆已经坐稳了缅王的位置。而且缅甸都城内迁都北上阿瓦的舆论也造的很大,迁都阿瓦估计也成了定局。

    缅甸经过数十年的战争,国内人口大为衰退。上缅甸虽为该国人口最为密集之所,但也处处可见抛荒之地。他隆迁都之后恐怕不太可能会对外挑起战争,特别是对我大明挑起战争,而是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国内,消除掸邦的独立势力和压制那些兄弟和侄子…”

    洪承畴思考了许久之后才说道:“缅甸此前已经征服了掸邦北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现在只剩下了部分南部和东部的势力在抵抗。我国与之相邻的南甸、干崖、陇川、盏达、遮放、芒市、勐卯七个土司,也深受其影响。

    若是让缅甸完全征服掸邦地区,恐怕这七个土司未必不会倒向缅甸。我们需要和缅甸修好,以便有时间整顿云南诸土司,但又不能太过示弱,使得缅甸能够毫无顾忌的征服整个掸邦地区。

    我会派人前往缅甸,洽谈通商友好的事务。不过我希望你能够要求那些商人和掸邦的独立势力联系上,向他们支援武器和一些物资,让他们能够和缅甸继续对抗下去。

    此外,让那些商人去沟通七位土司,勘察当地的地理和气候,以备我们修建一条从昆明前往当地的道路。只可惜不知当地有什么矿产可以开发,也好弥补一部分修建道路的费用…”

    坐在一旁的黄藻翰突然心中一动,不由从手上褪下了一枚绿莹莹的扳指递给洪承畴说道:“说到当地有什么特产,我这倒是有一枚商人从当地淘来的玩意,据说这种绿色的石头采自勐拱、密支那,是缅甸人甚为喜爱的饰物。”

    “原来是碧玉。”洪承畴把玩着这枚扳指说道,不过他很快又想到了什么,于是抬头对着黄藻翰说道:“好,这的确是好东西。你令那些商人多收集一些这样的碧玉运到昆明来,我再找工匠仔细雕琢一番,然后就作为今年千秋节的礼物奉献给陛下。”

    黄藻翰不仅有些傻眼的说道:“千秋节的礼物可是这种绿石头并不怎么值钱,缅甸那边似乎遍地都是,就算是普通人也可用来装饰,这怎么能当做给陛下的贺礼呢…”

    洪承畴看着手中的扳指不置可否的说道:“你不懂,陛下会知道我的心意的…”

    &n



第417章 年轻人的时代
    钱谦益很是吃惊的看着远处和外国人谈的正开心的皇帝陛下,他原本以为皇帝是前来迎接他的,这让他刚刚下车时兴奋莫名。

    但是没想到,当他下车之后才发现,皇帝居然跑去了二等车厢的门前,和一群外国人热情的交谈了起来,这让会错了意的钱谦益很是尴尬。

    不过再尴尬,他也不能对皇帝视而不见,山不来就我,拿便只好我去就山了。钱谦益很快就向着皇帝那边小跑着过去了,试图想要和崇祯打个招呼。

    “陛…”

    朱由检转过头来,赶紧用食指竖立在嘴边,示意钱谦益闭嘴之后才说道:“我现在不过是一介平民的打扮,钱先生就不必在这里制造混乱了。

    钱先生你穿着官服还是别凑过来了,免让旁人知道朕又溜出了宫,到时又有人要上书批评朕了。先生你旅途劳顿,不妨先回家中去休息休息,有什么话,我们明日宫内再说。

    今天我要做一回向导,带着这位伽利略先生参观下京城和他今后将要生活、工作的地方。就没空听你汇报了…”

    钱谦益怅然若失的看着皇帝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车站,站台上很快就只剩下他们这些刚刚回京的官员了。他心里不由叹了口气,早知道皇帝这么看重这些西洋人,他在路上时就应该多攀谈一二了,真不知那个叫伽利略的西洋人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在另一方,跟着崇祯离去的伽利略,很快就在这位热情的年轻皇帝面前放下了心防。他能够看得出,这位东方的君主的确对科学很有兴趣,并不像教廷那些无知而骄傲的主教那样,总想着让科学来证明神灵的伟大。

    邀请了伽利略和自己同乘一辆马车的朱由检,在一番闲聊之后,便切入了正题说道:“伽利略先生,我已经拜读过你的新作《对话》。

    当然,我也得到了耶稣会成员的抗议,他们认为您在《对话》中塑造的那个头脑简单、思想守旧的辛普利邱,就是在影射教皇本人。他们的证据是:辛普利邱经常以教皇惯用的辞句,在书中发表一些可笑的错误言论。我想知道这是事实吗”

    伽利略低着头赶紧否认道:“不,不是这样的。我只想说,这是耶稣会在污蔑教皇,如果不是他们把教皇和辛普利邱联系起来,没人能看到出辛普利邱就是教皇。比如陛下您,如果没有耶稣会会士们的汇报,您能往这方面想吗”

    朱由检耸了耸肩后说道:“好吧,我愿意接受您的解释。不过您应当知道,我的权力只能在东方保护您,当您返回欧洲时,恐怕教皇未必会听您的解释。所以我建议您,在教皇忘记《对话》之前,您还是别回去自讨没趣了。”

    伽利略缩了缩脖子,他心里的确有些没底,毕竟宗教裁判所可没眼前这位年轻至尊好说话,他赶紧转移话题问道:“感谢陛下的庇护,我一定会慎重考虑您的意见的。

    能够见到陛下是我的荣幸,不过我更希望知道陛下能够给我一份怎么样的工作,能否留给我一些个人时间,让我作一些感兴趣的研究”

    朱由检微笑着回道:“您从欧洲远道而来,我觉得您没必要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而是先看看我国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了解下我国在这方面和欧洲之间的差异,然后帮助我们找出一些问题来。比起科学成果,我更希望有一套研究科学的有效制度,这能够让我们集中更多的人力资源并有效的发挥出来…”

    皇帝对于西洋学者伽利略的尊重,甚至亲自作为向导,带领他参观了皇家科学院、燕京大学和钟楼内的崇祯大摆等等地方,其实并不被科学院的院士所理解。耶稣会会士虽然知道伽利略的学识,但作为教廷的属下,他们很难接受伽利略一来就位居于他们之上的结果。

    而中国的院士们对于伽利略的学问所知不多,自然更难以接受,皇帝敬重他甚至超过了整个皇家科学院,这简直有些伤他们自尊了。

    因此,科学院的院士们,曾经一度跑去同徐光启交涉,认为不应该就这么轻易的把科学院院士的资格颁发给伽利略,起码也要对他进行一场考试云云。

    看到众人都是这个态度,徐光启不由跑去向皇帝请示了一番。虽然朱由检并不认为伽利略需要进行什么考试,但也不愿意双方的矛盾继续恶化下去。于是建议科学院拿出几道研究上的难题,由徐光启带去请教一下伽利略,就不必以考试的名义进行了。

    徐光启接受了皇帝的建议,带着五道难题跑去和伽利略畅谈了一整天加半个晚上,第二天他就跑来向崇祯建议,自己的皇家科学院院长职务可以交卸给伽利略了,对方的学问比起利玛窦显然更为深厚,足以领导整个科学院了。

    在徐光启的协助下,伽利略终于再无阻碍的获得了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并成为了燕京大学的一名教授兼副校长。

    当然,比起伽利略在京城带起的那点舆论,在新科进士的名单面前,简直算不上什么新闻。这一次的进士科,考的最为出色的就是燕京大学学生,特别是夏允彝、牛金星都进入了前五人的名单。

    温体仁实际上还是想要压一压夏允彝的气势,他送进士名单时在崇祯面前说道:“夏允彝在年青士人中声望高企,若是再中一个状元恐怕就更难有人



第418章 后金的变化
    天聪七年三月,整理完内部权力争斗的黄台吉,开始再次将目光转向了周边各国和地方势力。此时后金的周边形势,应当来说并不算太坏。

    林丹汗失踪,蒙古诸部四分五裂,再也没有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形势同后金对抗了。朝鲜王国依旧保持着有限度的臣服,但坚决不同后金靠拢的政策。环顾四周,除了明国之外,后金再无敌手。

    但是在后金上下看来,现在的局势却远比当初天命汗刚刚建国时还要凶险。虽然后金的敌人只剩下了明国。但是这个原本不断衰老腐朽的老大帝国却开始变了模样,明国新皇帝登基后实施的从内政到军事的一系列改革,使得这个老大帝国似乎重新焕发了青春,从黑龙江下游到漠南草原,处处出现了明人的身影。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后金君臣终于知道了大明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当大明不在试图把所有资源堆砌在小小的辽西走廊之后,在后金的周边就出现了一个庞大而坚定的反后金同盟。

    是的,他们早就征服了黑龙江下游、库页岛、海东窝集部,但是明人仅仅是用一些蝇头小利就让这些地区的部族反叛了后金。

    他们迫使朝鲜王国签订了兄弟盟约,但是在大明舰队和东江镇的威慑下,这个盟国对于后金始终在对抗和顺从的态度之间犹疑不决。

    在他们不断的进攻下,林丹汗不仅将部族西迁,甚至连本人也在他们的进攻中失踪了,但是这却让大明接收并控制了大半个漠南蒙古。外喀尔喀蒙古诸部,同样在后金和大明之间摇摆不定。

    后金几乎有些见识的女真将领都知道,想要打破目前的困境,只要击败明人就可以了。只要能够再次取得像萨尔浒战役那样的决定性胜利,那些依附于大明的蒙古部族、东北少数民族都将会再次转换态度。

    只不过,知道归知道,现在几乎没有人再敢于公开宣扬,家里缺乏什么就去抢西边去的理念了。因为后金国库岁入的三分之一,就来自于同大明的贸易,因为战争而切断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后金首先就要陷入国家财政崩溃的境地。

    今日的后金,已经不再是天命汗时代的后金。那个时候,后金和八旗就是一体,国库也就是八旗公库,抢劫的时候一些财物都要归公然后再分配给八旗,出战的时候也是先从国库内拨出财物作为战争经费。

    但是今天的后金大汗黄台吉,威望却远不及其父努尔哈赤,为了收拢八旗将士之心,在打压八旗贝勒的权力同时,不得不给予了八旗将士更多的权力。今日的八旗并不等于是后金,各旗都有各旗的私库和利益,而后金之国库也成了黄台吉一人说了算的私库。

    大家的利益既然不再共同,对待战争的态度自然也就有所区别。现在的八旗中除了两黄旗,或多或少都享受到了贸易的好处。而此前同明国的几次作战,也基本是毫无收获。在这样的状况下,宣扬贸易比开战好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是慢慢多了起来。那些动不动还想着去明国那里劫掠一把的女真、蒙古人,也就成为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眼中刺。

    在这样的大势面前,黄台吉自然不会逆潮流而行。他拒绝了汉官们的提议,把出征目标再次指向明国。黄台吉此时倒是了解了这些汉官们的心思,随着明国开始重新兴盛起来,最恐慌的反倒是这些投降了后金的汉官。

    有了孙得功这前车之鉴,这些汉官们倒是清楚的很,一旦明胜而后金败,女真人大约还能求得明国皇帝的宽恕,但是他们这些背叛了大明的汉官,却一定不会被明国皇帝所放过的。

    因此这些汉官们比女真人都积极对明求战,试图击败明军中断明国这种实力上升的势头。他们渴望着明国的衰败,以证明自己的选择并无出错。黄台吉有时候觉得,他和汉官才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至于那些女真族人倒是随时可以跳下后金这条船去的游客。

    因此,黄台吉虽然拒绝了汉官们对明继续作战的建议,但却再次扩充了汉军乌真超哈部队,令国内成为了女真八旗,蒙古两旗,新旧汉军两旗,共12旗的军政格局。

    而黄台吉和后金亲贵们也再次意识到了后金的人口问题,由于无法从明国这边继续大规模的劫掠,以补充后金所需的物资,发展生产同明国进行贸易也就成为了,解决后金物资缺口的主要办法。

    但是以后金现在的人口数量,想要一边发展生产,一边进行军事正规化训练,显然是有所冲突的。收拢北方和东方的少数民族,或是出兵朝鲜为后金补充劳动力,就成为了后金朝堂上最为热议的两个方案。

    进攻朝鲜起码也要等到八月秋收之后,但是派出人马去收编那些野人部族,使之成为后金有用的国民,却是立时可办之事。

    三月底,沈阳派出了四只部队,赶赴北方和东北方山林,迁移野人部族到后金的边防重镇附近。瓜尔佳卓布泰率五百女真兵从宁古塔出发,向东一直讨伐到绥芬河地界,沿路破村寨十三,得男女老幼约八、九百人。

    绥芬河是跨越分隔东北及



第419章 卓布泰之死
    瓜尔佳卓布泰并不是没想过自己的死法,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死的这么简单而没什么价值。

    作为苏完部族长索尔果的孙子,他从小最为仰慕的就是自己的伯父瓜尔佳费英东,这位开国五大臣中被称为万人敌的将帅。卓布泰几乎就是听着伯父征战的故事长大的,因此他从军之后便处处以伯父为榜样,一心想要做第二个瓜尔佳费英东。

    只不过作为黄台吉亲信卫齐之子,卓布泰和弟弟鳌拜都成为了黄台吉身边的侍卫,很难亲自外出领兵作战。

    直到黄台吉连续打击了三大贝勒的势力,终于开始独揽朝政之后,28岁的瓜尔佳卓布泰才第一次,得到了外出领兵作战的任务。

    正因为如此,所以瓜尔佳卓布泰才想着要把这一次的差事做的尽善尽美,不叫其他人小看了自己的能力。

    不过他这求功心切的心理,却真正害了他自己和他带来的那些部下。在接近三岔河口时,瓜尔佳卓布泰一边令部下们休息,一边则开始询问那些逃亡的村民,方才对三岔河口的村寨有了一些了解。
1...454455456457458...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