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虽然上朝官员们所要经过的路线已经铲除了积雪,但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官员还是得到了皇帝的优待,有御前亲卫搀扶着小心向皇极殿走去,生怕这些老人们在这里滑到,给今日的朝会弄出什么不好的新闻来。

    事实上这样的天气上朝,实在不是一件让人心生喜悦之事。住的离皇城近一些的官员,都要五更未到就要从家中动身了。住的更远的官员,则四更左右就要从家里出门了。

    抵达承天门下时,他们虽然可以进六部值房内稍作休息,但是再从六部值房前往皇极殿,同样也是一段极为漫长的步行距离。这一冷一热之间,体质差一些的官员,很容易就在上朝的过程中生病。

    因此,除了一些特殊日子的朝会,大多数时间的朝会,其实到场的官员并不多。那些觉得仕途无望,或是打算出京任职的官员,大多都会请假在家休息。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今日前来上朝的官员,来的倒是比较齐整,而且还有一小群官员面露紧张,不知在口中振振有词的念叨什么。

    守卫宫门的门官也是一位十多年的老人了,他看着这些官员目无旁视的从身边走过,不由自主的想着,今日有些官员的神情也太过反常了些,希望待会殿上可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吴麟征和几位复起的官员被一位侍卫引到了皇极殿的偏殿内,此前冻得有些发麻的双脚,走入了烧着地龙的偏殿后顿时感到了暖和起来。

    当这位侍卫转身离去,吴麟征便同身边的官员攀谈了起来,当他同身边的官员都通报了姓名之后,才发觉在偏殿的一角,还有一位早就待在这里等候的中年官员。

    看着这位官员身上的服饰,靠近炭盆独自就坐的孤僻模样,闭目养神一副不屑搭理别人的神情,吴麟征便下意识的向身边的官员问道:“那位角落上就坐的是谁”

    某个将近五十,头发有些花白的官员,望了那边一眼,便压低声音,又是愤恨又是嫉妒的对吴麟征说道:“那是前兵部尚书崔呈秀,也是阉党首领。据说这次把自己的侄女送给了陛下,才换来了一个复起的机会。果然是寡廉鲜耻啊…”

    距离他们数十步距离的皇极殿大殿内,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的朱由检双手撑着膝盖,再次看到了好久不见的朝会上的争论。

    朝会开始不久倒也秩序盎然,不过随着礼仪性的三件事务汇报完成,接下来当姚士恒代替内阁向皇帝上奏起复的官员名单时,陆澄源、钱士升等人离开了自己的班序,开始反对这份复起的官员名单,准确的说是反对名单中的某人获得起复。

    这位某人正是前兵部尚书崔呈秀,同崇祯相处了两年多的朝廷大臣们,总算是了解了这位年轻皇帝做事的喜好。

    陆澄源、钱士升等人反对崔呈秀起复的言辞中,终于脱离了君子和小人这套模式,而是针对崔呈秀昔日在任时多有贪赃枉法事迹,因此要求皇帝下令彻查这些案子,而不是起复任用此人。

    当然还有几位正义感过剩的官员,除了弹劾崔呈秀过去的劣迹之外,还对通过了崔呈秀复起任用通告的内阁成员们进行了批评。

    这些官员扩大攻击目标的结果便是,让一些早就想要让内阁换一换人的




第1082章 报纸上的文
    崇祯的突然发怒,顿时让殿内参与争论的官员们心底都感到了一惊。挟击败后金之势返回京城的崇祯,最近在京城之中可谓风评甚好。

    前两年崇祯刚刚登基的时候,朝堂上对立的双方虽然需要皇帝的支持,但是却并不认为崇祯拥有独立执政的能力了。这些官员们打击政治对手的同时,心中最大的理想还是获得皇帝的信任后,按照他们所主张的政治理念来治理这个国家。

    但是到了崇祯三年,不管是任何一方的官员,都不得不认可崇祯登基这两年来的施政方式和政治手段,已经足以让他成为左右朝政中有力的一方了。更别提,崇祯亲征击败后金军队的战果,更是给皇帝带来了极大的声望加成。

    到了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官员之间的争斗,事实上已经不得不缓和了下来。只有像李标、钱龙锡这样看不清形势,又或者是那些年轻气盛不肯同黄立极等阉党余孽妥协的官员,才将斗争目标依旧放在了所谓的阉党残余身上。

    对于这些始终抱着想要斗到阉党残余信念的官员来说,其中一小部分人想的是要取而代之,朝堂上拥有实权的位置一共就这么多,不将坐在这些位置上的对手拉下来,他们如何能坐的上去。

    还有一大部分人则是反对这两年朝廷推行的改革政策,由于崇祯对于改革政策的支持表态,使得他们不得不进行迂回进攻,试图先打到了推行这些改革政策的官员,从而再想办法废除或是搁置这些改革政策。

    从皇帝回京开始,这些官员们就已经想方设法的联合起来,想要通过对总参谋部的调整,对内阁施政过程中出现的纰漏进行批评,从而扭转崇祯对于改革派官员的信任,最终放缓现在朝廷推行改革的速度。

    东林党人和这些反对改革的守旧官员们的联合,虽然加强了反对改革派官员们的实力,但是他们对于朝堂上政治斗争的方式,却依然还是老一套。

    先从民间掀起舆论批评,然后言官以风闻上奏,接着便是在朝堂上群起而攻之,从而造成一种被弹劾者人人喊打的局面,让皇帝不得不正视朝野舆论带起的风向。

    不过在当下的大明,他们所坚持的这一套政治斗争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了。首先在舆论上,因为大明时报和各种报刊的出现,民间舆论的操控权力从原本的士林清流之口,变成了各家报社的主笔。

    以大明时报为首的报纸刊物,以传播面广,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及时等优点,完全盖住了以往士人之间缓慢的口口相传。比如以往京城之中,想要让城中官绅百姓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起码要经过一两个月的流传酝酿,方才能煽动起民间舆论的高度关注。

    但是在今天,报纸上只要刊登几篇文章,就能取代过去一两个月的士人宣传成果。当改革的收益者对这些守旧士人的言论进行绞杀和批驳之后,守旧势力便完全失去了在民间舆论上的主导权力。

    而当今天这些守旧官员们,试图在朝会上发起一次正面的进攻,以避免黄立极这些改革派官员们,借助抵抗后金入侵的胜利,巩固自己的权位。

    但是他们才刚刚起了一个头,想要阻止崔呈秀这样真正的大奸巨恶复起时,却直接被崇祯下场敲了一记闷棍,这让觉得自己完全是出于效忠皇帝才出言批评的官员们,既委屈又感到了愤怒。

    一位官员甚为不忿的向崇祯为自己辩解道:“陛下所言虽然大公无私,但是臣等反对崔呈秀起复,弹劾内阁诸大臣蒙蔽圣上,也是出于一片至诚,绝无半点私心啊。

    天子设百官而牧万民,若是陛下挑选的官员良莠不分,让虎狼之辈混入其中,则陛下虽然时时念及百姓,但百姓也依然不会有安居乐业之日。

    陛下欲想天下太平,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则挑选官员自当慎之又慎。我等今日为百姓发声,怎么能够说不是为陛下效力呢…”

    “好,好,说的真好。”朱由检霍的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一边在御座前的台阶上来回走动着,一边强制抑制住怒气对着殿下反驳自己的官员数落道:“好一个出于至诚,好一个为百姓发声,朕差一点就信了。

    你们这些日子在外串联聚会,究竟是在讨论什么,要一餐宴席吃掉上百元你们难道也是心里想着百姓才吃下去的么那你倒是说给朕听听,京城普通人家,一月能赚到多少钱粮,平日一餐又所费几何”

    听到皇帝的再次质问,刚刚站出来为自己辩解的官员也不知该如何解释了。他不知道应该说自己并不知道这事,还是否认他们在外聚餐时并没有花费这么多。

    要是说不知道聚餐的事,显然就是在当众欺骗皇帝了,既然皇帝连他们聚餐的花费都能知道,现在否认显然是自找麻烦了。

    要是否认在外聚餐并没有花费这么多,那便是证实了他们的确有私下聚餐议事之事,这不是证实了他们有结党操纵朝政的事实。

    &nbs



第1083章 各有所思
    蒋德璟的出列,打断了正在大声训斥陆澄源等人的崇祯,朱由检横了一眼蒋德璟,才按捺住火气坐下说道:“蒋尚书想对朕说什么”

    蒋德璟只是迟疑了一下,便不顾边上同僚的眼色,向着皇帝行礼说道:“澄源、士升几人虽有不当之举,但臣可为他们担保,他们对于陛下之忠诚,并无虚假之意。

    他们虽然多次邀请同僚聚会,但场所大多安排在酒楼名园之中,并非在私室舍下。这便足以证明他们聚会议事,并无意对外隐瞒,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结党营私之举。

    且士升等人大多出自江南望族,家中颇有积蓄。即便是出手豪奢,也并不代表他们平日有贪赃枉法之举。

    他们一餐所费动辄上百,也不是蓄意为之,而是平日里大手大脚惯了,对于民间之消费缺乏概念而已。

    是以,臣以为澄源、士升诸人虽然有行为不检的过错,但并未达到蒙蔽圣上,意图操纵朝政的地步,还请陛下明察。”

    杨维垣顿时出列不满的对蒋德璟指责道:“蒋尚书这番话倒是让人颇为费解,其他咱们且不说,便是澄源刚刚污蔑陛下以厂卫治国的话语,就已经证明了此人居心叵测,以恶意揣摩上意了,这样的人难道不应当以大不敬治罪么”

    右都御史李夔龙、御史李蕃、李鲁生也随着杨维垣出列,对蒋德璟的话语大加攻击,不过碍于崇祯对于蒋德璟的宠幸,他们倒也没有起意将蒋德璟也归入陆澄源等一党。

    看到蒋德璟站出来抵住了皇帝的怒火,刘宗周、钱谦益等人才站出来替这些年轻的官员们分辨了几句。

    朱由检这才打断了再次渐渐喧嚣起来的官员们,从御座上起身说道:“够了,这是讨论国家大事的神圣殿堂,不是民间讨论家长里短的茶楼酒肆。

    如果你们念兹在兹一定要朕召开的朝会,就是为了让你们找个地方,给朕表演如何争权夺利的话,那么朕觉得这样的朝会不开也罢。

    既浪费朕和各部大臣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没的污了朕的眼睛。王承恩,说说看,朕一日的伙食费用是多少”

    王承恩赶紧回道:“回陛下,陛下每日的伙食费用是六元五角整。”

    在崇祯登基之前,皇帝的伙食费用是每日18两白银,不过这笔钱是包括了整个乾清宫服侍的太监宫女的伙食费用,按照人头平均算起来也不是很过分。

    但是等到崇祯登基之后,他并不愿意采用这样的伙食费用计算方式,而是要求将宫内所有人的伙食费用按照品阶制定分列出来。

    一来可以减少伙食费用计算中的猫腻,二来也能够在对外宣传中,减少百姓对于皇室奢靡无度的影响。

    比如在这个时刻,朱由检拿自己的伙食费来说事,不仅没有引起下面一干官员的反感,反而让一些官员更是汗流浃背了起来。

    朱由检看着下方的官员,不无讽刺的对着王承恩说道:“将朕每日的伙食费拿出三元来,捐给烈士学校作为学生们的午餐费用。朕要为他们祈福,免得天下百姓咒骂朕不知人间冷暖。

    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刚刚挑起争论的人员,每人写一份检讨书交给都察院,都察院审核后交给王承恩,谁要是继续挑起纷争,朕下次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今日朝会剩下的事务,朕回去乾清宫批示之后,会转交内阁发文。另外,黄先生。”

    站在台阶下第一排的黄立极好一会才反应了过来,走出了序班对着崇祯行礼说道:“臣在此,还请陛下吩咐。”

    殿内的官员们此时已经被崇祯的气势完全压倒了,特别是皇帝特意拿自己的伙食费再次羞辱了那些官员之后,即便是某些还心存不满的官员,此刻也不愿意同皇帝在伙食费上牵扯下去了。

    毕竟不管他们再怎么宣称,自己做的事是为了百姓考虑,但是今天的事传出去之后,百姓哪还会去理解他们做了什么。

    百姓们只会记得,官员们一餐吃掉了他们多少个月的伙食费,而皇帝却捐出了自己的伙食费用于补助学生们的午餐。这种强烈的反差,只会让他们越是为自己辩解,越是抹黑了自己。

    因此,即便是被崇祯羞辱了之后,陆澄源等人还是忍住了羞愧,没打算今日继续同崇祯对峙下去了。更何况,原本他们引以为后手的李标、钱龙锡等首领,却在崇祯斥责他们时,让他们大失所望的不敢站出来。

    这些年轻官员们刚刚被皇帝打击了一次,又看到了原本是他们精神偶像的几位东林领袖的胆怯形象,顿时让他们因为东林诸君子竖立起来的信仰崩塌了。

    朱由检看了下方殿中的一眼,看着这些沉默不语的官员,随即对着黄立极说道:“黄先生同内阁诸位先生商议商议,将朝会议事的章程好好的整理一下。

    朕希望,今后朝会上只讨论国家大事,而不是每次都变成一群争权夺利人士的名利场。”

    黄立极只是楞了片刻,便明白了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显然崇祯是想要借这个由头,让他推出国务委员会了。

    朱由检再次看了



第1084章 刑部街
    曹思诚、李夔龙两人对于皇帝的命令表现各异,曹思诚虽然还带着左都御史的头衔,但是经历了天启朝党争和新帝登基之后的明争暗斗,激烈的政治斗争已经让他对仕途失去了兴趣。

    事实上,他过去两年内也数次请辞,但是崇祯出于稳定朝局的念头,一直驳回了他的请辞。而曹思诚在都察院内也是百事不管,任由下面的阉党和清流官员自行其事,只是做一个庙里的泥菩萨而已。

    在崇祯亲征之前,曹思诚再次向皇帝请辞,希望能够返回家中养老。这一次崇祯倒是答应了他,不过要求他坚持到自己回京之后再说。

    朱由检刚刚登基之时之所以不愿意撤换曹思诚,乃是因为左都御史这个位置乃是言官清流的领袖,与其换上一个和他不是一条心的官员,倒不如让一个无心仕途的官员占着这个位置更适合一些。

    崇祯的心思果然大见成效,因为曹思诚的不作为,都察院这两年始终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牵制崇祯和内阁的行事。

    到了崇祯二年末,六科给事中因为被打散分入六部监事,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各自被六部的利益所捆绑。

    而都察院的御史们,也有一部分被调入了刑部成为了新设立的检察院的骨干。大明后期可以左右朝政的科道清流势力,此刻已经是大不如前。

    李夔龙等完全听命于崇祯的御史们,也在都察院内重建了一个势力团体。而一直被某些人寄予厚望,想要用来接替曹思诚成为左都御史的曹于汴,也因为皇帝的拖延,而失去了最好的复起时机。

    虽然现在都察院内还有一个以孙居相、魏光绪为首的山西人小团体,但是这个团体的影响力,却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曹思诚现在的去位,已经不能影响到都察院的大局,那么朱由检也就终于同意了他的请辞。

    而已经确定了自己将要离职回乡的曹思诚,自然不会对于皇帝的命令有多少抵触,他只是将之当做了一件和自己不相干的事。

    而至于李夔龙,同样知道曹思诚退出仕途消息的他,自然知道自己接任左都御史的机会会很大,因此对于皇帝的命令不仅没有感到为难,反而觉得有了一个表现自己忠诚的机会。

    对于崇祯来说,倒是第一次意识到了什么叫做信心的力量,如果是此前他分派这样的任务下去,即便是紧紧抱着他大腿才能坚持下去的李夔龙,也需要他解释上许久。

    但是今日直到他分派任务完毕,都察院的两名首领官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似乎认为他所提出的任务必然能够完成下去一般。

    曹思诚、李夔龙的乖巧,倒是让崇祯节约了不少口舌。两人领命离去之后,一边的王承恩顿时向着他请示道:“陛下,崔呈秀等今日面见陛下的官员已经在偏殿等候良久,现在朝会既然已经中断,是不是就直接打发他们回去”
1...497498499500501...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