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被崇祯授予了元帅职衔的孙承宗,虽然一如既往的获得了崇祯的信任,但是作为一名士大夫,他还是很明白权力的界限在什么地方的。他现在的地位实在太高,若是还要再独揽总参谋部的大权,朝野上下不安的文官们,恐怕就要把他当成最大的靶子来打了。

    因此,在被授予元帅之后,孙承宗对于总参谋部的具体事务就很少再进行干涉,倒是差不多成了皇帝的传话筒。

    在这样的局势下,刚刚加入总参谋部不久的孙传庭和卢象升,很快就同茅元仪分庭抗礼了起来。茅元仪在武官面前倒是毫无畏惧的心理,但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前,他总是下意识的想要退让三分。在袁崇焕面前他是这样,在孙传庭和卢象升面前,他也依然如此。

    一场总参谋部的临时会议,倒是让崇祯很清楚的看到了总参谋部内在的权力支配派系。对于茅元仪在会上表现出来的无主见,让朱由检在心里也是大为摇头。他不由对茅元仪下了个定论,此人做一做行政事务,编写规范条文还不错,让他独当一面,大概还不及袁崇焕。虽然袁崇焕行事过于独断专行,但是对军事行动来说,最坏的决定也好过没有决定。

    茅元仪领兵,一旦失败必然不可收拾,而袁崇焕大概还能把败军带回来一部分,两人的差别大抵就是如此了。

    至于孙传庭和卢象升两人,前者虽然能够顾全大局,但是套用一句后世比较流行的话语进行评论,那就是他身上具有一种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以看到陕西平叛的报告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维持当地稳定的局势,即便这种稳定已经损害到了总参谋部制定军纪的原则性。

    至于卢象升,则是太




第1161章 广南国的使者
    从武英殿返回乾清宫后,朱由检对于陕西的事务还是有些不安,于是他回到上房不久,便吩咐吕琦给还在大同监军的骆养性发布命令,命令他先一步赶往澄城,监视当地官军和投降流民的举动,补充了这个命令之后,朱由检才觉得自己安心了些。

    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沉思了许久,朱由检方才再次抬头对着一边的王承恩吩咐道“替朕传召下韩一良,朕想要和他谈谈。另外,给朕安排一下,今晚朕要在四夷馆宴请东海巡阅府在京官吏及下属各部首领,并让朝鲜使节出来作陪…”

    从扬州返回京城已经超过了一周时间,由于京城舆论大多聚焦在陕西的事务上,两淮盐引案的结案,在京城根本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这使得韩一良刚刚回京时的患得患失心情,开始慢慢的沉稳了下来。

    如果说,一年多前他向皇帝上谈论大明官场一事,还只是一逞口舌之快,其实他心里并没有想过,要由自己来改变大明官场的习气。他只是把这希望寄托在了皇帝身上,想让这位新登基的皇帝陛下去改变大明官场的恶习而已。

    韩一良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改变现实,也没有勇气去对抗大明庞大的官僚体系。但是他又愤懑于官场中黑暗的行为,因此才鼓起勇气对皇帝上了那封奏章。

    在后世,像他这样的人,往往会被称之为愤青。如果当时崇祯看了他的奏章,便要求他作出解决官场的方案来,也许他就要露怯而不知所措了。

    不过崇祯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设立了廉政公署这么一个衙门,然而让他担任了这个衙门的主官。如果说一年前的韩一良只能面对的官场发表几句不满的言论,那么在他独立的处置了两淮盐引案之后,韩一良终于认识到,他对于官场的现象,再也不是处于无能为力的处境了。

    得到了皇帝的召见之后,带着初步品尝到两淮盐引案胜果,而感到跃跃欲试心情的韩一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从皇帝那里得到新的任务,来证明廉政公署存在的价值了。

    带着这种兴奋心情的韩一良踏入了乾清宫上房,看着坐在办公桌后正在批阅文件的少年,他立刻恭敬的跪拜了下去,向崇祯行礼问安。

    朱由检放下了手上的文件,让人给韩一良看座,然后听他汇报了一阵,关于两淮盐引案的资料。对于两淮盐引案了解的差不多之后,朱由检突然对着他问道“通过这件案子,你可从中得到了些什么经验教训吗”

    对于皇帝突然抛出的问题,韩一良只是稍稍楞了片刻,便有些惶恐的回道“臣从中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陛下的高瞻远瞩,精心布置,此案就不能如此干净利落的了结…”

    不待韩一良恭维的话语说完,朱由检已经挥手打断了他说道“朕想听的不是这个,朕想要让你知道的是,没有组织的帮助,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莽撞,是无法改变大明官场的风气的。张江陵、海刚峰没能做到的事,朕和你也一样做不到。

    只有建立起一个专门应对纠正官场的组织,把想要改变官场风气的人员吸纳入组织,然后以组织作为后盾,我们才能对抗那些官吏组成的贪腐集团。朕以为,你经过了两淮盐引案的审讯之后,是应当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

    对于崇祯的话语,韩一良只能无言以对,不过皇帝的话语倒也是点醒了,他在这件案子中原本有些模糊的感受。

    朱由检停顿了一会,看着韩一良一头大汗的保持着沉默,不由笑着转头向王承恩吩咐道“去给韩署长取一碗酸梅汤来,看这天气把他热的。”

    韩一良赶紧起身道谢,朱由检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开口说道“今日找你过来,除了想要和你聊一聊两淮盐引案之外,其实朕还想吩咐你做一件事。”

    韩一良赶紧坐直了身体,全神贯注的看着崇祯说道“请陛下指示,臣一定会仔细的记下的。”

    朱由检思考了下,方才组织着语言说道“两淮盐引案也算是正式结案了,那些江南士绅现在也无力再翻这个案子了。这件案子的顺利结案,总算是打响了廉政公署的名号,让天下人知道,廉政公署并不是一个用来装点门面的衙门。

    但是,想要让天下的贪官敬畏廉政公署,光凭这么一件案子是不足够的。所以朕打算交给廉政公署办第二件案子,朕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件案子办的和两淮盐引案一样好。”

    韩一良欠了欠身子问道“还请陛下示下。”

    朱由检停顿了下便说道“你回京城这些天,也应当知道朝廷正打算推行的配给制了。实施配给制的过程中,不管是向乡村征购粮食、棉花也好;还是对北方各地城市人员分配票据,以出售平价的粮、布等生活物资。

    官府底层的小吏和地方上的乡绅,都会成为实施配给制程序中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如果我们只管推动配给制的实施,却不去监督整个的实施过程。那么配给制的实施,将会成为这些小吏和乡绅盘剥小民最好的工具。

    到时候就会变成,民怨归于朝廷,而利益归于乡绅和小吏的局面出现。朝廷推动配给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能够让多数人受益,而不是让地方官吏和乡绅勾结,从而获得盘剥小民的新办法。

    所以,朕要求廉政公署要准备监督配给制度的实施,并监管地方官吏和乡绅在其中的作为。为了保证配给制的顺利实施,朕会给廉政公署单独的办案权,不必再通过刑部审核,若是办案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向朕报告…



第1162章 海盗们的要求
    阮有镒和阮福澜走下了滑梯,正想上前同几位站在祠堂门口迎接他们的,貌似海盗首领模样的人寒暄一下时,却见这几位穿着明朝衣冠的首领,直接上前簇拥着前方的明国使者走进了祠堂,根本没有理会两人。

    阮有镒和阮福澜互相对视了一眼,阮福澜首先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对同伴说道“咱们也进去,看这些人对待刘天使如此热情,起码咱们这次前来协商,性命上总不会有什么威胁了。”

    阮有镒对着阮福澜笑了笑,便扯着他走进了祠堂,并小心的暗示他不要多话,避免给这些海盗找茬。

    两人跨过了高高的门槛,并绕过了一道青砖砌成的照壁后,便看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明亮天井。一道爬满了青苔的水沟,极端正的将天井分隔了出来。

    阮有镒的目光越过了天井,便看到了一个非常宽敞的大厅,厅上左右摆放着两排椅子,明国的使者已经坐在了上首,而那些首领则坐在左侧的椅子上,空出来的右侧椅子显然是给他们留着的。

    在一名仆役的带领下,他们果然被带到了厅上右侧的空位上。两人刚刚坐下,还在和海盗首领们交谈的明国使者终于停止了谈话。

    他轻轻的咳嗽了两声,便对着双方介绍到“我左手这两位便是广南国主派出的使者,一位是世子阮福澜,另一位是副使阮有镒。我右手这边是,海商杨天生、刘香和施公明。

    既然大家现在都已经坐在这里了,那我也说一下前因后果,这件事的起因呢,是因为广南国派兵先攻击了刘香建立的西贡城,所以刘船东才纠集了朋友过来讨个公道。

    我身为大明使者,原本并不应当插手你们之间的纠纷,但是看在广南国主真诚的恳求下,顾惜到海外藩国子民能不能安居乐业,我才冒着被朝廷责罚的风险,为你们促成了今日这场会谈。

    因此,在你们开始协商之前,我要先向双方表明一下,我代表大明对于这场会谈的立场。

    首先,虽然我个人是希望你们两家可以罢兵言和,平息兵戈的。但是,我并没有得到朝廷和陛下的授权,为双方调解你们的冲突。因此在这场会谈中,我只代表大明做一个见证,至于你们要谈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都不会加以干涉。

    其次,虽然我不会干涉双方在会谈中协商出什么条款,但一旦你们双方得出了结果,我代表大明见证协议的达成,必然是要保证协议的内容得以落实的。

    如果你们先达成了协议,事后又有人单方面撕毁了协议,我都会将之视为,这是对我大明权威进行挑衅的举动。大明不排除采用一切手段,来确保双方已经达成的协议实施。

    最后,我的时间有限。根据我和广南国主的约定,3日后我会前往西贡看望被俘的大明百姓,因此你们如果在三日内不能达成协议,那么我将会认为这场会谈失败,不再为你们见证双方的协议。好了,我的话已经说完了,你们现在可以j ru协商的环节了。”

    刘大使说完之后,便取过了一边方桌上的茶盏,慢慢的品起茶来了。在他左手的两位广南国使者和他右手边的三位海商,顿时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不过这沉默只持续了片刻,坐在刘大使右手第一位的刘香,还是心急的打破了寂静说道“刘天使的话我们认了。不过老子是苦主,我看不如就让老子先说说罢兵的条件,你们如果接受,我们便一双两好,握手言和。如果不接受,那就一拍两散,大家都回去领着儿郎继续打下去好了。”

    虽说广南国只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还是海外藩国内部的割据势力,不能同中原的世家大族相比。但阮氏到底也算是越南的名门,作为世子的阮福澜自小也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在他面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刘香这样粗鲁不文的海盗头子。看着刘香一双眼睛瞪着自己,一口一个老子的说话方式,阮福澜心里下意识的便冒出了火气。

    坐在他身边的阮有镒看着他的神情不对,赶紧出声对刘香说道“既然刘船东想要先说说自己的要求,我们自然是愿意洗耳恭听的,请说。”

    刘香在他们两人身上打量了一眼,便气势汹汹的说道“我向真腊国租借了一块地方,好端端的修建了西贡城,并没有占了你们广南国一丝一毫土地。

    但是你们却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将了过来,抢走了我的西贡城不说,还抓住了我从大明运来的好多百姓,杀戮了我不少部下,烧毁了我不少船只。

    其他的先不说,这西贡城、大明百姓和我的部下、船只财物,你们都要统统归还于我。”

    阮有镒看了一眼边上默不作声的世子,便摇着头轻松的回道“这普利安哥可不是完全归属于真腊的土地,我国六公主嫁给了真腊国前代国王吉哲塔二世,这普利安哥乃是吉哲塔二世允诺借给我国安置流民的地方。

    吉哲塔二世去世之后,现在真腊国内尚未推出新王,我实在不知阁下是从谁那里得到了这块土地,可有什么文作为凭证吗

    且我国百姓在普利安哥开拓日久,阁下却突然占地修城,让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这些百姓在真腊国内哭告无门,才回来向国主恳求。

    &n



第1163章 欲望
    阮有镒简单扼要的向广南世子阮福澜解说了下,他今晚出行所获得的成果。

    阮福澜听完之后,顿时变了脸色说道“这,这算是什么协商220万大明元赔款减少到200万元,但是我们要从西贡、占城撤出,还要将会安城租借给那个什么商行20年,父亲必然是不会同意这份协议的。”

    看着阮福澜惊慌失措的样子,阮有镒反而冷静了下来说道“不,国主一定会接受这份协议的。国主乃是聪敏之主,他一定会明白,若是不能达成和这些中国人的协议,我们就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

    以我国的国力,光是对付一个北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若是再竖立一个大明这样的强敌,无疑是自寻死路。若是广南国不复存在了,我等也就成了孤魂野鬼,到时这广南的百姓是不是幸福安康,于我等又有什么关系呢”

    沉默了许久,阮福澜的心情终于稍稍安定了下来,但是他还是犹豫不决的说道“放弃占城也就算了,但是会安城难道也要让给他们吗会安城一年的税入不会少于10万两,乃是我广南最大的一笔现银收入,租借给他们20年,岂不是已经超出了他们索要的赔款”

    阮有镒看了看左右,发觉没有其他人在院内旁听之后,才小声的对着阮福澜说道“那些中国人的意思是,既然我们不能一次付赔款,那么每年就要缴纳6的利息收入。

    另外,我还向那位大明海外银行的代表,为世子你另外借了50万大明元的款项。”

    阮福澜顿时有些惊讶的说道“为我借钱为什么”

    阮有镒看着他毫不惊慌的说道“国主对陶军师可谓言听计从,但是陶军师和世子你却并不是那么亲近,国主毕竟已经年老体衰,世子也应当为自己稍作准备才好。这国主身边的人,世子还是要花钱打点一二的。”

    阮福澜沉思良久,才有些疑虑的问道“50万大明元,这是将近30多万两白银,这么大笔钱要如何运入顺化恐怕很难瞒过父亲。”

    阮有镒马上回道“我已经和中国人谈妥,约定可以用稻米和人口进行抵扣赔款。每石稻米折合大明元052元,每一成年男丁折20石稻米,成年女子折15石稻米…

    我们可以将北朝那些不肯投降的俘虏和南方的占婆人交给中国人,这不仅为国内消灭了叛乱的隐患,还能空出占婆人的土地交给我国百姓,正是一举两得之策。

    通过和这些中国人进行人口和稻米的交易,大量钱财流入顺化城内,就不会引起国主的猜疑了。”

    阮福澜过了许久,才默默的点了点头,眼神闪烁的说道“我方寸已乱,明日的会谈,便一切交给先生处置了…”

    翌日上午,会安城港口东面的海面上,一艘形如荷兰夹板船的船只,正围绕着港口东北高地上耸立的炮台进行炮击训练。

    这艘名为“明远号”的双层甲板木帆船,虽然比起前往欧洲的“郑和号”要小上一些,但满载时的排水量也达到了587吨,同港口中停泊的中国式帆船相比,俨然是一艘庞然大物,只有那几艘海盗的旗舰可以盖过它。

    “明远号”的定员编制是129人,船上还有30门火炮,虽然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航行,看起来有些笨拙。但是和这艘船一同航行过的海盗们,倒是对“明远号”在大洋上灵活的操船速度,和猛烈的炮火威力记忆犹新。

    郑芝龙第一眼看到这艘船时,就对自己的兄弟赞叹过,说“这是一艘好船,荷兰人的夹板船也不过如此了。”

    虽然海盗们承认,“明远号”的确是条好船,但是对于操纵“明远号”的船员和船长却很不以为然。“明远号”的船员们和船长李洪桂,虽然看不起这些打家劫舍的海盗们,但在旅途中也不得不认可了,这些海盗们在海上操纵船只和战斗的能力。

    李洪桂在张燮的弟子中,并不算是什么出色人物。他出身贫寒,才智也不出众,但是服侍张燮极为周到,所以才被张燮收做了入室子弟。
1...520521522523524...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