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郑茂华嗤之以鼻的反驳道:“后黎是以追捕莫敬宽父子为名进入广西,并没有打出公开进攻我大明的旗帜,你怎么会认为,云南方面会出兵协助,而不是坐视观望更何况,动员起十万之师容易,这钱粮又要从何而出我广西藩库如何支撑的起这这场战争不知张大人愿意支援多少军费”

    张镜心一时语塞,坐在大堂上首的熊文灿正打算出声调解时,坐在张镜心下手的广东海关关长严玉振却突然出声说道:“如果只是军费问题,海关愿意先垫出30万元,另外再向广州各商会募捐30万元。下官相信,陛下一定不会容忍后黎郑氏对我国的入侵挑衅,洪总督及刘总兵也不会对此事件置之不理的。”

    熊文灿顿时停下了动作,进入了深思之中。的确,正如这位举人出身的海关关长所言,崇祯登基以来对于外敌入侵还重来没不战而退让过。他这边向后黎郑氏低头,说起来只是不愿擅起边衅,但是在皇帝眼中说不准就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了,毕竟后黎人马可是先进了广西才派出的使者。

    熊文灿心中虽然偏向郑茂华的说法,最好还是不用兵而平息和后黎的纷争。但是他口中却这样说道:“后黎同莫氏之间的战争,我们自然是不会参与的。但




第463章 魏忠贤的余热
    崇祯七年六月,皇家科学院终于将修订完全的《崇祯历法》献到了崇祯面前,全书共一百三十七卷,分为节次六目和基本五目。这本历书也是徐光启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一桩事,在他去世后半年终于成书了。

    朱由检也没有同内阁商议,便直接下诏从明年起推行新历,但从现在到年底,则由皇家科学院同钦天监共同核对新历是否准确,继徐光启之后历书编订者汤若望,也被任命为钦天监监副。

    也就在七月份,兀良哈首领善巴接受了大明的册封,于是依附大明的蒙古33旗变成了37旗。而德格类、阿敏两名降人也被各自被册封为侯爵,只不过德格类依旧是正蓝旗旗主,但是崇祯却没有任命阿敏为镶蓝旗旗主,而是任命其为忠义八旗总统。

    阿敏刚开始听到这个任命时,心情还是不错的,但是他很快就发觉这不过是个空头名衔。忠义八旗现在有正黄、正白、正蓝、镶蓝四旗,每旗各十五牛录,共计3600人。德格类手下不愿返回沈阳的约2300余人,多余的人员就被安插到其他三旗中去了。

    但是平日里四旗兵马是跟着近卫军操练的,各旗旗主并不干涉四旗内务,只是在出兵及检校时才巡视旗下人马。四旗旗主尚且难以管束到四旗的日常事务,阿敏这个八旗总统就更没什么事可做了。

    只不过,爱尔礼、阿山、德格类他们还有另外的官职在身,平日里到也不至于无所事事。但是崇祯似乎忘记给阿敏安排其他职位了,他便只能在京城闲逛了。不过被黄台吉关过一次的阿敏,脾气倒是好上了许多。哪怕崇祯将其闲置,他也没有发出什么抱怨的声音。

    不过崇祯此时也顾不上安抚这些女真降人了,过了四月之后,陕西地区虽然终于开始下雨,但是一些地方一下起来,就开始没玩没了,又闹起水灾来了。这样反复无常的天气,看起来简直就是老天在折腾陕西、山西的老百姓一般。

    也幸亏此前趁着大旱,地方官府都在搞以工代赈,修缮了不少书库和调解河道水位的低坝。这些水利工程极大的减缓了水灾,使得地方上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但是今年的夏收减产却是免不了。

    不过河北、山东两地,因为几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完工,倒是出现了一个难得的丰收年景。这一加一减之间,北方的粮食产量倒是和去年差不了多少。只不过让崇祯担忧的是,西北地区反常的气候如果继续持续下去,甚至扩大到中原一带的话,对于大明的粮食生产压力就未免太大了些。

    和陕西的人口相比,中原地区的人口起码也要倍之,中原地区要是出现了灾荒,西北的安定局面恐怕就保不住了。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中原大乱而边疆稳定的局面出现过。而想要确保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其实主要还是治理两条河流,黄河同淮河。

    是以,这段时间里朱由检都在同范景文商议,加大对黄河同淮河的水利治理,特别是对两河的支流进行截流蓄水利用,并设置分洪区。

    朱由检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治理中原的水利工程上,甚至于对后黎郑氏入侵广西,也不过稍稍花费了一点时间,就将之丢给了陆海军参谋部,及前线的洪承畴及卢象升,似乎其他事根本引不起他的注意力一般。

    不过在八月初,王承恩递上的几份奏折,终于再度引起了崇祯的注意,并令他怒火大盛。他狠狠的将手中看完的奏折摔在了书桌上,看着王承恩和吕琦呵斥道:“徐应元是不是喝酒喝糊涂了朕让他去江南是看戏加收钱的,不是让他去当烂好人的。

    不过是从那些士绅手中拿出了30万元,也敢来向朕邀功还替这些士绅说好话,说什么有些案子时日久远,证据不足,难以采信。还根据他的打听,这些士绅平日里常常向寺庙布施,荒年又向灾民施粥,皆是良善之辈。所以他才阻止锦衣卫贸然行事,以免伤了朕在江南百姓中的英名。简直是狗屁不通…”

    王承恩低着头紧紧注视着脚下的阳光,他还是第一次见皇帝发这么大的火。一直以来,崇祯对于潜邸出身的身边人都是非常宽容的,哪怕偶尔犯了错误,也是令他们自己先检讨一番,也算是就这么过去了。

    不过也因为如此,当皇帝开始发火时,才更令人惊惧。直到他听到皇帝的声音停歇下来,方才敢插口说道:“要不然还是让臣去一趟江南,把陛下的意思好好传达给徐总管,令其戴罪立功…”

    朱由检抬手打断了他说道:“徐应元这蠢货必然是已经被那些士绅拿捏在手中了,否则也不会上这等奏折。就算令他戴罪立功,一个被看破了手脚的人,那些士绅又怎么肯再服软呢”

    王承恩立刻改口道:“那不如从司礼监选一人南下替换…”

    朱由检打断了他说道:“中途换人,自然要换一个有威慑力的,司礼监中有能够威慑那些江南士绅的人吗”

    王承恩顿时哑口无言,不敢再说下去了。朱由检沉默了一会才继续说道:“魏忠贤在凤阳也休息的够久了,是时候让他发挥下余热了。起诏



第464章 焦急的等待
    湖州城东30余里,便是一处极为繁华的小镇,这座名为织里的小镇不仅是湖州最为出名的生丝集散中心,也是当地最大的丝绸纺织中心,几乎家家都有织机,女子人人都会纺织绸缎的技艺。

    自从朝廷开始推动生丝评级,并鼓励生丝集中贸易及丝绸纺织规模化以来,织里生丝及丝绸经济就更为发达了。不过,因为当地士绅投入生丝及丝绸行业的人数众多,他们不仅把持了当地的生丝和丝绸交易,更是时常拖欠甚至拒缴税收。

    这让官府不仅不能从织里征收到合理的税收,反而因为当地外来人口增多导致不断上升的治安案件,拖累了官员的考评。有时还要受这些士绅驱使办案,贴进去不少脚力钱。导致本地官员都将此地视为了一个麻烦,对当地事务一向采取放任不管,由本地士绅自己管理的态度。

    当然,本地士绅拖欠甚至拒缴贸易税收,并不代表那些外来商人和本地商户不用缴纳税收了。只不过这种税收变成了各种陋规陋费,流向了本地士绅的口袋之中。

    大明开国200余年,江南地区也和平了200余年,像织里这样繁华的小镇,环太湖一带可谓是比比皆是。但是,这样的繁华是属于士绅的,而不是属于朝廷和底层百姓的。

    像织里小镇南面的晟舍村,就有当地最为有名的两家士绅,也是湖州的名门望族闵、凌两姓。两家人过去出任过尚书职位的就有五人之多,像这样的名门望族岂是地方官员能够惹的起的。

    而士绅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造福乡梓,说到底不过就是想要经营起一处给养自己家族的根据地而已。为了能够竖立起在这块地盘上至高无上的威信,这些士绅对于一切外来势力都持着排斥的态度,哪怕是官府的力量。

    他们可以容忍自己的家奴去欺负一个外乡人,也绝不认同官府跑来自己的地盘上为外乡人主持公道的做法。也许有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一副慈善的模样,为受灾百姓施粥舍衣,为当地百姓修桥铺路,但是这一切不过都是为了掩盖,他们日常盘剥乡里的实质。

    出织里小镇北门五、六里,在河道同官道之间竖立着一处用青竹茅草搭建起来的茶铺,铺子里摆放着五、六张桌子。不过午后的官道上并不曾见什么人,因此茶铺里除了五六名茶客外,便显得有些空荡荡了。

    铺子里的这些茶客甚为怪异,大家都只是一个劲的喝茶,却甚少相互交谈。虽然已经是九月中旬,但是江南的阳光依然**,坐在铺口一张方桌前被阳光照射到的三人,哪怕大口的喝着茶也是一脸的汗珠子。

    坐在这张方桌东侧肤色较白的年轻人,突然把手中的茶碗重重的敲在了方桌上,他霍的站了起来,愤怒的说道:“好,你们不去,我自己去。我就不信这大明朝还真没有王法了,光天化日下劫掠妇人倒成了地方良绅了。我倒要看看,这黄严礼敢不敢当面于我对质。”

    这年轻人说完就转身踏出了铺子,向着西北方的村子就要走去,方桌北面的黄脸大汉突然大喝了一声,“可望。”

    他对面的孙可望立刻便窜了出去,三下五除二便将先前的年轻人按倒在了地上。这名年轻人顿时不服气的高喊道:“你们既然不愿意为我主持公道,为什么还要阻拦我一个半月前就说要等,等到今日还要等,难道你们要等到黄严礼把我娘子毁尸灭迹了,再去抓人查案吗…”

    黄脸大汉正是张献忠,此刻听了这位年轻人的斥责,他脸色铁青却无话可以反驳。毕竟他可不清楚,为什么出京前说的好好的,到了地方上准备对包庇盗匪的士绅动手时,上面又开始出尔反尔了。

    “带他到后面的河边,给他洗洗脑子,让他冷静冷静。”张献忠没好气的对几名部下说道。当孙可望和两名装扮成茶客的锦衣卫把年轻人拖下去后,茶铺里终于安静了下来,只是隐隐还能听到后面传来的年轻人的叫骂声。

    张献忠总觉得有一股无名火在胸中燃烧着,他看着手里的茶碗许久,方才对着扮成掌柜的部下说道:“给我拿一坛黄酒来,这该死的天气,一点也不爽利…”

    看着骂骂咧咧的张献忠,这位部下踌躇了一下,还是没敢劝阻他,直接到柜台后面拿出了一小坛黄酒来。三碗黄酒落肚,张献忠依然觉得气闷的紧,就在他准备倒第四碗时,突然停下了动作,侧耳倾听了起来。

    “怎么会事江南什么时候有这么大队的马队出巡了。阿六,出去看看,是什么情况。老三,去把可望他们叫回来。”张献忠立刻放下了酒坛,对着部下迅速的布置了起来。

    不一会出去探望的阿六便跑了回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对张献忠回报道:“是军队过来了,不过烟尘太大,看不清是哪只官军过来了。”

    听到是官军,张献忠倒是安心了许多,身为锦衣卫最不怕的就是官军了。他一边招呼部下各就其位,自己则坐在铺口观望着外面道路上的动静。几分钟之后,一队百余人的骑兵就在茶铺前停了下来。

    看着领头下马走来的军将,张献忠终于不再伪装,起身迎了上去说道:“崔百户,你带着他们过来,可是要行动了吗”

    走到近前的崔百户闻到了张献忠身上的酒气,也只是皱了皱眉便松开了眉头说道:“是,许指挥使令我们开始行动,先抓捕几家罪行清晰明朗的。这黄楼黄家罪行确



第465章 幸运号
    当船只终于从暴风雨中挣脱出来的时候,苏宜山觉得自己真没给它白起“幸运号”这个名字。苏宜山跪在船的甲板上,学着边上跪下的大副,一位英格兰人,向天后做了祷告表示感谢,顺便也给那位英格兰人祷告的外国神灵也感谢了一番。这也就是所谓的礼多神不怪了,只要能够保佑他安安稳稳的返回到上海,苏宜山觉得多一个神保佑也好。

    作为一名崇明岛人,苏宜山对于海洋并不陌生。但是经历了这一趟来回跨越太平洋的航程,他总算知道为什么这处大洋会被叫做太平洋了,因为这处大洋实在是太不太平了。去年10月从日本横渡太平洋时,六、七百吨的“幸运号”在太平洋的狂风巨浪下,就好似一片轻飘飘的柳叶,被巨浪轻易的抛来抛去。

    有许多次,苏宜山都觉得自己应当看不见下一刻的天空了。那种就要葬身于永不见底的大海中的恐惧,常常令他深感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造这么一条船来埋葬自己。

    当然太平洋带给他的也不是只有恐惧,当太平洋上风浪平息的时候,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就像是一面硕大的蓝宝石镜子,将天空的云朵照在海面上,让你分不清,那一边是天空,那一边是海水。茫茫然的水世界中,除了座下的船只和偶然出现的巨鲸外,便只有白云在伴随着你前进了。

    对于苏宜山来说,太平洋上最美丽的景致,一是每天日出时,太阳跃出海面的那一刻;二是在望远镜中看到远方海岛的时刻。正是这两样美景,才能让他将航行进行下去,而不是半路调头返回。

    太平洋上的每一处海岛,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奇迹,在那些海岛上他总能发现一些新奇的植物或是事物。当然,比起北太平洋上那些冰雪皑皑的荒岛,他更中意从美洲返航时遇到的那些热带岛屿。

    特别是刚离开美洲不久就遇到的夏威夷群岛,这处群岛自从被大明船只发现之后,就开始有着越来越多的大明人迁移到夏威夷岛上了。比起这世界的任何地方,夏威夷群岛都像是一个天堂。

    群岛上的土人热情好客,而且物产丰饶,最大的夏威夷岛更是相当于一块小型大陆。居住在群岛上,既不用缴纳什么税收,又不必担心打仗,气候也相当的适宜,只要稍稍劳作一番,得到的收获就能让人舒服的过日子了,住在这样的天堂里,人世间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的。

    想到还要横跨大洋,苏宜山当时都想着干脆住在瓦胡岛南方的檀香山不走了,檀香山位于珍珠港的附近,因为周边有着大量的檀香木而著名。而珍珠港,则是因为港口附近大批的珍珠贝而得名。

    在他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夏威夷群岛,顺着洋流航行30多天,便到了太平洋中岛屿最多的地方。他的大副告诉他,这里就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也就是小岛群岛。这里有着数千个岛屿,但是每个岛屿周边都有着大量的环礁保护着。

    因此在没有当地土人的带领下,大船最好不要随意靠近,以防止触礁。不过这些小岛的风景都很秀丽,也许是常年下雨的缘故,岛上的空气非常的清新,植物也很茂盛。而岛边的环礁还带来了大量的渔获,因此常常可以吃到别处从未见过的鱼类。

    也就在这一地区,“幸运号”遇到了暴风雨。当他们从暴风雨中挣扎出来时,船只已经被吹离了航道,迷失在了这片海域。不过好在苏宜山聘请的这位英格兰人,总算是对得起他的高薪,在他的判断下,船只航行了三天,总算是看到了几处岛屿。

    “幸运号”选择了中间的一处岛屿靠近,在船员们忙着修补被暴风雨损害的船只和帆布时,苏宜山和大副带着两名拿着火枪的船员立刻了沙滩,准备登上岛上的高处,看一看周边的地形。

    他们选择的这处小山,似乎和地下某个热泉相连,露出地面的泉水不时的喷出水蒸气。因此除了山腰下有着茂密的树木外,高处便只剩下灌木和荒草了,这和周边满是植被的山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站在山顶遥望远处,苏宜山只是觉得此处的风景很美,特别是山下的海湾中,水色碧蓝喜人。他又低头看向沙滩上整理船上用具的船员们,在白色沙滩的衬托下,他们就像是一群忙碌的蚂蚁似的,令他觉得甚有意思。

    就在苏宜山东张西望的时候,英格兰人对比了半天,依旧还是不能确定他们身在何处,他摇着头走到苏宜山身边说道:“苏船东,我想我们可以下山了,这里并没有什么可以辨认的标志,不过我觉得我们修好船向西北方走,应该更容易找到航线一些。”

    苏宜山此时的态度却有些漫不经心,他的目光不时的飘向一边,口中却回道:“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觉得往西北走好,那就往西北走。你们先下去吧,我找上一些标本再下山。”

    大副看了看周边,并不觉得这座山上有什么值得采集的植物,不过他倒是已经习惯了这位船东的怪癖,于是说道:“这样的话,就让他们两人陪着你,我自己下山好了,免得有什么动物或土人跑出来,伤害到你。”

    苏宜山却赶紧摇头说道:“不,不必如此,这样的荒山上,那会有什么动物和土人。好吧,要不然你们在半山处的那个泉眼等我一会…”

    对于苏宜山前言不搭后语的表现,大副哈维也没往心里去。在这一趟航行里,这位中国船东偶尔总会有些冒傻气的举动,他已经开始处变不惊了。

     



1...543544545546547...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