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其中洛阳县因为经济发展出色又改为行政等级更高一级的市。但是从整个河南府来看,也只有一个洛阳市一枝独秀,其他各县的经济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牛金星虽然没能像夏允彝那样一步就跨到了知府的位子上,但是能够在2年内升上半级,他也并不觉得自己的升迁速度有多慢了。担任洛阳市长的他,一心只想在经济发展上面作出点成绩,并没想过要去啃什么硬骨头。

    因此听到夏允彝一上任就想要搞这么大的动作,顿时就有些慌乱了起来。他赶紧对夏允彝劝说道:“瑗公,你这求治之心是不是太过心急了些

    现在河南府能够维持住这样的局面,和陕西各府相比就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就算是同河南其他地区相比,我们也可名列前茅了。

    本地的百姓也好,士绅也罢,对于现状都没有什么不满的情绪。你上任才三月,同各县的士绅百姓都没怎么交流,就冒然抛出这么大的改革计划,必然是要被本地士绅百姓抵制的。你这不是再给自己找麻烦么

    再说了,废除所有的徭役和丁税,将之分摊到田亩和工商税收中去,这也不是地方官员能够做主的。你有没有请示过朝廷和陛下没有上面的指示,咱们这么干可就是里外都不讨好了…”

    夏允彝却没有像牛金星这么担忧,他截断了对方的话头说道:“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说过北方百姓重于徭役,南方百姓重于赋税,但是大家说归说,却始终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且自从徭役制度败坏以来,各地抽取的徭役只落在下层平民身上,富家豪绅却依仗着特权逃避了徭役,这也使得下层平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平民之家常有因为徭役而破产,甚至是举家逃亡的。

    可见徭役制度若是再不进行改革,恐怕就要危及到整个大明的稳定了。自崇祯元年以来,朝廷对于河北地区的政治改革,倒是让我看到了解决徭役问题的办法。

    都说北方徭役重,但北方徭役重在何处?不就是重在河工么。朝廷将河北地区的河工单独抽取出来,组建了专项机构进行治理,而治理河工的经费除了朝廷拨出一部分款项之外,其他则分摊到受利的田亩中去。剩下的徭役则以不出县境以做安排,并由公社统一进行安排组织。

    我此前行走北方各地,发觉唯有河北地方改良后的徭役制度是眼下最为减轻百姓负担的办法。但我还是觉得,徭役制度本身已经不符合今日的大明社会了。

    试想一下,工坊内的工人每年都要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去服徭役,这不但让这些工人的家庭增添了负担,也让工厂主遭受了损失。而那些在家务农的农户们,同样要放弃家中的事务去应徭役,有些徭役的时间还选在了农忙时节,使得农户们疲于奔命,一个不好还要以损失自家田里的庄稼为代价。

    可见,我国之徭役制度实在是太过优待势家大户,而过于刻薄小民了。想要彻底解决徭役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莫不如彻底废除徭役制度,而将徭役折成钱粮,然后雇佣专人负担这些徭役。

    若是要将徭役折成钱粮,自然不能像从前那样,按照人头进行平分,而是应该按照财富的比例进行分配。工商业可以增加税收比例,但是乡村之中就只能按照田亩来分摊这个比例,富者应当比贫者缴纳更多的税收,才能对得起他们所拥有的特权。

    而丁税也是如此,现在各地隐瞒人口不报,无非就是想要逃避丁税。不能正确的掌握治下的人口数量,我们又怎么去控制地方上的粮食储备只有趁着现在,将丁税也折进田亩中去,方能让那些百姓不再隐瞒丁口…




第543章 *
    “…什么一发要4元。胡光翰你是不是昏了头了,军器监一发炮弹要价2石大米,你居然也敢答应下来。还每个月不少于1500发,一年不少于20000发,这一年的费用都能养活一个野战团了。你回去告诉军器监,把这笔订单给我撤了。”

    从隔间内猛然爆发出来的怒吼声,顿时让地图室内作业的参谋们下意识的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向着茅元仪的办公室望了一眼。

    作为陆军总参谋部的副总参谋长,茅元仪拥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不过他的办公室可不像是总长孙承宗那样,是武英殿侧殿内单独进出的独立房间,而是从地图室分隔出来的一小间。因此茅元仪若是说话大声一些,便能传到外面的地图室来。

    地图室内工作的几位参谋们只是望了茅元仪办公室一眼,便习以为常的重新投入到自己手头的工作中去了。因为他们已经听了出来,刚刚办公室内传出的中气十足的声音,正是茅元仪本人。

    站在茅元仪办公桌对面的胡光翰,虽然被茅元仪痛斥了一顿,但他还是鼓足勇气对着上官解释道:“可是茅副总长,我上周亲自去靶场见证了这一款的威力,只要能够正确的掌握延时引信,起码有一半的几率在敌军上空正确开花爆炸,即便敌军没有排成密集队形,也能够瞬间打乱敌军的列阵…”

    茅元仪听了更是恼火的打断了他说道:“什么还只有一半的成功率。你知不知道,一枚的价格已经抵的上10枚实心弹了,你居然还只有一半的成功率。20发实心弹我已经足够打散对面2个连队了,为什么还要购买这种不可靠的”

    胡光翰辩解的声音更微弱了,“军器监那边说了,这只是手工的报价。如果我们按照他们提供的数量,那么半年之后他们就能设计出一条专门的生产线,价格可以便宜一半。如果军器监和文思院正在研制的大型水压机能够制造完成,那么价格大约还能再降低一些,最终达到实心弹3倍的价格…”

    茅元仪双手在胸前交叉,然后看着他说道:“那么你就去告诉军器监,等他们将的价格降低到实心弹的三倍,我们自然会这一款。但是他们休想用陆军的军费去研究新式武器,难道他们自己没有预算的吗”

    胡光翰还试图再坚持一下,但是他刚刚开口说道:“可是…”茅元仪终于不耐烦的对他下令道:“立正,胡少尉。”“拿上你的文件,现在:向后转…齐步走…立定…开门…齐步走…立定…关上门。”

    看着胡光翰垂头丧气的站在茅元仪的门前,一名年长一些的参谋走过来好心的劝说他:“别再想了,现在各处都在要钱,茅副总长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怎么可能会同意增加新式武器方面的拨款。我看你要么回去再和军器监那边协商下,要么干脆找海军那边分担一些费用,他们可比我们的预算充分多了…”

    胡光翰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一边向这位师兄道谢着,一边转身就跑了出去。片刻之后,他就跑到了海军参谋本部的门口,找到了相熟的海军参谋陈于王,向他诉说了手上这份订单的麻烦。

    本是苏州世袭千户的陈于王,之前和胡光翰一起报考了陆军军官学校,但是他因为一些失误而没能考上,于是干脆又报考了海军军官学校,这次倒是考上了。从陆军转入海军,对于陈于王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陆战海战他全不精通。不过他自幼读书的经历,倒是让他进入海军后轻松了不少。

    而海军的人才缺乏,也让他毕业后轻易的进入了海军参谋本部。就这点来说,他倒是蛮感激陆军军官学校没有录取自己的。胡光翰的请求,在他看来也不算什么大事,因此他很快就拿着对方递过来的单去找了自己的上司。

    胡光翰正想着要等好久时,却不料对方很快就跑了出来。这让胡光翰极为失落的对陈于王说道:“难道你们海军也不愿意吗看来我只能去找军器监…”

    陈于王很是奇怪的看着他说道:“谁说我们不愿意,我的上官已经同意了,他让我和你一起去军器监看看,这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生产。”

    胡光翰顿时有些惊讶的说道:“这可是一年8万元的订单,这么快就能确定下来吗你到底有没有汇报过的各项数据”

    陈于王有些不明所以,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说道:“是的,这是一年8万元的订单,可也就是一艘太湖号战舰的价钱。如果真的有用,只要在海战中发挥一次效果,就算是保住了一艘战舰,这一年的费用也就花的值得了啊。”

    胡光翰顿时默然了,陆海军双方的关注点完全不同啊,也难怪陆军总参谋部的同僚们对于海军这么看不顺眼了。他稍稍退后了些,让出了通道后,对着陈于王说道:“那么我们现在一起去军器监看看吧…”

    崇祯十年十月,钱士升一案引起的波澜终于渐渐平息了下来。随着各地官员对此事件的站队,钱士升本人的公开认罪和向朝廷请辞,原本还



第544章 崇祯十年的年景
    崇祯十年夏秋时节,浙江高温多雨,导致全省爆发了大规模的稻瘟病。虽然之后农会以北方治疗果树的硫酸铜加石灰乳遏制住了稻瘟病的蔓延,但是浙江粮食的减产却已经不可避免。

    而北方的连年干旱,也使得黄河中下游两岸再次爆发了蝗害。好在此前朝廷对于蝗虫的收购,使得这一年的蝗灾只是局限在了三、四个县的境内,并没有形成移动的飞蝗群落。

    不过南北两地的灾害连续爆发,也使得朝廷意识到,受灾区域正向着黄河以南地区,向着长江流域移动。不管是河南也好,还是长江流域也罢,这里都是大明的粮食生产中心。虽说河北平原、苏北平原和湖南地区在不断的兴修水利之后,正逐渐形成为新的粮食产地,但是它们现在依然还及不上河南及长江流域的旧粮食生产中心。

    为了确保及时应对这些粮食生产基地发生的灾害,在崇祯的建议下,内阁通过了保障粮食生产法案,建立了以蒋德璟、范景文、李邦华三人为主的粮食生产保障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大了户部粮食局在海外开发粮棉基地的支持。

    虽然这一年国内农业遭受了大面积的灾害,但是这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却依然保持了对上一年度的稳步增长,第一次突破了20亿元的数额。其中工商业大约提供了近四分之一的产出,海外进出口贸易突破了1.5亿元。

    和崇祯元年相比,几乎翻了一倍多。而政府在崇祯十年的财政收入,国库约为1亿,内库约为6千万。当然这些已经折入了实物税在内,但即便是如此,国家财政收入也是崇祯元年的一倍以上了。

    大明的军费支出虽然依旧占据了财政收入的55%,但是朝廷手中可以动用的活钱却比过去多了数倍,如果再加上各种国债的借款数目,崇祯十年的大明财政状况已经同万历最好的年度持平了。

    手中有钱,心中就不会慌。虽然今年的灾荒未必轻于天启末年,但是钱谦益领导的内阁却并不觉得怎么难熬。他们唯一需要担忧的是,从海外和南方筹集来的粮食,能不能及时运到灾区,地方官员在赈灾时会不会上下其手,但是这些问题毕竟是一些行政上的麻烦,而不是让他们无米做炊,因此内阁上下倒也算是难得的齐心协力了一回,而不是互相推诿责任。

    虽然这一年大明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值极为耀眼,但是和人口约400万左右的英国相比,却又算不上什么出色的成绩了。崇祯十年的英国国民生产总值接近4000万英镑,换算成大明元就是大明的十分之一少上一点,但是大明的人口却是英国的40倍,即便是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两个大明人的劳动才抵的上一个英国人的劳动。

    很显然,即便是欧洲并不算顶尖的英国,其工商业发达的程度也是远远超过了大明的。相比起欧洲这些在重商主义道路上走了快一百年的国家,此时的大明才刚刚从起跑线开始追赶呢。

    不过和大明相比,这一年的大清显然有些难熬了,这并不是粮食用度上的匮乏。征伐朝鲜获得的大量朝鲜劳力,不仅加速了对国内荒地的开垦,也为大清的各项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再加大明输入的各种日用品和大量资本,使得大清的经济出现了意外的繁荣。

    但是和经济上的繁荣相比,大清周边的政治形势却陷入了自后金建国以来最坏的局面。东面的东江镇和朝鲜国虽然依旧保持着和大清的贸易往来,但是东江镇的官兵在铁山郡的防御设施却修建的越来越严密了,显然毛文龙并没有因为黄台吉的示好而放松警惕。而朝鲜国的改革,虽然没能立刻让朝鲜富强起来,但是却让朝鲜内部的亲明势力越来越强大了。很显然,只要大清不能保持现在强势的武力,东江镇和朝鲜就会露出自己的獠牙了。

    而东面和东北面的明军,在这些年里已经牢牢掌握了滨海地区及黑龙江下游的部族,这些原本应该是大清后备兵源的生女真人,现在却成为了大清国的又一个敌人。不过好在大清和明国之间定下的和约,使得现在双方还没有爆发全面的冲突。

    但是为了争夺山林中的参貂等特产,小规模的冲突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根据边民的回报,这些受到明人商贾支持的生女真人,身上的装备越来越好,在这样的冲突中他们完全落入了下风,现在已经被迫放弃不少猎物繁盛的山林。

    和东面、东北面暗潮汹涌的局面相比,北方及西北方则完全成为了明面上的冲突。就从今年夏天开始,投降大明的三贝勒阿敏及那些女真叛逆,在漠北中部修建了乌兰巴托城之后,便开始对漠北诸部进行了整编收服。

    当初多尔衮击败林丹汗,在漠北收服的各蒙古部族,现在正一个个的被阿敏夺了去。到了秋天,阿敏在漠北所控制的区域,已经快要接近科尔沁部族的边缘了。虽说科尔沁部已经和建州女真几乎要融为一体了,但是满蒙贵族们都知道,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因为科尔沁部的海兰珠格格还在大明皇帝的后宫之中,只要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尔沁部依然还是有退路可走的。

    因此隔绝科尔沁部同大明之间的直接联系,对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关键。除了



第545章 多尔衮的建议
    26岁的多尔衮和周边那些虎背熊腰的贝勒相比,就像是一位弱不禁风的书生,但是周边的大小贝勒们却没有敢于轻视这位正白旗旗主的。

    自九年前多尔衮被黄台吉引入后金的政治中心后,这位年轻的贝勒并没有如大家所想的那样,变成了黄台吉用于操控两白旗的傀儡,而是始终竭力维持着两白旗的独立性。

    九年中,就连其他三位大贝勒都已经被黄台吉一一收拾了,但是多尔衮却依旧能够保持着被黄台吉的信任,这在爱新觉罗的贝勒、贝子们看来,差不多已经是个奇迹了。

    随着这两年黄台吉在国内的权势越来越盛,得到黄台吉信任的多尔衮的地位,自然也就越来越高了。不过年纪还不到30岁的多尔衮,这两年在大政殿上却显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了,不是汗王亲自发问,他就基本是一言不发。

    此刻面对大政殿内众人的投过来的视线,多尔衮心里倒是顿时明白了过来,黄台吉这是不满意豪格贝勒的主张,所以才希望他能够出言反驳对方。作为豪格的父亲,黄台吉并不希望放出对儿子不满的信号,毕竟这会让某些投机者和阴谋家认为,他并不打算将汗位传给这个长子。

    一旦放出了这样的信号,那么女真亲贵们必然会向黄台吉其他儿子投资,然后对豪格贝勒进行攻击。就好像当初他们对付广略贝勒褚英和大贝勒代善一样,将豪格贝勒从汗位继承人的位置上拉下来。

    但是黄台吉现在并没有确立汗位继承人的想法,也不想在解决了四大贝勒的问题之后,再来一次爱新觉罗家的内斗。因此在众人面前就始终保持着父子一致的政治态度,以避免某些投机者会错意。

    不过这样的话,每次出面打压豪格贝勒的任务就落在了多尔衮身上。在岳托表明了支持豪格的态度之后,爱新觉罗家的贝勒们,也只有多尔衮有这个实力和声望去反驳自己这个侄子的主张了。

    虽然多尔衮知道,这一次次听从黄台吉的指示打压豪格,会让豪格将他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他更知道,如果不听从黄台吉的指示,恐怕他也就是失去了作用的阿敏和莽古尔泰。他可没有一个岳托这样的儿子,能够让他在黄台吉眼皮底下安稳的养老。

    多尔衮在心头叹了一口气,但是在表面上则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向着黄台吉行礼后说道:“回汗王,臣以为豪格贝勒之言虽然解气,但却不是我国当下的首要之务。”

    豪格顿时不服气的对着多尔衮冷笑道:“倒要听听睿亲王的高见。”

    黄台吉顿时不满的瞪了豪格一眼,这才对着多尔衮说道:“不必理会豪格,你且将心中的想法都倒出来,让我们一起参详参详。”

    豪格在父亲的压力下退回了朝班之中,多尔衮也不看他,就这么站在大殿中间对着黄台吉低头回道:“遵汗命,臣弟以为,不管是叛逃的阿敏也好,投向大明的蒙古部族也好,北方的索伦同盟也好,对于我大清来说都不过是手足之患。

    我大清真正的心头大患,终究还是明国。不打倒明国,这些周边的势力就会源源不绝的出现,我们击败他们一百次,他们还是会在明国的扶持下,第101次的卷土重来。以我大清有限之人口,如何能够应对周边无穷之部族”

    岳托立刻不同意的说道:“睿亲王这话可就不对了,昔日天命汗在世时就说过。我们满人对付大明就是小斧砍大树,要先去其枝丫,再砍其主干。你现在说的意思,岂不是要变更天命汗定下的伐明之策吗”
1...564565566567568...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