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岳托一提起天命汗,大殿内的大小贝勒们顿时连连点头,小声附和着岳托转而指责起多尔衮来了。黄台吉这时轻轻咳嗽了几声,让大殿内安静下来之后,方才开口说道:“今日只是讨论如何应对我大清面临的周边局面,并不是要修改先汗的伐明之策,你们也不必太过捕风捉影了。还是让睿亲王继续说下去,大家且先听完了再议。”

    大小贝勒们都应了一声,殿内又再次安静了下来。多尔衮沉思了片刻,才继续说道:“天命汗制定的伐明之策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天命汗制定伐明之策时的局面和今日却是完全不同的。

    昔日大明虽然名义上和林丹汗结盟,又是朝鲜的宗主国。但是林丹汗并不接受大明的指挥,察哈尔人和明人始终都是各自为战。且明人虽然同林丹汗结盟,但是私下里却极力提防彼辈,市赏给予蒙古诸部的都是丝绸等无用之物,粮食、铁器、铠甲则一概不予交易。两国虽然结盟,但对我国来说却并非一体。

    至于大明的藩属朝鲜,虽然是我大清东面的一大国。但是大明和朝鲜之间的陆路被我国截断之后,两国之间的往来就近乎断绝了。大明攻打我国之时,朝鲜也难以从旁牵制我国。

    是以先汗才会制定小斧砍大树的伐明策略,就是因为这三国各怀心思,难以齐心对付我国。我国各个击破之后,蒙古、朝鲜反倒是可以成为我国伐明之助力。

    但是今日我大清所面临的局势,却已经大不同于先汗在世的状况了。林丹汗失踪于大漠,察哈尔部群龙无首,如




第546章 书房再议
    黄台吉将多尔衮带到了自己的书房之后,便摒弃了一干闲杂人等,只留下了他和多尔衮两人在书房内独对。

    黄台吉这才示意多尔衮坐下和自己说话,“这里没有外人,都是自家兄弟,就不必再论君臣之礼了。咱们都放松一些,就像以前在父汗面前一样畅所欲言,不要在有所顾忌了。我看你刚刚在大政殿上似乎还意犹未尽,不如就在这里继续说下去吧。”

    虽然黄台吉展现出了久违的兄弟情谊,多尔衮却不敢当真放肆起来,他依旧恪守着那些汉人为大清制定的礼仪,端正而拘谨的坐在椅子上,先向黄台吉谢过了赐座的恩典,这才开口回话道。

    “臣弟遵命,刚刚大政殿上人多嘴杂,臣弟的确还有些话没说出来。找人策反阿敏不过是其一,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将同阿敏往来的消息透露给衮楚克台吉,令其将这一消息上报给丰大总督袁崇焕。

    臣弟以为,能够宽宏大量的对待阿敏及我国降人的,是大明皇帝而不是明国的官员。能够驱使阿敏及我国降人进攻我国的,也是大明皇帝而不是明国的文臣士大夫。

    以臣弟看来,明国的文臣士大夫们几十年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们依旧还是父汗口中那些狂妄自大且心胸狭窄之辈,他们驱使武臣犹如驱使自己的家奴,看待大明以外的国家就是沐猴而冠的野人蛮夷。

    就如同那些已经投降了我国的读书人,虽然口口声声称汗王是命世之主,但他们心里却依然把我们当成了蛮夷,否则也不会整日苦劝汗王按照汉人的国体来改造我国的国体了。在他们眼中,只有按照华夏礼仪建立的国家,才有资格统治他们。如此下去,这大清究竟是汉人的大清,还是我满人的大清…”

    “好了。”黄台吉不悦的打断了多尔衮的话语说道:“我把你召来这里,是想听听你对于我国目前面临的外部局势有什么想法,不是来听你讲什么满汉之别的。你还是言归正传吧。”

    “是,汗王。”多尔衮立刻收住了话头,然后改口说道:“丰大总督袁崇焕这个人,当初镇守宁远时就和我们交过手。父汗就曾经评价过他,色厉而胆薄,刚愎而自用,好大言,喜虚名,但其既无御下之能,也无识人之明。这样的人能够成为明军之统帅,可见南朝无人矣。

    若是其能够继续镇守辽西,则辽西今后必不再属南朝。在此人的作为之下,明军军制必然败坏,失去约束的辽西将门必然会趁机割据,则我国西面就无忧矣。只可惜宁远之役后,天启皇帝就将其撤职,崇祯皇帝登基之后虽然启用了他,却并没有让其返回辽西,这是我国的一大损失。

    以袁崇焕的性格,一旦从衮楚克台吉口中了解了,阿敏和我们之间有暗中联系。臣弟可断言:此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会是探求此事的真假,而是会试图先解除阿敏的兵权,将阿敏软禁于身边。

    而以阿敏的性格,臣弟以为必然不会束手就擒,到时阿敏就算不想反也要反了。阿敏一旦举旗叛乱,则明国对我国的包围之策就出现了破绽。更别提,一旦事后真相大白,袁崇焕必然是要将责任推卸到衮楚克台吉身上,则衮楚克台吉如何能够不投靠我国避祸

    明国一旦迫反了阿敏和衮楚克台吉,蒙古诸部还能相信明国优待他们的政策吗只要蒙古诸部对大明心怀疑虑,则大明驱使蒙古诸部围堵我国的策略就算是失败了。没有了蒙古诸部对大明的协助,则我国未曾不能和明国继续抗争下去…”

    听完了多尔衮的想法,黄台吉也不由为之暗暗叫好。在爱新觉罗家的子弟中,日益得到众人钦佩的多尔衮,显然不是徒有虚名的。而这也正是黄台吉想要的上策,能够用几句好话就能让明国自去羽翼的话,他并不介意向阿敏低头问好。

    黄台吉对着多尔衮连连点头说道:“善,你这些年的书果然没有白读。你刚刚说,这大清究竟是汉人的大清,还是我满人的大清。我看你是当局者迷啊。

    今日的大清,满人、蒙古人、汉人三足鼎立,缺了哪一个都不行。改革旧弊,采用汉人的礼仪,不是把我们满人变成汉人,而是要让我们满人变得更为强大。

    我们如果一味拘泥于满汉之别,那么大清不要说进窥关内,就连立足辽东都很艰难了。再说了,这世上哪有满人、蒙古人、汉人的区别,这不过是各自的出生地不同罢了。如果强以生活习俗之不同来区分人口,那么明国早就应该分成十七、八块了,如何能够成为如今这大一统的王朝

    满人之于满洲,就和山东人之于山东,河北人之于河北,只有籍贯之不同,人和人之间不应该有所差异。所以,汉人的天命,蒙古人的天命和我满人的天命并无不同之处。如果我们承认了满汉有别,那么要不要认可满蒙有别那么接下去是不是满人的天命不同于汉人的天命则我大清要用什么去统治万方”

    多尔衮在心里承认,黄台吉看的比自己更远,但是他依然不会接受黄台吉的看法。这大清是黄台吉的大清,可不是他多尔衮的大清。让汉人和满人平起平坐,就等于是在剥夺他们这些满蒙贵族的权利,分享给那些向黄台吉摇尾乞怜的汉人,那些汉人感激的是黄台吉而不会是他多尔衮,这让他又怎么能够接受呢。

    更何况,随着黄台吉的权势越来越重,多尔衮也只能用满汉有别这个主张来团结满人中的保守派,来对抗黄台吉的权势了,他又怎么敢轻易的放开自己的护身盾牌呢。



第547章 黄台吉的孤独
    黄台吉情真意切的言辞让多尔衮感动不已,他终于向黄台吉承认自己目光过于狭隘,没能考虑到整个明清之间的大局。

    听到多尔衮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黄台吉也是心情舒畅了不少。他随即将拉拢阿敏,并联络衮楚克台吉一事交给了多尔衮,希望对方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整个计划,从而为眼下大清面临的僵局打开缺口。

    聊完了这件事之后,黄台吉又向多尔衮询问道:“你刚刚在大政殿内说,我国面临的首要之事并不是消灭周边这些被明国扶植起来的势力,而是要将目标放在明国身上。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对付明国的方案呢”

    多尔衮沉默了一阵后,对着黄台吉老老实实的回道:“臣知道大清眼下首先要对付明国,明国若是被我大清击退,则我国周边势力就会惶惶不安,也许就有人会想要在我们和明国之间重新站队。

    但是如何对付明国,臣现在并没有找到除战争以外的办法。以目前明人在义州-锦州修建的防线来看,我们除了一步步从宁锦打到山海关下外,已经再无取巧的办法了。”

    对于多尔衮的回答,黄台吉略有失望,但他还是言辞温和的向多尔衮说道:“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你先回去整理下如何联络阿敏的计划,然后再上报于我,这件事可一定要做的干净利落,不可让明人看出了破绽…”

    黄台吉接着对多尔衮又说了许多,当初天命汗带着他们这些爱新觉罗子弟创立大清基业的艰苦往事,试图引起多尔衮的共鸣,让他知道祖宗创业之艰难,他们这些年轻的爱新觉罗子弟应当和自己一心,共同去对抗满人现在所面临的大敌。

    多尔衮自然也配合的很,听到先汗所经历过的那些危险境况时,不由眼角发红流泪不止,一时大为感慨自己出生太迟,没能帮助先汗和诸位兄长面对那些危险困难,如今却享受着先汗和诸位兄长的福荫,恨不能粉身碎骨以报大清,绝不敢再拖汗王的大腿。

    看着多尔衮真情表露的样子,黄台吉这才出声安慰了他几句,让他下去办事。走到书房门口时,多尔衮的泪珠已经止住了,在跨出门口之前,他小心翼翼的回头望了一眼。发觉不过才4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黄台吉,此刻用手托着脑袋闭目思考着,猛然看去似乎流露出了一丝老态。

    多尔衮这才若有所思的转回头,跨出门槛离开了黄台吉的书房。至于书房内闭目思索的黄台吉,此刻心中理出的明清对峙局势,实是比他刚刚对多尔衮说的还要糟糕。

    在崇祯之前,后金所要对付的不过是辽西将门及大明朝廷从各地抽调而来的一只只客军,这些军队之间既无统一指挥,也无互相配合,只会按照那些文臣的命令,攻打辽东一处处丢失的据点,这样的战争对于刚刚建国尚无领土观念的建州女真来说,实在是太好应对了。只要将手中的据点丢出几个,吸引明军分兵把守,然后便又回到了后金熟悉的各个击破的作战方式了。

    而为了坚守这些深入辽东的堡寨,明军不仅征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缮,还运来了大量的物资供这些堡寨内的守军享用。但是当后金军开始分割包围这些堡寨时,这一个个堡寨内的明军就迫不及待的逃亡了,而堡寨中的大量物资就成了后金的战利品。

    对于后金来说,没有比这样的战争更为轻松的作战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战争也极大的消耗了大明的国力。从关内运来的大批物资,就这么不经一战的丢弃给后金,就连黄台吉都为明国的皇帝心疼。

    秉持着堡垒战术的明军,据说二、三年内就花费了一千万两白银。虽然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飘没到了文武官员的口袋里,但是落入后金手中的物资就不下于二、三百万两。这些据说明国朝廷好不容易从百姓身上加征来的辽饷,就这么连声音也没有听到一声就沉入了水底。

    面对这样的明国朝廷,黄台吉对于后金能否入关实际上充满了信心。明国地方虽然广大,百姓虽然富庶,但根据那些投降了后金的读书人、文武官员及商人的描述,明国的财富实际上都在士绅大户之手,而占有财富最少的大明百姓,不仅要负担繁重的徭役和全部的田税,现在又要支付额外加派的辽饷。

    最可笑的莫过于那些明国的官员,他们以天下田亩总数分派加征的辽饷,但是在实际征收时,却又把这些辽饷都分派到了没有后台的平民百姓身上。这使得看起来颇为公平的加征,在实际上却成了平民身上极重的负担。

    而平民因为加征破产的越多,剩下的平民就要承受更重的加征,直到天下平民尽皆破产为止。看起来后金只是在辽东一角威胁着大明的安危,但实际上大明却在这个要害之处耗尽了国力。

    原本黄台吉还试图加快这一进程,只要后金军队能够绕道破关,将大明北方的州县打成残破,那么大明的国力就会消耗的更快。

    他的计划曾经差一点就达成了,崇祯二年,他成功带着后金八旗破关进入蓟州



第548章 芙蓉园一
    崇祯十年的冬天显然比往年又提前了些,十月中旬北京就下了第一场雪,虽然这场雪下的并不大,积雪连地面都没有覆盖多久就化了,但是京城的树木上却裹了一层白霜,看上去甚是赏心悦目。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提前的冬季自然不会是一件好事,取暖的费用和日常的食蔬涨价都会大大的增加他们的负担。但是对于不用担心柴米油盐的富商豪绅来说,这样的季节正是邀请宾客聚会,谈词赋诗的好日子。

    东华门外王府井大街的芙蓉园内,就有不少豪门显达在这里呼朋唤友,设宴赏雪。于是今晚整个芙蓉园十七间别院都是灯火通明,好让这些京城显贵们趁着灯光观看雪景,远远望去这里就宛如是掉入人间的仙境一般。

    芙蓉园西北角的碧涛楼上,也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在会宴,不过这些神情严肃的年轻人今晚显然不是来赏雪赋诗的。原本店家给他们安排的乐师歌女都被打发离去了,几名年轻人又关上了二楼的窗户,外面的丝竹之声也就此隔绝在外。

    原本可以观赏整个芙蓉园景致的碧涛楼,顿时成为了一间可以用来谈话的静谧小楼了。发起这次会议的汪元宜、胡清泉看着在座的十多位年轻人,也是极为满意。

    这些人都是四家银行股东的子侄辈,但是他们又不是这些股东的继承人,虽然平日里并不缺乏用度,但是距离银行核心阶层却始终隔着一道鸿沟。若是在从前,在森严的家规和礼法下,大家做个二世祖混混日子也没什么不好。反正即便继承了家业,也不过是个到处磕头的商人,远不及那些家族里培养出来的读书种子地位高。

    不过随着朝廷鼓励工商业,设立商人代表大会提高商人地位之后,这些原本继承家业无望,读书又不成的商人子弟,突然就发现了自己也还是有着出头之日的。不管是苏越这样在海外由商入仕的楷模,还是那些在海外冒险获得了朝廷颁发爵位的海商,都为这些商人子弟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定要在家中混吃等死的。

    和他们的父祖不同,这些年轻的商人子弟在崇祯时代并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到,权力对于金钱近乎绝望的压迫感。他们认为权力虽然至高无上,但是在眼下的大明,金钱同样是令人敬重的。

    君不见,各地的纳税大户现在每年都会得到朝廷颁发的奖状,不少人还因此获得了皇帝的接见和授予勋章。在皇帝的直接保护下,这些大商人甚至能够同地方官员分庭抗礼,毕竟他们同样有着直接向皇帝控诉的渠道。

    而钱士升一案,又让不少商人们意识到,当金钱和舆论相结合时,他们同样拥有着能够保卫自己的能力,金钱也就是力量。

    中央银行行长汪逢元的庶子汪元宜、交通银行行长胡广元的族弟胡清泉,都算是商人子弟中较为出色的人物。他们也终于忍耐不住成为嫡系继承人的陪衬,试图为自己创立一片基业出来,这才有了这次晚宴的召集。

    被两人邀请而来的,主要还是四大银行出身的年轻人,这些人才能不亚于各家的嫡系继承人,但仅仅因为自己的出身而不得不被那些嫡系继承人所驱使,这令他们和汪元宜、胡清泉一样都充满了不甘心。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共同之处,这些野心勃勃的年轻商人才会被汪元宜、胡清泉召集起来,试图联合众人的力量,为自己找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在关上了窗户之后,汪元宜便用筷子敲了敲面前的玻璃酒杯,把众人的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来,他这才清了清喉咙说道:“今日召集各位朋友前来聚会,主要是我和清泉想要同各位谈一谈银行业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户部在六月份正式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除进出口贸易银行之外,其他三家银行申请发行纸币,每发行1大明元,必须要储备0.33元价值的金银,也就是说今后没有金银储备的话,国内银行就难以增加纸币的发行数目了。

    按照今年银行业的利润,大约是每发行一千万纸币,就能获得6%的钱息,这是扣除了所有费用之后的纯利。按照我们的统计,四间银行总共发行了约6亿纸币,其中国外就发行了近八千万元,当然这部分纸币是以我国的出口商品作为储备金的,因此暂时不做讨论。

    至于国内发行的5.2亿元纸币,理论上需要价值1.7亿元的金银储备。我们都知道,这大约是一亿两千万两白银。按照户部的估算,国内的金银储备大约为4亿两白银左右。但是三家银行拥有的金银储备也就在一亿两白银上下。

    即便是补上现在的金银储备缺口,各家银行也要先吸纳2千万两白银,才能符合户部制定的纸币发行规定。

    但是我大明本土的金银产量低的令人发笑,一年能有几万两白银的金银出产已经算是相当出色的成绩了。而民间虽然还有将近3亿两金银的储备,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肯拿出来存在银行或是购买国债的,早就已经出手了。剩下的那些金银,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让百姓们交给银行。

    所以,各家银行想要继续吸纳金银储备,就只能向海外设法。按照我们对于海外金银流入的评估,一是来自




第549章 芙蓉园二
    汪元宜、胡清泉提出的建议,对于在座的众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主张,但是在座的众人也不是真正不谙世事的二世主,他们都意识到了这个建议背后隐藏着的莫大风险。
1...565566567568569...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