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武挥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武挥鞭

    皇帝刘彻见得刘氏宗亲们知情识趣,自是大为欣慰,非但在朝堂上




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
    五月仲夏,天灾已过去月余,遭受重创的关中各地渐渐恢复生机,更多了几分昂扬向上的势头。

    由于朝廷投入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又是赀财充裕,灾后重建的诸般事宜进行的异常顺利。

    重建的进度本来还能更快些,毕竟大汉还不似后世的工业社会,百姓们除了农田和屋舍,也没甚么可损失的,灾后的清理和重建也花不了多大功夫。

    皇帝刘彻却想借机稍微改善大汉百姓的生活质量,至少不能再住些茅草屋或黄土屋,免得今后再有天灾又是倒塌无数。尤是住在丘陵山地的百姓要尽量往外迁移,聚居在容易铺设道路的乡里村落,日后想要村村通沙土路也能节省大笔赀财。

    刘彻倒不担心耕地不足的问题,即便经过多年的修养生息,近年朝廷又不断鼓励百姓多多生育,大汉册籍在簿的丁口也才将将五千万。

    按照后世的经济理论,成熟的工业社会想要维持成套的工业体系,并为之提供足够的人力和内需市场,五千万人口是个底线。英法德和北欧国家就是最好的正反例,一旦欧盟解体,也就英法德还能勉强独自继续发展,国内工业体系不完备的北欧国家绝对会面临大笔外贸逆差,进而彻底崩溃。

    尤是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量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力是必须的。

    由于化肥的施用和农业技艺的提升,大汉粮食的平均亩产已近三石,若日后再大举开发江南这片广袤肥沃的鱼米之乡,并在当地推广水稻种植,便足以供应上亿百姓的口粮。

    没有足够的人口,派大军远征万里去开疆拓土便是劳民伤财,毕竟境内的大量土地还没开发。大汉现下连初级工业化的边都没摸到,暂时还不需要大量的石油和矿产,最多从境外掳掠些奴隶而已。

    从境外劫掠来金银等贵金属没有太大意义,社会创造的物资总量不变,将大量金银投入市面,也只能导致大汉境内的货币大幅贬值而已。除非彻底打通对外商路,能用金银从安息乃至罗马帝国换取更多的资源。

    现下大汉最紧要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掳掠奴隶,同时让大汉百姓多生孩子,最繁重的纯体力劳动可交由奴隶去做,而工业化的推进还需靠汉人工匠撑起来,绝不能让外族奴隶学到工业知识和各种工艺,免得其后裔抢了汉人的饭碗。

    甚么民族融合,见你的大头鬼!

    现下的大汉,唯有诸越的百姓亦可视为后世华夏民族的先祖种族之一,旁的外族压根不需要再融合进来。

    刘彻可不认为上辈子自己的血管里流淌着朝鲜棒子和东南亚矮黑人种的血脉。他承认自己是个思想狭隘的皇汉主义者,那又如何

    大汉可没有公知和圣母表,写本历史小说都要上纲上线,甚么玩意

    将关中各地的大量山民迁移出丘陵山地,官府虽让他们用极低的价格佃租官田,但更是鼓励他们进入不断兴建的各式作坊务工。

    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身为天子的刘彻并未着手处理历朝历代最为头疼的土地兼并问题,世家大族占有大片农田,对农业社会自然是巨大隐患,但对工业社会却未必如此。

    只要朝廷维持住粮食价格,并保证足够的工作岗位和务工百姓的基本待遇,避免形成欧洲工业化初期那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则可暂缓处理土地兼并问题,以此变相释放劳动力,推进百姓从务农到务工的转变过程。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是好是坏,全看是否能掌控好个中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

    朝廷没有强制迁移,但大多山民还是响应了号召,纷纷迁往地势平坦之处聚居,除了太上皇和皇帝在民间拥有极高威望外,更因官府给的条件着实优厚。

    非但让他们佃租官田,更允诺六七月间会免费提供大量的麦种和农具,且还动用大批奴隶和钱财协助他们用黏浆土修筑屋舍。

    黏浆土经过武威城和西宁城的修建,已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并进行了不小改进,虽还远不如后世的水泥坚固,但胜在制取便利,成本低,用来修筑民居颇是划算。

    因此刘彻索性命各地官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大力推广黏浆土的使用,可烧制成砖瓦,也可直接浇灌夯实成墙壁,既省时省力,又节约大量的木材,避免大量砍伐林木。

    大汉百姓是很淳朴的,所求并不多,住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食可饱腹,衣可暖身,便是足矣。

    朝廷为灾后重建投入了百亿巨资,相当于国库的岁入,自然是赀财充裕,对百姓着实大方得紧。

    不少没受到天灾太大波及的老百姓反是因祸得福,有官府出钱出奴隶协助他们翻修乃至新建屋舍,免费获得麦种和农具,各处乡里还有不少粥棚可去蹭饭吃,这般算下来,其实是赚大了。

    此番天灾,朝廷从防灾,救灾到灾后重建皆全力以赴,为百姓考虑周全,自是深得民心。

    朝堂重臣乃至各郡县的官吏都刷足了好感度,关中百姓皆是交口称颂,对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
    大婚前夕,太后王娡遣了数名女御,要教导刘彻男女床帏之事。

    女御亦为诸内宰之一,掌御叙帝皇燕寝,虽未被太上皇刘启临幸过,但还是有不少观战经验的。若是刘彻有心,她们倒是乐意以身相授,让刘彻真枪实弹的学习那些事儿。

    过往因刘彻年岁尚幼,王娡虽给他安排了数位贴身宫婢,但倒是没特意让她们教导刘彻临幸技巧。在皇子乃至太子的性启蒙上,大汉与后世皇朝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或许是因汉人极为重视嫡庶之分,在迎娶正妻前便让侍婢诞下长子,就得先给侍婢名分,那对未过门的正妻不免失礼,且若长子非嫡子,日后继承家业时总是免不得麻烦。

    譬如刘彻身为皇十子,为了让他能安稳的登上帝位,刘启非但废了皇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更是逼得刘荣投缳自尽。

    因此在世家大族尤其是刘氏皇族中,男子在迎娶正妻前,是极少会让侍婢怀孕的,李当户那未婚生子的莽夫是特例,李广想来也不太在乎这些。

    若权贵子弟既管不住下身,又不想让侍婢怀上身孕,就会让其大量服用避子汤。

    汉朝的医学远不如后世皇朝发达,中医体系刚渡过启蒙阶段,方兴未艾。此时的避子汤乃是指些性味寒凉的汤药,用后世医学来看,无非是让子宫的血脉保持寒冷的状态,受精卵就相对不容易着床。

    汉代医官开的避子汤中,大多含有水银、麝香、藏红花等原料,服用后对女性身体会有巨大伤害,尤其是体寒的女性,长久服用避子汤,有可能终生不孕,甚至会导致死亡。

    刘彻觉得这样着实太过残忍,即便侍婢身份卑微,但也不应受到这般糟蹋,彻底毁了人生。

    他虽无法干涉旁的权贵子弟如何做,但至少能管住自己,不去做这等缺德带冒烟的破事。

    对敌人施展阎罗手段,对百姓心存慈悲善念,这是刘彻的处事原则。

    尤是想到眼前的女御们惯看自个爹娘翻雨覆雨,刘彻不由觉得有些膈应,自然不会在她们身上破了童子身。

    刘彻摆手让她们退下:“你等都退下,且回太寿宫替朕谢过母后,朕甚么都明了,无需旁人教导,就不劳母后费心了。”

    女御们稍作迟疑,却也只得躬身应诺,趋步而退。

    依礼制,大婚的三日前,即五月初二要行纳征礼。

    所谓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简而言之,就是男方给女方送聘礼。刘彻身为皇帝,只不能亲自登门,而是由丞相袁盎和御史大夫刘舍代劳,将聘财送至皇亲苑的大长公主府。

    天子纳征,以七寸谷圭和大璋为聘,祭雁,乘马,束帛亦不可缺,珠玉珍宝更是不可计数。

    只因堂邑翁主前些日子上奏请旨,要将聘礼中的珠玉珍宝换做现钱,以便投入到长秋基金用作善款,故而少府卿陈煌从府库提出黄金六万斤,替代珠玉珍宝运往大长公主府。

    六万斤黄金!

    大汉立朝以来,天子登基后方才大婚的先例唯有汉惠帝,其纳征时的聘金不过黄金二万斤,今上大婚却足足拿出六万斤,对堂邑翁主还真是宠得没边了。

    刘彻倒非故意摆阔,只是等于变相捐赠给长秋基金罢了,终归是用来替朝廷辅助弱势百姓的,对他这大汉皇帝而言,只是左手出,右手进的事。

    还能用来给阿娇做面子,哄小萝莉开心,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不为

    至于聘礼的价值稳稳压过汉惠帝,略有不敬之嫌,也没甚么人会在意。

    毕竟汉惠帝和汉文帝乃是兄弟,而非父子,汉惠帝只是刘彻的伯祖父,御史们再不长眼,也不敢触这等眉头,皇室的忌讳还是少沾为妙。

    五月初五,端阳,帝后大婚之日。

    天子大婚,亦称为大昏,专指在黄昏时刻迎娶皇后的典礼。

    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之所以选在昏时行礼,盖因黄昏为示阳下阴之际,阴阳相交之时。

    当然,整个大婚典礼的流程极为繁复,实际从凌晨就开始了,只是帝后的同牢合卺结发的正婚三礼在黄昏时刻举行。

    凌晨时分,刘彻需先往宫内祖祠告庙,祭拜刘氏先祖,告知子孙刘彻要娶婆娘了,日后要生娃娃,替咱老刘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请列祖列宗保佑等等。

    走完这项流程,天色已是破晓,刘彻就要赶往未央宫正殿,召群臣上殿,颁布立后诏书,并着丞相袁盎和御史大夫刘舍前往皇亲苑的大长公主奉迎。

    袁盎和刘舍躬身接下诏书,带着浩浩荡荡的奉迎仪仗出未央前殿,经宫北中门出得宫城,前往皇亲苑的大长公主府。

    因刘彻身为天子,不宜屈尊登门行亲迎礼,故由丞相和御史大夫代行,奉迎皇后入宫,谓之奉迎礼。

    凌晨时分,堂邑候陈午已领着阿娇在陈氏宗祠祭告过老陈家的列祖列宗,早早穿好朝服,领着陈氏男丁候在门外,等着袁盎等人的到来。

    陈氏女眷则是站在中庭迎候,便连馆陶公主刘嫖和阿娇本人亦不例外。



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
    未正时分,太皇太后执阿娇之手,送她登上羽盖华蚤的驷马凤舆,目送她出得大长公主府的内宅。

    女眷送嫁,止于中庭,太皇太后亦如此,倒不会真将阿娇送入未央宫。

    丞相袁盎和御史大夫已等候多时,见得时辰到,皇后仪仗出,忙是领长公主府外的奉迎仪仗在前引路,前往未央宫正北的中门。堂邑候陈午身为皇后生父,自亦随行。

    待得皇后仪仗离了大长公主府,太皇太后便即摆驾回长乐宫,诸位公主和亲王妃也纷纷离去,回府重新沐浴梳洗,整理仪容,准备在黄昏入宫。

    馆陶公主则是吩咐府内下人摆下送嫁宴,迎接待会前来道贺的世家宗妇们,她先前可是发出不少请柬,大汉各郡县有头有脸的世家宗妇纷纷进京来贺,这千席百胗百蔬宴自然是要摆的。

    只是这送嫁宴也只是走走形式,收收贺礼,与世家宗妇们攀攀交情,必得在暮鼓响起前结束。

    黄昏时刻,馆陶公主作为皇后生母,还要领着陈氏女眷前往长信宫,届时太皇太后和太后王娡会以婆家的身份赐宴,并由诸位公主和刘氏宗妇作陪。

    阿娇乘着凤舆,行至未央宫北的中门,在内宰的扶持下缓缓落车,换乘凤辇,由内侍抬往未央正殿,袁盎等人随行。

    凤辇上的阿娇心情愉悦得紧,大多皇后是没机会举行大婚的,出嫁时自然也没从皇宫正门入宫,更遑论前往未央正殿行册后婚典。

    太皇太后和太后皆出身卑微,最初都是姬妾的身份,连明媒正娶都不可得,更遑论举办大婚了。且古来天子多在即位前便已迎娶正妻,自然不会在即位后重新举行大婚。

    凤辇到得未央正殿的阼阶下,皇帝刘彻已等候在殿前,朝臣们则躬身侍立在侧。

    阿娇在内宰的扶持下落辇,向阼阶上的刘彻行遥遥见礼。

    礼官出列,朗声宣读册立皇后的册文,无非就是些贤良淑德宜为后的赞颂之辞。

    册文宣读完毕,阿娇向刘彻行三肃三跪的三拜礼。所谓肃拜,乃指跪拜时不低头,上身直立,双手抬至额迹再向下伸,然手不及地。

    肃拜是为大汉女子专礼,盖因女子盘髻,首饰众多,不便似男子般顿首叩拜,故以以手拜当男子之稽首。尤是阿娇此时头戴凤冠,更不可能低头俯身的。

    大汉男子的肃揖,则为站姿拱手行揖礼,非是跪拜礼,多用于军中,将士身着盔甲,不便跪地顿首之时则行此礼。

    后世的电视剧多有谬误,屡见男子行肃拜礼,想是弄混了文士雅拜和女子肃拜,而棒子剧中,女子肃拜时竟然低头俯身,或许是棒子的祖先学汉礼时一知半解没学全,或许是女棒子不盘高髻,且首饰不多的缘故。

    不少追剧的同胞也在婚礼等场合,男男女女都去学着行那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拜礼,无疑是汉民族最大的悲哀!

    要学古礼,先得了解其源起缘由,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先人智慧和礼教,才不会闹出笑话,不是么

    为免继续偏题,笔者便不再苦口婆心劝诫国人了,回归正题。

    阿娇行过跪拜礼,便由内宰搀扶起身,缓步前行,拾阶而上,行至刘彻面前,再拜谢恩:“臣妾陈阿娇谢陛下隆恩,祝吾皇万岁,愿社稷永昌!”

    刘彻见她倒还真学得像模像样,一派宠辱不惊的雍容仪态,毫无半分平日的惫懒神情,只是那小脑袋晃晃悠悠,显是凤冠太重,她那纤长的脖项着实有些撑不住了。

    刘彻心下暗笑,也不顾甚么规矩,径自伸出双手,上前将她扶了起来:“免礼,免礼,快快起身吧。”

    御史大夫微微垂首,权当没瞧见,掌印太监孙全却是轻轻咳了声,提醒刘彻注意些仪态,别当众与皇后卿卿我我。

    刘彻无奈的松开手,退了两步,阿娇亦在内宰的搀扶下退了几步。

    孙全也瞧出皇后有些撑不住了,不再拖延,跪地向皇帝呈上摆放着凤印和金册的木盘。

    刘彻取过木盘,将之转交给宦者令李福,李福跪着接下,再转授给随侍阿娇的内宰女官,由其替阿娇佩戴印绶。

    金册上镌刻有大汉皇后陈氏阿娇的姓名和生辰,约莫类似后世的户口簿。

    所谓册立礼,实际就是用金册给皇后转户口,承认她天子正妻的身份,再赐予凤印,承认她拥有执掌中宫的权利。

    待得阿娇佩戴好印绶,再拜道:“臣妾谢恩!”

    至此,册封典礼才算结束。

    大汉皇后即位,群臣皆就位行礼后,掌印太监孙全便是高宣退朝,让朝臣们赶紧告退离去,免得强撑着的皇后继续受累遭罪。

    待得群臣离去,刘彻行至阿娇身前,低声打趣道:“赶紧去歇歇,别再摇头晃脑了。”
1...5152535455...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