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武挥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武挥鞭

    刘彻见得自家婆娘这等暴力倾向,暗暗为自家未出世的儿女默哀,有这么个不靠谱的娘亲,得遭多少罪啊

    小白罴苦苦挣扎无果,便是急促的叫唤起来,声线颇是尖锐,想是在求救了。

    呜呜

    山脊处的成年白罴突是发出沉沉的闷吼,颇有些类似獒犬在低吠,却是更为急促和低沉,如镏木摩挲。

    “陛下,那头白罴该如何处置”

    殿内中郎将仓素眼见那成年白罴已作势欲冲下山脊,忙是出言询问道。

    刘彻看着自家婆娘呵呵傻乐,想着她已许久没笑得这般开怀,便是吩咐道:“将之活捕。”

    “慢着,活捕作甚”

    阿娇闻言,忙是出言制止道。

    刘彻颇是无奈道:“不活捕,难不成杀了”

    阿娇讶异不已:“为何要杀”

    刘彻耸了耸肩,指了指她怀里的小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
    山中无甲子,不知不觉已过初伏。

    虽要到末伏方才重新开朝,但刘彻还是与阿娇北返,到南山河谷住下,盖因辽东太守窦婴传回军情,朝鲜又有些不老实了。

    据游骑斥候回报,今年春夏之际,朝鲜北方的不少城池周边已有农人在复耕田地,且朝鲜君臣从中部不断调集兵力北上,驻扎在北方城池中。

    朝鲜北方的天气与辽东相似,冬季酷寒,冰期较长,故而晚春再耕作农地也是不迟的,朝鲜君臣分明是想趁着匈奴大军南下,大汉无暇再出兵侵扰朝鲜,在北方的产粮重地复耕了。

    窦婴既呈报军情,又是询问当如何处置,没有皇帝的旨意,他可不敢随意调派边军,免得犯了忌讳。

    刘彻也没下甚么旨意,就回了八个字“仔细戒备,按兵不动”。

    从耕作,播种到收割,最少得半年光景,匈奴和乌桓已是对峙多日,刘彻不信匈奴人的后勤补给能再支撑半年。

    后世最牛掰的蒙古大军,也要靠以战养战才能稍稍解决后勤问题,却仍免不了偶尔断粮,被迫着烹食白彘(白种人)。

    此番匈奴兴兵二十万骑南下,匈奴左部的附属部族在数年前又惨遭血洗,加上乌桓部族都躲入乌桓山脉,匈奴人也劫掠不到甚么,难不成要宰杀战马果腹么

    待匈奴撤兵,大汉再派大队骑兵侵入朝鲜北方,将那些将熟未熟的禾苗尽数焚毁,抱着侥幸心理的朝鲜人必定会更加绝望啊。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等心理落差怕是会将朝鲜君臣本已脆弱的神经彻底绷断。

    朝鲜王卫右渠那厮能忍到今日,在中部的丘陵地带龟缩了数年之久,已是大出刘彻的意外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要在沉默中灭亡。

    刘彻正等着卫右渠彻底癫狂的那日,朝鲜之事着实已拖得太久,该要想办法决战了。唯有收拾了朝鲜,大汉才能腾出大部分囤驻在辽东的边军,全力投入对匈战场。

    三十余万边军相较于大汉五千余万的册籍人口,数量还是太过庞大了,后世华夏十数亿百姓,还是物资生产极为丰富的时代,都只维持百余万的正规军。

    待日后彻底覆灭匈奴,大汉还要继续裁军的,毕竟有类似全民兵役的府兵制撑着,各郡县皆保有大量郡兵和县兵,着实没必要维持规模过大的边防部队。

    若无需再防备外夷侵袭汉境,倒不如用裁军省下的粮饷,在京畿再多成立几支精锐骑营,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终南山猎苑离长安颇远,南山河谷则近得多,快马加鞭的全力疾驰,大半个时辰就可从长安南面的西安门直入未央宫。

    阿娇虽是娇纵任性,但也晓得轻重,刘彻这皇帝若远离京城太久,诸多局势就不好掌控了。

    况且南山河谷现下已菊香遍野,正是避暑玩乐的好地方。

    夫妻俩抵达河谷庄园,刚安顿下来,驻留长安宫城的卫尉公孙贺便是应召而来,还顺带捎了媳妇南宫公主。

    南宫公主出降至今,硬是没能出门避过暑,两年盛夏皆在那蒸笼似的长安城里呆着,到得今岁着实是再也受不了。

    尤是太后王娡又特意嘱咐公孙贺,让他多管着南宫公主些,让她少食冷饮,甚至少在屋内用冰降温。

    如此一来,对于娇生惯养的南宫公主而言,长安的三伏天真是会热出人命的,初伏才过数日,她已彻底发蔫了。

    公孙贺此番得了陛下传召,又见得自家婆娘已热得半死不活,索性就将她捎上,权当来给皇后阿娇作伴,想来陛下也会不在意的。

    刘彻确实不在意,甚么享受二人世界的调调,对他而言皆是狗屁。

    他尚未纳妃,平日在深宫内苑最不缺的就是二人世界,政务不忙之时,他和阿娇能闲到大眼瞪小眼的消磨半天。

    没电脑,没手机,没网络,连想追汉武挥鞭这本好书都做不到,闷死人啊!

    阿娇见得闺蜜来,也颇是欣喜,两人已有多日未见了。

    昔日的大汉悍妇三人组,皆是喜好骑马射猎,上树掏鸟的主。

    今岁楋跋子因要待产及生子,没法出门,阿娇身为皇后也不好时常探望,倒是同住皇亲苑的南宫公主每日皆是过府陪她。

    因而阿娇自个呆在深宫,除了不时和大长秋卓文君说说话,旁的时候就只能逗弄逗弄泰安公主这小姑子了。

    刘彻觉得长此以往,自家粉雕玉琢的可爱幺妹必会被这莽婆娘彻底带坏,但为避免阿娇死缠着他,终是咬了咬,决意牺牲幺妹,换取自个耳根清静。

    现下南宫公主前来,阿娇有了伴,便没心没肺的抛下刘彻,与好闺蜜翻身上马,领着近侍宫婢出庄游玩去了。

    刘彻待得她们走后,将宫人和侍卫尽皆摒退,方向公孙贺问道:“查出来了”

    “回陛下,已是查出大概,只是事涉某些人,还要请陛下圣断,是否继续彻查。”

    公孙贺躬身应道,从胸前衣襟内掏出本册子,双手呈上。

    刘彻伸手接过,细细翻阅着,两道剑眉渐渐颦起。

    尤是看到册子中的某个名字,他那狭长凤眸中的瞳孔微是紧缩,额角青筋鼓胀。

    “朕原本只当他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没料到便连嘴都管不着!”

    刘彻穿越至今从未似此时这般恼怒,怒极反笑道:“酒后失言,酒后失言,好个酒后失言!”



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
    (企鹅群:一五零四二零五五七,欢迎书友光临。)

    东瓯王和闽越王在正朔朝贡后便是启程归国,在二月中旬陆续返抵两国都城。

    两大藩王此番归国,返程时有诸多大农府和大行府属官随行,自是为了向两国臣民宣扬东瓯和闽越皆是先秦越国后裔,两国百姓皆是华夏子民,同时安排两国百姓迁徙事宜。

    两大藩王对臣子们也没甚么可隐瞒的,尽皆坦言相告,就是打算归附大汉,做诸侯国了。

    对自家国君这等“卖国”行为,臣子们倒也没太过闹腾,盖因数年前两大藩王皆是弑兄篡位,已将不识相的官员都尽数清洗了,存活的大臣不是心腹亲信,便是怯懦怕死的。

    刘彻这皇帝在大汉朝堂之上,都未必能如两大藩王在东瓯和闽越大臣面前般独断专行,说一不二。

    小国寡民多是如此,但凡国君心意已决,便鲜少再有人敢多说废话。

    举国内附不是简单的事,尤是两国要从藩属国转为诸侯国,依着大汉皇帝的意思,必要让两国百姓知晓自身是华夏后裔,亦是堂堂正正的大汉子民。

    东瓯和闽越两国源起于越部族,故权利架构不似大汉般以世家为根基,而是由诸多于越分支部族凝聚成的。

    若不打散这些部族的内部框架,其族人是很难与大汉百姓融合的,就会形成后世华夏般的诸多少数民族。

    刘彻自不愿看到这种情形,华夏民族本是为求社会和缓而提出的中庸概念,过于虚泛,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现下大汉如此强势,要融合诸越部族自然不需要甚么华夏民族的概念,汉人就是汉人,汉族就是汉族,都是大汉子民还化出不同族群,那不是为后世子孙找麻烦么

    似后世华夏那般划分,不止汉族不舒服,少数民族其实也不舒服,也给了少数居心险恶者可趁之机,想挑起族群对立,撕裂我大华夏。

    (笔者在此大胆预言,华夏日后若真想强大复兴,这民族制度终将是要改变的,不过未免屏蔽,就不多说了,本章不少东西都要略写,大家见谅。)

    因而刘彻遣了大行府属官前来,负责向两国臣民宣扬诸越为华夏,华夏即大汉的概念。

    与此同时,大农府属官更是借着两大藩王的名头,在两国民间广发政令,征募两国百姓迁往豫章和丹阳两郡开垦田地,郡县官府会提供粮食,粟种,农械,划阡陌分田亩,并遣奴隶协助徙民建筑屋舍。

    最最重要的,该政令中提出个新奇的词汇,安家费!

    两国百姓只要肯迁徙入汉郡,册籍为民后,以三年为限,每岁岁末可从官府领取相应赀财,视其家中丁口情形计算,且逐年递增。

    以双亲健在,儿女尚幼的六口之家为例,正值壮年的夫妇二人,每人首年可领四百钱,次年可领八百钱,第三年可领千钱;其老父老母和幼儿幼女,每人每岁可领取的赀财为精壮劳力的两成半,即四名老幼的安家费与一名精壮同。

    然若家中没有精壮劳动力,这安家费却是没有的,总之是要保证两国的精壮能拖家带口的迁徙,而非做慈善,帮着两国抚养孤寡老幼。

    政令的用意很明显,大汉不是要招长工,是要吸纳两国的精壮劳动力举家迁徙,在豫章和丹阳两郡安家落户。

    若能吸纳到数以十万计的两国移民,即便花费十万金,百万金,都是极为划算的。

    之所以要徙民册籍为汉民,除要方便官府管理,更是为了能将那些固有部族彻底打散,由郡县官府将同一部族之人分别安置各处,与汉民乃至南越难民混居。

    刘彻不怕百姓们因生活习俗不同,闹出甚么矛盾,为了民族融合,付出些治安成本乃至人命为代价,也是值得的。

    长痛不如短痛,此时若不快刀斩乱麻,日后更是不好办。

    况且与彪悍粗犷的关中百姓相比,豫章和丹阳两地百姓性情要温和得多,又因其地与东瓯和闽越接壤,自古民间也颇有往来,不至太过排斥外来徙民。

    少许歧视或许难免,不过若是官府好好引导,执法公正,应也不至闹出甚么大乱子。

    为了让各部族首领或族长心甘情愿的配合,大农府属官更依着大汉皇帝的吩咐,许诺日后会依照其族人在大汉郡县官府册籍的数量和丁口情形,给予他们相应的赀财,现下甚至可先预付部分。

    大多部族首领见得签下契约后,汉官真的将不少沉甸甸的金锭塞到他们手中,皆是两眼放光。

    自然也有不少部族首领执意不肯让族人离散,大行府属官们也不勉强,陛下已嘱咐过,先将愿意迁徙的都迁徙了,至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待大局抵定后,再慢慢想办法收拾他们。

    东瓯王和闽越王则是忙着在国都附近兴建海陆码头,并就地打造集市。

    皇帝陛下已是许诺,待他们建好海陆码头,并举国归附后,朝廷会着四大商团共同组建商船队,贯通从大河出海口至岭南的海上商道。

    千乘,琅琊,东海,广陵,会稽,瓯城,东冶,番禺,合浦,以九大海陆码头串联大汉的万里海疆,使得濒海郡县物流畅通。

    &n



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后主谋
    七月初五,末伏。

    大汉帝后于拂晓时分从南山河谷启程,清晨便已抵达长安,从南面的西安门直入未央宫,除却镇守城南的城卫南营将士,鲜有旁人知晓帝后已在今日返京。

    入宫后,皇后阿娇回椒房殿补眠去了,皇帝刘彻则是前往宣室殿。

    卫尉公孙贺早已候在宣室殿外,见得刘彻迈步而来,便是上前见礼。

    刘彻摆摆手,让他随着入了宣室。

    公孙贺不需刘彻多说甚么,便是双手呈上数份册簿和供状,同时出言禀报近日彻查详情。

    “如此说来,右中郎将赵立牵涉其中”

    刘彻面无表情,语调和缓的出言询问道。

    “回禀陛下,现下唯有供状,未见实据,不可轻忽,却也不可轻信。”

    公孙贺虽擅于察言观色,此时却无从揣摩陛下的心思,只得毫不偏颇的实话实说。

    这右中郎将统率右中郎署两千郎卫,掌宫禁宿卫,乃是天子最为信重的近臣之一,且赵立又是羽林将官出身,于情于理,曾任羽林校尉的公孙贺都该避嫌。

    刘彻斜觑着他,嗤笑道:“赵立在暗中传扬此事,于他有甚么好处”

    对于公孙贺这等明哲保身的态度,刘彻虽可以理解,却仍是不太满意。

    身为位列九卿的卫尉,连最粗浅的分析都不敢做,最基本的判断都不敢下,就将没有结论的调查结果呈报上来,未免稍显失职。

    “陛下,事关重大,依臣之见,该让两方当面对质。”

    公孙贺虽听出皇帝的不满之意,却仍不敢轻下断言,只好硬着头皮进谏道。

    “也好,你去将那供犯押来。”

    刘彻摆手吩咐公孙贺道,复又唤候在殿外的宦者令李福去召三大中郎将前来觐见。

    不多时,三大中郎将便是入得宣室,并肩成列,向皇帝见礼。

    “你等且先看看这份供状。”

    刘彻径自将涉及右中郎将赵立的那份供状递给三人,让他们传阅。

    殿内中郎将仓素最先阅过,神情没甚么太大变化,仅是微微挑眉,便将供状先递给了左郎将李松。

    大汉以右为尊,三大中郎将虽是同秩,但寻常还是会依先右后左排序,在大多时候其实是无关地位高低的,而是常年养成的习惯。

    正如常人上台阶是先迈右脚,还是先迈左脚,寻常自个多是从未注意,但若突是改变,就会生出几分莫名的别扭。
1...8081828384...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