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武挥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武挥鞭

    刘彻更是应诺连连,尽数照办。

    过得小半个时辰,产阁内的大汉皇后喝着寡淡无味的鸡汤,嘬着没有半点肉味的鸡肉,恨得牙痒痒。

    入口即化,对与荤菜而言,可不是甚么好词!

    没半点嚼头,这是肉么

    她边是喝汤,边是抱怨,都顾不得呻吟呼痛了。

    “赶紧唤老夫人来,早些让本宫把龙嗣生下,好痛痛快快的吃肉啊!”

    大汉皇后忍无可忍,拽着被褥直哼哼,老刘家的人向来无肉不欢,近来她已许久没能抱着烤羊腿大啃特啃了,想着都凄凉啊。

    诸位妇医皆是哭笑不得,好在皇后也就说说气话,没真是耗费气力胡乱闹腾。

    “皇后息怒,可千万别动气。”

    苏媛忙是好言劝慰,还不忘拿了最新的话本,给皇后念念,让她边喝汤边听着,好歹磨去些时辰。

    时间缓缓流逝,刘彻在产阁外来回踱步,数个时辰不带歇气的。

     




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
    皇后诞下嫡子的消息迅速传到长乐宫,太寿宫,中央官署,进而如飓风般席卷长安城乃至整个大汉。

    太皇太后放下心头大石,太上皇和太后喜不自胜,馆陶公主如闻大赦。

    诸位长辈皆是摆驾未央宫,急着抱抱刚出生的小皇子,就算被撒泡童子尿,也是沾了福气,有利于延年益寿。

    刘彻喜得贵子,见得姑母兼岳母馆陶公主畏畏缩缩的,也将怀中襁褓让她抱抱,算是将往事揭过,既往不咎了。

    馆陶公主这才彻底安心,抱着小外孙眉开眼笑的哄着。

    小皇子被长辈们逗弄着,从产阁移往宫室坐月子的皇后阿娇却是闷得慌。

    依照民俗,产妇没出月子,即血气未散,最忌冲撞,长辈们和老医官皆是不准刘彻这带着“真龙之气”的皇帝与阿娇见面的,便连踏入这坐月子的宫室皆是不准。

    刘彻也知这是陈规陋俗,但两情若是久长时,也不在朝朝暮暮,为此事硬要惹恼长辈,对他对阿娇都是不利的。

    何况依着阿娇的脾性,压根无需担心甚么产后抑郁症,她没把诸多在旁看顾的妇医和内宰折腾抑郁,已是万幸了。

    不少朝臣则是目光熠熠,暗自盘算自家子侄中可有长相讨喜,机灵聪慧的孩童,今后可得好生教导他们,将来或能举荐到宫里给小皇子做伴读。

    虽说这刚诞生的小皇子能否被立为储君还难说,但毕竟是皇后嫡子,又是陛下的皇长子,论起立嫡立长,相较其余皇子优势都太大。

    除非他真是不可雕琢的朽木,或是日后再度出现一位似当今天子这般才能卓绝的皇子,才有可能真正动摇他的地位。

    若小皇子被立为太子,他幼时的伴读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庶子乃至太子中庶子。待他登基为帝,这些年岁相仿的亲信可就是天子近臣,位列朝堂,官居显要,成为三公九卿亦非不可能。

    当今天子刘彻做了六年太子,登基为帝尚不足五载,昔日的五位太子庶子便皆已是位高权重。

    张骞官居丞相司直,尚了阳信公主公孙贺官居卫尉卿,尚了南宫公主李当户为建章骑营校尉,秦立为中垒骑营校尉,陈诚为少府丞。

    不是位列朝堂便是手握重兵,便连官秩最低的陈诚都几乎笃定日后会承袭少府陈氏一脉相承的少府卿,位列九卿,为天家打理私府。

    甚么叫从龙之臣

    这就叫从龙之臣!

    借得真龙腾云势,扶摇直上九万里!

    历代天子从未避讳甚么任人唯亲的说法,不重用这些自幼熟识的心腹亲信,莫不成还非得寻那些不知根底的官员作为近臣

    民间俚语有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皇子的伴读们自幼时常入宫,品性才能可都会被帝后看在眼里,才德不彰的自然会被尽数剔除。

    对于真正寄予厚望的皇子,帝后非但会对其严加管教,便连他身边的亲随都会从严筛选,比后世最苛刻的精英教育还可怕得多。

    美好幸福的欢乐童年

    不存在的!

    天真无邪的皇帝,不是被逆贼篡位,就是被权臣架空成傀儡,若有个强悍太后垂帘听政,或许还能活得轻省些。

    故而刘彻也没打算让自家儿子的童年过得安逸快活,这年月看着是太平盛世,但离后世那等佛系华夏还远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尤是做太子,做皇帝,这“近忧”,这“伤悲”,皆是真真要命的。

    其实后世的所谓甚么素质教育,甚么给学生减负,也都是砖家叫兽想出的狗屁玩意。

    不知多少傻孩子真被忽悠了,真以为华夏富二代官二代全是花天酒地的废物,真以为美帝的学子天天在玩在嗨。

    美帝常青藤联盟的大学皆是“宽进严出”,照着不少华夏学子在大学里混日子的过法,压根就毕不了业。

    海龟派也别特么总拿甚么留过学说事,实实在在把常青藤的学位证拍桌上瞧瞧,完成学业和拿到学位压根两码事,骗骗傻子还行。

    国内砖家叫兽大半都是这类骗子,知乎里更多装高级精英的,当汉武挥鞭的作者不晓得么

    一群妖言惑众,祸国殃民的玩意!

    ……

    跑题了,扯回正文。

    椒房殿内,刘彻抱着襁褓,仔细打量着自家儿子皱巴巴的小脸,眉眼未开,也瞧不出像谁,只是那大嗓门分明是遗传了阿娇的。

    他不免有些忧心,若这小子也似阿娇般傻乎乎的,这可如何是好

    好在自个估摸能活到七老八十,若儿子实在不成器,帝位就直接传给孙子好了。

    反正照着这势头,刘彻怕是不到四十岁便要做祖父的,到得六七十岁,应是连重孙子都有了。

    刘彻算着算着,把自个都惊了,若是今后多子多孙,且他真能长命百岁,那这辈子或许有机会六世同堂啊。

    卧槽!

    想想都害怕,至少现下的他是完全对甚么含饴弄孙的接受不了,若在后世,他这年纪才刚高中毕业,就算灵魂是个中年大叔,可心态也没老到这等地步。

    皇后阿娇虽是初产妇,但因胎位很正,分娩很顺利,加之她身强体健,产后恢复极快。

    若非老医官拦着,她产后的当夜便想下地,好活动活动腿脚,感受下暌违已久的轻快。自幼酷爱骑马射猎,活蹦乱跳的她,怀有身孕后真是遭了大罪,真真快憋疯了。

    老医官难见的动了怒,也不管甚么尊卑礼法,抬手就把意欲起身的阿娇按回榻上,不容置疑道:“恶露尚未排尽前,不得轻易下榻!”

    阿娇疑惑道:“何为恶露何时可排尽”

     



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
    依礼制,子生三月,则父名之,汉人多选在男童的百日礼上为其赐名,又或者是在出生时便先取个小名,待得启蒙,最晚到束发时会取大名,及冠时则取字。

    譬如给刘彻带来童年阴影的“彘”便为小名,到得他被立为太子,就得了大名“彻”,提前及冠时又得字曰“通”。

    小皇子诞于谷雨之日,闻雨声落地而出世,太上皇刘启因而为他赐小名为“沐”,既有因水生木之意,亦寓以沐仁浴义之期盼,可比刘彻昔年的小名强多了。

    然日后小皇子若被立为太子,还得另取个更少用的字作为大名,盖因这“沐”字用得太广,登基为帝后,臣民避讳起来着实太难。

    譬如节气中的“惊蛰”,本为“启蛰”,刘启登基后,方才改的。

    若这小刘沐做皇帝,甚么“休沐”“沐浴”都没法再用,否则太犯忌讳了。

    休“沐”

    你要休了皇帝,还是盼着皇帝早日歇菜

    不要命了么

    小名就无所谓了,昔年刘彻顶着个小猪崽的名头,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总之大汉臣民皆已知晓,当今天子已喜得嫡长子,刘家的江山社稷是后继有人了,若小皇子不出甚么意外,应不会出现似汉惠帝和汉文帝间,兄死弟及的情形。

    这无疑是很重要,尤其是对世家大族而言,若帝位换到刘氏别脉来坐,对他们其实就等若改朝换代了,远非“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般简单。

    儿子或许仍会重用父亲留下的臣属,弟弟却必定对兄长昔日的近臣怀有猜忌,不痛下狠手血洗朝堂就是万幸。

    小刘沐的诞生,不仅巩固了阿娇的后位,也使得大汉朝局更加稳固,意义无疑极为重大。

    翌日早朝,群臣登殿便皆拜伏道贺,乐得初为人父的皇帝刘彻合不拢嘴,对群臣皆是和颜悦色。

    朝堂上,老宗正刘通在内侍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出列,躬身请陛下准允其告老致仕。

    如今天子有后,朝堂稳固,他也该卸下重担,回府含饴弄孙了。

    刘彻自是欣然应允,对老宗正颇是感念,过往若非有这方砥柱镇着朝堂,莫说他登基称帝后,便是昔年以太子身份监国时,都没那么容易应付这满殿的老狐狸。

    故而刘彻赐下了大笔皇室实业的份子,且当殿颁旨,德候刘通位同诸侯王,虽无王爵,但各式形制皆同。

    这倒非是特例,譬如长公主亦是位同诸侯王,大长公主的位秩甚至还比诸侯王略高少许。

    刘通自是感恩戴德,倒不是贪图尊荣,而是死后陵寝可制同诸侯王,后人更可盖王庙宗祠供奉香火。

    古人对此事的看重,远非后世之人可以想象的。

    刘彻出言劝阻了意欲跪拜顿首的老宗正,让内侍搀他前往太寿宫觐见太上皇刘启,详议刘氏族务的后续处置。

    待老宗正离去,刘彻复又下了两道圣旨。

    着刘歂除太常卿之位,接任宗正卿着刘买除太常府文教令之位,升任太常卿,空出的文教令由刘买自行选定,待公府核定后,便可拔擢就任。

    群臣没甚么异议,宗正卿主掌刘氏宗亲,太常卿主掌祭祀礼教,大部分职守都是刘氏的家务事,他们没资格也懒得出言置喙,反正这两个官位也难以落到他们头上。

    只是刘买还顶着梁王嗣子的名头,梁王刘武入朝谢罪没几年,其嗣子就位列九卿了,这梁王府翻身也未免翻得太快了吧

    刘彻懒得理群臣是如何揣测的,让刘买出任太常卿也是没办法,刘氏宗亲为数众多,但知书达理的还真寻不出几个来,办事稳妥周全的更是少得可怜。

    江都王刘非掌着皇室实业,莫说区区太常卿,给他个丞相他都不乐意赵王刘彭祖更是奸猾似鬼,朝堂政务沾都不想沾,若有朝堂大员登门拜访,他都避而不见,更别说入朝为官了。

    正如刘彭祖常言,他排行老八,就乐意做个缩头王/八,绝不出头。

    现下的刘氏王侯有钱有闲,都懒得掺和政务,反正他们有着大笔皇室实业的份子,只要大汉还是刘家的天下,他们就能享尽荣华富贵,没事到朝堂趟那浑水作甚

    下朝后,老太仆石奋前往宣室殿求见陛下,亦请准告老致仕,之所以先前没当殿请奏,无非出于某种潜在的礼数,及对老宗正的尊敬。

    刘彻自也准允,这都是预料中的事,也早有准备。

    毕竟刘通和石奋都是太上皇老爹留下镇着朝堂的数朝元老,年事已高,早是精力不济了,每日上早朝真是辛苦两位老人家。

    刘彻早已封了石奋为牧丘候,又赏了皇室实业的份子,且拔擢了他的次子石庆为太仆丞,就为让他们父子俩提前交接太仆府的事务。

    刘彻送走老太仆,又是拟旨,着石庆接任太仆卿。

    半日内,大汉朝堂接连变动三位大卿,一位转调,两位拔擢。

    非但朝堂稳定,便连中央官署内的各府属官亦皆如无事发生般,盖因这般迁调早在预料之中,该交接该交办的早是处置清楚,该抱大腿的也早抱上了。

    大家都已混迹官场多年,若连这点先见之明都没有,还能入得中央官署

    新任宗正卿刘歂春风得意,庆幸终是熬出头,脱了那事务繁重,还动辄得咎的太常卿之位。

    宗正卿和太常卿虽是并秩,然宗正掌刘氏宗亲,太常掌祭祀朝仪,何者更重要是显而易见的,宗正是能惩治亲王和皇子的,地位何其超然。

    新任太常卿刘买倒还淡定,但回府报喜后,他岳父大人瓦素各却不淡定了。

    这女



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
    入得四月,大汉朝野仍沉浸在龙嗣诞生的喜庆气氛中,朝鲜半岛却再度遍地烽火。

    去岁趁着匈奴侵扰大汉,朝鲜北部不少城池附近的农田已是复耕,大汉辽东太守窦婴出于谨慎,仅在秋收时派了部分郡骑进行袭扰,没敢派兵孤军深入。

    朝鲜君臣吃到了甜头,又知汉国虽取得对匈大捷,然汉军伤亡也不少,应暂时无力东顾,故而更为大胆的调兵遣将,将近五万兵马出中部丘陵地带,囤驻在北部的城池中,大量朝鲜百姓亦是随之北上,准备将部分抛荒的农田进行复耕。

    近年朝鲜遭到大汉的不断打压侵扰,接连失去了北部的大片产粮区和南部的沿海地带,端是饥荒频频,非但属民数量暴减,亦难以维持过往的兵员数量。

    朝鲜国力最盛时,倾全国之力可举兵二十余万,现下能召集十万大军已是极限,且是因朝鲜本属农耕之国,而非游牧民族,无需太过广袤的疆域亦能耕种些作物,填饱肚子,否则早已尽数饿死在中部的山地丘陵里。

    饶是如此,朝鲜积攒多年的存粮终是消耗殆尽,属民只能勉强果腹,官吏收不上甚么赋税,莫说养兵,便是养活国都内的朝鲜君臣都不容易。

    朝鲜已然走投无路,汉国皇帝却依旧不肯接受和谈。

    大行令窦浚连朝鲜使臣递交请求归附的国书都没接,明言这份国书要朝鲜王卫右渠亲来长安,跪着登殿呈请大汉皇帝,或许还能给朝鲜留条活路。

    卫右渠自是不敢亲身前往长安的,也就只能趁汉匈大战后,汉国尚在舔舐伤口,恢复元气时,派部分军民北上,从各城池往外复耕农田。
1...9596979899...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