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逆流而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日生
话音刚落,手指就暗暗用力,吓得锦衣公子赶忙答应。
书生笑着将楼内的老鸨喊出,大庭广众之下签了赎身文约,被打的少年和小美人一起躬身道谢,书生笑骂道“还不快滚,留在此地拖累小爷,跑起来还要照看你们。”
两个人一听,大有道理,恩公如此手段,又精通碎骨折颈手,自己两人留在这里实在毫无用处,于是互相搀扶着走远了。有了自己的卖身契,从此就是自由人了,不怕将来再生变故。
书生脸上极为从容,笑道“烦劳公子跟我走一趟,到了没人的地方,自然把你放了。至于这些狗腿子,就不用跟着了。”
锦衣公子连连点头,不敢违逆,只要能保住性命,将来有的是机会寻仇。
书生看似云淡风轻,侯玄演已经知道了他的底细,倒是能看出一丝端倪。他的额头沁汗,手掌微微颤抖,想必是紧张到了极处。
围观百姓不明就里,哄然叫好,书生的眉间隐见一丝喜色。
“这也是个爱面子的人。”侯玄演轻笑道,旁边的小景祐目不转睛,显然是被宫外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吸引了。
书生捏着锦衣公子哥的脖子,慢慢退去,没成想路上有一根木棍,不知道混乱中哪个打手掉在地上的。他眼睛看着前方的打手,脚下一个不注意,踩到了木棍上。
百姓们愕然看到自己眼中的盖世英豪,一个屁股向下平沙落雁式跌在了地上。
几个打手楞了一下,一拥而上,锦衣公子怪叫一声,窜到了一旁,心有余悸地摸着自己的脖子。
“给我打!狠狠地打。”事情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厮是装腔作势。倍感羞愤的公子哥,已经将刚才的事忘到了脑后,一心想着收拾这个书生,反倒没有派人追回那对苦命鸳鸯。
书生此时露了怯,高手风范尽失,狼狈地捂住脑袋。
过了一会,想象中的拳打脚踢并没有下来,书生偷偷睁开眼,却看到一个年轻人时怀抱着一个孩子,站在了打手和他的中间。在年轻人身后,几个腰杆笔直的汉子,站在那儿自有一股威势,嚣张跋扈惯了的打手们,竟然不敢向前。年轻人身上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那是久居上位者养成的威严。
在他怀中的小孩,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一头秀发黑亮亮的,梳理得一丝不乱,小脸粉嫩。明明是个男孩子打扮,却比小女孩还秀气。肌肤白皙润泽,彷佛光滑的象牙透出粉润的血色,吹弹得破。鼻如腻脂,挺直小巧,弯睫大眼,瞳如点漆。此时正瞪着一双大眼睛,扑棱着睫毛,笑着看自己,倒像是在看耍猴的一般。
书生也是个妙人儿,到了这个当口,也不见慌乱,反倒和小孩做了个鬼脸,逗得景祐大帝咧嘴而笑。
“你这个小畜生,笑什么笑。上啊,给我打死他!”锦衣公子躲在远处高声喊道。
此言一出,所有的侍卫勃然大怒,就连侯玄演都眉毛一挑。小景祐虽然浑然不觉,但是她的身份在那摆着,这些侍卫岂肯干休。
侯玄演走到书生跟前,浑然不管后面扑上来的打手,问道“你在这装腔作势,倒是有勇有谋,就是手脚功夫稍微差点,一根木棍就让你站不稳当。”
书生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笑道“多谢这位公子相救。”
身后的打手,已经被亲兵们三下五除二,击倒在地。
锦衣公子恢复了自由,也恢复了往日的王霸之气,愤然上前骂道“大胆,你可知道我是谁么”
秦禾悄悄上前,不知道和锦衣公子说了些什么,吓得他两腿颤栗,跌倒在地。秦禾也不管他,走到侯玄演身边,耳语道“这是王祥年王公公的侄子,名叫王北臣。”
侯玄演一听,顿时明白了,这王祥年是内宫秉笔太监,位高权重。他的侄子却未必有什么家风家教,毕竟肯去当太监的,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子弟。
“若不是看你伯父面子,今日轻饶不了你,以后给我老老实实做人,听到没有”一般的太监,对自己的子侄更加照拂溺爱,王祥年一把年纪,侯玄演着实不忍心痛下杀手。
王北臣不敢多言,磕头如捣蒜,侯玄演骂道“滚吧。”
一干打手此刻也知道这个人他们惹不起,慌忙扶起自家少爷,落荒而逃。
侯玄演指了指外面的一间茶馆,说道“和我到里面饮茶怎样”
“固所愿,不敢请尔。”
此时坤宁宫外,灵药双手背在臀后,眼前一个侍卫抱拳将外面的事一五一十地给她讲来。
侍卫说完之后,一清脆娇嫩的女声道“没想到半路杀出个书生,好在没有耽误我们的计划。行了,我知道了,你去我们马府找管家,领取五百两银子,赏给那个下人
第四百二十五章 十七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茗香茶楼中,侯玄演点了一壶上好的毛尖,对面的书生笑道“好香,这必是赣州的雨前毛尖,一叶两尖,颜色鲜润、干净,香气高雅、清新,好茶!”
侯玄演对茶叶没什么研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书生脸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底有些不快,这种语气就像是上级询问下级,让他心中颇为不舒服。
侯玄演却已经习惯了这种说话方式,一时半会改不过来,也没有必要改。说起来,除了怀里这个女童,确实天下人都算是他的手下。
“相逢莫问名与姓,一杯清茶聚知音。走出这个门我与兄台不一定会再相见,就不画蛇添足了吧。”书生怡然自得地饮茶,虽然傲气但是却也不舍得丢下这上好的茶,他自己可喝不起。
侯玄演哑然失笑,仔细一想才明白过其中的原委,飒然一笑说道“你不肯说,我却想说一下我的名字,听好了,我叫侯玄演,松江府嘉定人。”
一声脆响,书生手里的茶杯应声落地,脸色凝滞。
“越越王爷草民拜见王爷。”
侯玄演哈哈一笑,说道“现在你可以告诉我姓名了”
书生有些不好意思,讪笑道“王爷肯问,已经是草民的荣幸,小可姓姚名启圣,浙江会稽人。”
侯玄演凝神思考一番,对他也只是稍微有些印象,却记不起是一个什么人。来到这个朝代越久,以前的事淡忘的也就越多,只有那些历史大势还记得清楚。
其实姚启圣是一个很混的人,最喜欢打抱不平,他二十多岁游通州时,受当地土豪侮辱。姚启圣游说清军,声称愿以家财充军,骗来一个通州知州,上任后先把那个土豪杀了,然后弃官而逃,来了一招空手套白狼。
辞官之后,他悠哉悠哉地在萧山游玩,看到两个清兵侮辱少女,上前佯装好语相劝,夺取佩刀杀了兵卒,救下女子送还其家。
后来通过科举又当上了广东香山知县,他的毛病又犯了,不理会康麻子的锁国令,擅自开放海禁,带着大家发家致富,被康麻子判了个“擅开海禁、私通澳夷”罪被革职并判处死刑。后遇大赦,在广东经商为生。后来不甘寂寞,又让他混到了高官,带着施琅把台湾打了下来。郑家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世人都以为他们是大明的孤臣,是忠臣良将。殊不知他们的子孙多次上表称降,想要做清朝的藩属国,跟日本朝鲜一样,从中华分离出去。
真的分出去抗清也行,他们还想做大清的臣属,就有点恶心人了。海盗的血统,历经几代也没有洗干净。
姚启圣不光几次出入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娶媳妇也很有意思。他有一次看到一个姓何的姑娘,挽着袖子徒手举起了石臼,惊得他下巴都掉了。那时候的石臼可不是拿在手里捣蒜用的,而是很大的那种碾米用的。一个大概有磨盘那么重姚启圣一看惊为天人,马上就央人上门提亲,娶回家做了老婆。
侯玄演见他这次救人,也是有勇有谋,便起了惜才之心。现在朝廷太缺人了,一个满剌加总督,就将自己的爱将吴易留在了海外,那可是一朝国公,岂能长期留在南海化外之地,远离江南京师的富庶繁华。日本、台湾、靖北都需要独当一面的人才。
一般姚启圣这种很混的人,往往恃才傲物,非得有功绩足以震住他,可以让他心生崇敬的人,才能压的住。侯玄演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年纪轻轻就立下这样盖世的功勋,遍寻青史再也找不到对汉人的功绩如此之大的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谁不曾听过那些让人热血的北伐血战。
如今是景祐二年,1649,侯玄演在国内足以比肩历史上三百年后的一个人的声望。
侯玄演开门见山,问道“我觉得你这个后生还不错,有意提拔你做个官员,你可愿意”
姚启圣沉思片刻,为难起来,他已经看到了开海之后经商的无穷潜力,这是一个
第四百二十六章 还需要一个功劳
吃糖人,雕木偶,看杂耍,饶是精力旺盛的朱琳灏,回宫时候也已经累的躺在侯玄演怀中大睡。
入宫之后,侯玄演将孩子交到宫女手中,坐在椅子上歇息一下。周玉洁默默走到身后,给他揉肩,侯玄演闭上眼睛享受起来。
不一会灵药捧着一碗热茶,说道“老爷,王公公今日不知怎的,竟要辞官回乡哩。”
侯玄演睁开眼,叹了口气,说道“你不知道,他的侄子十分不肖,今日在市井竟然公然欺压百姓,被我看到略施惩戒,王公公这是怕我怪罪吧,你这就差人去劝解一番,他那侄子虽然过分,但并未触及律法,王公公实在没有必要回乡。”
灵药眼珠一转,说道“王公公从宫里走的时候,神色决绝,据他手下的小内侍说道,王公公家中有人辱及陛下,实在没脸留在京中了,这时候估计已经出城了。”
侯玄演一听感觉有些不对,再细看灵药窈窕的身材、娇俏的模样、春水般动人的眸子,十足便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心中的一点想法也就烟消云散。
而且好像王北臣确实骂过朱琳灏,想到他对隆武帝的愚忠,这种事确实很难受,这么大年纪了,回乡也可以了。想到这里,侯玄演突然想到,这个王祥年不走,自己还真不好处理。将来称帝之时,这个老太监不定又闹出什么戏码来,好说不好听的,走了也好。
“派人送去一笔钱财,当初弑君案、路刘案、劫狱案,他都出力甚多,别让功臣们寒心。”
灵药甜笑一声,答应下来,侯玄演继续说道“司礼监那边的事,你先处理着,等有了合适的人选,我再找人替你。”反正自己的奏章,大部分都是她在批阅,算是两道程序变成一个人,更加高效了。
灵药也乖巧地应承下来,走到侯玄演的身边,蹲下身子就要脱靴烫脚。
侯玄演按了按她的脑袋,说道“今日不能久留宫中,你的樱儿姐姐有了身孕,我得回去看看。”
寝宫的两个人都有些失望和艳羡,侯玄演站起身来,从怀里掏出两个木偶一个钗子,说道“这是今儿陪灏儿游玩,买的几个小玩意,虽不值钱,你们拿去,也算我疼你们一回。”
一大一小两个美人儿脸上闪过一丝惊喜,两双情意绵绵的妙目羞答答地瞟了他一眼,各自低头去看普普通通的玩意儿。
侯玄演迈步走出坤宁宫,小灵药追了出来,问道“老爷,我们谋划的事到了这一步,还差一点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侯玄演轻笑一声,说道“还需要一件大的功劳,是不是征辽”
“老爷真英明。”小灵药脸颊浮起两个梨涡,笑的十分开心。
侯玄演怅然若失地走出宫殿,沿途的侍卫纷纷行礼,权倾天下在他心里,也不如征辽来的痛快。
那些罪行累累的鞑子和汉奸,在最后一战定乾坤之后,跟着孝庄那个老妖妇逃到了关外。
征辽么不知道那些老对手们,听到侯玄演的名字,还怕不怕。
辽东苦寒之地,说起来想要彻底平定,并不容易。渔猎民族的战斗性,比游牧民族更强,他们的生活就是打猎,而且是群体围猎,每一天都相当于在训练。
而且辽东的地势,钻进山中很难搜寻,这场战争注定不容易。但是侯玄演还是决心亲自征辽,不仅仅是为了功劳称帝,更重要的是要复仇。
回到府中后院,见花厅中置了三个火盆,厅中暖如春日。黄樱儿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中日联军
大战将起,却只有侯玄演等三五个人知道这个消息,严冬之际并不是出兵的好时候。
侯玄演北上之前,先是将年事日高的朱大典,重新派往日本。征辽三面合围,朝鲜是重要的一环,朱大典在日本威名赫赫,长崎两战打出了威风,战神一般的存在。
日本这个国家就是这样,对于打败他们的人,往往会格外驯服。所以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刚刚又抱上一个孙子的朱大典,在新年之前被侯玄演重新启用,派往日本。
严冬的晴天看上去格外空旷澄澈,日渐繁华的龙潭港又一次迎来了大批文武将官,讲武堂水师一系的年轻武官,跟着老将朱大典,前往遥远的岛国日本。
他们年轻气盛,脸上洋溢着出征前的兴奋,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北伐军中选派的有功将士,他们经历过四年北伐,讲武堂的深造让他们对重回战场充满了憧憬。
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当时也。
“朱老将军,此去日本一定要运筹好咱们的战术,与倭兵一道共围朝鲜。我将打出山海关,让鞑子无暇顾及保护朝鲜,你带着明日联军,从釜山登陆。告诉德川家光,所有辎重粮草我都可以提供,让他尽管大规模募兵放开了打。”侯玄演说完之后,眼看朱大典的鬓间已经多了几丝白发,转而说道“老将军年迈,可坐镇日本指挥。你看如今的年轻人,摩拳擦掌以待扬名立万,我们也可以不用跟以前一样拼了。”
朱大典捋着胡子,笑道“哈哈,王爷不要小瞧了我,‘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下官虽历百战、至花甲,犹自觉年少,这些小子辈的想要夺了咱们的风头,恐怕还得等几年。”
船边一众年轻将领,看着两人,眼中是无限的崇敬和昂扬的自信。这一年连战连捷,帝国四处扩张,扬威于四合八荒,国人的自信再度回归。
六师屡出,靖绥天下。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隆冬的江风凌冽,侯玄演紧了紧披风,目送大船离去,这才转身回到马车。
朱大典到了日本之后,德川家光亲自到港口迎接,各地的大名纷纷前去拜见。朱大典带来的消息,也让他们大为兴奋,攻打朝鲜还有着强大的明朝水师支持,辎重粮草全部用他们自己拿,只需要一些卑贱的募兵就可以逞威于朝鲜,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日本从来不认为朝鲜是值得自己头疼的敌人,在他们看来若无中原王朝的庇护,朝鲜早就沦为他们的领土了。
上一次他们进攻朝鲜,只是几十年前的事,相隔并不算遥远。有很多参战的大将,至今还活跃在日本的军中,甚至是各地的大名藩。
这些参加过当年攻打朝鲜的日本大将,一致地都看不起朝鲜人,那时候的朝鲜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日本能在朝鲜之战中坚持那么久,朝鲜人功不可没。
他们常常提供虚假情报,有一次,明军两千人被朝鲜军叫到平壤城外,被要求帮助他们攻打平壤,当时的领军问城中有多少日本兵马,朝鲜军说一千,然后明军就冲杀了进去,结果里边有一万日军,明军大败,三百多人惨死。
这些都不算什么,朝鲜军蠢到连敌我都不分,作战的时候有很多次明军都因为中了朝鲜军的冷箭而导致城池久攻不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