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观长河
到了中旬,铺子就会关门,许多老主顾都是知道的,现下已经过了腊八,剩下开门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许多主顾纷纷上门拿货。倚月楼馨竹姑娘也是明雨斋的老主顾,每次都是小桃过来买茶叶,铺子停业之前,便也来了一趟。
除了买茶叶之外,还给张承延带来了一封她家小姐的亲笔信。那日的事情出了些意外,他写给馨竹的一首《少年游》,原本是私人馈赠,并嘱咐过不要外传,但是最终老鸨子向妈妈还是把那首词给放了出去。
“公子,这件事情真的与我家小姐无关的,都是向妈妈的主意,小姐……年关之后,大抵在倚月楼待不了多久了,向妈妈现如今正在变着法儿的给我家小姐涨名气,想把我家小姐卖个好价钱。听说……听说已经有一个富商打算给小姐赎身,抬回去做小妾了。”
小桃的情绪不高,想来也是因为她家小姐的缘故。倚月楼自然不会将馨竹一直养在手里,这也是青楼行业的一贯做法,先将自家姑娘的名气打出去,等到合适的机会就卖出去。听小桃说的,怕也是真的。馨竹的名气,现如今已然算是到顶了,在往上怕也没有多少期待了,一直这样养下去,终究划不来。趁着现在,人气还没有下滑的时候,赶紧给卖出去,大赚一笔才是正道。
虽然平日里‘妈妈’这样的叫着,但彼此之间其是没有母女情分的,即便有一些,在大把的银钱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眼下馨竹姑娘也到了这一步,情绪自然是好不了的。虽说被卖与富人,抬回家做妾,算是脱离了青楼的苦海,但却也未必是登临彼岸。这边刚跳出虎口,那边就落入狼窝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关键还是要看个人品行。
若是遇到着好心人,下半辈子自然是有盼头的,若是遇到个黑心的,等到新鲜劲儿过了,再将其转卖出去,或是打骂随心的,那还真不如一辈子就待在青楼算了。小桃的担忧,怕也是如此。她给带来的亲笔信,张承延看了一遍,这是馨竹对他的歉意,说好的诗词不外传,虽然这件事情她也是身不由己,但终归是没能遵守约定。
张承延看完了书信,将信纸重新放回信封里面,对小桃说道:“回去告诉你家小姐,信我已经看了,事情也已经知晓。这件事情想来由不得你们主仆,左右不过一首词而已,我这边倒是影响不大,让她也别放在心上。”
当初写完词作的时候,之所以嘱咐不要传出去,就是不想与青楼这等风月场所,有太多的关系。虽然现如今文人士子狎妓,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士林当中也并未将这种风气视为自甘堕落。但若是细细观察,士子中的佼佼者,还是不怎么踏足青楼之地的。反而是那些家中衣食不愁,在学问上前途有限的一类文人,才会经常流连这等场所。
张承延自问现在还不是佼佼者,但既然发现了这里面的一些细节,那自然还是要避讳着一些,免得为日后留下一些仕途隐患。说到底,经常出入这些地方,总会让人觉得不够稳妥,难以被信任。
至于馨竹这位佳人的前途命运,实在不是他这等人物可以插手,要钱没钱,要权没权,如今能做的也只是祝愿罢了,希望为他赎身的那个家伙,是个心善的。万一要是时运不济,也只能叹
第二十章 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州城里随处可闻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年关之时,城市里热闹非凡。
春联,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叫法,现在依旧叫着桃符。以前桃符都是桃木板,本朝改为了纸张,也叫春贴纸。但无论叫什么,总之与他所知道的春联,实际上已经没什么差别了。
他作为书生,这新年的桃符,总是不能出去买的,否则传出去可就丢了读书人的脸。笔墨已经准备好了,用的宣笔、端砚,至于墨和纸就差了一些。不仅要写他自己的桃符,还有秦韵家的也是他来写,这样算下来,怎么也得七八副。
在他住的这一片儿地方,能读书认字的不多,有几家邻里,也想让他代写桃符。这个事情倒是不好拒绝,所以除夕这一天的上午,净忙着写桃符了。之后就是忙着给两家贴上去,大门、小门,凡是有门的都没落下。
等他这边忙完的时候,秦韵和琴儿已经将美食佳肴准备好了。拿出已经备好的一挂炮竹,点燃之后,一阵噼里啪啦的爆响,三个人捂着耳朵,隔着门看着鞭炮燃尽,在琴儿的欢呼声中,坐上了桌子。
一桌子菜准备了一个上午,自是十分丰盛,荤素凉热都有,对于三个人来说,绰绰有余了。不过今天是新年,最重要的是喜庆,至于浪不浪费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欢庆佳节,桌子上还有一壶酒,无论是张承延还是秦韵,对这东西都是不陌生的,只有琴儿没喝过。过年之际,也就给她到了一盅。
这样团圆和睦的景象,今日在陈朝各地,都在上演。佳节团圆的和美氛围,暂时的驱散了过去一年,一直笼罩着陈朝的阴云,西北边境的战事,北面金、辽两国的焦灼局面,各地占山为王的乱民,朝廷上的尔虞我诈……
秦韵的酒量不行,没喝多少,脸色就是红彤彤的了。张承延也不是酒鬼,对于酒他向来都是不怎么愿意喝的,一壶酒最后也只是被三个人喝了一半而已。饭后无论是秦韵还是琴儿,都有些微醉,张承延将她们送回屋子里安睡,他来处理剩下的事情。
晚上,明州城里有一些表演,非常热闹。这个年代是不需要坐在家里看春晚的,晚饭之后,张承延就带着秦韵和琴儿出门,去看街面上的杂耍。
舞龙舞狮、耍枪卖艺、猴子跳圈、嘴里喷火……
表演的曲目,种类繁多,但精彩与否,就要看个人喜好了。这些演出,都是不用花钱的,喜欢看就留下来看一会儿,不喜欢看几眼就走也行,当然若是家底富裕,给一些赏钱,艺人们也会接着,说一些吉祥话奉送回来。
街面上的铺子大多是关门的,但却绝不缺少商人。一些小商贩,或是一人,或是结伴,挑着各种东西往人多地方支摊,卖糖人的,卖灯笼的,卖首饰的,卖面具的……
张承延给琴儿买了一个花脸面具,还有两个糖人。给秦韵买了一根簪子,价格不贵,当然也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现如今他没什么钱,那些金银铺子里的首饰,是买不起的,只能买这些小商贩手里的东西,聊表一下心意罢了。
秦韵倒是不怎么在乎的,她的首饰基本上也没剩下几件了,之前生意不好的时候,都被典当出去了。现在张承延送她的簪子,虽然不值钱,但是却很喜欢,本想让他帮着戴在发髻上的,可是大庭广众之下,有些害羞。
逛了一个时辰,觉得有些累了,便回了家。这样的热闹夜晚,还会持续好多天,直到元夕之后,才会停歇下来,倒也不必急于一时,后面还有的是时间。
今夜按照习俗是要守岁的,现在还只是戌时,距离子时还有一段时间,枯坐着守岁,怕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人就困得不行了。张承延便给两人讲起了《西游记》的故事,这年头神魔鬼怪还是挺吸引人的,这样也能稍稍缓解一下困意。
不过琴儿毕竟年纪小,最后还是哈欠连天。小姑娘还是很想坚持守岁的,但困意来袭也很难受。张承延答应她,等过了子时放鞭炮的时候,把她叫起来。这样,琴儿才答应回房睡觉。
琴儿睡去了,只剩下两人,这下子倒不好再讲西游记了,手里拿着枯枝,无聊的拨弄着碳火。
“恩……你要是困了,也去睡吧,我来守岁就行,反正几个人的无所谓。”
“不去了,现在离子时也不远了,到时候到处都是炮竹声,噼里啪啦的,就算是睡了,也会被吵醒,那样更难受。”
&nb
第二十一章 大事件
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应该是张承延这几个月来起得最晚的一次。昨夜守岁,还跟秦韵求了亲,等到他回到自家院子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这一觉醒来,都已经是中午了。他现在孑然一身,倒是没什么亲戚长辈要拜访,这早起晚起的,其实没什么大事。
等到见了琴儿,这小姑娘看他的眼神不善,问了秦韵才知道,琴儿这是跟他在生气,埋怨他昨天子时放鞭炮的时候,没有叫她起来,害她没能守岁,说他不讲信用。
这对主仆的情况,与他是一样的,也不需要走亲访友。这样一来,春节的空闲时间,就非常的多了。在家中吃过美食之后,就出门闲逛,这几天的天色也很好,都是大晴天,出门也不会觉得太冷。
出门的时间多了,也会听到一些消息。现如今传的最厉害的,还是发生在除夕夜的一桩刺杀事件。范正之作为被排挤出京师的官员,很难想明白会有什么人对这样一位官员下手。新、旧两党之争,都是在朝堂上博弈,像这样的买凶杀人,实在是没听说过。
起初这件刺杀案子,是被掩盖的,范正之并不想把事态扩大,毕竟杀手没有成功,他除了有一番惊吓之外,倒也没有其他的伤势。而对于他这样久经官场的人来说,这点儿惊吓,或许一顿饭的功夫就能过去了,实在算不得什么。
但案子还是要彻查的,经手的官差一多,这件事情也就瞒不住了,渐渐地也就传开了。不过,这案子没查几天,就有些苗头不对了,这桩刺杀的案件,很可能与西北边疆的战事有关。
朝廷开春之后,必然会再次调集大军,远征西北。虽然前面打了些败仗,不过没有伤到元气,陈朝的军队,是不缺人的,至于粮草方面,早已经开始准备了,到时候会直接运往西北。
这盘踞的西北边疆的李氏外族,对陈朝的这些举动,也是了解的。届时新一任西北大军的统帅,很可能就是这位被贬明州的范正之。原因倒是不复杂,陈朝对李氏外族的战争中,也是有胜利战役的,而这些战役中,总是能找到范正之的影子。
现如今朝廷的领军人选还没定下来,不过朝堂上呼声最高的就是这位了。李氏外族那边知晓了这个消息,不想让范正之再次亲临西北,便有了这一招。当然这也是一种猜测和推理,还是因为那刺客的功夫被人认了出来,由此入手方才找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这是张承延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第一听到关于功夫,或者说江湖武林的讯息。明州城里茶余饭后谈论这些事情的不在少数,听他们讲那个刺客还是很厉害的,最后竟然给跑掉了,还伤了好些个护卫。
这件事情疑似与李氏外族有关,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就像热油锅里加了冷水,那叫一个沸腾,许多人叫嚷着要把那个刺客揪出来,还有的甚至要远赴西北,取那李氏的人头,一时间像‘大刀刘’、‘飞燕子’、‘左手剑’之类的名号,都冒了出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江湖高手。
对于江湖武林,张承延自是有兴趣的,或者具体一些说来,他对这些人的功夫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内功心法,他更有兴趣,想见识一番,若是能够弄到一本练练,那就更好了。不过谈论这些的,也都是些普通人,对于他感兴趣的功夫,倒是没人知道这里面的玄妙,至于那些疑似身怀杀人功夫的江湖人士,倒是一个都没见过。
“你对这些很感兴趣”秦韵有些不太明白,他是一个书生,为何对这些江湖武林之类的感兴趣,“想做‘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大侠”
“这个倒是你想多了,现在已经晚了,多半是做不成大侠了,不过是对他们的功夫有些兴趣罢了。”
秦韵算是松了一口气,没这个想法自是好的,她还真怕张承延脑袋一热,就去找这些人拜师学艺了。这年头虽然没有‘侠以武犯禁’这样的说法,但在朝廷上,连为国家征战的武将,都不如文官受到官家重视,何况这些江湖草莽还是安安生生的读书,考科举要好一些,哪怕多考几次也不是大事。
这件发生在年关的大事,还是真真切切的有了些影响,明州城街面上的官差巡逻,倒是勤快了一些,见到可疑的人,都会上前盘问一番,据说也拿了十几个人,不过都不是正主,都是一些街面上的扒手罢了。
第二十二章 灯节
自正月初十之后,明州城里的花灯渐渐多了起来,无论是商户铺子,还是普通人家,总能找到几盏花灯,这几日生意最红火的便是卖灯笼的。正月十五是元夕,也称花灯节,那一夜怕是全城都要挂起花灯,才过初十,就已经在预热了,城内的河水里,每天晚上都有人在放船灯,随着河水漂流。
还没到正月十五,这样的放灯人数,说起来还是不够多,听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几乎随处看见放灯的人影,整个明州城里的河流,会被一盏盏船灯所侵占。
琴儿本打算自己做一盏花灯的,想做一个小兔子。不过后来做成之后,实在太丑了,而且好像支架还出了问题,蜡烛放进去之后,没过多久就歪了,最后一个‘肥兔子’灯笼,被火烧成了一堆黑灰。小姑娘对此还是很伤心的,难过了好几个时辰,后来还是张承延给她重新买了一个兔子灯笼,这才作罢。
越临近花灯节,晚上明州城就越是热闹。过年的这些日子里,亲朋好友该拜访的也都拜访了,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但此时大多还不用工作,一时间也就空闲下来了,夜晚出来看夜市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盛况,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终是达到了最高峰。
这一夜,明州城灯火通明,出门都不用提着灯笼,说宛如白昼自然是夸张了,但至少是不影响出行的,挂在外面的灯笼,几乎会亮着一个晚上,直到里面的蜡烛燃尽了,才会被拿下来。
吃完了晚饭,把锅碗瓢勺洗干净放好,琴儿便迫不及待的出门去了。对于这个小姑娘,名义上与秦韵是主仆,但更多的还是被当做妹妹看待,无论是秦韵还是张承延,都没拿琴儿做普通丫鬟对待,等再过两三年,就会寻摸着一个厚道的男子,把她嫁过去。
琴儿挑着她的大兔子花灯,在前面走着,一蹦一跳的。这个灯笼是买来的,质量上是过关的,所以倒不用担心里面的蜡烛会歪倒,烧了整个灯笼。张承延和秦韵走在后面,一旦琴儿离得远了些,秦韵就会把她呼叫回来。
“今天花灯节,如文坊那边最是热闹,怕是许多文人都会过去,到时候难免又要有诗会了,你今天可有灵感了”秦韵俏皮的笑着,和张承延在一起久了,起先还是相信他是不怎么懂诗词的,不过现如今倒是不怎么信了。她自是不知道,张承延的诗词都是前世背下来的,其本人倒是真的不懂这些。
今天也是有诗会的,不过却是没有主办人,或者说这是个全民诗会,谁都可以参加。花灯佳节之际,这样的诗会,颇有普天同庆的意思。不过这诗会的中心,还是在如文坊,那一带是明州城文风最盛的地方。
一路走来都很热闹,到了如文坊,更是空前的喜庆。放眼望去,街面上的人群,自然比不上他前世,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是很多了。两旁的商业铺子,也不管营业还是打烊,亦或是还没开业,反正门前都挂了一串灯笼,不过这些灯笼样式都差不多,圆圆的红灯笼。
如文坊这里,文风最盛,这一片住着的人,也大多受到了一些熏陶,相对明州城其他地方来说,算是一片和谐的街坊,没有那么多黑恶势力。所以,在这里能看见不少女眷,随着自家丈夫出来赏灯。
进了如文坊,这里人多,秦韵就不放心琴儿一个人随意乱跑,将琴儿牵在了手里,张承延当然也怕秦韵出现什么意外,手里也拉着她。
路过千召楼的时候,张承延带着她们走了进去,这一路走来,虽说路程不太远,但也确实感觉到了一丝疲乏,腿脚有些发酸。况且千召楼有三层,到了上面歇息的时候,也可站在高处赏灯,视角还是不错的。
和他们有同样想法的,自然大有人在,二层已经没了座位,三层也差不多售光了,反倒是一楼,客人稀少,这和往常倒是颠倒过来了。这第三层也为了满足客人的需求,窗户全开,让客人能够观赏到外面的灯景。
到了三层的时候,倒是遇见了熟人。李文山也带着一个女子,一起出来逛灯会,那女子梳着妇人发髻,模样自是好看的,想来就是李文山提到过的妙玉了。妙玉是在青楼里做清倌人时,老鸨子给起得艺名,就像馨竹,这也是艺名,至于本名有些人是不记得的,就会将艺名用一辈子,不过妙玉倒是记得本名,现如今已经改过来了,叫王玉香。
他们二人喜结连理,这其中有张承延的大功劳,这位初为人妇的王玉香王夫人,向张承延表达了谢意。张承延领了情,便将秦韵和琴儿两人,介绍给他们夫妇认识,两边便把座位挪到了一起,一同赏景。
女眷们自有她们的话题,男子们不去干涉,便在一旁说着生意上的事情,张承延借着这次机会,便说出了愿意南下言州的想法。李文山自是高兴的,他以前不务正业,没几个靠谱的朋友,最近与张承延走的频繁一些,勉强算是够得上朋友二字。
“不过,也有些问题。那女子,我打
第二十三章 对子与诗
元夕夜,灯火通明,人潮如水。
在河水里放灯,一向是这个节日的传统。在路边的摊子上,买了三盏巴掌大小的船灯,来到内城河畔,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将三盏灯笼放入了水中,祈求平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