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太上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苦涩的柿子

    当时美国的总统胡佛上台,喊出的口号是“每家锅里一只鸡”,“车库里两辆车”。之后由于错误指挥,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之后罗斯福上台,调整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开始利用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这是计划经济的手段,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世界,采取苏俄的**经济方式在当时看来绝对是疯子!

    但是效果也很明显,罗斯福新政成功了!

    其实在中国有一个伟人,在南海干了相同的事…

    在资本主义世界实行共产经济,在**世界实行资本经济,很荒谬的事情,但是他们偏偏成功了。

    几个时辰后,天色渐沉,几个宫女恭敬的站在李渊身后打着宫灯,不知何时,他的肩上也披上了皮裘。

    灯光虽不如白昼般耀眼,但看书也是足够了。

    在石桌上,蹲着土胚小炉,灼灼烈火煮着姜汤。

    良久,李渊将书合上,沉沉的呼出了口浊气,问道:“珝儿呢”

    &




第二十九章:李恪重病
    “多谢公公夸奖世民,媳妇在这里代世民谢过了。”长孙无垢微微一福,对着身边的侍女吩咐道:“去通知妃嫔,皇子公主们来紫宸殿参加晚宴,对了...去东宫的时候带上这个。”

    长孙无垢从腰间取出一个象牙白玉牌递给了身边的侍女,那牙牌用的上好蓝田美玉,刻着皇后令三个纂字。

    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原因,渭水之盟时李世民虽雄姿英发,但长安还是内紧外松,东宫和大安宫这等重要的地方肯定严加戒备,没有皇后的牙牌恐怕过去就会被立即扣押。

    “本来媳妇想等世民回来才具备欢庆晚宴,没想到公公倒是先来了,也就不管世民了,公公先入宴...”长孙无垢微微一笑。

    “长孙皇后的聪明还真不是盖的。”李渊心里暗忖道,言语间便让他由主动化成被动,但话语又有如春风拂面,让人生不出一丝愤怒。

    这说话好像他真的是被邀请来参加庆祝战胜的晚宴,不过李渊也不急,这种事情急是急不来的,得顺势而为。

    总不能急匆匆跑来,对着长孙无垢说我要救济灾民,然后长孙无垢夸奖公公你真有菩萨心肠,那他就是傻子了!

    正想间,猛然惊醒,背后吓出一层冷汗。

    他太冒失了!

    长孙无垢举办宴会为什么偏偏挑在这个时间李世民还未归来,提前准备到也说得过去,但现在开席

    是为了避嫌!

    作为公公的李渊跑到儿媳这里是干什么这就很值得思量了...

    李渊心里暗暗警醒,老脸红了几下,被画屏扶着走下了软轿,淡淡说道:“没事,世民回不回来没关系...”

    感觉这句话有点奇怪,李渊又干咳几声,“这次朕倒是有事要与你说,世民在反倒不习惯。”

    “公公先进去再说吧,这秋天外面冷的发颤。”长孙无垢打断了李渊的话。

    李渊无奈点点头,他心里也不是很急。

    不过片刻,他就随着长孙无垢走进了紫宸宫,和大安宫差不多,皇宫只是外面看着气派,其实里面大多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同往日一样,作为大唐帝国最尊贵的存在,李渊坐在了上首位置,类似胡床一样的东西,垫着一层皮草,软绵绵的还有些许温热,案几上点着一根残烛,还有半卷翻着的佛经。

    他心里明白了半分,刚才长孙无垢定是坐在这里点着蜡烛看佛经,然后匆匆忙忙的跑去见自己,晚宴也只是仓促间说的。

    那根蜡烛依旧亮着,在伫立的高脚宫灯上长长的蜡烛是新点的,灯盏里面没有灯油,长孙无垢的节俭可见一般。

    在前世的时候,李渊曾听说长孙皇后为了省钱,亲自带着妃嫔种菜,采摘,一顿也只是一菜一汤罢了。

    正当李渊随意想着,紫宸殿门口越发的通亮了起来,几百名太监宫女拿着的宫灯将外面照的如白昼一般,天姿国色的妃嫔与年幼的皇子公主鱼贯而入。

    太子李承乾来的不晚不迟,他住在东宫,离紫宸宫是最远的,再加上东宫几乎与皇宫是分隔的原因,所以匆急赶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入座了。

    “承乾见过皇爷爷、母后。”李承乾照例施礼。

    演戏要演全套,上演爷孙情的李渊自然不肯在这点犯错误,带着微笑点了点头,笑道:“承乾,乖孙子,快坐到皇爷爷这里。”

    李承乾倒是推辞了,按着孔颖达教的那一老套,用着礼不可废的言辞拒绝了他,在长孙无垢



第三十章:权势压人
    太医姓徐,隶属太医署,太医署这机构类似专管皇室的医院,当然也有皇帝派遣太医署的医师给亲近大臣看病,而太医署又归太常寺管理。里面设置“丞一人,令二人,主药有二,医师等百人。”

    医生在古代是个很值得尊敬的群体,古代的士子常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上医医国,其次医人。”这等言论,将社稷重臣与悬壶济世的大夫相提并论。

    或许在明清有皇帝一怒杖死太医的例子,但是在宋之前,这天下不是皇帝老子说了算,而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隋炀帝杨广不相信这句话,所以他悲催了,被关陇贵族与山东士族所垄断的士大夫阶层合力推翻。

    会读书、开药方的郎中自然也是属于士大夫一层的人,更别说有品级的太医令!

    所以此刻的徐太医只有医术不精的羞愧,却没有丝毫对治不好李恪的后果感到害怕。

    在医疗极其不发达的古代,夭折死个儿子更是司空见惯,宋代的宋神宗生了十四个儿子,夭折了八个,也没见得治哪个罪

    听到李渊这句“能看否”的话,徐太医微微一愣,惊诧的抬头看向李渊,皇家素来亲情淡薄。对于皇三子李恪,李世民这个亲生爹见的次数也是极少...

    每一个皇帝基本都是拔吊无情的个性,非常符合后世渣男的标准,当然明孝宗除外,毕竟他只有一个老婆。

    “陛下若是想见自无不妥,可是微臣恐汉王所患乃是流疫...”徐太医咬咬牙,叹了口气,又说道:“医书所载流疫多发于秋季,秋天正是由暖转寒的季节...”

    汉王乃是李恪的封号,现在的李恪还不是后世那个熟知的吴王恪,到了贞观十一年才会改王爵成为吴王。

    “流疫杨妃和三皇子真是命薄...”一个妃嫔呵呵冷笑。

    “三皇子平时多么聪颖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患上了这种绝症,这种病得上了就没有活路了,杨妃命真苦啊。”

    “我老家就曾有七八岁的小孩换上了流疫,生生害死了一家五口人,最后被县衙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

    听见妃嫔的话越来越难听,乍一听是关心的体贴话,可是那说话的语气无一例外,都是幸灾乐祸,城门失火,城内不慌。

    长孙无垢凤眸微怒,俏脸紧绷,最终忍不可忍,喊道:“闭嘴”

    十三岁嫁入秦王府,做了正妻这么多年,只有仁慈,没有半分手段怎么可能

    在长孙无垢充满威仪的目光注视下,好事的嫔妃自讨没趣,用小团扇遮住红唇,撇撇小嘴,很快就雅雀无声。

    “徐太医你继续说,恪儿到底患的是不是流疫到底有没有方法医治”长孙无垢训诫完嫔妃之后,听徐太医的话也很是细心,抓住了那个‘恐’字,恐就代表着有可能,但不一定。

    徐太医扶着长冉,眉头皱紧又松下,舔了下干涩的嘴唇,说道:“回皇后娘娘,臣非是危言耸听,平时普通人一副汤药下去,在歇息几个时辰,出一身热汗,这病就好了大半,可三皇子却迟迟高烧不退,按照往年病例对照,若是汤药不见效果,便十有**是流疫。”

    “而这流疫最易传染的就是老人和小孩,太上皇年岁已高,纵使儿孙绕膝亲情动人,但也不可不顾安危。”

    长孙无垢认同的点点头,柔声说道:“徐太医所言有理,公公,此事确实对您有害无益,媳妇就代你前去看...”

    可是还没当长孙无垢说完,就听见一声‘呵



第三十一章:拾翠殿
    拾翠殿,是杨妃的居处,位于掖庭的最西侧。唐皇宫总称为太极殿,以两仪殿为中轴线,在东面的是太子东宫,西面是后妃的掖庭。

    数十宫人执灯,将殿前照的通亮,两侧靠着墙院开辟的菜园,栽种的花草修剪的很是整齐,未见败叶,多显的是秋黄的菊花,其他的花种稍微少些。藤蔓支撑的篱笆很是简陋,与农家有些类似,泛黄的干瘪黄豆垂落泥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在西掖庭的西侧,属于皇宫最为偏僻之地,也是最为寒酸的地方。若是论杨妃的处境,此刻的她断然没有贞观朝长孙皇后死后“四妃”的尊荣。其实并非是杨妃蛰伏,而是这个女人经历国仇家恨之后已经化为‘隐士’。

    有时候不争就是无声的抗争。

    “陛下,三皇子高烧不退,确实是流疫的特征。”徐太医咬咬牙,阻在前面提醒道。

    “无事!“李渊微微一笑,他清楚徐太医的顾虑,死一个不重视的皇子对于他而言影响不大,可若是太上皇要是今日染病撒手人寰,他就真的难逃死罪了!

    顿了顿声,李渊继续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天子乎朕既然相信己见,即使就此重病又怎会迁怒徐太医呢”

    徐太医无奈只能悻悻退下,垂袖长叹。

    “公公想要做什么,媳妇自然是无法阻止的。然公公即为九五之尊,怎么轻涉险地媳妇先进!”长孙无垢轻摇头,凤冠霞帔,踏进了拾翠殿里的暖阁。(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带的礼冠,因为凤凰和龙一样为至尊,因此只能皇后、公主佩戴。霞帔:披在肩上的彩色衣服。凤冠霞帔为古代皇后的礼服,后来马皇后对朱元璋谏言允许女子结婚的这一天穿戴。新郎的状元服也是一样。)

    “这...”李渊不禁愕然,他是熟知历史知道吴王恪不会死,才准备进拾翠殿,若是知道这是流疫,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进,他还没活腻歪!可长孙无垢却不知晓,但她依旧选择踏入。

    李渊心里略微有些感慨,也随即进入了拾翠殿。

    拾翠殿装饰简陋,七八岁模样的李恪躺在靠在墙上的胡床,粉色的纱帐半遮,苍白的脸颊毫无血色,但是从稚嫩的脸孔还是可以看出几分俊朗的棱角,小手无自觉的压在软被边角,微微弯曲。

    在旁边有一略施粉黛,长相绝美的女子低声哭泣,却是跪坐在地毯上,衣裳并不华丽,头上仅用木叉束住青丝。

    不差分毫,应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了。

    长孙无垢轻轻拍打杨妃的粉背,柔声劝说道:“杨妃妹妹,不要哭了,恪儿他不会有事的,你瞧,公公他也来看恪儿了。”

    听到这句话,杨妃惊的侧倒在床榻,在长孙无垢的扶持下,才收住惊吓,嘴巴哆嗦道:“妾身参加...陛下。”

    “免礼!”李渊皱了下眉头,杨妃为何怕他,他心里也是极为明白,这个老狐狸灭了隋朝,亡国公主能不怕他吗

    说上来,李渊对杨妃还有点同情,因为在史书上杨妃只是渺渺几笔,仅有一句“恪母,隋炀帝女也!”若不是李世民说“英果类我”的吴王恪,使史官对他着墨颇多,顺带牵扯出他母亲的尊贵身世,这个可怜女子恐怕就消散于世间。

    说杨妃可怜是因为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公元前618年),而李渊是在同年五月登基,但是李恪却是在次年生的!

    也就是说杨妃是在守孝期怀上李恪的,这就很可悲了。乍一看没什么,其实在儒教盛行的古代,守孝三年甚至连肉食也是不准吃的,刮胡子剃须也是不允许的,更比说啪啪这种东西了。

    看着杨妃因为害怕颤抖的身躯,李渊抛出话道:“朕恰好看过几本医书,恪儿的病朕可以治。”

    “真的吗”



第三十二章:青霉素
    约莫到了亥时三刻(晚上九点左右),漆黑的皇宫突然亮成一片,从皇宫北面的龙首山望去似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从拾翠殿出发,似大河的两条支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数百宫女低头,穿着窄袖高腰长裙,绣裙系在胸部以上,梳着垂荷双髻,双臂交汇握着长杆宫灯,婀娜的身姿匆匆行驶在蜿蜒的小道,遇见各宫殿膳房便敲门而入,眉角焦虑万分。

    而在宫城的承天门(正门),数十太监骑着快马赶往靠近景风门的常禄寺。作为掌管皇家祭祀以及各种大典膳食供应的专属部门,虽则官员早早放衙(下班),但还有专属的小吏在此处搭理。

    咚!咚!咚!

    在常禄寺侧门的门房,里面亮起晕黄灯光,老吏员披着一件破旧羊皮袄,从侧门露出一条缝,钻了出来,往手上呵了口气,问道:“中使,请问有何事情”

    古代对宦官的称呼有很多种,在明代以前一般都是冠以职位称,比如秦赵高就是中车府令,东汉的张让等人称呼也是常侍...

    而惯称的太监在明朝之前却是褒义词,你若是称呼他一声太监,士子甚至还会骂你阿谀奉承。

    隋唐时期,宦官的更多称呼便是中使,内使,若是遇见大人物,便要尊称声中贵!

    为首的太监停住骏马,阴厉的眼神扫了一眼老吏,低声喊道:“奉太上皇口令,太常寺的所有发霉馒头全部交给内宫。”

    馒头,传说是由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发明的,所以馒头另有‘蛮头’的意思。

    老吏员先是一愣,然后急忙跪地接旨,接着打开太常寺的朱红正门,看着那群中使,他心里感慨,不知道太常寺的主官得罪了哪路仙神,竟然深夜查抄...

    当然老吏员却是猜不到这其中有其他的缘由...

    ......

    拾翠殿。

    看着几筐发霉的馊味馒头摆在拾翠殿,酸臭味走进便能问的清晰,若不是太上皇下令打开门窗,就是这气味也能将人熏死。

    杨妃被吓的身体止不住哆嗦,脸色比躺在病榻的李恪也好不了多少,她的恪儿只要挺过发烧,体温下降就能活下来。可若是吃了这馊味馒头

    这!

    她越想越恐怖,惯性思维告诉她变质馒头吃进肚子里人还能好吗

    举个例子,现在的李渊就好似《药》里面要小栓吃掉人血馒头就能治好痨病的老栓,言辞凿凿的说人血入药就能治好痨病...

    这未免...太过荒诞了!
1...678910...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