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大宋做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吴仲达

    张宝想要在将来谋取西京道,那就离不开生活在此地的汉人支持,而想要获得这些人的支持,仅靠同族之情这四个字那是远远不够,唯有利益,才是争取支持的王道。

    相比起生活在大宋境内的汉人,幽云之地的汉人更加注重实际利益,而这倒也方便了张宝。

    得民心者,得天下。大宋朝廷虽说朝纲**,但好歹也是维持了百余年的王朝,它的正统性深入人心,张宝若是在大宋境内起事,很难得到百姓的支持。别看张宝从大宋零敲碎打的挖走了不少人,但与大宋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那不过是九牛一毛。大宋的支持者,数不胜数。如今的大宋还没到百姓活不下去要揭竿而起的程度,这也要得益于大宋文官集团“糊裱匠”的功力,但对张宝来讲,却不是好事。

    与其费心竭力的去与大宋朝廷争夺民心支持,倒不如在幽云之地从头开始。幽云之地的汉人虽是与大宋的汉人同根同源,但由于百多年的隔离,北地汉儿对于大宋的认同感很低,几乎没有不说,反倒将大宋官军视为侵略者。

    强者为尊的观念深入疏于“教育”的北地汉儿人心,张宝想要得到这些同族的拥戴,不需要展现自己有多么仁义,只需要告诉周围的人自己有多强大即可。等到获取了北地汉儿的认同,那收复幽云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张宝此番进兵西京道,名义上是为西军阻拦辽国出兵干涉,但实际上却是打着自家的算盘。在阻止辽国去操心西夏安危的前提下,为自家在西京道扎根付诸行动。而作为外来者,不管多动听的花言巧语,也没有纯粹的实力来的有用。至于之后的怀柔,那也是以后才需要关心的事,而现在,展露实力,让人不敢小觑才是最主要的。

    不管什么时候,实力对等才是彼此能够对话的前提。狮子不会跟兔子做朋友,张宝想要得到北地汉儿的认同,那首先便是要告诉西京道的人们,自己是狮子,不是兔子。

    武州有守军五千,但这对拥有攻城利器的张宝来讲压根就构不成多少威胁。张宝麾下的栾廷玉、鲁智深、卞祥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武州守军若是敢出城与梁山军野战,那是自寻死路,还不如躲在城中当缩头乌龟来得安全。

    但总是躲在城中也不是个办法,武州军民没想到会有一天被一帮“流寇”给堵在城里出不去。由于事先准备不足,不管是粮草还是兵械,武州的储备都不多。坚持个十天半月还没问题,可要是被围上两三个月,那城里可能就要出现“人吃人”了。

    身为武州最高长官的耶律楠对此时城中的情况心知肚明,也明白武州城不能久守。他本指望带人打退城外流寇的几次攻城以后便派人去与流寇讲和,拖延时间等待援兵赶到。却不想这帮流寇如此无耻,一天到晚就知道砸石头,却压根就不派人来攻城。

    这光挨打却不能还手的滋味,不好受。但出城一战耶律楠又没那胆子。倒不是没派人出过城,但一千被寄予厚望的骑兵出城以后被流寇屠戮的场景,让耶律楠再也不敢去轻易尝试。城外的那伙流寇哪里像是流寇,分明就是一支正规军。

    武州位处朔州,而朔州与大宋接壤,忽然冒出来的这伙流寇要说跟宋国没关系,打死耶律楠也不信。而让耶律楠相信城外的流寇真是宋军又有点困难,因为耶律楠跟宋军打交道也不是一回两回,在他的印象里,就算是大宋的西军,好像也没有城外那伙流寇的装备精良。

    流寇这么有战斗力的流寇能在大宋混不下去,偏要跑来咱大辽祸害

    弄清楚这伙流寇的来历并不是当前耶律楠最关心的问题,保住武州城不被流寇攻破才是最要紧的。武州本有守军五千,但随着这几日的战斗,还能继续作战的也就将将三千来人。而这并不代表武州城里就缺少青壮。只不过那些青壮是北地汉儿,难以得到身为皇族旁支的耶律楠信任。

    但大难当头,耶律楠也只能暂时将对北地汉儿的戒心放在一边,先保住武州城,坚持到援兵赶到才是要紧。一纸征召令,原本被提防的三千北地汉儿被征召入伍,参与守城。而为了让这些北地汉儿甘心卖命,耶律楠更是撒布谣言,言说城外流寇破城之后会屠城,鸡犬不留。

    一开始城里的人无论是汉人还是辽人都相信了耶律楠的谎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外的流寇除了围城压根就没有任何攻城的迹象,这就让人不禁怀疑耶律楠所说的真实性。眼见怀疑自己的言论越来越多,耶律楠急中生智,派人出城与城外的流寇联系,不管谈的结果如何,总能给城里的军民有个交代。

    &nbs




第二百五十章 破城
    武州城

    亲眼看到被自己寄予厚望的萧布达被城外贼寇押至城下“展览”,武州守将耶律楠的心里那是拔凉拔凉。萧布达是六蕃岭主将,他都被贼人生擒活捉,那就意味着六蕃岭的六千辽兵指望不上,即便没被全歼,估计也是溃散。

    继续固守别看此时城外的贼寇并未攻城,可只要围困个两三月,城中粮草耗尽,贼寇再想要拿下武州城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更让耶律楠感到郁闷的是,直到现在,他还没弄清楚城外贼寇的真实身份。

    原本还可以通过交战俘虏对方手下了解敌情,但城外的贼寇却死活不攻城,派人出城野战又是有去无回,派人出城与贼寇谈判还是有去无回。尼玛!真是邪门了,遇上这帮不按套路出牌的混蛋玩意!

    耶律楠与萧布达的交情不错,看到昔日好友如今沦为阶下囚,耶律楠的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不过眼下最叫他头疼的还是如何守住武州城。六蕃岭的援兵那是不必考虑了,剩下的援兵也就只剩下朔州的兵马。可城外的贼寇既然能想到对付六蕃岭的辽兵,那也不可能想不到应付来自朔州的兵马。而且耶律楠并非庸才,看到萧布达的下场,他已经隐隐意识到自己这武州恐怕已经变成城外贼寇用来吸引各处援兵来救的香饵,一旦无人识破这些贼寇的奸计,朔州各路兵马很有可能便会被各个击破,而到那时,不仅武州要陷落敌手,很有可能整个朔州都会被敌所占。

    而叫人郁闷的地方也正在此处,耶律楠猜到了城外贼人的阴谋,却苦于无法将这个想法转告他人。城外贼人压根就没搞什么围三阙一的策略,四面合围武州城,大营外围更是遍布侦骑,丝毫不给耶律楠对外通风报信的机会。

    耶律楠也曾试图组织人突围将消息送出去,但每每送出城的信使不是被擒就是被杀,有两回耶律楠本人都差点做了俘虏。

    困守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尤其是在见到唯一的指望萧布达也被生擒活捉带到城下以后,武州城内的秩序算是彻底被摧毁了。

    武州地处宋辽边境,城内汉辽杂居,平时两族还能相安无事,但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昔日那些被隐藏的矛盾也借此时机一并爆发了起来。

    耶律楠虽是辽人,但却属于温和派,提倡与境内汉人和平相处。而像耶律楠这样的辽人不再少数,辽国统治者也是出于保证地方安宁的考虑,大多与宋国接壤的地方,所派官员多是跟耶律楠一样的温和派。

    但平时的和平假象随着破城危机的加重而被撕下,自觉高人一等的辽人不信任城中的汉人,甚至还有激进想法的辽人提议要将城中汉人集中看押起来。而城中的汉人自然也不肯就此束手待毙,矛盾也就此被激化!

    耶律楠心力交瘁,自己都觉得自己变成了二皮脸,前一刻还向同族人保证一定会提防汉人,下一刻扭脸又对手下汉人许诺自己一定会一视同仁。耶律楠心里苦啊,不由得羡慕已经沦为阶下囚的萧布达,虽然做了俘虏很丢人,可至少不必像自己现在这样,夹在汉辽之间左右不是人。同族人怪他轻信汉人,背叛族群;而汉人则怪他出尔反尔,不信守承诺。

    人心这东西,向来便是难测的,想要检验一人是否对自己好,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共患难。只有在危机关头,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性。眼瞧着耶律楠靠不住,武州城里无论汉辽,也都开始自谋出路。

    辽人商量着要集中力量突围,而汉人则想着是否要派人出城跟城外的汉人联系,看看对方会不会念及同族之谊,不伤害他们这些“离家多年的远方亲戚”。

    耶律楠正在逐渐失去对武州城的控制力,手下的人无论汉辽,都在瞒着他小动作不断。而耶律楠即便有心重聚人心,但此时也已是有心无力。武州城的守军本有五千,但随着阵亡了一批后,身份是辽人的守军已经不足三千,而为了确保有足够的人手守城,耶律楠下令征召城中的汉人参与守城。汉人的民族优势之一,那就是人多。

    无论是哪个少数民族入主了中原,到头来都免不了被汉族同化。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汉人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几十万少数民族扔进几千万的汉人里,顿时就被“稀释”的微不足道。随后便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少数民族变成了华夏大家庭的一员。

    武州虽是辽国的城池,但生活在武州的大多数人却是汉人。而且不仅仅是武州是这种情况,幽云各地的情况也大多如此,汉人都是占了大多数,辽人依旧还是“少数民族”。平日里辽人是统治阶段,汉人对作威作福的辽人多是采取忍让的态度。但如今城破在即,都大难临头了,谁还在乎是否会因为得罪辽人引来报复,就算是事后报复,那也是活下来以后再考虑的问题。

    没人愿意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且还是留给平日里总是变着法欺负自己的辽人。生死关头,各安天命,大难临头各自飞,辽人决意集中力量突围,而汉人则开始想方设法派人出城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

    张宝并不是个容易被糊弄的主,他才不会天真的认为武州城里的汉人是出于同族之谊才想要反正,重新回到母族的怀抱。不过他也没傻到当面拆穿对方的假话。幽云十六州是要收复的,但收回的幽云十六州不仅仅包括土地,更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口。人口可比土地要更有价值,但如何安抚民心,却需要张宝慎重对待。

    好在久居辽国的汉人虽没彻底被辽人同化,但同样也受到了辽人的影响。北地汉儿们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即强者为尊。说通俗点就是习惯依附强者,只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这些北地汉儿便会认同。相比起将大宋视为天下正统的大宋百姓,北地汉儿反倒更容易“收买”一些。

    张宝谋取幽云十六州可不是为大宋出力,仅有一个高丽,充其量也不过只是一个夜郎自大的草头天子,没什么意思。只有夺取了幽云十六州,张宝才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的资本,幽云之地的北地汉儿,与张宝同属一族,对大宋所谓的正统更是没有多少认同感,而张宝只要获得了这些北地汉儿的拥戴,即便到时朝廷想要跟自己翻脸,那也要先掂量掂量是否要冒这个险。

    收买人心这种事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其中的分寸把握便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张宝此时虽并不打算直接亮明旗帜割地为王,但前期的准备还是该做就要做。

    和颜悦色的安抚了偷溜出城前来拜见的汉人代表,承诺破城以后不会伤害同根同源的汉人



第二百五十一章 笼络人心
    派系这东西无处不在。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只要是人,就有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周围人“分门别类”的习惯,张宝手底下的人也不例外。不过好在张家内部的派系都是知道轻重的人,没有严重到影响张家这个共同利益的发展。

    张家内部的派系是以加入张家以前的身份作为区分的标准,主要分三大派,一派是“本土派”,以张家的内院为主,这一派是张家的根基所在,虽然并没有占据什么“抛头露脸”的位置,但却是家主张宝在这个利益集团内保证话语权最大的保障。那些分散在各部门基层的下级官员,就是张宝的最广泛支持者。

    而另一派则是“同门手足派”,泛指与张宝有着同门或是结拜之谊的人,这一派的人数最少,但却人人都是身居要职,手握重兵,对张宝同样也是忠心不二。

    最后一派就是邓元觉所在的“招募派”了,这一派的人多是由张宝招揽才加入的张家,像是李俊、张顺、阮氏兄弟、石宝、邓元觉、唐斌、吕将、闻焕章等等等等。而这些由张宝招揽才加入张家的英雄好汉,又分成两小派,一派是“在野派”,另一派则是“将官派”。在野派就是在被张宝招揽以前并未在朝为官,将官派则是恰恰相反。

    像石宝、邓元觉、孙安、吕将等人便是在野派的代表,而像王进、徐宁、仇悆等则是将官派的代表。

    不过无论是哪一派,都在维护张家利益这个问题上意见一致。所不同的,也就是在对待朝廷的态度上所有区别。诸如石宝、邓元觉、吕将等受张宝招揽才“出人头地”的英雄好汉,对待朝廷自是不屑一顾,之前没有受过朝廷的“恩惠”,此时自然也就不必客气。而像王进、徐宁、仇悆等人,虽然本人在朝为官时不怎么受朝廷的“待见”,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够跟朝廷“以和为贵”,不要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邓元觉对大宋朝廷并没多少好感,但他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给张宝“招祸”,在得知朝廷派人前来的消息以后,索性便与贝应夔一道带人协助进城负责维持治安的韩五去了,来个眼不见为净。

    而张宝却不能像邓元觉那样来个“避而不见”。对于黄经臣的到来,张宝也感到有些纳闷,早在出兵以前张宝便与官家赵佶商量好了相关的事宜,一旦辽国遣使向宋国抗议,朝廷只需咬死不认账便可,实在不知黄经臣此时到来有何贵干。

    张宝跟黄经臣也算是老相识,虽然由于二皇子赵柽对张宝的“疏远”而少了来往,但彼此那份交情还在,面对老友的来访,张宝也不客套,直奔主题询问黄经臣此来的用意。而黄经臣也是知道张宝脾气的,面对张宝的询问,他也不废话,直接说出了自己此行的主要目的。

    不是因为辽国向宋国抗议擅自撕毁合约,妄动兵戈一事,而是宋国内部出了大事,河北田虎、淮西王庆以及江南方腊这三方势力竟然相继起兵造反。这三人都是张宝曾对赵佶提起过的大寇,原本赵佶还不太相信这世上会有这种胆大包天的人,不想却真被张宝言中,如今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黄经臣此来,就是带来了官家的旨意,要张宝率兵回大宋平叛。

    “开什么玩笑我这里已经开打,这时候让我回去那先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不都白费了。”张宝大为不满的抱怨道。

    “张大人,老奴也就是负责传旨,回不回还要你自己拿主意。”黄经臣见状说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回军大宋协助平叛是不可能的。大宋也不是没有兵马可以平叛,朝廷招安的宋江一伙,还有官家出资组建的新军,不都可以拿来用嘛。干嘛非要让我率军回去黄中官,烦你回去转告官家,前功尽弃非是我张宝的习惯,当初接受朝廷雇佣协助西军攻打西夏,可不代表我梁山军就会听从朝廷的指手画脚,军事独立指挥权可是官家亲口答应的条件。”

    “可这样一来,很容易引来朝臣的攻讦。”黄经臣担心的说道。

    “哼,我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人捣鬼!”张宝冷哼一声,又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梁山军拥有独立指挥权,那些狗屁不懂的嘴炮少他娘的瞎指挥。”

    张宝态度强硬,而黄经臣又不敢在张宝的地盘上“撒野”,在确认了张宝打算抗旨的态度以后,便起身告辞。张宝也不怕黄经臣回去以后在官家面前告自己的黑状,梁山军对朝廷的依赖几乎没有,无论是兵械还是后勤,梁山军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朝廷就算是想要“拿捏”一下梁山军,也是无处下手。

    至于官家的态度,张宝更是不怕。手里有兵,心里不慌,眼下是赵佶在求着张宝办事,张宝完全没必要表现的太软弱。没听说求人办事还态度趾高气昂的,那不是求人办事,那是找抽。

    张宝已经给出了解决的方案,被朝廷招安的宋江,朝廷新组建的皇卫军,有了这两支人马,要说朝廷缺少平叛人马并不可信,无非就是朝廷有人想要借平叛之机削弱梁山军,来个搂草打兔子。

    可惜张宝不是兔子,没那么蠢,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为由断然拒绝了朝廷的这个决定。梁山军不是接受朝廷招安的宋江一伙,也不是由朝廷组建的皇卫军,朝廷的圣旨在梁山军这里并不好使。

    不过黄经臣在张宝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却不代表在童贯的西军那里也同样会碰壁。童贯可不敢像张宝那样恣意妄为,没办法,谁让他童贯端的碗是大宋的呢。在接了朝廷的圣旨以后,哪怕是会影响到西军接下来对西夏的战事,他也只能忍痛抽调出一部分西军交给黄经臣带回汴梁听候朝廷差遣。

    童贯的郁闷,张宝是不在意的。他自个眼下一大摊子事要管,哪有闲工夫去操心别人。若是只为了完成阻拦辽国介入宋夏之战,张宝完全可以只以流寇的身份在西京道四处点火,只要搅得西京道鸡犬不宁,辽国自然也就没“闲心”去管西夏的死活。可张宝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流寇。表面上他是大宋的雇佣军,但实际上张宝却是想要借此机会在辽国西京道建立属于自家的一块“根据地”,为将来收复幽云提前准备好内应。

    想要在西京道站稳跟脚,强大的武力保障是必须的,而除



第二百五十二章 武胜军
    要搁以前,管你是什么来路,辽国早就动手先灭了来犯之敌,之后才是向宋国抗议,继而武力威胁捞取好处。但今时不同往日,辽国如今最大的对头已经成了新崛起的金国。在对金国的战事中屡战屡败,逼得辽国不得不改变了过去对待宋国的态度。
1...96979899100...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