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要知道,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可都在大朝会上,也就是说,赵显的狼狈场景,被京官们看了个干净。

    这样极度影响赵显在官员们心中的形象。

    赵显深吸一口气,认真的展开写封信。

    这封信不长,甚至不算是一封信,只能说是一张字条。

    “殿下莫要心急,江宁大将是谁并不影响殿下的位置,一旦北边打起来,殿下立刻就是江宁总督,到时候这曹钦,只是殿下刀下鱼肉而已。”

    纸条到这里就没了。

    王象这话看起来极有道理,但是赵显却很是不以为然。

    一旦江宁军落到陈静之他们手里,北边打不打就不是赵显能够说了算的了,而且等曹钦在江宁军做主将的日子久了,必然会扶植起自己的亲信,到时候江宁军就不再干净,也不会再像以前那般趁手了!

    甚至如果曹钦阴狠一些,如今代掌江宁军的秦干戚,恐怕都会死在他的手里!

    秦干戚此人有勇有谋,是一员难得的猛将,同时也是肃王军旧人,赵显对他颇为看中,当初让他代掌江宁军就是为了等时机成熟,把江宁军交到这个人的手里。

    如果秦




第八十章 不一样的家宴
    新帝第一次视朝落下了帷幕,在这场大朝会里,老宰辅陈静之以老辣的手段生生从肃王殿下手中拿到了江宁军守将的位置,这个结果让满朝文武纷纷侧目。

    按照先帝留下来的打算,是让陈静之杨吉等宰辅主掌文事,由大都统王象跟肃亲王赵宗显主掌武事,互相掣肘,如今一看,首相大人在朝堂上的手段,似乎远不是那位年轻的肃王殿下可以比拟的。

    此时的临安城里,可没有多少人知晓赵显手里那道“两边总督”的密旨,因此赵显在临安百官心中的地位顿时下降的不止一个档次,在所有人眼里,他都只是四大辅臣之中敬陪末座的存在。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时间到了六月初七,此时距离钦天监推算的黄道吉日已经只剩半个月工夫,整个礼部衙门为了新帝的登基大典忙的不可开交,整个临安城上下虽然仍旧为成康皇帝挂着白布,但是也因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多了几分喜气。

    就算是已经被正式下旨封为江宁军大将的曹钦,也选择留在临安城,准备等待新帝的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再动身前往江宁赴任。

    正在谢康带着礼部的官员们四下奔忙的时候,在大凰宫那座赵睿最喜欢待的凌虚阁里,赵显带着项樱坐在下首,萧太后与小皇帝赵寿同坐一桌,不时与赵显说着话。

    这是太后娘娘亲自下了懿旨,把赵显夫妇从肃王府里请到皇宫之中,勉强算是一场“家宴”。

    萧太后剥了颗葡萄,喂进赵寿嘴里,然后叹了口气,对着赵显说道:“七郎,上次大朝会让你吃了亏,是皇嫂的不对。”

    赵显正在吃着甜滋滋的青枣,闻言微微一笑:“太后娘娘这是哪里话,朝堂之上您是代替陛下言事,也算是我大启的半君,您说的话就是天子的意思,没有什么对不对的。”

    萧太后愣了愣。

    自从丈夫死了之后,这个以前开口皇嫂闭口皇嫂的赵七郎,似乎与自己生份了不少。

    她轻声道:“听说你这几天发了好大脾气,让宗卫府搜罗了不少文官的罪证,送到了三法司。”

    赵显皱了皱眉:“宗卫府本就走稽查百官之权,臣弟查一查贪腐,难道也不行么”

    萧太后微微摇头。

    “倒不是不行,只是你这样做未免得不偿失,如今政事堂风光正盛,你递交给三法司的那些罪证,即便全部属实,三法司也不敢给那些高官判罪,这样一来,平白浪费了你手里的不少好牌。”

    这位出身世族的太后娘娘学着赵睿的模样喝了口茶,轻声说道:“如果七郎你把这些罪证留在手里,将来等政事堂失势再移交三法司,这些人一个也逃不脱大启国法,岂不是比现在要好得多”

    赵显低头喝了口御桌上的果酒,笑呵呵的说道:“太后娘娘说的是,看起来臣弟的确太过幼稚,不太适合执掌宗卫府,不如这样,由太后娘娘从萧家找出一个人补进宗卫府,以后宗卫府大小事情就有此人来管,臣弟就此退出宗卫府如何”

    萧太后皱了皱眉,有些不悦。

    “七郎你这是什么意思,得罪你的是陈静之,你拿哀家发什么脾气”

    原本在一旁静静不语的项樱,闻言连忙出来打了个圆场,对着萧太后笑道:“姐姐不必动怒,他呀,就是这么个蛮横性子,上次大朝会回来,他把书房里大小物件统统砸了一遍,很是发了一通脾气,你要是不让他找个地方消消火气,他估计拿把刀冲到隔壁相府里砍人的心思都有了。”

    听到项樱这么说话,赵显有些古怪的看了她一眼,嘴角露出一抹邪笑。

    那次大朝会回来,自己的确找了个地方消了火……

    萧太后深吸了口气,心中的怒意逐渐散去,她对着项樱微微一笑:“七郎他毕竟年少,脾气大一些也不奇怪,妹妹你应当多劝着一点,毕竟他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国朝一品,当朝辅臣,又不是什么闲散王爷,做事多多少少要谨慎一些,要是给那些老臣捉住了把柄,哀家想帮他都无处着手。”

    项樱点了点头:“妹妹知晓的。”

    小皇帝赵寿终于吃了个半饱,他从座位上起身,一屁股坐到赵显对面,板着小脸对着亦师亦叔赵显说道:“皇叔,那天那些文官是不是欺负你了”

    赵显习惯性的想伸手摸摸他的脑袋,但是刚刚伸出手,又想到了什么,讪讪收了回去。

    &n



第八十一章 西北俱缟素
    大启新君的登基大典,被定在成康十六年的六月二十三,这一天是钦天监的几位老学究,熬夜算了二十多天才算出来的,据说上合天意,下履地,是一个二十年难遇的好日子。

    这种说法让临安城里的一些老臣暗中偷笑了半天。

    因为十六年前,成康皇帝赵睿登基的时候,钦天监也是这么说的。

    新君嗣位,自然是一场隆重的不能再隆重的大事,不止礼部衙门为此奔忙,大启各地百官,也纷纷呈上奏折,恭贺新君御极。

    同时,在赵显的坚持之下,新君的年号也定了下来,定为“隆武”,只不过这个年号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在大启改元,今年仍旧是成康十六年。

    信使早早的从临安出发,分成了三队,两队向西,一队向北,行进的方向分别是西楚,西陈以及北齐。

    到了六月中的时候,信使总算把文书分别送到了陈都城,郢都城以及燕京城。

    燕京禁城里,元庆帝接过启国信使递上来的国书,他苍老有力的手掌轻轻摊开这封国书,看完一遍之后微微叹气,对着信使说道:“朕知道了,随后朕便会派出使臣前往临安城观礼,贵使一路辛苦,且下去歇息去吧。”

    启国信使微微躬身,低声道:“外臣告退。”

    等到这信使离去之后,元庆帝回到了御桌之上,轻轻拍了拍桌子:“去,把三皇子,七皇子……还有八皇子一并叫来。”

    随侍在元庆帝身边的宦官不敢怠慢,连忙跑到几位皇子住处宣读陛下口谕,没过多久,三位皇子就齐聚在了元庆帝的御书房之中,下跪行礼。

    “儿臣拜见父皇”

    这其中,已经十六岁的八皇子姜无忌,身形比起去年要消瘦了不少,经过江宁大败,他脸上的倨傲之色也淡去不少,此时神色恭谨的下跪行礼。

    元庆帝挥了挥手:“起身吧。”

    三位皇子起身,垂手而立,等候着元庆帝的训示,神色恭谨。

    元庆帝姜堰闭目叹息道:“南边的赵宗睿前不久死了,如今他儿子赵延寿要嗣位,启国已经送来了国书,如今诸皇子之中,只有你们三个人没有什么职司,你们商议一下,谁愿意做我大齐国使,去参加赵延寿的登基大典。”

    说起来,元庆帝知晓赵睿身死的消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先前他还是隐约不敢相信,甚至怀疑年纪轻轻的赵睿是诈死,如今启国的正式文书到来,让元庆帝不得不相信赵睿的的确确身死的消息。

    想想也颇为唏嘘,他姜堰比起赵睿大了接近二十岁,如今自己改身体硬朗,那个年仅三十六岁的成康皇帝,竟然先自己而去了。

    三皇子跟七皇子对视了一晚,随即会心一笑,三皇子出列,对着元庆帝微笑道:“回父皇,论起与南人打交道,儿臣等远不如八弟,儿臣推举八弟为此次的使臣。”

    七皇子随声附和:“儿臣附议。”

    这两位皇子这是在有意取笑八皇子,姜无忌去年手持十一万大军,却被南人的五万大军全歼在长江边上,因为这件事姜无忌被罚没了王爵,还被燕京城的人嘲笑至今。

    谁叫你姜无忌年纪轻轻便如此耀目十三岁主持军阵不打压你一番,还怎么跟你争这个皇位

    姜无忌默默无语。

    元庆帝好奇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幼子,微笑道:“无忌,你三兄跟七兄都推举你为此次辅臣,你作何想法”

    姜无忌直接跪倒在地,行礼道:“父兄有命,不敢不从。”

    “好。”

    元庆帝露出了赞赏的表情:“那就你去。”

    “来人呀,去礼部遴选使团,由八皇子姜无忌带队,不日出发前往临安,参与启国新君登基大典。”

    说到这里,元庆帝犹豫了一番,随即叹了口气:“传旨,让燕京人家挂白三天,纪念一下那个还算可敬的对手”

    “是!”

    西楚郢都城。

    天元皇帝项云都,手持着启国的国书,冷冰冰的看着眼前的启国使臣。

    半年未见,这位天元皇帝明显苍老了一些,脸上的精气神也跟着萎靡了不少,他咬牙切齿的看向自己面前的时辰,冷声道:“你们南启,还敢来给朕送国



第八十二章 赵氏诸王
    随着新皇登基的日子越来越近,各地除了县令这种父母官被下令不得离开治地,其余地方官纷纷动身前往临安,要朝拜新君。

    这些官员往往拖带随从以及侍女,一时之间通往临安的各个官道上,无不尘暄四起,原本就极为热闹的临安城,变得有些拥堵起来。

    当然,进京朝拜新君的远不止这些地方官,还有那些被分封在各地的赵姓藩王,这些藩王平日里不得擅自离开藩国,只有在新君登基这种国之大典里,才有机会一同入京。

    本来赵睿殡天之时,这些藩王就该入京拜祭先皇,但是赵睿临死之前留下诏书,让自己的丧礼从速从简,因此这些藩王才没有入京。

    虽说同为藩王,但是藩王也是各有品级不同,启国之中如同肃王府这般世袭罔替的“”并不多,只有姑苏越王府,榕城闽王府,以及位于干越一带的昌王府。

    这三座王府的开府之人,都为大启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才能“世袭罔替”,成为临安赵家这条主干分出去的枝干。

    除了这三座王府以外,其余的赵氏诸王,要么没有封地,就算有封地,代代削爵之下也已经逐渐没落,此次进京面圣的,除了这三座亲王府的王爷以外,其余赵氏子弟,爵位最高的也不过是一个郡王。

    说起这个丹阳郡王,他之所以能够保留王爵,是因为他们距离赵睿赵显这一支主脉血缘最近,按族谱算起来,丹阳一脉的开府人是当年的祁王爷。

    这位祁王,乃是赵显的祖父太兴皇帝的叔父,也就是赵显曾祖的幼子。

    本来传到今日,这一脉也该早早的被削去王爵了,只是那位祁王殿下年纪比起赵显的祖父还要小上一些,因此他的儿子,如今的丹阳郡王赵成器,今年也就五十岁出头而已。

    ……

    新帝登基定在了六月二十三,等到六月十五左右的时候,就连宗人府的外藩行驿,礼部的太和馆都住的满满当当,不止如此,临安城大街小巷的客店有住满了人,许多品秩低一些的地方官,甚至落到无处可住的尴尬地步,京城的各个客店往往都大有背景,这些地方官又不敢在天子脚下耍横,有些窝囊一些的官员,只能住宿在京郊的农户家中,着实有些狼狈。

    不同于临安城的熙熙攘攘,住满了达官贵人的清河坊则显得没有那么拥挤,清河坊的后巷街上,肃亲王府的后门打开,已经忙了整整一个月的赵显难得偷到了一日清闲,身穿便装,准备带着项樱在临安的大街小巷逛一逛。

    说来惭愧,两人成婚已经有大半年时间,赵显还没有带项樱好好的逛过临安城。

    这要是放在后世,妥妥的分手节奏。

    两个人收拾妥当,准备出门,几十个青衣卫身着便装,隐隐把他们护卫在正中心。

    赵显正准备出门,一身青丘服的赵慷急步上前,躬身道:“王爷,宗人府那里出事了…”

    赵显翻了个白眼:“宗卫府出事关本王屁事,让宗人府的人去管,本王今天要带着媳妇儿去逛街,谁也不能拦着!”

    赵慷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自家王妃,低声苦笑道:“王爷,您忘了咱们宗卫府的全称了”

    赵显眉头猛然皱了起来。

    宗卫府的全称,貌似是…宗人府内院带刀侍卫…府

    他心里有些不详的预感,出声试探性的问道:“宗卫府不是早就跟宗人府撇开关系了么你该不会想告诉本王,宗卫府还有帮宗人府平事的职责吧”

    赵慷无奈点头:“咱们宗卫府内府的人员,原先都是由宗人府遴选出来的,虽然不再跟宗人府有从属关系,但是宗人府那边出了事,咱们还是得管的…”

    “宗人府那边出了什么事了”

    赵显有些不大高兴,他已经忙忙碌碌一个月了,今日好容易抽出工夫,想出去溜达溜达散散心,赵慷这厮就跑出了大煞风景!

    感觉到自家王爷的不悦,赵慷缩了缩脖子,低声道:“几位王爷进京,都住在宗人府的外藩行驿里,其中几间亲王级别的套院被西楚的一个皇子占去了一间,又被丹阳郡王占去了一间,因此几个亲王在闹脾气,眼见他们的家将便要打起来了……”

    “神经病…”

    &



第八十三章 你们很无聊吗?
    宗人府的外藩行驿,座落在后巷街的东面,大约隔了两条街的样子,距离宗卫府很近,赵显初次进京的时候,便是跟项樱一起住在外藩行驿里。

    外藩行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楼的一栋两层的木楼,木楼装饰华丽,内里分成了许多房间,用来接待外藩和外使。

    而在这座行驿的后院,还有三座独立出来的小院子,只招待亲王级别的贵宾,赵显跟项樱住在外藩行驿的时候,便是住在后院的那种套院之中。
1...110111112113114...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