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很可惜,她拒绝了。”

    “所以,对付那些文人,还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只能一步步慢慢来了。”

    谢康冷笑:“你这般用强,古往今来,又有哪位当权者不会拒绝!”

    赵显脸色淡然:“表叔何必生气眼下不是仍旧相安无事吗,太后她仍旧离不开肃王府,政事堂那帮文人也就奈何不得我们,表叔只当今日的“扶冠”未曾发生过便好。”

    谢康闷了一口酒,心中仍旧有些不安,听到赵显这么说以后,他心里生出一股怒气:“这岂是你说不曾发生过就凭空抹掉的此事之后,太后该如何看你陛下又该如何看你将来哪怕你胜过陈静之他们,陛下成年之后,又岂会有你赵宗显的好下场!”

    “你父当年在朝堂上只是态度强横了一些,就被陈静之他们百般痛骂,你今日光明正大要替陛下加冠!只怕将来的下场,比你父还不如!”

    尚书大人越说越激动,不知不觉满脸通红。

    赵显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语气仍旧平淡:“表叔,如你所说,我父当年只是态度强横一些,就被那些文人视为权奸,那就算今日没有加冠一事,他日便能和当今陛下和睦相处了吗”

    一个势力集团的核心权力,永远只能掌控在一个核心手里,日后不管是陈静之还是赵显在朝堂上生出,都会成为小皇帝的敌人,绝不会有例外。

    陈静之还好




第九十八章 选择题
    见谢康醉了,赵显起身,想留他歇息一晚上,谢康死活不愿意,赵显无奈,只能起身把他送到王府门口,一顶青色的轿子已经在那里等了许久。

    即将迈上轿子的时候,谢康突然想起了什么,醉眼朦胧的回头说道:“老夫……有个问题要问你。”

    赵显微笑:“表叔你喝醉了,有什么问题,明天再来,侄儿随时恭候。”

    “不,老夫就要现在问。”

    老大不小的谢大尚书很是傲娇。

    赵显无奈道:“好,您问。”

    谢康打了个酒咯,酝酿了一下,低声问道:“今日,如果太后娘娘让你上去扶冠,你是扶,还是不扶”

    赵显沉默了。

    过了一会,他开口道:“她已经拒绝了,这个问题重要吗”

    “很重要。”

    谢康沉痛的挥了挥衣袖,含糊不清的说道:“你表叔我,是一个读书人,自小学得是儒家经典,是修齐治平,是君君臣臣,是父父子子!”

    赵显脸色严肃,对着谢康鞠了一躬。

    随后,这位少年王爷缓缓摇头:“不会。”

    这是赵显真心实意的话,如果今日萧太后心思够大,让他上去给赵寿加冠,赵显也会摇头拒绝,不会当真上去做这种“大不敬”的僭越行为。

    “很好。”

    谢康轻哼了一声:“那你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呢”

    赵显脸色淡然:“若萧太后今日信我,赵七当以事先帝事当今陛下。”

    谢康这才满意点头,摇头晃脑的踏上了轿子。

    等轿子抬起来之后,这个老书生把脑袋伸出轿帘,对着赵显大声说道:“萧氏量小矣!”

    轿子渐行渐远。

    赵显呆在原地看了片刻,随后摇了摇头,转身回了肃王府。

    书房里,赵显正在整理林青寄回临安的信件,项樱手里端了份夜宵,轻轻推开了书房的木门。

    赵显抬头笑道:“你一天要送四次饭给我,再被你这样喂下去,为夫就要变成猪了。”

    “胖一些才显得贵气。”

    项樱横了赵显一眼,把夜宵放在了桌子上。

    “今日大典,你跟你们赵家人站在一起,就数你最瘦,临安那些贵妇人都在叽叽喳喳的,说我这个王妃不行,苛待了你!”

    “听她们胡说八道。”

    赵显翻了个白眼:“你也不看看跟我站一起的都是什么人,那都是吃饱了就睡的外藩,那赵长镜一个人走为夫三个人重,可不就显得我很瘦吗”

    项樱想到了走路都显得困难的赵长镜,不由“噗”一声笑了出来。

    “你们赵家那个越王,是胖的过分了,就算在咱们项家的那些宗室里头,也数他最胖。”

    赵显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了窗户旁边,对着夜色,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

    项樱站在他的身后,轻轻挽住了他的右手。

    “你今天演的这出,是什么意思”

    “哪一出”赵显问道。

    “还能有哪一出”

    项樱瞪了他一眼:“扶冠的事!”

    项大王妃凶巴巴的问道:“这事是谢康安排的,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怎么事先我半点也不知道”

    赵显揉了揉她的脑袋,没好气的说道:“谢康表叔读书人出身,能够背弃读书人的阵营跟我这个宗室站到一起,已经难能可贵了,他怎么可能想出这种大逆不道的点子”

    “那就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赵显点头微笑:“昨夜心血来潮,想到了这一茬,就让赵慷给表叔送了封信,好在表叔他很给面子,不然没有他这个司礼配合,这出戏也演不下去。”



第九十九章 七叔
    登基大典过去以后,临安城重新恢复了平静,只不过肃亲王在登基大典上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人临安高层暗暗忧心,不知道这个肃王究竟到底意欲何为。

    同样忧心忡忡的,还有深居宫中的皇太后。

    自打登基大典之后,她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合眼了,只要一闭眼,耳朵旁边就是赵显的那句话。

    “如果太后娘娘认为不需要有人扶冠,那就让陛下自行加冕吧……”

    赵显这句平静无比的话如同梦魇一般,萦绕在萧太后耳边,经久不散。

    终于,两眼通红的萧太后暗自下了决心,她开口唤来大内官李怀,用疲惫不堪的语气说道:“去……去王家,把那个孩子接到宫里来住,打今日起,让他给陛下伴读。”

    李怀低下脑袋,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娘娘,陛……先皇生前说那个王家的孩子…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摆在明面上,您现在把他带进宫里,恐怕肃亲王他会察觉到什么……”

    萧太后咬牙道:“赵七他执掌宗卫府,只怕早就知道了这个孩子,如今先帝刚去,他就对我们孤儿寡母凶相毕露,全然不念先帝对他的恩德,既然如此,咱们也就不必跟他讲什么余地!”

    萧太后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那个孩子是咱们拿捏他的把柄之一,趁现在他还没有动作,赶紧接进宫里来,否则哀家怕他会对那个孩子不利。”

    李怀犹豫了一番,低头应了一声“是”,然后弯下身子去了。

    没过多久,大内皇宫里走出几名小太监,这几个手持着皇太后的懿旨,坐上了马车一路急行,朝着清河坊北边的大兴坊行去。

    大兴坊是皇宫南面的第二个坊,地位仅次于清河坊,虽然不似清河坊那般家家显贵,但是基本上也都是富贵人家。

    几个小宦官进了大兴坊之后,打听到了王家宅子的所在地,其中一人敲响了王府的大门。

    “太后娘娘懿旨到了,王家家人迎旨!”

    没过多久,王家中门大开,把几个小太监迎了进去,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王家老小百余人一起走了出来,把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送出了大门口,交在这几个太监手里。

    王家的家长是一个短须的白发老头,身着文士衣衫,脸上洋溢着喜意,忙不迭的给几个小太监塞钱,然后陪着笑脸说道:“承蒙太后娘娘看中,钦点我孙儿师道与陛下伴读,只是孙儿他还年幼,以后要在宫里头生活,还要劳烦几位公公照抚。”

    这几个小太监都是内侍监里头有职司的,闻言悄无声息的接过王老头递上来的银锭,脸上也挂起了笑容:“王老爷放心,王公子是太后娘娘交待,请进宫里给陛下做伴读的,以后陛下成年亲政,王公子可便是天子近臣,到时候王家可就飞黄腾达喽!”

    王老头闻言,笑的嘴巴也合不拢,眯着眼睛说道:“老夫这孙儿不懂宫里的规矩,以后还要几位公公多多教导才是。”

    说罢,又从衣袖里取出几枚银锭,偷偷塞进几个小太监手里。

    意外之财,几个小太监当然喜不自胜,满打满的应了,领着小王公子,就要朝着宫里走去。

    王老头蹲在年仅十岁的王师道面前,语气慈祥:“师儿,进了宫里,可要乖乖的听话,不可冲撞宫中讲学的师父,更不可惹恼了陛下,陛下跟你年纪相仿,你要好生和他相处。”

    王师道哪里懂得这些,他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随即就被几个小宦官带上了马车,朝着皇宫走去。

    大兴坊距离皇宫并不是很远,仅仅只隔了一个清河坊而已。

    马车行到清河坊尽头,即将看到皇宫大门的时候,一个身着青衣的汉子,悄无声息的站到了马车前面。

    驾车的小太监认出了这人身上的青丘服,瞳孔微缩了一下,出声厉喝道:“前方何人,敢挡内侍监的马车不要命了么”

    “停车。”

    青衣汉子面无表情,但是态度很是强硬。



第一百章 你自己选
    肃王府出事,是在成康十二年,也就是四年前。

    当时赵延嗣已经六岁,他能够记得赵显,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肃王府阖府遇难之后,王家的人趁乱把这个外甥接到了临安,这其中甚少有人知晓,所以外人都以为肃王府上下,只剩下赵显一个人了。

    即便是老黄,也不知道这个肃王府第三代的“长子”,到底去了何处,只能跟赵显说一句“不知所踪”。

    如今,叔侄二人时隔四年再次相遇,只不过赵延嗣那时还小,对赵显的记忆很是模糊,赵显也全然不记得之前的事情,所以叔侄二人之间,多出了许多陌生感。

    听到这个小孩儿叫自己七叔,赵显微微一笑,指了指路边的一个茶摊,轻声道:“去坐一坐”

    赵延嗣很是复杂的看了一眼赵显,点头道:“好。”

    ——

    不起眼的茶摊上,一大一小两个赵家人对坐,赵显给这个小孩倒了杯茶,微笑道:“这几年在王家过的如何王家人可曾欺负了你”

    赵延嗣摇头:“这几年侄儿在王家过得很好,外祖跟舅父他们都对侄儿视如己出。”

    赵显嘴角勾出一抹嘲讽的弧度:“未必全是真心。”

    “七叔!”

    赵显摆了摆手:“罢了,无论如何王家总算收留了你,于情于理我都不该编排他们。”

    “书读的如何了”

    “四书已经习完了,五经也已经开始读了。”

    说到这里,这个命途坎坷的小孩儿咧嘴笑了笑:“在王家家学之中,侄儿名列前茅。”

    赵显的眼神露出诧异的神色,

    看不出来,自己这个侄子还是个学霸。

    赵延嗣这里说的“学完四书”,跟现代社会的学完全不一样,古代“学完”,最低也要背的滚瓜烂熟才行,能在十岁年纪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可能是遭遇大变的原因,年仅十岁的赵延嗣目光全然不像一个十岁的小孩子,他看了看赵显,犹豫了一下,咬牙问道:“七叔……你这几年过的怎么样”

    “我”

    赵显有些愕然的看了小家伙一眼,然后自嘲一笑:“还行吧,一觉睡了三年,醒来之后平步青云,现在好歹也算是殿陛重臣了。”

    赵延嗣“哦”了一声,低下头不再说话。

    最后还是赵显再一次打破了平静。

    “太后唤你进宫做什么”

    赵延嗣很是老实的点头道:“让侄儿给陛下伴读。”

    赵显皱了皱眉,继续问道:“你愿意去么”

    小家伙低着脑袋,没有说话,显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更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

    赵显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沉声说道:“赵延嗣,现在七叔给你两个选择。”

    “一,你现在跟这些宦官进宫,继续顶着王师道的名字过活,成为日后的天子近臣,只不过这条路前途未卜,你走上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七叔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赵显喘了口气,继续说道:“二,你现在跟七叔回肃王府,恢复赵延嗣的身份。”

    “肃王府的王爵已经被七叔承继了,按照礼法规矩,大兄的爵位应该降为郡王,再到你的身上,也是一个国公,你跟七叔回去,七叔保你一世富贵。”

    说完这番话,赵显盯着赵延嗣,沉声说道:“延嗣,你虽然年纪很小,但是看得出来你很聪明,心智也远超同龄,七叔说的话即便你不能完全听明白,但大意你总该知晓,至于如何选择,则看你自己考量了。”

    赵延嗣低下头,沉默了许久,然后用不确信的语气问道:“侄儿……可以选”

    “你当然可以。”

    赵显目光越过赵延嗣,看向了他的身后,在沟通清河坊和皇城的大道上,一匹白马威风凛凛的屹立在道路中央,白马的骑士是一个威风凛凛的白衣将军。

    这名将军身后跟着数十甲士,各个都身披铁甲,手持长枪。

    这种服饰,临安城里无人不知——禁军!

    不过这几名禁军的服色与以前的禁军不同,以前的禁军多是赤色里衣,而这些禁军,则是白色里衣,配着闪亮的铁甲,看起来煞是威风。

    赵显指着这队骑士,对着赵延嗣微微一笑:“你看,这便是你拒绝的资本。”

1...115116117118119...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