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然而院子的主人是个吝啬鬼,爱财如命,死不开门,但仆人和护院可不想跟着死,被杀的那一户也是大户人家,他们都认识,这叛军真的是说到做到,连仆人都杀了。

    要是按照家住的意思顽抗,自己这条小命可就交代在这了,然后直接把家主控制起来,打开大门,甚至主动帮着找钱财。

    在此之后,基本每一户都是差不多的情况,进行的相当顺利,甚至比张东和抢吴桥的时候,效率还要高上许多。

    两个时辰不到,整个西半城的富户都被扫了一遍,看着叛军士兵们满脸笑容,推着装满金银财宝的车子离去,这些家主是敢怒不敢言,然后看到这些个吃里扒外的仆人,眼神中透露这杀意。

    陵县县衙内,秦致远正带着人清点这次的收获,孔有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收获,实在是太少了。

    虽说这陵县富裕程度不如吴桥,也只搜刮了半座城,但是这座城可比吴桥大多了,再少也应该有个七八万两银子吧,要知道吴桥光现银都有十三万两,还有其他的诸如翡翠,玛瑙,玉石,字画等,价值不在现银之下。

    因为东西少,所以很快就清点完毕了,现银居然只有三万二千两,其他的东西价值也都差不多,孔有德很是失望。

    若是以前,孔有德肯定很满足,三万二千两银子,足够手下这支军队大半年的军饷了,但是一对比吴桥的收获,瞬间就差了许多,肯定是自己攻打陵县之前,一些富户就把财产转移出去了。

    之前孔有德还没下定决心,要不要去德平,现在他已经决定了,下一个目标,就是德平了。

    自己还没打陵县的时候,进军目标不明,陵县城差不多一半的财富都被转移了,现在自己的意图明显,如果去打临邑,说不定连一万两银子都弄不到,肯定没必要再去了。

    ......

    在孔有德对收获不甚满意的时候,平原县的巡按官署内,王道纯正在大发雷霆,下人们都噤若寒蝉,不敢说话。

    王道纯是个稳重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乱发脾气,让他如此生气的是,刚刚传来的消息:陵县城两个时辰前被叛军攻破。

    先是山东巡抚余大成拒绝出兵,理由是情况不明,调查清楚再说,然后登莱巡抚孙元化也拒绝出兵,理由和余大成几乎一样。

    孙元化和余大cd是巡抚,自己的权利没有他们两个大,拿他们没有办法,既然他们都不配合,自己手头又没有强大的军队,自然也拿孔有德没办法。

    那么如果孔有德真的安心回登州,也还说得过去,他也就懒得管这事情了,到




第五十九章 知县要献城
    崇祯四年十一月二十四。

    士兵们匆匆吃过早饭,就拔营出发了,这一次的目标是东北方向的德平县。

    兴许是因为连续两次攻城都极为顺利,孔有德现在的心情极为轻松,即便如此,还是依旧派出了不少斥候,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昨日决定奔袭德平之后,孔有德就与李九成商议分兵,如果到时候还是合兵一处,李九成必定也要分一杯羹,孔有德是不乐意的,但是又不能不分。

    所以分兵便成了最好的选择,对于这个提议,李九成也是赞成的,因为他这一次也搜刮到了三万多两现银,以及差不多等价值的其他物品。

    这些县城什么防御水平,李九成很清楚,如果能单独攻打一座城,肯定是能拿下的,无非是多些伤亡,到时候再补充就是。

    最关键的是,能搜刮的财务肯定比陵县多得多,所以孔有德的分兵提议一出,他就同意了。

    就这样,孔有德率领着大部队朝着德平前进,李九成带着不到千人的新兵,以及儿子李应元麾下的二百多骑兵,向着东南方向的临邑进发了。

    对于李应元分给李九成二百骑兵,孔有德也是同意的,因为如果不同意,李九成与自己决裂,带走的可就不止这两百骑兵了。

    孔有德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组建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骑兵队伍,不然骑兵方面受制于李九成,太难受了。

    所以他把昨日俘虏的七十多骑兵,组成了一个骑兵小队,并安插了几个亲兵统领,本来那些明军也是不乐意归顺的,砍了几个脑袋之后,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了。

    至于忠诚度,暂时并不需要,只要他们不闹事,等尝到甜头了,忠诚度自然就有了。

    第一天的进军速度非常快,大半天就差不多走了快四十里,这已经是普通军队能达到的极限了,底下的将领都觉得没必要这么快。

    见孔有德还准备继续行军,程希孔有些担心的说道“将军,咱们今天走的太快了,还是不要继续赶路的好,虽说方圆百里也就少量卫所兵,但是士兵过度疲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不好了。”

    崔永平也附和道“确实是这样,虽然这些卫所兵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如果趁着我军疲倦之机,伏击一场,虽不至于战败,但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就不划算了,咱们还是安营扎寨,明日再继续行军吧。”

    此时孔有德也是有些犹豫,按理说吃饱喝足,辎重又有大量的驴子和驮马运输,这点路程应该不至于很累,在走上一二十里也没什么。

    但是一想到上次出现的营啸,以及有可能遇到的伏击,还是很担心的。

    而且听说德平是个不算大的县,人口不多,县城防御应该也不会很强,兴许一个甚至半个时辰就拿下来了。

    想到这里,孔有德看了看秦致远,希望他能给个参考意见。

    秦致远也识眼色的说道“将军,咱们现在离德平还有四十里,没必要这么急,现在可以安营扎寨了,明日这个时候就能赶到,到时候把县城一围,后日一早便可攻城了。”

    孔有德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于是就下令扎营了,这一段周边的地势都很平坦,随便一个地方都能扎营。

    第二天,依旧继续着枯燥的行军,速度基本上与前一日持平。

    就这样,经过接近两天的行军,大军在第二次下午到达了德平城下。

    正如猜测的那样,德平不是一个大县



第六十章 又一个孙元化的朋友
    “说吧,哪三个条件。”

    “第一,将军大人率军进城后,杀掉几家大户,到时候由小人为将军指引。

    第二,先祖大人知道将军一定会搜刮富户,所以县尊大人想要一成的收获,当然,县尊大人也会安排几个信得过的人,为大人提供帮助。

    第三,还望将军搜刮完毕后尽早离去,不要杀戮城中百姓,毕竟将军为财而来,和其才能生财嘛”

    孔有德听完后沉思了一会,感觉这事不像是假的,多半是这德平知县想借自己的手,除掉一些自己不方便动手的人,然后还想拿一成的收益,并且要求自己搜刮完毕后就离开,他也能免受朝廷的处罚。

    事实上,德平知县刘志高确实是这么打算的,而且谋算比孔有德想的还多。

    孔有德攻打吴桥和陵县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并没有想到孔有德会奔袭德平,所以根本没做什么防备。

    现在的德平,防备力量也就不到一百人,要知道陵县可是有两个千户所驻防,也就一个时辰就被攻破了,自己要是依靠着这么点人硬抗,简直是找死。

    然而他从获得的信息中发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孔有德的叛军并没有在吴桥陵县久留,基本都是大肆掠夺一番,然后去下一个城池。

    那么,自己和他就有了合作的可能,如果自己放他入城,他可以省去攻城的步骤,直接入城,顺便除掉那几个跟自己有仇的大户,然后洗劫一番离去,自己也能免受处罚。

    至于城破的责任,自然是由那几个大户来背,那几个大户家里都有人当官,而且都是东林党一系的,只要他们死了,就没有机会开口说话了。

    到时候就可以说成是他们打开城门,迎接叛军入城,而英明神武的自己,率领军民抗击叛军,最终收复县城,处死了这些勾结叛军的乱党。

    至于他们为什么帮助叛军,因为他们都是东林党啊,徐光启是东林党大佬,那么他学生孙元化的部下,肯定也是东林党了,那几家大户家中的官员,都是东林党一系,帮助同为东林党的孔有德,自然是说的过去。

    而且他还准备事成之后,弹劾一番那几个官员,卖好现在的内阁次辅温体仁,问题一直想把也是东林党人的首辅周延儒排挤下去,说不定还会得到温体仁提拔。

    如此一来,本来丢城失地,要被下狱的事情,就被他变成了好事,何乐不为呢,于是就派人与孔有德谈判,至于那一成的收益,他压根没想要,只不过是讨价还价的价码而已。

    “这些条件,都不是什么大事,本将军可以答应,你回去告诉你们知县,我只等他一刻钟,如果他敢欺骗本将军,不开城门,到时候本将军攻破县城,必定饶不了他。”

    随后刘志远派来的人就回去复命了,而孔有德嘴角也扬起了一丝弧度。

    孔有德觉得这德平知县真贪心,压根就没那么多本钱,还提那么多要求,不过如果他真的配合的话,倒是可以不为难他,至于他说的其他条件,自己没那么多闲工夫搭理,银子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件事情没有出意外,信使回去之后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城门便被打开了。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还是先只派了一部分人马前去侦查,确定没有危险后,迅速沿着城墙控制四门。

    接下来的事



第六十一章 这是个作死少年?
    孔有德穿好衣服后就出来了,还是和上次一样,他准备出门迎接,好歹是孙元化的朋友,不能怠慢了不是。

    他觉得,如果如果自己没有穿越,而是身体原主人遇到这事,应该也会出门迎接,从历史上众人对孙元化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原本历史上,一帮叛军杀回登州,攻陷登州城之后,救下了准备自杀的孙元化,后来不但没有虐待孙元化,还准备推举他为王,自建一国,和朝廷分庭抗礼。

    结果孙元化坚辞不受,然后众人无奈之下,只得给他安排一条船,让他带着其他的几个人通过渤海回京城了,结果半年后因为党争,次辅温体仁为了扳倒首辅周延儒,派人构陷孙元化,孙元化就被崇祯砍了脑袋。

    孔有德出得门来,就看见县衙前面,站着几个人,其中几人看起来像是护卫,而为首的是一个约莫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很是出乎孔有德的意料。

    只见来人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外貌清秀俊美,典型的小鲜肉,若是放在后世,可能不足为奇,毕竟这样清秀的男生多得是,很容易就能遇到。

    但是孔有德穿越这么久,遇到的都是些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即使是不到二十岁的李应元,长期军旅生活,也被风霜雨雪磨成了糙汉子,包括孔有德自己也是这个样子。

    而那些个文官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每次入城,压根就见不到几个普通人,所以看到他第一眼看到这么清秀的人就很新奇。

    与门口几个兵丁的粗狂威猛一对比,格外的明显,甚至还显得有些可爱,孔有德不由得想到那句话“这么可爱一定是蓝孩子”。

    若不是看到他明显的喉结,孔有德还以为他是女子,故意打扮成这样呢,不由得一阵惋惜,若他是女子,打扮一番虽说不算倾国倾城,但也算得上是上等美人了。

    孔有德摇了摇头,抛开这些杂念,问道“敢问这位公子如何称呼可是孙军门的朋友”

    这男子拱手道“小生徐尔默,见过孔将军,孔将军所说的孙军门是在下的伯父。”

    “原来是孙军门的晚辈,失礼失礼,不过为何公子你姓徐而不是姓孙”孔有德觉得他应该没有骗自己,孙元化都50岁了,子侄辈小一点二十来岁也正常,不过这姓氏有些奇怪。

    徐尔路也不慌张,慢条斯理的回道“孙伯父并非在下的至亲伯父,在下的兄长,乃是孙伯父的女婿,所以称之为伯父。”

    “原来是孙军门的姻亲,失礼失礼,只是不知徐公子为何在此此次找本将军所为何事莫非也是和李天经一样,前来劝降?”孔有德猜想,这徐尔默大概也和李天经一样吧,刚好碰上自己,然后也来劝降。

    没想到这徐尔默宛然一笑,淡然地说道“小生原本是准备回老家松江府上海县去一趟的,今日路过这德平县,恰好遇到孔将军入城,一打听才知道将军是孙伯父的部下,所以特此前来拜会。

    原本小生是想劝谏孔将军的,但是听孔将军这么一说,又改变主意了。”

    孔有德也是一阵惊奇,后世的上海算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了,照理说现在也不应该太差啊,结果居然只是一个县。

    至于是不是同名,孔有德觉得应该不是,因为他提到了松江府,看来应该是后来上海发展起来了,从松江的下辖县,变成了松江的管辖单位,这变化还真是大啊。

    “哦不知徐公子现在又作何打算”孔



第六十二章 苦难的农民
    “既然如此,那徐公子就跟着我军吧,不过你的安全问题你自己负责,明日我军出发,你一早就来县衙门口等着吧。”

    孔有德总觉得这货有点与众不同,看他说话的样子和神态,完全不像是个二五仔,只能说明,他这么做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好在不需要带他很长时间,下个目标是商河,等商河打下来就打发他滚蛋就是了。

    “多谢孔将军,在下一定不会给将军添乱的,在下告辞。”说罢便带着他的几个手下回客栈去了。

    “秦参谋,这徐公子你怎么看”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孔有德问道。

    秦致远刚才一直侍立在侧,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这些话他都听进去了。

    “将军,依属下之见,这徐公子的目的,怕不只是见识战争这么简单,应该还有别的目的。”秦致远也算是在官场混了多年,多少能才出来一点。

    “那依你之见,他还有什么目的他对我军是敌是友”

    秦致远沉思了一会,然后说道“他的目的,属下暂时还猜不到,不过看他的样子,应该没有恶意,将军不妨明日在与他攀谈一番,说不得能从中得知什么有用的消息。”

    “也罢,他就那么几个人,也没法对我军造成什么影响,就算是给朝廷通风报信,朝廷不调集军队也是白搭。”孔有德也觉得他没有恶意,只不过目的绝不是说的这么简单,然后回头说道“李养性,派几个机灵点的,跟上去,看看能不能探听到什么消息,最好别让人发现了。”

    “属下遵命”

    李养性也是跟这孔有德许久了,虽然白云龙和孟有才都去带兵了,他也有些羡慕,但他还是决定先做好本职工作,他相信将军绝对不会亏待他的。

    如果将军所谋的大事能成,他未来的地位,绝对不会太低。

    甚至有时候他不禁遐想,大明朝廷现在已经颓势尽显,各地兵变,民变从初不穷,关外还有鞑子肆虐,虽然朝廷现在还能勉强应付,但是已有王朝落日之象,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崩塌。

    自家将军也是有野心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自家将军能登上那个宝座,自己作为亲兵队长,起码能混个公侯之位。
1...1112131415...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