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不过几息的功夫,再没有站着的敌人了。

    随后,毛利秀就的头颅被砍了下来,然后用长矛挑起来,还有那几十号毛利秀就的家臣,死忠武士。

    福田康夫没有多停留,便带着这些首级,出了天守阁,现在还有不少地方在交战,他要用毛利秀就的人头,摧毁他们最后的抵抗意志。

    “主公”

    “主公”

    所到之处,还在交战的长州军,无不惊呼,难以置信的看着被绑在长矛上的头颅。

    甚至有一些还在指挥作战的家臣,看到了毛利秀就的头颅之后,选择当场剖腹自杀。

    不到一炷香,战斗基本平息下来,藩主都没了,他们还打个什么劲,何况还保证投降不杀,何必自寻死路呢。

    城,被成功拿下。

    经过战后的统计,此战朝鲜军队阵亡九百余人,轻重伤员一千三百余人,天策军则少得多,只有六十五人,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

    对此,孔有德相当满意,仆从军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倘若攻城任务全部由天策军自己承担,纵然天策军战斗力强得多,伤亡会降低不少,但预计伤亡起码也得五六百,而有了仆从军,直接就把伤亡降低到了不足十分之一。

    至于战果,则是相当的丰厚,整个城所在的三角洲地带全部被拿下,毛利秀就集结过来的一万五千长州军,除了部署在三角洲之外的,以及那逃掉的几艘战船,其余被全部歼灭。

    其中有接近一千八百人死在炮击之下,死在朝鲜军队手中的则超过三千人,其余的则全部被俘虏。

    第二天开始,在城和张大虎的指挥下,海军突击队和朝鲜仆从军迅速向长州藩其他城池扑去。

    城陷落,藩主身死的消息随之传播开来。

    长州藩的兵力,超过六成被毛利秀就集中在城,还有一部分在九州作战,其余各地的防守兵力并不多,而且毛利秀就的死亡,使得各地驻军士气大跌,作战意志变得很低。

    所以张大虎和郑蕴,就如同壬辰倭乱中的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一样,沿着两条路线,展开了一场竞速比赛,犹入无人之境一般,不断攻城略地,长州藩的城池接连被攻克。

    当张大虎率军拿下大岛、熊毛,长州藩最后的两座城池时,毛利秀就身死的消息也传到江户,也就是德川幕府的所在地。

    现任幕府将军德川家光,顿时被这个消息给惊到了,望着手中的文书,他甚至有一种背后发凉的感觉。

    再三确认,获知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后,他呆坐了很久。

    他万万没有想到,长州藩居然就这么样被明国和朝鲜攻陷了,这种可能可能根本没有出现在他的预想之中。

    毛利秀就的死亡,让他有了极大的危机感。

    虽然他是第三代幕府将军,他继位的时候丰臣氏已经被全灭,德川幕府的地位相当牢固,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但不代表他不清楚长州藩被灭意味着着什么。

    长州藩,可不是什么弱藩,那可是当年能和他们德川家争天下的强藩。

    尤其是当年第一代藩主毛利辉元的时候,可是能和织田信长打的有来有回的主,后来跟丰臣秀吉也打了几场,互有胜负。

    毛利辉元和丰臣秀吉正在备中高松城打的难解难分之时,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的大将明智光秀发动叛乱,织田信长身死,当时身为织田信长麾下大将的丰臣秀吉得知这些,便派人与毛利军谈判,双方和解,各自撤军。

    随后丰臣秀吉击败发动政变的明智光秀,并且在之后的一些列战斗中,击败原织田信长政权的其他势力,基本上算是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基业。

    而此时,毛利辉元看到丰臣秀吉的崛起,打又打不过,对着干迟早被消灭,所以选择加入丰臣集团,成为丰臣秀吉的支持者,随后经过数年征战,丰臣秀吉完成日本的统一。

    在此期间,德川家康等诸侯,同样抵挡不住丰臣秀吉的攻势,也选择加入丰臣政权,毛利辉元和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及小早川隆景四人一起,成为丰臣政权的五大老,而毛利辉元的地位和实力,仅次于德川家康。




第725章 德川家光下血本了
    而丰臣秀吉死后,由于进攻朝鲜失败,以及其他一些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继承人的问题,原本丰臣秀吉两个儿子死亡,选择培养他的外甥和养子丰臣秀次成为继承人,但三子秀赖出生,丰臣秀吉又转而培养亲儿子,最后把羽翼丰满的丰臣秀次给干掉了,他死的时候丰臣秀赖年幼无法处理政务,导致日本再度陷入动乱。

    丰田政权的重臣石田三成一向对德川家康不满,为了报答丰臣秀吉提拔自己作为丰臣秀赖的摄政者,同时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德川家康所夺,决意起兵反抗德川家康。

    在丰臣秀吉死后第二年,实力次于德川家康和毛利辉元的前田利家去世,权力平衡被打破,丰臣政权正式分裂。

    形成以德川家康及石田三成为首的两派阵营,而毛利辉元则选择加入石田成三阵营,同时以两万五千人的兵力,是西军中最为庞大的势力,被推举为西军总大将。

    而德川家康则以三万的兵力,率领东部诸侯,成为东军的总大将,双方动用的兵力都超过十万人,在美浓一带的关原进行会战,这是一场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内战。

    关原合战中,西军中拥兵一万五千的小早川秀秋倒戈,毛利辉元的堂弟毛利秀元早就与德川家康暗中达成协议,在战斗最紧急的时候保持中立,按兵不动,毛利辉元的家臣吉川广家给德川家康通风报信,加上因为小早川秀秋的倒戈,战场局势恶化,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纲、坂安治军纷纷倒戈,最终导致西军战败,以德川家康领导的东军取得胜利,奠定霸权。

    相比于安国寺惠琼,石田三成与小西行长三人先后被捕,在战后半个月先是在京都游街示众,后在京都的六条河原被斩首,作为西军总大将的毛利辉元的下场好得多。

    之所以他能保住性命,主要还是在关原之战中跑掉了,虽然战败,但还有一定的实力,德川家康也没有那个实力去赶尽杀绝。

    毕竟东军本质上还是一个联盟,他的直属兵马只有三万多人,而且还有丰臣政权的其他势力需要对付,当时丰臣政权能够动用的兵马,仍旧超过十万人,德川家康的首要目标仍旧是丰臣政权。

    加上毛利辉元服软,并且表示效忠,德川家康也就没有死磕到底,削减了长州藩下辖的安艺,备后,石见,出云,隐岐五国及伯耆国西部三郡,只让毛利辉元保有长门,周防两国,也就是长州藩现在的地盘。

    倘若当年的关原之战,西军没有出现小早川秀秋,毛利元就和吉川广家这样的二五仔,失败的是东军而不是西军,那么现在的幕府将军,就应该是毛利秀就,而不是他德川家光。

    所以,对于毛利秀就被杀,长州藩被灭,德川家光感觉无比震惊。

    哪怕关原之战后,毛利家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旧保有超过两万人的军队,结果在明军和朝鲜联军的进攻下,连一天都没能抗住,作为藩厅的城被攻破,毛利秀就被斩杀。

    因此,德川家光有一种浓浓的危机感。

    之前长州,福冈,佐贺几个藩与朝鲜开战,他一直都是坐山观虎斗,希望借此削弱长州,福冈,佐贺等藩的实力,以免影响到幕府的权威,同时这个时候也是他进行政治改革的关键时期。

    去年他的父亲,二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去世,解除了二元政治,他亲自执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立了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的制度,职责权限也规范完成,幕府的政治体系至此完全建立,并将幕府的现职将军定为最高权力者。

    而且今年年初,还发布了锁国令,禁止奉书船以外船只渡航,此外,禁止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

    这一切的一切,正在逐步进行,等到所有的举措都完成了,德川幕府的权力将会大大提升,地位也从诸侯盟主,成为日本事实上的统治者。

    他不想因为过早参与朝鲜的战争,导致这场改革出现变数,就算要参加,当年丰臣秀吉的实力那么强,贸然征伐朝鲜导致失败,在他死后,这至高权柄被他们德川家给弄来了。

    而且他也相信,以朝鲜人的实力,构不成太大的威胁,等到朝鲜人和长州藩,福冈藩他们打得差不多了,幕府再出兵击败朝鲜军队,摘取胜利果实,岂不美哉。

    甚至,他的内心也萌发了一丝丝的野心,当年丰臣秀吉能够轻易攻占大半个朝鲜,他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

    当年丰臣秀吉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朝鲜八道的中的七道,如果不是明军进入朝鲜参战,恐怕朝鲜已经成为日本的领土了。

    但德川家光面临的情况不一样,大明辽东的局势,他也是知道的,建州女真叛乱,攻陷了整个辽东,甚至曾一度攻入大明京畿地区,同时断绝了大明陆路到朝鲜的通道。

    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够把握时机,一举将攻上九州的朝鲜军队消灭掉,便可顺势杀上朝鲜本土,大明除了从海上增援,陆地上根本没法帮助朝鲜,甚至大明会不会出兵都不一定,毕竟后金可是虎视眈眈。

    德川家光甚至还想着,可以与背叛大明的后金联合起来,共谋大明。

    但现在,随着明国的参战,长州藩瞬间覆灭,他也认清了现实。

    大明,还是那个大明。

    现在,他已经没有染指朝鲜的念想了,现阶段最要紧的,是怎么击败来犯的明朝联军,夺回长州藩,否则德川幕府的权威就会受到质疑。

    长州藩覆灭,毛利秀就身死的消息,很快被幕府的其他人获知。

    没多久,在德川家光的召集下,板仓重昌,松平信纲,阿部忠秋,三浦正次,阿部重次,堀田正盛,太田资宗等一众高层,前来拜见德川家光,商议对此事的解决办法。

    德川家光派军出征,击退来犯之敌,夺回长州藩的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但就出战的人选,有了很大的争议,这可是一个大功劳,几乎每一个人都想拿到手中,所以除了一些年纪时代太大,亦或是自感威望不足的,其余众人纷纷请缨,想要率军出征。

    所以,围绕着出征的人选,幕府内初出现了一些的分歧,不过好在德川家光有手腕,通过一番操作,将这件事情敲定下来。

    最终决定,由松平信纲担任总大将,板仓重昌,三浦正次,太田资宗三人担任副将。

    松平信纲和三浦正次,太田资宗三人一起,率主力军团出征长州藩,击退攻占长州藩的明朝联军。

    这三人是德川家的老臣,要么从父辈,要么从祖辈,就开始侍奉德川家,所以德川家光对其相当信任。

    这次为了对付孔有德,他们将出动一支极为庞大的军队,松平信纲将亲自率领幕府直属兵马两万,石见国,备中国等幕府天领驻军两万,也都归他调遣,三浦正次,太田资宗则负责协助松平信纲指挥。

    此外还有御三家的军队,水户德川家九千军队,由藩主德川赖房,也就是德川家光的十一叔率领,尾张德川家一万二千军队,由藩主德川义直,也就是德川家光的九叔亲自率领,以及纪伊德川家的一万一千军队,藩主德川赖宣,德川家光的十叔。

    再者,就是一些地方大名的军队,出兵比较多的有土佐藩八千人,出云藩六千人,广岛藩一万人,福山藩七千人,冈山藩九千人,还有一些小藩,比如丰冈藩,成羽藩,胜山藩等多个小藩,出兵数多的两三千,少的只有四五百。

    此外,还有纪伊,萨摩,熊本等藩的水军,以及幕府直属水军,去对付明军和朝鲜人的舰队。

    大大小小二十余家大名,加上幕府和御三家的军队,这次为了对付明朝联军,德川幕府一共调动了超过十三万军队。

    而板仓重昌则被安排去九州岛,负责将萨摩,肥前,肥后等藩的军队组织起来,击退进入九州岛的朝鲜军队,兵力也将达到六万人。

    陆战方面德川家光算是下了血本,但海战方面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日本不像大明,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用来铸造火炮,根据长州藩传回来的消息,大明的战船火炮数量非常多,海战方面他们并没有什么优势。

    经过一番考虑,德川幕府向巴达维亚去信,联络他们的生意伙伴荷兰人,希望他们能够率领舰队北上助战,表示可以考虑断绝与葡萄牙人的贸易往来,只允许荷兰人在日本进行贸易。

    对于这样的举动,很多人都感觉有些小题大做了,九州岛上以六万人对付差不多四万朝鲜军队还说得过去,但在长州藩,对付区区两三万敌军,用得着出动十三万大军吗

    德川家光也很无奈,毛利秀就的死,让他感受到了恐惧,他非常担心重蹈覆辙,这次他可是下了血本,趁着敌人立足未稳之际,把他们赶下海才是最好的抉择。



第726章 枪打出头鸟
    得知德川家光居然出动超过十三万军队,孔有德有些惊讶,不过也仅仅只是惊讶,并没有太过担心。

    当初朝廷派了十三万军队,其中十万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边军,关宁军,一样被他打的最后议和,成功割据山东。

    现在幕府又来十三万军队,孔有德还真没太放在眼里,这些军队甚至连内地明军的水平都比不上,毕竟太平日子过久了,军队的战斗力必定下降不少。

    两次大阪之战后,德川幕府将丰臣政权,以及效忠于丰臣秀赖的最后十万军队消灭,到现在也有快二十年了,战力必然下降不少,按照长州藩的军队战斗力,孔有德还真不怎么担心。

    更何况,退一步来讲,万一真的打不过,直接撤退就是,以幕府的水军,想要阻止,无异于螳臂当车。

    至于德川家光这样的反应,他也能理解,虽然他灭长州藩灭的很轻松,只用了一天就把毛利秀就给杆爬下来,看起来长州藩很弱,但那是对于天策军来说的。

    对于日本众多的大名以及德川幕府,长州藩可从来都不是什么软柿子。

    在原本历史上,长州藩一直都是不听话的典型,和萨摩藩一样,时不时地搞一波事情。

    幕末时期,美帝用舰队敲开日本国门之后,倒幕运动兴起,长州藩便第一个跳出来的,要尊王攘夷,干掉德川幕府,为此出兵入京都攻打皇宫禁门,准备号召全日本的大名,一起讨伐德川幕府。

    然后德川幕府联合二十多家大名出征长州藩,与此同时,英、美、法、荷四国列强,应幕府的请求,以及为了自己在日本的利益着想,组成联合舰队从海上进攻长州藩。

    这场战争,用脚趾都都能猜到结果,长州藩的水军迅速战败,陆战更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等到列强舰队开到城外海,准备炮击城的时候,长州藩最终向幕府屈服。

    不过长州藩可没就此消停,战争结束后,继续摩拳擦掌,准备再干一番大事业,不到两年时间,便和萨摩藩结成萨长同盟,向英国购买武器,改革军制,建立了一支新式陆军,准备再度与幕府开战。

    看到长州藩这么不听话,打服一次没几年又出来蹦,这么打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于是德川幕府再打一次,一次性解决这个出头草,准备将长州藩彻底消灭掉,发动第二次征长战争,为此德川幕府纠集30家大名的兵力。

    结果这一次,情况有点不一样。

    没有了列强的联合舰队帮助,长州藩和萨摩藩从欧洲购买的军舰,轻易击败幕府海军,控制了濑户内海的制海权,而后长州藩的新式陆军,更是吊打幕府军和被征集而来的各家大名军队,数战皆胜,幕府军败退大阪。
1...202203204205206...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