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就拿李泰的叶赫军团来说,现在有五个师,总兵力现在才一万出头,但他们的任务与众不同,是在鞑子的后院攻城略地,那么队伍规模很容易壮大起来,虽然不至于像四野那样弄出个百万大军,但孔有德觉得弄个五六万人,甚至十来万人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有山东这边远远不断的输送物资,发展起来不是什么难事,限制他们的只有当地的人口数量。
而张东和的山地军团,扩张起来自然是更加轻松,人口的限制都没有了,山西跟河南现在是流民遍地,给口吃的就卖命的大有人在,只要手里头有粮食,根本不愁招不到兵。
丁山和刘宇之所以这么快,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他们本身战斗力就强悍,对付小股明军根本不在话下,很容易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
然后,效仿在山东进行的土改,以武力逼迫地主交出一半的土地,然后分发给无地的农民,不配合的直接刀子说话,反正他们现在的身份是流寇,根本不用忌惮什么。
甚至刘宇和丁山还效仿那些流寇,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刘宇就叫大汉王,丁山叫云南王,搞得像模像样的。
有了土地,他们自然受到流民的拥护,兵源根本不愁,他们还可以精挑细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根据地又是在伏牛山和桐柏山这样的大山之中,根本不怕明军来攻。
刘宇本身就是因为山地战这一拿手绝活,才从众俘虏中脱颖而出,丁山跟着毛承福打济南,后南下攻打兖州的过程中,山地作战次数也不少,有了一定的经验,跟刘宇取经之后,作战能力又长进了不少。
而且,根据从河南传回来的消息,就在上个月,左良玉奉五省总理熊文灿的命令,亲率四万大军,进攻盘踞在伏牛山的大汉王刘宇。
刘宇就利用山地战的优势,跟他玩起了躲猫猫,进山之后这四万兵马不可能聚集成一团,势必分开,然后刘宇就不断地利用地形,分割包围,一点一点的吃掉明军,根本不跟左良玉正面决战。
结果半个多月的战斗下来,左良玉根本找不到刘宇的主力,反倒是不断地被偷袭,埋伏,虽然每次损失的兵马不多,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他已经损失了接近五千兵力,斩获的首级只有一百多枚,双方的损失不在一个档次,最后左良玉不得不放弃与刘宇决战,转而改为围困。
但伏牛山这么大,他也只能守住几个主要路口,根本防不住神出鬼没的刘宇,刘宇都懒得去搭理左良玉,亲自率领两千五百骑兵,北出伏牛山,绕过左良玉的封锁,直奔洛阳。
他也想效仿毛承福奇袭济南城,来一个神兵天降破洛阳,不过他的运气不大好,就在一个月前,闯王高迎祥通过奇袭攻破怀庆、彰德两座府城,并且表现出了进攻洛阳的意图,洛阳守军严加防备,哪怕高迎祥最终选择进攻东北方向的卫辉府,但洛阳城的守军没有放松戒备。
搞得丁山率军抵达洛阳城下的时候,洛阳城的守军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丁山无功而返,不过回去的途中,还是攻破宜阳,嵩县,汝阳几座县城,并且洗劫一空。
这一举动,弄得熊文灿也是头大不已,他之前还是知道有这么个大汉王,盘踞在伏牛山,而且不像其他流寇一样四处流动,倒像是赖在伏牛山不走了,所作所为有有点像是割据一方的意思,在他看来,这样的敌人可比流寇威胁打多了,流寇难成气候,但如果让这个大汉王在伏牛山扎稳脚跟,洛阳和开封时刻都处于巨大的威胁当中,一旦其中一座城池被攻破,必定声势大振,拉起十万大军只是顷刻之间。
结果左良玉损兵折将不说,洛阳城被袭击,如果不是这个大汉王兵马不多,洛阳防备严密,恐怕这次就危险了。
最后他只能让左良玉撤围,去对付其他的流寇,先易后难,等到其他流寇都被消灭了,在来对付这个大汉王。
丁山那边也差不多,明军进攻了几次,都是三四千人的规模,很快就被丁山给打退了,明军也不自讨没趣,去对付其他流寇了。
此外,驻扎锦州的第四军团,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
扩编至后的第四军团,已经有了足足两万六千兵马,除了原本第四师的一万五千兵马,以及从新兵营补充进来的三千人,还有足足八千人来自于关宁军。
这八千人,都是自愿加入的,当初塔山守将何文昭,全程目睹了天策军跟两万鞑子的战斗,虽然只参与了最后一部分,以骑兵击溃豪格部,然后追击萨哈的战斗,但对于天策军的实力,他有充分的了解。
虽然带着岳托的尸体,进入了锦州城,但他
虽然这段时间的各项工作进展很顺利,但也不是没有问题存在,最为紧要的,当然就是军队的装备问题。
短短半年时间,天策陆军从不足十万人直接翻番,军官,粮饷,训练等等都不是大问题,武器才是麻烦的。
兵工厂的产能有限,而且前半年的时间,还优先供应海军,所以陆军的武器制造,装备生产速度就慢了下来。
哪怕分厂已经投入生产,但每月出产的各类枪支,仍旧不超过五千支,陆军炮也只有不到三十门,这也就导致,新兵大部分都还在使用冷兵器,或者使用缴获的质量较高的明军火器。
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之后,孔有德变宣布了率领舰队南征,消灭郑芝龙的决议。
当然,这个消息只在高层流通,知府及以上的文官,师长及以上的军官才有资格知晓,包括营长和知县知州同知级别的文武官员,都无从知晓。
并且孔有德要求有资格知晓的,必须严格保密,不能向下面透露,一旦发生泄密行为,必将严惩不贷。
不怪孔有德这么谨慎,历来因为作战计划被敌人获知,从而导致计划失败,或者被敌人将计就计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这次行动这么大,必须的小心点。
去年长江口一战后,天策军已经跟郑芝龙交恶,没有半点和解的可能,虽然郑芝龙忙于对付刘香,暂时还没有派战舰北上报复,但肯定派出了不少的谍报人员,为将来的报复行动做好情报基础。
毕竟,孔有德就是这么干的,不然也不会再荷兰人进攻的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回来。
虽然中情局的反间谍工作很出色,但山东这么大的地盘,上千万的人口,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这方面必须得小心,免得走漏风声。
而对于南征这项决议,在场的所有人都表示赞同,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毕竟去年年终会议上,徐文仪给大家上的那一课,还是让人记忆犹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阔,有那么多的好处在等着他们。
第745章 南征开始
海军方面,郭怀一率领着第五舰队,顺利的完成了歼灭鞑子水师残部的计划,毕竟鞑子只剩下十多条战船,单单一艘文登级就解决掉,更别提一支主力舰队了。
解决掉鞑子水师之后,郭怀一还带着一个营的突击队,顺利攻破鞑子的盖州卫,全歼守军一千二百人,包括两个牛录的鞑子。
后来代善带着两个甲喇的鞑子想要收复盖州卫,给自己的儿子岳托报仇,但攻击都被挡住了,又折损了两个牛录之后,只得乖乖退守耀州。
可以说,对鞑子的四面包围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了。
锦州,盖州卫,义州,铁山,九连城,昌城,海参崴,黑龙江口,如果再跟漠北蒙古结成同盟,这个包围圈就算是齐全了。
这段时间的军事方面进展很顺利,但也不是没有问题存在,最为紧要的,当然就是军队的装备问题。
短短半年时间,天策陆军从不足十万人直接翻番,军官,粮饷,训练等等都不是大问题,武器才是麻烦的。
兵工厂的产能有限,而且前半年的时间,还优先供应海军,所以陆军的武器制造,装备生产速度就慢了下来。
哪怕分厂已经投入生产,但每月出产的各类枪支,仍旧不超过五千支,陆军炮也只有不到三十门,这也就导致,新兵大部分都还在使用冷兵器,或者使用缴获的质量较高的明军火器。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办法解决,不过也问题不大,并不是所有的军团都有战斗任务,作战任务多的第四,第六军团优先供应,其余的陆军军团都得缓一缓。
等到解决掉郑芝龙,没有了这个海上强敌,海军的发展脚步就可以缓一缓了,兵工厂就可以向陆军倾斜,尽快完成陆军的装备更替。
而内政方面,基本上也没什么大问题。
商业法令自从四月份开始实施,在税警总队的武力保障下,商业税都能正常征收上来,并且商户们也渐渐的发现,虽然有了商税,但没有那些通关系的费用,他们的实际获利在扣完税之后比以前还要多,自然也很拥护这一决策。
而商业法令的顺利推行,使得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也得到了顺利实行。
这帮税警可不跟那些士绅讲道理,该交的税谁也不能少,哪怕是皇帝的女婿,也得交税,不交税的后果,参考那些偷税漏税,暴力抗税的不法商人。
此外,衡王,鲁王,德王这三个藩王,也被放了回去,他们名下的土地,早就被土改的时候清理了,不过孔有德还是给他们留了点,按照王府的人口,每人五十亩地,不然都饿死了,崇祯脸上过不去,说不得又要起战火。
有了这些王爷带头,加上税警们那沾满了商人鲜血的屠刀,那些士绅也只能乖乖的交税,内心只希望官军快点打回来,灭了天策军这帮乱臣贼子。
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朝廷现在对付中原的流寇都费劲。
唯一的麻烦,还是孔衍植这个衍圣公,没想到他还是油盐不进,仗着是天下读书人所敬仰的圣人后裔,认为孔有德不感动他,所以根本不配合土改。
不过他也只能再蹦几天了,孔有德也想好了对付他的办法,等到解决了郑芝龙之后,再回过头来好好收拾他。
两个时辰的会议结束了,对于这两个月内的工作,孔有德还是很满意的。
随即,孔有德宣布知府及以上的文官,师长及以上的军官留下,其余的都可以散会了。
众人都知道,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中级官员也没有墨迹,不该他们知道的少打听为妙,匆匆离场。
望着在场的三十多号天策军高层,孔有德平静的说道“把你们留下来,想必也猜到了肯定有大事,我也就不卖关子了,我就宣布一件事情,南征”
南征打谁占领南京,然后称帝建国
不少人心中都出现了这个念头,毕竟天策军现在财大气粗,二十多万军队,虽然很多都没上过战场,但底子在这,打起来还真不怕,朝廷的军队都集中到了河南跟山西还有湖广,南京地区防务空虚,正是好机会啊。
去年差点攻破南京城,要不是担心实力不够,不想跟朝廷彻底撕破脸皮,孔有德确实有过拿下南京的念头。
“我们知道你们都想歪了,这次不是打南京,是去福建打郑芝龙跟荷兰人来,把这份资料发下去,你们都看看”
在场众人,每人都拿到了一份十来张纸的文件,上面详细的列举了从六月初到现在,荷兰人跟福建方面的战况,以及对战局的判断。
此外,就是这几天回程的途中,孔有德跟徐文仪,庞国兴他们,商议的初步计划。
这次南征,不同于对日本的远征,日本离山东并不算太远,而且还有朝鲜当做补给基地,不用担心后勤方面的问题,而福建可就远得多了,所有的战斗物资,都需要自己准备。
而且,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
幕府军队的装备水平,跟天策军不再一个档次,集中了大部分的战船,也才只有两百多门国崩,也就是佛郎机
而郑芝龙跟荷兰人就不一样了,荷兰人自不必说,作为在跟西班牙争霸的海商强国,这次来的战船都是和文登级不相上下的盖伦船,火力也必定凶悍。
郑芝龙的火力虽然不如荷兰人,但也不至于像幕府那样,只有区区两百多门炮,哪怕他崛起的时间也就十来年的功夫,但追溯起来,他的这股海上力量,甚至能追溯到嘉靖年间的王直,海战经验丰富,而且装备不差。
所以这一战不能掉以轻心,孔有德做好了斩草除根的准备,不但要在海上击败郑芝龙,还会派兵登陆,解决掉郑芝龙的老巢。
看完这些资料和计划之后,对于南征这项决议,在场的所有人都表示赞同,全力支持这次南征行动,同时不少人都请求参与这一次南征,但孔有德都回绝了,南征的时候他们也不会闲着,也有自己的任务。
去年年终会议上,徐文仪给大家上的那一课,还是让人记忆犹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阔,有那么多的好处在等着他们。
况且,这一次对日本的作战,战争红利已经显现。
从日本缴获的三百多万两白银和黄金,以及石见银山,左渡金山等出产金银的矿山,能够为天策军源源不断的军费,况且还有那第一批随船运回来的两万战俘。
他们将被投入到矿山,船厂,盐场,修路这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地方,只要管饭就好了,能够节省不少开支。
随后,孔有德郑重的说道“这个决议将会作为最高机密,现在我要求你们,不允许对外人透露计划的哪怕半个字,哪怕是你们的妻儿都不能告诉,明白吗”
不怪孔有德这么谨慎,历来因为作战计划被敌人获知,从而导致计划失败,或者被敌人将计就计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这次行动这么大,必须的小心点。
去年长江口一战后,天策军已经跟郑芝龙交恶,没有半点和解的可能,虽然郑芝龙忙于对付刘香,暂时还没有派战舰北上报复,但肯定派出了不少的谍报人员,为将来的报复行动做好情报基础。
毕竟,孔有德就是这么干的,不然也不会再荷兰人进攻的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回来。
虽然中情局的反间谍工作很出色,但山东这么大的地盘,上千万的人口,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这方面必须得小心,免得走漏风声。
随着计划的开始实行,兵工厂,造船厂,矿山这些与战争相关的部门,开始加班加点的为战争服务。
这次远征日本的行动中,弹药消耗量非常大,而且很多火炮都出现了损坏,这些都是需要兵工厂来负责修理,同时他们还需要为更多的战舰装备火炮,工作量提升了很多。
而造船厂方面,任务也少不了多少,虽然出征的战船受损不严重,但他们更多的任务是建造新的战船,以及对俘获的幕府战船,进行改装,这可比修理损坏的战船工作量打多了。
这次南征,是奔着将郑芝龙一举歼灭,还要消灭荷兰人主力舰队的目标去得,单单依靠现有的十艘文登级,两艘威海级,还有其他近百艘战船,还是不够稳妥。
五月初,第一批十艘文登级下水之后,造船厂便开始了第二轮的造舰计划,一共是三十艘威海级和十艘文登级,威海级分成两批,与文登级同时开工建造,威海级的建造工期预计为五个月,文登级为十个月。
原本的计划是,十月初第一批十五艘威海级下水,明年三月,第二批威海级和十艘文登级一起下水。
第一批十五艘威海级的建造工作已经接近一半,孔有德的要求是,争取在五十天的时间内,完成剩余的建造工作,能够赶上料罗湾大战。
所以孔有德下令,先暂停第二批文登级的建造工作,人手全部投入到第一批威海级的建造当中,加快建造速度。
中情局也开始安排更多的情报人员,以各种不同的伪装身份,进入泉州和福州,以及郑芝龙的老家南安,以期获得更多,更详实,更准确的情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