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不管大宋的各大著名书院对于学科有什么偏好,在这点上王静辉到没有多少下手去干预的想法,除了派出相应的人才去辅助之外,为了尽快能够使其具有规模化,他还分别向各大书院注入了总共一百二十万贯的资金以帮助他们办学。
一百二十万贯资金大大促进了大宋各大书院的发展,不要忘记在两年前王安石对太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使得太学生的数量达到了一千多人,朝廷给太学的办学经费不过才三万贯而已,当然这些太学生和后世的研究生有些类似——他们是有月奉的,而且数额还不少,这当然又是另外一笔帐了。
不管怎么样,一百二十万贯资金分配在不到三十家书院头上,每家至少也有四万贯,这对于一个书院来说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而且在大宋目前来看,除了华英书院就读的学生数目超过了一千人达到了一千八百人之外,西湖书院作为南方书院的翘楚人数也不过才是华英书院的零头而已,至于其他著名书院最多者不过四五百人。四万贯的办学经费平摊到每个读书人的头上也有一百贯之多,这大大缓解了这些著名书院的紧张的经费。
宋朝自立国以来严格的来说除了立国之初的时候教育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长足进展之外,在庆历年间范仲淹和现在的王安石都兴办书院来发展教育,不过他们两人所主张的官办教育除了受到经济上的制约之外,还要受到政治斗争的影响,要不是王静辉的出现,可以预想王安石肯定会做范仲淹第二,人走茶凉官办教育必然会回到原有的轨道上来。
王静辉的出现使得王安石似乎有摆脱范仲淹宿命的苗头,至少王安石的腰包比范仲淹阔绰的多,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现象而已——大宋官制改革过后宰相的力量已经很大一部分被十个副宰相所分担,他的政策能够支持多久还很难说。王静辉则没有这个负担,他不用担心政治上的风险,因为他拿出来办学的钱都是他的资产,而且他已经成为大宋商人的头领,只要他一声令下虽然不如皇帝赵顼的旨意那么好使,但让大宋商人联合起来每年掏出一百来万贯办学还是可能的,不过前者是强制,而后者只是运用自己的威望。
在今年王静辉投资教育的资金还远不止这一百二十万贯,他名下的两大书院还有上百所萌学一年下来的开销也不少于一百五十万贯,再加上他和富弼的协议要帮助西北建立学
第三百八十九章 贸易
第三百八十九章贸易
其实这次报复行动并非是冰封太过生猛,而是当初王静辉和大宋统治高层商讨可能会面临磨古斯的抢劫的时候就已经定下的策略——对任何阻卜人的袭扰和抢劫,必须在第一时间给予猛烈的回击。这个策略也是王静辉当初考虑到阻卜人活动的区域是后世元蒙的发祥地所做的主张,只有开始以最为强悍的力量摧毁游牧民族的侥幸心理才可以保证边疆的稳定性,毕竟以现在的交通和通信水平,河套平原相对于大宋汴都开封实在是太过遥远了一点。
不过冰封的战绩如此之佳都让人有些怀疑他是不是作假了,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莫要以为定西军驻扎在河套平原算是大宋的一个“特区”,在那里冰封即作为最高的军事长官也是最高的行政长官,但大宋朝廷统治高层依然在那里有阅风使,实际上对于河套平原的行政治理,冰封是完全放任给阅风使的,他只是挂个名义上官职罢了,这个阅风使的另外一个角色便是大宋统治高层设在定西军身边的观察哨。
磨古斯在击败辽国的镇压部队后,辽国头一次西北路招讨使这样的朝廷重臣阵亡于战场,不过在去年的时候磨古斯并没有真正的统一阻卜部,要知道他所在的北阻卜部有大小上千个以上的部落,这些部落的立场也是千奇百怪,磨古斯是依靠他父亲旧部登上了名义上的盟主,说实在的就是他现在也并没有向宋辽一样有效的控制北阻卜部,更不要说生活在西京道北部的南阻卜部了。
宋朝统治高层对磨古斯叛乱的分析是将会和辽国进行一场比较持久的战争,为了最大限度的消耗辽国的实力,统治高层接受了王静辉的建议通过与磨古斯基本控制了的辽国上京道与其进行贸易,甚至是进行军火贸易。宋朝向磨古斯部落提供的武器装备都是近几年来宋军逐渐淘汰下来的兵器铠甲,甚至还有向高丽出口的震天雷,只不过碍于辽国还是阻卜部名义上的统治者才不敢将震天雷的出口数量增大到和高丽一样的水平。
到现在看来大宋统治高层的“驱虎屯狼”的策略有些失败,不过当初也想到了这一点,在磨古斯开始打大宋的主意的时候便给磨古斯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教训,以便使其回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此时将大本营安在辽国上京道镇州的磨古斯也被宋朝的报复行动给打糟了,当他接到手下传来的消息后不禁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南方的宋朝居然会这么强硬,一次小小的打击便将河套平原周边五百里范围内的所有草原部落全部剿灭,连人带牲口全部席卷一空,这种损失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磨古斯并非是无能莽撞之辈,他其实早就通过自己的渠道打听清楚了,大宋作为一个与辽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在军事上却无法和辽国相提并论,上百年来和辽国对峙过程中从来没有占据过上风。以他看来既然自己的军队连辽国人都要吃憋,那用来对付大宋更不费吹灰之力,结果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还错的这么离谱——正是因为他下令偷袭大宋的商队,结果弄得与河套平原相接壤的部落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尤其是南阻卜部的白达旦部是依附于他的,这么大的部落居然被大宋军队轻而易举的给连根拔起,这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震惊的消息。
磨古斯也遭到了其统治下各部落首领的责难——受到宋军攻击的部落除了有少数人能够侥幸逃出之外,基本上都是鸡犬不留,这么大的损失是让所有部落首领都寝食难安,尤其是在靠近河套平原的部落,在接到消息后简直连抵抗的心理都不敢想,整个部落都下令准备开拔向北迁移,甚至有的已经移动位置了,免得受到宋军的攻击。
磨古斯最大的麻烦还不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次他冒失的行为使得宋朝终止了和他的贸易,这对于阻卜部的打击才是最大的——草原部落最需要的盐、茶,还有他麾下军队急需的武器装备都需要宋朝来供给,他们没有足够的工匠和矿产来制造兵器,甚至草原部落的贵族对大宋的高级奢侈品求之若渴,这更加激发了其部下对他的不满。
尽管到现在大宋和阻卜部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战斗,就是宋军的报复也是在游牧民族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突然袭击所取得了丰厚的战果,事实上双方并没有真刀真枪的在正面对决过。不过磨古斯和阻卜部的各部落首领已经被宋军的强烈报复吓坏了,基于现实的需要,磨古斯决定放下身段来向大宋求和认错,他向河套平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决定到传说中的黄金之城——大宋汴都开封求见大宋的最高统治者,希望能够得到封赐并且恢复和其的贸易关系,并且表示永远也不进犯大宋!
冰封在看到磨古斯所派出的和谈代表后,便派出一队军队给他们护送,并且着请设在河套平原的西北情报站向原西夏兴庆府的种谔和汴都情报总局发出消息。由于道路遥远,信鸽经过了八天的传递飞行才将信件带到了汴都开封,不过磨古斯的使者在路上至少还要走一个月才能够到达这里,大宋统治高层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商讨来定下一个基调。
“臣以为不可!”司马光第一个走上前说道:“阻卜部生活在辽国的上京道,虽然叛乱使得辽国无暇剿灭他,但现在他名义上仍是辽国的地方,若是我大宋贸然承认他,那辽国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两国兵锋又将再起!请圣上及各位大臣三思!”
司马光说完后回头若有所思的看看旁边的王安石,最后把目光停留在那个年轻的驸马身上久久不肯离去。磨古斯求和请求封赐的消息一传到大宋后,皇帝赵顼立刻便召集群臣进行商议,当然这件事事关重大自然也少不了当初立策的王静辉,数人便在这福宁殿中又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皇帝赵顼听后稍微皱了皱眉头,见司马光看王静辉,便知道这件事王静辉的建议多少会起到关键作用,便跳过了王安石对王静辉说道:“爱卿以为如何!”
对于司马光的顾虑王静辉是了解的,司马光非常重视“正朔”这个概念,这从他写的《资治通鉴》中就可以看出“正朔”在司马光的心中有多么重要了。尽管王静辉对什么“正朔”并不在乎,在后世像这种机会只要是被敌对国家掌握的话,那说什么也死也不会撒手的,只要国家实力强大,完全可以把这些无聊的问题给抛开,后世的时候美国支持台湾,还有西方支持肢解苏联都是如此,不过放在这个时代还是要顾忌脸面有所注意的。
“圣上,司马相公言之有理,我大宋无论如何也不能公开册封磨古斯,否则必然招致辽国的强烈反对,两国再起战争也并非是虚言!”王静辉上前说道,尽管皇帝赵顼赐给他们凳子坐,但出于君臣之间的礼仪,在发言的时候他还是必须要站起来的。
司马光在听到王静辉的话后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笑意;旁边的王安石、曾公亮和文彦博还是面无表情,仿佛事不关己的样子;至于枢密副使郭逵则是面有急色,可惜在这个时候显然他发言一是不会起到什么效果,另外他也要顾忌身份——这个大宋参谋总长、枢密副使做的确实有些让他为难了。
“其实磨古斯派遣使者前来汴都开封最重要的并不是请求我大宋对他的册封,事实上他也并不在乎大宋册封,他在乎的是阻卜部和大宋之间的贸易关系!”王静辉笑着说道:“草原环境恶劣,主要是以放牧为生计,物产资源远不如大宋丰富,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饮食——他们的食物都是以肉食为主,若是没有盐、茶的话,那很容易落下疾病。大宋
第三百九十章 摩擦
第三百九十章摩擦
磨古斯的和谈使者还没有进入汴都的时候,大宋也向辽国派出了使者——因为磨古斯在大宋人眼中现在名义上还是属于辽国的臣属,磨古斯兴兵进犯河套平原这是大宋不可容忍的,大宋三大报纸这几天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就是连定西军大将王顺的报复行动也顺带提了一下,不过只是说明宋军的反击是向辽国上京道的阻卜部人发动进攻,而没有提到辽国西京道北部白达旦部被宋军铲平的事情。
大宋对西北的报道显然是非常具有片面性的,报道只是着重提及了磨古斯是辽国上京道阻卜部的首领,但却没有说磨古斯在去年的时候便已经反了辽国;并且在袭击规模上也说明了数股数量不一的阻卜部骑兵袭扰大宋河套平原,被宋军追击到了辽国上京道……大宋的报纸报道西北事件完全是对辽国非常不利的,把大宋说成了是完全地道的受害者,而磨古斯在报道的字里行间很容易使人想象是辽国契丹人在他们的背后做后盾……
“通篇都是谎言!不好意思的是这个谎言还是我主使写出来报道的!”王静辉苦笑的摇头在心中想到。
“无耻!”辽国的有识之士在看到大宋的报纸后无不愤怒的职责。
“无耻不无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大宋朝廷立场,因为我们需要借口!”王静辉在对皇帝赵顼和司马光的解释中说道。
“全军立刻实行戒备,全力搜剿党项人的反叛势力!派遣一万精兵进驻顺化渡,并且从后方筹集粮草囤积于此,从现在起我们要随时准备北上作战!”种谔放下报纸立刻召集了除定西军之外所有西军重要将领,而杨崇岳则为先锋率兵一万进驻顺化渡,除了看护粮草之外,还要随时准备北渡黄河进入河套平原协助定西军作战;而王韶则要负责用最快的方式来彻底打击原西夏复国势力。
不过对于辽国统治高层来说,宋朝使节的责问在他们心中都快要笑破肚皮——自己都未能解决的磨古斯居然南下进攻大宋去了,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这不是时候讽刺大宋,他们还要好生款待宋使,但是至于宋朝使节要求的赔偿问题却三缄其口。
尽管契丹人正在和大宋使节打太极,但是河北大名府的韩琦却收到了皇帝赵顼的密旨,毫不客气的便在河北诸路积极调动军队,做出一番威胁的样子,丰州、代州、雄州、广信军等与辽国接壤的州立刻多出了很多营帐——这些都是空的营帐,只有少量人员从营地中活动用以迷惑敌人,不过通过计算营帐的多少可以得知这些营帐足够二十万人所用!
“宋军五日之间调集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宋辽边境,并且数量还在日益增多!”这是析津府发往大定府的加急奏章,一时间宋辽边境上空空气骤然紧张起来,辽国对大宋的调兵举动感到非常震惊,随机抽调五万军队赶往宋辽边境,以防备大宋对燕云地区进行突然袭击,并且耶律洪基、耶律乙辛等人紧急召见宋使,责问为何大宋为何突然增兵边境意图挑起战争。
不过可以想象的到,这种责问对于大宋使节来说毫无作用,大宋给予的回答是继续增兵,直到熙宁五年八月,大宋在连续三个月的调兵行动中总共向宋辽边境各州军增兵十三万人,而在辽国探子的眼中这十三万人变成四十万!
当详细的节略传递到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手中的时候,他真的着急了,并且更加愤怒,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抗大宋事宜,并且调军二十万前往南方宋辽边境,并且在辽国范围内发动了征兵令——凡十六岁以上男子皆入军籍!
可惜耶律洪基的想法是好的,如果他能够真的把那二十万大军变成现实,或者征兵令也实现的话,那到时候就是大宋方面头痛的事情了,但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却发生了一件令辽国君臣非常尴尬的事情——辽国财政已经连续八年亏损,且因为维持皇室巨大的开销费用,到去年的时候亏空数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五百万贯!也许放在大宋五百万贯是算不得什么的,但是辽国即便是在最为强盛的萧太后执政时期,其一年财政收入也仅仅是两千万贯出头而已,到现在全国商业萎缩,又连续遭到旱灾蝗灾的侵袭,一年财政收入不过才一千万贯出头,比鼎盛时期的辽国财政收入整整减少了一半还多!
辽国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在辽国朝议上盐铁副使马人华站出来上奏——以辽国现有的实力无法满足调军所需要的庞大资金,二十万大军已经超过了辽国的负担,即便是为了维持这几年在宋辽边境上的常规驻军已是非常困难之事,先期调过去的五万军队已经是辽国能够承担的极限了,就是这五万军队不用长期驻扎在南京道,哪怕驻扎上半年那也会对辽国现有的财政产生巨大的冲击!
辽国的财政状况如此恶化除了皇帝耶律洪基本人热衷田猎,大肆修建宫殿之外,辽国的贪官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辽国的经济已经被大宋折腾的不成样子了——王静辉利用海上和来州许氏的关系大肆走私大宋的布匹、食用油等货物,使得辽国的相关作坊大量倒闭;还有大宋的铜钱回收计划也极大的刺激了辽国脆弱的经济体系——辽国自己的货币只是象征性的发行,其经济体系完全是由大宋的铜钱来支持的,以往获得大宋铜钱以满足自己在货币流通领域的需要,不过获得大宋铜钱的途径就这么几个,还被王静辉的走私贸易折腾的七零八落,现在辽国的货币体系可谓是处在崩溃的边缘。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不仅军事将领们都明白,就是寻常百姓都知道,没有钱就没法打仗,当然若是人被逼疯了,那辽国也说不定会倾举国之力强行发动战争来和大宋干上一场——磨古斯叛乱之所以没有被辽国快速镇压,一方面辽国宫廷内部斗争太过激烈,另外便是辽国同样是因为经济问题而没有调动军队。
不过磨古斯叛乱毕竟是发生在上京道,那里并不属于辽国的核心区域,就算磨古斯把那里打烂了,对辽国的元气伤害也是非常小的,但是大宋不同,契丹人知道宋人做梦都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故地,但是辽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国,能够屹立不倒有很大原因是燕云十六州是辽国的粮仓、重要的税收之地,正是有了燕云十六州契丹人才可以在宋辽战争中进退有据,若是让宋人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加以巩固的话,那契丹人将会永远失去南侵的机会,所以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就等于灭掉了辽国的一半生机,本来现在的大宋就已经让辽国感到非常棘手了,以后还拿什么来和大宋对抗这是契丹人所不能容忍的!
身在辽国大定府的涅心开始利用手头上所能够掌握的一切资源指挥大宋在辽国的情报系统上下活动,争取加剧分化辽国朝廷内部的意见,以破坏辽国对大宋的抵抗决心——他已经接到来自汴都的指令,这次增兵边境不过是大宋在虚张声势,实际上大宋还没有完全做好和辽国全面开战的准备,只是想要弄到点好处,最差劲也是要让辽国吃憋给大宋争口气。
涅心虽然在全力活动,但事实上在内心中却对这样的举动不是非常满意——大宋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让辽国紧张一下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反而会使契丹人更加对大宋敌视,并且做好战争的准备。
在汴都开封大宋的统治高层也有人对这次行动的看法和涅
第三百九十一章 突袭
第三百九十一章突袭
就在宋辽双方使者在大定府的谈判桌上你来我往的时候,一个蓄谋已久的意外发生了——在宋辽边境宋境一方的雄州白沟驿和巨马河一带,宋辽两军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军事冲突事件,辽军因为补给和军饷问题,终于在军中闹起来了,不过辽军将士还没有到昏头发动兵变的地步,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大宋。
以往辽国能够供养边防部队的开支是不能够满足戍边战士的需要的,而作为这个时代武力最为强大的国家,辽国朝廷从上到下都认为戍边战士结队到邻国劫掠是正常的,这种行动也就是所谓的“打草谷”。不过这几年随着大宋不断的发展,而且军事态度愈趋强硬的态势下,宋军对辽国前来打草谷的辽军加强了抵抗,尤其是在灭夏战争后,在得到定西军一战全歼辽国的天德军和五万增援的精兵后,河北诸路凡是与辽国接壤的各个州军全部动员起来对辽军的打草谷行动进行坚决的抵抗。由于宋军的坚决的态度和狠辣的手段极大的震慑了对面的辽军,使得辽军驻扎戍边将士不敢再进行打草谷了。
辽军不能够以打草谷来为继戍边将士的军费和补给后,对面的辽军处境就日益恶化,尤其是辽国向宋辽边境增兵五万后,更是让边境军费背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原驻守辽军自然是不敢去宋境打草谷的,但并不代表这些来自辽国腹地精兵不敢,在过上几天苦日子后,增兵的辽军开始打草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