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断九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冰临神下

    徐础稍稍放下心来,微微一笑,多谢曹将军。

    徐础没作任何伪装,曹神洗反觉陌生,欲言又止,叹息一声,让到一边。

    徐础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专心观望城外战况。

    城内百姓已经加入战场,杀声震天,官兵却被有被吓退,放开口子,放叛军进入包围。

    虽然看不清楚,徐础能想象那里的惨烈景象,心中忽生不忍,一想到曹神洗就在身边旁观,不愿扭头露出怯意,于是坚持看下去。

    曹神洗慢慢道:吴王这样可以得到大权,却争不到天下。

    天成皇帝张息争夺天下的时候,不会这样做吗?徐础冷冷地问。

    先帝会,可能更加残忍,但我以为吴王要做与张氏不同的皇帝。

    徐础被这句话击中要害,哼哼两声,来不及了,我没兵出城接迎,外面的人想退也退不回来。我做怎样的皇帝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我只想赢。

    曹神洗没说什么,岁数告诉他,劝谏从来不会有用。

    城内下方突然传来叫声,执政!我来了!

    是孟僧伦,他终究放心不下,等战事稍稳,蜀王又派兵出城支援,他带领本部将士回城,要来查看真相,一路追踪来到北城。

    徐础正需要他,快步走到墙边,突然间犹豫不决,自己该以吴王还是祖王的面目出现?要用这支力量守城,还是做点什么?




第二百一十二章 终于
    孟僧伦带回来五六百人,都是吴军将士,徐础可以用他们做许多事情,每一件都极为重要,以至于他有些犹豫。

    孟僧伦上前几步,仰头看向吴王,小心地问:执政回来了吗?

    徐础心中做出决定,觉得这是损失最小也最有益的做法,于是举起棍棒,在空中从左到右慢慢划过,高声道:赦免尔等罪孽,尔等

    徐础垂下棍棒,身躯摇晃,像是要从城墙上摔下来。

    孟僧伦等人既畏惧又惊诧,远远地看着,不敢登城相助。

    徐础连抖几下,身躯恢复正常,一脸茫然,像是刚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四处看了看,问道:祖王呢?已经走了吗?

    曹神洗站在徐础身后,连连摇头,轻声叹息,心生几分敬佩。

    孟僧伦当先登城,相隔十余步,问道:是执政?

    是我。祖王一直借用我的肉身

    他刚刚离开执政记得之前发生的事情吗?

    嗯,祖王允许我旁观,他做了许多事情,刚刚还赦免你们的罪孽。徐础必须说记得,否则的话,接下来的许多事情都没法做。

    孟僧伦长出一口气,太好了,祖王想必是安排好一切事宜,返回天宫,将剩下的事情交给执政处理。

    徐础点头,下令道:分兵占领城门,你留下。

    是。孟僧伦立刻派兵将去守城门,叫上来二十余人,与他一同保护执政。

    徐础看向曹神洗,曹将军一起来吧。

    我不帮任何一方。

    不用帮忙,只是请你看看。

    徐础带着卫兵走向附近的城门楼。

    牛天女被关在楼内,双手双脚被缚,嘴里塞着布条。

    徐础亲自上前解开绳索,拱手道:委屈宁王夫人了。

    牛天女自己掏出嘴中布条,打量徐础几眼,你是

    祖王已返回天上,我是徐础。

    牛天女稍一犹豫,跪在地上,低声下气地说:之前是我错了,不该在祖王面前胡说八道。祖王神通广大,所做决定必有原因,宁王无论生死,都是他该得的报应。我不求祖王改变心意,只求祖王能在人间留几个人,辅佐吴王一同建立佛国。

    牛天女确实是个人物,能屈能伸,徐础差一点又改变主意,马上回到原定计划上,微笑道:宁王愿意辅佐我?

    吴王以肉身承托祖王神魂,乃是亲定的继承者,无可置疑,宁王不辅佐你辅佐谁呢?我去叫宁王回来,他一定会跪在城门外,去掉王号,从此甘做吴王马前一卒。

    牛天女是个极聪明的人,不用吴王开口,自己就说出他的想法。

    王号不必去除。徐础平淡地说。

    是是,宁王必来城外跪拜。牛天女磕头。

    请宁王夫人去叫宁王回来。

    请吴王在城上击鼓,听到鼓声,大家才相信这是退兵的命令。

    好,你出城之后我就击鼓。

    牛天女又磕一个头,起身退出楼外,匆匆下城,找马匹出城。

    孟僧伦上前小声道:执政想好了吗?宁王终非池中之物,让他今日逃脱,必有后患。

    先夺其军,宋将军也在外面,得将他们一起召回来。

    宋星裁怎么跑出去了?孟僧伦很是困惑,他交待得清清楚楚,宋星裁应该留在城里助吴王夺取北城。

    说来话长。待会宁王进城,你要将他夫妻二人收押,如果他们配合的话,尽量别动粗。

    遵命。孟僧伦也退下,安排士兵。

    曹神洗忍不住道:已经晚了,宁王逃不出冀州突骑的包围,你若能派出一万人前去接应,或许还有一线机会。

    徐础没有一万人,可用的兵力只有孟僧伦的数百人,就这点人他也不想派出城外。

    或许冀州也想退兵,会放宁王一马。徐础眨下眼睛。

    曹神洗只是摇头,身为一名老将,不太相信吴王的判断。

    徐础出楼,来到鼓架前,遥望牛天女的身影快速接近战场,觉得差不多的时候,举槌击鼓,鼓声远远传出去,传达退兵的讯号。

    曹神洗点评道:吹角整队击鼓前进鸣金退兵,千古不变之术,义军反其道而行之,殊为不智。

    时移势易。徐础放下鼓槌,等我重整义军,会恢复从前的规矩。

    曹神洗凝望战场,你瞧,宁王突破不了包围。

    再等等。

    过了将近一刻钟,官兵莫名地放开一条出路,宁军将士且战且退,向城门进发。

    曹神洗大吃一惊,王铁眉是员老将,怎么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为何在这个时候打开包围?

    宁王善战,义军奋勇,官兵虽将其包围,一时半会剿灭不了,反而被牵制兵力,无法支援更有胜算的地方。

    哪里还有胜算?曹神洗对整场战事了解得不多。

    徐础转身,非西即南,我猜是南边,待会官兵若是调兵从东走,就是要支援南城之战,或是向西走,就是金圣女那边有危险。顿了一顿,徐础又道:宁王金圣女都在城外,即便被剿灭,官兵也夺不回东都,只有南边是在城内作战,官兵若能获胜,可一举结束此战。

    曹神洗又叹一声,唉,听你这么一说,王铁眉肯定是要调兵南下,他向来胃口大,能大获全胜,却不贪图一面之利。

    北边,官兵追逐数里之后,放慢速度,宁抱关没有率兵一路奔逃,时不时调头冲杀,向官兵挑衅,看上去就像是他逼停了官兵。

    徐础站在城门楼上,等候退回的义军。

    宁抱关与妻子牛天女一马当先赶到城下,牛天女下马跪拜,宁抱关仰头看观望,满脸血污,几乎让人认不出来。

    牛天女说了几句,宁抱关下马,跪在妻子身边,大声道:宁抱关奉佛旨与官兵交战,奉佛旨退兵,是功是过,请吴王代祖王与弥勒判定。

    城下的将士越来越多,也都仰望城上,等候一句宣判,他们毕竟没有彻底击败官兵,也没有奋战而死,能否令祖王满意,心中忐忑不安。

    徐础高高举起棍棒,大声道:官兵士气已衰,尔等立下大功。

    城外众将士欢呼,等叫声稍歇,徐础继续道:此战尚未结束,弥勒在天下俯视东都,见城北官兵转而南下,命我转告诸位:再接再厉,南城方是决战之地!

    杀声又起。

    徐础这才命城下的孟僧伦开门,放入外面的将士与百姓,他自己也到下面迎接。

    宁抱关第一个进来,满脸的不服气,孟僧伦带卫兵前,小声道:宁王累了,我送你去休息。

    我不累,还能再杀他几百人。说到杀字,宁抱关死死盯着不远处的吴王。

    徐础走上前来,迎接宁抱关的目光,祖王能够预见一切,他没看到你出现在南城。

    牛天女上前,扯扯丈夫的胳膊,宁抱关垂下目光,嗯,既然是祖王让我休息,我就休息。

    降世王薛六甲在死后获得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徐础分享大部分,祖王是弥勒的代言人,他就是祖王的说话者,刚刚力战一场的宁抱关,手下将士无不深信降世之说,他暂时无力与神佛争斗。

    宁抱关夫妻被孟僧伦带走,徐础上马,向陆续进城的义军喊道:随我前往南城,祖王已令官兵魂飞魄散,再挡不住义军神勇!

    进城的义军疲惫不堪,却依然处于亢奋状态,城外那场仗没能完全打赢,心里憋着一股气,正要找地方发泄,于是齐声吼叫,跟着吴王前往南城。

    官兵在城外绕行,路长,但是适合骑兵,义军走城里,路短,但是缺马,也不宜奔驰,一内一外,前后脚赶到。

    南城已经苦战多时,马维初时没有投入全部兵力,随着战事胶着,又有蜀王传令,马维才将剩余的将士派出去。

    冀州突骑名不虚传,街道上布满障碍,他们下马步战,依然骁勇,一度攻到皇宫南大门,后续乏力,又退后两里有余。

    小半座南城成为战场,每一条街巷都沾了血迹,马维已无法指挥将士,只能死死堵住几处重要的出口,不让官兵扩大战场,然后期盼着吴王快些来支援。

    这场战斗,比他预料得要艰难许多。

    徐础比冀州援兵早到一步,但他的队伍抻得比较长,前头到达战场的时候,后头还在北城。

    听说吴王赶到,马维大喜,带领手下仅剩的百余人前来汇合,蜀王甘招随后赶来,他的人更少,个个狼狈。

    冀州兵的善战,超出每个人的预料。

    徐础亲自带兵进入战场,没有别的招数,就凭借人多,占据主要大街,一点点地向前推进。

    官兵僵持一阵,慢慢退却,很快,援兵赶到,他们又鼓起士气,与叛军短兵相接。

    战斗持续到傍晚,双方将士整日未进水米,都已筋疲力尽,比拼的只有意志,到了这时,义军终于占据上风。

    论器械论操练,义军将士三五人才抵得上一名冀州兵,等到气力渐衰,义军将士凭着对弥勒的信仰,反而能够以一敌一,发挥人数的优势。

    或许是真的坚持不住,或许是害怕入夜之后无路可退,官兵终于后撤。

    这一仗难言大胜,却是义军与官兵的第一场以硬碰硬,未落下风守住城池,就相当于一场了不起的胜利。

    徐础终于得到他梦寐以求的整座东都和整支军队。



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
    东都陷入沉寂,经历一整天的苦战,义军总算守住了城池,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难得的胜利,值得大肆庆祝,可所有人都累坏了,坐在地上不想起来,酒肉送到面前都提不起兴趣。

    徐础安排亲信守卫城门,所有城门,连梁王马维占据的东城也不例外。

    降世军的许多家眷实在太弱,没法出城,这时候跑出来,寻找家人送水送食,街上到处都有欢笑声,也有痛哭——太多人倒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还有大量尸骨留在城外,家人见不到最后一面。

    徐础在街上走了一阵,抚慰将士,最后是孟僧伦建议他回去,这样下去,一晚上也走不完,执政不如先回去休息,明天一早举办法事,超度所有亡灵。

    孟僧伦又建执政住进皇宫,徐础拒绝,还是回四王府大营,召来幸存的一些法师,连夜办法事,先是小小地意思一下,明日再大操大办。

    祖王曾许给众人升天之赏,徐础必须实现。

    法师们找一块空地,堆放干柴,燃起熊熊篝火,围火诵经,送亡者升天。

    徐础抱来降世王的儿子,主持仪式。

    围观者越来越多,先是痛哭,在法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变得欢喜,共同诵经,不会念的人就跟着哼哼。

    降世王的儿子不体贴下情,哇哇地哭起来,徐础送回府中,交给乳母。

    他不能休息,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置。

    首要一件,薛金摇还没回来,徐础派出多名信使召她回城,薛金摇曾一度攻入官兵军营,但已是强弩之末,官兵调集援兵之后,她只能率兵后退,到了城门口却不肯进城,声称要在外面扎营,与官兵对峙。

    徐础只好亲自去请。

    整整一天,祖王薛六甲获得的声望最高,吴王分享一半,另一半则归薛金摇。

    她第一个声称祖王降世,第一个带兵出城,第一个攻入敌营,又最后一个退回,堪称奇迹的是,她身先士卒冲入险地,身穿的银甲又颇为醒目,整场战斗下来,竟然毫发未伤。

    所有亲眼见到她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唯一的解释就是祖王在天之灵保佑这个女儿。

    祖王升天的时候故意遗漏女儿,肯定是要委以重任,当然要时时保护,不让她受到伤害。

    徐础亲自到西城外迎请妻子,一路上听到无数传言,都是金圣女如何勇猛,如何手刃敌人,如何惊险万分地躲过无数次致命攻击

    经此一战,薛金摇已被将士们尊为神灵,她不进城,所有人都不进城,就连原本属于徐础的吴军将士,也坚定地留在金圣女身边。

    官兵也是疲惫至极,害怕再入陷阱,眼看着义军在城外停留,连道像样的木栅都没有,却不敢过来攻击。

    城里送出一批帐篷,数量不足,薛金摇让与他人,自己在外面巡营,甲衣一刻不解。
1...148149150151152...2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