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冰临神下
官兵取消围攻之势,将兵力集中在南北两边,西边也留少量兵力,依险而守,东边营地则全部取消,给城中叛军留了一条出路。
这条出路可不平坦,要穿越林木茂盛的无上园,徐础当初就是走这条路来东都参战,深知此路曲折,人少还好,若是人多,很容易发生堵塞。
徐础随机应变,重新分配兵力,蜀王守北城,梁王守南城,宁王留在营中以作奇兵,薛金摇统筹所有军务。
午后不久,官兵派使者来见吴王。
郭时风向来以眼光精准而自傲,总能提前投到胜利者一方,如今却第一次生出疑惑,脸上的笑容显得有些勉强。
徐础在议事厅接见使者,两边排列卫兵,坐而不起,微笑道:郭先生带来什么口信?
郭时风上前一步,见卫兵手握刀柄,又退回一步,拱手笑道:这个吴王要我现在就说吗?
难道是密信?
郭时风点点头。
徐础指着两边卫兵,这些人都是我的心腹部下,你有密信,现在就可以说。
郭时风干笑几声,共有两段。湘东王说:东都乃天成根本所在,朝廷必要夺回,不惜代价,望吴王能有自知之明,率兵离城,朝廷不追,任你离去。
我想带兵去邺城,湘东王也不追吗?
郭时风更显尴尬,湘东王没说,但是我想他的意思是请吴王出东门,那里没有官兵。
出东门,往东走,湘东王是要让我归顺江东的皇帝吗?
明知吴王是在讥讽,郭时风却不敢当众指明,笑道:到了江东,是战是降,当然由吴王做主,湘东王不会干涉。
嘿。另一段口信呢?
大将军说郭时风扫一眼两边的卫兵,见吴王无意私下交谈,继续道:十七小儿,闹得够了,立刻献城投降,或是弃城逃亡。你要确保汝母兰夫人的安全,兰夫人若受半点伤害,你投降是死,逃亡也是死。
徐础点下头,向两边的卫兵道:我在楼家排行十七,大将军竟然还记得,想必是受人提醒。大将军妻妾成群,足以成军,去年还有新儿出生,不知排行到几百位。他与正妻兰夫人多年前就已形同陌路,在儿孙面前也不伪装恩爱。大将军西逃时,可没想到要保护妻子,如今率丧气之兵回来,却口出狂言,显非真心。
徐础说得稍稍夸张一些,倒也没错,卫兵们点头赞同,郭时风也不好辩解,站在那里只是微笑。
口信说完了?徐础问。
说完了。
好,请郭先生也替我带两段口信回去。转告湘东王,东都是我掌中之物,江东是我心中之物,邺城是我眼中之物,他给我留一条路,我也给他一条:回家来吧,王府里还有他的一间房屋。
卫兵们大笑,四王府已成为大营,挤满了将士,所谓请湘东王回家,是让他当俘虏。
郭时风也笑了笑,拱手道:好,这段口信我记住了。
再转告大将军,十七不在,小儿不小,兰夫人在府中很好,不劳他的挂念,大将军拥数万之众,当在战场上一争高下,休争口舌之利。
这一段我也记住了。郭时风拱手。
你还有话说?
郭时风又扫一眼两边卫兵,见吴王真的无意与自己私下交谈,只得道:还有几句,是我自己的话。吴王可还在意王颠王将军与数千吴兵?
在意怎样?不在意又怎样?
吴王若不在意,我无话可说,这就告辞,回去传信。吴王若在意我想我有办法让王将军与吴兵进城。
说你的办法。
吴王在意?
徐础不语,两边的卫兵多是吴人,十分在意同乡的处境,一起瞪视官兵使者。
郭时风笑道:其实简单,吴王可以拿城中人交换。
城中人数众多,拿谁交换?
这个除非吴王同意交换,否则的话我不能说。
有卫兵等得不耐烦,看一眼吴王,得到默许,拔刀来到郭时风面前,它能撬开你的嘴吗?
明晃晃的刀就在眼前,郭时风虽知这是威胁,对方不会真动手,还是不由得脸上变色,后退半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你是来使?我怎么记得你是我派出去的使者,杀自己的部下,不违反规矩吧?
我我已投向官兵,不是吴王部下
那你就是背信弃义了,像你这样的不忠之人,更该杀之。
卫兵举起刀,郭时风不那么确信对方只是威胁了,急忙道:城内有不少官兵俘虏,还有各家高门没来得及逃跑的家眷,比如兰夫人,可以拿他们交换。
徐础冷冷地盯着郭时风,谁要交换?要交换谁?
官兵围城已久,突然提出交换,必有原因。
真的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大将军说过几句,但他没说要换人,是我自己推测出来他或许有这个意图,毕竟被俘的官兵多是大将军的部下,他想救出去也在情理之中。
大将军想要回曹神洗?徐础猜道。
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机
徐础猜测大将军要交换曹神洗,郭时风笑道:诸王若是都像吴王这样,我们这些谋士可就个个没饭吃啦,求你可怜,给我们留点面子,以后即使猜到,也别这么快说出来。
卫兵们都以吴王百猜百中为荣,徐础却明白自己猜错了,郭时风这番话不是求吴王留点面子,而是在给吴王一个台阶。
总算朋友一场,郭先生若是不急,留下来吃顿便饭吧。
不急。郭时风拱手致谢。
想与吴王单独会面可不像从不前那么容易,郭时风被不同的卫兵搜身三次,他没有拒绝,只在最后一次接受搜身时叹息一句:与世沉浮终不如乘风破浪。
酒菜不算丰盛,也不够精致,肉是凉的,随便切成条块,酒倒是热的,烈性难驯,初一入口如同刀子在喉咙里乱捅一气。
郭时风喝了一口,一个劲儿地摇头,从此以后就只敢小口抿酒,肉则要反复咀嚼才能咽下去。
徐础笑道:这是降世军从秦州带来的老酒,有点味道。
何止有点?吴王喝得惯?
还好。徐础一次也只敢喝一小口,你得慢慢品,才能尝出其中的味道来。
郭时风道:譬如识人,初见时难免一叶障目,需多多接触,才能看出此人真心。
哈哈,郭先生想得太多,其实是城里的好酒都被喝光,只剩下这些老酒。
譬如福祸,老酒难喝,反而得以留存,美酒人人所欲,反而难得长远。
郭先生越想越多你若觉得酒肉难吃,明说便是。
郭时风笑笑,城里至少还有老酒硬肉,城外郭时风摇摇头,连喂马的草料都有人偷抢。
郭先生又要诱我出兵?
这回是吴王想多了。郭时风举杯敬奉,忘了酒有多烈,喝得稍多一些,连连吐舌哈气。
徐础喝一大口,双唇紧闭,面红耳热,将烈酒硬压下去,然后道:此间再无外人,郭先生可以说了。
郭时风放下酒杯,起身恭敬地行礼。
郭先生是这何意?徐础诧异道。
当着外人的面,我是邺城使者,私下里,我还是吴王的谋士,当行臣子之礼。
你这位谋士可有点令人捉摸不透。
其实简单,我如藤蔓,需依附参天大树。
参天大树为何同意你依附?
譬如登山,吴王自己也可以登顶,若是有我相助,至少可以加快几步,少些损失,早日腾出手来经营四方。
我需要这么急吗?
需要。郭时风肯定地说,吴王受困东都,想必不太了解外面的形势,但吴王总不会以为天下英雄都在东都内外吧。
天下又出现哪些英雄?
吴王想过大将军为何半路折返吗?
洛州兵思乡,湘东王力邀。
还有一条原因,可能更重要一些。大将军原本是要投奔汉州,谁想汉州已然失陷,他是投奔无门,才不得不接受邺城的邀请。
汉州失陷?失陷给谁?徐础的确意外,他一点消息也没听说。
秦州降世军。
郭先生说笑,降世军现在东都。
吴王看来真的不知,秦州又涌现一股降世军,声势不小,南下攻城夺地,如今已然横跨两州,汉州只剩数城还归官有。
真有此事?
骗吴王能有何益?这股降世军亦奉弥勒与薛六甲为主,吴王尚未西征,就已白得两州。
嘿。徐础干笑一声,新兴的降世军不知什么来历,莫说薛六甲已死,即使还活着,也未必能收服这股力量。
新降世军无主,势头虽盛,却找不出领军者,下一个才是真英雄。
哦?
淮州盛氏,吴王听说过吧?
梁太傅的亲家盛鼎盛太保?他已经过世好几年了吧。
三年前过世,盛家儿孙以孝闻名,为官者无论大小,一律回乡守丧。
记得,这件事当时传得沸沸扬扬,盛鼎因此获赠太保之位,万物帝连下三道圣旨表彰盛家,梁家与有荣焉。大家都说,等盛氏兄弟回来,必做大官。
呵呵,三年守丧刚满,东都却已转归吴王。总之盛家子孙不久前起兵,奉江东皇帝为主。
有梁家留在皇帝身边,盛家当然要向江东称臣。
吴王不可小瞧盛家,据说他们已聚兵十几万,等开春冰融,就要与江东并力西进,夺取东都。
冀淮两州山水相连,邺城应该比东都更警惕一些吧?
哈哈,那倒也是,盛家声称要西取东都,没准是要北破邺城。我无意惊吓吴王,只想说淮州已有盛氏兴起,不可不防。
嗯,还有吗?
剩下的就是完全的道听途说了,皇甫父子回冀州时晚了一步,王铁眉率突骑归顺邺城,这件事吴王是知道的。
嗯。
父子二人没敢停留,继续北上,据说得到贺荣部的资助,已夺取了辽东数十城,早晚也有南下之意。
贺荣部野心不小。
正是,贺荣部骑兵已至晋阳城下,不知晋王能否来得及赶回去。
沈耽那边一直没有消息,徐础甚至不知道晋军现在何处。
就这些?
荆州奚家也不可小觑,他们给朝廷作战时不思进取,回到荆州却是如鱼得水,招兵买马已然成势,据说济北王在那边进展顺利,奚家可能会既出粮又出兵。
徐础笑了一声,除非戴破虎送来消息佐证,他不会将郭时风的话太当真。
除此之外,东南西北各处散州皆有大小势力兴起,纷纷遥望中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称王称帝,跑来争鼎。
越热闹越好。
凑热闹要赶早,吴王困于东都,就不担心坐失良机吗?
徐础当然担心,他早已制定平定四方的大计,就等击退冀州军,才能实施,但他不会向郭时风透露实情,摇摇头道:良机未至,谈何坐失?我现在只想如何保住东都。
哈哈,我若不来,良机未至,我一来,良机也跟着到了。
郭先生似乎刚要说到紧要处。
郭时风端杯敬酒,这回喝得少,喉咙里不太难受,的确紧要,但吴王若是不信我,言之无益,徒增疑心。
我在等郭先生说服我,凭郭先生口才,想必三杯酒下肚,就能令我信服。
郭时风看一眼杯中剩下的酒,笑道:用不了那么久。嗯,吴王以为大将军要用吴军将士换取曹将军?
不是吗?
是也不是。大将军的确想要回曹将军,他现在孤掌难鸣,怀念当年的旧部,常说若有曹将军在,他不至于连战连败。
与义军交战时,曹将军就在大将军帐下。
人在心不在,大将军后悔不听曹将军布置,以致惨败,他希望要回曹将军,两人还能像从前一样配合,再次平定天下。
嘿。所谓‘不是’又有何意?
曹将军并非大将军最想要的人,城里还有一人,才是他朝思暮想的目标。
总不至于是兰夫人吧?
哈哈,楼家的事情,吴王最懂。当然不是兰夫人,我多方打听,才挖出一点眉目,据说万物帝在民间有个私生皇子,比江东皇帝年长一两岁。
万物帝喜欢在宫外游乐,有私生皇子并不令徐础意外,那又怎样?万物帝没将他带入宫中,说明不重视他,何况江东皇帝乃是太后所生,对天成来说名正言顺。
江东皇帝若是驾崩呢?他还年幼,不可能留下子嗣
邺城已带走一位皇子。
麻烦就在这里,被带去邺城的皇子时运不济,得病死了。
所以邺城想要一位新皇子?
不不,想要这位皇子的人是大将军,湘东王济北王可不想要。
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