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冰临神下
二十二岁,寇珍回到范闭身边,不肯娶妻,改名“道孤”,带回好几箱子书籍,其中一些,在范门弟子眼里乃是邪端异说,范闭却不阻止,但是禁止其他弟子借阅:“饕餮能食,以其肚能容。在学问上,寇生是老饕,不拘酸甜苦辣、四方异珍,皆可进食。尔等没有同样的胃口,只可择其一味,多食必伤身,万不可学寇生之贪。”
到二十五岁时,寇道孤又有了讲述的**,这回他不想争辩,只想传道,而且所传之道与范闭截然不同,更近于佛道的杂糅,经常语出惊人,甚至公然声称师父范闭所授皆为小术,配不上他的名声。
同门弟子对他的变化深感惊慌,许多人想起师父曾经说过的话,终于明白“鸠占鹊巢”四个字的评语一点没错,寇道孤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范闭却不阻止,也不驱逐,任冠道孤在门内散布种种异说,但是拒绝再与这名弟子直接争辩,通常是其他弟子被寇道孤说得心中生疑,来向师父求教,范闭才肯讲解一二。
范门的正式弟子有二百多人,前来求学的人,数量却几十倍于此,居留少则一日,多则一年,从来不缺好学的青年,寇道孤居然真的得到一批人的认同与追随。
寇道孤开始收徒了。
二十八岁时,“三年一变”失效,寇道孤没有回到沉默中去,反而变本加厉,要劝服师父范闭改变学说。
一直不肯与弟子争辩的范闭,这一次接受挑战,选了一个日子,公开论道。
那一天,不期而至者近千人,能进屋旁听者,只有三十多位,其他人守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结果,如临其境,时不时有旁听者出来,转述师徒二人所说的话。
论道持续了七天,白天时师徒二人你来我往,到了晚上,听众也都争执不下,有的是支持某人,有的是反对某一方,但是支持某句话。
到结束那一天,旁听者已多达三千余人,却难得找出两个人的看法完全一致,许多至交好友为此决裂,同门弟子恶语相向……
范门论道轰动一时,很快就有好事之徒将双方言论集结成书,版本七十几种,范闭与冠道孤的话都差不多,差异全在注释与其他人的评论上。
随着书籍的传播,引发的分裂也越来越广泛,正好赶上天成张息帝驾崩,万物帝登基,礼部参了一本,以为异说太多,扰乱士心,论道之书当一律禁止。
皇帝下旨,各地官府雷厉风行,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将七十几种论道之书化为灰烬,只有极少数被藏起来。
论道总有胜负,奇怪的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说法却各不相同,就连当时亲临现场的旁观者,也是各持一端。
总体而言,认为师父获胜的人更多一些,原因是冠道孤在第七天中午起身离去,放弃了继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场
冯菊娘无心描字,但又想完成本日的任务,于是越写越快,最后几笔一气呵成,已不成规矩,她自己却更喜欢,点头道:“写字也没多难,不到一个月,我已经大有长进,快要能自创一派了。”
冯菊娘走到屏风边上,看向枯坐的徐础,有些疑惑,又有些心疼,“公子要喝茶吗”
徐础笑着摇摇头。
“待会城里来人,公子……要不要出去迎接”
徐础还是摇头。
“至少换身新衣服吧。”
徐础低头看了一眼,开口道:“人是旧人,何必要新衣”
“呵呵,公子的话颇有深意,但是别对我用,浪费,留着甩给那个寇老道。”
“他叫寇道孤,但不是老道,而且他也不老,应该还不到四十岁。”
“哈,够老了,一想到我也会有三十岁的那一天,我就不寒而栗,但又不想死……”冯菊娘轻轻颤抖一下,“总之公子将狠话都用在寇道孤身上,就像应对那个于瞻一样,几招就将他打败。”
“如果传言为真,我大概不是寇道孤的对手。”
“咦,尚未交战,怎么先泄气了公子从前可不是这样的。”
徐础微微一笑,“败中有胜,我虽然不是寇道孤的对手,但未必就会败给他。”
冯菊娘挤出几个古怪的表情,她喜欢明明白白的争辩,不喜欢令人费解的机锋,“济北王世子也来,他可是大人物,有人说他没准会做北方的皇帝,公子见他,也不换新衣吗”
“旧人见旧人……”
“公子自便,我去外面看看,没准能替公子挡住这个寇老道呢。”冯菊娘匆匆走出房间,呼吸谷中清新的空气,喃喃道:“旧人、旧屋、旧语……真不知道公子怎么能忍到现在。我若是公子的另一个妻子,也不来看他……”
思过谷里人不多,谷外却是人山人海,甚至来了一些商贩,挑担吆喝,生意颇为兴盛。
老仆迎面走来,向冯菊娘道:“你今天别去谷口。”
“我哪里见不得人了”
“你知道外面的人怎么议论你与公子”
冯菊娘笑道:“想象得到,可公子不在乎,我也不在乎,而且既然名声在外,我若隐而不现,岂不更招议论”
“你可是越来越伶牙俐齿了,当心再也嫁不出去。”
“反正也没人再敢娶我,与其是因为‘克夫’,不如是‘伶牙俐齿’。公子隐居于此,我就是他的先锋将军……”
老仆捂住耳朵跑开,他只关心米面还剩多少,对即将开始的论战毫无兴趣,进屋之后向徐础道:“公子,有件事我不得不说。”
“你说。”
“今天济北王世子会来,不管怎样,那是公子的内弟,比较好说话。公子是不是可以……接纳一下”
“他是客,我是主,当然要接纳。”
“不只是客套,也得说点实在话……”
“缺食还是缺衣”
“暂时都还不缺,但是坐吃山空,梁王倒是挺大方,让我们带走不少东西,但是三十几口人,不够用啊。”
“明白,我‘接纳’一下。”徐础眨下眼睛。
老仆告辞,越来越觉得公子难以理解。
冯菊娘叫来丫环,谷里就她们两名女子,来到谷口,站在昌言之等人身后,外面的人望里面的奇异,里面的人也看栅外的热闹。
冯菊娘从来不惧人众,看向自己的目光越多,她越显自在,甚至招手唤来商贩,隔栅买些零食与小物件。
昌言之等人却十分紧张,他们在意的不是论战,而是如何保证徐公子与济北王世子的安全。
谷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等得无聊,有胆大的少年大声调戏冯菊娘,惹来阵阵笑声,冯菊娘反唇相讥,惹来更多笑声。
几名老儒厉声呵斥,撵走了无赖少年,守在人群的第一排,目光严厉,偶尔扫到冯菊娘,无不露出鄙夷之色。
今天的主戏毕竟是范门论战,围观者当中,读书人更多一些。
冯菊娘全不在意,用绢帕托着零食,与周围的人谈笑风生,令老先生们越发不满,稍远些的弟子纷纷低头,趁左右同伴不注意的时候,飞快瞄一眼,更远些的百姓没有那么多顾忌,个个眉飞色舞,以为只是看美人就已不虚此行,可惜不能挤到前排。
来看热闹的妇人不多,停在更远处,看不到谷内的情形,只凭想象,就将冯菊娘描绘得极为不堪。
日上三竿,济北王世子的先遣卫队到来,分开人群,十余人进谷查看情况,命令昌言之等人交出兵器,他们要接管整座山谷。
对冯菊娘,这些卫兵也不客气,直接命令她回到屋中去。
“我们这里的惯例,想与徐公子论辩,先要过我这一关。”
卫兵头目冷冷地说:“论辩的事与我无关,我只管驱逐无关人等。”
“我可不是无关人等。”冯菊娘倖倖地说,可她不是执拗的人,昌言之等人已经老实交出兵器,她更不会与士兵发生冲突,叫上丫环,“站累了,咱们休息去。”
老先生们松了口气,许多看热闹的人却大失所望,可是没人敢于出声,士兵就站在路边,济北王世子人未到,气势先至,足以令百姓噤声。
更多士兵陆续赶到,他们不仅接管山谷内外,还沿着栅栏挂起整匹的红布,遮挡外面的目光。
这回连老先生们也不满了,以为受到了蔑视,不符合邺城一向礼贤下士的名声。
孙雅鹿及时现身,邀请十多位名望比较高的儒生进谷,算是平息了众多读书人的恼怒。
不久之后,上百名范门弟子赶到,排成两行,鱼贯入谷,他们将亲眼见证论战,而不是站在谷外等候消息。
令许多人失望的是,寇道孤不在这群弟子当中。
大批马车出现在路上,引来所有注目,不用官兵下令,两边的百姓纷纷下跪,偷眼观瞧,小声猜测哪一辆车里坐着济北王世子。
三十多辆车入谷,直到官兵排成数列,挡住山谷入口,百姓们才慢慢起身,仍在争议世子乘坐哪辆车,只有少数读书人才关心寇道孤是怎么进去的。
山谷里,数座帐篷平地而起,最小的一顶也比周围的木屋、草房更大些。
&nbs
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
冯菊娘想起金圣女对她的交待。
那时吴王刚刚离开东都,金圣女率领降世军与诸多家眷在城外汇合,打算返回秦州,派人来接少量尚未出城的妇孺,其中就包括冯菊娘。
冯菊娘有些犹豫,留在东都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早有传言说梁王对她感兴趣,她只需稍使手腕,就能攀上高枝,从此摆脱那些粗俗的降世军头目。
可梁王初占东都,一心只想如何自保,只要能将降世军送走,他可以放弃任何人,于是二话没说,将冯菊娘等人送出城。
金圣女没穿那身银盔银甲,换上普通铁甲,“银甲不实用,还容易成为目标,不如砸成银块,分给大家。”
冯菊娘只能一个劲儿点头,对金圣女,她是发自内心的害怕。
金圣女倒也直白,“你去追上吴王,从此留在他身边。”
冯菊娘扑通跪下,颤声道:“自从蒙金圣女择婿之后,我再没有别的心思,连吴王的面都没见过……”
“对了,你那个丈夫呢叫什么来着”
“伍十弓,他……他死了。”
“嘿,正好。”薛金摇脸色一沉,“让你留在吴王身边,是以奴婢的身份服侍他、照顾他,不是陪他睡觉,明白吗”
冯菊娘稍松口气,慢慢起身,笑道:“明白,明白,我可以做丫环,保证将吴王服侍得……”
“也别太舒服了。”
“是是,我趁吴王不在的时候干活儿,不见他面。”
薛金摇摆下手,“除此之外,你还有任务。”
“金圣女交待的事情,我一定尽心尽力。”
“替我监督吴王。”
“监督……吴王”
“不愿意吗”
“愿意,就是……监督吴王什么”
“看他什么时候再起雄心,愿意称王,看他与什么人来往,看他……是否前往邺城,看他另一个妻子长什么模样、品性如何。”
冯菊娘恍然大悟,“没问题,我一定将吴王盯紧,不让他有负于金圣女。”
“他若有负于我,你能阻拦得住写封信给我,别的事情不用你管。”
“是是。”冯菊娘心里却有些纳闷,自己并非金圣女的心腹,为何被选中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
薛金摇就像是知道她的心事,“你不必多想,用你是因为觉得你比较聪明,又是女人,能够接近吴王在邺城的妻子。你也别不当回事,天下大乱,各家兴衰难料,今天我去秦州,没准哪天也会去邺城。所以,你可以中途背叛,但是下次再见到我,别认错,也别乞求,自己乖乖将头伸出来,让我砍掉就好。”
“绝不背叛,死也不叛,金圣女就是我唯一的主人。”
薛金摇一手指天,“佛祖和我爹都在天上盯着你。”
冯菊娘一会点头,一会摇头,发誓绝不背叛,心里想,弥勒和降世王若是真能在天上盯着凡人,何必要她去监督吴王但只敢想想而已,不敢说出来。
薛金摇最后拿出一柄匕首,“算是礼物吧,你收着。”
冯菊娘不敢不收,但是胆战心惊,匕首在她手里,像是有千斤重。
“该用的时候就得用。”
“啊用来……做什么”
“邺城的女人若是个人物,那就算了,若是个跟你一样的小狐狸精,你将她杀了,自来秦州找我,我给你重赏,保你安全。”
冯菊娘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道:“我、我不会用……”
“有什么不会的握在手里,用力一刺——你能比天成太后更娇弱她能刺死大将军,你捅死一个女人还不容易”
“我尽力。”
“要用全力。”
“全力。”光是捧着匕首,冯菊娘就已觉得全身汗毛竖起。
冯菊娘又被送回东都,正好赶上一群人要来追赶吴王,她于是加入,将匕首藏好,再也没有碰过,也没向任何人提起此事。
慢慢地,她发现这趟任务很简单,吴王雄心不再,也无意与另一个妻子见面,每日只是静坐默想,根本不需要监督,脏活、累活都是老仆等人在做,她可以腾出空描字、练习辩才。
冯菊娘内心深处有个想法,以为有朝一日金圣女真能从秦州打到邺城来,到时候她要以谋士的身份在降世军里立足,没准能应上刘有终许下的那一桩富贵。
吴王的另一个妻子说来就来,而且指名要见她。
冯菊娘立刻想到自己的“任务”,想到匕首与鲜血,想到一名柔弱女子如何横跨千里,从东边逃亡到西边……
想得越多,她的身子抖得越厉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