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跛脚的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关耳文

    “诺!唯陛下之命是从!”众人听了郑文的话,马上就开口说道。

    其实郑文的处置,还算是轻的了。像这种谋反大案,处置的再严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其实一开始想的还是从严处置,但想了又想,还是这样处置为好,一方面宋王郑昭的死,已经达成了郑文震慑其他兄弟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为团结皇室中人,立国三百年的大乾,皇族之人太多了,他作为皇帝不能让皇室中人认为他太过狠辣




69.任命
    于是,郑文就笑着开口说道:“甚好!既然如此,朕就命刘卿为江南钦差大臣,赐尚方宝剑,全权处置江南一切事宜!”

    “诺!臣多谢陛下信任。”刘健立刻大声开口回应道。

    “甚好,朕会拨一万羽林军作为卿的卫队,朕许卿可全权调动江南的驻军。”郑文又对着刘健说道。虽然江南的驻军几近于无,但还是有一些的。

    郑文这么说,只是想让在场的重臣们明白郑文对于刘健的宠信而已。

    显然刘健也明白,遂红着眼说道:“臣多谢陛下信任!”此时的刘健确实有了些许感动。

    而此时,郑文却又突然开口说道:“至于户部的带队官员,就由户部左侍郎王成出任吧!”

    “诺!”杨博出声应道。虽然搞不懂陛下的心思,但这种事杨博显然不会反驳的。

    难道是陛下要提拔王成

    呵呵,众人的心思各异。

    而这时,郑文却又开口说道:“这户部、工部、礼部不是还缺个右待郎吗督察院不是缺个左都御史吗我们今天也一并议议,把朝庭的重要班子都补齐了。”

    “王尚书是吏部天官,你就先说说有什么人选”

    于是,吏部尚书王永就出声说道:“陛下,这三个官职都是朝庭的要害官职,户部、工部、礼部陛下不妨问问三位尚书的意见,而左都御史这个位置则该由最近立功的官员提拔,臣举荐大理寺卿郭怀出任。”

    刑部尚书周阔也开口说道:“陛下,大理寺卿郭怀这些天兢兢业业,表现出色,臣也举荐郭怀出任左都御史之职。”

    郑文听了,方才开口说道:“诸卿有不同的意见吗”

    等了一下,见其他人都不开口,显然是默认了,毕竟按朝庭惯例,立了功的郭怀出任这个职位,也合常理,他们没必要出声反对。

    郑文见此,就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由郭怀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至于他空出来的大理寺卿就由燕京府尹杨波出任,他在兼任一段时间燕京府尹吧!”

    众人听了,心中一震,顿时就明白过来,杨波这个人怕是在陛下心中留下了一个好映像,否则的话,陛下不可能强行杨波出任大理寺卿,还兼认燕京府尹。但他们也没必要反对,因为这次的事情,杨波是立了功的。

    而郑文呢,简直就是在规则之内强行耍无赖,本来按照规则,郭怀空出的大理寺卿不该由杨波出任的,因为他资历不够。

    在大乾朝堂上,大理寺卿是有数的高官了,是继宰相、六部尚书、枢密使、京营节度使、督察察左都御史之后的高官了。而杨波呢,燕京府尹,按照资历,此次的升迁最多也就到六部右侍郎这位置,还不是靠前的部门。

    但郑文就是强按着大臣们的头强行通过了,但大臣们心中肯定有些不舒服的,一次两次就罢了,要次次如此,那还得了。

    于是,郑文就又开口说道:“孙爱卿,你们工部的右侍郎你举荐一个吧,朕也听听!朕曾到工部视察,答应你的事,朕可是马上要实现了。”郑文有些半开心的说道。

    众位大臣听了,心中却是很无奈,看来这工部尚书孙化举荐的不好出口反对了。

    孙化一听,心中就一喜,马上就开口说道:“陛下,臣举荐军器监监正安卓出任,此时是进士出身,也通晓技术,是工部少有的全能型官员,由他出任工部右侍郎正好合适!”

    郑文听了,是龙颜大悦,这种官员正戳中他的心思,于是他就大笑着说道:“孙卿不错,正合朕意!众卿有什么意见”

    郑文又是一副征求大家意见的样子,遂问道。

    众位大臣只好配合着说道:“臣等无意见!”

    于是郑文就笑着说道:“那好,就任命安卓为工部右侍郎。”

    “那户部杨卿就说说户部右侍郎的人选。”

    户部尚书杨博就说道:“陛下,臣到户部时日颇短,没有具体的人选,就让众位大人举荐吧!”

    杨博心中真的没人选吗怎么可能,为官数十载,总有些自己人或与自己交好的人,但他不能举荐。

    一是他刚刚任职户部尚书,不能吃相那么难看,这是政治潜规则;二是他资历不够,他任职户部尚书前,只是督察院左都御史,只能算得上朝庭高官,不能说是朝庭重臣。所以他是万万不能举荐的。

    郑文听了,心中了然,就开口说道:“那众卿有什么人选”

    刘健就开口说道:“陛下,臣举荐济南郡郡守孔宣,此人是建启元年进士,现年四十岁,是孔圣人四十一世孙,此人在山东之地颇有名声!此人出任户部右侍郎正合适。”

    郑文听了,却是皱了皱眉,这个他从锦衣卫情报中看到过,务虚不务实,全靠着孔子后人的名头才有了偌大的名声,虽然也没干什么坏事,但也没做过什么实事,“不作为”三个字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郑文还听说过他的一件事。在建启十三年,他刚刚出任济南郡守的时候,听说了济南有一个守寡五年的妇女,而且这妇女发誓不再嫁终生替死去的夫君守节,他听说这件事之后



70.反应
    而此时的燕京府衙门之中,燕京府丞贾亮也收到了郑文批复的奏折,他是喜极而泣。

    整整二十年了,两代人的上书,历经三帝,终于等到了陛下的回复。想他老师李复,二十年前出任燕京府尹,就开始上书陛下开海运,每年都会数次上奏,直到年纪大了,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依然居留京城,每年雷打不动的上书,就是希望陛下能够开海运。可是十几年的上书杳无音信,他在一旁看着都有些心酸。

    三年前,他老师李复病逝燕京城,弥留之际,依旧不忘拉着他的人嘱咐道:“亮啊,你要接着老师上书陛下,海运对朝庭有利,你万万不可灰心,到朝庭开海运的时候,你就到为师坟前上一柱香,告诉为师一声。”说完就溘然长逝。

    他是红着眼晴,跪在老师的床前答应下来,接过老师的担子,每年雷打不动的上书,一上书就是三年。

    二十年的等待,两代人的坚持,在今天终于收到了回音了,贾亮是喜极而泣,恭敬的对着大明宫方向行了,心中却默默说了句“老师,一路老好!”

    于是,他伏案而作,这开海的计划他和他老师早就进行了多次讨论,多次修修改改,因地制宜,他们早就写下了备用计划。

    他每年只要有时间,都会拿出来翻翻,仔细看看,又思索,又重新写一遍,让它不至于蒙尘。只是终究毫无用处,他也常常望着这些资料长吁短叹,感慨它们何时能重见天日!

    他有好多次都想放弃,只是想想他老师李复临终的叮嘱,想想他老师十几年的上书,想想他老师平时嘴上说的“坚持”,他才又拿起笔,斗志昂扬的书写上书的奏折,即使他知道能得到回复的希望廖廖无几,但他还是雷打不动的坚持。

    苦心人,天不负,在今天,他终于等来了陛下的回复,而且是希望他能写出开海计划的回复,这一刻,他是干劲满满!

    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燕京开海运折》,这封奏折系统性的阐述了燕京开海运的利处,及整体规划了海运的具体路线及实施方案。

    这封奏折长达十余万字,与其说是奏折,还不如说是开海运的整体计划,它涉及码头的建设、海船的建造、朝庭的管理等多方面,让郑文是大开眼界!

    也让郑文认识大乾官场上另类,贾亮和他的老师李复,傻得可爱,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中自有坚持!

    为了自己的坚持,他们不要高官厚爵,不要金钱名禄,不受外界诱惑……只默默守着自己那颗心!

    ……

    而在刑部,当刑部尚书周阔把杨波升迁为大理寺卿兼任燕京府尹的消息告诉杨波,杨波是吃了一惊!

    见此,周阔又有些语重心长的说道:“杨波啊,这是陛下对你的信任,你万不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陛下年纪轻轻就登基为帝,也不容易啊,你的升迁是陛下强行插手的结果,陛下在今天几乎是强行按着大臣们的头通过你的任命的,今后在朝堂之上,你就多帮帮陛下吧!”周阔又有些感慨的说道。

    杨波听了,却是有些好奇,遂开口问道:“周大人,这是为什么陛下怎会如此急”

    周阔听了,却是笑了,方才开口说道:“杨波啊!你还是太年轻,看不懂吧”

    “陛下这不是急,而是故意如此。而是为了敲打朝臣们呢!”

    “想想陛下的登基就知道,这是臣子们强行插手皇权相互妥协的结果,陛下虽然是最大受益者,但他心中并不感激宰相刘大人及秦飞。”

    周阔看着杨波疑惑的样子,方才又开口说道:“站在常人的角度,陛下应该感谢这二人,但陛下身为皇帝,一国之尊,心中又怎么能容忍这二人插手皇权的行为陛下心中总是不舒服的。”

    杨波听了,顿时就觉得有些不好,就又问道:“那二人岂不是危险了这样不好吧,朝局怕是又会出现变化”

    周阔听了,却是笑了,又才开口说道:“呵呵,你呀,还是不懂!”

    “陛下虽心中不舒服,但陛下是明君,必不会对二人秋后算账,最多也就不重用二人吧了!”

    “而且这二人都是聪明人,必不会令陛下为难的。”

    “你看看这二人,京营节度使秦飞到现在就挂一个空名,早就没有任何军权,也不过问任何军事,专职任他的内阁大臣,这是他在避嫌,而且他这辈子都不会再碰军权,陛下也不可能让他碰到任何兵权,他这辈子只是文官的命了!”

    “你看看宰相刘健,陛下登基之初设立的内阁,当时还不现,现在是个官都明白过来了,这是在分割宰相的权力。而现在陛下已经熟悉朝庭政务,按理说应该撤消这个机构,但刘健提了吗没有!”

    “而且,插一句闲话,这个内阁今后绝对是常设机构,而且会是大乾的权力中心,你今后有机会进入内阁,万万不可错过。”

    杨波听了,点了点头,心中却牢牢记住了周阔的话。

    而这时周阔又说道:“就这次吧!陛下任命刘大人为钦差大臣,



71.交接
    见此,钱昌又接着说道:“老弟,这次我才陛下面前推荐了你,朝中重臣无人反对,陛下就同意了,由你出任礼部右侍郎,怎么样想必明天的朝会陛下就会当庭宣布任命诏书。你这算得上正式步入朝堂了。”

    蔡伟听了,心中是一阵复杂,呐呐的说道:“十年了,我蔡伟终究又踏入了朝堂了,先帝呀!臣现在是感概万千呢!”

    原来十年前,作为礼部郎中的他,趁着下放地方成为郡守的当口,在朝会之时,当庭参了一本,狠狠的弹劾了郑文便宜父皇的宠妃谢氏及江陵世家谢家,说谢氏恃宠而骄,谢家狐假虎威,鱼肉百姓,让郑文的便宜父皇当庭暴怒!

    差点直接就让蔡伟下大狱,幸的当时的朝臣们苦苦求情,才幸免于难。但郑文的便宜父皇还是当庭说出“朕今生不复见他”的话。

    这句话几乎让他政治生涯断绝,他最后下放郡守的机会也飞了,最后被贬到了国子监教书,一教就是十年,十年他再未见过郑文的便宜父皇,他也蹉跎了十年!

    钱昌见了感慨万千的蔡伟,心中也是嘘吁不已,方才又笑着说道:“老弟,看开些,一切不都过去了,现在是苦尽甘来了!”

    “是啊!一切都过去了,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蔡伟也感慨的说道,眼眶通红,留下两滴激动的眼泪,这是喜极而泣!

    钱昌见此,只好打断他的思绪,方才开口说道:“回过神了,老弟,你交接一下国子监的工作,跟我回礼部,先熟悉一下礼部的工作,方便明天交接。”

    蔡伟听了钱昌的话,回过神,方才开口说道:“老哥,不用这么急吧”

    “怎么不急你这些年怕是灰心了死呆在国子监,也不打听打听朝庭现在的情况。”钱昌接口道。

    “朝庭现在忙得很!朝庭各部门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吏部忙着整顿大乾官场吏治,户部忙着清查大乾各地的粮仓,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忙着审案判案,工部忙着改革,兵部及枢密院忙着准备整顿大乾军队,就我们礼部还算清闲的了,但依旧要忙明年的选秀,说不定还要开恩科,距离明年改元只有一个多月了,你说,礼部能不忙吗”

    蔡伟听了,一时间是反应不过来,过了一会儿,方才开口说道:“陛下不是才刚登基,怎么会遇到这么多事听你这么一说,大乾朝庭是真忙啊!”

    钱昌听了,方才压低声音的说道:“是啊!老弟,自陛下登基之后,短短不足两个月,遇到的大事的确太多了,可能是新朝新气象吧!”钱昌是有些自嘲的说道。

    “你是不知道,现在燕京的官场就有‘山海关,战不战。新帝忙,三大案。’的说法,让人听了,就有些气愤,这不是在讽刺陛下嘛!”钱昌就又开口说道。

    蔡伟听了,急忙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

    钱昌听了,才用神秘的口吻开口说道:“‘山海关,战不战。’说的是陛下动员北地百万大军,说是要与蒙古人在山海关血战一场,却又戏剧性的结束,朝庭还吹成了大捷,这是在讽刺陛下好大喜功!”

    “‘新帝忙,三大案。’说的就是陛下登基不足两个月,就连掀起了三大大案。帝陵案、工部事弹劾案、大乾粮仓倒卖亏空案,这是在讽刺陛下瞎搞,才使得朝局变得这样!”

    蔡伟听了,顿时是愤慨满满的说道:“这不是瞎说吗这又何尝是陛下的错。这还不是先帝种下的苦果,当今陛下背了黑锅!”

    “你小声点,先帝已逝,不是你我能议论的。”钱昌急忙说道。

    又接着开口说道:“你说得倒也不错,陛下年纪轻轻,就接过了朝庭这副重担,而这些事一下子就爆发在这短短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而陛下还能平稳的掌控朝局,这其中的艰辛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难于体会到的!”

    蔡伟听了,也点了点头,显然认同了钱昌的话。

    这时钱昌又说道:“还有两件事告诉你一下,让你心中也有一个底!”

    “第一件事,就是昨晚的宋王谋反案,想必你也听说了,这件事,你万万不可发表任何意见,这件事陛下已然乾坤独断!”

    “我懂,这件事确实不是我们这些作为臣子应该发表意见的。”蔡伟听了,就出口说道。

    钱昌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方才开口说道:“那就好,这件事远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你步入朝堂之后,就会明白的。”

    “第二件事,就是江南节度使李殷无故率兵屠戮金陵世家的事。这件事虽然江南世家有些惨,但你万万不可上书同情江南世家的奏折,否则你大概就是再回国子监教书了!”
1...2324252627...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