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的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关耳文
听了李耀祖的细说,刘健叹了口气,方才开口说道:“那按你的说法,金陵是百业凋敞了,那明年的夏税要怎么办要知道金陵可是税收大郡啊。”
李耀祖听了刘健的担心,却是笑着说道:“大人是多虑了,金陵确实是遭受过兵灾,但那不过是金陵的上层权贵而已,这些人简直是阻碍了金陵的发展,欺行霸市,欺压平民,那是干得顺溜,现在这些一去,民间的活力却是喷发了,各行各业雨后春笋的苗头已经出现了,明年的夏税怕是还会增长不少。”他是如实的说道,但他话里那股对金陵各世家的愤慨却是让刘健听了说来。
于是,刘健就大声赞道:“甚好,既然如此,那本相就向陛下举荐你为金陵郡守!”
李耀祖听了,心中却是狂喜,但心中却还是有些不明白,就硬着头皮说道:“下官多谢大人赏识,只是这为什么呀”
刘健听了他的问话,却是笑着说道:“金陵啊,这可是个重要城市,接下来各方势力那是粉磨登场,各种利益交汇之所在,江南世家地方豪族、北方军功贵族势力、北方世家士大夫集团、锦衣卫、东厂、皇室势力,这些都是明面上,还有许多暗中的,而金陵郡守则代表朝庭,那必须是个‘强项令’,还得有手腕,才能震得住他们,而你却正合适,又熟悉金陵的一切,不是你还是谁呢”刘健是一脸肯定的说道。
而李耀祖听了,顿时却有些呆了,心里一时有些乱,他是实在搞不明白刘健话里的意思,但他知道,接下来的江南将会迎来巨大的变化,而金陵更是重中之重,是大乾各方势力的聚焦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而眼前的宰相大人却是直接了当的告诉他,他将会担任金陵郡守这种非同凡响的封疆大吏,他心中是又惊又喜。
但机会就在眼前,不管未来如何,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于是,他舒了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方才开口说道:“大人,是不是江南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大事”李耀祖是面色沉重的说道。
刘健听了,点了点头,方才开口说道:“不错,你的嗅觉还是很敏锐,本来你这个级别的官员是不应该知道的,但是接下来你将在江南这块土地上扮演重要角色,本相也提前给你说说。本相这次到江南,总理江南军政大权,担负着陛下的使命,不仅是整顿江南官场,还要为接下来的南伐大理安南做准备!”
刘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开口就爆大料,而李耀祖听了,面色却是更加沉重了。
而刘健又才接着说道:“陛下已经跟朝堂诸位重臣磋商过了,朝庭一致决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发动南伐大理安南的战争,而现任的江南节度使林苍、节度副使李同就是先期到江南,彻底的整顿金陵大营,从江南地区征集四十万大军,打造二十万精锐南伐军团,打造二十万后备军团,一旦准备就序,马上就南伐!”刘健是认真的说道。
叹了口气,刘健又才说道:“而金陵将会整个南伐大军的军事物资汇集地,从朝庭而来各种物资将会先期汇集到金陵,再发往南伐大军的后勤基地,也因此金陵那是重中之重,其金陵郡守那得是最合适的人选,一边得保障到达江南的军事物资的安全,另一边又得应付接下来布局金陵的各方势力,这位置确实不好做,李耀祖,光宗耀祖,这名字不错啊,你敢做吗”刘健是直接了当的问道。
“宰相大人,下官敢做,上有所命,义不容辞,更何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官做到了修身齐家,接下来也该到了治国
142.欲把西湖比西子
望着李耀祖远去的背影,刘健一时间却是沉默了,他心里却是默默的想着李耀祖刚才的话,这江南的佛门势力真的发展到如此之大了吗真是有些不敢相信。
于是,刘健转身回了自己的书房,在一张专用纸张上写下了:细查江南各地佛门。放下笔,又认真的看了一下,才把这张放入一个黑色的长形盒子里,才又把这个盒子放在了书桌的显眼处。
又才打开一张空白的奏折,行云流水的写道:臣宰相、内阁大臣、武德殿大学士、江南钦差大臣刘健谨奏于陛下,前江南节度使李殷无故领兵悍然屠戮金陵世家一事,造成金陵东城区尽毁,钱财损逾千万,金陵户籍销逾万,实乃兵灾也。臣既受陛下之命处理此案,然正主已逝,只余从者,臣思虑再三,有些浅见,呈于陛下,余三万九千多兵卒俱是从犯,但上天亦有好生之德,俱处死有违圣人之道,臣建议,陛下及朝庭,对于从犯,当区别对待,高级军官及部分有恶之中级军官,理应处死,抄没财产,家眷贬为皇家之奴隶,其余军官士卒及家眷,一并贬为奴隶,抄没家产。
臣至江南已数日,然金陵郡守、郡丞、郡尉尽皆于十数日前畏罪自杀。金陵乃重地也,不可久缺主官,臣在此举荐代郡守李石李耀祖为金陵郡守。
李耀祖此人,乃建启元年进士,久在金陵为官,颇有才干,且为人正直,刚正而又不迂腐,现今代行金陵郡守,金陵井然有序,日渐繁华,此关键时刻,由其出任金陵郡守再合适不过。
在此,臣遥祝陛下万安,大乾万年!
写完,刘健才吹了吹奏折上的墨迹,待其干涸之后,才合上了手中的奏折。
才长长叹了口气,呐呐自语的道:“多事之秋啊,这种小事还是尽早解决为好,也方便本相接下来行事!”
……
而此时,杭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富饶与美丽,那是用多少词汇来形容都是他匮乏的,而大乾的杭州也不倒外。
西湖,冬日的西湖不如夏日那么婀娜多姿,但亦然别有一番滋味,就像一个北地的大汉,天然带着一股酷烈,少了那么一番烟雨杏花,但这也许才是西湖本来的面目。
西湖边,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府邸,这就是杭州李府,也是江南节度副使李同的家。
而此时的李良,正坐在一张躺椅上,手上拿着一张信纸,在李府的小花园里,晒着冬日的太阳,望着西湖风光,正默默的发呆。
李良,李同的父亲,杭州李家的家主,五十岁左右,岁月的洗礼只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的皱纹,看得出来,他年轻的时候必定是个风流倜傥之人。
他曾经是大乾的进士,还做过官,甚至做到过地方郡守这种封疆大吏,但家族的需要,他还是退下来了。
他手上捏着的信纸,正是从金陵而来,正是他的大儿子李同写来的,短短几句话:吾父安否宰相刘大人向您问安。儿甚安!陛下及朝庭已然决意伐大理安南,整兵四十万于江南,望父早做准备。
这短短几句话,他是看了又看,心中在不断的盘算,计较着利益得失,一时间是眉头紧皱。
而旁边站在的李府老管家李松却是闭目养神,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好像风一吹他就能倒下。
别看李松一副老朽的样子,但在李府的地位可不低,已服侍了李府两代人。
李良靠在躺椅上,望着远处的西湖,手里捏着信纸,却是突然开口问道:“李叔,吾儿的信你也看了,你觉得我要怎么做我李家要怎么做”
李松听了,却是精神一震,顿时那副垂垂老朽的样子却是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精明能干。
李松是顿时就开口说道:“家主又何必迟疑,既然小少爷已然官至江南节度副使,再往上,那可是节度使这样的一方巨头,这种关键时刻,家主应该尽全力支持小少爷,李家也尽全力支持刘相大人在江南的官场整顿,当今陛下及朝庭的眼睛都不瞎,能够看到李家的付出,自然会作用在小少爷身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李家几代人夙愿也算是完成了。”
李良听了,却是叹了口气,方才开口说道:“李叔,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只是这朝庭的局势、这江南的局势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呢,宰相刘健携朝大势汹涌而来,那必定是一番腥风血雨,只要朝庭下定决心,江南的各方势力也只能屈服,打掉牙齿往里吞,断然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政治上当然得站在胜者一方,只是我李家也是江南土生土长的,出手了那就是江南各世家的众矢之的,现在的确没事,但将来就真的没事吗作为一家之主,我不能只顾现在,而不顾将来。”
李松听了,却是摇了摇头,方才开口说道:“家主却是多虑了,强者强运,没有谁愿意得罪一个强者,即使是曾经的对手,况且我们李家这次出手,那也只是
143.夕阳西下之最后的
“确实如此,要不是为了加快南伐进度,又何须如此接下来的江南,那是利益的争斗场啊,那是风云变幻,各方势力都会齐聚江南,利益混杂,怕是有一番利益争斗,只是我李家终究占了先机,拔得了头筹,不出手是说不过去了。况且连宰相都认代转问候,由不得我李家不出手。不过也好,再锋利的剑,藏在匣里,也不会令人害怕,也只有露出了剑刃,才会令人畏惧,也是时候把李家的剑露出来了!”李同望着远处的西湖风光,有些自言自语的说道,不知是对自己说的,还是对一旁站在的李松说的。
……
夕阳西下,已然是黄昏时分,燕京城,这座三百年的帝都,饱经沧桑,岁月无情的洗礼,自大乾建国之来,留下了不知多少故事,留下了不知多少传说,英雄枭雄,文官武将,在这里纵横捭阖,留下了属于各自不同的精彩。
而此时向化,一身黑色的大太监服饰,腰佩一利剑,站在西城区的一座小院里,平静的望着西下的夕阳,一言不发。
良久,才自言自语的说道:“望着这夕阳西下,短暂而美丽,就想到了本总管时间不多了,何时又能再见夕阳”他是感慨万千的说道。
一旁的三子听了,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安慰似的说道:“总管大人,要不计划取消了吧一切还来得及。”
“不必如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错过了这次,就再没机会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总得有人,为这许多人都觉得无比荒唐的事,做一个总结,也就从吾之始从吾之终吧!”向化是平静的说道。
寒风吹过,掠过向化的脸庞,他好像没感觉似的,才又问道:“三子,都准备好了吗”
“总管大人,都准备好了,只是真的要这样做吗”三子是不确信的再次问道。
向化听了,点了点头,方才说道:“是不是觉得荒唐耗费了如此多的金钱,还要搭上几千人命,甚至史书上都不会光彩,就为了早已必知的确切结果,还要做这些无用功!”
一旁三子听了,却是不说话,显然是默认了向化的说法。
向化见了,也不以为意,径直的说道:“但大乾这个传奇的国度,值此这个大变革时期,却还是要做的。纵观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又有谁能比得上太祖皇帝的传奇一个铁匠出身下级军官,这种底层人士,非世家非大族,连一个好的祖宗都没有,一年而割据,一年而称帝,再一年而一统中原,却又暴毙而亡,太具传奇色彩了,非鬼神而莫测,而大乾已然统治三百多年了,看样子还将一直持续下去,这大乾是多么伟大而漫长的国度啊!”
“大乾太祖皇帝已然被神化了,不管是皇室贵族官场、还是民间皆是如此,但也因此被民间的各个宗教奉为神明,借其名谋自利,民间佛道两门那是蓬勃发展,操纵那些愚民的思想,那是可怕的事,要是再不加惩戒,那大乾今后会出现什么佛国道国,这何其可怕,说不定会动摇大乾的统治。”
一旁的三子听了,却是不以为然,显然并不认同向化的想法。
而向化见了,却只笑了笑,方才开口说道:“三子啊,你不懂,也不明白,控制一个人思想的可怕之处,更何况还是大乾的万千子民,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那也是万万不可以的,大乾只能是郑氏的大乾!三百多年来,佛道两门那是蓬勃发展,已然影响到大乾的上层建筑,几次大的佛道冲突,那都是历代皇帝的手笔而已,否则的话又怎么可能冲突得起来,但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也只有先帝才想过彻底的解决,只是终究先帝崩逝得太早了,这个局终究不那么完美而矣!”
“但既然局已布下了,我们也就把这个尾收了吧!”向化是解脱的说道。
三子听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良久,才开口说道:“总管大人,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向陛下和盘托出,想来陛下还是会支持我们的。”
向化听了,笑了笑,却又才开口说道:“当今陛下,观其所作所为,那也算得上是雄才大略,我朝也能媲美太宗世宗皇帝,想来先帝泉下有知也该暝目了,他是没有什么伟大的功绩,起码他生了个好儿子,我也不担心佛道二门能在当今陛下一朝掀起什么风浪,我担心的是当今陛下不重视而忽略了,况且陛下终究还是太年轻,不够铁血,那怎么行,一个皇帝怎么能不铁血,也就让我这个残缺之人给当今陛下好好的上一课,让他尽快成长起来!”
“哈哈,况且都到了这时候,不发动又怎么行你以为刘健那个老狐狸就不知道这一切吗他知道,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隐而不发,逼着我们给当今陛下上一课而已,既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又能隔岸观火,何乐而不为呢”向化是哈哈大笑的说道。
一旁三子听了,心惊肉跳,满脸大汗,后背都湿了,他当然明白,刘健与总管大人,都各自掌控着两个暗势力,前者属于皇室,后者来自于先帝,虽从未起过冲突,但一直视彼此为竞争对人,私下的暗斗可是不少,他却是从未想到其中还有如此多的纠葛,一时间是呆呆的说不出话来。
向化见了,却是哈哈大笑的说道:“你也不必害怕,政治嘛,就是如此,刘健那个老狐狸以为他这次赢了嘛,天真!
144.火光中的燕京
而北军大营,北军主将李成在主衙召集了各部将领,李成坐在上首,望了望坐在他下面的各部将领。
方才沉着的大声开口说道:“陛下诏命,让本将节制北军,今夜率军封锁燕京城周边区域,黑夜中,但凡有人活动,一律揖拿,但凡反抗,一律杀无赦!”
李成是重重的开口说道,顿了一下,又才命令道:“杨凡,你率步兵两万,骑兵五千,封锁南城周边区域。”
“诺!”叫杨凡的将领马上站起身,对着李成应诺道。
“林东,你率步兵两万,骑兵五千,封锁北城周边区域。”
“诺!”李成话音刚落,叫林东的将领毫不迟疑的起身对着他应诺道。
“吕梁,你率步兵两万,骑兵五千,封锁西城及周边区域。”
“诺!”叫吕梁的将领听了,马上就起身大声应诺道。
李成见了,才满意的点点头,方才开口说道:“留兵五千驻守大营,其他的尽皆随本将奔赴东城区域。”
“诺!”“诺!”“诺!”……李成的话音刚落,其他人纷仿站起身应诺道。
李成见了,似乎想起什么的,又说道:“郑……”,忽然的又改口道:“李步,你率兵五千驻守大营,无论如何,不准出营,违令军法从事。”
“诺,但请将军放心。”那个叫李步的将领听了李成的话,却是平静的大声开口说道。
“去准备吧,一刻钟之后,各军立即出营,不得有误。”李成是冷冷的开口说道。
“诺!”众人是齐齐大声开口说道,说完纷纷退下了。
而李成才叫过最末尾的李步,待众人都退出主衙之后,李成才吩咐道:“李步啊,你也跟随本将多年了,本将总感觉今晚要出事,对于大营你要小心戒备,万不可出一丝一毫的差错,否则的话,你也知道的。”他是认真的开口说道。
李步听了,心中是一震,马上就大声开口说道:“将军但请放心,有末将在,万不会出一丝一毫的差错的。”
李成听了,想了想,又才开口说道:“本将如此布置,大营可就空虚了,五千精兵会不会太少了,要不本将再给你五千吧。”
“将军,不必了,五千足以,要是有什么人想在北军大营做什么文章,本将让他有来无回。”李步是冷酷的说道。
李成听了,想了想,觉得也是,北军大营,易守难攻,又经过自己数年的经营,可谓是固若金汤,五千戒备森严的精兵守卫,没有三万精兵不计代价的强攻,是万没有攻下的可能的,于是他点了点头,默认了李步的说法。
一刻钟之后,一身黑色甲胃的李文,披着宽大的红色披风,骑在一匹宝马之上,抽出宝剑,对月一指,大声命令道:“出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