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三国名流
作者:小李相国
我就想写三国的人,单独列开的写,大概就是这么事情,没别的了。
分为三篇,曹魏篇,蜀汉篇,东吴篇。
曹操青年篇一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和阿瞒,初在京都,与父亲曹嵩生活,他爸爸还行,但是他爷爷曹腾更是个人物,在汉被封为侯,之后追尊高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名声,愣说自己是曹参的后代。
曹腾与曹参前前后后隔了三四百年,关键是不管曹参承不承认,曹腾反正就当他是老祖宗。
曹腾毕竟是个太监,官职和名声挺高,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百年之后这些东西就不是曹家的了,所以聪明的曹腾过继了一个儿子,那就是曹嵩。
据说这曹嵩本姓夏侯,所以曹家和夏侯家的关系不错,曹嵩也是个人物,依靠家族势力买了一个太尉,成为汉朝三公,曹丕还追尊他为太王,典型的山鸡变凤凰,与袁氏家族平起平坐,这些就是曹操的背景。
这么强大的家族条件,曹操却觉得有些惭愧,比如他经常和好友袁本初、张孟卓一起玩,就常常谈起这个问题,使得曹操很烦闷。
袁本初:我爸爸是司空。
曹孟德:我爸爸是太尉。
袁本初:我爷爷是司徒。
曹孟德:我爷爷是费亭侯。
袁本初:你爷爷是太监。
曹孟德:我是你爷爷!
每次聊天都是这样不欢而散,当然曹操和袁绍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其中还有袁术、曹洪、张超等人。
曹操从小就调皮捣蛋,在家中除了父亲谁不都放在眼里,在外面除了好事什么都干,今天偷鸡摸狗,明天抢人家媳妇,反正每次都是袁绍背锅。
反正是官二代,就算不工作也没有什么,照样穿得暖吃得饱,但是曹操并不甘于做一个小混混,他想成为一个大英雄,毕竟小混混给人家戴绿帽子名声不好,而成为英雄别人就会把妻子送过来,拖您照顾,至于怎么照顾那还不是看个人心情。
到了二十岁,曹操觉得这样的生活虽然舒服,但是却没有什么前途,于是他觉得自己该干些什么了,想去找袁绍聊聊天,袁绍举孝廉,去当官了,想去找张邈说说话,张邈受提拔,任太守去了。
袁绍当官也就算了,人家有背景,而且还比较高,四世三公,没想到张邈都有人举荐,简直不可思议。
曹嵩每次从朝中回来也是经常嘱咐曹操,“我说儿子啊,咱们上面有人,但是我不建议你当官,做个富豪就行了,你看老爹我,虽说是太尉,在朝中经常受人白眼,所以要么在家种地,做个闲人,要么做大官,就是皇上也怕的那种。”
曹操也知道自己父亲说的有道理,身家虽然高贵,但是负面名声太多,但是现如今天下摇摇欲坠,做个富家翁似乎也不安全,哪天打仗了,没有士卒,老婆孩子都保不住,想想都麻烦。
他也曾希望自己和袁绍那样受人举荐,但是吧,好像没有人愿意,曹嵩想给自家儿子买个官职吧,似乎更加难堪。
曹家父子两,买官耍一耍,这样的传言要是出去,就没法出门了。
要想当官的话得有些名声,或者找当地的名人评价一番,曹操仔细想想,名声是有,在同辈中都是偷鸡摸狗,骚扰别人媳妇的事情,这种小事不值得一提。
曹嵩在朝中的消息多,他知道桥玄是个人物,只要得到他的评价,肯定能当官,好的评价就是大官,至于坏的评价,他应该不会说的,谁愿意惹事啊,况且是德高望重的桥玄。
曹操经过父亲的一手消息,最先得知桥玄的事情,这老小子有能力
曹操青年章二
生在东汉末年时代,不得不说当官风险很高,但是利益也很高,曹操做了郎官之后,天下形势还算稳定,只能说是盗贼猖獗,民不聊生,还没有到群侯割据,霸占一方的水平。
洛阳这片地方还是不错的,可能是曹嵩就是担心这点,所以才让曹操在京都做官,最后实习期结束,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都尉,之后在朝廷做议郎,反正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官职,有种尸位素餐的感觉。
光和末年,该来的终于来了,不用想也知道,天下乱了,每天都有人卖官鬻爵,这钱从哪来,还不是农民手里来的,俗话说的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下是取之于民,用在官家身上。
能够买官,那些有钱的谁还不想有个好名声,纷纷买官,而买官的钱都是压榨老百姓的,买了官没钱了怎么办,继续压榨老百姓,作为上层决策阶级,对于这个事情肯定不了解,你有钱买官我就卖,我管得了那多,况且当今皇上都觉得这个事情合情合理。
吃不饱穿不暖的老百姓,在贼人的忽悠下,终于开始反抗,这些全部都是一些当地百姓自发的起义,俗称盗寇猖獗。
朝廷听说周边起义,也是有些紧张的,现如今朝廷能够说得上话的只有皇甫嵩、吕强等人,估计当时情景如下:
皇甫嵩:陛下,各地民众造反了!
刘宏:可能是卖官的价格高了,您们几个商议一下,最好便宜点。
皇甫嵩:他们不想要官,就是要反啊!
刘宏:那你们派人去围剿啊,我西园还未建好,你和我说有什么用!
皇甫嵩:、、、、、
这么昏庸的皇帝,当真是难为皇甫嵩了,但是老百姓的死活得管啊,皇帝玩皇帝的,大臣还得拼死护住江山。
与此同时,曹操在朝廷中也不能闲着了,是个官职就得为朝廷卖命,除非你是太监,才能为皇后卖命,服侍女人。
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具体官职不是很清楚,但绝对是统领骑兵的官职,然后就风风火火出了京都去颍川讨贼寇去了。
现在得贼寇基本还不是很成形,各地老百姓拿着棍棒估计都能反叛朝廷,加上连年灾荒,基本都是饿的皮包骨头,稍微有那么几个壮汉,曹操直接使用战争践踏,全部玩完。
其实民众也是为了吃饱,不过在当时可没有什么人人平等的概念,你是农民没错,吃不饱也没错,但是造反就是你的不对了。
颍川的盗贼,几天就平定结束了,再加上皇甫嵩的实力,在当时也没有掀起风波,倒是使得曹操名利双收,别管干了什么事情,总之是为朝廷立功了。
再加上老爹的照顾,皇上能不给他升官吗,再说了,灵帝刘宏能够建起来西园,曹嵩也是赞助了不少,毕竟太尉这官职怎么着也是高等职位,数以万计的财富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要不然皇帝也不会卖的。
曹操杀完贼兵,可谓是年轻气盛,一举成为济南国国相,管理几个县级地方,比市长的权利稍微大点。
新官上位,雷厉风行,曹操也不例外,上堂就挂五色棒,写满条例,来者犯了哪条,就用哪个棍棒打,反正又不是在朝中,打死也没事。
当时蹇硕也是个有能耐的宦官,照样被曹操干了一顿,当然是他的亲戚,规定晚上不准出门,仗着是朝中宦官蹇硕的叔父,横行霸道。
曹操要干谁,谁都拦不住,见到外面的蹇硕叔父,上去就捉到了堂内,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一顿再生堂问罪。
曹操青年章三
说来事情也巧,韩遂等人起兵没有多久,灵帝刘宏就驾鹤西去了,太子年幼,此时的新君就是弘农王刘辩,自古以来皇帝年幼不是有托孤大臣,就是有临朝太后,所以何太后顺利上位。
这个时候有权利的人乃是宦官蹇硕,你没有看错,灵帝临终托孤的人就是他了,否则也不会将兵权都给他。
但是何太后和蹇硕不是一路人,因为蹇硕想立刘协为皇帝,而何太后想立刘辩,毕竟刘辩是何太后的亲儿子。
何太后在宫中和一群死太监整天忧愁不断,蹇硕不除,难以安心啊,现如今女人和太监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能让男人解决了,于是乎,大将军何进封为大将军,震慑京师,而这会儿的皇甫嵩已经被奸臣刷了下来。
蹇硕再厉害,终究是个宦官,掌管兵权也出不了京城啊,现在何进来了,他的权力就遭到了制约,除掉何进势在必行啊。
殊不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何进和张让等人的关系不好,同时张让和蹇硕的关系也不好,这样的话张让和何太后就不参与何进蹇硕的事情来。
蹇硕看到何进威震京师,多少有些害怕,就寻思着和周围的商议干掉何进,最骚的是他和郭胜商议,这郭胜和何进邻居,不知道吃了何进家多少不要钱的猪肉,怎么可能帮你干掉自己的猪肉提供者。
郭胜来了一招计中计,把蹇硕的事情全部告诉给了何进,虽说何进是个卖猪肉的,也知道先下手为强,派了几个小喽啰就把蹇硕给干掉了。
这时候朝中的掌权者就成了何进、何太后等一帮宦官之人,敌人的敌人被干掉,双方就成了敌人。
你想想一个卖猪肉的糙汉子,估计看到那些娘们一样的宦官,心中就烦,不过何进没办法啊,这些宦官都是何太后的亲信,多数都是站在何太后一方,所以多少这何太后得护着他们。
袁绍这个时候也在京都,似乎与何进的关系还不错,多数的主意都是他出的,如今蹇硕死了,那就要解决张让等人了。
这何进也是个没主见的屠夫,听到袁绍的计策之后,立马进宫和自己的妹妹商议,明知道自己的妹妹和宦官的关系好,还去和她商议干掉她的好朋友,真的是杀猪杀的多了,自己都成了猪脑子。
宫内。
何进:妹妹,咱们要占领权利的巅峰,必须要干掉宦官张让等人。
何太后:这样做真的合适吗他们也帮过咱们何家啊。
何进:这个事情不用你担心,我会解决的。
何太后:要不算了吧,他们又没有兵权。
何进: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何进也不等自己的妹妹同意,兴高采烈的出了宫门,何进前脚走,张让等人后脚进。
张让:太后,大将军什么意思啊
何太后:你们收拾东西赶紧走吧,我哥要安排你们了。
张让:不能吧,我们忠心为国,不是我们忠心为何家啊。
何太后:真的,他刚才就和我商议这事情呢,不过我没同意。
张让:、、、、、
于是乎何进密谋败露,何进卒。
这两人不愧是兄妹,做事情特点非常像,那就是都不用脑子,在此之前何进和袁绍还出了一个更馊的点子。
那就是要董卓进京,干掉十常侍,这时候董卓还没有进京,何进就已经嗝屁了,董卓什么人,蛮横无理,生性弑杀,还敢让他进京都,也不知道袁绍是用什么思考的问题。
当时曹操还在家乡,听说袁绍将董卓请进京城,当时摔桌子拍板凳,“这本初是叉叉吗几个宦官,一刀一个也能解决啊,让董卓进
曹操青年章四
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二三十了,他知道不能在家继续苦等了,去京城除掉逆贼董卓势在必行,况且何太后都被他逼死了,那下一步肯定是废立新君了。
曹操来到京都之后,看到百姓生死不顾,只想离开这等是非之地,心中颇为烦闷,但是来都来了,还是得见见董卓。
朝中杨彪、陈蕃等人都被董卓提拔,但是他们对董卓依旧恨之入骨,你给我钱,我花完了继续反对,你给我饭吃,我吃饱了,继续批评,这就是当朝官员的一致看法。
曹操这个人名声不是很好,毕竟是宦官之后,董卓觉得呢,曹操这小子名声不好,肯定和朝中的关系不怎么样,我只要好好栽培,肯定能够成为左膀右臂。
但是曹操是个忠心爱国之人,不与懦弱文人为伍,也不与恶劣武将为友,只是做好分内的事情,没过几天就离开了京城。
其中原因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或许是看不惯董卓横行霸道的样子,当众批评了他几句,然后董卓就想干掉曹操,你们要知道董卓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谋划废立君主了,这种十恶不赦的事情,肯定会引来谩骂,曹操可能就是其中一员。
还有一种可能,自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桥段,什么司徒王允见到朝中衰落,董卓横行霸道,气的是老泪纵横,想要与朝中大臣除掉董卓。
然后曹操自告奋勇,要求进献王允的七星宝刀送给董卓,然后除掉董卓,为天下立命,为生民立心,当真是大义凛然,使得听者伤心,闻着落泪。
当时也不知道在董卓的寝室发生了什么事情,曹操狼狈而出,直接骑着董卓赠给自己的好马,直奔自己的家乡而来。
我觉得当时在董卓的寝室内,曹操手持利剑,眼看就看干掉董卓,心神有些激动,不小心碰到了什么东西,书上云,是镜子反光,映射到董卓的眼睛上,直接闪醒,我就纳闷了,怎么就没闪瞎呢。
在董卓醒来的那一刻,曹操应该是静止的,内心想法:一上前直接干掉,可是我长的不够高大,而且这董卓是行伍出身,干不过啊,就算打过了,也不一定能够出得了相府,二,假装进献宝刀,这老小子虽然高大威武,可是没有脑子啊,况且这
曹操中年章一
当时起兵的并不是曹操一家,而是十八路诸侯,被尊为盟主的自然是号称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可感觉自己厉害了。
同时也列出了董卓的罪状,大致就是祸乱宫闱,将先帝的女人占为己有,在朝中陷害忠良,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废立天子,十恶不赦之罪行啊。
其中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等人,概不多说,为什么提及张邈等人呢。
原因很简单,当时曹操就是在张邈的账下吃饭,赞助曹操的人事卫兹,而卫兹跟着张邈,曹操年轻的时候和张邈的关系比较好,跟着他也很正常。
初平元年二月,董卓听说十八路诸侯来讨伐自己,瞬间没了主意,他的凉州兵虽然勇武,但也不是这些豪杰的对手。
想一圈没有办法,李儒这个时候觉得大家都是奔着洛阳来的,只要离开洛阳就不会有事了,这小子可是真的聪明,竟是馊主意,然而董卓却觉得也不错,直接把献帝刘协迁都到长安,这一路上官员随行。
这些官员在洛阳好好的,哪里走过路啊,而且兴师动众的向着长安跑,半路累死一群,饿死一群,最后到长安的也没有几个,就是皇帝走这一遭,也是丢了半条命。
至于董卓嘛,留在洛阳,这时的皇宫还有许多宝贝没有带走,想着也不能便宜袁绍这帮兔崽子啊,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解决,不留后患,至于百姓,全部杀了,当真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董卓这会儿都把天子送走了,自己正在大力焚烧宫室,这种事情当真人神共怒,咱再看袁绍,人家很是悠闲地驻扎在河内,张邈和曹操驻扎在酸枣。
虽说是十八路诸侯,却是各怀鬼胎,袁绍虽然是老大,但终究只是一个名号,兵将还是自己的兵将,被董卓打败还是自己的损失,因而踌躇不前,至于孔侑、韩馥之辈就更不用说了,盟主都不发兵,他们自己服从盟主的安排。
这个时候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