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建安十一年春天,风和日丽,曹老板坐不住了,亲自来征,高幹听说曹操来了,拔腿就跑,去了匈奴,希望外邦人能帮助他一把,你想啊,兄弟姐妹都不帮,你去外地找人帮你,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吗。
他去求救,家里面的城直接被曹老板攻破,高幹是求救无人助,回家被占领,跑到荆州,直接被王琰逮住,没有禀报,直接斩了。
建安十一年,曹操是把四州北方的乱臣贼子或者斩杀,或者投降,当日以曹操的眼光来深度他们,就是乱臣贼子。
然后下了一道令:你们在北方好好干,以后都是功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要怕累,我是你们坚实的靠山、、、
这么看来,袁绍的亲戚朋友不是被杀,就是被迫投降,还剩下的只有袁尚袁熙两兄弟逃难到三郡乌丸,说来那是蛮夷之地,为何会接收袁氏兄弟呢,这也是袁绍给他儿子铺的路。
那个时候何进、董卓一个接着一个起来,天下大乱啊,蛮夷野民趁机占据幽州,掳掠了汉民十多万户,打是打不过,袁绍怎么办呢,采用了汉朝最古老的方法:和亲!
先是封那些酋长蛮王为单于,然后将自己的儿子女儿娶人家或者嫁过去,当然可能是自己亲戚的孩子,这种事情,用
曹操中年章十六
建安十三年春,曹老板不辞劳苦,终于回到了邺城,打仗什么的先缓缓,先开个庆祝会,确定一下身份,于是就把三公给废了,直接来个丞相,封给曹老板。
身为一个有名望的人,自然不能一下子接受,怎么办,先让让,可是让给谁呢,有了太常徐璆,让给他吧。
徐璆何许人也,他有两点比较值得钦佩的地方,第一袁术僭越帝号,他不同意,非常反对,第二,徐璆得了袁术的玉玺,直接快马送回了汉朝,就凭这两点,完全可以当丞相,徐璆自然不愿意,曹操还是要让一波的,最后,曹操勉为其难的当了丞相。
这年七月,曹老板终于把视力对准了刘表的地盘,可惜啊,还没打,刘表就死了,小儿子刘琮上位,驻扎襄阳,这个时候的刘备在刘表手下,驻兵樊。
七月份出兵,九月份曹操就来到了新野,刘琮做事比较果断,二话没话,直接投降曹操,刘备怎么办啊,逃到夏口去了,荆州归曹。
荆州大将文聘归顺曹操,封为江夏太守,冬天,孙权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胁,随即出兵帮助刘备攻打合肥,曹操也从江陵出兵攻打刘备,随后听说孙权来攻打合肥,立即派张憙去支援合肥,孙权听说曹操派人过来,心理没了主意。
想来自己是帮助刘备攻打合肥,东吴若是占领合肥,对刘备没法交代,况且曹操已经出兵,为了不必要的损失,那就算了,撤军最为方便。
曹操出了江陵来了赤壁,与刘备干了一仗,也算是平手吧,可是老天助刘备,曹操军营起了瘟疫,将士官兵死了很多,没得办法,只能撤退,刘
曹操老年章一
官渡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达到了人生巅峰,但是赤壁之战的失利使得曹操苍凉的步入晚年生活,本来在曹操的计划中,应当是灭了孙权,而后攻打汉中,直逼益州,然而事与愿违,曹操想休息了。
建安十五年春,发布求贤令,大致意思就是治理天下不仅需要好的君主,也需要好的人才,希望大家多多举荐,来者不拒,唯才是举,得而用之。
然后冬天开始建造铜雀台,在这期间,曹操也写了一篇洗白书,其中的话有真有假,但是绝大部分肯定是实在话,也算是曹操的自我总结和剖析。
第一,我当官是为了建立名誉,说的很直接,国家需要我,我必须挺身而出,为国家惩奸除恶,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呢,坏人太多,我就辞官回家了。
第二,国家贼乱四起,我作典军校尉,是为国家讨贼立功,死后能书为“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就心满意足了。
第三,没想到啊,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我就当了丞相,已经达到人臣之极,这个时候绝对不能退位,否则肯定被小人陷害,所以当丞相只是为了保命而已。
第四,说句实话,如果没有我曹孟德,这天下不知有几人称帝,有几人称王,封地什么的可以不要,我只想辅佐汉家天下罢了。
第五,天下都说我想到皇帝,可是你们有什么资格评价我曹孟德这么多年我篡汉了吗大家都少说两句话吧。
建安十六年,很是平常,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而已,另外太原反叛,很快就平息,但是汉中张鲁渐渐做大,又有马超、韩遂反叛,先是派曹仁出战。
随手告诫:关西军强悍,守着就好,等我过来。
这年七月,曹操亲自出兵去攻打马超,两人有来有回,总体来说,马超占据劣势,又是请和,又是割地,曹操听贾诩的办法将计就计,全部收下。
说来战事最厉害的一点就是马超韩遂两人竟然和曹操都有关系,马腾的父亲和曹操很熟,韩遂和曹老板也很熟。
两人打仗就算了,还要当面交谈,毕竟曹老板和韩遂的父亲同岁举孝廉,曹操没有拒绝,直接骑马上前聊天。
韩遂:进来老板的身体可还好
曹操:挺好的。
韩遂:京城那边还行吧。
曹操:挺好的。
韩遂:那个时候去过几次,说来我父亲和曹公还是同岁举孝廉呢。
曹操:是啊,都是好些年的事情了。
两人聊来聊去,都是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可是却把旁边的马超急的要死,等两人说完话,韩遂回来,马超有点茫然。
马超:什么都没干
韩遂:什么都没干。
马超:这么长时间你和我说什么都没干,你当我是傻子
韩遂:真的什么都没干。
马超也不好意思再问了,但是两人说了半天你要说什么都没谈,那真是见怪了,然而马超也不好当面戳破,毕竟现在两人要共同对抗曹操。
但是隔日曹操竟然又给韩遂送信,里面都是篡改的信息,马超这些更加疑惑了,于是乎曹操趁两人相疑之际,快速出兵,情况大家也都能猜得到,那就是马超韩遂大败,逃到凉州去了,其中成宜、李堪被杀,杨秋投降。
这个时候的曹操竟然不追了,留夏侯渊把守,自己回到邺城去了,这个就有点半途而废的感觉了,另外还有一点,可能给曹操留下了阴影。
那就是当初曹操渡河攻打马超的时候,差点被马超擒住,好在曹老板命大,躲过一劫,虽然有些杜撰的嫌疑,曹公虽称马超为小贼,但心中对其还是有些关注,故而不去追赶。
其他话不说,最为尴尬地是稍微有点好转,曹操不追了,直接回朝中去了,天子见曹操回来,不管胜败,先封赏。
这次不是利,而是名,入朝不
曹丕帝前篇一
曹丕字子桓,暂时还不是文皇帝,也不是武帝太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贵族而已,中平四年的时候,在老家谯郡出生。
你要知道人家是要称帝的,所以出生的时候必须有详兆,所以子桓出生的时候,有圆形的云彩,而且还是青色,反正不管如何,这都是大富大贵之相,八岁就能写文章,建安十六年就当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成为魏太子。
曹老板去世之后,曹氏集团的经营权落到了曹丕的手中,然后呢,改年号,这本来是太子的事情,但是呢,曹丕想改,谁也拦不住,于是就改成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直接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华歆和王朗都是老臣,自不必说,贾诩能够上来,也是有些本事的,这么说吧,他是曹丕的忠实粉丝,无条件支持曹丕,现如今曹丕上位了,自然要重赏贾诩,贾文和在三国里面犹如神一样的存在,每一步都计划的明明白白。
曹丕为魏王,各地蛮夷百姓相继贡献,这都是礼仪,虽说曹丕不如自己的老爹,但是平常办事情还是可以的,不过曹老板身边的元老却是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不觉有些感伤。
四月,大将军夏侯惇薨,怎么说也算的上曹丕的叔叔,五月,冯翊山贼来降,全部封侯,这件事使得曹丕很是高兴,没有动一兵一卒就让别人来投降,说来这个事情确实可以沾沾自喜一段时间。
然而酒泉诸贼执太守反叛,金城太守苏则讨伐,或杀或降,都是些小蟊贼吧,但是上任之后总得干些大事情吧,得了,南征玩玩。
于是乎劝谏的人很多,一句话,现在虽然天下分崩离析,但是挺和平的,没事还是不
曹丕帝前篇二
天下虽说不太平,但是汉魏和平啊,所以嘛该当皇帝,这个时候汉献帝也是下了一道诏书,当然可能是群臣逼迫他这样做。
先是祭祀高祖,然后发了一群消息,大致内容如下:我们汉家的气数尽了,导致天下大乱,群贼四起,民不聊生,黑白颠倒,完全是因为武王一人的能力,恢复了汉家半壁江山,所以天数在魏不在汉,想把皇位送给魏王。
魏王能说什么,给我就好,我会好好治理天下的,然后改年号为黄初。
你以为魏王没有三让什么的吗其实有,大致情况还得往前推几天,而且大家也没有征求汉帝的意思。
只要魏王想当皇帝,立马下诏,禅位,所以要搞清楚不是汉帝想不想禅位,而是魏王想不想当皇帝。
先是李伏:先王建立魏国,但是平定天下的乃是魏公您啊,天命所归,当应天人!况且张鲁也同意这种说法,魏公您泽披四方,恩于百姓,臣实在觉得你应当当皇帝,这还有什么可争辩的,上位就得了。
曹丕:不行不行,我德行太低,还没有当皇帝的能力,不能当,实在不能当!
然后群臣:臣等读了李伏的上书,确实有道理,而且图纬什么的都是上天的显示,你想想以前,周武王还没有打仗,就有赤乌衔书的预兆,汉祖更是有神母告符,这都是上天在预告吾等,并不是微臣能决定的啊。
“况且汉家失运,国事渐衰,天下大乱都有二十多年了,魏公您还没有上位,便有这么多的祥瑞,其中意思很明显啊,还请上位吧!
曹丕:看了群臣的上书啊,我心中感慨完全,可是我的德行确实有些低,不足以承当皇帝的位置啊!
太史丞许芝:有好多
曹丕帝后篇
黄初二年三月夫人甄氏卒,八月于禁从东吴回来,曹丕还真拿自己当回事了,孙权遣使者奉章,可把曹丕高兴坏了,立马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吃喝玩乐的事情不说,且说黄初三年春,立齐公睿为平原王,然后开始当吃瓜群众,看孙权与刘备互撕。
最后刘备大败于夷陵,曹丕听到这消息之后,只是笑笑。
曹丕:刘备这么大年纪了,真的是菜!哪有打仗七百里连营据敌的,此乃兵家大忌也!
黄初三年十月,孙权反叛,曹丕终于坐不住了,前往南征,孙权临江拒守,没得办法,回去,还打什么,跑这么远,人家守着,打不了。
说来曹丕当皇帝,亲征的事情太少了,几乎都是大将攻伐,他则是有事没事的下诏书就行了,比如下面这条。
“自天下大乱以来,百姓互相残杀,今海内初定,不准报私仇,否则全部灭族。”你就说这有什么用,人家有仇还不让人家报仇吗
三月大司马曹仁薨,瘟疫盛行,六月,曹彰薨,甲申,贾诩薨,这些老臣是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倒也伤怀。
黄初五年旅游,路线从许昌到洛阳,办学校,然后东巡到许昌,八月和大臣们一起玩水,到寿春,九月到广陵,十月回到许昌,这一年真的是丰富多彩!
六年继续游玩,哪里有问题就解决一下,哪里人民穷苦就开仓救助一下,哪里将军有罪就赦免一下,不高兴的话就杀了。
黄初七年,整天游玩的曹丕终于累了,想回许昌修养,突然听说城南门无辜崩塌,这让曹丕更加烦闷,还没进去
曹睿明帝篇一
曹睿字元仲,文帝曹丕的大儿子,深受太祖曹老板的喜欢,常常带在身边,十五岁就被封为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第三年为平原王,第七年当皇帝,看看这就是贵族家的履历,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多么不平凡的人生!
曹操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孙子的,这就意味着曹丕必须得喜欢,曹睿经常和曹丕一起打猎,曹睿之所以当皇帝,差不多和这个事情有关系。
当时在园子里打猎,曹丕在前面,先射杀了一只母鹿,随即吩咐曹睿去射杀剩下的小鹿,这个时候曹睿开启了贤者模式。
曹丕:你射那小鹿,快快快,别让他逃了。
曹睿:哎,它母亲都被射杀了,为什么还要残忍地杀害这只小鹿呢。
最主要的是曹睿说着说着还哭泣了起来,一旁的曹丕懵逼了。这他娘的什么情况,我就是让你杀个小鹿你哭什么没错一定是仁慈,没想到一个小鹿都能动恻隐之心,以后绝对是个明君,因此有立他为太子的想法。
黄初七年八月,孙权觉得曹睿继位没有多久根基不稳,所以就遣兵攻打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廷开会。
群臣:陛下,这江夏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必须赶紧发兵去救,文聘本来就是投降过来的,万一再一次反了怎么办。
曹睿:孙权不是攻打过了吗
群臣:是啊,保不齐还要再来打呢。
曹睿:不会的,孙权擅长用水军,打赢一仗还是因为我们没有守好,现在文聘已经在江夏固守,明显是做了准备的,所以不用着急,孙权陆军绝对干不过文聘的。
没过多久,孙权确实退走了,然后吴将诸葛瑾和张霸又来攻击襄阳,情况我也就不说了,魏国这边出兵的是司马懿和曹休,情况很明了,吴军大败,论功行赏。
到了这个时候,魏国主要将领老臣几乎已经确定,排在前面的是司马懿曹休,然后就是曹真华歆王朗,钟繇陈群,自从曹老板去世之后,司马懿一直在魏国政治舞台上展露头脚,这个时候司马懿其实是忠心的。
黄初结束,新君上位,自然要改立年号,所以新年号为太和元年,这年都是些小贼反叛,稍微派人便能镇守解决。
二年则是孟达被斩杀,就是先降后反的那人,之后呢便是诸葛亮亲自来和攻打魏国,诸葛亮的名声还是有点厉害的,兵还没到,边境的天水、南安、安定三个地方的百姓直接造反跟着诸葛亮,这就是影响力啊。
魏国这边不敢怠慢,立即派曹真出兵,张郃为前锋,然后街亭失守,诸葛亮班师,三郡见到诸葛亮走的这么快,立马又反过来跟着魏国混,这就是边境人民的看法,谁强跟着谁,事实就是如此。
曹睿这个人还是比较有点才华的,但是和曹丕比起来,好像又差了那么一点点,九月曹休与陆议在石亭干了一仗,大败,回来没有多久就薨了,然后紧接着王朗薨,说实在的,王朗并不是被骂死的,而是自然死亡。
之后曹魏与西蜀便是一场骂战,诸葛亮北伐,先群发消息。
“曹贼篡汉,霸占中原,生灵涂炭,民不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