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曹丕: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于是乎郭皇后顺利上位,郭皇后这个人其实真的还不错,主要一点那就是出身卑微,所以郭皇后上位之后,行为举止更加谨慎谦恭,免得出现差错。
总而言之,后宫在她的管理指导之下,还算是六宫无怨,各个都很服气,所以说郭皇后是真的聪明!
在治理家里面的事情上,郭皇后也异常谨慎,毕竟郭皇后还是了解汉家故事,所以尤其注重外戚干政,所以只要关于家里的事情,郭皇后都要干涉一下,比如说自己亲戚和吴蜀通婚,立马下诏止住,侄子要纳小妾,立马止住,本来妇女就不多,应该给那些为国为民的将士,你娶那么多干什么,你想想他侄子能反驳吗也不敢反驳啊。
遇到皇帝去打仗(游玩),郭皇后就在家中留守,当时就算下大雨,城楼毁坏,也不离
明帝明悼毛皇后篇
毛氏当皇后的历程相比于郭皇后而言,那就简单的多了,首先被选入东宫,曹睿还为平原王的时候,就非常宠幸毛氏了,经常一起开车出去兜风,等到曹睿当了皇帝的死后,直接封毛氏为贵妃。
之后太和元年为皇后,毛氏尊为皇后,其父母姐妹子弟就不用说了,哪个不能为官,哪个不能为侯爵,这都是人之常情,这当皇上和有钱人差不多了,富豪娶了一个妻子,能让对方家庭还过得那么差吗人之常情而已。
当初这曹睿还不是先认识毛皇后的呢,他当平原王的时候,最先立的是虞氏,不过只是一个王妃而已,所以在虞氏看来,我先是王妃,等到丈夫当了皇帝,我肯定也是皇后,可是事情发展远远比想象的有意思。
虞氏并没有封为皇后,反倒是毛氏被尊为皇后,这让她心里非常的不舒服,为什么她是先来的,反而还要听后来人的指挥,难受啊!
于是乎,虞氏心中不爽,便去找郭皇后聊聊天。
虞氏:我先来的,为什么这么命苦啊!
郭皇后:没事,当一个贵妃挺不错的,何必强求呢
虞氏:哎,这曹家人真是的,总喜欢立一些下贱的人当皇后,真是脑子被驴踢了!这样搞下去,曹家人迟早玩完!
郭皇后:随你说吧。
谁不知道这郭皇后出身贫微,你这样说话实在有些难听,这边和虞氏说过话,立马告诉明帝实话。
这话可是真把明帝惹生气了!先废了你再说,接着封赏毛氏宗亲,既然你说她出身贫微,老子身为皇帝就把她抬起来,把她的家族抬起来,看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下子因为虞氏的话,毛嘉身价不知翻了多少倍,曹睿还亲自带领群臣去看望这老小子,可惜啊,
群雄董卓关外篇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董卓年轻的时候其实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行事作风根本就映射不出以后乱政的模样,所以看罢董卓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人是会变的!
他小时候,虽说不种田,但也是行侠仗义的好苗子,惩奸除恶,行事果决,曾经到少数民族羌族的底盘游玩,结交的人没有一个是下三滥,全部是羌族首领头子,不是老大董小子都懒得理他们!
大概是玩累了,他便回乡下种田去了,他玩够了,可是那些羌族头子没玩够,竟然来找董卓一起玩,董卓他娘的只是一个穷人家子弟,没得办法,只得把正用于犁田的耕牛宰杀掉来招待客人。
家里就那么一头牛,董卓为了让大家吃好喝好,说宰杀就宰杀了,可见其心胸真的不一般,试问天底下谁能这么江湖,唯董老爷千古一人!前期是真的厉害,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大家自然开怀畅饮!
所谓好人有好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羌族爷们也是够义气,回到自己的领地,凑了牲畜千余头给董卓,这就告诉我们,为人豁达,并非坏事,舍千金可得万钱,自古如此也,除非遇见真小人伪君子。
东汉桓帝末年,朝廷缺人,没得办法,只能从全国各地广聚人才,用来充任羽林郎,所谓羽林郎就是皇帝直接的御用保安,或者说保安队长。
董卓这小子有才能啊,能够骑马左右开弓,还有一个主要特点,董卓力大无穷,人高马大的,没人敢惹他,国家就需要这样的黑社会,而且和羌族的关系比较好,所以被朝廷选中,掌管行军之事的军司马。
董卓这个人后期虽然祸国殃民,但是前期真的厉害,一路飙升的官职完全不靠开小灶,那都是真才实干上来的。军司马是力气大选拔而来,之后成为郎中,就是京城皇宫保安总指挥,完全是因为在跟着张奂在并州立下了战功,还受到许多的金银珠宝等赏赐。董卓得到赏赐之后,并没有私自独吞,而是把这些东西分给了手下,你没有听错,继宰牛之后,又是一大不凡举动,董卓可是一点都没有留下,不管好人坏人,你的行为肯定决定往后的道路,而往后的道路又依靠性格才能长存。
群雄董卓京都篇一
董卓来到京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集权,稳固军队,否则的话周围的诸侯或者有权利的人肯定回来声讨,所以董卓的军队夜出早进,做做样子,显得人多。
京都的事情稳定之后,董卓就开始疯狂地胡作非为了。
第一策免司空刘协,原因很简单,老天不下雨,完全是因为当官的没有德行,罢免了再说。
第二自封为太尉,然后废了少帝,封为弘农王,以及不久杀了弘农王和何太后。
这个事情说来也是董卓脑子发抽做出来的错事,当初少帝和陈留王因为宫中内乱,所以就出了宫,流落到了集市之中,董卓当时就问少帝。
董卓:这京都为何会成为这个样子啊
少帝:我不知道
董卓:那为什么你们会流落到这个地步呢
少帝:我不知道
陈留王:何进无德,太监乱政,吾与陛下避至此。
董卓:不错,有前途。
就是这次谈话,董卓个人觉得少帝实在太丢人现眼了,所以呢,就把少帝废了,就是这么的独断专横,和前期的董卓丝毫不像,这些大概就是得到了所有,就开始破坏所有。
第三就是自封丞相,又封自己为郿侯,剑履上朝,把自己的家属全部封了一遍,那个时候国家大乱啊,谁在京城挟持天子,谁就是老大,董卓恰好得到了这个机会。
因为有机会,所以本性暴露无遗,以前伤害过自己的人现在全部要伤害一遍,所有的刑罚越重越好。
由于董卓是带着自己的精锐兵马来到京都,这时候朝中的官员相互残杀,董卓来到之后稍微震慑一番,所有的人全部臣服,包括宫中的妇女,这也是董卓最想看到的。
董卓这个人的生性前期不好说,但是到了京都之后真的是残酷暴力,不讲道德,什么事情都敢做,什么人都敢杀,肆意妄为,一
群雄董卓京都篇二
董卓虽然蛮横不讲理,但是人家也有信任的人,当然也有人愿意为他效力,就算他再坏,也他妈是一把手,其中他比较信任周毖和伍琼两人。
这两个人也还算可以,又为董卓推荐了一批有能力的人才,为什么说有能力呢,因为他们到任就开始反叛董卓,这就是能力,他们分别是韩馥、刘岱、孔伷、张邈、张咨等人,他们到了地方,立马召集兵马,讨伐董卓。
此时的董卓想都没想,直接把周毖和伍琼干掉了,说他们通敌,这什么脑回路,别人来攻打自己,不去派兵支援,先把自己的人干掉,谁能知道董卓怎么想的,反正挺强的。
杀了手下的大将,董卓的情绪倒是好了许多,这才开始派兵前往平反,先挑起事端的不是别人,乃是王匡,派兵在河阳县内的黄河渡口驻扎,董卓这人还是有点军事策略的,先派人从平阴县,假装渡河,而后精锐从洛阳北面的小平津渡口渡过黄河,直接来到王匡的身后,和他打了一声招呼,部队立马冲了上去,王匡是有杀董卓的心,但是没有杀董卓的实力,所以基本等于全军覆没。
但是董卓的名声实在太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匡失败了,还有千千万万的王匡,山东(崤山以东)豪杰全部起兵,这下董卓是真的慌了,既然大家都来攻打洛阳,得了,老子离开洛阳不就行了,于是带着大部队来到第二京都长安。
献帝初平元年,董卓离开了洛阳,他这一走,算是把洛阳的一层皮给扒了下来,宫殿万千,全部做了土,就是历代王公贵族的陵墓也被董贼扒开,尸体扔一边,宝贝带回家,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
到了长安之后,自称太师,又号姜太公,当然只有他自己和他的狗同意,出门游玩也不做自己的车,都是做皇上的车,这样才算是把自己的事情解决,但是手下还有一帮亲戚朋友没有解决呢,怎么办你那就接着封赏。
先是自己的弟弟董旻拜为左将军,封为鄠hu侯,大哥的儿子董璜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
群雄董卓京都篇三
献帝初平三年四月,对于董卓的罪行早已天下皆知,远方的诸侯难以近距离诛灭董卓,都在自顾自的发展自己下线,要想解决董卓,必须还得从朝中想办法。
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就要出场了,都有那么几个人要站出来伸张正义不是这次出场的自然是司徒王允和尚书仆射士孙瑞,还有就是董卓的干儿子吕布,杀了丁原投奔董卓的那位,挺厉害的,可惜的就是做事反复,多次背叛,名声自然就有些不好,虽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但是奉先换的太勤快了。
想杀董卓机会自然很多,那时候正好献帝得病刚好,作为臣子的自然要进宫庆贺一番,因此就在未央宫会见群臣,作为反贼中的一份子,吕布最为积极,先派人在宫中埋伏好,当然这时候用的人都是吕布的亲信,守在宫门,准备将董卓杀死在宫中。
献帝对于诛杀董卓的意见非常赞同,就算以后还会出现董卓这样的人,未必会比董卓这么残忍,现在想想,何进其实还不错,人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时董卓也没有怀疑这个事情,直接就进宫了,想来宫中都是自己的人,还惧怕什么呢,万万没想到,董卓刚进宫,就被李肃埋伏的人一拥而上,这可把董贼吓坏了。
“我儿奉先何在!”
“我儿吕布何在!”
就是没人应答啊,吕布这才出来,颇为正式地拿出诏书,有板有眼地念道:“皇帝有令,诛杀董卓。”
“奉先救我!”
吕布瞥了一眼,上去就是一枪,董贼结束了快活地一生,当初亲戚朋友风光无限的。全部被杀,要么被抓,哪里还有活路,长安城的百姓听说董卓被杀了,那叫一个高兴,全部出来庆贺,朝中董卓的亲戚朋友被杀了,但是地方上
群雄董卓京都篇四
这些人虽说没有多大才能,但是人家抱成团之后,其实就不一样,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几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把长安攻破了。
如今长安城中,大部分都是吕布的兵马,当然了,并不是因为吕布杀了董卓,吕布的名声就能提高,相反,吕布的名声依旧很差,加上长安城人人自危,所以李榷郭汜等人很快占领了长安,吕布逃走。
董卓的这些下属,进了长安,简直比董卓凶狠百倍,打着为董卓报仇的幌子,在城中烧杀抢掠,等到长安城被破坏的差不多了,这才想起来为董贼报仇。
财富也抢了,诛杀董卓的贼也擒了,尤其是司徒王允,最为可惜,死了都没有人收尸,人家可算得上诛杀董贼的一分子,可惜啊,人人自危,谁还管得了他呢。
这个时候,他们想起了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报仇而来,所以抢过烧过还得帮董卓收尸,否则进攻长安名不正言不顺啊,当然了,为董贼报仇的想法更可恶,董卓这人可能是真的作恶多端,以至于人神共愤,都埋好了的尸首,竟然被大雨冲了出来,当真可笑,也只能怪他的部下埋的有点仓促。
董卓死了,接下来自然是他的部属上场了,稍微有些名气的就三个,大家也都知道,分别是李榷郭汜樊稠张济,他们四个比较出名,乃是董老贼手下的得力干将,闯出点名堂也很正常,只是无德而已。
这四个人倒是挺会封侯享受。
李傕拜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假节可不一般,可以行使皇帝的权力。
郭汜拜为后将军,美阳侯。
樊稠拜为右将军,万年侯。
张济拜为骠骑将军,平阳侯。
虽说他们什么
群雄董卓京都篇五
京都基本上被这些**害的什么都不剩,又开始互相猜疑,先是郭汜杀了樊稠,收了他的部将,而后又是郭汜又和李確打了起来。
李榷郭汜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密切了,称之为死党都不为过,和当初的秦汉交际的陈余张耳及其相似,之所以有嫌隙,还是因为郭汜的老婆,这是裴松之校注写的《典略》里面的事情。
起先李確请郭汜喝酒,留他在家休息,郭汜的老婆就怕李確怂恿郭汜爱小妾而舍大老婆,所以郭汜的老婆先发制人。
情况大概就是,李確送来东西给郭汜吃,郭夫人自己下毒,然后交给了郭汜,说里面有毒,以郭汜的能力应该是能察觉陷害,但是还有一句重击。
“一山不容二虎。”
我觉得这句话对郭汜的影响最深刻,当然他们两人在京城时日很多,都是老大,嫌隙最容易出现,这也只是一方面,但是时间长了,两兄弟性格不合,肯定生出嫌隙,刀剑相向。并在长安城中干了起来。
李榷也算得上厉害人物了,两人干仗前期,李傕就把天子请到了军营里面,天下就算再乱,皇帝他终究是皇帝,汉家终究是汉家,毕竟乱祸刚起,总而言之,皇帝的一方就是有实力的一方,至于皇帝的东西全部都搬到了李傕的家中。
其实李傕的内心并不是很想和郭汜打起来,两人的关系那么深,而且合起来没人敢来长安闹事,这要是乱了,那就是砸自己的场子,当时李傕还准备和郭汜说和,派了许多文武官员,可郭汜是什么态度,直接把求和的人全部关了起来,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要么李傕重感情,要么郭汜有实力,实践证明,郭汜稍微厉害一点。
两个人整天打架,各自损伤甚多,李傕这个人首先内部出了问题,倒不是郭汜干掉的,而是他的部下看他没能力,还干不过郭汜,手下的部将又死了那么多,所以其部下杨奉和宋果就准备干掉李傕,李傕本来就没多大能力,所以杨奉和宋果身为他的部下更不行,密谋失败,两人就带着兵马走了,李傕本来就和郭汜不和,现如今又失去兵马,更是雪上加霜,只得请求当初的战友张济来帮忙,调解其中的事情。
李傕是单方面想和解,郭汜这边也不能整天僵着,张济又从中调解,所以事情就缓和了下来,李傕也将皇帝放了,献帝从李傕郭汜的营中出来,急忙逃到杨奉手中,杨奉和董承立马派人将献帝送到洛阳,洛阳当初已经被董卓洗劫一空,文武百官回去全部吃土,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不过这些倒不是重点,重点是献帝已经脱离了李榷郭汜等人。
不用想也知道,献帝乃是保护伞,现在走了,他们必定会被群起而攻之,所以立马发兵攻打杨奉,杨奉病急乱投医,四处求援,这才等来韩暹、胡才、李乐前来救援。
来了人救援,杨奉自然就有了底气,立马整理军队,准备和杨奉再打一仗,李榷郭汜这帮人的确要比杨奉这些人强了许多,所以节节败退,李傕郭汜大肆杀害文武百官,劫掠后宫嫔妃,其实献帝也看不上这些后宫以
群雄袁绍世家篇
袁绍自本初,出生在官宦世家,不知道是官几代,反正有基础,既然如此,那就先从他的祖辈们说起来,袁绍世家本在汝南汝阳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