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名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曹睿明帝篇二
    青龙元年十二月公孙渊斩了孙权的使者,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还有什么可说的,必须封赏公孙渊,封为大司马乐浪公。

    曹睿这个皇帝做的是真舒服,有事找司马懿,没事下诏书,生活那是相当的惬意,所以说嘛,曹老板是实干派,自己后人嘛,也实干,就是不实在。

    恍恍惚惚还真有事情发生,青龙二年,有人死了,这个人就是山阳公,这就意味着大汉真的结束了,最后一个皇帝死了,汉朝在人们心中真的是结束了,然后曹睿便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依照汉礼葬之。

    多么讽刺的谥号,献帝,完完全全是把汉家天下献给了曹魏,谥号献帝真的是有些尴尬,说来献帝为人还行,只是生错了时代而已,那个明朝的朱由检倒是和他有几分相似,明明很本分努力,最后国家还是葬送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汉献帝也算是善始善终,虽说是魏臣,但是也有人为其发丧,也有人为其哭诉,也有人为其写祭,子孙安然,这一切也是汉献帝一生中不幸中的大幸。

    这边刚安排好献帝的事情,诸葛亮又兵出斜谷,司马懿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曹睿一声令下,立马出兵。

    司马懿到了地方,曹睿还不让他打,立马发个信息让他固守。

    曹睿:老头,诸葛亮这人你也知道,不是我贬低你,你确实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你现在坚守就行了,以你的能力打肯定打不过,但是守城的话诸葛亮也攻不进来,他是进不能进,若是退吧,则是徒劳无功,到时候没有粮食,还必须得撤军,你就那个时候出兵最好。

    这话说的有理,司马懿是真的坚守不出,不管诸葛亮是派人叫骂,还是送妇人的衣服,司马懿就是不出兵,结果不说也清楚,无功之战。

    这边的诸葛亮刚解决,那边的孙权从巢湖前往合肥新城,又派陆议、孙韶带领万人前往淮河、汉水等地。

    曹睿立马开了一场讨论会。

    满宠:我建议别守新城了,还是把吴贼引到寿春最好。

    曹睿:你小子是不是打不过吴贼,说出来这样丧气的话,那新城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你说让就让你给我好好守着就行,万一出了问题,有些事情你是要负责任的,好好守着,老子亲自出兵,我就不信吴贼还敢坚持!

    满宠:你是老大听你的。

    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曹睿真的出兵了,孙权这个时候还带人正在攻打新城,突然听说曹睿出兵,心理有点发虚,犹豫了一会儿,直接退兵了,陆议和孙韶听说孙老板走,没得办法,也跟着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还在和诸葛亮相持不下。

    一个坚持固守,一个希望出来相战,群臣都以为应该前往帮助司马懿加油助威,曹睿并不,直接在寿春驻扎,原因很简单,曹睿收到消息,说诸葛亮奄奄一息了,不足为惧,司马懿这老头还是能解决这个事情的,在寿春玩了几天,直接回许昌去了,过了不久,诸葛亮确实病危,撒手人寰。

    青龙三年,司马懿回来了,虽说没有大败诸葛亮,但是却熬死了诸葛亮,这就是功劳,而且是大功一件,直接封为太尉.

    诸葛亮死了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好好玩耍就完事了,今天盖一个大殿,明天盖一个行宫,自在快活,虽然有官员谏议不要盖了,太伤害魏国根基了,毕竟天下还没有统一,这样搞事情容易失去民心!

    曹睿看过他们的



曹芳少帝篇
    曹芳自兰卿,乃是曹睿的养子,和秦王曹询一样,然而最骚的是,谁也不知道曹芳和曹询是从哪来的,就是他们既不是明帝的孩子,也不知道真正的父母是谁,曹睿当时想得多,害怕出现汉朝的那种情况,自己死了孩子又找自己的父母加封尊号,这不明显乱了宫闱制度吗所以曹睿这点还是比较聪明的。

    景初三年的时候,曹睿还没有立皇太子,最后急的没办法,而且自己这病恐怕也治不好了,当即宣来齐王,那个时候才有八岁,成为国储。

    立下没隔一天,曹睿去世,曹芳顺利继位,辅政大臣变成了司马懿和曹爽,曹爽何许人也,曹真的儿子,有点碌碌无为的感觉。

    当天下诏书:朕现在年轻,突然继承老祖宗的基业,有点受宠若惊,虽然我现在小,好在旁边还有司马懿和曹爽这样的重臣,能够撑得住场面,暂时不用担心国家的事情,何况下面还有一帮老臣,都还不错,先帝的什么事情能免就免了,也没什么事情的,主要以后的生活作风要搞好。

    现在的曹芳只有八岁的年纪,能懂什么道理,上位没有多久又是一条诏书:我有个好太尉(司马懿)从太祖的时代就开始尽忠尽力,擒获孟达,剿灭诸葛亮,又杀了公孙渊,这天底下没人有他功劳大了,就算有人有他功劳大,但也没有人活得这么久了,就剩下这么一个有功劳的大臣,必须好好对待,升为太傅,以后统领兵马还和以前一样。

    到了七月份,曹芳才可是临朝听政,至于前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这还要看曹爽和司马懿的脸色,皇帝上位最怕的就是老臣势力大,新皇年纪小,这下也好,全占完了。

    第二年必须改元为正始元年,反正这个时候的皇帝年幼,不能打仗,有事没事只能搞搞诏书,群臣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正始二年五月,吴将朱然围困襄阳的樊城,自然是派司马懿前去围剿,双方军队只是走个过场,各自撤退,也没有太严重的损失,司马懿打仗对待诸葛亮那是极为谨慎,对他其他人也不敢掉以轻心。

    三年春正月,曹徽薨,三月,满宠薨,也没有什么大事,四年的时候,曹芳心中似乎突然想起来以前的旧臣,想想都是多么勇武,多么厉害的人物,现在呢,几乎都死差不多了,曹芳心中伤感,便祭祀故去群臣。

    现如今这都过了三四代,西边蜀汉,东边孙吴还没有全部解决,想来有些麻烦,便派遣曹爽前往西征蜀国,你想想曹爽什么人,能有一半司马懿的才能,也不会沦落到任人宰割的下场,所以他去,后果不用猜,二月去,五月回,是年,曹芳老哥曹询薨,崔林薨,老曹家的人命是真的短,平均年龄三四十岁吧。

    到了七年,稍微攻打了一波高句丽,反正南蛮都被毋丘俭打的不敢说话,倒是京都无事,曹芳每日游玩,见到不顺眼的,或是有了恻隐之心,便发诏书。

    正始九年的时候,有些不详,于是改为嘉平元年,从这一年起,曹芳的情境和汉献帝的时候那是非常相似,曹爽没能力,被司马懿干掉,曹芳这个时候也只能叹息,当初什么事情都交给别人做,别人还能向你打声招呼,可是时间长了,别人什么都懂了就没有打招呼的必要了,而且别人还觉得有没有你都一样了,那作为一个管理者岂不是太失败了,最后还被员工淘汰掉,所以嘛,重要的事情还是要留着自己做的,重要的把柄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上的,否则到最后丢了权利还在惆怅。

    曹爽垮台,还有人和司马懿平起平坐吗根本没有了,曹爽虽然有点没能力,但起码起到了制衡的作用,现如今,一家独大,无人能敌。

    这个时候的曹芳有点被架空的感觉,所以自然有人看不下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都说王凌想要谋废帝,立楚王彪,这能成事吗这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能力都摆不上牌面,所以情况你们也都知道,两个人都全部玩完,王陵害怕自杀,曹彪直接被赐死。

    到了七月份,有个人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此人便是司马宣王,人称司马懿,不过他死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把儿子的职位都全部安排好了,大儿子司马师直接为抚军大将军,嘉平四年春,抚军大将军司马师直接提拔为大将军,这情况和曹操曹丕那是及其的相似啊!

    这年十一月,司马师管理大魏,王昶、胡遵、毋丘俭等人攻打吴国,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东关,不利而还。

    &nb



曹髦少帝篇
    曹芳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赶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司马氏也没有那么快的权利直接上位,先依照霍光为典范就行,换一个听话的傀儡就好。

    因此司马师将矛头转向了文帝的孙子,你想啊,要想当霍光,必须有贤君啊,总的来说,曹髦还是不错的,因为曹芳没有儿子啊,而且曹睿也没得儿子啊,领养的曹询也早就去世了,所以得再往上说一代,即文帝的旁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曹髦,品德行为上都说的过去,而且年龄适当。

    因此司马师与群臣商议立下曹髦为皇帝,皇帝被废了,那么最有发言权的并不是大臣,而是皇后,当然这个时候司马师的话,皇后也不敢不听,于是乎曹髦顺理成章登基为帝。

    曹髦字彦士,文帝的孙子,正始五年为高乡贵公,齐王曹芳被废之后,便迎立了曹髦为皇帝,是为曹家第四代皇帝。

    曹髦在德行上确实是没法挑剔的,看他上位的时候就知道,先是群臣三请才进洛阳,当然这是形式,过场走得好,说明人家读书多啊。

    曹髦进入就要叩拜,还好被群臣拦住。

    群臣:您是天子,没有必要行大礼。

    曹髦:可我现在也是人臣啊,按照礼仪还是要拜一下的。

    群臣:您是天子,可以坐车进去。

    曹髦:还没到那种时候,是太后叫我过来的,你们都走着,我也不好意思坐车不是,还是走着吧。

    于是乎走着去见的皇太后,什么叫低调,什么叫谦虚,就是比你强的人做着和你一样的事情,他们就是低调,他们就是谦虚!

    太后见了心理也高兴啊,很是欣赏这位新皇帝,包括百官也觉得他们就像是霍光一样,而且比霍光少走了一步,直接寻找了一个德行甚是优秀的皇帝。

    所有礼仪结束,下诏就完事了,“往上数三代,都是比较厉害的皇帝,这个时候曹芳已经不算皇帝了,因为没有谥号啊,毕竟是被废的,然后我躬耕德薄,在危难的时刻需要来中兴魏国,况且公卿也不反对我,那我就勉为其难的上位吧,但是有什么事情,你们不能针对我,我只是勉强能当皇帝,治理好国家,还是得靠大家,话就说这么多吧,没什么其他事情的话我就先上位了。”

    事情全部好了,那就改元吧,不管曹芳是不是昏庸淫荡,曹髦必须比他低调,曹芳以前随从八个,那曹髦就得改成六个,显得低调,趁出曹芳奢华,大概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整改,一个条件,必须显示出曹芳奢侈就行,要不然那就是司马氏的错误了,绝对不行!

    当皇帝的第一天,曹髦做的很好,这下可就比较惆怅司马师了,下朝之后。

    司马师:钟会,你觉得当今的皇帝怎么样

    钟会:这个陛下不简单呐,我看着挺好,才思敏捷,和当初的曹子建差不多,用兵如神,和当初的魏武帝差不多,你说厉不厉害。

    司马师:照你这么说,妈的这皇帝还真厉害啊,怎么感觉立的有问题啊。

    钟会:什么问题

    司马师:没问题没问题!社稷之福!

    正元元年,曹髦也该干点正事了,立即派遣侍中下乡考察,把各地的不足记录下来,然后改正,和现在的实地考察差不多吧。

    还有就是立功臣,所谓功臣就是谁把他扶上来的,那就嘉奖谁,所以论资排辈,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司马师,曹髦对此也不想说什么,封赏就是了,当初曹孟德怎么封的,现在就怎么封赏司马师。

    正元二年,毋丘俭和文钦反了,情况很清楚,因为毋丘俭不满意司马昭的执政,不过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势所趋,由不得这



曹奂少帝篇
    曹髦死了,可是曹家的香火还是得继续啊,虽然是司马家秉政,但是国家还未平定,不能轻易篡位,若是内乱了,吴蜀趁机,事情就全玩完。

    高乡贵公死了没事,毕竟皇帝多得是,虽然拉一个就行,下一个曹奂,字景明,武帝孙,燕王曹宇的儿子,现任陈留王,说个有意思的事情,当初汉献帝也是陈留王,所以司马家的阴谋可想而知,而且司马昭也没篡位,而是儿子司马炎搞得禅让。

    高乡贵公刚死,常道乡公上位,迎入洛阳,见皇太后,没了花里胡哨的操作,直接当皇帝,改年为景元就行了。

    第一件事干什么呢,还是封赏司马昭,前代皇帝怎么封赏的,这一代还怎么封赏,位为相国,封为晋公,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加封两个郡,加九锡,和前面的没有任何区别,司马家族全部封侯。

    曹奂刚上位,燕王就来上表称贺,最主要的是称臣,燕王曹宇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爹,现在这个局面就是自己的老爹向自己的儿子称臣,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于情于理有些无奈,但是细细想来,也有那么个意思,以后还是按照礼仪照做吧,毕竟儿子是被选为皇帝,老子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群臣出了一个好点子,那就是平常聊天说话,就按照父子家常伺候,若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传唤,就按照君臣的礼仪,暂时先这样办吧,以后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再说也不迟。

    景元二年,复命大将军司马昭为晋公,固辞乃止,四年又一次进爵加封,现如今所未能平定依旧是蜀与吴,而现在较为弱的国家仅有蜀,只有一名大将姜维,而魏国则



武帝皇后卞氏篇
    正所谓家庭幸福不能单单看一面,有男人的功劳,也有女人的功劳,女人不用说,情况就那样,男人说完了,那就是女人的事情了。

    从前面来看,魏建国是由曹操开始,所以王后也是从曹操开始,当然曹丕最后称帝,全部按照帝制,王后改为皇后就行了。

    其次便是什么昭仪、婕妤、等等,后面级别低的会有些改动,也会有些添加,大致情况就是如此,反正赏赐也不低,另外还有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万一有女子被皇帝看上了,一家子人都不用发愁了。

    首先讲的便是曹老板的原配夫人武宣卞皇后,文帝的老母亲,本来是个倡家,就是一个唱戏的,那个时候唱戏的地位还是属于低劣等级的。

    但是曹老板并不嫌弃,倡家也没什么的,所以曹老板就把二十岁的卞氏带在了身边,封为小妾,跟着太祖去了京都洛阳。

    后来董卓在京城作乱,曹孟德跑了,把一家老小留在了洛阳,卞氏心中也是着急,这时袁术发个消息过来,说曹老板出事了。

    太祖的员工甲:老板出事了,我们要不散了吧。

    员工乙:这个也行,反正再继续呆在洛阳也没用了,老板都完了,我们能干什么

    卞皇后:大家先别激动,袁术不过是带了一个口信,我们又不知道真实情况,到时候我老公回来了,你们有什么脸面再见他,现在多等几天又有什么呢难道你们回去就能干成大事吗一起死你们还觉得亏

    大家被卞氏的这番言论吓到,连连称是,最后曹老板回来,听说这个事情,心情大为感动,要不然这些老员工早就跑完了,哪还有以后的千秋大业啊。

    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就接了她的职位,后宫母亲去世早的人,全部让卞夫人养着,这种亲善,无论谁当了皇帝,对于养母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



文帝文德郭皇后篇
    郭皇后乃是后来居上,安平广宗人,双亲早亡,丧乱流离数载,曹老板为魏公的时候,才得以进入曹魏集团,而且为人聪明。

    一句话概括其聪明,大致不过为曹丕当皇帝,郭氏有功劳,所以甄皇后去世之后,郭皇后顺利登基,所以其中缘由,以及甄皇后被赐死,细细想来,也不是没有一二关系的。

    说来皇后死了再立一个也很正常,乱就乱在甄皇后的死众臣都看着呢,皇帝宠幸郭皇后大家也都看着呢,立皇后没什么,因为宠幸立皇后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啊,大臣之中还是有人制止的。

    其理由很简单,首先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大臣来辅佐,同样也少不了后宫嫔妃注重礼仪,所以才成就一个厉害的国家,现在皇后去世了,再立一个皇后可以啊,但是选择的皇后一定要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你看看现在的郭皇后,她知书达理什么的我们也不了解,毕竟她是活在后宫,但是她的出身确实有点低微,所以还是好好考虑一下,门当户对的问题,要是乱立皇后,岂不是乱了宫闱。
1...3456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