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而如今,外廷对于内府所做的这些事,早就已经不再是之前的排斥和反对,甚至恨不得把这些事都抓紧从内府的手中夺过来,免得内府成为一个能够和外廷抗衡的庞然大物,到时候外廷就反过来变成傀儡了。
可是陛下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沈君高并不这样认为。
身为陛下,李荩忱要做的肯定是制衡而不是把一个完全打压下去,再把另外一个扶持上来,因为这意味着陛下假如想要掌握真正的权力,那么陛下就必须要再扶持一个新的势力。一批又一批,此消彼长,最终朝廷的所有力量都会消耗在永无止境的内部斗争中。
因此李荩忱绝对不能允许内府彻底被打压下去,也绝对不能允许内府坐大并且把外廷排挤开。把内府的一部分权力拿出来,分一点给外廷,让双方之间有了联系和缓冲,从而避免矛盾激化,同时也让内府从之前沉重的财政压力之下解放出来,能够去发展其余的部门,这样内府在经过短暂的低沉之后,肯定又会稳步成长,继续保持着对外廷的压迫,迫使外廷也不能过于松懈或者干脆想要和陛下唱反调。
有内府在呢,陛下的手中并非无人可用,你唱反调的话,那就直接用内府好了,保不齐陛下正没有借口把你拉下马呢。
看着这些官员们争论的面红耳赤,沈君高只能在心中感慨一声。
陛下当真是通过这种自己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既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又实现了朝堂上的制衡。
如果说陛下之前制衡南北官员、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现在绝对算得上大手笔了,即使是沈君高,时至今日方才看清楚个中缘由。
察觉到了沈君高的目光,李荩忱和他对视一眼,笑了笑。
沈君高肯定已经明白了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不过李荩忱并不担心,沈公也是个聪明人,既然意识到自己身在局中,那就没有必要跳出去,开开心心的和朕一起看戏就是了,反正以他的身份地位,朕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至于你说内府之后会如何发展,内府和外廷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就此消弭还是只是潜藏下来,那朕怎么知道?
朕现在也不过就是只能向前多看一眼罢了,做些提前布置。
谁知道到时候能不能用得上,老天爷又会给自己什么样的挑战。
说句实话,事情发展到今天,李荩忱本身也只是预料到过,却不能保证说就一定会如此。内府有可能发展到半道上就夭折了,外廷有可能早就按捺不住要向内府发动攻击,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权倾南北 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负的主儿
林林总总,李荩忱曾经设想过很多可能。
这些情景都有可能发生,毕竟人心隔着肚皮,李荩忱并不能知道每个人都是怎么想的,又会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做出怎样的决断。
任何一个人的不同决定,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结果的截然不同。
就和蝴蝶效应类似。
因此李荩忱也不过只能见招拆招罢了,能够走到现在,他很庆幸。
————————————--
李荩忱很庆幸自己能够稳步的走到今天,中间没有出什么差错。
但是李荩忱庆幸,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很高兴。
至少当李荩忱沐浴更衣之后,前来找乐昌的时候,趴在床榻上,晃动着一对如明玉一般小脚丫的陈宣华就明摆着不高兴,见到李荩忱进来,直接嘟着嘴扭过头去,一副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个家伙的神情。
李荩忱有些奇怪,只能看向旁边的乐昌,这是怎么了?
乐昌也刚刚沐浴完,擦洗着自己的秀发,俏脸上还带着水汽熏蒸的红晕,本来眼神迷离的看着李荩忱,似乎还沉醉在之前的欢乐之中。本来说好的一人一个池子,结果最后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一起了。
听到李荩忱发问,乐昌有些无奈的说道:“还用想么,陛下这一次把整个医院体系都划拨到了内府之外,这丫头自然是不高兴。”
李荩忱当下只能坐在床沿上,摸了摸陈宣华的头:“虽然医院这边不再是内府负责,但是并非和内府再无任何关系,并且同时负责医院钱财供应的户部那边,又是你兄长在主持,自然也好说话,有什么好不高兴的呢?”
陈宣华摇头说道:“医院划拨出去,臣妾也做不了主,自然全都听从陛下的吩咐。只是······”
李荩忱轻轻捏了捏她的脸蛋:“只是什么?”
陈宣华看向自家姊姊:“内府再怎么说也是姊姊们努力了这么多年的成果,陛下直接把这两个部门给划拨出去,等于划走了内府超过一半的实力,这简直就是不把姊姊她们的努力放在心上!”
一边说着,陈宣华还一边鼓了鼓脸颊,似乎想要向李荩忱表明,自己也不是好欺负的主儿。
至少现在说话的时候,麻烦不要总是捏人家的脸好不好?
“宣华!”乐昌脸色一沉,旋即无奈的说道,“陛下,宣华胡言乱语,这不是······”
李荩忱伸手捂住了她的嘴,拉住她的手,同样也是正色说道:“此次内府调整,朕的目的自然是尽可能的让各方都能够满意,又可以解决现在医院和书院的确存在的一些问题,六部那边看着这两个本来就不是很有好感,现在只有把它们变成双方共同管理,才能够消弭六部乃至于整个天下的疑惑和不满。这其中肯定是要让内府受委屈的,这个朕心里清楚。”
外廷之所以坚持让医院和书院这两个内府的大头独立出来,一部分原因是这两部门只掌握在内府的手中,会导致内府过大,这或许应该算出于外廷官员的私心。
而另外一部分原因,也是虽然很多人都没有说出来,但是包括李荩忱在内都心知肚明的,那就是内府的监管问题。
内府成立至今,也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之所以内府能够发展的比想象之中的要快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府内部互融互通,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还有人才调动等等全都是后宫妃嫔们在居中调配,换而言之,很随意。
今天药房这边缺人,陈宣华或者杨妙只要说一声,就可以从慈善堂那边调过去人手,固然能够很快解决问题,但是这也意味着很多人,尤其是基层吏员的归属已经变得有些模糊,甚至很多人都已经说不清自己的职业是什么了,只能很尴尬的以内府吏员自称。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人的奖赏和提拔等等都会成为问题,因为可能就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一年到头到底有多少天在自己本来的岗位上,又有多少天被调动到了其他部门,更不要说自己到底做了多少工作了,只要换了一个上司,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即使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也不被认可和提拔。
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基层吏员的任用和提拔上会有很多空档可以钻,中层官员自然就可以保举和自己熟悉的人上位,毕竟上面做出决断的人也不能确定他们保举的这些人才到底是真的人才还只是滥竽充数的,而等到这些人之中真的露出来自己的能力不足的时候,往往就已经有麻烦产生了。
而且内府和外廷之间相互独立,御史台那边掌管的实际上也都是外廷的监察和监督权力,局限在文官七个部门以及太尉府和地方州府罢了,内府这边有可能牵涉到后宫的私密,因此御史台本身也不是很想插手其中。
主持御史台的多数都是清流名望,自然不喜欢插手后宫之中的秘闻,到时候保不齐会给自己惹上什么骂名。
因此从这么多角度考虑,内府将最赚钱也就最容易产贪污受贿等等一应麻烦问题的教育和医院两个部分抽调出来,自然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表明着李荩忱和整个朝廷对于内府的不信任,乐昌等人能够理解,但是心中有芥蒂是必然的,而像是陈宣华这样一向口无遮拦的小丫头,自然更是不介意直接把自己的不满表露出来,说什么也得让坏坏的陛下知道,他这一次可算是惹得后宫之中姊妹们不高兴了!
“那陛下可得好好想想应该如何补偿这么多姊妹们。”乐昌笑道。
她当然不能说补偿内府,内府虽然是后宫妃嫔们主持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对外打着的自然都是李荩忱的名义和旗号,乐昌她们只是相当于帮着李荩忱罢了,内府的主人只能是陛下而不可能使后宫之中的任何人。
这次是李荩忱做出的决定,李荩忱觉得没有必要,自然就没有必要补偿内府,但是后宫姊妹们的损失总是要补偿的吧?
李荩忱当即抱住乐昌,往床上一倒:“那乐儿说这么补偿可以么?”
“啊!”不等乐昌回答,耳边就响起一声尖叫。
:。:
权倾南北 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们,是我们
/
李荩忱感受到了身下的温软,顿时反应过来,忙不迭的和乐昌一起爬起来。
刚才被压住的陈宣华眼泪汪汪的看着他们两个:“谋杀么?”
李荩忱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低头在她的额上吻了一下:“不好意思。”
“陛下只要有了姊姊,就把什么都给忘了。”陈宣华不满的说道。
“哪有,怎么能这么说陛下呢。”乐昌笑道。
话虽这样说,但是她的心头上肯定是喜滋滋的。不管再怎么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陛下的独宠而引起非议,终归还是期望陛下能够真心喜欢和宠爱自己的。
不过乐昌旋即收起来笑容,正色说道:“这种话,只准在闺房之中一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有什么关系,本来就是事实。”李荩忱忍不住吐槽。
老婆你也不要总是上纲上线啊。
乐昌摇头:“陛下乃是圣明君主,臣妾等能够得到陛下的信任而各展所长,这是臣妾的幸运,但是若是这样的话被外人听到了,恐怕还不知道会演绎出什么呢,保不齐臣妾和宣华就变成了吹枕边风上位的赵氏姊妹,以后历史上又会如何数落臣妾?”
李荩忱也只能无奈的表示,行吧,反正坐在这个位置上,总有一些事和一些话是要注意的。
不过既然刚刚说到了内府的这个话题,李荩忱索性就直接展开:“这一次六部能够抓住内府在监察方面的问题而让朕不得不调整内府,既然已经有人指出了这个问题,那内府就得想办法做出改正,不然的话再过几年恐怕又有一些部门要因为这个原因被划拨出去了。”
乐昌咬着唇,微微颔首。
内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内部的相互信任和团结,但是最大的问题自然也在于此,真正有斗志的官员喜欢在内府之中工作,因为这里更加随意、束缚也更少,自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那些想要偷摸耍滑的官员,自然也能够在内府之中找到自己的可乘之机。
这些年内府发展很快,自然会有不少偷鸡耍滑之辈,只不过因为这些年内府确实是在做实事的,尤其是战争期间,整个内府上下忙的不可开交,所以很多人虽然也没干好事,但是也并非没有做贡献,因此内府对此也只能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内府现在没有一个完整并且能够对人起到震慑力的监察机构,所以在没有办法追根溯源或者一一查找账单核对出入的情况下,内府也很难拿住某个人贪赃枉法的证据。
“陛下所言极是,内府现在内部是一笔糊涂账,臣妾亦是明白。”乐昌有些惭愧。
当初统筹管理内府的任务是她主动从李荩忱那里讨要过来的,而现在内府虽然表面欣欣向荣,但是内部有很多问题,单纯是从财政上来说,死账、呆账众多,而且还有很多长期资产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在快速贬值,需要得到替换,这就给了人很多空档可以钻。更不要说人才的任用、设备的采购、土地的购买和兼并等等上了。
平静的水面上看似岁月静好,实际上下面早就已经暗流涌动。
这也是李荩忱不得不拆分内府的原因之一。
不拨开表层,又怎么能够看到水下的汹涌暗流?
内府这些年的确是为了大汉的发展立下了功劳,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内府表露出来这么多问题,身为内府实际上的掌门人,乐昌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天叫上繁儿,我们去一趟御史台。”李荩忱捏了捏她的手。
对于乐昌,说太多安慰和解释的话并不能让她真的宽心,真正能够让乐昌释怀的,还是带着她去想明白应该如何解决。
乐昌柔柔的应了一声。
而陈宣华发现两个人都没有想要搭理自己这个刚刚差点被压吐血的小可怜的意思,只能无奈的从两个人之间钻出来:“我说,两位,还打算睡觉么?”
李荩忱抱住她:“睡。”
“宣华,也不早了,你早点去休息。”乐昌说道。
陈宣华郑重点头,脱离李荩忱的怀抱,往床上一躺:“对呀,那我们就早点休息。”
“是你,和我们。”乐昌指了指她,又指了指自己和李荩忱。
“是我们。”陈宣华一口咬定。
乐昌无奈,看向李荩忱。
“那就我们吧。”李荩忱笑道。
“那就你们吧!”乐昌哼了一声,想要站起来,“呀!”
李荩忱已经一把拽住她。
“陛下!”
“说了我们,就我们。”李荩忱径直说道,“宣华,来抓住你姊姊,要是让她跑了,今天你去睡地上。”
陈宣华也来了兴致,不过白了李荩忱一眼:“陛下才不舍得呢。”
而被陈宣华按住手腕的乐昌看着李荩忱已经在解腰带,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真是一个大魔头带着一个小魔头。
————————-
御史台应该是大汉各部门之中最冷清的存在。
毕竟在这个时代,举报是不太可能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胆量去揭发和检举地方官员,因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外人没事往御史台这里凑,不过这个冷清也是相对的,至少府衙之中来来往往的官吏很多。
大战结束,原本清闲的御史台自然也跟着忙碌起来。
战争时期是特殊时期,为了避免打击自家士气或者闹得朝野民间人心惶惶,御史台也不敢贸然调查某个官员,因此即使是掌握到了一些证据,也只能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只要你不做出太过分,那至少不会直接来找你的麻烦。
当然御史台在战争期间也没有少杀鸡儆猴,有一些过于贪婪的家伙,自然那也就没有必要和他们客气,乱世当用重典,御史台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这些家伙。按照大汉律法,贪污虽然不至于直接砍脑袋,但是这辈子一半时间都浪费在牢狱中是必然的了。
“臣等恭迎陛下!”御史台监察御史陈禹和左都御史杜齐带着几名官员一起出来迎接。
李荩忱颔首;“平身。”
陈禹也是临时接到李荩忱将要前来的消息,不然的话也不至于等李荩忱要迈入门了才赶来迎接。
这位曾经的白袍统领,顶着两个黑眼圈,看上去有些疲惫,显然这几天没少因为战时积压的事务而操劳。
权倾南北 第二一四二章 没有捷径可走
“爱卿辛苦了。”李荩忱看着憔悴的陈禹,忍不住说道。
自己当时让陈禹从白袍统领的位置上退下来,就是觉得白袍那边的事务未免繁重,陈禹这些年为了白袍殚精竭虑,也是到了休息的时候。尤其是之后白袍的工作重点将会放在辽东还有西域等地,陈禹假如还是统领的话,少不了要东西往来奔波,未免劳累。
但是自己好像忽略了,御史台现在也不是清闲之地。
清查吏治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再加上和北方归顺大汉的官吏对接,自然也要对这些官吏们进行考核,也并不是任何人只要曾经在北周担任过官员,在大汉就能继续他们的职责,降级使用是必然的,甚至有些口碑并不怎么样甚至已经被很多同僚指摘为“德不配位”的,想要被降级使用?想得美,不把你撤职那就是御史台的疏忽。
大汉现在还没有人才紧缺到什么破烂都照收不误的地步。
因此一向清闲,顶多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派人下去到各个州府巡视一圈的御史台,现在正是忙碌的时候,各种信息都需要他们核对考察。不过不管怎么说,终归是要比白袍那边好一些的。
一个是在阳光下,一个是在阴影里,承担的压力自然截然不同。
“相比于白袍,御史台并不算辛苦的了。”陈禹和李荩忱之间关系亲近,自然在行过礼之后就没有必要说话客客气气的,“陛下今日怎么有空闲到御史台来了?”
说着,陈禹就注意到了跟在李荩忱身后的乐昌还有尉迟炽繁,皇后和贤妃都是微笑着行礼。
陈禹顿时明白过来,昨日内府第一次调整划分,本来就惹起了很大的争议,参与到这一场辩论之中的官员们固然是在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得对、哪里做的错,陛下最终寥寥无几的表态,让他们都捉摸不定陛下的心思。
陛下到底是觉得自己做得对还是做的不对呢?
很多年轻的官吏算是揣摩到了什么叫做圣心难测。
亲身参与到了这场辩论中的官员们尚且心中忐忑,更不要说那些根本没有参与其中的官员,他们当然更想要努力去揣摩陛下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或者内府和外廷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调和和发展。
很明显陛下并不想要激化内府和外廷之间的矛盾,因此很多人也就有了落脚点,以此出发,开始积极酝酿奏章。保不齐自己就能够正中下怀,说中了陛下的心思,那之后受到重用、飞黄腾达,还不是指日可待?
陈禹很能够理解这些年轻官吏们的心态,毕竟有捷径的话谁还想脚踏实地的努力,哪怕是最后很有可能没有人能够成功的走通捷径,不过至少有这种可能就可以尝试一下嘛!
说来也有点好笑,从前几天内府分割的风声放出来开始,御史台的不少年轻官吏们都开始蠢蠢欲动。
御史台中主持的官员,多半都已经是和陈禹这种已经快要从官场上退下去的了,他们一生之中收获的功名利禄已经足够多,自然也就不觊觎这些,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而还有一小部分是和杜齐这样,封疆大吏当过、中枢要员也当过,当然也不在乎这一点,他们想要搏取进身之路,就更要从本职工作上下手,将御史台经营好了,陛下肯定不会放任他们在这里呆着。
剩下的关心此事的自然就是那些年轻想要上进的吏员们,论整个御史台中谁对陛下最了解,那自然是陈禹了,曾经的白袍统领,不管怎么说都是陛下身边一等一的心腹,当让白袍的赫赫凶名摆在这里,因此让他们直接去和陈禹打探这件事自然不可行,所以只能有事没事的往陈禹身边凑,能够探听点什么是什么。
陈禹干了十年的白袍统领,敌人的心思尚且都在他的拿捏之中,更何况这些自己人的心思,所以他只是略微揣摩就知道这些人想要干什么,心中好笑的同时,却也没有直接提醒他们,陛下绝对不会因为这种丢下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好好干,反而挖空心思的想要迎合陛下甚至干脆直接迎合内府或者外廷之中某一方的人感兴趣。
陈禹并没有这个义务,在白袍十年,他也学会了什么叫做“独善其身”,更是清楚这些年轻人们总想着能够走捷径一步登天,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哪里轮得到他们享受这种好事?所以只有等他们吃了教训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趁此机会,陈禹把这些平日里悠闲惯了的吏员们抓在身边,一个个的安排活计下去,整个御史台由内到外忙作一团,可是抱定要从陈禹这里获得些什么的吏员,有苦难言,却也只能乖乖干活,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或许正是陈禹对他们的考验,因此干活更是卖力。
不过陈禹也没有想到,陛下竟然还真的从天而降。
周围的吏员们都恭恭敬敬的躬身,陈禹和杜齐这些早年从龙的重臣可以和陛下随便一些,他们可不敢。
不过李荩忱并没有在前庭停留,直接和陈禹一起走入书房,除了杜齐之外没有任何御史台的官吏们随同。
陈禹看到乐昌和尉迟炽繁的时候当然就知道陛下的来意,的确,拆分内府与其说是外廷的压迫,倒不如说是陛下自己害怕内府内部的监察制度存在问题而导致姑息养奸,不然的话以陈禹对陛下的了解,只要陛下本身不愿意,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陛下的想法。
自信甚至有些执拗,这或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圣明仁德之君应该有的性格,但是陈禹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这样的性格,李荩忱也不可能在这滚滚乱世之中硬生生劈砍出来一条路,为这分分合合三百年的世间带来人们几乎已经不再抱有希望的和平安定。
陈禹从李荩忱身上看到的,并不是外面很多人所谓的圣明之君,而是一代雄主,是有本事在这乱世里收拢人心、打破常规的枭雄。
话说回来,内府的监察制度,自然需要加强,而还有什么比御史台更加专业的么?
:。:
权倾南北 第二一四三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
“朕此次为内府内部的监察而来。”李荩忱开门见山。
陈禹和杜齐皆是颔首。
陛下会加强对内府的监管,也在情理之中。虽然陛下之前从来没有提起过此事,大家也不好把一些想法和思路直接落实在纸面上,但是陈禹也好,杜齐也罢,都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的。
陛下本身显然并没有真的把内府当做自己的禁脔或者后宫的过家家游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内府也不可能会有今日这样的规模。显然在陛下的心中,内府也是朝廷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然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建立非常完善的监管制度,因为不可能牵扯到太多的钱财和权力交易,派人去查还不够费劲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