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怡江
天启皇帝于是召开御前会议,商议辽东经略人选,当时有朝臣上奏曰:”臣入辽时,士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熊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独是熊廷弼受知最深,蒲河之役,敌攻沈阳,熊廷弼策马趋救,何其壮也使熊廷弼在辽,当不至此。庙谟之胜,只在用舍得人。即如熊廷弼守辽一年,奴酋未得大志,不知何故首倡驱除,及下九卿科道会议,又皆畏避不敢异同,而熊廷弼竟去,今遂有沈阳之事,昨辽东按臣张铨遗书长安(长安在汉、唐时一直是首都,明朝人普遍崇尚汉、唐,因此当时读书人习惯性将京城称为长安,并不是真的指西安),谓今日急着,非旧经略熊廷弼不能办此事,则昔时逐之者其误竟何如也!以后凡朝廷大事俱望皇上毅然乾断于上,敕诸臣洗心毕虑于下,一破雷同附和之私,共效忧国奉公之谊。“
天启皇帝闻言道:“卿忠诚识大体,所奏熊廷弼事,自是公论,亦见卿主持国是定力,朕已知之。”,于是天启皇帝罢免了之前弹劾熊廷弼的言官,准备重新启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刚一上任,就为天启皇帝献上了一个三方布置,攻防一体对付建虏的策略:“广宁用马,步军列垒河上,以形势格之,缀敌全力;天津、登、莱各置舟师,乘虚入南卫,动摇其人心,敌必内顾,而辽阳可复。于是登、莱议设巡抚如天津,以朝庭重臣为之;而山海关特设经略,节制三方,统一事权。”
天启皇帝于是封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对于熊廷弼提出的人事任命,天启皇帝也一一同意;在熊廷弼出发前,天启皇帝特赐麒麟服一套,彩币四枚,尚方宝剑一把,又命文武大臣都为熊廷弼送行,并从京营中精选精锐士兵五千人陪着熊廷弼出发,这是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皇帝对大臣极为少见的殊荣。
胡子睿知道袁可立之所以能出任登莱巡抚,也正是因为天启皇帝听取了熊廷弼的策略;熊廷弼是胡子睿心目中能挽救辽东危局的人选,如果天启皇帝能始终如一地相信他的话,辽东局势不会危急到现在这个地步。
就在熊廷弼第二次担任辽东经略,准备前去辽东的时侯,一个出乎熊廷弼预料的人事变动,让他原本光辉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原来的辽东巡抚薛国用因为染病,辞官而去,接任薛国用巡抚之位的乃是王化贞。
王化贞字肖乾,山东诸城密州街道高乐埠村人,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千六百一十三年)进士,这年的主考官乃是叶向高,王化贞于是拜叶向高为恩师,叶向高在万历、天启年前曾经两度出任首辅,更在《
第一百四十四章 榆关一线锁蓟门(求推荐)
方震孺一日五次敲击内阁大臣的宅门,一边筹画国家大计,一边痛哭流涕;他向天启皇帝自请去辽东犒师。当时,三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烟灭绝,军民尽数逃窜,文武将吏没有一个人敢向东去的。天启皇帝被方震孺的言行感动,发内帑资金二十万,给方震孺前去犒师。
方震孺出关召见将士们,”吊死扶伤“,军民人等都十分喜悦。天启皇帝接着任命方震孺为监管辽东军事的巡按,当时有人提出弃三岔河,退守广宁的建议,方震孺上疏道:“河广不七十步,一苇可航,非有‘惊涛怒浪’之险,不足恃者一。兵来,斩木为排,浮以土,多人推之,如履平地,不足恃者二。河去代子河不远,兵从代子径渡,守河之卒不满二万,能望其半渡而遏之乎?不足恃者三。沿河百六十里,筑城则不能,列栅则无用,不足恃者四。黄泥洼、张叉站冲浅之处,可修守,今地非我有,不足恃者五。转眼冰合,遂成平地,间次置防,犹得五十万人,兵从何来?不足恃者六。“又言:“我以退为守,则守不足;我以进为守,则守有余。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山海关)一线遂足锁蓟门(此处指京城)哉?“
方震孺要求在广宁驻兵镇守。军法不严,请求天启皇帝任命自己做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天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言。
胡子睿认为熊廷弼确实是个懂军事的人才,自古到今,无数战役表明,处处设防,只会被动挨打,处处被动,面对敌人来势汹汹的攻击,只有“诱敌深入”,待其“孤军深入“之际,予以痛击才是上策。
王化贞著有《普门医品》四十八卷,他以《本草纲目》等蓝本,结合多种医籍中的单方、验方,并分成了中风、伤寒、瘟疫等很多种类,每类列举病例及所开方剂,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千六百九十四年),御医郎廷模认为《普门医品》有很多古方、良方、奇方,仿照王化贞的风格增补了四卷。
然而,王化贞虽然是个杏林高手,平生医冶病人无数,对自己的偏执症,却不能”照方抓药“;王化贞为人有“朝气勃发“、“慷慨激昂“的一面,但是他性格也有非常偏执的一面,因为有保全广宁的功绩,他被朝廷委以重用,这让王化贞更加“刚愎自用“,对别人的正确意见听不进去,这次,王化贞感觉自己被熊廷弼摆了一道,心里忌恨上了熊廷弼,他索性摆出一付让熊廷弼完全负责军事,自己做“甩手掌柜“的意思。
王化贞既然对熊廷弼不满,于是处处跟熊廷弼唱反调,熊廷弼用的人,王化贞就诋毁他,熊廷弼要用钱,王化贞就克扣;俗话说:”一个巴掌打不起来!“熊廷弼为人亦是”盛气凌人“、”有仇必报“,得罪了朝中不少人,有很多人暗地里厌恶他;久而久之,王化贞、熊廷弼两人经略、巡抚不和的消息传得人人皆知。
王化贞与投降建虏的明朝将领李永芳取得联系,李永芳欺骗王化贞说自己愿意当内应,只要王化贞一发兵,他就响应;李永芳其实
第一百四十五章 药到病除王神医(求收藏)
熊廷弼于是复出山海关,至右屯,以重兵内护广宁,外扼镇武、闾阳;熊廷弼作了一个三方布置:他命令刘渠以二万人守镇武,祁秉忠以万人守闾阳。又令罗一贯以三千人守西平。
熊廷弼再三申明命令曰:“敌来,越镇武一步者,文武将吏诛无赦。敌至广宁而镇武、闾阳不夹攻,掠右屯饷道而三路不救援者,亦如之。”熊廷弼刚刚部署完毕,王化贞又轻信了李永芳的假情报,突然发兵袭击海州,不久也退去了。
熊廷弼上书给天启皇帝言道:“抚臣之进,及今而五矣。八、九月间屡进屡止,犹未有疏请也。若十月二十五日之役,则拜疏辄行者也,臣疾趋出关,而抚臣归矣。西平之会,相与协心议守,掎角设营,而进兵之书又以晦日至矣。抚臣以十一月二日赴镇武,臣即以次日赴杜家屯,比至中途,而军马又遣还矣。初五日,抚臣又欲以轻兵袭牛庄,夺马圈守之,为明年进兵门户。时马圈无一敌兵,即得牛庄,我不能守,敌何损,我何益会将吏力持不可,抚臣亦怏怏回矣。兵屡进屡退,敌已窥尽伎俩,而臣之虚名亦以轻出而损。愿陛下明谕抚臣,慎重举止,毋为敌人所笑。”
王化贞听见熊廷弼的上疏不高兴,奏辨曰:“愿请兵六万,一举荡平。臣不敢贪天功,但厚赉从征将士,辽民赐复十年,海内得免加派,臣愿足矣。即有不称,亦必杀伤相当,敌不复振,保不为河西忧。臣又愿与经臣约:无摧战士之气,无灰任事之心……其军前机宜,许臣便宜从事。如以臣言为不可,愿罢臣,或削去今官,仍以道臣管事,专责经臣,一意图贼。”
熊廷弼上疏道:“抚臣欲以六万人进战,一举荡平。恳乞陛下亟如抚臣约,乘冰急渡,免使兵因不战而怨,并亟罢臣,以无摧战士之气,灰任事之心。”
同时他主张辽东人不可重用,蒙古人的援兵不可以为依仗,李永芳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可以相信,广宁城里混进了许多间谍,不可以对这件事情采取轻率、“漫不经心”的态度,应该先立足自身,做好防守反击;
王化贞则对熊廷弼的一切主张都要反对,绝口不提防守,在”王神医“心目中,大明军队只要一渡河进攻建虏,则百病全消,建虏冶下的百姓一定会前来迎接王师!建虏弹指可破,”王神医“不仅对自己的策略极度自信,任何军事上的准备都不去做,而且他还直接上书朝堂,最迟在中秋的时侯,朝堂的各位大佬们可”高枕而卧“,听到他的捷报上报。
御史江秉谦看不惯王化贞这种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的作法,直言进谏道:“陛下再起廷弼,委以重寄,曰‘疆场事不从中制’。乃数月以来,廷弼不得措手足,呼号日闻,辨驳踵至。执为词者曰‘经、抚不和,化贞主战,廷弼主守耳,夫廷弼非专言守,谓守定而后可战也。化贞锐意战,即战胜,可无事守乎万一不胜,又将何以守此中利害,夫人知之。乃一则无言不从,一则无策不弃。岂真不明于战守之说,但从化贞、廷弼起见耳。”
胡子睿不禁感叹到真理有时侯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王化贞好端端的一个神
第一百四十六章 凛凛然有生气(求推荐)
天启二年(公元一千六百二十二年)元月,努尔哈赤统领六万大军,以神速的进军速度渡过辽河,直攻西平堡。西平堡参将黑云鹤出击,迎战建虏,虽然一度击败建虏先锋,然而毕竟建虏有六万大军,西平堡守军总共只有三千,建虏更无耻地以多欺少,黑云鹤及出战明军全数战死。
眼看着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兄弟们,一个个惨死在建虏的铁蹄下,罗一贯气得满脸通红,他紧握双拳,在心里默默念道:”兄弟们,你们先走一步,哥哥我多杀几个建虏,来日也下来陪你们!“
罗一贯本是甘州卫(今甘肃张掖市)人,他是标准的西北汉子,生性刚烈、直率、豪爽、洒脱,罗一贯自来到辽东后,平日里经常受到熊廷弼的熏陶,早已经有了以死殉国的觉悟,如今,黑云鹤等一干兄弟们的死,更让罗一贯心中萌发了为国守土杀贼的强烈愿望,
建虏趋势“蚁附”攻城,罗一贯凭借城墙固守,他抽出宝剑,大声喝道:”为兄弟们报仇,杀光建虏!“明军将士受到罗一贯的激励,也纷纷高喝道:“杀光建虏!”罗一贯亲自指挥西平堡的炮手,专门往建虏的人多地方,安装在城头的大炮,向着建虏喷射出一道道复仇的火焰!炸得建虏“人仰马翻”,“哭爹叫娘”!
建虏在建酋努尔哈赤的亲自督战下,不顾伤亡,向西平堡发动了潮水般一的攻击。罗一贯不愧是熊廷弼的爱将,他将滚石檑木、火攻、金汁(烧开的粪水)等十八般守城的技艺全都施展开来,一天之内,就杀伤了数千建虏,令原来“不可一世”的建酋努尔哈赤,在小小的西平堡面前“铩羽而归”!然而,尽管罗一贯为首的西平堡守军皆不惧死,西平堡屯集的火药在今天的战争中消耗很快,存量已经不多了。罗一贯夜间巡视城防时,不时向南方远眺,心里默默祈祷,期望明天能盼到援军。
王化贞得到西平堡尚未失守的探报,第二天一早,王化贞听信孙得功之言,尽数征发广宁兵马,以孙得功、祖大寿为前锋,前往援助西平堡;熊廷弼虽平日与王化贞不合,然而熊廷弼在得知建虏攻打西平堡的消息时,也知道西平堡不守,广宁必然不可守。
熊廷弼急忙差人将自己手书的“总兵官与将官不上阵者与千把总同斩,千把总不上阵者与军兵同斩,一个不上阵者一队斩,一队不上阵一哨斩”的宪牌给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命他们率兵与王化贞部会合,一起救援西平堡。
孙得功、祖大寿、刘渠、祁秉忠会兵一处,在平阳桥附近,遭遇到了建虏军队,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刘渠领兵与建虏鏖战一处,一时间你来我往,难分胜负;如果孙得功与刘渠等人通力合作,共杀建虏,则此战仍然胜负末知。
可恨那孙得功早已和建虏勾搭成奸,此时他果然依照约定,在阵前叛变,一边逃一边呼叫道:“大军败矣!”,此时孙得功将刘渠、祁秉忠手下兵马一起带动,大军立成溃势,将士们悉数溃散而去。
刘渠本是宣府的将官,熊廷弼将他调到山海关,升任总兵
第一百四十七章 如梦似幻王御史(求收藏)
建虏攻破西平堡后,深恨西平堡军民一直抵抗,不肯归降他们,在西平堡惨无人道的屠戮百姓,放火抢掠。
孙得功这个“狼心狗肺”的奸贼,坑害了刘渠总兵还不够,他潜回广宁,试图活捉王化贞,献给奴尔哈赤作见面礼,更到处散布谣言:”建虏大军十万,已经破西平堡,过了沙岭,马上进城了!“
王化贞本不知兵,他委派参政高邦佐、参将江朝栋两人,主持广宁防务;虽然参政高邦佐、参将江朝栋两人努力想维持城中的秩序,可是如今广宁城军民闻得建虏大军马上就要进城,人人如“惊弓之鸟”般,再加上孙得功这个内应到处放火造谣,人心一乱,又如何能维待
高邦佐向江朝栋行了一礼,道:”事急矣,请将军保护王巡抚先走!“江朝栋忙问道:”高先生,你难道不跟我们一起走么“高邦佐急道:”你不要管我了,你快走,迟则生变,我誓与此城共存亡!“
江朝栋知道高邦佐已萌死志,他含泪告别高邦佐,来到广宁巡抚公署。平日里“人满为患”的公署里,如今空无一人,参政、幕僚们纷纷逃散;江朝栋直奔王化贞的卧室而来,可叹这位王神医,到这个时侯还在整理文书,看见参将江朝栋闯进来,王化贞还在喝斥他:”你为什么不去守城!“,真是如同活在梦中一般。
江朝栋此时也不跟王化贞客气了,大呼曰:“还守什么城,你的好部下孙得功已经将这座广宁城,献给建虏作见面了,现在事情紧急矣,快走吧!”王化贞平日里待孙得功最好,此时仍不相信孙得功会背叛他,他难以置信的道:”不会吧!“
江朝栋难得跟王化贞这个糊涂蛋多说,一把把他拉出卧室,江朝栋到处找马的时侯,却一时找不到马,江朝栋眼看孙得功手下乱兵离巡抚公署越来越近,不禁心急如焚,却在这个紧急的时侯,高邦佐部下有位武官名叫卢科,此时他带人送了马、骆驼来,卢科更一边带着手下抵抗孙得功乱兵,一边对江朝栋道:“江将军,事急矣,快走!”
江朝栋高声对卢科说道:”卢将军保重,我带王大人先走了!“王化贞的仆人们有的骑马、有的步行,奔着城门而来。此时广宁城中的良善百姓,听闻建虏要来,知道他们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强盗;个个“扶老携幼”、“呼亲唤友”抢出广宁城。
王化贞带着仆人们匆匆赶至城门,看到一些城中“贪生怕死‘,舍不得名利富贵的秀才、地主,跟着孙得功乱兵背后,无耻地去迎接建虏;王化贞指着他们怒道:“你们平日读书,难道不懂得何为大义,如此做出这等行径!”他们不但不听王化贞的话,反而嘲笑王化贞道:“王大人做为朝廷高官,在这危难关头,还不是一走了之!你懂得怜命,我们也懂得怜命!”江朝栋和王化贞原来是在一起走,现在被乱民们一冲,都走散了。
王化贞见了广宁城这般乱象,又想起熊廷弼曾经跟自己说过:辽东人不可重用,蒙
第一百四十八章 忠孝不能两全(求推荐)
要知道在大明那种运输全靠人推马拉的情况下,如此巨量的物资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运到辽东,可以说这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匹布上面都有着无数农民的血汗,可是除了罗一贯在西平堡打了一场防御战之上,广宁这座辽东重镇,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几乎就是拱手之间,就将这么庞大的物资储备送与建虏了!
在王化贞、江朝栋两人逃走之时,有一个人仍然在做着最后的努力,试图恢复城中的秩序。这个人就是高邦佐。高邦佐,字以道,山西襄陵(临汾市襄汾县临夏线东)人。万历二十三年(公元一千五百九十五年)进士,授寿光知县。高邦佐在任上招抚流、移民,抑制豪门巨富兼并土地;入朝为户部主事,后出守永平,兴修水利、修筑堤防,升副使备兵天津,升陕西参政,曾经征讨当地巨贼、盗匪。
天启元年,沈阳、辽阳落入建虏手中,高邦佐被天启皇帝任命为参政,协助王化贞守广宁。当时,高邦佐的母亲杨氏已经八十余岁了,高邦佐哭得很伤心,不忍离开母亲去广宁,杨氏对他说道:“如今国家有难,你身为朝廷命官,岂可因私废公。”高邦佐仍然不肯去广宁,杨氏发怒道:“你要是还不赖在家里不肯走,我今天就死在你的面前!“高邦佐看到母亲的态度这么坚决,这才下了决心,动身来广宁。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意见不和,高邦佐从中协调出力不少,他整天忙于辽事,白发丛生,人也消瘦了不少;就在广宁之战爆发前不久,高邦佐接到亲人的来说,说母亲杨氏得了重病,高邦佐“心急如焚”,他含泪给天启皇帝上了《告养亲疏》,哭诉母亲杨氏年老,无人照料,请求天启皇帝让他辞官回家,照顾老母亲,高邦佐的孝心打动了天启皇帝,于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王化贞弃广宁逃走之后,众人劝高邦佐道:”巡抚大人都跑了,你的奏折既然已得到皇上的批准,可以‘光明正大’地入关。按照《大明律》的规定,你不会有事的!“
高邦佐慨然曰:”吾一日在朝堂上做官,则一日是朝廷的臣子也。如果现在因为‘偷生怕死’而入关,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于是,高邦佐作书与母亲太淑人(淑人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封号,用来封赠三品官的夫人,此处因为是指高邦佐的母亲,所以称太淑人)杨氏诀别。令家童持信入关。
高邦佐眼含热泪书写道:”本道奉命分巡广宁,家有九旬之母,绝裾出山,抵任以来,饮食具废,意图肃清迅扫,仰报君父。不意天不厌乱,三坌失守,惟有一死以殉封疆耳。除西向叩阙、南向拜母,自经公署,以明臣节外,所有随任家童二名,遣还原籍报信。诚恐关津阻滞,合给印批。“
高邦佐身为进士,平日里文才风流,不仅“出口成章”,而且一手小楷写得工整、规范,竟似印刷出来一样,然而今天这封绝命书信非常简短的几句话,他却用了很长时间来斟酌,字迹潦草,纸上也遗留着他的斑斑泪痕,可见人非圣贤,在生死大关
第一百四十九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求收藏)
天启二年元月,辽东正是处于一年里最冷的时侯,到处都下着大雪,河流也纷纷冰冻。从广宁到山海关的路上,逃难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他们从广宁、锦州等辽东各地,抛弃了自己的家园,一路冒着风雪赶路,一路上不少老人、小孩因为挺不过这样寒冷的天气,纷纷倒在了路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