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赵文华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朱平安,身影笼罩了朱平安,缓缓说道。
我知道后果,我一直知道后果。
朱平安抬起头来,诚恳的说道,“老师,我无意与你们为敌,现在我们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倭寇!与其将力量用来对付自己人,何不聚集力量全力对付倭寇呢?!”
“子厚,你的轻重还不关剿倭大局。”赵文华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
一个提刑按察使司的代副使,提领浙军团练,手下也就两千来号人,好吧,看起来现在的自己好像确实不够资格,朱平安自嘲的笑了笑,不过朱平安相信,自己还有浙军一定会令所有人全都大吃一惊的,一定会的......
“东楼已经注意到你了,相信除了我,其他人也都收到东楼的意思了。子厚,你以一敌众,即便不像是螳臂当车,也跟鸡蛋碰石头没什么区别了。”
赵文华对朱平安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
“相反,如果你加入严党,那你就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了。我们的资源就是你的资源,我们的人脉就是你的人脉,有我们为你遮风挡雨,你可以茁壮成长,平步青云。就拿眼前来说,你有文谋武略,我有圣上赋予的权力,你来辅佐我,我可以授予你充分的信任,有我们在,你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兵给兵,没有谁可以挡你的路阻你的道,你可以在这江南,尽情的一展才华。这日益猖獗的倭患,将会成为你我师生平步青云的垫脚石。”
赵文华拍了拍朱平安的肩膀,伸开右手遥指东南,踌躇满志的蛊惑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涉险过关
赵文华跟光头一样,同样也是一个微操太师,军事方面的才能略等于无,不过人菜瘾还太,又急于建功立业,喜欢乱插手指挥战事, 后果可想而知。
不止如此,赵文华还是一个搅屎棍,不仅憙欢微操插手军事,关于政事、人事、财事等领域无所不插手,陷害忠良、中饱私囊、贪污受贿、巧取豪夺等等更是常规操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赵文华在江南的这段时间, 江南的政治生态被其祸祸的惨绝人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整个江南都几乎成了严党的一言堂,成了他赵文华的一言堂。
如果辅助赵文华,那自己势必不可避免的成为其茶毒江南的帮凶
大丈夫立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又不是山穷水尽、必须屈身事严党的时候,既然有可以选择站着干事的机会,又何必跪下办事呢!
不过,赵文华始终是一个问题!
赵文华诬陷忠良的能耐,可比他微操大师的能耐强一百倍不止,在本朝也是只手可数的存在,如果用在自己身上,那自己麻烦可就大了。
县官不如现管,这是很现实的一面,如今赵文华已经到了江南,身为钦差,成了顶头上司之一,想要忽略他的影响, 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严党中枢远,而赵文华近在眼前!自己跟严党划流界限,却是不能跟赵文华完全划清界限,至少不能将赵文华得罪死,不然以后麻烦可就大了。
拒绝是一门艺术,朱平安考虑了一番后,拱手向赵文华长长一躬,诚愿的说道:“多谢老师处处为学生考虑,为学生在严阁老面前求情,学生感激不尽,只是学生目前无意加入党派,不过,还请老师息怒,学生在此对天发誓,日后学生若是想要加入党派,一定第一时间拜请老师美言拜入严党,绝不考虑其他党派。”
我现在不是不加入严党,而是不加入任何党派,日后若是入党派,一定加入严党。
反正自己在大明任何时候都不会加入党争,许下这么一个承诺,等于无。
这也是给了赵文华一个台阶,一个可以向严党交代的缘由,比直接拒绝迂回委婉了。
不过,即便如此,赵文华闻言,依然是分外不悦,目光冰冷的注视着朱平安。
他对朱平安的回复不满意,依然觉得朱平安不识抬举,不识时务,自己都如此放下姿态,屡次三番邀请了,竟然还不识抬举!真是岂有此理!
赵文华的反应也在朱平安的意料之中,朱平安也知道上面一席话并不能让赵文华息怒,于是又继续往下说道:“学生虽不加入严党,但会全力协助老师完成钦差使命。如今老师此番江南,背负两项重任,一是祭海,二是督军灭倭。此两项任务,老师但有吩咐,学生必竭尽全力,为老师效犬马之劳。学生提领浙军团练,魔下有兵两千,其中见血老兵八百,健壮新兵一千二,面对倭寇,皆有一战之力,老师但有吩咐,学生定率浙军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完成老师之命,在所不辞。”
听到朱平安如此识趣的表态,赵文华脸上浓浓的不悦稍稍消散了几分。
虽然朱平安没有答应加入严党,但是能够向自己示好,表态全力协助自己完成两项钦差重任,也就还不至于无药可救。属于还可挽救的那一类!
谷螓
更何况他方才还表态,日后若是要加入党派,到时候一定会加入严党。
果然如义父所说,年轻人头角峥嵘,骨头太硬,不知道世间路难行,得敲打敲打才能长进,相对于他在京城的表现,现在他已经有所软化了,有进步了,只不过还是不够,日后还是要再敲打敲打,有信心将他收入魔下。
所以,尽管赵文华心中还是不悦,但是对朱平安的愤怒却是消散了许多。
其实,一开始本来打算,如果朱平安识时务、识抬举,答应加入严党,那皆大欢喜;如果朱平安不识时务,不识抬举的话,那就只能按照东楼的意思,痛下杀手,将朱平安牢牢按死在江南,势必不能让其崛起。
如今倭患日益严重,各地官兵损兵折将,下手收拾人的机会多得是,最简单的就是到时候将朱平安派到危险之地,若是完不成任务,那就治他一个作战不力之罪,贬官降级那都不是事,若是侥幸得胜,那也抹了他的战功,多派几次,不信他次次都能化险为夷,作战得胜也不给他报功,只要有一次作战不力,那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奎于其他暗里的手段,更是多得是。
不过,现在嘛,却是不用急着痛下杀手了,给个机会也无不可,再观察观察,敲打敲打。
至于东楼那里,嗯,就看朱平安接下来的表现了,反正该敲打的时候还是要敲打敲打,也算是给东楼一个交代,只是敲打的力度要掌握好。
赵文华想到这里,伸手重重的拍了拍朱平安的肩膀,语气有三分不悦三分不耐三分聊可接受的说道,“子厚,你还是太年轻,年轻气盛,容易走错路,须知南辕北辙的道理,走错路了容易吃大亏,算了,我给你个机会,只要我还在江南,严党的大门就随时向你敞开,日后你改变想法了,随时来找我。”
朱平安闻言,心中不由松了一口气,紧绷的弦也放松了,听赵文华的语气,这次应该是涉险过关了。
赵文华能这么说,至少不会如严世蕃所吩咐的那样全力将自己按死在江南。
只要赵文华不刻意的将那些明里暗里构陷、使绊子的手段用在自己身上,自己就能少不少麻烦,也能将精力集中在剿灭倭寇之上,幸甚。
“多谢老师,有老师在旁护佑,想来学生也吃不了太大的亏,日后少不了上门请教麻烦老师,还请老师不要嫌麻烦。”朱平安拱手,面上做出一副感激的说道。
“你呀,给你个杆子,你就往上爬......下次再来,可没有好茶了。”
赵文华故作生气的说道。
“老师这的茶自然都是好的。”朱平安憨厚的笑道。
“你呀,滚吧,东楼那我先给你兜着,你自己也多长点眼色,不然我想兜也兜不住。”
赵文华摆了摆手。
“多谢老师,学生告退。”朱平安拱手告退。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胡宗宪的抉择
冬日昼短夜长,天黑的快,朱平安告辞赵文华,从钦差衙门离开时,已经是月上柳梢头了。
“公子,姓赵的没有为难你吧。”
刘大刀等人一直在衙门外等候了, 看到朱平安出来,刘大刀等人忙牵马迎了上来,关心的问道。
他们知道赵文华是严党的大人物,当初在京城,公子帮他们庄子伸冤就得罪了严党,接着在京城又帮杨继盛修改弹劾严嵩的奏疏,彻底得罪了严党,被严党贬谪到了道南做知县,好在公子有才,在靖南埋头苦干,又立灭倭军功,这才重新升官,可是如今赵文华又来了,他们担心赵文华寻朱平安的麻烦。
当得知朱平安在宴席后被赵文华单独留下后,他们心里就更担心了。
此刻,看到朱平安完好无事出来,他们心里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没事,已经交涉好了,以后也不会有大麻烦了。在外面等这么久, 辛苦你们了,走, 回衙咱们涮羊肉锅子吃,好好暖暖身子。”
“走了,涮羊肉吃喽”
朱平安翻身上马,一行人笑着策马向提刑按察使司衙门而去。
在朱平安一行消失在街道后,一个小巷子里走出一个人来,望着朱平安一行离去的背影。
正是胡宗宪。
他早就到附近了,只是知道朱平安被留在钦差衙门,他便在这小巷子里等着,一直等到朱平安从钦差衙门离开,他才悄无声息的从小巷子里出来。
他今晚造访赵文华,是人生之中作出的最难的一个决定,也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没有之一!在事情未成之前,不想有人知道。如果谈成了,被人知道也无妨;如果谈不成,那没人知道才是最好的。
在今日宴席散后,他回到府上,将自己关在书房, 苦思冥想, 艰难做思想斗争。
现在他面临一个人生抉择,一个能够决定他人生的关键抉择!
其实,现在不上是他,所有的江南官员都面临这么一个人生抉择!只不过,现在这个抉择还没到来,或者说已经到来了,只是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过他们迟早会意识到的。
这个抉择就是,究竟是听赵文华的,还是听张经的。
在赵文华到来之前,江南的军事指挥表明上是三人做主,即江南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还有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也就是自己。至于应天镇守太监以及应天守备魏国公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们都是应天地方官,还管不了应天以外的其他地方。
不过,实际上,江南的军事指挥是由张经一人说了算。自己这个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虽然是圣上特派,但是相对于张经这个圣上特命的江南总督而言,还是不够看,而且自己的主要职责也是偏向于整饬军纪这类监察方向,没有主政、主军一方的经历,履历也相对单薄,地方一干官员也都是听张经的。
另外,浙江巡抚李天宠,也是圣上特派,督理浙江军政,官职还比自己高,便是整饬军纪这类监察方面,官员也都更倾向于听李天宠的。
除此外,张经曾经帮助过李天宠,李天宠敬服张经,唯张经之命是从。
所以说,整个江南的军事方面,实际上是由张经做主,一个人说了算。
也就是说,在赵文华来之前,江南军事只有张经一个大脑。
谷佞
可是,赵文华来了后,事情就不一样了。
赵文华一来,江南军事指挥,明面上就从三人做主,变成了江南总督张经、钦差赵文华、浙军巡抚李天宠还有自己四人做主了。
如果赵文华跟张经两人相处和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倒也没什么,只会是大脑加强了而已,可是事实会这么一厢情愿嘛。
自己跟李天宠能听张经的,可是赵文华能老老实实听张经的吗?
赵文华是钦差,官职比自己高,又是严党高层,背后有丽阁老撑腰,他能甘心由张经做主,况且以胡宗宪自己的考虑,严党这个时候将赵文华推到江南来,肯定有他们的想法和打算。
如果所料不差,严党应该是想染指军权了。
现在严党的势力遍布朝野,民、刑、工、礼、吏等方面,也就是军权方面势力比较薄弱。
如今江南闹倭寇,正好给了严党插手军权的机会,他們肯定不会放过。因为只有赵文华摄取了江南军权,严党才熊名正言顺、顺遵的染指军事。
所以,赵文华势必不会听张经的,相反还会积极与张经争夺江南军权。
赵文华和张经注定尿不到一个壶里,两人就不是一路人,争权是必然。
今天,赵文华和张经一开始相处和睦只是假象表象,最后张经拂袖而去,就是决裂的明证。只是,大部分官员还在幻想将相和,自己比他们更早的看到了赵文华和张经决裂的一幕罢了。
赵文华和张经一旦决裂,众人也就不得不面临站张经还是站赵文华的抉择了。底下官员倒还罢了,五品以上官员,由于地位的原因,想不站队都难。
现在自己早站队,获得的收益也是最大的,一步先,步步先,无论是千金买马骨,还是雪中送炭,自己的这次站队,势必会被立为榜样。
至于是站队江南总督张经,还是站队钦差赵文华,这可不是小问题。
不仅关系他巡按浙江的差事能不能办好,更关系着他今后的人生和仕途如何走下去。
这是他人生中面临的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抉择,没有之一。
一个是圣上派来祭海、督军的钦差,一个是江南诸省军事总督。
站队哪一边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站队哪一边都不是最佳选择。
张经背后隐藏着明面上没有结党实际上与结党没有区别的无形党派--清党。如果站队张经,自己在士林之中的名望会大增,今后史书上大概率也能留名,不惧严党权贵的名士之类,可是代价是他会得罪严党,严党把控取治中心,得罪了严党,意味着今后将会远离政治中心,一言一行都会被严党抓住不放,鸡蛋里面挑骨头,明枪暗能都会袭来,什途注定坎坷,有志难伸,建功立业、扫灭倭寇的宏图大志也会在蹉跎之中消磨殆尽
赵文华背后站着严党,如果选择赵文华,意味着要摧眉折腰事权贵,成为严党一员,被士林唾骂,史书上的评价也不会好,不过却是可以获得严靠的支持,进而获得建功立业、施展宏图大志的舞台。
这是一个很难的抉择。
现在,胡宗宪出现在赵文华的钦差衙门外,意味着他已经做出了他的抉择——站队赵文华!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干柴烈火
四下无人,夜深人静,胡宗宪整理了仪表,信步走上钦差衙门台阶。
“站住!汝是何人?深夜来此有何贵干?”钦差衙门前值守门子上前喝问。
这些门卫都是赵文华从京城带来的家奴,平时在京城长仗着严党势力也都是威风惯了, 自家老爷来江南做钦差,那是代表的圣上,那不得是江南第一人啊,这一路上前来巴结自家老爷的达官显贵那是数不胜数啊,宰相门前七品官可不是说说的,想要求见老爷, 必须得把我们兄弟讨好了才行,不然咱们可不给往里同胞, 咱们不通报,你们就别想进去。
“我是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有事拜见钦差赵大人。”胡宗宪上前拱手道。
“原来是胡大人啊,胡大人来的不巧,我家老爷睡了,有事明天再说吧。”
门子摆了摆手,嘴里喊着胡大人,可是一点动弹往里通报的意思都没有。
胡宗宪不虞的神色一闪而逝,抬起头来满是笑容,不着痕迹的将一张五十两的银果塞到了领头的门子手里面,笑着说道,“还请通融一下,我有要事禀告赵大人,还请通报一下。”
领头的门子低头看到了银票上的金额,脸上笑容顿时如菊花盛开了起来。
五十两银票啊,这胡御史可真是大手笔,抵得上他半年月银了。
待会分十两给手下人喝酒, 自己还能落四十两呢, 哈哈,家里新纳的小妾瞧见这笔银子,还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服侍我啊,胡御史真是我滴财神爷啊。
“既然有要事,那小的可不敢耽误,我家老爷经常教育我们说国事重于泰山、万万不敢耽误,小的这就进去通禀,胡御史稍等片刻。你们几个还愣着干嘛,还不赶紧的把胡大人请到门房,端茶倒水伺候着。”
有了银子好办事,领头的门子一脸热情的令人将胡宗宪请到门房端茶倒水伺候,他则亲自一路小跑着往衙门里面通禀胡宗宪前来拜访的消息。
很快,门房里的胡宗宪就听到院里传来一阵脚步声,心想应该是门子通禀回来了。
赵大人接见自己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说服赵大人,让他信任自己。
胡宗宪一边起身去迎门子,一边在肚子里将说服赵文华的腹稿又过了一遍,以后来前来拜访赵文华的次数多得是,可不能得罪了这些门子。
“哈哈,听闻梅林来访,本官喜不自胜,一时下床匆忙,衣衫不整,梅林勿怪”
一个哈哈大笑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接着赵文华一身睡衣的身影出现在了们口,脚上的鞋都没有穿好,像拖鞋一样趿拉着,显然是已经就疼了,听到门子禀告胡宗宪到访的消息后,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出来欢迎了。
“下官拜见赵大人,宗宪何德何能,打扰了大人休息,还劳大人亲自睡衣倒履出门相迎”
胡宗宪看到赵文华竟然亲自出来迎接了,还是睡衣倒履相迎,不由大吃一惊,感动不已,躬着身体长长一拜,语气都有几分感激涕零的味道了。
看到胡宗宪意外和感动的模样,赵文华不由笑了,不枉自己刚才收到消息后特意脱了衣服换上睡衣出来迎接,这不就收到效果了嘛。古有曹操倒履相迎许攸,今有我赵文华睡衣倒履胡宗宪,日后未尝不是一段传唱千年的佳话。
谷屎
“本官初来乍到,对江南诸事还不熟悉,求贤若渴,梅林前来拜访,本官求之不得呢。”
赵文华热情的上前拉起胡宗宪的手,轻轻的拍抚了两下以示亲近。
“大人求贤若渴,下官虽不肖,也愿肝脑涂地以报大人睡衣倒履相迎之恩。下官到应天也有数月之久,对于江南风土人情、军民政务也是相当熟悉了,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大人尽管问,下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胡宗宪感激不已弯腰说道,一副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的架势。
至于胡宗宪是真感激还是假感激,除了胡宗宪自己外,没有人知道。
“来来来,梅林,我从京城带来了一罐松萝茶,我们去书房边喝边谈。”
赵文华伸手拉着胡宗宪的胳膊向衙门内走去,一边走一边热情说道。
赵文华抬脚迈过门槛时,睡衣下一截长裤露了出来,跟在赵文华后面的胡宗宪自然看到了,不过胡宗宪对此视若无睹、一点也不意外,脸上激动神色丝毫未变,因为在赵文华一进门,他躬身拜见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过一次了。
这种绸布长裤是官服还有常服内穿的,如果晚上就寝的话,肯定是先脱官服常服,再脱长裤,然后换上睡衣,没有谁会穿着长裤再套睡衣的,那样睡觉也太难受了,不符合常理。
“佛爷跳墙亲翻炒,千金难得一两茶,没想到竟然是天下闻名的松萝茶,那下官今天可是有口福了。说实话,下官当初慕松萝茶之名前往大方和尚处买茶,可惜大方和尚制茶数量有限,早已卖光,没有余茶卖我,是以一直未能尝到松萝茶的味道,令我心中深引以为憾,没成想托大人的福,今日圆梦了。”
胡宗宪一脸惊喜和感激的说道,一副久仰松萝茶大名、今日得偿所愿的模样。
对此,赵文华颇为受用,这才对嘛,方才朱平安对松萝茶的反应太过平淡,让他没有多少成就感。胡宗宪的反应就到位多了,让赵文华在这找足了成就感。
“哈哈哈,梅林待会尝尝,如果喜欢喝,走时,我送你半罐松萝茶。”
赵文华哈哈笑着豪气的说道。
“这松萝茶千金难求,大人能得一罐定然不易,君子不夺人所爱,下官岂好意思愧领。”
胡宗宪感激不已的推辞道。
“哎,话不能这么说,所谓良弓赠射手、宝马送英雄,松萝茶如遇明主,也不枉它来这世间一遭。方才我留下子厚品茶,也是想为半罐松萝茶找一个明主,可惜子厚虽然满腹才学,却不善于品茶,不能赏识松萝茶内藏之深味。”
赵文华呵呵笑着,热情的将胡宗宪拉进了书房。
这也就是说赵文华并未能拉拢到朱平安了,胡宗宪听到这,眼睛顿时亮了,那自己就是第一人了。
善哉善哉!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宗宪投靠
“下官现在总算是明白,为何声名狼藉的大方和尚炒制的松萝茶能够天下盛名、千金难求了。这茶叶如龙蛇在杯中翻滚,一口入喉,如兰在舌,沁人心脾;如魄在天, 飘飘欲仙,如若人间有仙品,那非此茶莫属了。咳咳,下官不得不食言了,大人方才说的走了让我带半罐走的话还算不算数,如果不算数, 下官也要厚颜向大人讨要半罐带走了。”
胡宗宪品了一口茶后,仿佛每一个毛孔都陶醉了,极尽推崇松萝茶, 赞不绝口。
“哈哈哈,本官言必行,行必果,自然说话算数,你深识松萝茶之内韵,是松萝茶的明主,这半罐茶不与你与谁?!从此刻起,这半罐就姓胡了。”
赵文华闻言,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大方的将半罐茶递给了胡宗宪。
“多谢赵大人厚爱,下官就却之不恭了。”
胡宗宪双手接过半罐松萝茶,喜不自胜的笑了起来,视若珍宝一样收入袖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