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最终,宴终人散尽,唯余朱平安。
没办法,接风宴开始前,赵文华当众叫住了朱平安,让朱平安宴席结束后留下品茶,朱平安想走也走不了。
“子厚,走,随我去书房,尝尝我从京城带的茶。”赵文华在门口送走所有人后,拍了拍朱平安的肩膀,一脸微笑着说道。
朱平安拱手随行,一路到了书房。
“来,尝尝。”
一串眼花缭乱的茶艺操作后,赵文华亲手斟了一杯茶,递给朱平安,示意朱平安品尝。
“多谢老师。”
朱平安道了一声谢,双手接过茶杯,杯内的茶乃是绿茶,汤色绿亮,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茶香。
朱平安其实不善于品茶,不过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应付点评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朱平安轻轻品了一口,闭上眼睛装模作样回味了片刻,然后睁开眼睛点评道,“汤色绿亮,入口淳厚爽口,清香沁脾,回味绵长,真是好茶,学生有口福了。”
“好茶吧,呵呵,这可是离京前义父赠与我的半斤茶,乃是天下闻名的松萝茶,义父赠给我的松萝茶更是珍品松萝茶中的珍品,东楼兄向义父讨要过多次,义父也不过才给了他二两而已。“赵文华呵呵笑了一声,一脸自得的说道。
亲疏有别,再怎么样人家也是亲儿子,你只是干儿子而已,有什么好得意的。
朱平安心中不由暗暗腹诽。
“子厚知道松萝茶吗?”赵文华问道。
“学生孤陋寡闻,还请老师赐教。”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拱手说道。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朱平安出身都不高,对于茶叶要求也不高,新茶也好、陈茶也好,甚至绿茶红茶都无所谓,泡一壶茶能解渴、提神、解腻就好。
与李姝一起生活后,所享用的茶叶品质都提高了,一直喝的都是好茶、新茶。现在再品茶,能分成新茶、陈茶,好茶和普通茶而已,想再进一步却是臣妾办不到了。
至于赵文华提到的松萝茶,朱平安确实是闻所未闻,实在是不关注这些。
“这松萝茶啊,产自松萝山,有诗云:徽郡名山无多少,唯有松萝形势好。四面山光施彩色,松柏常被白云绕。松萝山得天独厚,好山孕好茶,这便是松萝茶。松萝茶其实是近年来才声名鹊起的,一时间千金难求,其之所以出名乃是因为大方和尚。这大方和尚居住修行在松萝山,其爱好制茶,制茶精妙,数千年钻研佛经,忽悠顿悟,制茶技艺再度提高。其亲手炒制的松萝茶,品味冠绝天下,经礼佛之人之口传出,迅速声名鹊起。一两松萝茶,价值一两金;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供不应求,人们还求之不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最后大方和尚也受不了利诱,还俗炒茶卖茶去了,听说现在身家已然豪富,娶了三妻四妾,奴仆成群,成了徽郡数一数二的豪门之家。”
赵文华微笑着将松萝茶的起源典故简单的讲给了朱平安。
呃。
这松萝茶,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明代最流行的网红茶啊。
和尚还俗卖茶,跟佛跳墙一样,具有话题传播性,大家都想尝尝这令高僧都受不了利诱卖的茶是啥味的,所以一下子流传开来成了网红茶。
朱平安心中顿时了然。
“不过,这大方和尚虽然发家,但是这名声却也为人所不齿,尤其是佛门中人更是斥其为佛门败类,将其逐出佛籍,不少寺庙都有“大方和尚与狗不得入内”的诫语。世间更是有流传捏造大方和尚在寺庙时六根不净,骚扰礼佛的良家女子、还俗后为富不仁、欺男霸女、逼良为娼等莫须有之事,名声扫地,大方和尚虽然有钱,却也堵不住天下众人悠悠之口......”
赵文华微笑看着朱平安,缓缓说道。
赵文华这是意有所指啊?朱平安心中察觉,也隐隐猜到了赵文华的用意。
“所以说啊,子厚,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销毁骨,这人言可畏啊。这大方和尚若是在朝廷,早就被人弹劾至死矣......”赵文华感慨道。
“子厚,如你之见,为人所诽谤,为之奈何,何以施为?”赵文华目视朱平安,缓缓问道。
“真金不怕火炼,身正不怕影子斜,当可自证清白。”朱平安回道。
“好,好一个真金不怕火炼,身正不怕影子斜。”赵文华闻言,双手啪啪鼓了一阵掌,然后笑着看向朱平安,悠悠问道,“子厚博学多才,当知岳飞岳武穆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死风波亭一案吧。试问子厚,岳武穆是否为真金?岳武穆是否身正?当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上奏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莫须有“罪名”时,岳武穆如何自证清白?当秦桧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时,岳武穆如何自证清白?当老迈的韩世忠为岳武穆鸣不平,诘问秦桧,秦桧回以莫须有三个字时,岳武穆如何自证清白?”
岳飞如何自证清白?
证不了。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华安问答(中)
“子厚,你以为当值此时,岳武穆如何自证清白?”赵文华再一次问道。
“老师,岳武穆已经自证了清白。”朱平安轻声回道,“岳武穆死的前后,朝廷百官、举国万民皆知岳飞清白,都知道岳飞是冤枉的,秦桧一句"莫须有’也从反面证明了岳武穆的清白。只是,岳武穆即便清白也于事无补,岳武穆是死于秦桧等奸臣诬陷莫须有之罪,更是死于宋高宗的不信任,也是死于自己之手,岳武穆之死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岳飞手握重兵、百战百胜,功高震主,以忠君报国、迎回二圣为己任;宋高宗软弱多疑,担心岳飞拥兵自重,担心岳飞迎回二圣威胁自己皇位,偏安一隅,意图与金国媾和,护国的岳飞成了媾和的障碍......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呵呵,子厚的说法新颖,不过岳飞之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赵文华微微笑了笑。
“请问老师,是那四个字?”朱平安拱手请教。
“诛心之论。”赵文华缓缓说道。
朱平安略一思索,深以为然,向赵文华拱手道,“老师之言,精辟,一语中的。”
“诛心之论可不是个例,也不遥远。我朝力挽狂澜于谦,不也是死于诛心之论吗,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英宗陛下复位后,徐有贞等人发明了‘意欲’二字,以意欲谋立襄王之子、意欲谋反、意欲谋权等罪名。意欲,呵呵,我们都说你想了,你说你没想,你拿出证据来啊,思想的东西如何拿出来示人,如何自证?!便是比干刨心都无法自证。‘意欲’一词完全不亚于‘莫须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文华又举了一个于谦的例子。
“然也。”朱平安点了点头,意欲这个词,比莫须有还要流氓不讲理。
“我朝类似诛心之论的例子可不少,说句大不敬的话,诛心之论在我朝还很盛行。上个月,王御史上书弹劾吏部钱侍郎,钱侍郎晚上聚酒,第二日黑着眼圈上朝,王御史便弹劾钱侍郎铺张浪费、沉迷酒色、醉心枕席之欢......前几天,我出京前,刑部张侍郎处罚了刑部王主事,王主事便弹劾张侍郎刚愎自用、不容忠言......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了。”
赵文华又接着说道,举了两个刚发生的例子,证明本朝诛心之论甚是流行。
朱平安对此也清楚。
“诛心之论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你无法自证。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如果子厚你去一家店里吃面,你吃了一碗面,给了店家一碗面钱,而店家非污蔑你吃了两碗面,只付一碗面钱,还说你仗势欺人,店铺的伙计也围着你,信誓旦旦的说亲眼看你吃了两碗面,甚至有好事的食客也跟着指责你,说你吃了两碗面为什么只给一碗面钱?围观看热闹的人也都跟着起哄指责你。子厚,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赵文华微笑着看向朱平安,给朱平安设置了一个场景,最后提问道。
呵呵,这不就是让子弹飞里面小六子遇到的场景吗,区别是一个吃面,一个吃粉。
吃什么无所谓,情况都是一样的。
当初朱平安在现代看电影,当看到六子把肚子切开,从中掏出一碗粉的时候,围观指责的群众看也不看,纷纷作鸟兽散,只剩下六子一个人绝望地对着众人的背影喊“别走!是不是只有一碗!”的时候,内心是无比憋屈、愤慨的。
如果我是小六子的话,我会......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请店家亲眼看看我吃了一碗面还是两碗面。”
朱平安想了想,缓缓说道。
“哦,难道子厚要要刨开肚子,看看肠胃里面有几碗面吗?代价不是太大了吗?”
赵文华笑着摇了摇头。
“不是。”朱平安摇了摇头,然后一脸认真的回道,“我会挖了店家的眼睛,咽到肚子里,让他亲眼看看我吃了一碗面还是两碗面。”
“噗......”
赵文华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一下子喷了出来,完全没想到朱平安会是这个回答。这已经不是转弯了,这简直就是天马行空,完全跟不上。
“呵呵,学生开玩笑的。”朱平安笑着致歉,“学生武德可没有这么充沛。”
“你呀子厚......”赵文华苦笑着摇头,怪不得东楼兄对你忌惮不已。
“遇到了别有用心之徒的诛心之论,周厉王时期的‘道左以目’是无法自保的,想要自证清白,实在是难如上青天,任何自辩也都是于事无补的。不过,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子厚想不想听啊?”赵文华说到这顿住了,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平安。
朱平安顿时明白,图穷匕见,赵文华终于要道出留自己喝茶的用意了。
赵文华还未说出方法,朱平安心里大体就已经猜到赵文华要说什么了。
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应该是结党自保,不能自证清白,那就旁证清白,甚至结党打击并消灭想对自己“诛心”的人,也就可以自保了。
赵文华想要当说客,将自己拉到严党的阵营。
至于我想不想听,我说不想,你就不说了吗?
朱平安心中腹诽,面上只好拱手向赵文华请教道,“还请老师指教。”
“简单,俗话说得好,一个兄弟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既然无法自证清白,那就旁证清白啊,如果有很多很多同僚为你说话,为你证明清白,那诛心之论不就迎刃而解了嘛。”赵文华一脸微笑的说道,循循善诱。
果不其然。
朱平安心中波澜不惊。
“岳武穆被污蔑莫须有罪名时,除了韩世忠之外,无人为其发声;于谦被污蔑‘意欲’之罪时,没有一个人为其发声;所以,他们被诛心之论杀死了。”
赵文华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接着又不无感慨的对朱平安继续说道:
“子厚,如果有诸多同僚为其摇旗呐喊,为其张目,为其喊冤,为其证明清白,数量比污蔑他们的人还要多的多,那他们就可保全自身,还可以继续他们的辉煌。岳武穆,或可雪靖康耻,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餐胡饮匈收拾旧山河;于少保,或可辅佐英宗雪土木堡之耻,开创一番盛世......”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华安问答(下)
什么诸多同僚摇旗呐喊,什么人数多得多,不就是结党嘛!
真是又当又立,朱平安不着痕迹的扯了扯嘴角,心中腹诽不已。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朝堂也不例外,尤其是当今流行诛心之论,人心险恶,朝堂上明刀暗箭防不胜防,不报团无法自保。所以啊子厚,并非是我们想要报团,而是不得不报团,报团不是为了营私,而是为了自保,只有保全自身,未来才大有可期,不然未来只是一块坟地、一块墓碑而已。”
赵文华一边轻轻敲着桌子,一边对朱平安循循善诱的说道,做足了铺垫。
朱平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遮掩了一下控制不住下拉的嘴角。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子厚,一对一的政治单挑早就已经过时了,甚至三英战吕布式也落伍了,如今的潮流是政治集团对垒,嗯,你也可以称之为党派,左右不过一个名字而已。”
赵文华继续说道,言语里满满一股子长辈师长,热心指导后辈的味道。
朱平安听后,禁不住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发展?进步?你称这是发展进步?!
结党!党朋之争!这是发展进步?!
什么是党派之争,别说什么自保的话,这是你们为了集团的利益,你争我夺,这是搞窝里斗,这是在搞内耗,长此以往,最终受伤的是国家,是百姓。
唐代末年牛李两党之争,斗了近四十年,结果把一个强盛的泱泱大唐都给搞垮了!
宋代的王安石于司马光为主新旧两党之争,从政见不合到排除异己,斗了几十年,北宋在内争之中不断衰退,本就武德薄弱的北宋,耗着耗着就灭亡了!
按照历史的轨迹,再过数十年,从严党开始发展演变,就轮到明朝的东林党争了,大臣们结党内斗,为了反对而反对,内耗不断,不能够集中全力消除内患,不能集中全力全力对付关外满族威胁,然后明朝就灭亡了。
党争,本就是朱平安深恶痛绝,并有志于杜绝的一种政治病毒,又怎会加入其中呢!
“子厚,在乡试科考时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一个聪明人,一个有本事的人。之后,果不其然,你弱冠之年便高中状元,在翰林院半年之内连升三级;便是被贬谪江南后,不过半年时间便从七品知县一跃而升为四品代副使。你是我这么多年来,见到的最有潜力、最有才华的青年才俊,你的未来大有可期,前途不可限量。”
赵文华对朱平安毫不吝啬褒美之词,说的朱平安自己都有些脸红了。
这时,赵文华话音一转,悠悠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子厚你是如此的俊杰,相信你肯定识时务,顺发展。你需要加入一个政治集团,为了自保,也为了以后的仕途走的安稳一些,便捷一些,快速一些。”
终于图穷匕见了,朱平安放下了茶杯。
“子厚,你是聪明人,听到这里肯定明白我的意思了。没错,正如你所想的那样。来吧,子厚,加入我们这个政治集团吧,也就是外人所说的严党。”
赵文华终于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道明了目的,向朱平安伸出来橄榄枝。
“多谢老师赏识,对于老师的美意,学生只能谢绝了。”
朱平安正襟危坐,毫不犹豫的拱手拒绝了赵文华伸出的橄榄枝,拒绝加入严党。
赵文华闻言,皱起了眉头。
“老师恕罪,只是经杨继盛弹劾严阁老一案,学生已经自绝于严党。”朱平安解释道。
“呵呵,如果因为此事,子厚大可不必如此。虽然兹事重大,影响颇为严重。但是你放心,有老师为你背书、张目、说话,义父定能对你既往不咎。子厚你有所不知,义父最是惜才,也最是愿意赏识提携年轻人,义父已经多次对我等表露过收你为己用的意思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当年杨逆弹劾诬陷义父五奸十大罪,你涉案其中,东楼兄、懋卿、龙文等众人都力劝阁老不能再养虎遗患,说你留不得了,力主除掉你以绝后患。当时我也在场,义父询问我的意思,我在东楼他们的话后面补了一句你不能留在京城了。义父惜汝之才,采纳了我的意思,随后便有了你贬谪靖南。”
“当年的事情,你被贬谪靖南,受到了敲打和教育,也吃了应有苦头,如果你愿意浪子回头,幡然醒悟,义父不仅会对你既往不咎,还会非常欣喜欣慰,老师我有这个把握。谁都有年轻气盛的时候,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浪子回头金不换,宰相肚里能撑船,将来又是流芳百世的一段佳话。”
当年杨继盛弹劾一事,你赵文华呵呵笑了笑,起身拍了拍朱平安的肩膀,非常自信的说道。
看到朱平安默不作声,赵文华又加了一把火,继续说道:
“呵呵,子厚,你的座师徐阶现在也是我们中的一员,侍义父甚恭,在朝堂上与义父共进退,私下与东楼兄还有我等也相处颇为融洽,还把其孙女许配给东楼兄之子为妾室,
结成了秦晋之好。”
“当年徐阶与义父颇有间隙、矛盾,徐阶的老师夏言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屡次欺压义父,几近致义父与死地,最终义父忍无可忍,联合锦衣卫陆大人弹劾夏言,幸好圣上英明,明察秋毫,拨乱反正,夏言弃市。因此,徐阶对义父误会颇深,多不对付,屡次三番与义父作对,坏我等好事。不过,义父胸怀坦荡,在徐阶迷途知返之后,不仅敞开胸怀接纳了徐阶,还提拔其为内阁次辅,与他结了儿女亲家,亲上加亲。”
“义父连徐阶都能接纳,子厚你又有何担忧呢。”
“我与你有师生之谊,徐阶与你也有师生之谊,你与我严党渊源颇深,你与我严党的缘分是命中注定的,掰不断、理还乱,你加入我严党真可谓顺应天命。”
------题外话------
近期下沉小区协助疫情防控工作,更新不给力,还请见谅。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想多了。
座师徐阶这是以退为进,以屈为伸,行勾践之举,目的是颠覆了你们。
从赵文华对座师徐阶的态度来看,座师徐阶已经成功取得严党信任了,朱平安此刻真想点一首凉凉送给他们。
“呵呵,子厚,你是担心东楼兄他们吗?放心,有我为你背书,再加上你的座师徐阶帮你说和,只要你向东楼兄低个头,没什么是一场酒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场,估计你最多被东楼灌一顿酒就没什么事了;东楼也不敢违背义父的意志,义父是惜汝之才,有意招揽你的;我有一个直觉,东楼会跟你惺惺相惜的,你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赵文华笑了笑,以为朱平安担心严世蕃的打击报复,遂自信的宽慰道。
不是,我并非担心严世蕃,而是单纯的不想加入你们严党。
一来,我有志于为大明消除党争隐患;二来,如今你们严党看似花团锦簇,实则烈火烹油,历史早就已经注定了严党的覆灭,徐师属于特例,他现在已经是阁老了,又是严党的掘墓人,他现在混入严党,将来也不用担心被严党牵连,但是我加入就不一样了。严党还能支撑近十年,我现在是代副使,将来的每一步升迁,都会被深深的打上严党烙印,将来严党覆灭时, 我注定会被牵连, 被清算, 这是大势所趋,便是徐师也有心无力。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是注定不会加入严党的。
“多谢老师赏识,也多谢严阁老的宽宏大量, 只是学生才疏学浅......”
朱平安拱手婉拒道。
赵文华闻言, 先是意外, 继而眉头明显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明显不悦的表情。
离京时, 严世蕃特意找上他,要他对朱平安赶尽杀绝;他现在代表严党招揽朱平安,已经是冒着得罪严世蕃的风险了, 可是没想到朱平安竟然这么不识抬举。
“子厚, 你是一个聪明人, 你知道你现在在做什么吗?”赵文华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平安, 沉声问道。
“学生知道。”朱平安抬头与赵文华对视。
“你很有才学,也很有本事, 在被贬谪靖南知县后,依然在不到半年内迅速崛起,升为如今的四品代副使, 如果你以为你的才学本事可以让你无视一切,那你就太无知, 太狂妄自大了。你之所以在靖南还能重新崛起,并非是你的才学让你无视了一切, 而是你被贬谪靖南后,就被无视了而已......”赵文华面无表情的说道, 言语里浓浓的警告意味。
“学生明白。”朱平安跟着点了点头,缓缓说道,赵文华所说的自己都知道。
“你明白,还要坚持吗?”赵文华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平安,继续说道,“在我离京之前,东楼兄还专门拜访我,你知道东楼交代了什么吗?”
总不会专门交代你扼杀我吧?
谷稃
严世蕃不会这么看得起我吧?我还没有这么大面子吧?朱平安心里狐疑道。
“东楼再三交代我,要我来到江南后,务必牢牢压制你,扼杀你。”赵文华一字一句的说道。
竟然被历史上的鬼才如此看重,真是有些荣幸啊,朱平安心中感慨道。
不过,现在有些理解赵文华的愤怒了,在严世蕃再三交代他扼杀按死自己的时候,他能违背严世蕃的意思,私自代表严党对我进行了招揽,真的是不容易。
当然,这也是赵文华地位足够高,尤其是担当祭海钦差之后,在严党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面对严党太子严世蕃,赵文华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了;另外,这也是赵文华知道严嵩对我惜才,严嵩始终还没有放弃对我的招揽。所以,赵文华才违背了严世蕃扼杀我的意思,转而招揽。
当然, 虽然如此, 赵文华的招揽之举,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相当有勇气的。
所以, 面对自己的拒绝, 赵文华才如此愤怒。
“子厚,你知道拒绝的后果吗?即便我顾念师生之谊对你网开一面,不过我在严党之中,虽然有一定影响,但是相对于东楼,我也只是人微言轻,其他人也只会听东楼的,而不会听我的。我们的人太多了,你知道江南有多少我们的人吗?相对而言,子厚你个人也太微不足道了。一人不足为虑,三人已能成虎,十人,百人,千人呢?子厚你可知晓其中后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