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呵呵,梅林这次深夜来访,不知所谓何事啊?”赵文华微笑着问道。
“回禀大人,宪虽不才, 亦有剿灭倭寇、匡扶社稷之志,今晚特来毛遂自荐,以佐大人靖平东南。”胡宗宪也不藏着掖着,向赵文华躬身长揖,直截了当的说明来意。
“梅林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我有梅林相助,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何愁倭寇不灭,何愁东南不平!”
赵文华闻言,禁不住一脸高兴的上前搀扶起胡宗宪,对其主动投靠,非常满意。
虽然走了朱平安,但是来了胡宗宪,这波不亏,甚至还赚了。
论身份地位,胡宗宪可是圣上钦点的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身份地位远在朱平安之上。论学识才干,胡宗宪的学识才干也丝毫不弱于朱平安,胡宗宪在嘉靖十七年,就以26岁的青年之龄高中进士,虽然不如朱平安弱冠之年就高中状元那么夸张,但是相比之下也不逞多让,而且胡宗宪授官青州益都县令后,一个任就彰显了卓越的政治才干,先灭蝗灾,又平山贼,接着又巡按宣府、大同等边疆重镇,整饬军纪,巩固边防,成绩卓著:再然后巡按湖广,平定苗民起义,步入仕途这十来年间,一步一个脚印,稳步上升,政绩卓著,声名鹊起;两个月前,圣上钦点胡宗宪出人浙江巡按御史,对其寄子厚望。
可谓是文武双全,政才出众,有勇有谋!
论年纪经验,胡宗宪年纪比朱平安大二十来岁,经验比朱平安丰富多了,办事又沉稳老练,比朱平安这个办事容易冲动的小年轻老练多了。
论识时务,自己主动邀请朱平安,朱平安虽未彻底拒绝,但也没有接受,人家胡宗宪可是主动来投,比他朱平安识时务多了。
这才是真正的俊杰!
张经只手遮天,视东南军务为禁脔,不容他人插手置喙,东南的官员对自己敬畏,对张经更敬畏,今有胡宗宪来投,东南之困局可破矣。
“现在夜已经深了,梅林就别回去了,就在衙门歇了,我正好与梅林秉烛夜谈东南时局。”赵文华指着窗外的漆黑夜色对胡宗宪挽留道。
谷詅
“多谢大人体恤,那下官就厚颜在贵衙借宿一宿。”胡宗宪立刻应声道。
赵文华满意的点头不已,令人置办了些酒菜送入书房,他与胡宗宪秉烛夜谈。
“梅林,我初来乍到,东南倭局如今是何情形?”赵文华询问道。
“回大人,如今东南倭患如火如荼,日益严重,甚至说糜烂也不为过。自从拒绝大倭酋汪直开市提议后,汪直勾结倭寇大举入侵,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浙西、江南、江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数万倭寇攻陷城池、要塞,杀害百姓无以计数,倭寇还俘虏数不胜数的百姓,逼迫为其做事,妇女昼则纺织,夜则被欺凌,壮男被逼迫为奴,甚至逼迫加入倭寇充作炮灰。倭寇劫掠的财物、绸帛不可计数,劫掠完毕,则纵火为害,烟火滔天,损失难以计量,百姓苦不堪言;除了汪直外,另有倭酋徐海、陈东等聚集四万余倭寇盘踞浙江拓林川沙堡等地,而且每日都有新的倭寇向其盘局地汇聚,徐海陈东等辈不时纵兵劫掠周边城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亦是为害甚重。余者倭寇亦有十多伙,不过部众小则数百,多则数千,虽不如此两股倭寇声势浩大,但危害亦不小。”
胡宗宪叹了一口气,将江南倭寇肆虐的情况,简要的禀告给赵文华。
“天杀的倭寇,小打小闹也就算了,竟敢如此猖獗,东南乃是我大明赋税重地,倭寇在东南如此肆虐,严重威胁我大明财政收入,动摇我大明江山社稷,圣上为此忧心不已,倭寇真是罪该万死!”
赵文华闻言,很是愤慨的说道。
“大人所言极是,因为倭寇影响,江南各地今年上缴的赋税不足往年三成,被倭寇劫掠而走的财物,更是不是几万万两。”胡宗宪跟着叹了一口气,进一步补充说道。
听到被倭寇劫走了这么多银子,赵文华更是愤慨了,几万万两银子呢。
“倭患如此严重,各方应对如何?”赵文华从几万万两银子中缓过神后,又关心的问道。
“哎,此次倭患,各地卫所颇为不堪,卫所军队普遍怯懦,一遇倭寇,胆气全无,与倭寇一接站便溃败如山倒,战斗力比老百姓强不了多少,能抵御倭寇的卫所十个里面不足一个。”
“张总督鉴于卫所军队怯懦不堪一战,遂决定调兵遣将,征调外地有战斗力的军队来东南沿海,协兵进剿,抗击倭寇。目前张总督已经起原任贵州总兵白泫及广西都司指挥邹继芳,充游击将军,前往田州、归顺、南丹、东兰、那地调狼兵六千,合帅至浙江御倭,其中田州世袭土官年幼,不能常兵,瓦氏夫人代为统帅田州狼兵,目前狼兵已经在路上,马上就要到了;除了狼兵外,张总督还调募兵参将李逢时、许国栋率领山东枪兵六千前来浙江御倭,也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要到了。”
胡宗宪缓缓说道。
“自从张总督就任后,剿倭情况如何?”赵文华又问道。
“张总督对剿倭较为慎重,并未挥军剿倭,目前主要督促各兵营、卫所加紧练兵,筹措粮饷,意在等待山东枪兵、广西狼兵抵达后,再行进剿倭寇。”
胡宗宪回道。
“就任后还未挥军剿倭?”赵文华闻言,眯起了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公然索贿
“什么?由于祭海规模大,并且还要在江阴、常熟两地建两座祭海道观,香火不断,不绝海神祭祀,所需耗费巨大, 朝廷拨款严重不足,然江南一心,众志可成城,为使祭海成功举办,赵大人要我们提刑按察使司衙门支持祭海,自愿认筹纹银一千两, 限期今日解交到钦差衙门,不得有误?”
翌日,刚在衙门吃过早饭,朱平安就收到了一个令人大跌眼睛的消息。
朱平安对这个消息毫不怀疑,因为这来自于钦差衙门派人送来的一份公函,张臬台将衙门里众人召集了起来,当众宣读了其内容。
朱平安听后,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觉得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赵文华竟然公然堂而皇之的给衙门发函索银。
第二反应是这特么的是变相索贿吧?!虽然是以支持祭海的名义,披了一层伪装,可是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光天化日之下,公函索银,赵文华都已经嚣张到这种程度了吗?
其他人也都明显惊呆了,一个个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满脸难以置信。
不过仔细揣摩下,却发现套路虽然简单,但是背靠祭海大局,无懈可击。我这不是索贿,而是为完成祭海筹备物资,是为了完成钦差使命, 任何指责我索贿的, 都是别有用心,都是不支持祭海,都是非议圣上。江南一心,众志成城,你连一点银子都不愿意认筹支持,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忠君爱国呢。
不愧是京城来的大佬,这操作也真是太请收下我们的膝盖。
“我问了下,不止我们提刑按察使司衙门,其他衙门也都根据衙门大小分摊了数目不等的银两,从百两到千两,无一例外,便是张总督的总督衙门也概莫能外。”张臬台进一步对众人说道。
“张总督也被分派了?”众人听后,一个个目瞪口呆了起来,比刚才更加难以置信。
张总督论地位权势还在赵文华之上,赵文华竟然敢向张总督发函索银。
嗯,或许是赵文华象征性的向总督衙门摊派几两银子做个样子,意思一下,表示所有衙门一视同仁,以便各衙门乖乖的按时上交认筹银两。这也算是官场上盛行的潜规则了,上下都好交代。
众人如是想到,遂想通了。
“嗯,总督府衙大,又分管诸身军事,所以被分派了五千两银子”张臬台扫了众人一样,微微点了点头,轻声说道。
张聂台的话语声很轻,可是这很轻的一声却不啻于一道惊雷,轰然在室内炸响。
“什么?五千两?!”
众人都禁不住惊讶出声,不是应该做做样子意思一下嘛,怎么还分派了最多的银两。
“是的,五千两。”张臬台点了点头,然后补充道,“不过听说张总督闻讯勃然大怒,劈头盖脸训斥了赵钦差派去送函的书吏,五千两银子,你们怎么不去抢,我衙门的银子全都用来养兵了,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回去告诉赵文华,如今我衙连一个铜板都匀不出来了,倒是还望他支援剿倭,自愿认筹一万两银子呢!劈头盖脸训斥了书吏一番后,令人赶将了出去。”
好吧,这很张经,朱平安闻言,毫不惊讶。另外,赵文华索银的行为,可不就是明抢吗?!
谷椹
“张总督有资格拒绝,我们却是拒绝不得,这笔银子还得按时认筹交上去。”张臬台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然后对众人说道,“我提前说一下,诸位心里也都有个准备,由于咱们衙门骤然出了这一千两银子,今后咱们的伙食标准要降一降,诸位包括我在内,今年一年各种节礼、补助怕是要扣减了。”
“啊?伙食标准还要降啊?节礼也没了?”张楚峰等人不由一阵哀嚎。
也不怪众人哀嚎,张臬台素来节俭,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的伙食标准相对于其他兄弟衙门,已经很低了,甚至都不如一般的县衙伙食标准,这再往下降,怕是日后顿顿都是白菜萝卜豆腐了,十天半月能见一次荤腥就不错了。另外,不止伙食标准降低了,连节礼补助也给扣了,这可是一笔不菲的福利呀。
他们虽然不差钱,可是这么一笔本就属于自己的福利银子飞走了,也是心痛不已。
看到张楚峰等人哀嚎的样子,朱平安不由扯了扯嘴角,他都是在军营,伙食标准降低对他几乎没啥影响,至于节礼嘛,本就是隐形灰色收入,扣发也就扣发了。
“咳咳,子厚,还有一件事需得跟你说一下。”张臬台对朱平安说道。
“臬台请讲。”朱平安应声道,心里面有一丝不妙的直觉。
“除了各衙门外,各军营也被分派了。由于你的浙军是新成立,又是团练,分派的银两算是最少的,不过也有两百两银子。这是被分派到浙军的认筹银子,咱们衙门才承担了一千两银子,却是无力再分担了,子厚提领浙军,需得自己想办法了。”
张臬台对朱平安缓缓说道,看向朱平安的眼神有些同情。朱平安的浙军军费本来就不富裕,兵部等有司又经常克扣、拖延,现在又被分派了两百两银子,本就不富裕的军费定然要雪上加霜了。
什么,浙军还要再分派认筹两百两银子?!连团练都不放过
朱平安勾起的唇角,瞬间垮落了下来,脸色也变得无语了起来。
真是天道好轮回啊。
这下勾起唇角的就变成了张楚峰等人了,一个个对朱平安送上了同情的目光。
尤其是张楚峰,他都快幸灾乐祸的笑出声来了。真是可怜啊,这两百两银子需要朱平安一个人承担呢,哈哈我快忍不住了。
“好吧,下官会准时凑出这笔银子。”朱平安叹了口气
如今浙军秘法刀疮药生意越来越红火了,这笔银子倒不是问题。
只是其他军营
其他军营本来都急缺粮饷银子了,多少军营、卫所因为发不出粮饷,致使逃兵不断,武器铠甲年久失修了,赵文华竟然还要各军营往外掏银子!这下各军营又得克扣士兵粮饷了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日进十万金
这一日,前来钦差衙门“自愿”认筹献银的衙门官吏络绎不绝,进进出出的马车和轿子硬是把钦差衙门前宽阔的大道都给堵住了,一口气堵了好几百米远。
在古代难得能看到这种堵车的盛况,朱平安都有一种梦回现代的感觉了。
是的。
朱平安也过来了, 他是跟着白副使一起来的,白副使代表浙江提刑按察使司衙门前来认筹献银,朱平安代表浙军前来认筹献银。
来到门前,朱平安发现不止是各衙门,应天及周边的乡绅、富商也都来了。
朱平安寻了一个大腹便便的富商了解了下情况,得知他们是收到了应天户部、工部等有司官员的口头通知, 也就是代为传达了赵文华的意思,令他们自愿认筹银两前来支持祭海。
钦差衙门前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钦差衙门内门庭若市, 人声鼎沸。
这一幕就跟钦差衙门办喜事一样,衙门院子里摆开了五张大桌子,桌子后有五个书吏正在记账。他们脚底下摆了一溜的大箱子,箱子里满满澄澄的金银还有一摞一摞银票,堆得像金山银山一样,金光闪闪的把人眼都快闪瞎了。
官吏、乡绅还有富商们排着队上前,报上所厚衙门或根脚姓名,将认筹的银两上交,书吏仔细清点确认数额无误后,一一的记录在账本上。
朱平安还有白副使排队上前,交了银两后,连赵文华的面都没有捞上拜见。
想要拜见赵文华的人很多,但是只有那些超额,还是大幅度超额银两的官吏、乡绅、富商才有资格亲面拜见赵文华。
朱平安在现场询问了一下,说是三千两以上的才有拜见赵文华的机会。
三千两多吗?
当然多了, 这年头大部分官员一年下来的俸银也不过数十两而已。不过愿意认筹超过三千两的还是大有人在, 多是乡绅和富商, 尤其是富商最多。
朱平安在现场听说有一个应天本地的大富商认筹上交了足足一万两银子, 受到了赵文华的亲切接见,还获得了跟赵文华共进晚膳的资格。
至于多少银子可以共进晚膳,这个没有明确标准,都是受到赵文华接见后,赵文华亲自确定的。据说已经有六个人获得共进晚餐资格了,最少都是认筹了六千两银子的,有点巴菲特慈善晚宴的那味了有没有。
朱平安估算了一下,赵文华今天保守也能收到超过十万两银子
日进斗金都不足以形容了,怪不得赵文华将来会赖在江南这么久时间。
东南沿海的富饶,由此一幕,可见一班。
朱平安在人群中转了一圈,不着痕迹的将那些获得赵文华接见,尤其是获得共进晚膳资格的乡绅还有富商的名字,在心里默默记了下来。
这些向赵文华大额利益输送的人,多少都有些问题。
目前东南正常做生意的商贾,一般不太舍得送这么多银子,也没有必要下这么大的血本。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想要攀附权贵的商人,但毕竟是少数。
目前江南最暴利的行业是海贸走私,尤其是海禁后,海贸走私的暴利超出想象。很多商人还有地方士绅都铤而走险参与了走私,有很多官员也暗中参与了走私。
当前,虽然欧罗巴诸国资本主义正在发展,但是大明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海外市场包括倭国以及佛朗机等欧罗巴诸国对大明的丝绸、瓷器、棉布等商品的需求也是呈井喷式高速增长。
可是,奈何大明现在实行海禁。官面上与大明进行海贸的渠道完全中断。
谷闵
可是海外对大明商品的巨量需求还在,只要将丝绸、瓷器等商品运到海上,跟倭国、欧罗巴诸国交易,就能获得十倍、百倍的利润回报,完全跟抢钱一样。
巨大的利益,促使大明沿海很多地方士绅、商人铤而走险,冒着违反朝廷禁令的灭族风险,开始走私。一些官员也暗中参股,参与走私。
除了朝廷查办的风险,去海外走私本身也有风险,海上没有规则,弱肉强食,有被劫掠的风险。
所以,集团走私、武装走私盛行,有时候走私也会兼职抢掠,有的直接变成了大海盗,汪真就是这样演变成大倭寇的,即便没有变成海盗,他们跟倭寇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与倭寇暗中勾连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很多时候,朝廷剿倭时,串通倭寇,将官军动向,向倭寇通风报信的就是这些人。
结合赵文华前来祭海、剿倭的背景,朱平安几乎可以断定,这些向赵文华大额利益输送的商人、乡绅还有官员,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走私参与者。
走私暴利,国内的商品输送到海外,利润便是十倍以上,赚钱跟大风刮来的一样,所以他们毫不吝惜贿赂,目前严党的最主要贿赂来源便是江南这些人。
得到赵文华等庇护,他们可以获得特殊照顾,保护他们的走私生意,也可以在剿倭中免祸。
花钱买平安,花钱买保护伞,他们乐意出这笔银子,而且是抢着出。
朱平安将这些人都暗暗记在心中,顺藤摸瓜,日后他们未尝不是突破口。
今天算是用着二百两银子买了这些信息吧,朱平安自我安慰道。
钦差衙门前络绎不绝的车水马龙,一直到了黄昏才渐渐稀疏了起来。
及至到了傍晚,才最终安静了下来。
钦差衙门内,赵文华看着属子里五太箱子金银以及一箱子银果,整个人红光满面,一双眼睛里面全是亮闪闪的光,勾起来的嘴角怎么都落不下去。
足足十二万两银子啊,江南啊江南,不愧是膏腴流油之地,这次出来可真是来对了。
呵呵
真是乐不思蜀啊。
不过,张经还真是可恶,冥顽不灵,死了心的与我作对!竟然将我派去的人臭骂了一顿赶了出来,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一点面子都不给!
“各方都把银子送来了吗?”赵文华从银子上收回目光,对从京城带来的心腹账房问道。
“基本上都送来了。”心腹账房回道,“除了张总督衙门,浙江巡抚李天宠、还有淳安知县海瑞等少数衙司没有送上银子外,其他衙司都送来了。”
张经到最后还是没有把银子送来,这是死了心的要跟我作对了!还有李天宠这个老混蛋!
海瑞是谁?哪来的沽名钓誉之辈,本官记下了,等着吧,有你好果子吃!
赵文华脸色有些不悦,复又确认道,“分派给浙军的银子送来了吗?”
“朱大人早早的就送来了。”心腹账房回道。
“还算识趣。”赵文华稍稍满意了几分。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阅兵检验成效
钦差迎了,银子交了,是时候回去继续练兵了,朱平安辞别了衙门同僚,带着刘大刀等人返回。
不过临走前, 朱平安又去拜访了一下徐渭徐文长,如今剿倭之战眼看便起,如果能请的徐文长出山相助,一定可以如虎添翼,不过可惜,徐文长表示乡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了, 他要专心备考, 拒绝了朱平安的邀请。
朱平安见他确实专心备考,只好作罢,强扭的瓜不甜,总不能强迫断了人家前程吧,临走前给他留下了二十两银子,便带着刘大刀等人返回浙军大营了。
回到桃花集镇后,朱平安去宅子里陪李姝坐了一会,听了听胎动,连饭都顾不得吃,便马不停蹄的返回浙军大营,马上就要拉开剿倭大幕了,练兵可不能耽误。
尤其是前些时日得到了张总督的暗示,张总督有意将浙军分派出去坐镇一方,估摸是苏杭一带某座中小城池,这一带倭患最是严重,浙军必须要尽快形成战力才行。
剿倭大幕马上就要拉起了,战事也要起了,就算以张总督稳妥的性子,要等到狼兵抵达、万事俱备后, 才会大张旗鼓兴重兵灭倭,但是这准备期间,一些小规模的战事却是避免不了,尤其是等到坐镇一方后,保一方安宁,更是少不了与倭寇短兵相接,所以,留给浙军的时间不多了。
练兵,刻不容缓。
不过,浙军练兵已经数月了,义务兵也来了半个月了,是时候检验一下练兵成效了,在战事开始前发现浙军存在的问题,纠正过来不过费点时间精力。
如果在与倭寇的战事中才暴露问题,那付出的代价可就是鲜血和生命了。
所以,朱平安回到浙军大营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全军,即刻开始阅兵。
“通晓全军各营各稍各伍,即刻开始校场阅兵。阅兵优胜者,除绩效考核加分外,还有彩头,阅兵最优的十名士兵获赐营长指挥刀一把;阅兵最优的三伍,伍长记功,每人赏银3两,阅兵后赏赐酒席;阅兵最优的一哨,以后扩军,所部军官及士卒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晋升权......”
军令下发之后,不到半盏茶的时间,浙军全军两千余名将士就已经甲胄整齐的在校场集结了。
浙军全军已经列装棉甲了,有了装备营后,棉甲制作效率大大提高,尤其装备营感恩朱平安优待,连续日夜加班赶工,保质保量的制作了两千多副棉甲。
穿上棉甲,浙军将士也都打心眼里接受装备营了,一副好甲胄相当于多了好几条命啊。
除了棉甲外,浙军将士还标配了一个兽皮水袋、一个铁质火药盒、一个铁质铅弹盒,一个急救包。铁质火药盒里面放的是油纸包好的颗粒状药,可以大大提高火铳装填效率,一个铁质铅弹盒,里面放置了铅弹,一个急救包,里面放的是秘法刀创药、纱布,本来里面还放了一小葫芦用于消毒的高度蒸馏酒的,但是经常有将士偷喝,所以暂时取笑了。
看到全军在半盏茶内快速集结列队,身着统一式样的装备,一张张昂扬的面孔,朱平安满意的点了点头,从精气神上看,浙军勉强有几分强军的模样了。
阅兵开始。
队列、阵型、旗语、进退等基本功在各营将士围绕校场行进过程中就检阅出来了。
朱平安在校场一一检阅,刘牧也带监察营对各营将士的表现做好记录。
各营将士表现都不错,尤其是义乌新兵,虽然训练时日不长,但是队列表现比老兵甚至还要好两分,义务兵吃苦耐啦、老实听话的特点彰显分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