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魏国公是打心里替朱平安觉得心疼,因为朱平安几次相助以及临淮侯的关系,魏国公将朱平安视为自己人,看到朱平安这样败家练兵,为朱平安心疼。
“伯父,如今倭患日益严重,剿倭之战将起,为了尽快提高将士战力,只能加紧操练,虽然颇费银子,但是在这保家卫国紧急关头也顾不得了,只能勒紧裤腰带,挖空心思从这里省一些,从那里挤一些,勉力维持了。”
朱平安一脸苦笑的回道。
众人顿时想到朱平安在军营里开创性的养猪喂鸡种菜,还有做二道贩子倒卖苗蛮秘法刀疮药,这些种种所为,就是为了省钱、挤钱操练火器吧。
“哎,朱大人,火器乃配角,弓弩刀剑等冷兵器才是主角。远战可放炮、铳,可是一旦接战还是要靠冷兵器,敌人如何给你时间装填火器,接战后火器也就是一个烧火棍而已,用来砸敌人都砸不死。朱大人,你又何必如此劳神费钱操练火器呢,练兵还是应以传统冷兵器为主。”
有官员叹息了一声,轻轻摇了摇头,一脸不认同的对朱平安说教道。
“多谢大人提醒告诫,不过我以为未来必将是火器的天下,练而用之,足以左右战局,无敌天下。”
朱平安胸有成竹的说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他更清楚火器的重要性了。
“练而用之,足以左右战局,无敌天下?呵呵,朱大人的口气未免太大了。火器只能在接敌前所用,不能倚为主要战具,接站后还得靠冷兵器。”
“年轻人朝气蓬勃可以,血气方刚也可以,自信也可以,但是骄傲自大就不可了。”
数位官员不由摇头道。
张经也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火器杀伤力非是等闲,火器可以重视,也应当重视,但是不能倚重。正如众人所言,火器乃接敌前所用,接敌后还得是要靠冷兵器砍杀,左右战局的还是冷兵器。只有充分利用冷兵器,并适当的发挥火器的特殊辅助作用,才是战争的王道。一味的重视、使用火器,不是战争的王道,这是误入歧途,走了偏锋左道,将来会吃大亏的。
赵文华此时也有些失望,朱平安对火器的理解太过偏激了,还是太年轻了,做事太不稳重了。
想到这,赵文华不由看了看胡宗宪,心里禁不住庆幸和窃喜,还是胡宗宪经验丰富、做事稳重可靠。走了朱平安,来了胡宗宪,真是赚了。
等日后调教收复了朱平安,还得是要以胡宗宪为主要倚重、朱平安为辅才行。
胡宗宪此刻也是不由摇了摇头,朱平安关于火器的论断,他也是不赞同的。
火器只能有限使用,战争还是要以冷兵器为主。
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
神机营专管火器,以火炮、火铳为主,够不够重视火器,可是土木堡之变中表现如何呢,虽然一名不问政事的君主搭配一个不学无术的宦官指挥战局是一场灾难,但是神机营火器对马刀的对决中,一败涂地,整个覆灭。
不知道朱平安为何还会如此执迷于火器......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令人吃惊的棉甲
“好了,说一千道一万,百闻也不如一见,总督大人,还有诸位同僚,还是请朱大人带我们去现场,见识见识浙军是如何操练火器的吧,看看这些火器如何给了朱大人"练而用之,足以左右战局,无敌天下’的信心,我这心里是好奇的紧。”
黄大人微微笑了笑,对张经及众人提议道,提议去浙军操练现场一看。
张经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观看浙军操练,这本就是巡视的重要内容,众人自然也不会有意见。
于是,在黄大人的提议下,众人由朱平安引着前往火器操练场地走去。
越往前走,火药燃烧味越大,烟雾也越大。
很快就到了地方。
首先映入众人眼帘是一片黑铁色的海洋,浙军将士人人全副披挂棉甲,红缨尖头盔、布满铜钉的甲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端是威武不凡。
有个官员看到这壮观的一幕,禁不住惊讶出声道,“不是吧,人人披甲,这是大手笔啊,便是京营也做不到啊,浙军这么有钱的吗……”
此刻他禁不住怀疑朱平安方才说的话了,朱平安是不是卖秘法刀创药赚了一大笔银子啊?!不然怎么浙军的披甲率缘何能如此之高呢。
“梁大人,你再仔细看看,看到甲胄上那些明晃晃的铜钉了吗,足以见得浙军将士身上穿的都是棉甲,不是铁甲,只是棉甲的涂色看起来像铁甲而巳。”
旁边的官员摇了摇头,指着一位浙江将士身上的棉甲,轻声提醒道。
“哦,哦,还真是。”官员仔细一看将士身上的甲肖,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浙军都穿的是廉价的棉甲,棉甲的造价多低啊,一套铁甲至少能换四、五套棉思呢。
将士们为了一副铁甲能抢破头,至于棉甲,对将士倒是没太大的吸引力,这就是两者的差距。
然后,瞬间心里就平衡了。
呵呵,要我说啊,你们少操练些火器,省出来的银子置办铁甲岂不美哉。
“贤侄,你们很缺银子嘛,怎么将士全穿的棉甲?”魏国公忍不住问道。
众人也都好奇的看向朱平安。
“回伯父,我军是缺银子,不过再缺银子,也不会在武器装备上省银子。推广棉甲并非因为缺银子,而是因为棉甲出色的防护性能,我军装备营出品的棉甲在防御冷兵器上,比铁甲也不逊色多少,在防御火铳等火器上,防护性能远超铁甲。而且棉甲的重量轻于铁甲,灵活性又高于铁甲,更助于将士战场厮杀。”朱平安一脸认真的对魏国公及众人解释道。
“棉甲有这么出色的防护性能?”魏国公一脸的将信将疑。
其余官员更是怀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朱平安令人取来十副全新棉甲以及两副铁甲。
张经等人上前查看棉甲,发现浙军的棉甲与其他军营的棉甲有很大不同,浙军的棉思更为精良,或者说更为专业,其他军营的棉甲或是简陋的布面甲或是棉袄似的,连在一起,臃肿不便,而浙军的棉甲不同,更专业,分为身甲、披膊、甲袖、前档、左挡、甲裙、护心镜等七部分。
棉甲的每一部分制作都很精良,一点也不臃肿,很是精干,便于厮杀,可是防护面积一点也没有缩水。
入手沉重。
众人都不是军事小白,至少都略通军事,一掂就知道这是复合甲,棉甲里面肯定内衬了一层铁片。有这一层铁片在,棉甲的防护性能就差不到哪去。
朱平安令人将十副棉甲和两副铁甲套在稻草人上,像上次一样当场验证。
先是验证刀箭冷兵器。
朱平安叫了两伍兵士在二十步外对十二副铠甲射箭,连着射了三轮箭,然后请张经等人一同上前验证。
两副铁甲自然安然无恙,羽箭不能穿甲,不过铁甲防护面积有限,两个稻草人喉咙、裤裆都有羽箭插着;十副棉甲虽然有三副棉甲被箭射出了几个眼,但是箭只破了第一层棉就被内衬铁片挡住了,其他的棉甲连第一层棉都未破,而且由于棉甲防护面积大,只有一个稻草人面门中箭。
“呃,箭不能透,这棉甲比其他营的棉甲结实多了,还真是比铁甲不逊色多少呢。”
“护颈、护档,除了面门,全身都有防护,没有裸露在外的缝隙,比铁甲防护的更全面......”
众人看着防御出色的棉甲,禁不住有些意外,浙军的棉甲比其他军营的棉甲强太多了。
“张豹,你上前试试,看看这棉甲能不能禁得住你一刀。”黄大人对张豹示意道。
方才射箭的都是浙军的人,他有些怀疑是不是放水了,射箭的时候是不是故意留了几分力气,没有用全力,力道不高,箭自然射不穿棉甲。
“遵命。”张豹抱拳上前。
唰!
随意选了一副棉甲,上去就是一刀,“锵”一声沉重的声音响起,棉甲只是出现了一道痕迹。
“张豹你没吃饱饭是吧?”魏良义用力的瞪了张豹一眼,撂下一句,“看我的!”
言罢,魏良义拔刀出来,双手握刀,换了一副棉甲,用力的挥了下去。
同样是“锵”一声沉重的声响,棉甲上也是留下了一道痕迹,只是比张豹的那道深一点而已。
魏良义有些尴尬。
张豹和魏良义两人这两刀,进一步向众人验证了棉甲的出色防护能力。
“换鸟铳!”
朱平安请张经等人暂退两旁,令两伍兵士在二十步外用鸟铳射击十二副盔甲。
两伍兵士熟练的装好引药,接着从弹药壶取出一个油纸弹药包,用嘴撕开,将火药和弹丸,倒进铳膛里,用通条捣实,然后吹了吹火绳,端起火铳,瞄准前方披着棉甲和铁甲的草人,伍长一声令下后,一同开火。
一阵枪响,确烟弥漫。
众人上前查看盔甲情况,然后吃惊的发现两副铁甲全军覆没,被打出了好几个透明窟窿,而棉甲全都防住了,大都是弹丸射穿了第一层棉甲,卡在了铁片或者第二层棉甲内。
张经不由眼睛一亮,这棉甲亦可推广,成本比铁甲低,防护力比铁甲还高......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炮步协同,勇纪阵现
“子厚,这棉甲成本几何?制作一套这样的棉甲,需要多久时间?”
张经在测试完棉甲后,便将朱平安叫到了跟前,向朱平安详细的询问道。
朱平安知道张经被棉甲出色的防御性能打动了,这是一个好事情,如果能够借这个契机将满清棉甲推广到大明官军,对于大明官军的战斗力将会有一个明显的加成。
虽然披甲率不是军队战斗力的决定性要素,但是不可否认,越高的披甲率,越能对军队多一份胜算。
历史上,明军的披甲率由于各种原因其实并不高,虽然在现代很多人通过各种论证得出明军披甲率达百分之九十左右,但是并不准确。以历史上闻名的松锦战役举例,战后皇太极部清军清点明军尸体,发现死者的披甲率不足三分之一。
以大明的财力,官军普及棉甲不是问题,披甲率接近百分百的明军,至少下限不会太低。
这是一个蝴蝶效应的好机会,朱平安自然不会放过,极力的向张经推荐道:“回总督,制作一副棉甲需要八斤棉花,二十斤铁和八斤铜,总重约三十六斤,成本约为铁甲的四分之一。我浙军制作棉甲,分为头盔、身甲、披膊、甲袖、前档、左档、甲裙、护心镜八个部分,十道工序,各工序可以同时开工,批量生产棉甲,人手越多,产量也就越大,从棉花到棉甲,天气好的话数天时间就足够了,耗时要比铁甲低很多,适合短期大规模列装。”
“哦,省时省力省钱,不错,不错......”张经听后,不由点了点头。
一套浙军棉甲的成本仅为铁甲的四分之一,工序也只是十道工序,数天时间就可以制作完成;而铁甲呢,贵就不说了,工序也是需要千锤百炼复杂的很,而且耗时费力,无法批量生产;对比起来,棉甲的优势太大了。
“棉甲虽好,可是遇到下雨天怎么办,我江南多雨啊,一旦下雨,棉甲湿透了,重就不说了,湿漉漉的将士生病了怎么办,而且湿了容易霉烂......”有官员出声道。
“取水来。”
朱平安微微笑了笑,令人打了几大桶水。
“用瓢把水泼到棉甲上,每副棉甲多泼几瓢......”朱平安对将士吩咐道。
将士们依令行事,一点也不打折扣的,将水往棉甲上泼,每副棉甲都泼了六七瓢,比瓢泼大雨还要瓢泼。
众目睽睽下,水一泼到棉甲上,便哗哗流了下来,像是泼到了油毡上一样。
“诸位大人请看。”朱平安请张经等众人上前查验棉甲。
“竟然防水?”众人查看棉甲,发现棉甲几乎未湿,难以置信的张大了嘴巴。
“这就是我们浙军研制的棉甲,刀剑无伤,弓箭可防,下雨不透,霉鬒不烂,鸟铳也不能打伤。若是战斗激烈,棉甲被利器、火器破坏,只需要更换坏掉的部分即可。披膊坏了换披膊,甲袖坏了换甲袖......”
朱平安继续向张经等人推荐道。
“不错,棉甲大有可期,你们浙军有多少熟练制作棉甲的工匠?”张经问道。
“我浙军装备营的将士大都可以熟练制作棉甲,另外棉甲工艺简单,一个铁匠经过数日培训便可熟练掌握棉甲制作工艺。”朱平安回道。
张经听后,点了点头,“回头我组织一批铁匠来你们营学习棉甲制作方法,你们可不许藏私。”
“总督大人放心,我军绝不藏私,定会倾囊相授。”朱平安保证道。
“很好。”张经点了点头,棉甲比方才营内养猪的价值高多了,有了这个收获,即便浙军倚重火器误入了歧途,这一趟巡视也不虚此行了。
嗯,再看看浙军火器操练,纠正朱平安的错误思想,将浙军引上正途。
就当是对浙军养殖、棉甲的回报吧。
于是,张经对朱平安说道,“子厚,你们接着操练吧,让我们看看你们军是如何操练火器的。”
“遵命。”
朱平安拱手领命,吩咐浙军继续操练。
“大人,请坐在台上观看。”朱平安引着张经等人坐上了临时搭起来的高台。
张经等人坐在高台的椅子上观看浙军操练。
在众人视线中,浙军一个营的将士陈列在校场上,营长举起军刀用力一挥,营中出来二十个将士,每人肩上都扛着一个样式新颖的碗口铳式的小火炮。
说是碗口铳,其实跟碗口铳区别很大,炮身要比碗口铳细长一些,炮身上有五道铁箍,看上去有点佛郎机火炮的感觉,但是却比佛郎机火炮小巧的多,简便的多。
目测每个小火炮大约二三十斤左右,一个人扛着就能走。
在铳口前端还有两个虎腿似的支架,支架不是固定死的,还能做一定角度活动,将士扛着小火炮出来后,将小火炮放在地上,调整支架,使火炮斜上指天空。
调整好角度后,将士从腰间取出一个大的油纸火药包,用嘴咬开倒入炮口,火药包里是黑火药混合小石子,然后又塞入一颗实心的石弹,压实。
将士们装填速度很快,明显是训练有素。
“开炮!”一个伍长大喊了一声,二十名炮手几乎同时将引信点燃。
瞬间,“砰砰砰......”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
二十个火炮几乎同时开火,伴随着一阵火光烟雾,大小石弹齐飞,黑压压一片,前方两百米左右的地面被炮轰的坑坑洼洼一片,二十个明显大的弹坑周围密密麻麻的小弹坑,覆盖周围近百米方圆,轰击的地面跟月球表面似的。
高台上观看的张经等人不由眼睛一缩,浙军的这个火炮小小的,可是威力却是大的厉害,火炮射程比碗口铳远多了,比佛郎机火炮也不逞多让,而且浙军火炮大小石弹齐飞,一轰一大片,杀伤力大的厉害。
若是这一炮轰入倭寇群中,一炮就得死一大片......
没等张经等人从浙军小火炮的威力中回过神来,只见浙军将士又开始熟练的装填弹药,接着一声令下,又是一炮,两炮间隔也就几个呼吸的时间。
没等张经等人回过神来,就看到浙军这一营将士在第二声炮刚轰完,便开始向前冲。
一口气冲了一百多米,距离炮弹的着地点大约五十米左右的位置停下了。
然后,张经等人便看到浙军将士最前面的三排,第一排蹲下,第二排弯腰,第三排站直,熟练的平端火铳,扣动扳机开火,一阵整齐的“砰砰砰”响起。
接着,这三排将士从两侧退到阵营最后,熟练的开始装弹。原先第四排、第五排、第六排将士上前,跟前面一样,一排蹲下、一排弯腰、一排站直,同样平端火铳向前开火。
如此轮换,第五六七排射击完之后,最开始的三排将士也快装填好火药,数个呼吸后,再度上前开火。
如此轮换,几乎没有停顿的一口气射了好几轮.......
高台上的张经、胡宗宪等人皆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震惊的看着这一幕,久久不能回神。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质疑
浙军操练火器的方式实在是令张经等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震撼非常。
浙军先是一轮惊天动地的炮击,在炮击刚落就排着整齐的九排队列向前挺进,到达预定地点后,第一波三排人分别用蹲下、弯腰、直立的方式一起开火,开火后便退到最后排装填弹药,然后下一波三人上前齐射。
一波接着一波,如波浪一样,连绵不绝,火力之剧烈令人瞠目结舌,震撼不已。
这样的火器操练方式,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可谓破天荒第一次。
他们所见识的所有明军,都是将火器作为辅助使用,都是以冷兵器为主,从来没有像浙军这样倚重火器的,不,浙军这已经不是倚重火器了,浙军比神机营更神机营,已经是纯火器了,使用的火器种类也简单,目前就看到两种火器,一种是新型的小火炮,一种是制式统一的火铳。
一般的明军,不,是除了浙军以外的所有明军,都是冷热兵器混编。八成左右的冷兵器,一两成左右的火器,而且火器也种类繁多,有火箭、三眼铳、火铳、震天雷、震雳毒火、神火飞鸦等等,各种火器各有各的用途,火箭冲阵、纵火,火炮、震天雷守城绝佳,三眼铳、火铳威力大可破甲,神火飞鸦可射三百步,令敌胆寒……不过,所有的火器使用都是辅助作用,作战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火器也是混编在冷兵器战阵中予以有限使用。
大家操练起火器来,也都是这样,火器兵混编在大军之中,跟长枪兵、弓箭兵、盾兵等编在一起,地位跟弓弩兵一样,战法也基本一样,利用火器射的远的优势,跟弓弩一样作为远程伤害,一旦近战了,火器兵或是跟弓箭手退居二线,在近战兵的保护下抽冷开火,跟或是放下火器,直接操冷兵器变成近战兵。
正是因为明军一贯以来如此,所以浙军的火器操练,才会显得开天辟地一样,才令张经等人印象那么深刻,那么震撼。
火器波浪持续了十来波后,场上操练暂时告一段落,硝烟弥漫而刺鼻。
“子厚,你们浙军如此操练火器,有何说道?”张经侧首向朱平安问道。
“回大人,其实也就四个字。”朱平安回道。
“哪四个字?”一旁的赵文华饶有兴致的抢先张经一步,向朱平安问道。
“无他,扬长避短尔。”朱平安回道。
闻言,张经摸了摸下巴,胡宗宪也是若有所思,其余人则是明显不知其所以然。
“子厚你仔细道来。”赵文华催促道,他也是不知其所以然,他对兵事本就不精通,火器对于大明兵事图本就是比较偏门的一个分类,赵文华不知晓也很正常。
“回大人,火器相对于刀剑弓弩等冷兵器,优势就在于威力。我仔细研究了当前火器战术,发现当前所有火器战术都没能有效发挥火器的威力,只是将火器作为弓弩的补充而已,只发挥了火器的一小部分威力。我仔细研究弓弩战阵,结合火器本身特点,创设了我们浙军当前演练的战阵,以最大程度发挥火器威力。”
朱平安简单介绍了下创设浙军火器战阵的缘由和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发挥火器威力。
“嗯,继续。”赵文华点了点头,手指敲了敲椅子扶手,示意朱平安接着往下讲。
“我浙军方才演练的战阵主要有两个,或者说一个战术一个战阵,战术是步炮协同战术,也就是炮兵和步兵配合作战。这个战术有两点,一点是先用火炮射击,远程打击敌人,在敌人被火炮破坏阵型、陷入恐慌之时,步兵持火铳冲锋至有效射程开火,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二点是在战斗时,炮兵亦同时开炮,火炮的射程远于火铳,炮兵开炮支援步兵作战,持续压制、打击敌人纵深目标,持续破坏敌人战阵,杀伤敌人,打击敌人士气。”
“当然,由于目前我浙军还在熟悉步炮协同战术,炮兵和步兵还在磨合,目前只能演练第一点。待炮兵更熟悉火炮,操作火炮更精准,与步兵磨合更默契的时候,再进行第二点演练,免得炮兵误伤了步兵。现在炮兵已经快达到要求了。”
朱平安伸出了手,一边伸手指着场中休整的炮手和火铳兵,一边缓缓说道。
当然,做到这两点也只是很浅显的步炮协同战术,算是固定式的步炮协同,往后还要演练动态的步炮协同。这个还需要步兵和炮兵更熟悉,尤其是需要炮兵更熟悉、更精准了才行,不然很容易误伤步兵。
“步炮协同?”
众人听了这个新名词,不由重复了一边,然后微微点了点头,发现朱平安不愧是状元郎,这名字起的真有意境,看似简单易懂,实则内涵深邃。
“这是战术,战阵呢?”赵文华问道。
这是有人小声的嘀咕,“不就是一排排嘛,哪看到有什么战阵啊。”
小声嘀咕的人不是张豹便是魏良义,两人都是直肠子的火爆脾气武人,方才在辕门吃了憋,肚子里憋着气呢,两人没有胆子当面顶撞、贬损朱平安,但还是忍不住背后嘀咕两声,小小的发泄、表达一下心中的不满。
旋即引得一阵轻笑。
朱平安视若圈闻,一脸骄傲的指着场中列队严整的将士,掷地有声的说道:“我浙军操练的火器战阵名曰:勇纪阵。唯有兼具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和令行禁止的纪律,才能布出如此战阵,二者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