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不就是站成一排排吗?随便拎个两条腿的兵上去都能行,怎么上升到需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和令行禁止的纪律,也太夸张了吧。”
又一个蚊子似的嘀咕声响起,一下就能听出来,还是方才那个声音。
自然又是惹的一阵轻笑。
确实,在大家看来,浙军操练的这个名曰“勇纪阵”的火器战阵,根本算不上什么战阵,方才那个嘀咕声虽然有些夸张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浙军不就是站成一排排,一起往前走,到地了开火就完事了。
怎么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以及令行禁止的纪律,扯上边了呢。
朱大人的话也着实有些夸张了。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释疑
朱平安一点也不在意众人的笑声,就像狮子不会在意蚂蚁的吼叫一样,而且他们之所以笑,是因为愚蠢遮住了他们的眼帘,看不出勇纪陈的内核。
当然,说愚蠢,其实有些过了,由于时代和见识的局限性,他们看不穿勇纪阵的本质也很正常,肤浅也很正常。毕竟,这是划时代的战术,另外便是在现代,不是也有很多人调侃排队枪毙战术蠢感天际吗。
而且,欲扬先抑嘛。
有这些笑声,勇纪阵会令人更震撼,这些笑声会成为勇纪阵扬名立万的第一块垫脚石。
朱平安并无生气,更无怨怼,甚至还有几分感谢。在几个人的笑声落后,朱平安也微微笑了笑,轻轻敲了敲椅子扶手,吸引了众人注意。
“勇纪阵,之所以必须具备狭路相逢的勇气和令行禁止的纪律,是因为勇纪阵要排成横队以一致的速度向敌人匀速前进,期间无论敌人是放箭也好,开火也好,开炮也好,都要保持队列匀速前进,前排的人倒下了,后排的人要自动上前补位,必须保持队列严整,冒着敌人的箭雨弹雨前进,一直到距离敌人五十米的距离再开火。”
“要知道,便是死刑犯被砍头时,都是低着头,不用直视刽子手手里的刀。而勇纪阵中将士却必须朝着敌人的刀林箭雨前行,一直到五十米,看清敌人的兵刃上的花纹后才能开火。”
“直面死亡,而队列齐整、步履如一,如此,需不需要狭路相逢的勇气,需不需要令行禁止的纪律?勇纪阵看似横排队列,貌似简单,实则万难。”
“勇纪阵是勇士的军阵,只有真正的勇士才能布出勇纪阵!”
朱平安揭开了勇纪阵的面纱,将勇纪阵的深意深入浅出的讲给众人。
原来如此。
没想到列队开火,竟然有这么多说道。
直面死亡,一往无前,确实,勇纪阵非需要天大的勇气和铁的纪律不可。
众人听了朱平安对勇纪阵的讲述后,这才恍然大悟,对勇纪阵刮目相看。
不过,也有人不解了。
“朱大人,恕下官冒昧,既然勇纪阵要求如此之高,战场刀箭无眼,死亡旦夕之间,危险远非训练场可比,到时若是有人法懦,畏惧,扰乱了战阵,轻则引起恐慌,扰乱军心,重则引发不可承受之灾难。为何不采用其他更成熟更稳妥、容错率更高的战阵呢?“
“我神州大地,千年上国,从不缺少经典战阵。如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鹤翼阵、鱼鳞阵、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才太乙阵、四象漯河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宫八卦阵,数不胜数………这些战阵都经历了历史和战火的考验,朱大人麾下的浙军,采用这些战阵,不是更好更稳妥吗?”
一个兵部官员不解的问道,还设身处地的为朱平安提出了一个建议。
可以看出来,他是个知兵的,对行军作战阵法很是精通,几乎能倒背如流。
“对啊?有道理。”
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既然勇纪阵要求这么高,容错率还这么低,为什么不采用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成熟战阵呢?!
“就是啊,刘大人所言极是。子厚,你新创设的这个勇纪阵,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战火的考验,对勇气和纪律的要求还这么高,既然有那么多成熟、稳妥的阵法可供选择,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呢?”
魏国公闻言,也不由跟着点了点头,扭头看向朱平安,对朱平安说道。
赵文华等都将目光看向了朱平安。张经也看了过来。
“刘大人,伯父,诸位大人,古之阵法经历了战火和时间的检验,自然很好,但是那些阵法都是适合冷兵器的阵法。并不适合火器。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朱平安摇了摇头,富有深意的说道。
“朱大人此话何解?”刘大人禁不住追问道,为什么最好的不是最好的,为什么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那些经典战阵就不适合火器了,他现在的疑问特别多。
他现在严重怀疑朱平安就是想要创设一个新的军阵,借此来扬名而巳。
一将热感本就万骨枯,尤其是沽名钓誉之辈,更不会管将士的死活。
“还是那句话,火器的优势在于威力,只有能够充分发挥火器威力的战阵才是适合火器的战阵。无论锥形阵还是八卦阵等等,都不能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我创设的勇纪阵就是以发挥火器威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的发挥火器的威力。”
“为什么说勇纪阵可以发挥火器威力,其他战阵不可呢?这是因为当前火铳的命中率有限。二百米开外,火铳的命中率只有二成左右;一百五十米内,火铳命中率约在三成左右;七十米以内,命中率约在五成左右;即便是五十米以内,火铳的命中率也只有六成多一点。”
“如何提高火器的威力呢?一发子弹的命中率是六成,两发呢,三发呢,在同一时间向同一目标射出的子弹越多,命中率也就越高,火器的威力自然也就越大。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火器的射击速度,这个由于火器装填本就麻烦,再熟练的火铳手,也只能做到十个呼吸的时间射出两发子弹而已,想要提高火器的射击速度,只能改良火器了,但这不知道要等到什么猴年马月了;第二个就是增加火器发射数量,一发子弹六成命中率,两发呢,三发呢。只要保证了火器的密度就能保证火器的威力。”
“无论是锥形阵还是八卦阵,队形中火铳手都相对分散,都无法保证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上的火器密度。勇纪阵则不然,诸位大人也看到了,勇纪阵采用三人一波用蹲下、弯腰、直立的方式端平火铳同时开火,可以保证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上至少有三发弹药,保证命中率;一波之后,第二波,第三波......最大程度的保持了火器的密度和持续性。所以,我说勇纪阵是最适合当前火器的战阵,没有之一。”
朱平安缓缓解释道,言辞掷地有声,一脸的自信,阳光照在他身上熠熠生辉,几乎闪瞎了众人的眼睛。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出来吧,刺刀
朱平安讲完后,现场安静了一会,不过很快就有人向朱平安提出了一个问题:
“朱大人,勇纪阵尚未得到战火的考验,尚不知其实际成色究竟有几何,另外,就算如朱大人所说,勇纪阵是最能发挥火器的威力的军阵,可是远距离开完火,短兵相接了怎么办?拿火铳当烧火棍砸敌人吗?最多把敌人砸出一个包来,没有什么杀伤力。“
这人话音落后,很多官员也都跟着点了点头,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口了。
“是啊,就算浙军火器操作熟练,五个呼吸的时间可以发射一发子弹又如何,五十米的距离,敌人冲起来也就是十来个呼吸左右的时间,只要敌人数量够多,你们最多打三波子弹,敌人就能冲入阵中。倭寇悍勇的紧,可是不怕死的,只要倭寇足够多,就一定能够冲入贵军阵中。”
“一旦倭寇冲入阵中,你们浙军手持火器排着队,对冲入阵中的倭寇来说,就跟插标卖首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排队自杀尔。”
“贵军如此倚重火器,一旦短兵相接,那就是一场灾难,要吃大亏的。”
“所以说啊,还是那句话,火器虽威力大,虽然要重视,但是却不能像贵军这般倚重,全军火器,那短兵相接时就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
众人七嘴八舌道,话里话外都是说浙军倚重火器方向错了,一旦短兵相接就是灾难。
张经伸手制止了众人的争论,扭头看向朱平安,淡淡的问道,“子厚,大家说的不无道理,全凭火器如何短兵相接,你究竟是如何考量的?”
众人闻言,皆忍不住摇了摇头。
全凭火器如何能应付短兵相接呢?!这本就是不可能做到事情,朱平安他又能如何考量呢!
在他们看来,都短兵相接了,敌人肯定不会给你装填火药的时间,你手里的火铳就是一根烧火棍,没有杀伤力,遇到手持倭刀的敌人,就是自寻死路,唯有将火铳兵置于长枪兵、盾刀兵等保护之中,短兵相接时,冷兵器顶上。
不过这样一来,不就跟其他军营一样了吗?!其他军营也是火器和冷兵器混编,火器有限使用,火器的比例最高在四成,至少要六成冷兵器才能保护住火器,才能与敌短兵相接,归根结底,战场上冷兵器才是主角。
所以说,这是无解的!
认错吧,朱平安!提早回头,还能上岸!冥顽不灵,战场完蛋!
这是众人共同的心声。
“回大人,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继续加大火器威力,提高火炮数量,增加火炮子铳数量,增加火铳子铳数量,提前装填好子铳弹药,提高火炮和火铳装填效率,利用火器最大程度杀伤敌人。”
朱平安缓缓回道。
现在浙军只有二十门新式便携火炮,浙军操练的时候,几个营轮流使用火炮。
不是朱平安不想快点提高火炮数量,而是浙军只有张鸿一个专门的火炮匠师,刘金只是参与过火炮炮身浇铸而已,本质上还是冷兵器匠师,只能帮张鸿打下手;这二十门火炮还是张鸿和刘金还有他们的学徒不眠不休日夜奋战的结果,这还是在利用碗口铳等火炮基础上回炉锻造而来。
这二十门火炮已经把碗口铳等旧有火炮消耗完了,之后就要从零开始了。
全手工制造,千锤百炼,反复捶打,炮管成型后还需要用钻子把炮管里面打磨圆滑......
刘金他们用了十来天的时间,也才不过将两门小火炮铸造的初具雏形而已。据刘金说,至少还要五天时间,这两门小火炮才能下地试炮。
当然,随着刘金他们更熟练一些,学徒本领掌握的更多一些,效率也能提高一些。
这批新炮都是刘金利用朱平安传授的火炮倍径技术,改良而来的,从外形上看炮管比碗口铳细长,炮壁也比碗口铳更薄一些;从效果上看,这批新火炮的射程、射击精度还有威力都比碗口铳提高了一倍不止;而且,由于在炮身上加了铁箍,火炮炸膛的情况也减少了很多,虽然依然不能杜绝。
其实刘金他们第一批利用就火炮锻造出来了二十二门火炮,有一门火炮在试炮时就炸膛了,还有一门火炮在操练中,由于频繁开炮,炮管过热炸膛了。
幸运的是,两门火炮炸膛只造成了三名将士轻伤,未造成严重后果。
相对于火炮还有火铳而言,子铳的锻造难度就小多了,冷兵器匠师都可以协助锻造。
浙军目前已经储备了一百多个火炮子铳,火铳子铳也锻造了好几百了。
朱平安预备,火炮子铳起码锻造两百个;火铳子铳的话,起码一个将士有两个火铳子铳。
子铳可以提前装填好火药,更换子铳比现场装填火药快多了,效率能提高一倍不止。相比于现场装填火药,更换子铳的话,在短兵相接前,至少能多开一到两轮火。
这样敌人就要多承受一两轮火力,像割麦子一样,多收割一两轮敌人。
这绝对是一种大恐怖。在冷兵器年代,一般军队减员一两成就崩溃了。在浙军的这种火力面前,敌人减员一两成是必然的的,估计还没短兵相接,大部分敌人就崩溃了。
不过,没有真正见识过排队枪毙战术杀伤力之前,大家还看不到这一点。
“这是治标不治本,即便有子铳,还是无法避免倭寇冲过来短兵相接。”
“确实,即便你更换子铳,多开一次火,敌人多付出些代价,还是能冲过来。”
朱平安话音落后,就有人摇了摇头,否定了朱平安的这个方面的解决方法。
“第二个方面是什么?”
张经面无表情的看着朱平安,朱平安的第一个方面并不能让他满意。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火铳上加装刺刀。短兵相接,则拼刺刀。”朱平安拱手回道。
“在火铳上加装刺刀?拼刺刀?!”
“刺刀是何物?”
“如何在火铳上加装刺刀?是塞到火铳管里吗?在火铳管里加装了刺刀,那还怎么开火啊?”
“在火铳上加装刺刀,是把火铳改装成长矛吗?火器和冷兵器合二为一?朱大人还真是天马行空,别出心裁。”
众人闻言,一个个惊呆了。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不愧状元之才
众人一片惊叹、惊诧声中,胡宗宪却是微微摇了摇头,略有一些失望的说道,“朱大人所说的刺刀,可是借鉴了铳枪吧。据《大明会典》记载,景泰二年,神机营出现了铳枪,即在火铳口中塞入短杆矛头,用于刺杀之用。不过,铳枪只延续了数年便绝迹了,盖因短杆矛头直接塞入火铳口中后,火铳便无法开火了,只能作为一个插有枪头的铳枪使用,铳枪和火铳一山不容二虎,而且铳枪这只虎也是一只瘸腿的老虎,铳枪插入火铳之中,连接并不牢固,容易脱落或松动,影响发力,实战中还不如一把红缨枪好使,所以铳枪很快就淘汰出军备队列了。”
胡宗宪说完后,众人如醍醐灌顶一样,顿时恍然大悟,明白刺刀是什么了。
“啊,原来铳枪早就有了啊,还很快就被淘汰出局了,怪不得我们没听过。”
“胡御史还真是博学多才啊,不愧是知兵的。没有一个兵刃是胡御史不知道的。”
“原来朱大人借鉴的铳枪,只是把短杆矛头换成刺杀的刀了而已。”
“只是把矛头换成了刀头而已,铳枪的毛病,刺刀一个也不少,铳枪在战火和时间考验下都被淘汰了,只是换了形状的刺刀又岂有幸免的道理。”
明白刺刀是怎么回事,以及被淘汰的历史后,众人又占据舆论高地了。
“呵呵,胡大人,诸位大人,我确实有受到《大明会典》中记载的铳枪的启发,不过我所说的刺刀跟铳枪不仅仅是形状的差别,而是有本质的区别。”
朱平安在胡宗宪等人的失望、质疑的注视下,微微笑了笑,轻声说道。
说完,朱平安轻轻拍了拍手,对台下的亲兵点了点头,给了一个眼神示意。
很快,便有一个亲兵拿着一个火铳和一个刺刀样品走上台来,交到了朱平安的手中。
朱平安接过后,将火铳放在桌上,一手拿起刺刀,一边展示给张经、胡宗宪等众人,一边缓缓开口说道:“总督大人,赵大人,胡御史,诸位大人,这就是刺刀,是我特意为火器短兵相接准备的一大利器。我看了《大明会典》铳枪出现和淘汰的短暂历程,我一直在思索,铳枪或者说冷兵器和火铳只能是一山不容二虎、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的关系吗?能不能共存,可以可以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我深思苦想了很长时间而不得,然后一次灵光乍现,我从火炮铁箍上得到了启发,于是就有了现在我手上的刺刀。”
“这是套简式刺刀,它是套在火铳枪管口外的,不是塞入或者说插入枪管口里的,它不会影响火铳开火射击。它和火铳是共生的,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它将火铳和长矛的性能融于一体,有了它,火铳兵将不需要长矛兵、刀盾兵保护,火铳兵将不怵任何短兵相接。当火器将敌人战阵打的七零八落,当火器给与敌人重大杀伤,当敌人惶恐而逃或者伤亡惨重冲到阵前的时候,就是上刺刀冲锋收割的时候了。”
朱平安的声音响彻在众人脑海中,如余音绕梁一样,久久不能消散。
胡宗宪怔怔的看着朱平安手中的刺刀,一个圆筒下面弯曲伸出了一把模样怪异的刺刀,似剑非剑,似枪非枪,而是两根手指粗细的圆锥形,有三个视觉冲击的棱,长度大约一尺半,看上去狰狞可怖,杀气腾腾。
可以想象它套在火铳管口的样子,圆筒套在火铳管口上,这把怪异的刺刀就悬挂在铳管下方,一点也不会影响火铳射击,端起来就是一把长矛。
此刻,胡宗宪眼中的淡淡失望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震惊。
他一开始以为朱平安是将铳枪换成了铳刀而已,一直陷在《大明会典》铳枪的思维里面看待朱平安口中的刺刀,带有一点优越感和一点失望。
可是万万没想到,朱平安也对《大明会典》中铳枪这种冷门知识都知之甚详,甚至竟然早已跳出了《大明会典》铳枪的案臼,朱平安看到了铳枪放缺点不足,却没有放弃,不认为火铳和铳枪是一山不容二虎,而是思索两者能否共存相辅相成!
而且,他不止如此想,还真的想到了解决办法,做到上百年都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胡宗宪满脸复杂的看着朱平安,他此刻的心情,远不止震惊那么简单。
众人此刻也都是震惊模样,脸上取笑和不以为然也早都消失不见了。
“套在铳管上,刺刀套的牢固吗?打斗中会松动吗?结实吗?”
“刺刀为什么是这种奇怪模样?”
尽管朱平安拿出了刺刀的样品,但还是有人不免疑惑和质疑的提出了一个个疑问。
“当然结实。我安装给大家看。”
朱平安说着,一手拿起火铳,一手拿起刺刀,将套筒刺刀套在火铳管外。
仔细看的话,会注意到朱平安手里的火铳管外加装了一个突起的圆箍卡榫,而刺刀的套筒上有一个凹陷的凹槽,朱平安将刺刀套简凹槽对准卡樵,到位后再扭转套筒,刺刀被卡榫结构牢牢的固定在火铳上。
安装好刺刀后,朱平安将火铳双手递给了张经。张经查验了一番后,传给了赵文华,赵文华看后递给了胡宗宪。
胡宗宪用力拉扯了几下,发现刺刀牢牢的固定在火铳管口下方,一丝也不松动,牢固的不能再牢固了,站起身,将火铳放在脚下,火铳着地,刺刀的刀尖跟自己的头顶差不多高。
长度比长矛短一些,但是比倭刀要长多了,与倭寇拼杀时武器长度是有优势的。
胡宗宪又试着挥舞了一下,感受了一下手感,然后由衷的感慨道,“朱大人不愧状元之才。”
众人也都将火铳传阅查看了一番,确定刺刀被卡榫结构固定的牢牢的,嘴里的质疑声也都慢慢的消失了。
这刺刀还真是不简单啊。
有了刺刀,火铳兵就可以自保了,即便短兵相接,也有一战之力了。
朱平安脑袋怎么长的,竟然能设计出这等合火铳与冷兵器与一身的兵刃,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当得起胡大人那句不愧状元之才。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拒绝妥协
“贤侄,刺刀将火铳与冷兵器融与一体,确实不同凡响。不过,我想不明白的话,贤侄为何将刺刀设计成这种怪异的模样,像是一把开了槽的粗锥子似的,只能用来刺杀,不宜于作劈砍、上撩、削切等动作,将刺刀做成刀型不可以吗?”魏国公把玩了一会刺刀,有些疑惑的问道。
“伯父,之所以将刺刀做成这样,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实,火铳配套的刺刀相对而言较为细长,对钢材要求比较高,以现如今的冶铁材料,做成刀型的话,偏软、偏脆,跟倭刀试着对砍几下,刺刀就断了,这种粗锥的形状足够坚固,足以经受与倭刀激烈对砍而不损。”朱平安微微笑了笑,拱手回道。
一开始朱平安提出刺刀的想法后,装备营锻造的刺刀也都是刀型。
不过,由于明朝冶铁技术有限,即便千锤百炼,钢材的强度也不够,杂质也多,制作出来的刺刀偏软偏脆,拿倭刀测试,对砍了几下,刺刀就断了。
朱平安不是理科生,对于炼钢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不知道怎么提高炼钢水平,不知道怎么除碳等杂志,甚至连土法炼钢都不知道怎么搞,只能挠头。
僵局之时,朱平安就想到了著名的五六式三棱军刺,想到三棱军刺的结构比其他刺刀更坚固,更凶残皮实耐用,而且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一些,想必以如今的技术能做出来。
于是,朱平安画了一个简图,比划介绍了一番,让装备营尝试着作出了两把三棱军刺。
最终,装备营做出来的三棱军刺跟朱平安记忆中的五六式三棱军刺还是有区别的,装备营制作出来的刺刀,三个棱没有那么突出,三面深深的血槽也没那么圆润,相对而言粗糙了不少。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让装备营匠师用手工硬生生敲出来三棱军刺来,估计敲吐血也做不到,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不过,刺刀做出来后测试了一番,朱平安还是很满意的,装备营做出来的刺刀足够坚固,安装在火铳上后,可以经受与倭及条次对砍而不断。
“你们俩试一下刺刀。”
魏国公将安装好的刺刀抛给张豹,又指了指魏良义,对他们吩咐道。
魏国公早就注意到魏良义积张豹两人暗戳戳嘀嘀咕咕唱反调的小动作了,所以,故意将他们两人点了出来,指明让他们俩人测试刺刀的硬度。
1...678679680681682...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