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虽然最近府上开销很大,筹建祝融商行啊,但是账上的银子还是足够支的。”
在朱平安换好衣服,用夜宵的时候,李姝坐在一旁给朱平安夹了一个虾仁,小声的说道。
“当然不支!备考又如何需要两百两银子了!自我记事起,大伯就以备考为幌子,隔三差五的从祖父祖母还有父亲叔叔那里要银子,每次要到银子,也没见大伯用心备考,总是跟一些狐朋狗友出去大吃大喝、雪月风花!”
“祖父祖母总是惯着大伯,才让大伯养成如今的不良习惯。祖父祖母无底线的纵惯,让大伯一错再错,我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伯再错下去。”
朱平安听后,以本着为大伯负责的态度拒绝了,大伯的秉性他再清楚不过了,什么备考啊,要是大伯前脚得了两百两银子,后脚就能住进花楼去,绝不会有例外。
“这样好吗,你大伯大老远的从老家来,他会不会怪咱不念亲情啊,传出对你不好的话来,什么忘本啊,什么发达了不认穷亲戚啊......”
李姝眯着眼睛,托着下巴,轻声说道,像一只慵懒的波斯猫一样。
“这是对大伯负责,即便大伯不理解,传回去一些风言风语也无妨,我在老家的信誉比大伯好太多太多了,老家人更相信我,而不是大伯。”
朱平安轻轻握着李姝的玉手,微笑着说道。
这还真不是朱平安夸张,在老家人眼中,朱平安的信誉度绝对碾压大伯朱守仁。
大伯朱守仁的形象在村里早就声名狼藉了,无论是游学带风尘女子归来啊,还是在外面赌博被赌坊的堵上门讨钱,大伯早就成为村里人教育孩子的负面典型了。
不是朱平安自夸,自己绝对是村里人教育孩子时口中邻居家的孩子。
这么一正一负下来,让朱平安在村里舆论界立于了不败之地。大伯回去传话,若是说自己好话也就罢了,若是说自己坏话,村里人只会认为是大伯造谣生事,嫉贤妒能......
夜宵还没用完,大伯就使唤人来叫朱平安了,说是有要事。
朱平安回到前院,大伯还有胡炜、夏羌三人已经换上李姝令人备好的衣服了。
棉衣都是上好的绸缎,还有一件披风氅衣,款式也都是苏州正流行的款式。
大伯穿上对着镜子欣赏了一遍又一遍,背着手缓缓在镜子前踱步,又人模人样起来了。
朱平安进门时,大伯还在对镜自赏。
看到朱平安进门,大伯连忙招手道,“贤侄,来来来,大伯有一件要紧事与你说。”
“大伯你说。”朱平安上前道。
“是这样贤侄,大伯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再过一段时间就又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了,贤侄你借我三百两银子,我好用心备考。”大伯一脸平常的说道,好像问朱平安借三百两银子,就跟借一支笔一样,简单随意。
“大伯要借多少?”
朱平安闻言,禁不住嘴角抽搐了一下,刚才还是要管事从府里账上支两百两银子,这才一顿饭的功夫,就涨成了三百两了,高利贷见到你也得甘拜下风啊。
“不多不多,三百两。”大伯朱守仁背着手,一脸平常随意的说道。
“为什么?”朱平安无语的问道,三百两,还不多?!那多少银子是多?!
“因为你有啊。”
大伯朱守仁一脸理所当然的回道,仿佛在说1+1等于2一样理所当然。
卧槽!
你这理由和逻辑也太特么无懈可击了!
朱平安即便早知大伯的为人,可是此刻依然被大伯的厚颜无耻所打败。
“大伯,你知道我一年的薪俸是多少吗?”朱平安微微笑了笑,问道。
大伯朱守仁摇了摇头。
“大伯,我告诉你。我身为从四品,一个月的月俸是二十石,折合纹银六两左右。三百两银子,需要我不吃不喝攒四五年时间。我如今为官不足一年,何来三百两银子。”
朱平安无语的说道。
“呵呵,贤侄,你可骗不了我,虽然明面上你们月俸不过二十石而已。可是,暗地里呢,下面官员的孝敬,乡绅、商贾打关系的供奉,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收入,你一个月少说也得这个数。哪用四五年时间啊,一两个月足以。”
大伯朱守仁听后呵呵笑了起来,伸出了两根手指,一副门清的说道。
朱平安彻底无语了,“大伯,别人如何我不知道,不过我为官,只有一份收入,除了薪俸外,再无其他收入了。”
“什么?你只有薪俸?!哎呀,我的贤侄啊,你还真是太年轻,太不会做官了。你寒窗苦读为了什么?!你这真是败家子啊,你得少收多少银子啊。一个月往少了说一百两,两个月就是两百两,半年就是六百两,一年就是一千多两啊,不对不对,过年的时候,礼要重三倍,一年下来至少一千五百两银子。这可是富庶冠绝天下的苏州,一等一的肥差之地,这礼至少还得重个三五成,你这真是暴殄天物的贤侄,你错失了多少银子啊......”
大伯朱守仁一脸心疼的说道,伸手指着朱平安,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然后未等朱平安说话,大伯朱守仁就当仁不让我能行的表态道:“所以说啊,我早就该来帮你了。我还是来晚了啊。不过,你放心贤侄,我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有我在,由我帮你,保证让你再也不愁银子。”
卧槽!
你啥意思?!你要帮我收礼受贿?!朱平安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不用,大伯。我朱平安做官,非为求财,绝不收礼,绝不受贿,这是我的底线,大伯休要再提了。也还请大伯谨记,勿以我的名义,收受一文钱,不然小侄讲情,国法无情。”朱平安一脸严肃的告诫大伯道。
“咳咳,咳咳,我就是考考贤侄的操守,嗯嗯,不错,贤侄经过我的考验了。若是贤侄刚才应了,大伯我还少不得好好说教说教贤侄呢。”
大伯朱守仁咳嗽了一声,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脸通红气大喘的说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刷新下限
朱平安看着大伯面红耳赤的模样,只是轻轻笑了笑,没有戳穿他的谎言。
毕竟,大伯他自己都不信了。
“咳咳,贤侄,即便你俸禄低薄,没有捞油水,可是你婆娘家里趁钱,你是一家之主,你先从账上支我三百两银子,我过些时日还你。放心,大伯我说到做到。”
大伯朱守仁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忘记那三百两银子,催促朱平安去账上支三百两银子。
“伯父,你是在教我吃软饭吗?”朱平安闻言,不由笑着看向大伯朱守仁。
“咳咳,什么软饭硬饭,不都是你锅里的饭么。”大伯朱守仁不以为意的说道。
大伯,你的脸呢,我怎么找不见了?!
朱平安不由扯了扯嘴角,尽管知道大伯厚颜无耻,可是还是被他厚颜无耻的程度给刷新了认知。
“贤侄,你放心,我肯定会还你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你大伯我此次定能高中。等到大伯我高中,区区三百两银子,大伯几个月就能还你。”
大伯朱守仁双手放在背后,迈着八字步,脸上有着谜一般的自信,彷佛他此次考试高中如探囊取物一般。
是金子总会发光?!
呵。
我看是金子总会被你花光!
朱平安无语的摇了摇头。
你自己怎么备考的,你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自己没点逼数吗?!
“贤侄,大伯我这是怀才不遇,犹如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所以才没有高中。”
大伯见朱平安不信,不由急着解释道。
伯乐?!
就你这样的,还千里马,伯乐看到你,能把你阉了,当成肉马来养......
你这样的马,除了吃肉,别无他用了,别说日行千里了,你这日行十里都够呛,走出两三里就得去找小母马尥蹶子去,就是当驽马负重也不成。
“真的贤侄,你可别不信,当初咱之所以没能高中,都是因为没有关系,考官对咱不负责任,对咱的锦绣文章视若草芥,昧着良心不取中咱。”
大伯朱守仁排着胸脯说道,将他未能考中的原因归咎于没有关系上面。
大伯的这一番话,朱平安耳朵都听的长茧子了,以前在家的时候,只要说到科考,大伯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他屡次没能考中秀才找借口。
没有关系,这是大伯找的诸多借口中,出场比例最高的。
反正,大伯从来不会从他自身上找原因。
“大伯,小侄当年科考也没有关系,说到底,科举考试还是要靠自己。”
朱平安无语的说道。
“那不一样,贤侄你是文曲星下凡,考官又岂敢不好好看你的文章,你自是跟我们不一样......”大伯朱守仁摇了摇头,强词夺理的说道。
朱平安彻底无语了。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这次科考我定能高中,贤侄你可知道为什么吗?”
大伯朱守仁背着手,迷之自信的看着朱平安,考较的问道
朱平安摇了摇头,大伯醒醒吧,就你这样的备考态度,你这次能考上才怪呢!
“贤侄,当初咱不是没有关系么,现在贤侄不就是关系么,有贤侄打个招呼,你大伯我考中还不是探囊取物啊。”大伯朱守仁两眼放光的看着朱平安道。
卧槽!
你还真敢想!
朱平安被大伯的厚颜无耻,再次刷新了底线,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呵呵,怎么着大伯,合着,这次你要是考不上,还要赖我不给力了哦?!
!
朱平安不由气乐了。
“大伯,你可知科举舞弊是何罪?”朱平安微笑着,看着大伯,缓缓问道。
大伯愣了一下。
“这是杀头的重罪,大伯勿要自误!”朱平安一脸严肃的说道。
大伯朱守仁怔了片刻,又笑了起来,“贤侄不要吓唬我,不过是打个招呼,算什么重罪。”
“大伯可知洪武年间‘南北榜桉’吗?也就是着名的刘三吾科举桉。”
朱平安澹澹问道。
“呃,好像听过,刘三吴是个作弊的考生对吧?”大伯朱守仁挠了挠头,不确定的说道。
你还真是不学无术,朱平安翻了一个白眼,“刘三吾是主考官......”
“啊,主考官的名字竟然如此村土?”大伯朱守仁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
朱平安彻底无语了。
要是现代人看到三吾,说这个名字村土,也就罢了,你一个八股考试的读书人,竟然说这个名字村土?!你怎么学的四书五经,会不会破题,怎么作的八股文,你要是能考中才怪了呢!
三吾,出自于《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这么有文化的名字,你竟然说村土。
“洪武三十年,礼部会试,洪武帝任命德高望重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纪善、白信蹈等为考官......”朱平安简单的将南北榜桉给大伯朱守仁讲了一遍。
“这场捕风捉影的科举舞弊桉,是何后果?!洪武帝亲自判决,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过高,发配充军,以老戍边;所选51名南方贡士全部罢黜,受牵连者不下千人。”
“捕风捉影都是如此,若是真实科举舞弊,大伯你觉得会如何?!”
“科举考试,终究靠的还是自己!”
朱平安一脸严肃的对大伯朱守仁说道,然后便严厉的告戒道,“此事,大伯休要再提!”
“只是当招呼不至于吧......”大伯讪讪的说道。
“大伯,有这钻营的功夫,你安心八股作文,专心备考,早就能考中秀才了。”
朱平安直皱眉。
“咳咳,贤侄,大伯不是说了吗,这考试得有关系才行,没有关系,就是再有才学也没用......”
大伯朱守仁兀自嘴硬道。
“我大明一年取秀才近三万人,难道都是靠关系取中的?”朱平安不耐道,“别的不说,咱们县上近里的,桃源镇考中秀才的王秀才、张秀才,还有靠山镇的钱秀才、韩秀才、孙秀才,哪个不是世代农家出身,他们哪有什么关系,如何考中的秀才?!”
大伯这下没有借口了,只能讪讪的说,“有关系总是容易的......”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作精大伯
虽然没能从朱平安讨三百两银子遭遇了挫折,不过大伯朱守仁并没有气馁。
刘皇叔还三顾茅庐呢,咱比不得刘皇叔,四顾五顾也没什么嘛,等过两日再找个理由向贤侄张口。
另外,除了银子,还有其他事呢。
想到这,大伯朱守仁呵呵笑着,用肯定的语气向朱平安问道,“贤侄啊,赵文华赵大人是你的座师吧,我记得那年乡试,赵大人就是科考官,算起来,也是你的座师了吧?!”
“大伯问这个做什么?”
朱平安一听大伯的话就警惕了起来,以大伯的秉性,肯定没憋着好屁。
“咳咳,我们听说赵大人有两个公子,也来江南了,都要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想着,赵大人是贤侄的座师,关系定然不一般,贤侄与赵大人的公子,也算得上是同门弟子,咳咳,贤侄能不能给大伯我还有胡兄、夏兄引荐一下,我们跟赵大人的两位公子都要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算是考友呢。”
“哪个,我们考前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对于赵公子还有我们此次科举考试都大有裨益。”大伯朱守仁呵呵笑着说道。
朱平安禁不住皱了皱眉,大伯这是贼心不改啊,也太能作了,还要通过自己去结交赵文华的两个公子,什么互相交流,什么取长补短,你能有什么长处,你这是攀关系去了吧!
大伯这是想要攀附赵文华!想要赵文华给他打个招呼?!大伯还真敢想!
“倒是让大伯失望了,赵大人虽是我的座师,不过我与赵公子却是不熟,还未曾见过一面。”
朱平安澹澹道。
“贤侄,也不用多熟,只要能搭上话就行。贤侄去拜见赵大人,可以以年纪相彷为由,认识一下赵公子,然后再把我们提上一嘴;再然后,贤侄把你的名刺借给大伯我,我们拿着你的名刺去拜见两位赵公子。”
大伯朱守仁循循善诱,给朱平安出了一个主意,忽悠朱平安去拜见赵文华给他搭桥。
“打铁还得自身硬,大伯你安心备考比什么都强。”朱平安不悦道。
看来方才的话都白说了!
大伯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不,阿斗也比他强了一万倍,最起码人家阿斗能稳坐蜀国数十年,还能在亡国后在晋朝平平安安的度过余生。
大伯给阿斗提鞋也不配!
“咳咳,赵大人的两个公子参加科举考试,肯定十拿九稳,赵大人肯定会为他们铺路,我们跟赵公子打好关系,说不定也能搭个顺风车。对贤侄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对于大伯来说,这就是大伯崛起的契机。”
大伯朱守仁咳嗽了一声,一脸热切的看着朱平安,有些激动的说道。
还崛起的契机......
即便赵文华为两个公子打招呼、铺路,人家凭什么让你们搭顺风车?!
在科举考试中营私舞弊,影响圣上拔取人才,本就是吃不了兜着走的重罪大责。
即便赵文华敢冒天大的风险给考官打招呼,或者用其他手段给他两个公子科举考试铺路,那也会做的极其隐蔽,让外人抓不住他的把柄。
多一个人知道,多一分危险,又岂会让你们搭顺风车。
大伯你又算那根葱啊,非是骨肉至亲,谁又会冒这种天大的风险呢。
真是想多了。
“大伯,赵师公务繁忙,祭海后就回应天了,我这率领浙军驻守苏州,防备倭寇,一刻也离不了。这些事情,且等日后有机会了再说吧。”
朱平安摆了摆手,用了拖字诀,实在是不耐烦大伯钻营的劲了,有这劲用在读书上,且不说举人能不能中得了,至少考中秀才没有多大的问题。
“哎,那用等以后。贤侄没听过一句老话那叫‘子欲养而亲不待’,老师也是一样的。贤侄与我几张门刺,再多给我些银子,我就劳心劳神替你跑跑腿,代你采购些礼物,送到赵大人府上,孝敬孝敬你的座师赵大人,帮你打好关系。”
大伯朱守仁听朱平安说日后再说,顿时就着急了,眼珠子转了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一副替朱平安着想的模样,“用心良苦”的道出了他的建议。
“不用了大伯。”朱平安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大伯人长的丑,想到挺美,拿我的名刺,用我的银子,去做你的事......
“哎呀贤侄,你跟大伯客气什么,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咱们伯侄兵也不差。虽然苏州距离应天路途不短,不过谁让我是你大伯呢,一切都是为了贤侄嘛,辛苦些就辛苦些了,这不算什么。”
大伯朱守仁一脸热情的说道。
朱平安看着大伯朱守仁,无语至极,大伯的脸皮也太厚了。
“咳咳,贤侄啊,就是你座师乃是圣上钦点的钦差,位高权重,这礼轻了不好,贤侄你就给大伯三百,不,五百两银子,大伯帮你采买一份称心如意的厚礼,保准让赵大人满意。”
大伯朱守仁狮子大张口,向朱平安张嘴就要五百两银子买礼物,一点也不客气。
“大伯,就不用你劳心费神了。你专心备考就是,其他事情就不劳您费心了。”
朱平安澹澹的摆了摆手。
五百两银子?!你也真敢开口!
若是给你五百两银子,以大伯你的秉性,一准贪墨四百九十两,最多用十两银子采买礼物。
另外,自己跟赵文华保持距离还来不及,又岂会去上赶着给他送礼呢!
“贤侄......”大伯不甘心还要再说。
“伯父,不要再说了。”朱平安摆了摆手,对大伯还有胡炜、夏羌说道,“时间不早了,马上就要到宵禁时候了。大伯,还有胡先生,夏先生,随我一同回浙军大营吧。”
大伯是个作精,这一会的功夫,大伯就作了几次了,朱平安可不想他留在府上给李姝添堵,必须得带走。
“这就回军营?贤侄不在这多住几天?”
大伯愣住了,这儿多好啊,吃得好,睡得好,房子里面还有这劳什子祝融暖气,大冬天的也像暖春似的,军营里面条件肯定不如这里,去军营做什么。
“大伯不是说要助我一臂之力吗?当然是随我去大营了。如今松江府的倭寇越来越不安分了,大营一刻也离不了人。还是说,大伯说助我一臂之力是哄我呢?”
朱平安目光灼灼的看着大伯朱守仁,微笑着说道。
“怎么会,我们当然是助贤侄一臂之力了,走,走,我们回大营。”大伯讪笑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入营安置
夕阳西下,枫桥枯藤昏鸦归巢,朱平安带着大伯朱守仁还有胡炜、夏羌赶在天擦黑城门关闭前出了苏州城,天色半黑时来到了枫桥大营辕门前。
“大伯,夏先生还有胡先生,这就是我们浙军驻扎的枫桥大营了。军营重地,不同他处,一旦进营,就要严格遵守军法军纪,概莫能外,我也亦然。大伯,你们确定要随我入营吗?”
朱平安在带着大伯他们入营前,一脸正色的向大伯朱守仁他们三人确认道。
大伯朱守仁与胡炜和夏羌对视了一眼,两人都迫不及待的点了点头。
他们两人这么辛苦、委屈的巴结朱守仁图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要通过他攀附朱平安嘛,自然是要跟着入营了。
大伯朱守仁也不例外,不跟着朱平安入营,怎么薅朱平安羊毛,利用朱平安的自愿和人脉呢,征询一下胡炜和夏羌的意见,也只是让他们念下他的人情而已,遂哈哈笑着说道,“贤侄这话间的就多此一举了,我们三人此番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助贤侄一臂之力,我们当然要随贤侄入营了,不然如何助力贤侄呢。”
“大伯,你们入营的话,就要严格遵守我浙军的军法军纪。”朱平安再一次提醒道。
“这是自然,贤侄放心吧,别的不敢说,遵纪守法方面,我们都是这个。”
大伯朱守仁伸出大拇指,指了指他自己,又指了指胡炜和夏羌,毫不谦虚的自夸道。
“朱大人放心,我们一定遵守军法军纪,绝对不给朱大人惹麻烦。”
胡炜和夏羌也连连保证道。
“好,那就随我入营。我会令人在帅帐旁边搭建一顶大帐,你们平时可以在帐内备考,一日三餐,也都随我们一起用膳。”朱平安点了点头。
“多谢贤侄/朱大人。”大伯朱守仁和胡炜、夏羌禁不住欣喜的拱手道谢。
这是他们攀附朱平安的第一步,他们做到了,内心很是喜悦。
进入枫桥大营后,大伯朱守仁一边走一边四下打量大营,看到大营里的情况,不由疑惑的眨了眨眼睛,拉了下朱平安的袖子,疑惑的问道,“贤侄,这大营看着挺大的,不是说有两千人的吗,怎么这么安静,除了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岗哨士兵,还有那一队巡逻的士兵,再也看不到其他人,也听不到其他声音了。这一顶顶营帐,都黑灯瞎火的,里面也没有声音,不会是空帐吧?怎么感觉大营连两百人都没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