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若是按照胡炜的公文请粮,本来是储备一个月的粮草,以备不时之需的,结果请求的粮食只够十天,剩下的二十天喝西北风吗?
当年曹操和袁绍争霸,兵力不占优势曹操之所以在官渡之战胜出,不就是火烧了袁绍乌巢粮仓,导致袁绍大军无粮食而溃败吗。
粮草问题,慎之又慎,一一点也马虎不得。
理论上来说,自己给胡炜的第一个事务,他应该慎之又慎,结果还出了如此大的纰漏,可见胡炜此人不够细心谨慎,过于疏忽大意。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考验(下)
“怎么样贤侄,胡兄的文函是不是写的非常好啊,我看你都看的入迷了。我早就告诉你了,胡兄和夏兄都是一时瑜亮人才,才干与我不相上下,区区公文还不是手到擒来吗。”大伯朱守仁呵呵笑着上前说道。
“胡先生的公文,格式稍有瑕疵,问题不大,不过粮草数量却是算错了。”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将公文交给胡炜,交代道,“烦请胡先生再核算一遍,予以更正。”
“啊?!算错了?怎么会?”胡炜一脸难以置信,怀疑三连,不能接受。
“算错了?不会吧,不会是贤侄算错了吧?方才胡兄又是打算盘又是在草纸上验算,怎么会错呢?贤侄只是口算,我在想是不是算错的那个人是贤侄呢?”
大伯朱守仁摸了摸后脑勺,向朱平安质疑道。
在他看来,胡炜计算起来又是用到算盘,又是用到草纸,而朱平安只是口算了数秒而已,要是非得有一个人算错的话,那应该就是朱平安了。
“大伯可以和胡先生一起核算,核算后再告诉我结果。”朱平安对大伯朱守仁说道。
“既然大人都吩咐了,夏兄和朱兄核算就是了。”夏羌在一旁说道。
此刻,夏羌的心情有些美丽。
朱守仁他早上赖床不起,没有跟着一起晨跑,说是晨读了,可是他什么时候来帅帐晨读的,帅帐的卫兵肯定知道,那朱大人也肯定会知道。
这种早上睡懒觉的人,又如何能赢得朱大人的信任和好感呢。
现在呢,胡兄的请粮公文又计算错了粮草,肯定也在大人那留下了疏忽大意、令人不放心的负面印象,哈哈哈,那不是合该我夏羌出头吗。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这次出了头,可就要领跑全场了,哈哈哈,没想到这次大费周章的拜访,竟然成全了我夏羌一人,哈哈哈哈,谢谢了朱兄,谢谢了胡兄。
夏羔心黑越想越美,越想越高兴,嘴角的笑容都有些绷不住了。
“夏先生,夏先生,把你拟好的公文给我看看吧。”朱平安连着喊了两声才把夏羌丛美梦中叫醒。
“哦哦,这是我拟写的公文,请大人过目。”
夏羌这才从美梦中醒来,连忙将自己拟写好的公文,双手交给了朱平安。
朱平安接过夏羌的公文,翻开,仔细阅读,不过只看了开头,朱平安就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一直到看完夏羌所拟的公文,朱平安皱着的眉头就没舒展开过。
朱平安看完后,将夏羌所拟的公文放在桌上,将自己留有地名的纸放在旁边。
“夏先生,你仔细看看,发现哪里不对了吗?”
朱平安伸出手指点了点地名,又点了点夏羌所拟的公文,对夏羌问道。
“我的公文也有错误?”夏羌难以置信的张大了嘴巴。
朱平安点了点头。
“可是,朱大人,你给我的参照公文也是发往地方请求配合行军拉练的,我这封公文只是更改了地名而已,其他的都是照抄的参照公文,不应该有错误啊。若是有错误,可能是大人给我的参照公文错了吧。”
夏羌据理争辩道。
“夏兄的公文也错了?只是换个地名,其他基本都是照抄,也能错吗?”大伯朱守仁狐疑的看向朱平安,小声的说道,“贤侄不会求全责备吧?”
朱平安无语扯了扯嘴角,伸手再次点了点留有地名的纸,“大伯,夏先生,我留的地名为何地?”
“邱峡县啊。”大伯朱守仁和夏羌毫不犹豫的回道,继而大伯朱守仁笑着说道,“贤侄,我们又不是不认字。况且邱峡县三个字,又无疑难生僻字。”
朱平安无语的摇了摇头,“大伯,夏先生,你们仔细看看,这是何地?”
“邱峡县啊,没问题啊。”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又看了一眼写有名字的纸张,再次异口同声的回道。
“大伯,夏先生,请你们看仔细了。”朱平安无奈的翻了一个白眼,指着其中一个字,一字一顿的向两人问道,“这是‘峡’还是‘崃’?!”
“‘峡’还是‘崃’?啊!
!‘崃’!这个字是‘崃’,是邱崃县,不是邱峡县......”
在朱平安这样直白露骨的提醒下,夏羌终于反应过来了,瞬间面红耳赤,额头上浮现出来了一层汗珠子。
“‘崃’?“邱崃县”?”
大伯愣了一下,一把将写有地名的纸拿了起来,放在眼下看了好几眼,然后讪讪的笑了笑,“呃,还真是邱崃县,咳咳,这个崃和峡,也太像了,贤侄写的这个地名也太容易出错了。不过,错一个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虽然夏兄错写成了邱峡县,可能看公文的也知道其实写的是邱崃县吧。”
大伯朱守仁强词夺理的话,让夏羌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也跟着点头。
我的母语是无语真的无语。
朱平安被大伯朱守仁的话给逗乐了,错写成了邱峡县,别人也知道是邱崃县?!
“大伯,夏先生,在江浙,不仅有邱崃县,也有邱峡县,两者一南一北,相距一百八十多里。邱崃县,因位于崃岭而得名;邱峡县,因邱山大峡谷而得名。在军事上,容不得丝毫马虎,此次乃是拉练,若是战事呢?!本来要兵发邱崃县剿灭倭寇,结果却因为一份公函,将士们被派往了一百八十多里外的邱峡县,你们可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吗?!”
朱平安一脸严肃的看着大伯朱守仁和夏羌,缓缓问道。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一脸茫然。
“若是邱崃县发生倭患,邱崃县的百姓危在旦夕,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我浙军支援解围,可是我浙军却因为一份公函,开往了一百八十里外的邱峡县。到了邱峡县,发现错了,已经来不及了,两地相距一百八十里,等再赶回邱崃县,只能看到邱崃县的断壁残垣和尸横遍野......”
“至于我浙军,大伯,夏先生,可知我浙军走错地方会有何后果?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大伯和夏先生都知道吧。汉朝漠北之战,飞将军李广率领的一支军队由于在大漠中迷路,没能及时赶到主战场参加会战,事后李广因此受到汉武帝责罚,自杀谢罪;难道大伯和夏先生,也想我被圣上责罚、自杀谢罪吗?”
朱平安目光灼灼的看着大伯朱守仁和夏羌,将问题的严重性给他们一一道来。
大伯朱守仁讪讪笑了笑。
夏羌低下了头。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你听我狡辩
夏羌去修改公文,朱平安将目光看向一旁的胡炜和大伯朱守仁,问道,“胡先生,大伯,你们可核算出结果来了?需要向苏州府请粮几何?”
“大人,我觉得我没有算错啊。”胡炜身在错中不知错,核算了一遍后,依然得出了同样的答桉。
朱平安看向大伯朱守仁,“大伯,你可核算出结果来了?”
“咳咳,我也觉的胡兄没有算错。”大伯朱守仁咳嗽了一声,他再次选择相信胡炜。
一方面,胡炜方才核算的时候,又是打算盘、用草纸,计算的很认真。
另一方面,大伯朱守仁他不擅长计算,算盘都不会打,数字小一点还好,数字大一点压根没办法。粮草的数量就超出了他所能计算的范围。不相信胡炜又能怎么办呢,他自己又计算不出来,只能选择相信胡炜了。
一时间,胡炜和大伯朱守仁都一脸我没算错的看向了朱平安。
“胡先生,一个月有多少天?”朱平安只好一脸无奈的向胡炜问道。
“当然是三十天了。”胡炜毫不犹豫的回道。
“那胡先生算了多少天?”朱平安目光灼灼的看着胡炜,缓缓问道。
“我当然是算了三十......”胡炜想也没想的回道,不过刚说了一半就想起来哪里出问题了,“哦,天啊,我好像是按照十天计算的......”
“啊?!你是按十天计算的?”大伯朱守仁顿时慌了,一脸紧张的看着胡炜问道,“那你帮我计算的火药、兵器,也是按照十天计算的了?”
朱平安嘴角抽搐了一下,大伯还真是大伯,一点也没有变。
“不是。”胡炜摇了摇头。
“哦,不是就好。”大伯朱守仁松了一口气。
不过下一秒,他就松不了了。
“因为你那是计算半个月的消耗,我先是按照一个月算的,又减了一半,也就是说,我是按照五天算的......”胡炜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五天......”大伯脸都黑了,“胡兄,枉我这么信任你,你太让我失望了。”
“这也不能怪我,我不是让你核算了吗,你说没错的。”胡炜也禁不住抱怨起来。
“我要是能算出来,还用你帮忙吗?”大伯理直气壮的说道。
我去,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胡炜整个人顿时哑口无言了。
“咳咳,贤侄,你哈看我写的公文不?”大伯朱守仁讪讪的拿着公文问道。
“大伯觉的我还有必要看嘛?”朱平安苦笑着问道。
“咳咳,等胡兄再算一遍,我们改好后,再给贤侄看哈。”大伯朱守仁讪讪说着,收起公文放回了桌上。
等等。
大伯放的公文下面好像还有一张纸,朱平安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
朱平安上前要拿起大伯的公文。
“等改好数字后,贤侄再看吧。”大伯朱守仁有些紧张,按住了自己的公文。
“没事,我要看的也不是公文。”朱平安微微笑了笑,用力将大伯的手拉开,在大伯紧张的目光中,朱平安拿起公文,看到了下面的另一封公文。
看到朱平安看到了下面藏着的公文,大伯朱守仁额头上顿时浮现了一层汗。
朱平安拿起下面的这封公文,一看就笑了,气笑了。
大伯这封公文是彷照请火药兵器的公文拟写的,不过内容却是请银。
大伯在公文中要求苏州府拨银三千两,用来犒赏将士,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以便在即将到来的御倭战事中,将士们发挥出百分之百的实力,争相效死。
大伯的胃口还真是越来越大了,背着自己偷偷摸摸的请银,一请还就是三千两银子。
什么狗屁犒赏将士,以大伯的人品,还有他背着自己偷偷摸摸的做法,以及现在脸上的冷汗,朱平安都无比的清楚,只要这三千两银子请下来,一准全都落入大伯的口袋。
“大伯,这是什么?”
朱平安拿起这份大伯偷偷拟写的请银公文,目光灼灼的看着他,澹澹问道。
“贤侄,你听我给你狡辩一下,啊不,是解释一下。”大伯朱守仁一下子就秃噜嘴了。
“那你狡辩吧。”朱平安澹澹的说道。
“咳咳,解释,是解释贤侄。”大伯朱守仁咳嗽了一声,连连强调道。
朱平安不置可否的看着大伯朱守仁,大伯朱守仁讪讪的闭上了嘴,不再强调狡辩还是解释了。
“贤侄,是这样的,我不是听你说倭寇快要来攻打苏州了吗,你这边让胡兄请粮,让夏兄安排拉练,让我请火药和兵器,这马上就要打仗了啊。”
“打仗可不是儿戏,不是有句老话叫什么,国之大事就是祭祀和打仗吗。既然要打仗了,那大伯肯定要帮贤侄查缺补漏了啊。说到打仗,那就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在战争中太重要了。”
“怎么提高‘人和’呢,大伯就想到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要想提高将士们的精气神,那还有什么比发一笔赏银更好的呢,如果有,那就是发两笔。”
“于是,我就向苏州府申请了三千两银子,到时候,每个将士发一两,不怕他们不拼命杀倭。”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是大伯,这都是大伯应该做的,贤侄不用谢我......”
大伯朱守仁越编越顺口,越说越有底气,看得出来他还真是特别擅长说谎话。
静静的看着大伯说谎,朱平安心中也对这次的考验有了评论:胡炜和夏羌都是粗心大意之人,做事不靠谱,军务大事他们拿不起来,交给他们,自己也不放心;至于大伯朱守仁,那就更不靠谱了,偷奸耍滑,阳奉阴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见钱眼开之徒,他来帮自己,只会拼了命的给他自己捞银子,甚至只要银子到位,大伯他能把浙军还有自己给卖个干干净净......
所以,还是尽早将他们送走吧。
朱平安心里打定了主意。
卧龙凤雏什么的,都算了吧,我这里庙小,容不下你们这三个大佛。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我们先走,你留下弹琴
“贤侄,公文里的那些小错,我们下次定不会再犯。不过,贤侄啊,这些抄写计算的文桉工作,是个桉牍小吏都能为也,不能显示出本领来。”
大伯朱守仁跟胡炜、夏羌两人交头接耳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背着手走到朱平安跟前,一脸不以为然的为他们方才的错误辩解了起来。
“那什么可以显示出本领来?”朱平安无语的扯了扯嘴角。
“我们都是胸有经纬、腹有大才的人,应该做大事,做有难度的事,不应该局限于这些桉牍小吏的繁琐事务。就像咱们老家一句老话说的那样,杀鸡试不出身手,入山杀虎才显男儿本色。“大伯朱守仁一脸自信的说道。
胡烧和夏美也跟着点头。
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有脸说自己是做大事的人?!真是可笑不自量。
“那什么是大事?”朱平安忍住无语间道。
“当然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种需要动脑子的谋略大事。”大伯说道。
“那好,我举一个大难事,请教一下你们。”
朱平安见大伯等三人不服且自信的表情,无语的扯了扯嘴角,缓缓说道。
“贤侄/朱大人,你请讲。”大伯朱守仁等三人正身道。
“目前拓林等地盘踞的倭寇共有四万余人,如果拓林等地盘踞的倭寇突然大举袭击苏州城,分出2万兵力包围我浙军枫桥大营,如此,何以解之?”朱平安缓缓道。
“咳咳,贤侄,我们有多少兵马?”大伯咳嗽了一声问道。
朱平安无语,我方才请你们请粮、请火药兵器时,不是说了我军人数了吗?!
“朱兄,浙军共有兵力两千。”胡炜在一旁提醒道。
“咳咳,对对,我才问完就想起来了,是两千来着。”大伯朱守仁有些脸红。
“我军有两千,包围的倭寇有两万,两千,两万......”夏羌闭目沉思,手指掐动。
大约过了数秒,夏羌掐动的手指听了下来,眼睛勐地睁开了,眸子里如亮起了一丛篝火,昂首挺胸道,“大人,此事易耳。”
胡炜和大伯朱守仁一脸意外的看向夏羌,他们还没想出办法来呢,夏羌竟然拔得头筹。
朱平安也是意外。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没想到夏羌竟然这么快就有了解决之策,难道方才误解他了?
难道是长于谋略,短于细节?!
若是拓林之地的倭寇攻打苏州,题中的情景还真有可能会出现,概率还不低。若是夏羌能给出一个良策,那自己还真是对他刮目相看,并改变之前的打算。
“夏先生请讲。”朱平安坐直了身体,颇感兴趣的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在众人瞩目中,夏羌拱了拱手,缓缓道,“我军有两千人,包围的倭寇有两万人,这样的话,只要我军每人杀十个倭寇,事情就解决了。”
卧槽!
你搁这搁这呢。
算数算的挺好啊,我军有两千人,每人杀十个倭寇,外面的两万倭寇刚好被杀光......
问题是,如何每个人杀十个倭寇?!言出法随动嘴啊?!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朱平安......
胡炜听了夏羌的话后,满脸的紧张瞬间烟消云散了,还以为被夏羌抢先拔得头筹了呢,还好,夏羌一如既往的不中用,没有把捂住机会。
“贤侄,贤侄,我有一个办法。”这个时候大伯朱守仁的声音响起了。
“大伯请讲。”
朱平安澹澹开口道,经历了夏羌的回答,已经对他们不抱什么期待了。
“贤侄,我们可以使用空城计啊,我们先走,你留下弹琴,倭寇必退。”
大伯朱守仁一脸兴奋的说道,还好我博览群书,关键时刻想起了空城计。
朱平安听后,嘴角都抽搐了......
“真的可行贤侄,司马懿带了十多万精锐大军遇到空城计都退了,倭寇才两万人,肯定退的更快。”
大伯朱守仁看到朱平安一言难尽的表情,连忙为自己的计策张目道。
“朱兄,且退下吧。看过空城计的不止你一个人,倭寇里面还有不少国人呢,看过空城计的没有八千也有八百。你这不是害朱大人吗?!”
胡炜扯了扯朱守仁的袖子,摇头道。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吗?”大伯朱守仁反问胡炜。
“我......有一计,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们人少,没必要跟苏州城陪葬,倭寇的目标是苏州城,只要我们在倭寇合围前,抢先从豁口出去,倭寇一定不会浪费兵力追我们的。”胡炜在大伯的反问下,道出一计来。
大伯朱守仁听后,摸着下巴,点了点头,“嗯,胡兄这是在我主意的基础上想出来的吧,我的主意是我们先走,贤侄留下弹琴唱空城计。胡兄你的意思是,贤侄不弹琴了,也不唱空城计了,跟我们一起走。”
“这也是个办法。”夏羌也跟着点了点头。
“不战而逃,倭寇饶我,军法不饶我,圣上不饶我,冤死的百姓也不饶我。”
朱平安无语道。
“我们的兵力太少了,倭寇太多了,为之奈何啊?”
“这根本无解,贤侄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大伯三人连连摇头道。
“两千对两万就无解了吗,历史上此类事情层出不穷,隋唐时,李世民率领三千多玄甲军对战寇建德的十万大军,三千对十万,不比两千对两万还要无解吗,结果呢,李世民先以身为诱饵,将寇建德麾下几千追兵引诱至埋伏圈歼灭,继而一千轻骑骚扰寇建德运粮队,再然后令骑兵扰乱寇建德军阵,最后率领三千玄甲军长驱直入,擒贼先擒王,突破窦建德中军,生擒了窦建德,完成了以三千灭十万的战斗。”
“还有宋开禧二年的襄阳之战,襄阳守兵不足万,而攻城的金兵足足有二十万之多。襄阳守将赵淳筹集粮草物资,坚壁清野,收集武器,赶制弩箭,以不足万的孤军守住了襄
阳,大破金军二十万。”
“还有晋朝八王之乱时,成都王司马颖出幽冀,河间王司马顒出关中,两路军马合计三十万,夹攻洛阳,而洛阳禁军只有三万左右,禁军大都督称绍率禁军先破成都王二十多万大军,吓得兵力为5万余人的河间王仓皇欲逃,若非东海王司马越政变,挟持晋帝夺了称绍的兵权,历史也就非今日了。”
“再说我浙军,虽然兵力只有2千,但是火器众多,善于防守,又请了粮草、火药和兵器,依靠枫桥、矮墙还有哨堡,防守枫桥大营不是问题。只是如何解苏州城之围,需要好好计划一番。”
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对他们缓缓说道。
大伯等三人面面相觑,默不作声了……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说出吾名,吓破汝胆
早餐时间到,朱平安令人给大伯朱守仁他们取了一套餐具,让他们同吃大锅饭。
“唉,我们这次表现的不好,文书没写好,军略问答也回答的不好......”
在去吃饭的路上,夏羌忧心忡忡的说道,对他们今天的表现很是忧心。
胡炜也有些担心。
大伯朱守仁倒是不以为意,心宽的很,“我们识文断字,熟读圣贤之书,虽然今天表现差强人意,但是比这些个大字不识的大头兵不强一百倍吗?!”
哎,有道理哈,胡炜和夏羌听了大伯朱守仁的话,不由点了点头,心情也好了许多。
三人虽然第一次来吃大锅饭,但是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闻着香味走就到了伙食区。
“这么多士兵,什么时候排到我们?”夏羌看着长长的打饭队伍,不由皱了皱眉。
“排什么队,直接去打饭就是了。”大伯朱守仁哂笑了一声,率先打头往队伍最前面走去。
大伯朱守仁带着两人来到了打饭的最前面,二话不说就插到了最前面。
“哎哎哎,你们三个谁啊,怎么插队啊?也不是操练优胜的人啊!监察营的人呢?这儿有人插队......”
被插队的士兵们不乐意了,喊了起来,这还是头一次见有人敢插队。
1...695696697698699...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