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我是谁?呵呵,说出我名,怕你吓的饭也吃不下,你们都听好了,我是你们朱平安朱大人的亲大伯--朱守仁,我是我侄亲自任命的书记官。这下你们都知道了吧?他们两个也都是贤侄亲自任命的书记官。”
大伯朱守仁完美演绎了什么是狐假虎威,背着手趾高气昂的对抗议的士兵说道。
“你是我们大人的大伯?是我们大人任命的书记官?“抗议士兵呵呵一笑。
“当然,如假包换。”大伯朱守仁用力的点了点头,还原地转了一圈,一脸自豪的说道,“从我的面孔上也能依稀看出你们大人的模样,我和你们大人的父亲是亲兄弟,有五六分像,跟你们大人也有三分像。”
“那又如何?”抗议士兵不以为意。
“那又如何?!我是你们大人的大伯,我们是你们大人任命的书记官,我们插队打个饭不是应该的吗,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有意见,也咽回肚子里,不然的话,小心我告诉我家贤侄,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大伯朱守仁高昂着头,睥睨的看着抗议的士兵,话里话外带着威胁道。
大伯朱守仁才说完,就看到排队的士兵们都是一脸忍俊不禁的模样。
怎么回事?你们笑什么?难道我衣服穿反了?还是说我写字的时候把墨水弄身上了?
大伯朱守仁低着头自己检查了一遍,衣服干净整洁,没看出有哪里不妥啊。
胡炜和夏羌两人也愣住了,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些士兵怎么这副表情啊。
不是应该害怕吗?不是应该认错吗?怎么是这副忍俊不禁的模样啊?!
在他们困惑的目光中,附近的士兵都笑了。
“你们笑什么?”大伯朱守仁怒了。
“好教大伯你们得知,我们大人每次吃饭也都排队,而且每次都是排在最后,最后一个吃。”
士兵们七嘴八舌的说道。
“什么?贤侄吃饭也排队?!还排在最后?!你们开什么玩笑,贤侄什么身份啊,你们什么身份......”大伯他们三人听后,难以置信,觉得这些大头兵在唬他们。
“不信是吧?你们回头看看,队伍最后面肯定就是我们大人。如果不是我们大人,那就是我们大人还没过来。”士兵们一脸笃定的说道。
大伯他们狐疑的扭头往后看,然后吓了一跳,队伍的最后面还真是朱平安。
贤侄什么时候来的?!
大伯他们三人慌忙起身闪开,朱平安都在排队,还是在最后,他们怎么好意思插队呢,连忙起身往队伍后面走。
“咳咳,贤侄,你怎么还在排队啊,你身为一军主帅,第一个吃也毫不为过啊?”
大伯朱守仁他们来到朱平安跟前,排在朱平安后面,大伯朱守仁如是说道。
“大伯,这是以身作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朱平安微微笑了笑。
大伯朱守仁他们不以为然。
等到终于排到他们吃饭的时候,大锅饭就只剩下一锅底了,大伯朱守仁他们脸上的表情都凝固了。
“贤侄,你每天都吃这样的饭吗?”大伯朱守仁一脸难以置信的问道。
“其实,将士们都心里念着我呢,也特意给我剩了不少好菜呢。来者是客,你们先打,王二,把好东西给他们。”朱平安让大伯他们先打饭,指挥着打饭的王二把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肉片和豆腐等好菜优先舀给大伯他们三人。
等到打完饭,大伯朱守仁他们跟着朱平安找了一张空桌子,落座用膳。
“贤侄啊,你也不开个小灶什么的吗,怎么跟将士们一起吃大锅饭,还排在最后吃剩饭,你这也也忒有失身份了啊,要是让其他将军、大人知道了,还不知道怎么笑话你呢。以后,你还有何脸面跟他们在一起谈笑风生啊?”
大伯朱守仁痛心疾首的说道。
“大伯,吃大锅饭怎么了?最后吃饭又如何?如何就有失身份了呢。古往今来,有多少名将与将士同吃同住,如战国吴起、东汉冯异、宋朝岳飞等,最后战绩显赫,名垂史册,令人敬仰,未曾见他们因此有失身份、令人嗤笑!”
“孙子兵法有云:‘故加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其中,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说要上下同心,军队才能有凝聚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与士兵同甘共苦,获得士兵的爱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军队有凝聚力,就有战斗力,有战斗力,就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如此,其他人羡慕都来不及,如何会笑话我呢。”
朱平安耸了耸肩,微笑着说道。
大伯讪讪语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重要任务
用完早膳,朱平安将正在扛着虎蹲炮练耐力的刘大刀叫进帅帐,塞给他一叠银票。
“公子,这是?”刘大刀拿着一叠银票,有些发蒙。
一旁赖在帅帐里看书备考的大伯朱守仁眼睛都红了,一双眼睛像是打了鸡血的兔子一样,恨不得一把将刘大刀手里的银票全都给抢过来。
“大刀,这是三千两银子。你带人去城里买马,能买多少买多少。有好马的话,优先买好马,没好马就买普通马,普通马也没的话,就买骡子。记住,无论马匹还是骡子,都要现货,我们没有时间等他们从外地调马过来了。”
朱平安对刘大刀交代道,令他去苏州城买马和骡子,多多益善。
这三千两银子是卖秘法刀创药的收入。
朱平安心里有数,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一匹好马大约需要三十两银子,普通马的话价格折半,约十五两银子一匹普通马,而骡子的话,骡子比普通马还要便宜三分,一匹青花骡子也就大约六两到十两银子左右。
眼前倭寇即将攻苏州城,大战将起,以倭寇凶残贪婪的秉性,苏州城以及周边的城镇乡村都会面临倭寇的威胁。
朱平安率浙军坐镇苏州城,就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苏州城以及周边城镇乡村。
那么,组建一支机动灵活的骑兵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骑兵可比步兵机动灵活多了,有了骑兵队,就可以快速的将军队投送到需要的地方。
而且,在冷热兵器过度时期,骑兵还是一个关键兵种,在侦察、袭扰、追击、掩护交通线以及破阵反面,作用突出,比如拿破仑时期大名鼎鼎的龙骑兵、卡宾枪骑兵、胸甲骑兵、骠骑兵等。
浙军现在有骡马七百,远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局面,所以朱平安让刘大刀去苏州城买马。
不过,朱平安也知道,苏州地处江南,不是产马地。
即便洪武大帝鼓励江南百姓养马,给与特殊补贴和税务优惠,但是老百姓养马的话,会占用耕作的时间和土地,投入和产出比不划算,江南百姓养的马也并不多。
即便苏州城富饶冠绝天下,城内马市现有的马匹数量也不会有太多。
当然,要是给时间调马的话,数百上千匹好马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够,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所以,退而求其次,没有好马的话,就买普通马,普通马也不够的话,就买骡子。
其实,骡子并不是很适合做战马,骡子相对马而言,体型小,劣势很是相当明显的。骡子的速度比马慢,胆子比马小,力量也比马小,大约小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关键时候,骡子也是能当战马使用的。
别看骡子个头比马小,但是骡子的耐力与吃苦耐劳,却是远超马匹的,可以一口气负重行走四十多里路,好路孬路,甚至是山路都不在话下。
另外,骡子不容易生病,很皮实耐用,对草料也没有要求,不像战马,不仅需要保养,关键时候还要喂细粮,骡子只需要粗粮粗养就可以。
历史上,李希烈就因为缺少战马,而组建过一支骡骑兵,战斗力还颇为强悍。
或许,大家对李希烈其人没有印象,不过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颜真卿,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颜真卿就是被李希烈这家伙给害死的。
“贤侄,不如交给我们吧,保证给贤侄买来好马。”
大伯朱守仁眼红刘大刀手里的三千两银票,起身拍着胸膛主动请缨道。
“大伯,你们初来乍到,对苏州还不熟悉,还是由大刀去办吧。你们就安心攻读备考吧。”
朱平安微笑着,坚决拒绝了大伯的主动请缨。
呵呵,开玩笑,交给你,那不是跟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吗。这三千两银子交给你,估计掉头你就上花楼买瘦马去了,我还不了解你嘛......
“好了,时间紧任务重,大刀你们快去吧。”朱平安摆了摆手,让刘大刀他们立马动身。
“遵命,公子。”刘大刀将银票贴身放好,抱拳离开,召集部署去苏州城买马。
“唉,贤侄......”看到木已成舟、刘大刀揣着银子走了,大伯懊恼的一拍大腿,看着朱平安说道,“我们不是说了吗,我们是来助你一臂之力的,你有事,就叫我们,读书备考这种事,我们晚上休息时都可以做。”
“是啊朱大人,我们愿为朱大人效犬马之劳,读书备考,我们晚上就可以。”
胡炜和夏羌也起身道。
朱平安嘴角抽搐,你们有几把刷子,自己不知道吗,马虎大意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就是你们,我送你们走都来不及,怎么敢用你们。
“呵呵,你们这般积极,我也就没什么不好意思了,我这确实有重要的事要交代你们。”
朱平安微笑道。
“重要的事?”大伯他们相视一眼,皆是露出激动的表情。
“贤侄,你这就对了,你放心,重要的事情交给我们准没错,上次我们是大意了,而且术算、抄写小道也,不足以发挥出我们实际的水平。”
大伯朱守仁拍着胸膛道。
“还请大人吩咐,我们保准完成任务。”胡炜和夏羌两人紧跟着说道。
“贤侄,有什么重要差事你就吩咐吧。是不是还要去采买更重要的东西,快把银子给我吧,我们这就出发。”大伯朱守仁咽了一口口水,连连催促道。
你钻到钱眼里去了吧......
朱平安无语。
“是这样,倭寇不日就要攻苏州,如何能尽快提升我军战力,乃是当务之急。我希望大伯还有胡先生、夏先生帮我想一二良策,助我快速提升浙军战力。”
朱平安在大伯的再三催促下,眯着眼睛,勾着唇角,缓缓说道。
“快速提升军队战力?”大伯朱守仁还有胡炜、夏羌顿时蒙了,他们哪里知道。
不过,即便脑子里一团浆湖,大伯朱守仁他们还是拍着胸脯大包大揽下来了,“贤侄/朱大人请放心,此事交给我们了,保管能想出良策。”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
交代完,朱平安出去操练将士,大伯朱守仁还有胡炜、夏羌留在帅帐中。
“这大战将起,听贤侄的意思是没几天时间了,在这几天时间内让浙军快速提升战力,怎么想怎么觉得天方夜谭一样。这怎么能做到嘛。”
大伯朱守仁在朱平安走后,也不再装了,脸上的自信变成了苦瓜脸,唉声叹气道。
“可不是啊,咱们又不懂军事,如何能在几天时间里快速提升浙军战力啊。”
夏羌焦急的在帅帐里来回走,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不时叹气。
“朱兄、夏兄何须唉声叹气,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是我们三个饱读圣贤书的人呢。咱们合计一下,总能想出办法来。”
胡炜起身,上前拍了拍夏羌的肩膀,又拍了拍大伯朱守仁的肩膀,一脸澹定的说道。
“难道胡兄已有良策?”大伯朱守仁眼睛一亮,兴奋的看着胡炜问道。
夏羌也是满是希望的看向胡炜。
“很遗憾,并没有。”胡炜在两人的目光中,缓缓摇了摇头,澹定的说道。
“唉,那你怎么这么澹定,还以为胡兄你已有良策了呢。”大伯失望的说道。
夏羌也是不免失望。
“虽然我无良策,但是我却是已经有了思路,只是还需要朱兄和夏兄相助。”
胡炜微微一笑,如胸怀锦囊妙计的军师一样。
“这是自然,胡兄请讲,我们必定竭尽全力。”大伯朱守仁和夏羌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嘘.....”
胡炜将手指放在唇边,对他们两声嘘了一声,接着走到帅帐窗前,悄悄往外打量了一番。
然后,才走到帅帐中间,向大伯朱守仁和夏羌招了招手,将两人招到跟前,小声的跟两人讲悄悄话。
“朱兄,胡兄,你们以为我们跟朱大人相比,才智如何?”胡炜小声问道。
“胡兄缘何有此问啊?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说,我们较朱大人远矣,拍马不如。”
夏羌不明白胡炜为什么这么问,不过,既然也没有外人,那也就是坦承了。
“咳咳,贤侄比我还是优秀了那么一些的。”大伯朱守仁咳嗽了一声,扭扭捏捏的说。
“所以说,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朱大人才学远胜于我们,又有领兵作战经验,多次立下战功......而我们涉猎不如朱大人广泛,我们是饱读圣贤书,但是兵法几无涉猎。”胡炜双手揽着两人的肩膀,低声说道。
“胡兄,你究竟想说什么?”大伯朱守仁和夏羌两人疑惑不解的打断了胡炜的话。
“我想说的是,如何在短时间提升浙军的战力,我们需要向朱大人请教。”
胡炜意味深长的说道。
“胡兄你想什么呢,这是朱大人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再去请教朱大人?!呵呵,胡兄,你觉得合适吗?这不是相当于我们主动投降了吗?!”
夏羌难以置信的摇了摇头,很是反对胡炜的话。
大伯朱守仁失望的摇了摇头,还以为胡炜有什么良策呢,没想到就这!
两人说着,就要离开。
胡炜用力的揽住两人的肩膀,将两人拉了回来,低声道,“伙计,听我说,大战在即,朱大人乃是浙军主帅,除了吩咐我们,他肯定一直在思索如何快速提升浙军战力......朱大人所思所想,定然远胜于我们,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若是我们能答出朱大人所想,像一个知己一样,还能有比这更妙的回答吗?”
“是没有!可是,胡兄,你有没有想过,朱大人的所思所想,我们如何知道?”
夏羌再度摇起了头。
“是啊胡兄,难不成要撬开我家贤侄的脑壳不成?可是,即便撬开脑壳,也得不到我家贤侄的所思所想。你的想法很好,可是太不现实了。”
大伯朱守仁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胡炜的想法很好,只是可惜难以实现。
胡炜看着两人呵呵笑了起来。
这都是什么时候,你还有心情笑,大伯朱守仁和夏羌两人不满的看向胡炜,“胡兄,你笑什么啊,难不成你还会苗疆的读心巫术不成?”
“呵呵,虽然我不会苗疆蛮夷的读心巫术,但是我却能知道朱大人的所思所想。”
胡炜呵呵笑了笑,故意卖关子道,他很享受夏羌守仁皆懵他独聪的时候。
这才是他们之间应有的样子。他胡炜,才是他们之间的智谋担当,理所当然的第一人。
“胡兄,你既不会读心巫术,又如何能知道我家贤侄的所思所想呢?”
大伯朱守仁摇头,不信。
“呵呵,我自然可以。”胡炜微微一笑。
“好了,我的好胡兄,别再卖关子了,快点告诉我们吧。”夏羌再也忍不住了,迫不及待的催促道。
“是啊,胡兄,既然你有想法,那就快点给我们说吧。”大伯朱守仁也催促道。
“好吧,好吧,其实很简单。所谓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朱大人的所思所想亦然,肯定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就是我们读懂朱大人所思所想的关键。”胡炜微微笑了笑,缓缓说道。
“所思所想怎么留痕啊?”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一脸问号。
看到他们的表情,胡炜更享受了,就是这样,所以才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遇到难搞的问题,如何得到答桉,不外乎向达者请教经验,向典籍寻求知识,以及自己总结思索等方法。朱大人肯定也是这样,在大营里,并无有经验的将帅可供请教经验,那么只有书籍了。朱大人肯定会翻阅书籍,试图找到答桉,或许有所思之时,还会写下心得体会......”
胡炜一脸得意的看着大伯朱守仁和夏羌,缓缓开口揭晓了谜底。
“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找到贤侄/朱大人翻阅的书籍,留下的心得体会,我们就可以揣摩出朱大人的所思所想了......”大伯朱守仁和夏羌恍若大悟。
“嘘,小点声。”胡炜提醒道。
“对对,小点声,不要被卫兵听到。”大伯朱守仁和夏羌用力的点了点头,脸上兴奋不已。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上)
“胡兄,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竟然能想出这个办法。我果然没有看错你,我就知道你和夏兄都非常人也,所以才会推荐给贤侄。”
大伯朱守仁对胡炜赞不绝口,还会做人的连带着把夏羌也夸奖了一番。
“呵呵,也是多亏了朱兄慧眼识珠,向令贤侄举贤荐能,我们才有实现自我抱负的机会。“
胡炜也向朱守仁恭维道。
“确实如此,多谢朱兄,若非胡兄推举,我们焉能结识朱大人这般大人物。”夏差也跟着附和。
三人互相吹捧了一番,自信心都涨了一大截,心满意足的做了分工。
夏羌负责在窗口放风,注意外面来人,及时示警;胡炜和大伯朱守仁两人则负责在帅帐内翻找朱平安昨天翻看过的书籍,以及写字的纸张。
其实,也不用他们翻找,朱平安做的烛桉上就放着一摞书。
其中一本还在正中放着,只是合上了书页而已,一看就是朱平安才看过的。
大伯朱守仁还有胡炜一眼就看到了桌上的这本书,两人对视了一眼。
“错不了,这本书就是贤侄早上才翻看过的书,这蓝色的封面我有印象,早上我就注意到贤侄在看一本蓝色封面的书,肯定就是这本书。”
大伯朱守仁抢先一步拿起桌上的书,一脸自信的说道。
“嗯,没错,我也有印象,早上朱大人好像翻阅过一本蓝色的书,应该是这本无误。”
胡炜也点了点头,他也有点印象。
大伯朱守仁快速的翻了一下书,看到一页有一个轻微的折痕,情不自禁的拍了一下书,一脸得意的对胡炜和夏羌两人说道,“这一页有折痕,应该是贤侄看到有意思处,特意折了一个角做记号,以便下次接着看。以前在老家时,我去二弟家看贤侄的书房,贤侄书房里就有不少书页有折痕,每个有折痕的书页都比较破旧,都是贤侄经常翻阅造成的。”
“嗯,不错,朱兄果然了解朱大人,这一页确实比其他页码要陈旧三分,肯定是朱大人在这一页停留了许久。”胡炜上前翻阅了一下书,肯定的点了点头。
“趁外面没人,快让我看看。”在窗口望风的夏羌也忍不住了,不顾的放风了,也过来看。
三人聚在一起,盯着这一页书研究。
“这一页有什么内容值得贤侄如此翻来覆去的看啊?”
大伯朱守仁看了一遍,摸了摸脑袋,一时间看不出来这一页有什么重要内容。
“这本书是奏疏合集,这一页是宋朝一位名叫张孔武的御史视察川地后的奏疏,涉及了政治、经济、民生等多方面,不过能吸引朱大人的肯定是其中关于军事的记载。”夏羌结合书籍和前后页内容,摸着下巴说道。
“哦,我看看,嗯,这里面关于军事的内容......”大伯朱守仁受到启发,立马低头找那一句话。
“‘巴蜀有将名张浩,颇有兵圣孙武吴国殿前练兵之风,可酌情委以重任......’这奏疏里面跟军事有关的只有这一句话,也值得贤侄看这么久?!”
大伯朱守仁很快就找到了,然后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呵呵,朱兄,应该就是这句话吸引了朱大人的注意。”胡炜笑着说道。
“不错,就是这句。”夏羌也跟着附和。
“这句话有什么深意不成?”大伯朱守仁疑惑的看着两人问道。
“朱兄可知道兵圣孙武吴国殿前练兵的典故?”胡炜微笑着问大伯朱守仁。
“咳咳,我昨晚没睡好,脑子有些发昏,一时间想不起来了。”大伯咳嗽了一声,厚着脸皮道。
其实,他都是读四书五经或者是一些男女之间不可描述之小禁书,至于历史典籍之类的史书,在他看来与科举无益,他基本上没怎么看过,懒得看。
胡炜和夏羌一看朱守仁这模样就知道他不知道,不过也没有揭穿他。
“朱兄,这个典故是这样的,当年吴王为了考验孙武的本事,故意挑选了100多名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其中包括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
胡炜给朱守仁讲道。
“孙武艳福不浅啊,有一百名宫女做部署......”大伯朱守仁嘿嘿一笑。
1...696697698699700...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