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今日下午,浙军发饷银,他们也领到了一两半银子的饷银,还一并领到了五两银子的安家费。
这让他们更激动了,更加肯定是朱平安认可了他们的才能和价值,才会如此礼遇他们。
愈发春风得意。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机会又来了
午休过后,春风得意的大伯朱守仁等三人在窗口看到朱平安离开了帅帐。
他们知道,他们等待的机会来了。
在窗口看着朱平安走远后,他们便迫不及待的一路疾走去了朱平安的帅帐。
因为朱平安给了他们随时自由进入帅帐的特权,所以卫兵也不拦他们,任由他们急匆匆进入帅帐。
大伯朱守仁三人进了帅帐之后,就开始在里面悄悄的大肆搜索,书桌上、书上,还有犄角旮旯,到处翻转,找朱平安看过的书和写字的纸张。
“没有?”
大伯朱守仁上上下下搜了一遍,可是都没有找到翻过的书籍,不由失望了。
“我也没发现。”夏羌也紧跟着失落的摇了摇头,他同样也是一无所获。
胡炜也同样没有发现,但他不甘心,瞪大眼睛四下巡视,忽地指着床上,惊喜的喊了起来,“床上,你们看枕头底下是不是放着一卷书?“
大伯朱守仁和夏美顺着胡炜的手指看过,果然看见单人床的枕头下有一卷书的书角。
顿时六目惊喜。
大伯朱守仁又要发挥风格,胡炜连忙喊道,“朱兄,朱兄,别急着拿,那本书显然就是朱大人午休时看的,翻着的哪一页就是朱大人才看过的,别弄乱了。”
大伯朱守仁得了提醒,慌忙停下掀枕头抢书的手,总算没有毛毛躁躁弄乱书页。
胡炜和夏羌也都凑到床前,胡炜伸手将书原页不动的从枕头底下拿了出来。
“快看看,上次咱们得了启示,让朱大人对咱们刮目相看,待遇都提升了一大截,又是让人给咱送饭,又是给咱发银子,咱们才来两天,就领了一个月饷银,还有五两银子的安家费。这次若是再有启示,呵呵,咱们差不读就能在朱大人这站住脚了。“
夏羌一边将脑袋凑过去,一边兴奋的说道。
“呵呵,站住脚算什么,那几个早跟了贤侄的泥腿子都混成朝廷任命的武官了,何况是饱读圣贤书、满腹经纶的我们呢,我们不比他们强一百倍啊。“
大伯朱守仁一脸自信的说道,他觉得他离当官就剩下几步路了。
“好了,废话不多述,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抓紧研究研究朱大人午休看的书吧。”胡炜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提醒他们闲话少说,抓紧时间干正事。
三人遂席地而坐,胡炜将书放在地上,用镇尺将原本翻开的页压住。
三人头顶头,抢着看。
“尔朱荣?这是谁啊?”大伯朱守仁看到这一页讲的是一个名叫尔朱荣的人,不由挠了挠头,他只看四书五经,历史书看的少,压根就不知道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尔朱荣这一号人物是哪个。
“朱兄,这尔朱荣可是南北朝的曹操,不,他比曹操还要凶残的厉害,可谓是不世出的奸雄。”胡炜感叹道,在心里骂了朱守仁一句草包。
“比曹操还厉害?不世出的奸雄?!那我怎么没听说过,他有什么资格跟曹操相提并论。曹操可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立鼎分三国’的曹丞相,他儿子可是称了帝的。”大伯朱守仁对曹操还是了解的,赶紧掉书袋显摆他学识渊博。
“呵呵,朱兄,尔朱荣可是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南北朝第一枭雄。北魏的一个皇帝被太后毒死,尔朱荣借口为皇帝报仇,起兵入京,将太后扔进河里淹死,自己立了一个儿皇帝。因为他在京城没有根基,担心京城的文武百官、王公贵族与他作对,就先下手为强,找了一个祭祀亡帝的借口,将京城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二千多人全都给杀了,过上通过操控天子而操控天下的生活。虽然他结局不好,被挟持的儿皇帝诱入宫中,埋伏亲信给杀死了,但是,他的影响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曹操的儿子称帝了,是很厉害,可是尔朱荣手下有四个将领,四个将领全都是开国皇帝,你说他牛不牛,四个开国皇帝都是他的手下…”
胡炜给大伯朱守仁科普尔朱荣是何许人,对比曹操,讲了尔朱荣的生平。
“历史上竟然还有这号人物,我竟然不知道......”大伯朱守仁听后,禁不住感叹了一句。
历史上的大人物,你不知道的多了,就你不学无术,你能知道多少人啊。
胡炜在心里吐槽。
“照这么说,这个叫尔朱荣的很能打了?”大伯朱守仁琢磨了一下,反应了过来。
“呵呵,他何止是很能打,那是相当能打,简直可以说打遍南北朝无敌手。他就是从一场又一场战事中发家的,镇压了一场又一场叛乱,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国入侵,扫灭葛荣,平定河北,击破南梁,荡平关陇,将风雨飘摇的北魏政权重新以武力统一。他一生大小数十战,无一败绩。比曹操还能打,让四个开国皇帝都俯首帖耳给他当部将......”
胡炜呵呵了一声,对大伯朱守仁说道。
“那太好了,尔朱荣这么能打,那他统兵打仗上肯定有很多可取之处。贤侄看他的故事,肯定是从他的故事中学到了或者悟出了什么,咱们好好研究研究这一页故事,肯定大有收获。”大伯朱守仁高兴的说道。
“不错,朱兄所言甚是,我们今天肯定会有收获。”夏羌也跟着点了点头。
“那咱们快点研究吧。”大伯朱守仁激动的连连搓手。
“这讲的是尔朱荣见北魏各地叛乱不断,四方兵起,招募义勇,组建军队,开始发迹的故事。”胡炜对尔朱荣比较了解,看了第一段,就知道这页要讲什么了。
“招募义勇,组建军队,呵呵,那还真是巧了,贤侄的浙军不也是刚成军不久吗,上个月才去义乌招募了一千多号泥腿子。”大伯朱守仁拍手道。
“怪不得朱大人午休时看这页啊,原来这么相似啊。”夏羌也恍然大悟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下)
“咱们从头开始捋捋,字斟句酌,看看这一页故事能有什么启发。”
胡炜对两人提议道。
“好。”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连连点头。
“尔朱荣,姓尔朱,名荣,契胡族,即五胡乱华时期的羯族也。自尔朱荣的五世祖起,尔朱荣家一直是契胡部落的首领。尔朱荣继承部族首领时,正值六镇之乱。尔朱荣家族居于尔朱川,不属于六镇之地,但却与柔然临近。六镇乱兵勾结柔然,北魏朝廷狼狈不堪,境内叛乱气死,北魏风雨飘摇。尔朱川临近柔然和六镇,面临柔然和乱兵双重压力,压力山大。尔朱荣见四方兵起,趁机驱散了畜牧,招合四方的义勇,并发放武器、战马、衣物,拉起了一支人数不少的军队,开始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
胡炜他们三人一边念,一边琢磨,这一段他们一致认为,没有什么启示,只是背景而已。
于是,接着往下看。
“不过,尔朱荣深知,其临时拉起来的军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并无什么战斗力,若是与柔然或者乱兵交战,其临时拉起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若想要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他需要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然,时不我待,柔然方向蠢蠢欲动,乱兵也在往尔朱川而来。”
看到这里,三人对视了一眼,不由点了点头,他们知道关键的部分要来了。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柔然和乱兵,尔朱荣迫切需要一支铁军。为此,他严肃军纪,三令五申,士兵不许奸杀、不许践踏庄稼、不许抢劫财物......”
看到这里,三人不由愣了一下。
“严肃军纪?!这咱们已经提过了,而且,正如朱大人所言,浙军军纪已经够严的了,哪里还有再严肃的空间啊,再严恐怕就得惹起兵乱了。”
夏羌叹了一口气,一脸遗憾和失望的说道。
“先往下看再说。”胡炜也有些失望的说道。
“一日,尔朱荣带着他的外甥还有亲兵队骑马外出,巡视领地。途径一块农田时,尔朱荣的马莫名受惊了,尥蹶子将尔朱荣摔下马,马也跑了。他外甥跟在后面,下马扶起尔朱荣后,慌忙跑到田地里去追马,才追上马,便被尔朱荣下令绑起来了。尔朱荣训斥道,某三令五申军纪,不得践踏庄稼,汝却践踏了好一片庄稼。”
“翌日,尔朱荣召集全军于校场,昭告处置他外甥。尔朱荣的姐姐闻讯,慌忙赶来求情,尔朱荣道军法无情,其姐下跪乞求,尔朱荣相对而跪,叩首。接着,尔朱荣不顾其姐的哀求,一脸铁面无私的下令,当着全军将士的面斩杀他的外甥,明正典刑,申明军纪。一时间,三军将士无不震动,皆不敢违背军纪军令,尔朱荣号令一出,无不服从,如臂指使,令行禁止。”
“几日后,前来尔朱川占便宜的柔然还有乱兵,皆被尔朱荣领兵杀的血流成河,溃不成军......”
三人看完后,再度对视了一眼,三双眼睛里皆不由露出了一抹失望的神色。
还是重了啊。
“这看完了,讲的还是严肃军纪啊。”大伯朱守仁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确实,尔朱荣还真不愧是枭雄,大义灭亲,为了严肃军纪,不惜杀了自己的亲外甥。不过,还是那句话,这跟咱们上次看的一样啊,都是强调的军纪。”
夏羌遗憾的连连摇头,尔朱荣的这个故事讲的也是军纪的重要性,为了严肃军纪,尔朱荣不惜杀了自己的亲外甥。
“唉,确实如此,这篇故事通篇讲的还是军纪。”胡炜也禁不住失望的叹了一口气,“军纪咱们已经提过了,再提那就是炒冷饭了,徒令人看不起。”
“真是的,贤侄也是,他自己都说浙军军纪已经够严的了,怎么还总看军纪。倭寇都要打上门了,贤侄还看这些强调军纪的故事做什么。要提升浙军战斗力,总得想点新点子出来啊......”大伯朱守仁禁不住吐槽了起来。
“等等......”
胡炜脑海里好像有什么想法一闪而过,不过一时间没抓住,立在原地闭上了眼睛。
“怎么了胡兄?”
夏羌连忙问道。
“刚刚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一闪而逝,我没抓住,不过却觉得这一页尔朱荣的故事,没那么简单。”
胡炜皱眉道。
“胡兄,怎么不简单了,不就是强调军纪嘛。”大伯朱守仁不以为然道。
“朱兄,你把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胡炜想到自己刚才那个想法是因为听了朱守仁的话才有的,虽然一闪而逝,不过再听一遍,或许还能抓住。
“我说,胡兄,怎么不简单了,不就是强调军纪嘛。”大伯朱守仁一脸不解的重复道。
“不是这一句,是上一句。”胡炜急切道。
“上一句,嗯,我想想,我说贤侄也是,他自己都说浙军军纪已经够严的了,怎么还总看军纪,要提升浙军战斗力,总得想点新点子出来啊......”
大伯朱守仁想了想,他刚才讲过的话只能记住七七八八了,试着重复了一遍。
嗖!
一道光在脑海闪过,一只手早就准备的在电光火石之间,一把抓住了。
胡炜顿时眼睛一亮,刚才的想法,他抓住了。
不过,神情却不是多激动,而是有一些紧张,或者说是恐惧,这个想法有些令他不寒而栗。
夏羌和大伯朱守仁看到胡炜的表情,不由愣了一下,连忙问道,“胡兄,胡兄,你怎么了?怎么脸色这么白?!可是身体有哪里不舒服?!”
“这个故事,你们看出什么来了吗?”胡炜咽了一口口水,抬头看向两人问道。
“不就是军纪吗?难道还有其他?”大伯朱守仁和夏羌奇怪的看向胡炜。
“你们注意到了吗?尔朱荣的军队是才招兵买马拉起来了,成军不足月,连尔朱荣自己都承认了,他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可是几日后,柔然军队和乱兵就被他带领这支军队,给杀的血流成河、溃不成军。何也?”
胡炜看着他们两人问道。
“军纪呗。”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想也没想的回道。
“不是。”
胡炜一脸苍白的摇了摇头。
“不是,那是什么?”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奇怪的看向胡炜。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又下)
“那几日前才拉起的军队,为何能在一日之间,成了模范遵守军纪,令行禁止的铁军?”
胡炜脸色惨白,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大伯朱守仁和夏羌,进一步追问道。
“为什么?”大伯朱守仁和夏羌愣了一下,然后回道,“因为尔朱荣强调军纪啊,铁面无私,不徇私情,连他外甥踩了农田,他都忍痛当众处死了。”
“与其这么说,不如说......”胡炜说到这顿了一下,警惕的看向窗外。
“没有人,除了我们三,没有别人,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大伯朱守仁不耐烦的催促道。
“是啊胡兄,有话你就直说吧,怎么突然变的胆子这般小了起来?”
夏羌疑惑的看着胡炜,不解的催促道。
“不如说是,尔朱荣借他外甥的一颗大好头颅,在一日之内,练出了一支令行禁止、严守军纪的铁军!”
胡炜咬着牙说道。
“啊?”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禁不住怔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你这么说,也不无道理。”
“什么不无道理,事实远比书上记载的残酷,远比你们想象的更残酷。与其说尔朱荣铁面无私,不如说这就是他设计的圈套。尔朱荣何须人也,他是曹操和董卓的合体,历史上评价其‘功高孟德,祸比董卓’,残酷如屠夫,他挥军入京,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围杀北魏的王公百官两千余人,冷血无情,杀人如麻,区区一个便宜外甥,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胡炜呵呵一声冷笑,摇头说道。
“你是说,尔朱荣是故意的?”大伯朱守仁和夏羌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绝对是故意的。你们想啊,柔然大军即将压境,六镇乱兵也在路上,尔朱川的局势危如累卵,尔朱荣不在领地练兵、布置防务,怎么有心情外出巡视领地?还要去田间地头巡视?!”胡炜冷笑着对两人说道。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听后,也觉得有些不对。
“还有,你们看书注意看了没有,尔朱荣带着他的外甥外出巡视,经过农田的时候,尔朱荣的马惊了,注意看,是尔朱荣的马惊了,不是他外甥的马惊了!尔朱荣的马惊了,还把他摔下马背?!你们不觉得可笑吗?”
胡炜反问两人。
“怎么可笑了?”大伯朱守仁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一脸懵逼的问道。
“尔朱荣出身契胡族,游牧民族,从小自马背上长大,弓马娴熟,武艺冠绝天下,他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将,而是运筹疆场之上、率军直扑中军、斩将夺旗的勐人,‘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何其牛也,不也败在了尔朱荣直扑中军之上。尔朱荣的马惊了,还摔下马背,呵呵,你们觉得可能吗?这么一位勇勐似楚霸王,赛吕布的勐人,他会惊马摔下马背吗?早不惊马,晚不惊马,偏偏在经过农田的时候惊马?!惊马也就罢了,还被摔下马背?!摔下马被也就算了,还冷眼旁观他外甥去农田追马,也不喝止?!你们难道不觉得这里很诡异吗?”
胡炜指着书中的记载,用力的摇了摇头,嗤笑不已,连连举出了好几个不合常理之处。
大伯朱守仁和夏羌听后,也禁不住被胡炜给说服了,觉的这一幕太诡异了。
“这就是一个局,尔朱荣精心设计的一个局!在柔然和乱兵大军压境的时候,尔朱荣只有一支刚拉起来的乌合之众,如何在生死关头破局?!他需要一颗人头,一颗足以震慑乌合之众的人头,一颗足以令乌合之众浑身打颤,不敢违背他军令的人头?!而足够担起重任的人头,无非就是他的儿子,或者他的侄子而已,虎毒不食子,他舍不得儿子,那只有他的侄子了。”
“所以他带了他的侄子出去巡视领地,而不是他的儿子,所以他让他的侄子骑马紧跟在他身后,所以他去田间地头巡视,所以他惊马落马了,所以他侄子去农田追马,甚至我相信还是他故意令他侄子去追马的。”
“所以,他侄子刚追上马,就被绑了,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召集全军于校场,当着全军将士的面,铁面无私,大义灭亲的斩杀了他的外甥!”
“正是他外甥的大好头颅,令全军将士浑身打颤,将令一出,莫敢不从!一日之间,乌合之众顿成劲族。”
“所以说,其实这个故事说的是,尔朱荣借他外甥一颗大好头颅,在极短的时间内,训练出了一支令行禁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
胡炜越说越激动,越说脸色越白,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都开始发颤了。
“这个尔朱荣还真是够阴狠的,为了练兵,说借他侄子的命就借,真不是好东西!”
大伯朱守仁听后,深以为然,禁不住摇了摇头,大骂尔朱荣不是人。
“这就是枭雄啊,要不人朱兄你以为‘一将功成万骨枯啊’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为了前途霸业,区区一个外甥的命又算什么!
不值一提!”
夏羌感慨道。
“不是,你们就没联想到什么吗?”胡炜扯了扯嘴角,看着两人问道。
“还要联想到什么?”大伯朱守仁和夏羌两人茫然问道,不知道胡炜何有此问。
“还记得上午朱大人看的是哪一页书吗?”胡炜恨铁不成钢的提醒两人。
“曹操讨伐袁术,途中缺粮,借粮草官的人头平息军心的故事啊。胡兄不记得了吗?”
夏羌想也不想的回答。
“对啊胡兄,就是曹操的这个故事,咱们不是合计了嘛,得出结论是贤侄担心倭寇围困大营,我军军粮不足,所以才会让咱们拟文向苏州请了一个月的粮草啊。”
大伯朱守仁也紧跟着回道。
“呵呵,我当初以为是朱大人担心军粮,不过,看了今天这个故事,我知道我当初想错了。”
胡炜呵呵笑了一声,摇了摇头。
“我们想错了?”大伯朱守仁和夏羌愣了,“胡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你家贤侄要借人头啊
“我们当初以为朱大人担心军粮,不过,其实不是这样。”胡炜用力的摇了摇头。
“那是怎样?”大伯朱守仁和夏羌连忙问道。
“我提醒你们一个字,‘借’字,重点就是这个字,你们心里好好体会一下!”胡炜提醒两人道。
“借?”大伯朱守仁还是有些懵懂。
“借?重点是‘借’?”夏羌若有所思,然后勐然间抬起头,他好像顿悟了,“胡兄,你是说今天这个故事是尔朱荣借亲外甥的头颅练兵;曹操的那个故事,重点是曹操借粮草官的人头平息了军心,也是借人头。”
甚至,不用胡炜再提醒,夏羌就主动联想到了孙武的故事,难以置信的说道,“这么说,孙武殿前练兵的那个故事,我们也理解错了,重点不是孙武用兵威严强调军纪,而是孙武借妃子的人头练兵,也是借人头。”
然后,勐然间,夏羌想到了什么,脸色也变的苍白了起来,整个人也是惊惧不已。
“不错,夏兄你也想到了吧。”胡炜咽了一口唾沫,苦笑道。
“什么借人头,你们在说什么呢?”大伯朱守仁反应迟钝,不明白两人在说什么。
“唉,朱兄,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这三个故事的共同点,就是借人头。与其说朱大人看了三个故事,不如说朱大人看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借人头的故事!”
胡炜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大伯朱守仁,唉声叹气了一番后,一字一顿的说道。
“借人头?”大伯朱守仁挑了挑眉。
“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三个故事要说有什么启示,那就是借人头啊。朱大人他也想借人头,他也在打借人头练兵的主意啊,我的朱兄啊!”
夏羌声音有些发颤的说道。
“什么?你说贤侄在打借人头练兵的主意?!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别瞎说,我家贤侄不是那种人。”
大伯朱守仁听后,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用力的接连摆了好几下手。
“呵呵,朱兄,那你说你家贤侄是何种人?”胡炜呵呵了一声,目光灼灼看着大伯朱守仁问道。
“我家贤侄善良,憨厚,淳朴,他跟我兄弟很像,都是那种喜欢为他人着想的人。他小时候连一只鸡都没有杀过,又如何会借人头练兵呢。”
大伯朱守仁眯着眼睛回忆往昔,缓缓说道,坚定的表示朱平安不是那种人。
“憨厚?淳朴?呵呵,我的朱兄啊,你的眼光还停留在小时候吧?!”
胡炜听了大伯朱守仁对朱平安的憨厚淳朴的评价,笑的比哭的还难看。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家贤侄现在也是这样啊。”大伯朱守仁皱眉道。
“朱兄,我的朱兄啊,来的路上,还有在军营里,我们也都听了你家贤侄的故事。来,让我给你一一道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