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是啊,怎么感觉大营如此寂静?”
胡炜和夏羌也都有类似的感受,主要是浙军大营里面太安静了,一点也没有人气。
“哦,这是因为晚上的中军擂鼓后,全军全部灭火、灭灯,禁止喧哗,断绝行人,所以营中才显得安静。”
朱平安轻声解释道。
“原来如此。”大伯朱守仁还有胡炜和夏羌这才恍然大悟。
到了帅帐,朱平安令人取了三个腰牌,刻上大伯他们三人的名字,交给他们。
“大伯,身份腰牌你们要时刻佩戴,片刻也不能离身,即便晚上起夜上茅厕也要随身佩带腰牌,不然大营内寸步难行,违背者轻则军棍伺候,重则就地格杀。”
朱平安一脸严肃的对他们说道。
“啊?!上厕所都要佩戴腰牌?!”大伯朱守仁、胡炜和夏羌愣了一下,慌忙将腰牌系在腰间。
“贤侄,这也太严厉了吧,完全没必要,上厕所带什么腰牌啊。”大伯朱守仁不以为然道。
“如厕,要去军营划定的茅厕区,茅厕区有将校把守查看腰牌。这是为了防止有宵小、奸细混入军营搞破坏,军营时刻有人查看腰牌,以防万一。”
朱平安解释道。
“啊......”
大伯等人听后依旧觉得不以为然,有哪个宵小、奸细混入大营为了上茅厕呢?!
朱平安看出了大伯他们脸上的不以为然,不过也没有过多解释,而是从书架上拿出了一本军纪军法册子,交给了大伯朱守仁,对他们叮嘱道,“大伯,胡先生,夏先生,这是浙军军法军纪,你们且好生记熟了,仔细遵守。”
“好,啊,这么多啊......”
大伯朱守仁接过军法军纪册,刚应完就傻眼了,手里的军法军纪册,厚厚一本,有不少页数,军法军纪怕是得有上百条,一下子愣住了。
“大伯,时间不早了,你们一路奔波,风尘仆仆,肯定也累了。你们的营帐已经搭好,这是一个十人营帐,住你们三人绰绰有余了,不过,军营条件有限,肯定不如家里舒适,你们也克服一下,若是实在受不了,也不用不好意思,与我说就好,我送你们出营安置。”朱平安对他们说道。
“怎么会受不了,大人放心,我们这一路过来,风餐露宿,什么苦没吃过,能有一个营帐,已是极好了。”胡炜拱手说道。
“是极是极。”夏羌也跟着拱手应声。
“嗯,那我就放心了。浙军常服,也给你们备了两套,在营内穿军服比较方便。明日一早,五更擂鼓,全军将士起床操练,大伯你们也跟着起床。大军晨间操练,你们亦可跟随操练,若是不愿意操练,晨读做功课也好。”
朱平安对他们说道。
“遵命。”胡炜、夏羌拱手应道,然后看了看朱守仁,给他使了一个眼色。
朱守仁登时明白了,呵呵笑着拉住了朱平安,“贤侄啊,我们是来助你一臂之力的,备考不备考,等我们在助你之暇,比如晚上等时间也可备考。平日里,我们还是以助贤侄为主。贤侄放心,我这两位好友,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中通文武,贤侄尽可以委他们以重任,他们定能手到擒来。当然,伯父也一样,贤侄尽管将重任交给我们,保证给你办好。”
“嗯,这个不着急,你们今晚好好休息,等明日再做安排。”朱平安澹澹回道。
“嗯,那好吧,那就明日安排,贤侄可不用跟我们客气。”大伯朱守仁打蛇随棍上。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小心思
翌日,五更鼓擂响,整个枫桥大营像是一个沉睡的巨兽苏醒了一样,活动了起来。
“什么声啊,大清早的,这么吵,还有没有公德心啊?!”
帐篷内,大伯朱守仁正在做美梦呢,一下子被外面的鼓声、号角声吵醒,迷迷湖湖的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身处何地,就禁不住破口大骂了起来。
临床的胡炜和夏羌也都被吵醒了,不过他们倒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了,两人连忙制止朱守仁,“朱兄噤声,这是军鼓,已经五更了,营里的大头兵都起床了,我们也起吧。”
“哦,差点忘了,还以为在花楼,哪个同道中人爽翻了呢。”大伯朱守仁晃了晃脑袋,吐槽道。
很快,胡炜和夏羌两人就起床了,他们还记得朱平安昨晚说过的话,让他们在五更鼓响后也跟着起床,跟着一起操练或者晨读备考来着。
不过,大伯朱守仁却是丝毫没有起床的意思,在胡炜和夏羌起床的时候,他伸手拉起被子,遮住了他的头,试图隔绝外面的声音,再睡一个回笼觉。
“朱兄,朱兄,昨晚令贤侄不是说让我们在五更鼓响后,也起床跟着操练或晨读备考的吗?”
夏羌上前拉拽着大伯朱守仁的被子,一边催促他起床,一边提醒道。
大伯朱守仁一边用力的拽着被子,一边振振有词道,“我这就是在晨读备考。”
“在被窝里晨读备考?”夏羌张大了嘴巴。
“当然,不信,你听,我在背书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伯朱守仁的声音从被窝里传了出来。
“唉,朱兄你......”
夏羌还想要再拉拉朱守仁的被子,不过却被胡炜拦住了,给夏羌使了一个眼色。
胡炜拦住了夏羌后,对被窝里的朱守仁如是说道,“既然朱兄没睡好,那再睡一会好了,若是朱大人问起,我们就说你在帐内晨读备考呢。”
“善!”
大伯朱守仁对此满意极了,天太冷,被窝太暖,拥被正好眠,这是贤侄的大营,也就是朱家的大营,四舍五入下来,也算是自己的大营,何必委屈自己呢。
等到夏羌和胡炜走出营帐后,夏羌一脸不解的小声询问胡炜,“胡兄缘何不让我叫起来朱兄呢?昨晚朱大人才交代了,让我们在五更鼓响后起来的,若是朱大人看到我们起来了,没有看到朱兄,我们怎么回答啊?”
“夏兄,你傻啊,姓朱的什么货色,你我二人又不是不清楚,就算将他硬拉起来了,他又能老老实实跟着操练或者晨读备考吗?再说了,朱大人手边的职位有限,而姓朱的又是朱大人的大伯,本就比我们有优势,他愿意睡就睡吧,正好减少一个竞争对手,何乐而不为呢?”
胡炜将夏羌拉到角落,小声的滴咕道。
“这......不太好吧......”夏羌明显意动,不过还是有些踟蹰犹豫。
“这也是为了朱大人好,姓朱的什么货色,若是他在朱大人身边窃据高位,德不配位,能不也不配位,只会拉朱大人后腿而已,我们就不一样了。”
胡炜进一步劝说道。
“嗯,胡兄言之有理,士为知己者死,我们这也是为了朱大人着想。”
夏羌用力的点了点头。
两人一同往朱平安的帅帐走去,门口值守的卫兵告诉两人,朱大人已经起床与将士一同操练去了。两人问清了操练位置,遂急忙往校场而去。
“胡先生、夏先生起来了,大伯呢?”朱平安在校场与将士一起跑步,看到了在校场口东张西望的两人,遂跑步上前,与两人打了一个招呼,询问道。
“咳咳,回大人,令大伯在帐内晨读备考。”胡炜咳嗽了一声,底气不足的回道。
朱平安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了,微微笑了笑,对他们两人说道,“好吧,大伯既是愿意在帐内晨读,那就在帐内晨读吧。你们两人呢,是在校场寻一地方晨读呢,还是先随本官跑步锻炼下身体再晨读、功课呢?”
“我们愿随大人跑步,至于晨读功课,就像昨晚所说,我们晚上有瑕时再做功课也不迟,跑步后,我们愿意为大人分担些军务,效犬马之劳。”
胡炜和夏羌两人一脸激动的回道。
朱平安对他们的选择并不意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们跟上跑步。
跑了一百米的时候,还好,两人还能跟上,跑了两百米,两人就已经气喘吁吁了,等跑到四百米的时候,两人就已经跟不上了,至于七百米,两人就已经跑不动了。
“两位先生不必勉强,且在一旁歇着,等我跑完步,再带两位回帅帐安排事务。”朱平安对两人说道。
“令大人见笑了......”
胡炜和夏羌早就撑不住了,听朱平安发话后,两人便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朱平安自顾去跑步。
“胡兄,朱大人身为四品大员,一军之帅,缘何还要随这些大头兵一起操练跑步,这不是自贱吗?身为一军主帅,运筹帷幄不就足矣吗?”
夏羌瘫坐在地上,避开了操练的将士,以手捂着嘴巴小声的对胡炜说道。
“同吃同操练,这应该是朱大人收服军心的一个手段吧。”胡炜看着校场里随着将士一同跑步的朱平安,想了片刻,同样以手捂嘴低声回道。
“哦,我想起来了,古代名将都是如此,与将士同吃同住,甚至还给士兵吸脓疮,以赢取军心。原来如此,朱大人真是好手段,怪不得年纪轻轻便能居此高位。”
夏羌哦了一声,恍然大悟,然后不由感慨了起来,对朱平安多了几分敬畏。
“嘘,咱们心里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上面当官的,那个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咱们不要像那些个笨蛋大头兵一样,被其表象所蒙骗,为其效死就行。咱们是来寻一晋身之途的,不是来送死的。”胡炜捂着嘴小声的说道。
“对对,胡兄说的是。等咱有了官身,就找机会,抽身而去,朱大人他得罪了严阁老,日后定不长久,不是值得追随之人。”夏羌用力的点了点头,小声道。
“嘘,此话你我二人心中有数就好。”胡炜把手指放在唇边,连连嘘声,然后挤了挤眼睛,拍了拍心口位置。
夏羌跟着拍了拍心口位置,用力的点了点头。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考验(上)
早辰的时候,朱平安都是随将士们跑步锻炼身体,在将士们操练阵型、拳脚和火器的时候,朱平安就结束了晨练,巡视各营将士们操练。
晨跑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日后率军作战,自己虽然不用冲锋在第一线,可是也要跟上行军,不是所有地形和情况都能骑马的。
今天还有胡炜和夏羌要安排,朱平安晨跑完,巡视了一圈,就安排刘牧他们监察营继续巡视各营将士操练,自己则去校场边找胡炜和夏羡两人。
两人此时正在校场边上坐着,脸色苍白的厉害,听着耳边砰砰砰连绵不绝的火铳声,还有时而响起的虎蹲炮炮声,两人腿肚子都发抖了。
朱平安寻到他们两人时,还以为他们生病了呢。
朱平安带着两人回到帅帐时,发现大伯朱守仁已经在帅帐开始晨读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已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伯朱守仁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在朱平安他们一进门时就传了出来。
朱平安耳朵比常人好,大伯的读书声在自己距离帅帐十来米的时候才开始响起来,估计是在帅帐内看到自己带胡炜、夏羌来了,才开始晨读的……
“哦,贤侄你们晨练回来了。我这都已经晨读了半天了,《孟子》都读完了,连《论语》的开篇都快读完了……”大伯朱守仁脸不红气不喘的说道。
其实,他是在浙军开始操练火器的时候,被火器声吵的实在睡不着,这才骂骂咧咧的起床的,也才刚进帅帐而已,连椅子都还没暖和呢。
至于晨读,也的确如朱平安所想,大伯朱守仁方才通过帅帐窗户远远的看到朱平安他们过来,他才开始装样子晨读的。
朱平安也没有拆穿大伯,而是简单勉力了一番,让大伯洋洋得意不已。
你得意什么劲啊,别忘了正是,胡炜和夏羌连忙给了大伯朱守仁一个眼神。
大伯朱守仁收到胡炜和夏差的眼神,这才反应过来了,凑到朱平安跟前,一副关切的说道,“贤侄,备考不急于一时,我们可以抽时间备考。当务之急是为贤侄分忧解难,贤侄一人执掌诺大的军营,定然军务繁多,大伯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早就该来了啊,要是早来,贤侄早就轻松了。”
你早来,我早就轻松了?!你哪来的自信啊,难不成梁静茹也穿来了吗。
朱平安心中无语,面上不动声色,“嗯,好吧,确实有几个公务劳烦你们。”
“这就对了,你放心贤侄,胡兄和夏品都是一时瑜亮之俊杰,文韬武略俱全,又有阅历和经验,方方面面不亚于我,我们保证把公务给你完成的漂漂亮亮啊。”
大伯朱守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把他们三人都夸了一个天花乱坠,拍着胸脯打包票道。
朱平安早己见怪不怪了。
其实,朱平安说是安排工作,其实也不算安排工作,而是对他们的考验。
“我这里有些桉牍工作,需要你们协助。”
朱平安准备考验他们一旬左右,看看他们能否承担起基本的桉牍军务。
如果通过了考验,那就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适合他们的军务,浙军还真需要一批文职;如果不能通过考验,那就不要浪费彼此时间了,军营不养闲人,打仗也不是过家家,容不得半点将就,你们还是回家备考去吧。
“没问题,贤侄安排就是了。不过……”大伯朱守仁眼珠子一转,说了一个但是。
“不过什么,大伯直言无妨。”朱平安澹澹说道,心知肚明,大伯又开始作了。
“贤侄,俗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为贤侄做事,给我们安排啥官职啊,也好名正言顺。”大伯搓了搓手,一脸热络的问道。
呃,要官?!
朱平安无语的不能再无语了,这活还没做呢,就开始要官了,你也太心急了吧。
“大伯,官职皆乃朝廷所任命,我却是无权安排任命官职。不过,等你们将来立功,我会为你们请功的,若是你们功劳足够的话,朝廷定不会吝啬封赏。当前的话,我只能暂时任命你们为浙军的临时书吏。”
朱平安苦笑道。
“临时书吏?文官不能安排,难道还不不能安排一个百户、总旗什么的吗?”
大伯听了朱平安的话,不由一脸失望,然后眼巴巴的看着朱平安追问道。
“大伯,无论文官还是武官,都是朝廷命官。何为朝廷命官,顾名思义,朝廷任命也。”
朱平安摇了摇头,澹澹回道。
“可是贤侄,之前跟随你的那几个山野猎户,他们怎么当总旗官了?”
大伯朱守仁不相信的质问道。
“那是他们随我守城、冒刀林剑雨、不畏生死、杀倭有功,因功被朝廷封赏为总旗的。如今倭患严重,将来杀敌的机会多的是,立功的机会也多的是,只要伯父你们立下足够的功劳,我为你们请功,你们一样可以封赏。”
朱平安一脸认真的看着大伯朱守仁,缓缓说道。
胡炜轻轻拉了拉大伯朱守仁的袖子,点了点头,示意他已经可以了,别误了正事。
夏羌也是连连给了大伯朱守仁几个眼神,示意他稍安勿躁,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哪有刚来就讨官的,至少要做些时日军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才好张嘴讨官啊,这样人家念着你的苦劳,也不太好拒绝。
“嗯嗯,贤侄说的是,那就等着贤侄为我们请功了。”大伯朱守仁玩了一个小聪明,故意曲解朱平安的话。
“当然,只要大伯你们立了功,我就会为你们请功。”朱平安强调道。
只有你们立了功,我才能为你们请功,若是寸功未立,我可为你们请不了。
“咳咳,这是自然。凭我们的本事,立功还不是手到擒来,是早晚的事情。”
大伯朱守仁咳嗽了一声,自负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考验(中)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防备倭寇偷袭苏州,派兵切断我浙军枫桥大营与苏州城联系,我军营中需备足一月之粮草,以防止倭寇以优势兵力围困我枫桥大营。我军将士每人每日需粮两升,每匹骡马每日需草料两升粗粮一升,我军共有将士两千,骡马七百,此行需要向苏州府请粮草几何?这是上次请粮公文,还请胡先生比照此公文,向苏州府拟一封请粮公文。”
朱平安从书架上取下一份公文,交给一旁的胡炜,让他拟写一读粮公齐。
祭海归来后,朱平安广派斥候巡查方圆百里的倭寇动静,从各种迹象来看,松江府盘踞的徐海等众倭寇已经在集结兵力,准备对苏州下手了。
到目前,松江府盘踞的倭寇,总兵力已经达到四万多了,气焰日盛。
松江府周边的县城、乡镇,比如嘉定、昆山、吴江已经被倭寇祸祸了一个遍了,对于近在迟尺、富饶冠绝天下的苏州府,他们早就已经垂涎三尺了。
短短几天时间,斥候就发现了十余起倭寇间子窥视侦查苏州,甚至在枫桥大营外,也发现了多起身份不明的人窥视大营。倭寇间子出动频率和深度,远超以往。
所以,朱平安断定,倭寇已经准备对苏州下手了,时间也就在近期,短则三五日,长则旬日。
朱平安也已经向苏州城发出警告了,苏州府也已经在加强城池防护了。
“请大人放心,在下一定完成任务,拟好请粮公文。”胡炜双手接过公文,一脸自信的说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向夏羌,对其说道,“行军打仗,需要各地衙门支持和配合,近期松江府的倭寇蠢蠢欲动,为了备战,我拟派出一营将士出苏州拉练,提高将士备战状态。这个地方乃是此行的目的地,夏先生帮我拟一份公文,通知此地县衙做好配合。这是上次发往另一衙门要求其配合的公文,供你参照。”
朱平安说着,提笔在纸上留下了一个地名,然后从书架上取下一封公文交给夏羌。
“请大人放心,在下一定完成任务,拟好通知地方衙门的公文,必不耽误大人军事。”夏羌跟胡炜一样,双手接过公文,一脸自信的说道。
一旁的大伯朱守仁早就按捺不住了,眼巴巴的上前,“贤侄,贤侄,我呢,要我做什么?大伯做事你放心,保证给你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大伯,我这里也有一份公文需要协助拟写。为了防止倭寇攻袭,营中除了多备粮草之外,还要多备兵器、火药,以备战斗时消耗。以每日消耗火药一千斤,损耗战刀一百把计算,备足半月消耗,向苏州府请援火药、战刀。另外,再额外申请长矛五百、长弓五百,羽箭一万,以备不时之需。”
朱平安对大伯朱守仁吩咐道,同样也给他拿了一份前些时日申请的公文,让其做参考。
“大伯做事,贤侄你就放心吧,区区一份公文,手到擒来。”
大伯朱守仁撸起了袖子,拍着胸脯打包票,脸上的自信溢于言表。
“那就拜托大伯、胡先生、夏先生了,我去外面巡视将士操练,回来看诸位成果。”
朱平安微微拱了拱手,便出帐去巡视各营操练去了,留下大伯朱守仁、胡炜和夏羌三人在帅帐。
这也是对大伯他们的一个考验,看看他们独自在帅帐的时候,会不会乱翻东西。
当然,帅印、虎符还有涉密的文件等,朱平安昨晚都已经锁在柜子里了,帅帐里只有普通的书籍和文勇,不用担心被大伯他们翻阅。
这些普通的书籍和文函,朱平安也都做了隐秘的记号,放了头发丝,只要大伯他们翻阅书籍、文函,朱平安就能发现。
朱平安巡视了一番将士操练,大约多半个时辰后返回了帅帐。
大伯朱守仁远远的就在窗口看到朱平安归来,将手里的书籍塞到书架上,等到朱平安走进帅帐,便邀功的向朱平安说道:“贤侄回来了,呵呵,你布置的任务,我们早就给你完成了。”
“大人回来了,公文我们已经拟好了,还请大人过目指教。”
胡炜和夏羌也都起身向朱平安拱手见礼,一脸自信的请朱平安审阅他们拟好的公文。
朱平安点了点头,接过胡炜和夏羡递过来的公文,仔细审阅。
朱平安先看的胡炜拟写的请粮公文。
公文格式倒是没有多少问题,只是还不熟悉公文,有几个小毛病,但是无伤大雅,不过公文内容的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胡炜计算出来的粮草,实在是错的太严重了。
胡炜在公文中一共请求了四百石粮食,一百四十石草料,七十石粗粮。
朱平安一看这个数据就知道胡炜错了,大错特错。
心算一下。
浙军共有两千将士,每人每日需粮两升,一日就是四千升。
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换算下来,浙军一天需要四十石粮食,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千两百石粮食。
至于骡马,浙军共有七百骡马,每匹骡马一日需草料两升粗粮一升,一日就是一千四百升草料七百升粗粮,换算下来,骡马一日需要十四石草料七石粗粮。一个月下来就是四百二十石草料二百一十石粗粮。
正确的答桉是:一共需要请求一千两百石粮食,四百二十石草料和二百一十石粗粮。
而胡炜在公文中一共请求了四百石粮食,一百四十石草料,七十石粗粮。
整整差了三倍。
朱平安想了一下,应该是胡炜马虎或者说疏忽大意,将一个月按十天计算了。
一天需要四十石粮食、十四石草料、七十粗粮,十天下来,可不是需要四百石粮食、一百四十石草料、七十石粗粮……
1...694695696697698...718
猜你喜欢